㈠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的關系與區別
這兩家公司原是一家公司(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後以長江為界,以北及武漢地區成立專為中船重工,以屬南地區成立為中船集團。區別的在於兩家的業務不同,中船重工船舶配套及研發能力較強,中船工業是以造船工業為主船舶配套涉及不多。
㈡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和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哪個有實力
側重領域不同,無法對比,中船重工側重航海領域,為海軍設計建造軍艦、潛艇是它的強項,兵工集團側重陸軍武器系統,槍械、坦克是它的強項,所以不能簡單對比強弱。這兩個公司都是中國十大軍工集團之一,正部級央企。
㈢ 中船重工跟中國重工什麼關系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
船重工集團」)是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重工)的控股股東。
㈣ 中船重工與中國船舶的區別
1、企業全稱不同
中船重工的全稱是: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中國船舶的全稱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2、地域區別
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主要是長江以南的地區。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主要是長江以北的地區。
3、業務領域的區別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的研發實力強。
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的製造能力強。
4、成立時間不同:
中船重工(CSIC全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成立於1999年7月1日
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
拓展資料:
中船重工
生產能力:
1.造修船設施:中船重工集團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造修船集團之一,擁有7家造修船企業,年造船能力500萬噸。造船能力雄厚,工藝精湛,能建造各類型軍民用船舶
2.軍用產品:中船重工是中國最大的海軍裝備製造商,可研製各類水面、水下戰斗艦艇、軍輔船舶以及各類水中兵器。
中船重工在軍船領域有著先進的科研、生產手段和強大的自主創新開發能力,能承接潛艇、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導彈快艇、兩棲艦艇和各種水中兵器、艦載武器與艦用電子設備及各種軍用橋梁的設計製造與售後服務。並可根據用戶要求,進行國外裝備引進、合作生產、艦艇改裝和修理業務。
3.民船產品:中船重工建造的各類民用船舶,航行於五洋四海,為船東創造最佳盈利。
在造船領域,中船重工可按照DNV、LR、ABS、GL、BV、NK、RINA、CCS等國際知名船級社的規范和國際公約設計,建造VLCC、油船、化學品船、散貨船、集裝箱船、多用途船、滾裝船、LPG和LNG船及各類工程船舶。
4.海洋工程產品:中船重工是中國海洋工程領域的領先者,為國內外業主設計、建造過多型鑽井平台、生活模塊以及浮式生產儲油裝置。
5.船舶修理與改裝:中船重工擁有強大的修船設施和力量,能塢修和改裝30萬噸級超大型船舶在內的各類船舶和海洋工程項目。
6.船用配套產品:中船重工自主創新與引進技術相結合,擁有幾十種專利製造技術,產品包括高、中、低速柴油機、發電機、船舶電站、甲板機械、閥門、增壓器、螺旋槳、救生艇等。除為國內船廠配套外,還遠銷世界各地。
7.非船產品:中船重工積極拓展非船產品市場,先後成功開發和推出的產品有:蓄電池、大型鋼結構、港口機械、煙草機械、自動化物流系統、煤氣表等數百種機電設備。
8.科研力量:中船重工集中了中國艦船研究院設計的主要力量,擁有3萬多名科研人員,涵蓋360多個專業,擁有先進的實驗室,採用先進的船舶設計軟體和計算機輔助設計手段,進行船舶設計和生產。
經營理念:
打造精品是製造業立業之本,做強主業是企業發展之道。打造精品,才能富有競爭力,才能為用戶提供滿意的產品、贏得用戶。做強主業,才能在市場中有發言權,才能取得更好的效益。堅持科技領先,質量第一,客戶至上,誠信經營,創造一流產品,做強做大主業,勇爭行業和細分市場第一,用優質產品和滿意服務回報社會,與客戶共贏。
中船重工_網路
㈤ 有誰知道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下的所有子公司,謝謝誒
大連船舶工業公司(集團)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沈陽遼海機械廠
西安船舶設備工業公司
華雷機械電子集團
西安東風儀表廠
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江淮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平陽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第十二研究所
中船重工技術檔案館
武漢船舶工業公司
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湖北華舟有限責任公司
河南柴油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國營江峽船舶柴油機廠
中船重工中南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中船重工海聲科技有限公司
重慶船舶工業公司
國營川東造船廠
中船重工重慶液壓機電有限公司
重慶華渝電氣儀表總廠
重慶江陵儀器廠
重慶長平機械廠
重慶衡山機械廠
重慶清平機械廠
重慶前衛儀表廠
重慶長江塗裝機械廠
天津船舶工業公司
青島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山海關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天津修船技術研究所
昆明船舶設備集團有限公司
昆船第一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昆船第二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昆船電子設備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昆船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昆船物流信息產業有限公司
雲南昆船煙機經營公司
中國船舶工業貿易昆明公司
中國艦船研究院
第七○一研究所
第七○二研究所
第七○三研究所
第七○四研究所
第七○五研究所
第七○七研究所
第七○九研究所
第七一○研究所
第七一一研究所
第七一二研究所
第七一三研究所
中國船舶信息中心
杭州應用聲學研究所
第七一六研究所
第七一七研究所
第七一八研究所
第七一九研究所
第七二二研究所
第七二三研究所
第七二四研究所
第七二五研究所
第七二六研究所
第七六○研究所
第七五○研究所
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淄博蓄電池廠
風帆股份有限責任公司
國營漢光機械廠
北京長城無線電廠
中船建築工程設計研究院
深圳船舶工業貿易公司
深圳遠舟科技實業有限公司
中船重工集團公司軍品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船舶重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中船重工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中船重工科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中船重工船舶設計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中船重工物資貿易集團有限公司
中船重工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㈥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和中國船舶重工股份公司的區別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和中國船舶重工股份公司的區別:
前者是後者的母公司。而後者是前者的子公司。屬於母子關系。前者一定控股後者,而後者不一定持有前者的股份。
補充: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簡稱中船重工,CSIC)成立於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資產經營主體,由中央管理,是中國十大軍工集團之一。中船重工是中國最大的造修船集團之一,擁有46個工業企業、28個科研院所,員工14萬人,總資產1900億元。
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SH:601989)是經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鞍山鋼鐵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作為發起人,以發起設立方式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㈦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之間是什麼關系
它們之間沒有什麼必然的關系。要說有的話也就是同行競爭或者是同行合作的關系。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原來是國有企業,現在改製成企業經營制度。由陳小津(前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之子)任總經理。
㈧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的集團架構
胡問鳴董事長、黨組書記
1957年5月出生,江蘇揚州人,1978年3月入黨,1975年11月參加工作,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博士研究生學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孫波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1961年出生,1982年8月大連工學院船舶設計與製造專業本科畢業,2007年7月獲得大連理工大學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專業工學博士學位,研究生學歷,高級工程師(研究員級)。
邵開文 黨組成員 副總經理
1957年出生,大學本科學歷,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力工程專業。歷任第七0一研究所三室副主任、第七0一研究所上海分部主任、第七0一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軍工部主任、第七研究院院長(法人代表)兼黨組副書記、中船重工軍品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法人代表)。
錢建平 黨組成員 副總經理
黨組成員,副總經理。1961年出生,本科學歷,1983年7月畢業於南京工學院水聲工程專業(本科), 1993年12月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魚雷自導專業(碩士)。1983年8月參加工作,198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第七〇五研究所六室副主任、主任,一部主任,副所長、代所長、所長;西安船舶設備工業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華雷機械電子集團總經理。2006年11月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陳民俊 黨組成員 副總經理
黨組成員,副總經理。1955年出生,上海復旦大學夜大經濟學專業本科畢業,上海交通大學船舶及海洋工程船舶專業工程碩士學位,高級工程師(研究員級)。歷任求新船廠團委書記,船體車間主任,廠長助理、副廠長;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上海江南長興造船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2010年12月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劉長虹,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
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1961年12月出生,畢業於湖北財經學院工業經濟專業。歷任原輕工業部體制改革司企業改革處副處長、辦公廳調研室副主任,中國輕工總會辦公廳調研室主任兼中國輕工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原國家輕工業局辦公室副主任,原國家經貿委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國資委辦公廳(黨委辦公室)副主任、巡視員。2011年5月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
姜仁鋒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1964年1月出生,畢業於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歷任北京船舶工業幹部管理學院科研部副主任、主任、院長助理、副院長,中船信息科技公司總經理,北京久其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規劃發展部副主任(正主任級)、資產部副主任(正主任級)、主任。2014年2月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杜剛副總經理、黨組成員1968年9月出生,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歷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軍工部武備電子處副處長、處長;軍工部主任助理、軍工部、軍品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七院副院長、黨組成員、軍工部主任。2014年2月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中船重工擁有46個工業企業、28個科研院所。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青島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山海關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大連船用柴油機有限公司
宜昌船舶柴油機有限公司
河南柴油機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陝西柴油機重工有限公司
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武漢重工鑄鍛有限責任公司
大連船用推進器有限公司
大連船用閥門有限公司
山西平陽重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中船重工中南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宜昌江峽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重慶長征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重慶齒輪箱有限責任公司
重慶紅江機械有限公司
重慶躍進機械廠有限公司
重慶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重慶衡山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中船重工船舶設計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天津七所高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七所精密機電技術有限公司
九江七所精密機電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齊耀系統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齊耀發動機有限公司
上海齊耀螺桿機械有限公司
中船重工柴油機動力有限公司
連雲港傑瑞電子有限公司
青島傑瑞自動化有限公司
連雲港傑瑞模具技術有限公司
廈門雙瑞船舶塗料有限公司
青島雙瑞海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洛陽七維防腐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洛陽雙瑞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洛陽雙瑞達特銅有限公司
廈門翔瑞科技投資有限公司
風帆股份有限公司
樂普(北京)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重慶川東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中船重工重慶液壓機電有限公司
重慶長江塗裝機械廠
河北漢光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重慶華渝電氣儀表總廠
重慶江陵儀器廠
重慶長平機械廠
重慶清平機械廠
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責任公司
保定風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湖北華舟重工應急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中船重工海聲科技有限公司
沈陽遼海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長城電子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江淮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重慶前衛儀表有限責任公司
西安東風儀表廠
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深圳船舶工業貿易公司
中船重工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昆明船舶設備集團有限公司
中船重工遠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中國船舶工業貿易公司
中國船舶工業物資總公司
香港華聯船舶有限公司
國際聯合船舶投資有限公司
上海瑞舟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
上海東舟實業公司
海南和平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遠東(海南)聯合航運公司
海南京潤公司
上海齊耀熱動力有限公司
邯鄲漢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邯鄲漢光辦公自動化耗材有限公司
北京漢光朗威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重慶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
大連船舶工業公司(集團)
西安船舶設備工業公司
武漢船舶工業公司
重慶船舶工業公司
天津船舶工業公司
中船重工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中船重工科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中國船舶重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中船重工物資貿易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艦船研究院
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
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
哈爾濱船舶鍋爐渦輪機研究所
上海船舶設備研究所
西安精密機械研究所
天津航海儀器研究所
武漢數字工程研究所
宜昌測試技術研究所
上海船用柴油機研究所
武漢船用電力推進裝置研究所
鄭州機電工程研究所
船舶信息研究中心
杭州應用聲學研究所
江蘇自動化研究所
華中光電技術研究所
邯鄲凈化設備研究所
武漢第二船舶設計研究所
武漢船舶通信研究所
揚州船用電子儀器研究所
南京船舶雷達研究所
洛陽船舶材料研究所
上海船舶電子設備研究所
大連測控技術研究所
昆明船舶設備研究試驗中心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熱加工工藝研究所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天津修船技術研究所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技術檔案館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規劃發展戰略研究中心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測控技術中心
中船建築工程設計研究院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軍品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療養院 江蘇科技大學
㈨ 股市中的中國船舶與中國重工有什麼關系
就是分管中國南方(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和北方(中船重工)造船的兩大企業。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簡稱中船重工)是經國務院批准,在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資產經營主體,由中央管理。
中船重工是我國船舶工業的骨幹力量。擁有48個工業企業、28個科研院所、15個控股、參股公司,分布全國20多個省市。其中包括馳名中外的大連造船廠、大連造船新廠、渤海造船廠、山海關船廠、北海造船廠、武昌造船廠和中國艦船研究院以及中國船舶貿易公司、中國國際海洋石油工程公司等。
中船重工擁有我國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可承擔30萬噸超大型船舶在內的各種民用船舶、海洋工程和大型水面水下戰斗艦艇、各種軍輔船和水中兵器及相關配套設備的研究、設計、建造和修理。自行設計、建造的上百種民用船舶、海洋工程和其它機電產品,出口到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利用造船和軍工技術開發的數百種非船舶產品進入國內航天、冶金、輕工等20多個行業和領域。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英文簡稱CSSC,簡稱中船集團公司)組建於1999年7月1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企業集團,是國家授權投資機構。CSSC是中國船舶工業的主要力量,旗下聚集了一批中國最具實力的骨幹造修船企業、船舶研究設計院所、船舶配套企業及船舶外貿公司,共有約60家獨資和持股企事業單位。
造船是CSSC的主業。在軍船方面,CSSC研製的產品幾乎涵蓋了我國海軍所有主戰艦艇和軍輔船裝備,是中國海軍裝備建設的骨幹力量。在民船方面。CSSC能夠建造符合世界上任何一家船級社規范,滿足國際通用技術標准和安全公約要求,適航於任一海區的現代船舶。產品種類從普通油船、散貨船到具有當代國際水平的化學品船、客滾船、大型集裝箱船、大型液化氣船、大型自卸船、高速船、液化天然氣船、超大型油船(VLCC)及海洋工程等各類民用船舶與設施,船舶產品已出口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
㈩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研究所那個好
702所科
研單位待遇很好啊,不過要看你在裡面的哪個部門啊,裡面的科技部最好,不過任務也是最艱巨的哦,科研攻關不是誰都可以勝任的。 機械專業裡面也用的到,裡面主要是電氣和液壓專業。
第七二五研究所
七二五所隸屬於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是我國國防工業系統唯一從事艦船材料研製及應用工藝研究的軍工科研事業單位。
七二五所下設10個研究室;擁有7個控股的科技產業公司、3個國家級海洋自然環境試驗站;擁有海洋腐蝕與防護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國防科技工業大型構件焊接技術研究應用中心(技術依託單位)、中國船舶工業船舶材料技術中心、中國船級社船舶材料驗證試驗中心、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檢測與校準中心、海軍裝備艦船材料檢測中心、河南省減振降噪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七二五所現有員工1200多人,全所總資產超過26億元。
重點科研領域是:船體結構材料研究、有色金屬研究、非金屬材料研究、腐蝕與防護研究、特種材料研究、焊接工藝研究、自然環境試驗研究。
主要科技產業有:特鋼產業,主要產品為金屬波紋管膨脹節、特種材料壓力容器、金屬爆炸復合材料等;鈦及鈦合金材料產業,主要產品為鈦合金鑄件及結構件產品、鈦制設備、海綿鈦、特種材料管件等;醫療器械產業,主要產品為心血管介入療法用系列器械;其他產業,主要產品為納米二氧化錫、氧化銦粉末等。
近幾年來,七二五所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第三次創業戰略,精誠團結,求實創新,志存高遠,追求卓越,經過體制機制改革和發展模式的轉變,形成了科研和產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局面,闖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科研院所發展產業的路子,全所的總收入持續快速增長,經濟實力,市場競爭力快速提升,呈現出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2006年,所 「雙瑞」品牌榮獲了國家商務部頒發的「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的稱號、所進入河南省企業70強,2007年,所被河南省政府確定為省百戶重點企業、全年實現總收入超過20億元。此外,近幾年所先後被國家科技部授予「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授予國家級「守合同重信用單位」、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科研院所發展科技產業先進單位」、被河南省科學技術委員會授予「河南省高新技術企業」、被河南省科技廳、省國資委、省發改委等部門聯合授予「河南省創新型試點企業」、被河南省商務廳、國家外匯管理局河南分局等部門聯合授予「河南省出口重點企業」的稱號。
近幾年來,七二五所在經濟實力快速增長的同時,軟實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所在團隊建設、制度建設、企業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全所凝聚力大大增強,形成了和諧的發展環境,為所持續健康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7年,所領導班子被中共中央組織部、國務院國資委授予全國國有企業「四好班子」光榮稱號,今年,所又獲得了國務院國資委授予的「中央企業先進基層黨組織」的關榮稱號。此外,最近兩年,所還先後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模範職工之家」、被共青團中中央授予「青年文明號」和「全國五四紅旗團委」、被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級文明單位」的稱號。
七二五所「十一五」發展的總體目標:
建立多層次、全過程的科研體系,構建國際領先的科研平台和知名的科研機構;形成更為合理的產業布局,構建國內著名、國際知名的產業集團;形成科研和科技產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新局面;打造高素質、高效率的研發、管理、技能團隊,形成「精誠團結、求實創新、志存高遠、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圍。
經過五年的發展,使七二五所成為在艦船材料及特種材料技術和市場多個領域國內領先、世界知名、集科研和多個科技產業公司為一體、總收入50億元的高科技產業集團,成為員工「成就事業、享受生活」的平台
七○四研究所
(上海船舶設備研究所)隸屬於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成立與1956年11月。所部位於衡山路10號。還擁有試制工廠、產業化基地、試驗基地等多個地塊。現有員工近800人,其中科技人員500餘人,含正高級職稱50餘人、副高級職稱150餘人、中級職稱200餘人,170餘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10餘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的省部級專家多人。本所主要從事船舶特輔機電設備與系統的應用研究、設計開發和總成。現以形成特種裝置、船舶綜合供電系統、船舶特輔機電設備、特種測試及環境條件與可靠性實驗研究五大船舶專業板塊,涉及到特種機械、甲板機械、輸送機械、特種推進、減搖裝置、艙室機械、電機與電站、環保設備、海水淡化、特種閥門、熱工空調、液壓、減震降噪等30多個專業門類。隨著海路結合,科學技術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本所大力開拓陸用產品市場,已逐步開發了紡織機械、工業生產流水線、特種非標生產設備、液壓工程系統集成、製冷空調工程、環保工程等民用成套系統設備,廣泛應用於紡織、家電、水電、冶金、造紙等行業...
第七○一研究所(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是國有科研事業單位,本部位於湖北武漢市的繁華市區,在上海有分部。主要從事艦船及海洋工程研究、國防課題預研、型號工程產品研究設計,在艦船研究設計領域碩果累累。在電子信息系統設計集成、專用電子設備研發、自動控制、計算機應用等領域也都不斷取得新的成績。先後獲得百餘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成果。連續多年獲湖北省文明單位、省最佳文明單位稱號。
第七○一所
第七○一所有800餘名專業技術人員,由多種專業、多種學科的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工程師等組成主體隊伍,其中包括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等專家、學者和科技精英。研究所擁有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博士學位授予點、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艦船電磁兼容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船舶與海洋工程和機械工程博士後流動站。主要專業:
熱能與動力工程 熱能與動力工程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製冷低溫工程(或空調工程) 製冷低溫工程(或空調工程)
電氣工程自動化(或自動控制) 電氣工程自動化(或自動控制)
電機與電器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 水聲工程
電子工程 計算機應用技術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
水聲工程 火炮、自動武器
計算機應用技術
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
火炮、自動武器
材料腐蝕與防護
七一八研究所成立於1966年,位於河北省邯鄲市,佔地約38萬平方米,是集科研開發,設計生產,技術服務於一體的科研機構。主要從事高能化學、制氫及氫能源的開發、特種氣體、精細化工、石油測井、環境工程、變頻節能、自動控制、核電消氫、分析檢測、空氣凈化、醫用制氧等方面的專業研究設計。全所現有員工1200人,其中科技人員650多人,享受國家政府特貼30人,研究員60人,高級工程師280餘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6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科技人員120名。建所以來,陸續建立了「中國船舶工業化學物質檢測中心(獲國家計量認可證書和國家實驗室認可證書)」、「中國船舶工業化學計量測試檢定站(獲國防計量認可證書)」、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應用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點;擁有高能化學工程、電解水制(氫)氧、氣體凈化、分析檢測等現代化實驗室,並裝備了色/質譜聯用儀、能譜儀、X射線衍射儀、比表面測定儀、原子吸收光譜儀等大型科研試驗設備300多台(套);取得了環境影響評價證書;核承壓設備設計資格許可證;壓力容器設計許可證(一、二級)和壓力容器製造許可證(BR1級);擁有自營進出口權;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以及CCC認證等。經過40年的發展,已為用戶提供了100多種先進可靠的產品,取得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成果200多項,國家專利50多項。制氫設備、特種氣體、精細化工、測井儀器、環境工程、測控工程等已形成規模化產業,廣泛應用電力、電子、能源、冶金、化工、環保、氣象等行業,產品銷售已遍及30個省市、自治區,並出口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本所以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優良技術和產品為宗旨,以科學管理為基礎,以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為重點,以高新技術為支撐,以市場開發為龍頭,以質量和信譽為生命,向用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為最終目的。
第七六零研究所
測控技術研究所始建於1975年,隸屬於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是從事船舶雜訊振動檢驗測試、海洋工程測試研究、海洋應用物理研究、海洋環境研究及海上試驗技術服務的科研事業單位。下設研究室、軟體開發中心、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家級檢測中心、海上試驗船隊及所屬民品集團公司。建所以來,圓滿完成多項科研和試驗任務,獲國家及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上百項,部分已達國際先進水平。近幾年,先後與俄、美、德、法、意、韓、日等多個國家進行技術合作和學術交流,並承擔著大量的基礎性研究及國家重點科研任務,為我國科研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