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浪潮集團vs華為

浪潮集團vs華為

發布時間:2022-02-11 01:13:08

❶ 浪潮與華為相比怎麼樣有什麼異同

首先我認為這兩個都是非常好的企業,雖然兩者都是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但是主營項目的側重點是不同的。浪潮的主業是伺服器和雲計算,而華為的「主賽道」是通信技術,因此很難做出比較。浪潮在產品打造上一直追求品質卓越和精益求精,就拿浪潮AI伺服器NF5488A5 舉例,在全球最具影響力的AI計算基準評測組織MLPerf的測評下,一舉創造18項性能記錄,在數據中心AI推理性能上遙遙領先其他廠商產品。而華為最為人知的就是其打造的電子產品了,暢銷國內外,而且還擁有世界領先的5G技術。

❷ 浪潮和華為哪個厲害

這個要看怎麼比較了。因為我個人認為兩家企業沒有什麼可比性,雖然他們都是高科技企業。
浪潮主要做伺服器,而華為主業是通信技術,所以這兩家企業不是同類企業,沒有什麼好比較的。
但是從營收來看,肯定是華為比較厲害。

❸ 浪潮與華為相比怎麼樣誰的影響力更大

首先兩家的主攻方向不一致,所以沒有特別大的可比性,單論影響力來說,華為影響力更大。
浪潮集團有限公司,即浪潮集團,是中國本土綜合實力強大的大型IT企業之一,中國領先的雲計算、大數據服務商 浪潮集團旗下擁有浪潮信息、浪潮軟體、浪潮國際三家上市公司,業務涵蓋雲數據中心、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智慧企業四大產業群組,為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IT產品和服務, 正向雲計算、大數據、智慧城市運營服務商轉型,打造「雲+數+AI」新型互聯網企業。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1987年,總部位於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ICT領域,堅持穩健經營、持續創新、開放合作,在電信運營商、企業、終端和雲計算等領域構築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優勢,為運營商客戶、企業客戶和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的ICT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並致力於實現未來信息社會、構建更美好的全聯接世界。2013年,華為首超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商愛立信,排名《財富》世界500強第315位。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❹ 華為和浪潮信息系統有限公司哪個好

浪潮通信信息系統有限公司屬於打著國企旗號的私企,管理很混亂,大領導(特別是張玉海)隨意性很大,工作壓力看你能力,能力強就不累,能力差就很累,但工資不高,跟同行業其他公司比都會低一下,還有張領導喜歡剋扣年終獎,一般今年的年終獎會拖到明年6月份發,美其名曰:我們象華為學習的,然後到了第二年6月份以各種理由不給你。反正做好沒有的心裡准備,福利就只有中秋50元錢禮品,然後過年發500元過節費,其他無。

❺ 浪潮與華為相比怎麼樣誰在技術方面的成就更多

華為的崛起,讓科技圈在談到BAT時,不得不將華為也納入討論范圍。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華為的聲量甚至要大過BAT,要知道去年華為的營收突破了千億美元,超過了騰訊和阿里之和。

反觀浪潮,似乎也在走著和華為相似的崛起之路,不光在營收這一指標上直追TMDJ這幾個小巨頭,在利潤水平上更是讓這幾家汗顏。確實,浪潮和華為在主營業務和戰略布局上有很多相似之處。

首先,浪潮和華為都是做硬體起家,繼而在主營業務上都掌握核心技術,從而走上攻城略地的征伐之路。

華為最先涉足的是通訊運營商業務,其中包括基站、交換機、路由器及光網路產品,這一領域的核心技術是各產品上的處理晶元,華為逐一完成了上述產品主要晶元的自研。

其中基站使用的是海思ASIC晶元,交換機產品用的是海思ENP系列晶元,路由器則開發了SA、SD和HI三類晶元,其中高端產品使用的海思SD58XX性能大大高競爭對手,光網路產品有自研的OptiXtreme系列oDSP晶元,可以支持單波100G—600G速率可調,單纖容量達40T,為業界最高。

浪潮則是上世紀90年代進入伺服器領域,並將伺服器作為戰略業務。

2013年發布了中國第一台高端伺服器系統天梭K1,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高端主機技術的國家。此後,浪潮又成功解決了32顆處理器、256條內存之間高速互聯與數據一致性的技術難題,系統掌握了「雙翼可擴展多處理器緊耦合共享存儲器體系結構」、「三級目錄兩級緩存一致性域協議」、「軟硬體一體化的系統高可用技術」等產業核心技術。

其次,浪潮和華為一樣,現在都在進行全產業布局。

在主營業務獲得成功後,華為先後向企業業務(伺服器)、雲計算、AI、智能終端(手機、智能手環、智能手錶、智能音箱等)等方面進行布局,並且在進入的每個領域都有小成。可以說,華為已經逐漸擺脫了僅僅只是一個ICT企業的標簽,成長為業務體系多元的綜合性科技巨頭。

浪潮也是如此,確定伺服器作為企業戰略根基業務,之後也在雲計算、AI、智慧城市、產業互聯網等領域廣泛布局。在浪潮的規劃中,到2022年,伺服器業務要做到全球第一;全球的「五朵雲」中,其中有一朵是浪潮雲。

最後,浪潮和華為都經歷了從2G、2B市場向2C個人消費型市場轉型的經歷。

面向個人消費市場,直接擁抱消費者是科技巨頭的必經之路,只有在廣闊的個人消費市場才能真正歷練一家企業的綜合能力。華為也正是因為2C業務的成功,才讓公眾逐漸認識和了解華為。

浪潮以「愛城市網App」入局,通過浪潮在B端和G端積累的勢能,通過數據鏈接向C端延伸。雖然浪潮2C轉型還沒有太多值得一說的故事,但浪潮已經實實在在邁出了布局C端的步子。

如此看來,「智能相對論」也認為,浪潮與華為確實很像,但並不能說浪潮就是華為的「翻版」,將兩家企業進行更加細致的剖析,還是可以發現很多不同之處。

1、華為的業務布局更廣。

這里所說的布局主要指的是華為的個人消費終端、物聯網以及晶元方面的布局。浪潮在這些方面也開始涉足,但還沒有太多拿得出手的產品,還未形成較強的競爭力。

2、華為對供應鏈的控制力更足。

中美之間的貿易戰給了華為一個展示實力的極佳舞台。即便美國對華為實行技術封鎖,華為在供應鏈上仍有「備胎計劃」,主要華為在晶元和系統層面都擁有自研能力。浪潮雖然在主營業務伺服器領域也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但在關鍵的晶元技術上,還是受制於人。

3、在體量和對行業的影響力上,華為的聲量更大。

說得直白一點,浪潮在伺服器市場雖然已經做到了中國第一、世界第三,但浪潮伺服器對於這個市場來說並不是不可或缺的,但華為卻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通訊、手機等多個市場的競爭格局。

成為下一個華為or挑戰BAT,浪潮憑什麼?

在企業管理學中有一種「沸水效應」,說的是如果水只燒到95度,只要不繼續燒下去,熱度就沒了;但是如果燒到100度以上,水一旦燒開,只要維持小火不斷,就能一直保持沸騰,就像用戶對品牌的認知。

浪潮目前的境地就很像已經到達95度的熱水,已經到達了即將沸騰(成為下一個華為/與BAT比肩)的臨界點,現在浪潮需要想出辦法,如何保持小火不斷,讓水燒到100度,沸騰不停。如果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浪潮要再上一個台階,還有什麼可以倚仗的武器?

1、BAT也拿不到的數據

搜索、社交、電商、出行……互聯網每天都在產生大量的數據,而互聯網公司的本質就是如何運營這些數據。可是我們或許並不知道,這些被或大或小的互聯網巨頭「搜刮」出來的數據只佔到總數據量的20%,另外還有80%的數據藏在企業和政府機構的防火牆後。

隨著互聯網對公眾消費數據(流量)挖掘已到極致,現在競爭的焦點開始聚焦到份額更大的隱藏數據之中,以及如何安全可控的將兩部分數據融會貫通。

在這方面,浪潮擁有BAT和華為努力求之而不得的優勢。

多年B端、G端經營的經歷和經驗,浪潮積累了大量的數據,根據《桔子財經》的報道,浪潮在企業數據、政府數據、互聯網數據以及以區塊鏈技術為支撐的質量追溯數據上,已經積累了近60PB的數據量。

同時浪潮的「國企身份」可以比較容易獲得授權,在一個更為豐厚的數據土壤中,可以讓浪潮的產品設計與解決方案更為完善和優化。

可以說數據就是浪潮的最大底氣。

2、「與時俱進」的運營模式

很多2B、2G的運營都強調「駐場支持」,即運營方派駐專人到企業或政府機構提供專屬服務,提高項目推進、解決問題的效率。

浪潮的運營模式不是簡單的「駐場」,而是在與客戶的磨合中逐漸沉澱出的JDM模式:即與客戶產業鏈的融合為基礎,面向客戶具體業務,提供從研發、生產、供貨到實施運維等業務鏈條服務;甚至與客戶的合作始於朦朧期,聯合研發面向未來的需求,浪潮與客戶一起定義未來的應用。

很明顯,浪潮的JDM運營模式與客戶的距離更近,變通性更高,能夠做到與產業發展和客戶需求的「與時俱進」。

3、5G和邊緣計算帶來的機會

客觀評述,被浪潮視為戰略業務的伺服器並不是一個朝陽賽道,根據IDC發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伺服器市場調研報告顯示,2019年一季度,全球伺服器出貨量為258.2萬台,同比下降5.1%,銷售額為198.04億美元,同比增長4.4%。即便浪潮在當季實現了17%的增速,浪潮的天花板再高也在想像之內。

那麼浪潮的機會在哪呢?

根據Gartner的預測,隨著5G技術的普及,未來的集中式傳統數據中心將不存在,IT基礎設施會是分布式而且是無處不在。其中到2020年,有50%的大型企業會把邊緣計算列入規劃,超過50%的工業物聯網分析將在邊緣進行。這也意味著,未來邊緣將是基礎設施中發展最快的部分。

浪潮對此早有布局,除了發布了一系列與AI和邊緣計算相關的伺服器產品矩陣外,還啟動了新的AI生態發展計劃——T計劃,其中包括軟硬體平台創新、框架優化、應用使能、人才培養等各方面內容。

浪潮用開放聚合的生態打法來應對5G和邊緣計算的挑戰。

浪潮上位還有三個問題待解

「智能相對論」」如此看來,浪潮距離上位似乎只差臨門一腳,然而實際上,浪潮若想再上一個台階,還需解決三個問題。

首先,是面向C端的產品能力。

華為也是撕開了2C市場的這道口子之後才迎來了企業發展的又一次跨躍,就目前來看,浪潮相比BAT和華為,在產品能力上有不小的差距。

浪潮尚未有像華為的手機、網路和阿里的智能音箱一樣拿得出手的硬體產品,在軟體產品上,浪潮想用裝在「智慧城市」里的「愛城市網」App這個應用作為突破,將沉澱在政務雲上的各類政府數據的價值提煉出來,為用戶提供以公共服務為主要的特色的「58同城」。

然而「愛城市網」要想成為像網路搜索、微信、手淘這類殺手級的應用,不光需要解決用戶認知、用戶數量、使用頻率等方面的基礎問題,應用里的內容、體驗是否能夠支撐浪潮野望,也還需要產品自身做出解答。

其次,是數據掘金的風險。

上文提到,浪潮很大的一個優勢是擁有海量的來自企業和政府的隱藏數據。這些數據是浪潮上位的資本,也是浪潮覆滅的隱患。

這些數據之所以藏在防火牆後,就在於這些數據過於重要。在我們看來,一些互聯網公司的數據泄露更多影響的是個人隱私,而這些隱藏數據的泄露可能關繫到一家公司的商業、技術核心,或者關繫到國家安全。

這就要求浪潮在面對這些數據時除了保持足夠的定力,不為追求過高的商業利益而濫用數據,還要有足夠的防護措施。因為任何一次數據安全事故都會對浪潮的商譽或者生存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最後,是護城河的深度。

伺服器和雲計算是浪潮的主賽道,浪潮多年的經營,在這兩個領域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護城河,但相較BAT和華為,其護城河的深度還不夠。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雖然浪潮伺服器目前能夠做到中國第一,世界第三。但DELL、華為、聯想這些「友商」們和浪潮的差距並不大,更為關鍵的是,對於用戶來說,如果沒有浪潮,其他廠商也能完成「補位」。

總結:浪潮確實已經成長為科技圈裡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但要想達到BAT和華為這樣的高度,浪潮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其中的關鍵在於2C轉型的速度上。B端、G端數據的挖掘固然重要,但個人消費市場的數據轉化鏈條短,變現速度快,所受制約少,在浪潮沒有拿的出手的C端產品之前,就再更多想想如何將千億營收提高到2000億營收,一個台階一個台階穩重的爬吧。

❻ 大數據環境下,浪潮與華為相比如何,誰的發展更勝一籌

隨著人工智慧、5G、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滲透發展,浪潮正通過AI計算平台、資源平台和演算法平台的研發創新,不斷推動著自身AI產業化以及產業AI化的進程。同時提到5G,人們難免會關聯想到華為,的確,在當前的技術背景下,各自領域拔得頭籌的兩者難免會被拿來比較,但是非要在兩者之間決出勝負其實並沒有意義。華為主要的業務重心在通信技術,而浪潮的主要項目則是伺服器和雲計算。但相較於華為的國民度,作為中國第一、全球前三的伺服器企業,浪潮還是稍顯低調。
但是在技術的創新研發上,浪潮從實際應用場景出發,面向AI和邊緣計算開發GPU Tesla V100、FPGA、NVMe等硬體驅動,不僅為AI訓練、AI推理、AIStation提供了硬體加速支持,還完成了全球最大規模單一集群實踐,其在開源的創新及實踐能力不容置疑。

❼ 浪潮與華為相比怎麼樣誰的實力更強

說實話,誰的實力強?畢竟我們是外人,也不清楚,只能說從自己的一些使用啊,或者是買完以後的東西的一些體驗來說一下,但是這個也不全面

❽ 浪潮集團和華為相比,誰更有實力

我對個人對經濟方面的了解並不是太多,對世界500強排名也不不太了解,但是我作為一個正常的生活的人,我只知道華為的手機品牌,不清楚浪潮是做什麼的,而且我知道華為做手機營業僅僅是一個副業,他們做的主要還是通訊技術和國家的那些,信號的建設,還有各大國家的那些信號網鋪設才是他們的主營業務。

閱讀全文

與浪潮集團vs華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usdjpy求雙向匯率 瀏覽:1
杠桿租賃方式設計的當事人有 瀏覽:781
東莞2019年融資租賃補貼 瀏覽:781
期貨客戶群 瀏覽:456
內蒙古經濟金融發展有限公司 瀏覽:523
金融公司招培訓專員靠譜嗎 瀏覽:210
全國現貨交易所有哪些 瀏覽:182
申萬期貨交易平台 瀏覽:587
非金融服務利息可以開票嗎 瀏覽:803
互聯網理財恆昌財富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734
鼎豐集團做什麼 瀏覽:282
杠桿視頻物理大師 瀏覽:201
匯率20天內變化快嗎 瀏覽:293
英鎊對人民幣匯率快易 瀏覽:947
大宗交易所之家 瀏覽:291
外匯交易中ac指數 瀏覽:718
購買外匯用途限制 瀏覽:238
杠桿動力與阻力區別 瀏覽:561
益盟黃金眼公式 瀏覽:2
石油山東股票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