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中國航天航空集團重組

中國航天航空集團重組

發布時間:2022-02-13 22:15:17

1. 中國十大軍工集團是哪些

中國十大軍工集團分別是: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部分企事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按國家控股公司運行方式運 行,由中央管理。

公司擁有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由246個工業企業、公司、科研設計院所和事業單位組成,主要承擔核動力、核材料、核電、核燃料、乏燃料 和放射性廢物的處理與處置、軸礦勘察采冶、核儀器設備、同位素、核技術應用等核能及相關領域的科研開發、建設與生產經營。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集科研設計、工程建設、金融貿易為一體的特大 型國有企業,由中央管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所屬的部分企事 業單位的基礎上組建成立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國家授權的投資機構,由中央管理。

公司主要研製、生產、經營航天運載器、航天器、各類戰略戰術導彈以及衛星地 面應用系統等各類航天產品;專營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開發、生產、經營機械、電子、化工、通訊、交通、計算機、醫療、環保等多種民用產品。

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業單位的基礎上組建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國家授權的投資機構,按國家 控股公司方式運行,由中央管理。公司主營各類導彈武器系統及其他航天產品,兼營機械、電子、化工、通訊、計算機及其應用、衛星應用、交通運輸設計、醫療器 械及建築等多種民用產品。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通常簡稱中航工業) 是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督管理的國有特大型企業(又稱中央企業),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國航空工業第一、第二集團公司重組整合而成,實行母子公司和事業部管理體制,設有防務、飛機、發動機、直升機、機載設備與系統、通 用飛機、航空研究、飛行試驗、貿易物流、資產管理、工程規劃建設、汽車等產業板塊,下轄近200家子公司(分公司)、有20多家上市公司,員工約40萬 人。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船舶工 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業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由中央管理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機構,有61家成員單位。為我國海軍提供現代化裝備是中船集團公司 的神聖使命,為我國航運提供船舶和船舶出口是中船集團公司的主要業務。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是由中央管理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機構,有99家企事業成員單位。中船重工擁有我國最大的造、修船基 地和雄厚的科技開發力量,可承擔包括30萬噸大型船舶在內的各種民有船舶和大型水面、水下戰斗艦艇、各種軍輔船舶、水中兵器及相關配套設備的研究、設計、 建造和修理任務。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 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機構,按國家控股公司方式運行。

公司擁有成員單位133家,承擔坦克裝甲車輛、火炮、導彈、炮彈等軍品的研製、生產任 務,同時開發民品,在機械、化工、光電特別是重型汽車、工程機械、動務傳動、精細化工等領域具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和開發、製造能力。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對外名稱中國南方工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業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 業、是國家授權機構和資產經營主體。集團公司擁有包括長安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嘉陵集團有限責任集團公司在內76個成員單位。

目前,公司已初步形成了「軍民 結合,以車為主,全面發展」的格局,以火炮系統、輕武器及其他單兵武器系統、彈葯等產品為主的軍品科研生產體系,是我國國防建設的重要力量,在軍轉民上已 形成了以汽車、摩托車及其零部件為代表的支柱民品體系。

(1)中國航天航空集團重組擴展閱讀:

中國十大軍工集團的形成:

七、八十年代政府中幾個部門:核工業部、航天工業部、兵器工業部等,也曾經叫過五機部、七機部等,這就是中國現在十大軍工集團公司的前身。

後來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為了轉變政府職能,把這些部門改為公司,即:中國核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這就是原來的五大軍工集團。

1997年為了引入內部競爭機制,這五大軍工集團均一分為二,形成了軍工十大集團公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十大軍工集團

2.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於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是什麼樣的一個關系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原來航天系統是由國防科工委歸口管理的,在1998年以前,國防科工委是國務院和中央軍委雙重領導的機構,既帶有軍隊性質,又是政府部分,1998-1999的改革後,國防科工委的軍隊職能劃給了解放軍總裝備部,成為了一個純政府部門。這樣,航天系統可以大致分為兩個方面,軍隊系統和非軍隊系統。

軍隊部分的航天系統主要包括酒泉、西昌、太原三大衛星發射中心和各航天測控中心(北京、西安、遠望等等),以及一些航天事業和航天工程的領導機構,比如載人航天工程指揮部等。各單位的職能從名稱上就一目瞭然,比如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就是負責衛星發射的,如此等等。

非軍隊系統包括政府部分的國家航天局,國家航天局國防科工委下屬的一個部分,管理民用航天事業、對外代表國家。

真正的航天科研體系已經改組為了企業體制,就是我們經常聽說的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這兩個集團下屬的各研究院/所/事業部,是中國航天的主要科研力量。也就是說,航天大部分型號產品都是他們研製的。

航天科技集團實行母子公司體制,下設7個大型研製實體:

1)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團第一研究院 運載火箭與戰略導彈

2)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團第四研究院 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

3)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 衛星與飛船

4)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團第六研究院 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

5)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團第八研究院 運載火箭、導彈、衛星、飛船

6)中國航天時代電子公司原航天科技集團九院、十院合並重組而成 電子技術、導航技術

7)四川航天工業總公司 航天科技集團第七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團實行事業部體制,下設四個事業部和六個研究院,在六個研究院中,有四個研究院與四個事業部是一體的,還有兩個研究院沒有編入事業部體制

1)中國航天科工信息技術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團第一事業部(航天科工一院) 宇航與信息技術

2)中國航天科工防禦技術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團第二事業部(航天科工二院) 防空、防天技術

3)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團第三事業部 (航天科工三院) 飛航導彈技術

4)中國航天科工運載技術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團第四事業部(航天科工四院)運載技術與特種地面車輛

5)航天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團六院 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

6)中國航天建築設計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團七院 北京 建築設計

補充:

1)航天科技集團和科工集團在研究院編號上已經有了重復,科工集團一院的說法還很少出現,所以現在提到一院基本上都是CALT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2)科技集團沒有二院和三院,而科工集團的二、三事業部(二、三院)是以原來的二院、三院為主組建的,所以提到二院、三院,基本上還是原來的二院和三院。

3)原航天總公司四院是從事固體發動機研製的,總部在陝西,有一個大的科研基地在內蒙,就是四院駐內蒙指揮部,又叫河西公司;99年分家的時候,四院給了科技集團,但河西公司屬於科工集團,科工集團將河西公司重命名為六院,這樣從事固體發動機研製的就有了兩家,科技集團四院和科工集團六院,代表產品分別是載人航天逃逸發動機和EPKM。

4)科技集團將067基地改名為航天科技集團六院,067基地在中國航天史上功不可沒,其液體發動機是長征火箭的動力之源。這樣六院也有了兩個,需要注意區分。

5)科技集團共有130多個企事業單位分布在全國各地,有職工9.33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4.2萬人,包括6800多名高級工程師,1200多名研究員,31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科工集團共計180多個企事業成員單位,近l0萬名職工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佔40%。

3.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成立背景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根據國務院深化國防科技工業管理體制改革的戰略部署,經國務院批准,於1999年7月1日在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由中央直接管理。前身為1956年成立的我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曾歷經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和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等發展階段。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承擔著我國全部的運載火箭、應用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深空探測飛行器等宇航產品及全部戰略導彈和部分戰術導彈等武器系統的研製、生產和發射試驗任務;同時,著力發展衛星應用設備及產品、信息技術產品、新能源與新材料產品、航天特種技術應用產品、特種車輛及汽車零部件、空間生物產品等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大力開拓以衛星及其地面運營服務、國際宇航商業服務、航天金融投資服務、軟體與信息服務等為主的航天服務業,是我國境內唯一的廣播通信衛星運營服務商;是我國影像信息記錄產業中規模最大、技術最強的產品提供商。作為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集團公司是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創造了以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兩大里程碑為標志的一系列輝煌成就,在推進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中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11個國防科技重點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5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公司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為目標,制定了航天核心技術計劃,取得了數百項標志性成果,有力地推動了以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工程為代表的國家重大航天科技專項的立項研製。公司成立以來,共獲得5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申請專利一萬多件。2006年,作為唯一一家軍工企業,被列入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試點單位,並在2008年獲得了「創新型企業」稱號;2011年獲得「中國十大創新型企業」稱號;2007年,集團公司獲得了國家首次設立的「中國工業大獎」。2006年,集團公司黨組被中組部、國資委黨委授予了「全國國有企業創建『四好』領導班子先進集體」稱號。2006年、2010年,集團公司連續兩屆被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授予任期考核「業績優秀企業」稱號和「科技創新特別獎」。集團公司還先後獲得「改革開放30周年傑出品牌」、「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最具價值之責任榜樣」等榮譽稱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擁有「神舟」、「長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自主創新能力強、核心競爭力強的特大型國有企業。作為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8個以航天產品經營為主的產、研結合的經濟技術實體和一個外貿公司以及若干直屬研究所、咨詢機構、公司等,主要從事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飛船和戰略、戰術導彈武器系統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具有大型系統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經驗,為國民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以控股的7家境內外上市公司為代表,主要從事衛星應用、信息技術、新型材料與先進能源、航天特種技術應用、汽車零部件及特種車輛等民用產品的研發生產,並逐步形成產業規模,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勢頭。
集團公司資產總額達2241億元。2011年,集團公司經濟規模和經濟效益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經濟運行質量良好,實現營業收入1018億元,利潤總額91.4億元。成本費用率持續下降,圓滿完成了國資委年度經濟考核指標,連續7年獲得國資委業績考核A 級,連續5年財務績效評價「優秀」。 當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正在加快構建航天科技工業新體系,加速發展宇航系統、導彈武器系統、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和航天服務業四大主業,積極推進國內外交流與合作,致力創新,勇於開拓,全力鑄造國際一流大型航天企業集團,努力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和人類和平利用空間的偉大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轄有8個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研究院)、14家專業公司、9家上市公司和若干直屬單位,研發和產業基地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天津、內蒙古、深圳(香港)、海南等地。截至2011年底,集團公司從業人員15.94萬人,已培養形成了以重點學科帶頭人為代表的科技人才、以優秀企業家為代表的經營管理人才和以能工巧匠為代表的技能人才等五支人才隊伍。其中,擁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33名,國家級專家105名,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專家6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300餘名。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時,孕育形成了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以及以「以國為重、以人為本、以質取信、以新圖強」為核心價值觀,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航天特色的企業文化。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正在按照「發展航天、強大集團、改革創新、鑄造一流」的發展方針,大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突出導彈武器系統、宇航技術與產品、民用產業三大主業,努力向國際一流宇航公司的目標邁進。

4. 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有什麼區別

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都是屬於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它們在職能和管理方面有所區別,它們的區別為:

1、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是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

2、航天科工現由總部、5個研究院、2個科研生產基地、11個公司制、股份制企業構成,控股6家上市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11個國防科技重點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5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

3、中國航天科技是擁有「神舟」、「長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而中國航天科工是參與了「神舟」系列飛船和「嫦娥」探月工程的研製、生產、測試、監控等任務。

4、中國航天科工以航天防務、信息技術、裝備製造為主業,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導彈系統、飛航導彈系統、固體運載火箭及空間技術產品等技術開發和研製生產體系,所研製的產品涉及陸、海、空、天、電磁等各個領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研發產品主要有衛星,運載火箭,衛星應用設備及產品,衛星運營服務產品,高端工業計算機、集成電路、光機電等信息技術產品,碳纖維、覆銅板、飛機剎車盤等新材料產品,太陽光伏、風力發電設備等新能源產品。

(4)中國航天航空集團重組擴展閱讀:

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的前身都是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兩個集團先後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1981年9月第八機械工業部並入)、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兩個公司都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兩個公司在1999年7月,從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分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

5. 中國航天三大集團是什麼

中國航天三大集團是指我國航天方面的三個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簡稱「中國航天」「 航天科技」,中航科技,英文簡稱CASC)是在我國戰略高技術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著名品牌,創新能力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成立於1999年7月1日。其前身源於1956年成立的我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曾歷經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和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航天科技擁有「神舟」、「長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自主創新能力強、核心競爭力強的特大型國有企業。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簡稱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前身為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後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1981年9月第八機械工業部並入)、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1999年7月成立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2001年7月更名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航天科工現由總部、5個研究院、2個科研生產基地、11個公司制、股份制企業構成。控股6家上市公司。境內共有570餘戶企事業單位,分布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現有職工13.7萬餘人,擁有包括8名兩院院士、200餘名國家級科技英才在內的一大批知名專家和學者,且素質高、年紀輕的科技人員已成為企業創新人才隊伍的主體。擁有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以及專業門類配套齊全的科研生產體系。

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簡稱航天機電)成立於1999年7月1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前身為1956年組建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的歷史沿革。

6. 2019中國航天大事

1、1月18日報道,15日,嫦娥四號上搭載的 棉花種子長出了嫩芽。這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表面培養植物並生長出第一片綠葉。
2、7月25日13時00分,中國民營航天運載火箭首次成功發射並高精度入軌,北京星際榮耀成為除美國以外全球第一家實現火箭入軌的民營公司。
3、8月10日10時35分許,火箭民企翎客航天在青海省茫崖市冷湖鎮完成RLV-T5可回收火箭第三次低空飛行及回收試驗,飛行高度300.2米,落點精度優於7厘米,點火時間50秒。
4、8月17日12時11分40秒,衛星民企「千乘探索」千乘一號01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捷龍一號遙一火箭成功起飛。火箭飛行552秒之後,於12時20分52秒衛星成功分離,進入540公里高度的太陽同步軌道。
5、我國航空航天領域著名教育家和科學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學科創始人之一,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的前身、原北京航空學院飛機設備系的創建者之一(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離休幹部文傳源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10月1日0時1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6、11月14-16日,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在軌工作18個月之際,嫦娥四號任務工程團隊對中繼星上所搭載的中-荷低頻射電探測儀(NCLE)載荷實施了載荷三根天線展開工作。此次天線的展開標志著NCLE載荷正式進入科學探測階段,且成為目前距離地球最遠、可長期工作的空間射電天文台。
7、我國氣象衛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首席高級技術顧問孟執中,12月14號因病於上海去世,享年84歲。
8、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7. 2022年並購重組的國企央企

摘要 軍工 中國核工業集團、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

8. 航天軍工重組

網上搜集到的資料,參考!!! 謝謝 三大軍工系重組思路 銀河證券軍工行業分析師王家煒告訴記者,2011年航空工業集團的直升機通用飛機等資產上市可能性較大,發動機、機電等資產仍需要進一步整合。兵器工業集團將在2011年底之前完成子集團的設立工作,2012年以後,各子集團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的路徑清晰。航天科技集團推進軍民品分離航天科工集團繼續推進重組和子公司清理工作,力求打造地面裝備和信息技術兩方面業務的旗艦上市公司。可以看出,軍工上市公司的重組大潮並未退去。 航空工業集團: 子公司將集中整體上市 2010年航空工業集團的整合方案是按業務組建相關子公司進行戰略性和專業化重組,並明確力爭在3年內實現子公司的整體上市,5年內實現集團的整體上市。2011年已經是承諾後的第三年,直升機、通用飛機、發動機等子公司的整體上市值得關注。 其中,直升機公司主要資產集中在昌河集團和哈飛集團,整合平台可能是注入到哈飛股份,未來整合方向是發展中型直升機、預研重型直升機,到2010年和2020年我國直升機將分別達到年產銷100架和200架的能力。 通用飛機公司包括貴航集團、漢中飛機工業集團、特種飛機研究所、西安紅原鍛造廠、石家莊飛機工業公司等企業,未來將發展珠海、貴州、石家莊三大基地。整合方向是形成高、中、初級教練機及其它通用航空機種的系列化,整合平台不明確,但預計貴航股份作為通飛平台的可能性很大。 發動機公司當前主要資產集中在沈陽黎明、西航集團、成發集團,整合平台為航空動力,目前已經進行了二次資產注入,整合方向是集中我國發動機產業,集中優勢資源,研製新型軍民用發動機--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防務公司主要資產集中在西飛國際、洪都航空、沈飛集團和成飛集成。預計2011年集團可能會先將外貿型梟龍資產注入洪都航空。 兵器工業集團: 子集團資產注入大幕開啟 2012年前,兵器集團將以子集團重組為主,上市公司重組為輔。對於兵器集團來說,當前重組所涉及的層面主要集中在子集團,並未像航空工業集團那樣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層面。 2009年兵器集團提出了整合大方向,即用3年多的時間,把現在110多家成員單位重組為30多個專業化的子集團,其中10多個專業化子集團要打造成為在國家層面有重要地位、在市場中有重要話語權和影響力的行業領先者,最終把兵器集團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防務集團和我國重要的裝備製造業與精細化工、特種化工產業基地。同時,將按照專業化整合的思路對旗下資產進行整合,逐漸把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中兵光電以及新華光的業務重組正是資產整合進入新階段的標志。 中信建投機械分析師馮福章預計兵器集團所有子集團的重組工作將在2011年底之前全部完成,之後的工作重點將轉化為"子集團優質資產注入到相關上市公司"。目前兵器集團擁有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共15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已有11家。 "在未來一年內,存在資產注入可能的是新華光、北方股份和徐工機械三個公司。其中新華光有可能成為優質導彈控制類資產的上市平台;北方股份的大股東北方重工有可能借其實現整體上市;徐工機械和兵器集團合作後,未來有望承接兵器集團北奔重汽等優質資產。但是如果放眼2012年後,兵器集團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均有望實現子集團資產的注入,主要包括晉西車軸、北方創業、長春一東。在2011年可以布局這些小市值的公司。"馮福章分析說。 航天類: 新一輪產業整合成為熱點 航天科技集團為適應國家軍轉民的產業潮,正以"五大民用產業"為新一輪整合的核心。一院、四院、五院、六院、八院以及航天時代公司開展了資產重組工作。以前各分院雖然以研究院的形式組建,但是都有相應的生產企業,軍品跟民品並沒有分開,現在各院正進行民品分離重組。 航天科工集團推進重組和子公司清理工作,長期經營不善的企業將在重組中被清理整頓。大力推進兼並重組,探索通過現有上市公司平台進行新一輪產業整合。"在醞釀重組上市公司的同時,航天科工集團也制定了新的戰略目標,即2010年達到1000億年收入。航天科工集團計劃在地面裝備和信息技術兩大業務板塊中各打造一家旗艦性上市公司,並將相關資產注入其中。其中裝備類平台為航天晨光。"馮福章談到。 航天類上市公司受益於戰略新興產業政策最明顯,北斗產業也將對相關公司起到帶動作用。雖然當前在重組方面,航天兩大集團較其它軍工集團的動作相對滯後,但未來將逐漸成為軍工的熱點。總體來看,2011年軍工行業資產重組進程會加速。藉助資本市場實現"軍民融合、寓軍於民",正成為中國軍工企業的自覺行動。

採納哦

9. 長城航空有限公司的重組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與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的戰略合作進一步深化。2010年3月9日,在國務院國資委領導的見證下,雙方在北京簽署了長城航空有限公司股權劃轉交接備忘錄。
2009年11月,為進一步加強中央企業合作,促進共同發展,雙方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約定在東航集團籌融資、長城航空有限公司股權劃轉、相互提供產品和服務等方面開展戰略合作。2009年底,在國資委的主導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通過所屬公司參與東航股份非公開發行,支持東航的重組與發展。此次長城航空有限公司股權劃轉是雙方深化戰略合作所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國資委副主任孟建民、財務監督與考核評價局局長沈瑩,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總經理劉紹勇、副總經理羅朝庚、總會計師徐昭等出席了股權劃轉交接儀式。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總經理馬興瑞、紀檢組組長李金生、總會計師吳艷華,總經理助理趙曉晨、總工程師周為民,以及總部有關部門負責人和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航天科技財務有限責任公司、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領導等出席了股權劃轉交接儀式。
沈瑩代表國資委祝賀長城航空有限公司股權劃轉。她說,這是雙方戰略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符合中央企業「做優主業增實力」的號召。她希望,雙方要認真做好相關資產和人員等交接工作,按照有利於資源優化配置的原則,制訂詳細的重組方案和操作步驟,精心組織實施,確保劃轉過程中企業業務經營正常和職工隊伍穩定。
馬興瑞表示,將長城航空有限公司股權劃轉給東航符合雙方的戰略要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我國航天技術與產業的主導力量,優勢在於宇航產業鏈和裝備製造業。東航是我國三大航空運輸龍頭企業之一,對航空業的駕馭更具優勢。長期以來,雙方保持了緊密聯系和良好關系,未來還將建立業務層面的長效合作機制,促進雙方的共同發展。
劉紹勇說,此次股權劃轉充分體現了國資委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對東航的厚愛與信任,歡迎長城航空有限公司加入東航大家庭。經歷了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的洗禮,東航發展的信心更加堅定,希望繼續加強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合作,進一步實現互利共贏。
長城航空有限公司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新加坡貨運航空公司及淡馬錫控股有限公司屬下的騰飛投資私人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中外合資貨運航空公司,注冊資金10億元人民幣。
為積極響應國務院國資委要求中央企業做強做大主業的號召,經積極溝通,長城工業總公司所持有的長城航空公司股權劃轉至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相關劃轉行為已於近期獲得國務院國資委的正式批復。依照股權劃轉交接備忘錄的約定,長城工業總公司將與東航盡快辦理長城航空有限公司的股權交接工作,同時確保長城航空有限公司人員穩定和業務平穩過渡。 2010年12月20日,東航旗下中國貨運航空有限公司、上海國際貨運航空有限公司、長城航空有限公司三家貨運航空公司的四方股東東航股份、中遠集團、長榮航空和新加坡貨航正式簽署成立新中貨航增資協議,這標志著三家貨航的重組取得實質性進展。
根據四方股東議定股比,各方對新中貨航增資總額為20.5億元人民幣,增資完成後新中貨航注冊資本30億元人民幣,東航股份佔51%、中遠集團佔17%、長榮航空佔16%、新加坡貨航佔16%。新中貨航機隊規模將達20架,成為中國國內最大的航空貨運公司。
中貨航於1998年8月18日正式掛牌成立,注冊資本9.5億元人民幣,是中國首家從事貨郵運輸的專業航空貨運公司。東航集團范圍內的上述這三家貨運航空公司基地同在上海,整合現有貨運資源,是順應國家振興物流業規劃和上海航運中心建設,做大做強我國航空貨運業的需要。
東航管理層表示,新中貨航將全面優化航線網路,做強做優上海核心市場,構築上海貨運樞紐,打造歐美區域樞紐,通過區域樞紐輻射非洲、南美,鞏固亞太市場優勢,並考慮適時加入貨運聯盟,依託網路資源,加強輻射能力。同時,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推進全球貨運跟蹤系統項目建設。新中貨航的「十二五」戰略還確定了機隊規模30架的目標。

10. 中國2020年將要建中國自己的航天站,這對中國的航空領域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國空間站建設將瞄準掌握空間站建造技術,用與時代同步的技術,建造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的空間站。中國的空間站也將為全球科學家提供科學研究和實驗機會,滿足最新最好的空間探索及空間資源利用等科研需要,使中國載人航天發展進入探索科學前沿、開發空間資源、造福人類社會的新階段。


中國載人空間站,簡稱中國空間站,是一個在軌組裝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空間實驗室系統。建造計劃預計於2010年至2015年間進行,預計在2022年前後建成。空間站軌道高度為400~450公里傾角42~43度,設計壽命為10年,長期駐留3人,總重量可達90噸,以進行較大規模的空間應用。

閱讀全文

與中國航天航空集團重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usdjpy求雙向匯率 瀏覽:1
杠桿租賃方式設計的當事人有 瀏覽:781
東莞2019年融資租賃補貼 瀏覽:781
期貨客戶群 瀏覽:456
內蒙古經濟金融發展有限公司 瀏覽:523
金融公司招培訓專員靠譜嗎 瀏覽:210
全國現貨交易所有哪些 瀏覽:182
申萬期貨交易平台 瀏覽:587
非金融服務利息可以開票嗎 瀏覽:803
互聯網理財恆昌財富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734
鼎豐集團做什麼 瀏覽:282
杠桿視頻物理大師 瀏覽:201
匯率20天內變化快嗎 瀏覽:293
英鎊對人民幣匯率快易 瀏覽:947
大宗交易所之家 瀏覽:291
外匯交易中ac指數 瀏覽:718
購買外匯用途限制 瀏覽:238
杠桿動力與阻力區別 瀏覽:561
益盟黃金眼公式 瀏覽:2
石油山東股票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