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厲股份四大弟子

厲股份四大弟子

發布時間:2022-02-13 18:17:12

Ⅰ 我國戲曲著名武生

1.楊小樓2.李萬春3.俞菊笙4.高盛麟5.俞振庭。
武生是京劇的一個重要行當,主要扮演勇猛無敵的大將軍,或者武藝高強的俠客。在二百多年的京劇發展史中,武生行人才輩出,享有「國劇宗師」之稱的京劇泰斗楊小樓,梅蘭芳先生的外祖父楊隆壽,表弟楊盛春,都是武生行中的佼佼者,連一代伶王譚鑫培青年時期也是唱武生的。
楊小樓,男,京劇武生。小名三元,譜名嘉訓;安徽省潛山縣人。祖父楊二喜為京劇武旦,父楊月樓。
幼入小榮椿科班學藝,從楊隆壽、姚增祿、楊萬青學武生。十六歲出科,在京、津兩地搭班,充當配角。後發憤用功。得義父譚鑫培和王楞仙、王福壽、張淇林、牛松山等的指點,並拜俞菊笙為師,技藝漸進。二十四歲搭入寶勝和班,以「小楊猴子」之名露演,名聲漸起。又與譚鑫培同在同慶班,經譚氏獎液,成為挑大樑的武生演員。二十九歲時入昇平署為外學民籍學生,備受慈禧賞識。他與譚鑫培、陳德霖、王瑤卿、黃潤甫、梅蘭芳、尚小雲、荀慧生、高慶奎、余叔岩、郝壽臣等人合作,先後組建陶詠、桐馨、中興、崇林、雙勝、永勝等班。聲譽鵲起。在當時和梅蘭芳、余叔岩並稱為「三賢」,成為京劇界的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師」的盛譽。
李萬春(1911年農歷八月十二日 1985.9.14),原名李伯,
小名長順,字鵬舉,曾用藝名客串李。滿族正黃旗人,原籍河北省雄縣,出生於哈爾濱。父親李永利是紅遍江南、稱絕一時的清末著名「武花臉」演員。李萬春不足五歲就開始隨父練功學戲。他除了接受家傳外,還先後受教於於德智、崔鳳鳴、項鼎新等老師。李萬春七歲就在上海以「客串李」登台獻藝。隨後在蘇州、無錫、揚州、杭州一帶演出。改名李萬春,從此他走上了輝煌的演藝路。也是合成天意,此階段正值馬連良抵滬演出,李萬春深得馬連良青睞,從馬先生受教了《南陽關》、《李陵碑》、《打棍出箱》等戲,為他唱念功夫的發展起到了頗重要的奠基作用。十二歲,李氏一門應「斌慶班」主事人俞振庭之約到北京搭班,李萬春三天打炮戲《戰馬超》、《珠簾寨》、《四郎探母》,文唱、武打,技熟藝精,各有特色,被京城譽為「童伶奇才」。從此他大紅大紫,轟動梨園。他邊演出邊廣收博取,不但每天有馬連良、尚小雲等名家作看戲後的總結指導,而且他文戲問藝余叔岩,武戲投師楊小樓,兩位大師認真傳藝,寵愛極至,均收認他為螟蛉義子。後李萬春得到梅蘭芳的提攜,隨同梅先生到滬演出,更是受益匪淺。一九三二年,他自組「永春社」,在京、滬以及濟南、青島、武漢、東北各地演出,大受歡迎。四十年代初,他開辦「鳴春社」科班,先後培養「鳴」、「春」兩科學生近300人。排演了很多新戲。如《田七郎》、《大樹將軍》、《佟家塢》、《陰陽魚》、《羊角哀》、《十八羅漢收大鵬》等。
李萬春的戲路寬廣,勇於革新,武生戲的長靠、短打、箭衣,無不出色,武松戲與黃天霸戲均有獨到之處。關羽戲曾受教於林樹森與李洪春,演來別具一格。猴戲亦頗擅長,刻畫美猴王的神態,靈捷機智,不俗不野。
李萬春代表劇目有:《武松打店》、《武松打虎》、《火並王倫》、《九江口》、《鬧天宮》、《古城會》、《水淹七軍》、《林沖夜奔》等;並排演新劇目《岳飛》、《戚繼光斬子》、《廉官風》等。他的弟子有姜鐵麟、董文華、馬少良、石慶福、韓增祥等。其弟恫春、慶春、圜春,其子小春等都是京劇演員。

Ⅱ 在清末除了黃飛鴻和霍元甲以外,四大武林高手還有哪幾位

Ⅲ 蘇軾的四大門生分別是誰分別有何成就

北宋文學家 黃庭堅 、 秦觀 、 晁補之 和 張耒 的並稱。蘇軾是繼歐陽修之後主持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在當時的作家中間享有巨大的聲譽,一時與之交遊或接受他的指導者甚多,黃、秦、晁、張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養、獎掖和薦拔。 在蘇軾的眾多門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賞和重視這四個人。最先將他們的名字並提和加以宣傳的就是蘇軾本人。他說:「如黃庭堅魯直、晁補之無咎、秦觀太虛、張耒文潛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軾獨先知。」(《答李昭□書》)由於蘇軾的推譽,四人很快名滿天下。 《宋史�6�1文苑(六)黃庭堅傳》記載:「(黃庭堅)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游蘇軾門,天下稱為四學士。」 不過「蘇門四學士」這一稱號只是表明這四位作家得到過蘇軾的垂青和指導,接受過他的文學影響,而並不意味著他們或他們與蘇軾可以統稱為一個文學流派。實際上四學士造詣各異,受蘇軾影響的程度有差別,文學風格也大不相同。比如黃庭堅的詩自創流派,與蘇軾並稱蘇黃;秦觀的主要成就在詞,但是他的詞卻不走蘇軾的路子,作品內容多寫抒情,亦有感傷身世之作。風調婉約清麗,辭情兼勝。 蘇門四學士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 檢討官。後擢起居舍人。紹聖初,新黨謂其修史「多誣」,貶涪州別駕,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羈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進士,紹聖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被貶職,後來新黨執政,屢遭貶,死與宜州貶所。 黃庭堅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早年受知於蘇軾,詩與蘇軾並稱「蘇黃」,有《豫章黃先生文集》。詞與秦觀齊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龍榆生《豫章黃先生詞》。詞風流宕豪邁,較接近蘇軾,為「江西詩派」之祖。晁補之雲:「魯直間作小詞固高妙,然不 是當行家語,自是著腔子唱好詩。」(見《詩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詞,不免褻諢。有《山谷詞》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跡有《松風閣詩》、《華嚴疏》、《經伏波神祠》、《諸上座》、《李白憶舊游詩》、《苦筍賦》等。書論有《論近進書》、《論書》、《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著錄。黃庭堅是「蘇門四學士」之一,詩與蘇軾齊名,人稱「蘇黃」,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為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書法精妙,與蘇、米、蔡並稱「宋四家」。詞與秦觀齊名,藝術成就不如秦觀。晚年近蘇軾,詞風疏宕,深於感慨,豪放秀逸,時有高妙。有《山谷詞》。 同他的前輩一樣,黃庭堅對西昆體也是猛烈攻擊的。西昆詩人講究聲律、對偶、辭藻,為了在藝術上擺脫西昆詩人的影響,從歐陽修、梅堯臣開始就企圖在立意、用事、琢句、謀篇等方面作些新的探索。到北宋中葉以後,這百年以上的承平局面和新舊黨爭的風險,即使許多詩人愈來愈脫離現實;當時大量書籍的刊行,封建文化的高漲,又使他們不滿足於尋常典故的運用,而務求爭新出奇(註:歐陽修與梅堯臣書,不滿意當時人作白兔詩「皆以常娥月宮為說」,蘇軾《聚星堂雪》詩「禁體物語」,皆見當時詩人爭新出奇的風氣,到黃庭堅更變本加厲。)。這樣,他們雖努力在詩法上向杜甫、韓愈以來的詩人學習,卻未能更好地繼承杜甫、白居易以來詩家的現實主義精神。他們擺脫了西昆體的形式主義,又走上了新的形式主義道路。這就是從北宋後期逐漸形成的江西詩派。這一派詩人並不都是江西人,只因黃庭堅在這派詩人里影響特別大,所以有此稱呼。 《苕溪漁隱叢話》曾稱引黃庭堅的詩說:「隨人作計終後人。」又說:「文章最忌隨人後。」可見他在文學創作上是有開辟道路的雄心的。然而他的社會接觸面較之前輩詩人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都遠為狹小,長期的書齋生活與脫離現實的創作傾向使他只能選擇一條在書本知識與寫作技巧上爭勝的創作道路。他說:「詩詞高勝,要從學問中來。」(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又說:「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蓋後人讀書少,胡謂韓杜自作此語耳。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於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答洪駒父書》)可以看出他的這種傾向。那麼怎樣取古人陳言點鐵成金呢?就是根據前人的詩意,加以變化形容,企圖推陳出新。他稱這種作法是「脫胎換骨」,是「以俗為雅,以故為新」,是「以腐朽為神奇」。比如王褒《僮約》以「離離若緣坡之竹」形容那髯奴的胡須。黃庭堅《次韻王炳之惠玉版紙》詩:「王侯須若緣坡竹,哦詩清風起空谷。」進一步用空谷的清風形容王炳之那聞聲不見嘴的大鬍子,就有了新的意思。又如後人根據李延年《佳人歌》,用「傾城」、「傾國」形容美色,已近俗濫。黃庭堅《次韻劉景文登鄴王台見思》詩:「公詩如美色,未嫁已傾城。」意思就深了一層,而且符合於這些文人的雅趣。這些運用書本材料的手法,實際是總結了杜甫、韓愈以來詩人在這方面的經驗的。他同一般低能文人的慕擬、剽竊不同之處,是在材料的選擇上避免熟濫,喜歡在佛經、語錄、小說等雜書里找一些冷僻的典故,稀見的字面。在材料的運用上力求變化出奇,避免生吞活剝。為了同西昆詩人立異,他還有意造拗句,押險韻,作硬語,連向來詩人講究聲律諧協和詞彩鮮明等有成效的藝術手法也拋棄了。象下面這首詩是比較能表現他這一方面的特點的。 我詩如曹鄶,淺陋不成邦;公如大國楚,吞五湖三江。赤壁風月笛,玉堂雲霧窗;句法提一律,堅城受我降。枯松倒澗壑,波濤所舂撞;萬牛挽不前,公乃獨力扛。諸人方嗤點,渠非晁張雙;袒懷相識察,床下拜老龐。小兒未可知,客或許敦龐;誠堪婿阿巽,買紅纏酒缸。 ——《子瞻詩句妙一世,乃雲效庭堅體,次韻道之》 這是他答和蘇軾的一首詩。開首四句說他的詩沒有蘇軾那樣闊大的氣象。中間十二句寫蘇軾對他的賞識,同時表現他的傲兀性格,象倒在澗壑里的枯松,波濤推不動,萬牛挽不前的。結四句說他兒子或可以同蘇軾的孫女阿巽相配,言外之意即說他的詩不能同蘇軾相比。這正是後來江西派詩人說的「打猛諢入,打猛諢出」,用一種詼諧取笑的態度表示他們的情誼。這詩從用字、琢句以至命意布局,變盡建安以來五言詩人熟習的道路。然而比之曹植贈丁儀、沈約寄范雲、杜甫贈李白等詩篇,黃庭堅雖然字敲句打,作意出奇,卻仍未能有效地表達他的真情實感。 當然,作為一個開創詩流派的藝術大匠,黃庭堅的詩並不是每篇都這樣生硬的。當他受到真情實境的激發,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刻意好奇的習氣時,依然能夠寫出一些清新流暢的詩篇,象下面的例子。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入瞿塘灧預關。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 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登快閣》 前人論宋詩,每以蘇黃並稱。蘇詩氣象闊大,如長江大河,見起濤涌,自成奇觀;黃詩氣象森嚴,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使人望而生畏,在藝術上各自創造了不同的境界。然而黃庭堅的成就究竟不能同蘇軾相比,因為他的詩雖能屏除陳言濫調,形成一種以生新瘦硬為其特徵的風格,但仍無法掩蓋他生活內容的空虛和脫離現實的傾向。 宋詩最初形成反西昆的流派,是由於當時作者如歐陽修、蘇舜欽、梅堯臣等的面向現實,以詩配合他們的政治斗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意願。黃庭堅論詩說:「詩者,人之性情也,非強諫諍於庭,怨憤詬於道,怒鄰罵座之為也。」又說:「其發為訕謗侵凌,引領以承戈,披襟而受矢,以快一朝之憤者,人皆以為詩之禍,是失詩之旨,非詩之過也。」(《書王知載朐山雜詠後》)顯然,這是取消了詩歌的戰斗作用,其結果必然要走上脫離現實、片面追求藝術技巧的道路,偏離了詩文革新運動的方向。 黃庭堅書法初以宋代周越為師,後來受到顏真卿、懷素、楊凝式等人的影響,又受到焦山《瘞鶴銘》書體的啟發,行草書形成自己的風格。黃庭堅大字行書凝練有力,結構奇特,幾乎每一字都有一些誇張的長畫,並盡力送出,形成中宮緊收、四緣發散的嶄新結字方法,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在結構上明顯受到懷素的影響,但行筆曲折頓挫,則與懷素節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圓轉、流暢是草書的基調,而黃庭堅的草書單字結構奇險,章法富有創造性,經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節奏變化強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為北宋書壇傑出的代表,與蘇軾成為一代書風的開拓者。後人所謂宋代書法尚意,就是針對他們在運筆、結構等方面更變古法,追求書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黃庭堅與蘇軾、米芾、蔡襄等被稱為宋四家。 黃庭堅對書法藝術發表了一些重要的見解,大都散見於《山谷集》中。他反對食古不化,強調從精神上對優秀傳統的繼承,強調個性創造;注重心靈、氣質對書法創作的影響;在風格上,反對工巧,強調生拙。這些思想,都可以與他的創作相印證。 黃庭堅的書法,小字行書以《嬰香方》、《王長者墓誌稿》、《瀘南詩老史翊正墓誌稿》等為代表,書法圓轉流暢,沉靜典雅。大字行書有《黃州寒食詩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風閣詩》等,都是筆畫遒勁郁拔,而神閑意穠,表現出黃書的特色。草書有《李白憶舊游詩卷》、《諸上座帖》等,結字雄放瑰奇,筆勢飄動雋逸,在繼承懷素一派草書中,表現出黃書的獨特面貌。此外黃庭堅的書法還有《伯夷叔齊墓碑》、《狄梁公碑》、《游青原山詩》、《龍王廟記》、《題中興頌後》等。 《經伏波神祠詩》,行書墨跡,紙本,46行,每行字數不一,共477字。原跡現在日本。此詩帖,洋洋數十行,揮灑自如,筆筆精到,氣勢開張,結體舒展,范成大評「山谷晚年書法大成,如此帖毫發無遺恨矣,心手調合,筆墨又如人意。」此帖正是一種心平氣和的境況下的經意之作,具有黃庭堅書法藝術的特點,是黃庭堅晚年的得意之作。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蘇門四學士之秦觀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少游,號淮海居士。高郵人。北宋文學家。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進士。曾任太學博士(即國立大學的教官)、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政治上傾向舊黨,哲宗時「新黨」執政,被貶為監處州酒稅,徏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頗得蘇軾賞識。秦觀生性豪爽,灑脫不拘,溢於文詞。20歲,作《浮山堰賦》。24 歲,作《單騎見虜賦》,為世人所重。其散文長於議論,《宋史》評為「文麗而思深」。其詩長於抒情,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游春,終傷婉弱。」他是北宋後期著名婉約派詞人,其詞大多描寫男女情愛和抒發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細,音律諧美,情韻兼勝。代表作為《鵲橋仙》(纖雲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滿庭芳》(山抹微雲)等。《鵲橋仙》中「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被譽為「化臭腐為神奇」的名句(見《蓼園詞選》)。《滿庭芳》中的「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被稱做「天生的好言語」(《能改齋漫錄》引晁補之語)。張炎《詞源》說:「秦少游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生平詳見《宋史》卷四四四。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詞》(又名《淮海居士長短句》)、《勸善錄》、《逆旅集》。又輯《揚州詩》、《高郵詩》。其《蠶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蠶桑專著。又善書法,小楷學鍾、王,姿媚遒勁可愛,草書有東晉風味,真、行學顏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贈秦觀為「直龍圖閣學士」。高郵文游台、秦觀讀書台、《秦郵帖》石刻、揚州雲山圖、「淮東第一觀」石刻,保存至今。 蘇門四學士之晁補之 晁補之(1053—1110年),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宋史·晁補之傳》雲:晁補之為「太子少傅迥五世孫,宗愨之曾孫也。父端友,工於詩。」從這幾句簡短的記載里,可知晁補之生長在士宦之家、書香門第。他從小就受到家庭良好的文化熏陶,加上他聰敏強記,幼能屬文,日誦千言,故早負盛名。 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進士,授澶州司戶參軍、北京國子監教授。元祐間調京,歷任秘書省正字、校書郎、後派任揚州通判,又召回秘書省等職。紹聖初,出知齊州,後來因修《神宗實錄》失實罪名,連貶應天府、亳州、信州等地。宋徽宗立,召拜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崇寧追貶元佑舊臣,出知河中府,徙湖、密等州,後退閑故里,嘯傲田園。晚年起知泗州。死於任所。 晁氏為北宋名門,文學世家。高祖晁迪,贈刑部侍郎。曾祖晁宗簡為尚書刑部郎中,知越州,贈特進吏部尚書。又高叔祖晁迥,宋真宗朝任翰林學士承旨、太子少傅。迥子晁宗愨官至參知政事,可謂名重一時。補之族叔晁端禮(1046—1113),字次膺。一作元禮。詞人。常與補之唱和。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進《並蒂芙蓉》詞,得徽宗稱賞,於是以承事郎為大晟府協律。「與萬俟雅言(詠)齊名,按月律進詞」。(《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七)未及供職即病逝。著有《閑適集》、《閑齋琴趣外篇》。由於世族的逐漸衰落。補之父晁端友僅做過上虞令、新城令之類小官。 補之堂弟晁沖之(生卒年不詳)字叔用。詩人。早年師事著名詩人陳師道,隱居陽翟(今河南禹縣)具茨山。為呂本中《江西詩社宗派圖》所列26人之一。其詩「專學老杜詩」。(《紫微詩話》)筆力雅健,風格高古,為劉克庄、王漁洋等詩家所稱賞。有《晁具茨先生詩集》15卷。其子晁公武(約公元1105—1180年),字子止,人稱昭德先生,是宋代著名學者、目錄學家、藏書家,所著《郡齋讀書志》,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附有提要的私家藏書目錄。補之從弟晁詠之(生卒年不詳),字之道,少有異才,深受蘇軾賞識,著有文集50卷,已佚。其他,如其從叔晁端淑、從弟晁說之等,皆有文名。 晁補之少時即受到蘇軾知賞,宋神宗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晁補之19歲時(《宋史》本傳雲時年17,誤),從父遊宦杭州,觀覽錢塘風物之盛麗,山川之秀異,於是寫了《七述》一文。此時,大文學家蘇軾正做杭州通判,喜歡杭州美景,欲作杭州賦。晁補之以《七述》謁見蘇軾,蘇軾「讀之嘆曰:『吾可以擱筆矣!』又稱其文博辯雋偉,絕人遠甚,必顯於世,由是知名」(《宋史》本傳),具體原文為「於文無所不能,博辯俊偉,絕人遠甚。」(《晁君成詩集引》) 晁補之在詩、文、詞諸方面均有所建樹,《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五十四《雞肋集》提要說:「今觀其集,古文波瀾壯闊,與蘇氏父子相馳聚,諸體詩俱風骨高騫,一往逡邁,並駕於張、秦之間,亦未知孰為先後。」又卷一百九十八《晁無咎詞》提要雲:「其詞神姿高秀,與軾可肩隨。」胡仔在《苕溪漁隱坐話前集》卷五十一中則特別提出:「余觀《雞肋集》,惟古樂府是共所長,辭格俊逸可喜。」 晁補之詩以古體為多,七律次之,其詩善學韓愈、歐陽修,骨力遒勁,辭格俊逸。也有失於散緩,散文化傾向較顯著。今存詞160餘首,風格與東坡詞相近,但缺乏蘇詞的曠達超妙。寫景、詠花、贈和、悼亡而外,還多寫貶謫生涯和田園風光,而綺艷語較少。有的篇章氣象雄俊,追步東坡,如《摸魚兒·東皋寓居》、《水龍吟·問春何苦匆匆》等篇,詞氣慷慨,筆如游龍,為後來名家所競效,有人認為亦是辛棄疾詞所本。晁詞時有健句豪語,如「牙帳塵昏余劍戟,翠帷月冷虛弦索」(《滿江紅·次韻吊汶陽李誠之待制》),但缺乏蘇詞的曠達超妙,而趨於凄壯沉咽。 他的詩風與耒來接近,而且以樂府詩見長。他的樂府詩具有濃郁的民歌風味,如《豆葉黃》:蒹葭蒼,豆葉黃,南村不見岡,北村十頃強。東家東滿箱,西家未上場。豆葉黃,野離離,鼠窟之,兔入畦。豕母從豚兒,豕啼豚咿咿,銜角復銜箕。豆葉黃谷又熟。翁媼衰, 糜粥。豆葉黃,葉黃不獨豆。白黍堪作酒,瓠大棗紅皺。豆葉黃,穰穰何朊朊,腰鐮獨健婦,大男往何許?官家教弓刀,要汝殺賊去。這是一幅農村的風俗畫,它畫出了農民生活的艱辛和負擔的沉重。另一首著名的長篇歌行《芳儀怨》,是寫南唐後主李煜的妹妹入宋後嫁孫某,又在宋遼戰爭中被遼聖宋所擄,封為芳儀的悲劇:「秦淮潮水鍾山樹,塞北江南易懷土」,「國亡家破一身存,薄命如雲信流傳」,辭句凄宛動人,當時曾傳誦一時。 蘇門四學士之張耒 張耒,字文潛,號柯山,生予北宋至和元年(1054),歿於政和四年(1114),享年六十一歲。他是宋代著名的詩人,「蘇門四學士」(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中辭世最晚而受唐音影響最深的作家。因其曾擔任過起居舍人,所以人又稱其張右史;因其晚年居陳(今河南淮陽),陳地古名宛丘,所以人亦稱其宛丘先生;因其儀觀甚偉,魁梧逾常,所以人復稱其「肥仙」。 張耒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亳縣),後遷居楚州(今淮安)。他在《思淮亭記》中稱「予淮南人也,自幼至壯,習於淮而樂之。」祖父任職於福建,父親中進士後,遊宦四方,官至三司檢法官,因親老,乞請離京做吳江知縣。母親李文安。外祖父李宗易先以著作佐郎為譙縣知縣,歷官尚書屯田員外郎,知光化軍事,仕至太常少卿,以詩文名世,長於寫詩,深受當時的大詩人晏殊的賞識。正是在這樣的家庭里,張耒從小就受著正統的封建詩禮的熏陶,加之受業於「山陽學官」,少年時即表現出對文辭的靈感,「十有三歲而好為文」(《投知己書》),十七歲作《函關賦》,傳誦人口。此後,他游學於陳州,得到當時在陳為學宮的蘇轍的厚愛。熙寧四年(1071),蘇軾出任杭州通判前,來陳州與其弟話別,張耒得以謁見蘇軾,頗受青睞,自此便成為蘇氏兄弟的門下客,並在東坡引薦下,應舉姑蘇。熙寧六年(1073),即張耒二十歲時,由神宗親策為進士,王安石負責提舉,授臨淮(今安徽泗縣)主簿,開始步入仕途。熙寧八年,蘇軾在密州修「超然台」,張耒應約寫了《超然台賦》蘇軾稱他「超逸絕塵」,有秀傑之氣,「其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嘆之聲」(《答張文潛書》),這是他們詩文交往的開始。與此前後,張耒與秦觀、晁補之也有詩文唱和,結為知交。 熙寧六年至元豐八年(1073-1086),張耒先後在安徽、河南等地做了十多年縣尉、縣丞一類地方官,並因秩滿改官不斷,往來京洛間,為政特別辛勞。「我迂趨世拙,十載困微官」(《悼逝》),「飄然羈孤,挈其妻孥,就食四方,莫知所歸」(《上蔡侍郎書》)說的就是這段經歷。張耒為官清廉,他本想憑著他那微薄的俸祿養其親小,淡泊平生,然厄運頻頻而至,他的父母、前妻相繼謝世,家境每況愈下,經濟拮據,生活困窘。 元豐八年41085),神宗崩,年幼的哲宗登位,支持舊黨的高太後垂簾聽政,起用反變法派司馬光,蘇軾、蘇轍相繼奉調晉京。元祐元年(1086)大臣范純仁薦舉張耒參加太學學士院考試。這次被薦參加考試的還有黃庭堅、晁補之等人,由翰林學士蘇軾命題,考試結果三人同被拔擢,張耒被任為秘書省正字,其後歷任著作佐郎、秘書丞、史館檢討,直到起居舍人。元祐二年(1087)春,蘇軾主持禮部貢舉,張耒被聘為讀卷官,入試院檢點審閱舉子試卷。元祐三年(1088),秦觀被召到京師,任太學博士,校正秘書,亦入蘇軾門下。在暇日與張耒或舉酒歡宴,或同游京都名勝,詩文酬唱,作畫題跋,互相砥礪,共受蘇軾薰沐。這是他們難以忘懷的歡樂年代,也是北宋文壇上的盛事。他們「一文一詩出,人爭傳誦之,紙價為貴」。館閣八年,張耒有緣披覽國家藏書,過著「圖書堆枕旁,編簡自相依」的生活,其文翰學術也日有進益。 宋哲宗親政後,新黨得勢,竭力報復元佑舊臣,隨著蘇軾等人的被貶,蘇門弟子也受到株連。紹聖元年(1094),張耒在以直龍圖閣知潤州(今鎮江)任上,徙宣州(今宣城)}紹聖四年(1097)貶黃州(今湖北黃岡)酒稅監督,再貶復州(宋地名,在今廣西境內)監竟陵郡酒稅。元符二年(1099)起為黃州通判。宋徽宗即位,四十七歲的張耒一度內召為太常少卿,後又被啟用為兗州、潁州(今阜陽)知州,但為時都很短促。當時蘇軾自海南遷內地,張耒賦詩相慶;「今晨風日何佳哉?南極老人度嶺來。此翁身如白玉樹,已過千百大火聚。」不久,噩耗傳來,蘇軾於途中卒於常州。張耒在潁州舉哀行服,痛悼一代文豪和恩師。未想竟觸怒了上方,於崇寧元年(1102)被貶為房州(今湖北房縣)別駕,安置於黃州,這是他在短短六七年內第三次被貶到那裡,他在黃州先後共住了七八年,作為逐臣,他不得住官舍和佛寺,只能在柯山旁租屋而居。荒樹枯木,蓬蒿滿眼,自然令人惆悵莫名,但「江上魚肥春水生,江南秀色碧雲鬟」,倒也給他不少安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柯山腳下,張耒與蘇軾弟子潘大臨結為緊鄰,兩人彼此安慰,相濡以沫,共守大節。據載,當時的郡守瞿汝文憐其家貧,欲為其購買一份公田,以種植豆粟蔬菜等,貼補家用,張耒敬謝不取。正是此地的哀和樂使他難以忘懷,故他自號為「柯山」。 崇寧四年(1105),秦觀的兒子自藤州(今廣西藤縣)奉父柩歸葬揚州,路過黃州時張耒臨江祭奠,他為好友的「竄身瘴海,卒仆荒陋」而痛哭失聲。淚水未乾,黃庭堅又相繼去世。崇寧五年,宋徽宗詔除一切黨禁,張耒才得任便居住。這年冬天,他自黃州經潁州,回到故鄉淮安,大約住了一年多時間。大觀年間,移居陳州,監南嶽廟,主管崇福宮。由於晚年長期賦閑,他貧病交加,《歲暮即事寄子由先生》雲,「肉似聞韻客,齋如持律徒。女寒愁粉黛,男窘補衣裾。已病葯三暴,辭貧飯一盂。長瓶卧牆角,短褐倒天吳。宵寐衾鋪鐵,晨飲火數珠。」可以想見他當時已衣食不繼,三月不知肉昧了。 盡管政治環境是如此惡劣,生活是如此困窮,但詩人並沒有向腐朽的蔡京集團屈服。以聞道蘇軾自負,終生恪守不移,即使遭受打擊也不後悔,且引為人生最大的志趣。詩人就這樣堅持著,繼蘇轍和晁補之謝世之後,也在寂寞和痛苦中死去,據乾隆《山陽縣志》載,葬於故土淮安「治北七里」。 據陸游《老學庵筆記》雲:「文潛三子:秬、秸、和,皆中進士第。秬、秸在陳死於兵。和為陝西教官,歸葬二兄復遇盜見殺。文潛遂無後,可哀也。」 張耒平生仕途坎坷,屢遭不幸,可他從未忘懷操寫詩文。其著作被後人多次雕版印行,名為《柯山集》、《張右史文集》、《宛丘集》等,今人李逸安、孫通海、傅信三人編輯的《張耒集》,收詩約二千三百首,散文、史論、議論近三百篇,真可謂洋洋大觀矣!其詩早年體制豐腴,音節瀏亮,東坡稱之「汪洋沖淡,有一唱三嘆之音」,晚歲落其華,趨務平易,酷肖白樂天(居易)、張文昌(籍),一時獨步吟壇;其文則雄深雅健。纖穠瑰麗,無所不有,蔚然成家。

Ⅳ 陳立夫陳果夫是霍元甲徒弟嗎

陳立夫陳果夫是霍元甲的徒弟。霍元甲一生只收了四個徒弟,除開大徒弟劉振聲外,其餘三人都姓陳,其中有兩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國民黨中統特務頭子陳立夫和陳果夫,另外一位姓陳的徒弟不詳。

劉振聲早年喪父,後隨母親改嫁到到天津靜海縣,後終生未返回故鄉。在此期間,劉振聲結識樂亭縣一位姓劉的老闆,並認做義父,在義父的引見下,光緒22年(1896)霍元甲收其為弟子,並將」傳內不傳外」的霍家拳傳授給他。

陳果夫(1892 - 1951),名祖燾,字果夫。浙江吳興東林鎮人。民國時期政治人物,是國民黨內右派。

陳立夫(1900年8月21日- 2001年2月8日),名祖燕,字立夫,浙江省吳興人。父陳其業,字勤士,兄陳祖燾,字果夫。

(4)厲股份四大弟子擴展閱讀:

陳真並不是霍元甲的徒弟。

2007年,倪匡在香港電台節目《倪匡看世界》中披露,陳真是他創作的虛構人物,寫著「東亞病夫」的塊匾同樣出自他筆下。但據電影人陳嘉上所稱,倪匡當年翻查了霍元甲的訃告,發現其中有一個弟子名叫陳真,結果寫進了《精武門》之內,但電影內陳真的故事是虛構的。

陳真的身世,應取自劉振聲,帶藝拜師;其性格應取自陳其美,敢想敢做不擇手段,且有留日背景;其武功一定是取自陳公哲和陳鐵生,著實的武術大家。

Ⅳ 四大名捕所有人物

諸葛神候/岳躍利 飾
男,68歲。
四大名捕的師傅。貴胃之後,世襲爵位,與黃室有關系。能自由出入宮廷,武功高強,深謀遠慮。飽讀詩書,氣質高華,除琴棋書畫外,並習有方陣及奇門遁甲之術。受欽命創設八扇門,帶領四大門徒除奸伏惡,盡掃江湖間不平事。

鐵手/車仁表 飾
男,28歲。
諸葛神候二徒弟。捕快出身,殺人不眨眼,冷酷無情,標準的殺手。性格堅韌,耐力強,執著,是非分明,中義氣,一諾千金。內力深厚,鐵拳無敵。平日使一手軟鞭,鞭法出神入化。平日系於腰間,不到必要,不輕易出手。

追命/鍾漢良 飾
男,28歲。
諸葛神候三徒弟。輕功強,腳法無雙。個性大而化之,吊兒郎當,玩世不恭。好酒貪杯,但是喝的越多越神勇。

水芙蓉/王艷 飾
女,17歲。
「武林三條龍」之木水雲的女兒。在柳激煙手下辦案,是「京師第一女捕快」。個性天真,任性,好大喜功。柳激煙被殺之後,跟隨四大名捕,成為本劇的連戲人物,因為性格莽撞,

無情/朱泳騰 飾
男,23歲。
諸葛神候大徒弟。幼年遭奸人滅門,雙腿被廢,暈死過去,因此逃過一劫。後為諸葛神候收養,並教導武術。最擅長的是暗器,平日靠坐輪椅行動,他的輪椅也暗藏各種暗器。為人深謀遠慮,機智過人。

冷血/蔣毅 飾
男,22歲。
諸葛神候四徒弟。棄嬰,從小抱著仇恨的心長大。練武的目的就是報仇。個性沖動,憤世嫉俗,極為偏激,行事極端。使的一把好劍,天下無敵。性高氣傲,誰都不服,只佩服鐵手。

黑蝴蝶/水靈 飾
女,約20歲。
本性善良的劫富濟貧義賊,對捕快恨之入骨。後來經過與鐵手的相遇相知,改變了她對捕快的偏見,更對鐵手萌生仰慕之情。

獨孤伊人/李湘 飾
女,約20歲
冷艷絕倫,背景離奇,混身是毒,外號毒女曼陀羅,涉嫌下毒命案,其實她是個十分善良的女子。與鐵手有一段纏綿悱惻的愛情。

齊青瑤/王璐 飾
女,約20歲。
齊王府三郡主,崇尚浪漫,追求新潮,不惜逃婚,卻發現所愛之人是個騙子。與未婚夫曹鎮誤會甚深,冰釋前嫌之後卻又得不到美滿的結局。

柳激煙/ 徐錦江 飾
男,中年。
陰險狡猾的捕頭,是宰相黃玄派往六扇門卧底的棋子,目的是奪取六扇門大權。身份敗露之後,自食其果,終被黃玄殺死。

Ⅵ 誅仙青雲門四式真訣

1、斬鬼神真訣

口訣:天地正氣,浩然長存,不求誅仙,但斬鬼神!

已知修成者:萬劍一、林驚羽、道玄真人疑似掌握此真訣。

斬鬼神是青雲門掌門道玄真人的師弟萬劍一的絕學,後林驚羽在祖師祠堂出現,萬劍一見其資質過人且為人正派,手中拿的法寶正是他年輕時用的斬龍劍,所以青睞有佳,教了他十年武功,並且將自己的看家本領斬鬼神教給了林驚羽。

此式真法劍訣剛猛至陽,以攻代守,一往無前,威力巨大,但也大耗本身元氣。非到危急關頭,一般不運用此真法劍訣。

斬鬼神和斬龍劍,是天生的一對。沒有斬鬼神的斬龍劍,發揮不出最佳的威力;沒有斬龍劍的斬鬼神,根本就是白忙一場。斬龍劍和斬鬼神,代表著萬劍一,也只屬於萬劍一。

它和神劍御雷真訣不同,神劍御雷真訣只要道法修為高,任何人都可以發動,蒼松道人可以,田不易可以,陸雪琪也可以。但斬鬼神,只屬於斬龍劍的主人,先是萬劍一,後是林驚羽。

斬鬼神一招,其貌不揚,威力巨大。萬劍一當年以此招,橫掃蠻荒,單槍匹馬殺進蠻荒聖殿,威震魔教;林驚羽以此招,殺魔教人無數,令魔教人膽寒。青雲後山,為給萬劍一報仇,與好友張小凡決裂,並以此招與張小凡大戰,不分伯仲。

一往無前斬龍劍,萬劍歸一斬鬼神。真乃神招也。

2、神劍御雷真訣

口訣:九天玄剎,化為神雷,煌煌天威,以劍引之!

已知修成者:真雩大師、蒼松道人、田不易、陸雪琪

青雲門源於道教,修習道教無上妙法——太極玄清道,法術精妙絕倫

陸雪琪,講究共天地一息,身同自然,以身御自然造化,化為大威力,更以青雲門鎮山奇術之一的「神劍御雷真訣」聞名天下,道法,仙劍,天雷便是青雲一派的代表。

「神劍御雷真訣」是道家仙法中的無上奇術。在施法時通過神兵自然而然在施法者身邊布下一層無形護罩,以凡人之身引發天地至威,鋪以神兵利刃,引下九天神雷,煌煌天威神力,可吸納萬鈞雷霆為己用,出招時天驚地動,風雲變色,真是當者披靡,威力絕倫。

小說中首次出現:黑衣人(蒼松道人)與普智的鬥法。

其它出現地點:七脈會武中陸雪琪與張小凡的鬥法、流波山田不易與吸血老妖的鬥法、南疆七里峒陸雪琪與鬼厲(張小凡)的鬥法、還有死亡沼澤蕭逸才、陸雪琪與長生堂門主玉陽子鬥法、南疆與千年屍王鬥法,與魔教驚雷鬥法。

3、七星劍式真訣

口訣:未知

已知修成者:天成子、道玄真人

七星劍式真訣是青雲門歷代掌門相傳的絕學,源於青葉祖師,傳於天成子這一代,已知只有天成子和道玄真人修成。施展出來後更能借取諸天星辰之力,有鬼神不測之威。根據《誅仙》中萬劍一和道玄真人的對話,道玄真人疑似並未將七星劍式傳與蕭逸才。

小說中首次出現:青雲門前任掌門天成子與魔教教主仇忘語的鬥法中

4、未知

口訣:未知

無人修成

(6)厲股份四大弟子擴展閱讀

青雲一脈歷史悠久,創派至《誅仙》時代已有兩千餘年,與天音寺、焚香谷同列正道三大門派,為當今正邪兩道之首。青雲門下,因為當年青葉祖師在「幻月洞府」中得到古劍「誅仙」,仗之橫行天下,幾無敵手,眾後輩仰慕之餘,多半都是修煉仙劍作為法寶。

千年之後,劍俠輩出,幾乎成了青雲門不成文的規矩,便是改名叫青雲劍派也無不可。更有開門祖師傳下「誅仙劍陣」,威力絕倫。

青雲門源於道教,修習道教無上妙法——太極玄清道,法術精妙絕倫,講究共天地一息,身同自然,以身御自然造化,化為大威力。更以青雲門鎮山奇術之一的「神劍御雷真訣」聞名天下,道法,仙劍,天雷便是青雲一派的代表。

『神劍御雷真訣』、『斬鬼神真訣』、『七星劍式真訣』,同為青葉祖師所留下的四式真法劍訣之三。『神劍御雷真訣』為青雲門最為知名,修行最廣的一式真法劍訣,已知修成者為田不易、水月、陸雪琪等青雲門人。

『斬鬼神真訣』目前已知的修成者為青雲門萬劍一,以及林驚羽二人,道玄真人疑似也掌握此真訣。『七星劍式真訣』目前已知的修行者為青雲門前任掌門天成子和其弟子道玄真人。最後一式劍訣未知,無人修成。

Ⅶ 中國古代四大聖賢是哪四大

陽哥是肯定有的,他活的那一時代裸奔的人比之前加上之後共五千年的人都多,唯心主義

Ⅷ 趙本山的徒弟都有誰,分別叫什麼

1,李正春(已逝)

李正春(1962年-2007年1月29日),趙本山的大弟子。早年在鐵嶺市人民藝術團的時候就已經拜趙本山為師。後來參加了劉老根的拍攝,後來2003年劉老根大舞台劇團成立,他也正式加入,並成為團里的主要演員和老大哥。2007年1月29日,在中國醫大盛京醫院去世,享年45歲。

Ⅸ 厲史上真有陳真嗎

貌似沒有這個人,有記載的霍元甲的徒弟只有一個,就是劉振聲先生,也是個著名的武術家。

Ⅹ 金庸武俠中,東邪座下四大弟子,武功高低如何排名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筆下共計十五部作品,這些作品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射鵰三部曲尤為出名,它們分別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這些作品當中你更喜歡哪位人物角色呢?一代高手就此落幕,陳玄風的武功可以說是非常之強,只不過他的運氣太差,所以東邪黃葯師四大弟子之中,陳玄風排名第二。1、曲靈風東邪黃葯師四大弟子曲靈風。武功非常了得。曾經夜入皇宮如入無人之境,最後死在牛家村的密室之中,之所以不敵大內侍衛,是因為他的腳筋被黃葯師挑斷,如果他無傷殘,那麼他的武功可以說是無人能敵。
東邪黃葯師曾給出評價,如果靈風的雙腿是完好的,就算一千個大內侍衛又能奈何於他?從這里可以看出曲靈風的武功在四人中排行第一。

閱讀全文

與厲股份四大弟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usdjpy求雙向匯率 瀏覽:1
杠桿租賃方式設計的當事人有 瀏覽:781
東莞2019年融資租賃補貼 瀏覽:781
期貨客戶群 瀏覽:456
內蒙古經濟金融發展有限公司 瀏覽:523
金融公司招培訓專員靠譜嗎 瀏覽:210
全國現貨交易所有哪些 瀏覽:182
申萬期貨交易平台 瀏覽:587
非金融服務利息可以開票嗎 瀏覽:803
互聯網理財恆昌財富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734
鼎豐集團做什麼 瀏覽:282
杠桿視頻物理大師 瀏覽:201
匯率20天內變化快嗎 瀏覽:293
英鎊對人民幣匯率快易 瀏覽:947
大宗交易所之家 瀏覽:291
外匯交易中ac指數 瀏覽:718
購買外匯用途限制 瀏覽:238
杠桿動力與阻力區別 瀏覽:561
益盟黃金眼公式 瀏覽:2
石油山東股票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