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浦項制鐵大股東

浦項制鐵大股東

發布時間:2022-02-14 14:49:30

Ⅰ 什麼是浦項

就是類似於海灘或河灘的意識

Ⅱ 韓國浦項鋼鐵集團的韓國浦項制鐵公司簡介

浦項制鐵公司是韓國政府為了使作為現代產業社會國力象徵的鋼鐵能夠自給自足。它擁有位居世界第一的年產1600萬噸的光陽鋼鐵廠和位居世界第二的年產1200萬噸的浦項制鐵廠,2013年浦項在美國《財富》雜志評選的世界500強中排名146位。
1970年初年產50萬噸條鋼的韓國,得益於浦項制鐵公司的成立,現在具有年產5000萬噸條鋼的生產能力,成為世界第六位的鋼鐵大國。浦項制鐵公司在韓國企業中,作為繼三星、現代、LG、SK、現代汽車、韓進之後的第七大企業,自從創立以來,一直承續著黑字經營的傳統,沒有出現過一次赤字,其卓越的創收能力在世界鋼鐵業界出類拔萃。
2005 年條鋼產量達2680萬噸,超過2000年位居世界首位的日本新日本鋼鐵公司躍居世界第一位。盡管遭遇了被世界鋼鐵業界稱為「死亡之谷」的價格暴跌的艱難,銷售收入仍然高達11兆860億韓元(1美元約合1300韓元),凈利潤達8190億韓元,創造了世界鋼鐵史上最好的經營業績。韓國政府於2000年10月將浦項制鐵公司實行私營化,收回資金3兆8899億韓元,與其間的投資額2205億韓元相比,年均投資收益達16.7%,是韓國政府建立以來政府投資中收益率最高的。浦項制鐵公司於1994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接著又於次年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現在外資股東達60%以上,被認為是韓國具代表性的績優公司。
浦項制鐵公司在國內有13個子公司,在中國、泰國、越南、緬甸、美國、委內瑞拉、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亞等9個國家,設有34個鋼鐵廠、原料加工廠、銷售公司等。
從1995 年開始的在中國的投資事業,通過人員的僱用、鋼鐵技術的傳授等,對加強韓中友誼作出了巨大貢獻,受到了廣泛的好評。迄今為止,在中國的投資總額達5億美元。正在建設的有大連浦錦鋼板、張家港浦項不銹鋼、順德浦項鍍鋅鋼板、蘇州東新等4個下游產品工廠和3個彎管中心。今年,計劃對大連浦錦鋼板第二條彩色鋼板流水線、張家港不銹鋼的冷處理廠擴建工程、順德浦項鍍鋅鋼板的彩色鋼板和生產設備追加投資1.5億美元。

Ⅲ 浦項制鐵在韓國是什麼樣的企業

浦項是韓國最大的鋼鐵集團之一,另一個就是現代,鋼鐵兩大巨頭嘛,實力很強的,在中國也有分公司。

Ⅳ 巴西淡水河谷的主要大股東有那些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 VALE,簡稱淡水河谷
巴西鐵礦砂資源極為豐富,佔全球總儲量6.5%,為世界富鐵礦第一生產大國。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是世界第一大鐵礦石生產和出口商,也是美洲大陸最大的采礦業公司,被譽為巴西「皇冠上的寶石」和「亞馬遜地區的引擎」。公司成立於1942年6月1日,除經營鐵礦砂外,還經營錳礦砂、鋁礦、金礦等礦產品及紙漿、港口、鐵路和能源。該公司於1997年5月7日開始推行私有化並大舉兼並鐵礦砂企業。2000年初,淡水河谷不僅收購了SOCOIMEX公司,還收購了薩米特里礦業的全部股份。
現在,淡水河谷鐵礦石產量占巴西全國總產量的80%。其鐵礦資源集中在「鐵四角」地區和巴西北部的巴拉州,擁有挺博佩貝鐵礦、卡潘尼馬鐵礦、卡拉加斯鐵礦等,保有鐵礦儲量約40億噸,其主要礦產可維持開采近400年。 淡水河谷公司礦產開采開發規劃是著眼全球,
其中包括:在委內瑞拉開採煤、鋁礬土、銅、鐵和鑽石;在秘魯開采鋁和銅;在智利開采鋁
和銅;阿根廷開采鉀、鋁和銅;在加彭開采錳;在莫三比克開採煤、鋁和銅;在安哥拉開采
鑽石、鋁、銅、鉀和鐵;在巴西開采鋁、銅、鎳、白金族礦;錳、鑽石、高嶺土和鋁礬土;
在蒙古開采鋁、銅和煤;在中國開採煤、銅、鋁和鋁礬土。
淡水河谷公司 2006 年毛收入達到 204 億美元,同比增長 52%。純利潤達到 65 億美元,
同比增長52%。 該公司2006年度礦產品產量創歷史紀錄其中鐵礦石和球團礦達到2.76億噸,
氧化鋁 320萬噸,原鋁 48.5 萬噸,銅16.9 萬噸,鉀 73.3 萬噸,高嶺土 130 萬噸。業務經營
額在世界各國家和地區所佔比重:歐洲 29.0%,巴西 27.5%,中國 12.4%,日本 8.9%,美國
4.4%,亞洲其他國家 4.8%,世界其他國家 13.0%。
淡水河谷公司在世界設有 5 個辦事處,其中 1994 年在中國設立了辦事處;在 15 個國家
地區有業務經營和礦產開采活動;在中國進行了投資項目;在 2 個國家正在進行項目可行性
研究。

Ⅳ 高洪波的執教生涯

2001年,高洪波加盟甲B聯賽球隊上海中遠隊,任助理教練,輔佐徐根寶率隊升入甲A聯賽。
2004年,高洪波接手廈門藍獅隊。經過兩年整頓,2006年,高洪波率隊獲得了中甲聯賽冠軍,成功升入中超聯賽。同年高洪波還率隊進入足協杯四強。2006-2007賽季,高洪波率領升班馬廈門隊征戰中超,獲得第8名。
2007年,高洪波執教長春亞泰隊,奪取了當年中超聯賽冠軍,成為中國頂級職業聯賽史上最年輕的冠軍主帥 。
2008年,高洪波大量引進內外援輪換。在同年亞冠小組賽中,面對2007年澳洲,韓國聯賽冠軍球隊阿德萊德聯隊和浦項制鐵隊,高洪波率隊打出了不敗戰績,以凈勝球劣勢遺憾出局後,亞泰將帥矛盾爆發,整個教練組遭逼宮而集體下課。
2011年賽季末,高洪波接手陝西人和隊。2012年球隊搬遷貴州後,率隊獲得聯賽第4名及足協杯亞軍,並率領球隊歷史上首次進軍亞冠聯賽。高洪波憑借該年的表現成為2012年中超最佳教練3位提名人之一。同年12月17日,高洪波辭去主教練一職。
2013年2月27日,上海東亞隊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高洪波正式成為球隊主帥。在上海東亞的首個賽季,高洪波率隊獲得10勝7平13負的成績,位列積分榜第9位。
2013年11月8日,高洪波接替德拉甘出任江蘇舜天隊新任主教練。2015年6月29日,高洪波辭去總教練職務。
將於2015年9月25日赴荷蘭甲級俱樂部海牙隊擔任為期一年的助教。 2000年,高洪波被任命為中國國少隊主教練,率隊征戰亞少賽。小組賽階段淘汰韓國隊,從死亡之組出線。最終獲得第5名。
2003年初,競聘成為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助理教練。
2009年5月,高洪波通過公開競聘,成為中國國家隊第25任主教練,這也是自中國足球重返國際舞台後,即「改革開放」30年以來最年輕的國家隊主帥。
2010年2月,高洪波率隊征戰東亞四強賽。先後逼平除本田圭佑和長谷部城外主力盡出的東道主日本隊,3-0大勝韓國隊,終結國足長達32年的「恐韓症」,並獲得該屆杯賽冠軍。
2010年6月,高洪波率隊赴非洲法屬留尼旺島,在熱身賽中客場1比0爆冷戰勝大牌球星雲集的法國國家隊 。這是中國國家隊史上第二次戰勝世界冠軍球隊。同年,高洪波還率隊逼平巴拉圭國家隊,3比0戰勝勒沃庫森隊等。
2011年亞洲杯,高洪波率隊2比0戰勝新科海灣杯冠軍科威特國家隊,次戰0比2不敵東道主卡達國家隊。最後一輪2比2戰平烏茲別克國家隊(國足首個失球是個事先越位球),以當時成績最好的小組第三名,未能進軍8強。2011年8月,在中國隊備戰2014年巴西世界盃亞洲區預賽小組賽前的時候,高洪波被足協免職,改由卡馬喬接替國足帥位。
高洪波執教國足期間,取得23勝11平4負的戰績,勝率近6成,不敗率超過9成。國際排名則由108位上升到69位。
2016年1月9日,正式報名參加國足主帥的競聘。
2016年2月3日,中國足協確認,高洪波將正式出任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主教練。 2015年9月,前中國男足主帥高洪波將遠赴荷甲海牙俱樂部任教。
中國國家隊前主帥高洪波2015年9月27日抵達荷蘭海牙俱樂部,為了「求學」,他連中秋節都未與家人一起歡聚。
9月27日凌晨,高洪波由北京飛往荷蘭,於當天抵達海牙俱樂部,他將在這里「求學」一年。在北京合力萬盛國際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的助力下,高洪波與荷甲海牙俱樂部簽約一年,他將到該隊擔任助理教練,合同期為一年。
高洪波在2015賽季因執教成績不佳,與江蘇舜天分道揚鑣。高洪波一直計劃到歐洲高水平俱樂部再進修,但之前談的俱樂部時間過於短暫,無法滿足高洪波希望深入接觸歐洲聯賽的要求。荷甲海牙俱樂部的大股東是中國的合力萬盛公司,2015年年初合力萬盛斥資800萬歐元收購了海牙98%的股份,此舉還促成了高洪波的海外執教之旅。
臨行前,高洪波表達了對荷蘭之行的期待,「荷蘭足球的技戰術風格我一直很喜歡,荷蘭的青訓也是全世界知名的。這一次,除了學習技戰術,我也希望能夠深入地了解一支球隊整個賽季的運行,包括季前准備、賽季中調整以及球隊的管理運營」。 高洪波擔任國足主帥後,足協給高洪波定下的未來一個階段的任務便是,在3月份剩餘的兩場世預賽40強賽中取得兩戰全勝的成績。

Ⅵ 中國企業結構調整的成功事例和失敗事例

20世紀20年代初,世界上最早的公企業——英國國營廣播公司出現後,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也創立了很多公企業。在美國為克服危機創立了VTA以後,公企業作為經濟政策工具的重要性有了大幅度的深化。可是,英國在公企業民營化的初期就把其當作了經濟政策的工具,1979年撒切爾首相為了治理「英國病」而制定了大規模的民營化計劃,並且分階段推行。從那以後,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也開始策劃公企業的民營化。至20世紀90年代後,社會主義國家也開始對公企業的民營化有所關注。[1]

20世紀60年代,韓國創立了公企業並將其作為經濟開發的主要政策之一。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以後,南美國家因外債過多而宣布不還債(Default),這樣一來,國際金融機構不僅要求南美,而且還要求包括韓國在內的一些海外負債過多的發展中國家實行促進其國內靠外債來創建的公企業的民營化政策。這樣,韓國在20世紀80年代後半期,研究了浦項制鐵和韓國電力公司的民營化,並且開始實行。後來,在韓國公企業的民營化成為主要的政策工具。[1]1997年末,韓國遭受金融危機,並且接受了國際貨幣基金(IMF)的金融救濟。這樣一來,IMF強烈要求金融、企業以及公共部門進行改革。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作為公共部門改革的一部分,公企業民營化的推行同政府改革等公共部門改革同時加速推行,並且一直持續到現在。

本研究考察了這些韓國公企業的民營化歷史、實況以及相關事例,並對其結果進行了評價,主要目的在於為以後的民營化探討成功方向。希望這些探討會為中國國有企業改革提供有效的方案。

一、公企業民營化的理論與分析模型

所謂公企業是「生產和分配它的財務和服務,按照一定價格銷售給生產者或消費者的公共性的實體」。[1]相反,做這種行為的個人實體卻被稱為私營企業。不論是什麼樣的公企業都具有以下三個特性:(1)公共所有;(2)公共性;(3)企業性。[2]公企業能夠存在的原因在於:第一,經濟性因素:從資源分配的觀點來看,把顯示出自然獨占現象的公益事業當作公企業來運營,既能夠更加便利地供應生產,又能夠按照所希望的價格確保穩定供應;第二,非經濟性因素:隨著勢力分布的變化,民間資本被一般對象或勞動者共有化了;第三,由於民族獨立的因素,對外國人所擁有的產業進行了國有化。不管其理由如何,公企業的公共所有這一特徵派生出了與私營企業不同的所謂公益追求的公共目標。[3]因此,公企業受政府公共管制的同時也要對消費者承擔公共責任。

民營化大至可分為兩種:一是把政府所有的財產權全部或部分地進行銷售,形成民間所有的實質上的民營化;二是不動所有權,只把經營原則轉換成市場原則的私營方式的形式上的民營化。[1]對前者,從所有權轉移到使用者的意義上講,應更准確地被稱為民資化。而後者從經營權或人事權託付給民間專門經營者提高透明性,合理地改善企業支配構造,或者通過專家的經營加強市場競爭力等方面上講,應該稱為民營化才比較合理。本研究把民營化看成是兩者兼有的概念。民營化的原因主要在於能增加具有官僚主義惰性的公企業的效率性以及環境變化導致公企業存在的理由減少等。民營化作為減少公共企業非效率性的一個方式被廣泛利用。但分配壓力的增大將會造成長期投資資本籌措的增加,民營化在運用到國民株式會社的情況下,則會增加管理費用,造成經營上的「近視症」,加上國內外投資者通過證券市場的經營權的挑戰,會減少長期效率。

作為公企業主要對象的公益產業,其自然獨占特性使得政府的介入干預正當化,公益性的特徵就是國有化,即作為公企業制度和與之相應的方案使價格制約正當化。可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社會對公企業和政府制約非效率性的協商、基於技術急劇發展的公益產業的特性變化以及國際競爭深化現象等都要求相應的對策戰略,即通過競爭使公益產業競爭力加強。[4]關於公益產業具有代表性的傳統經濟政策是進入制約和公企業以及費用的價格制約。關於公益產業的理論實證研究的發展表明,傳統的經濟政策不可能更加正當化。由此,公益產業從政府公益的對象轉換成了市場自製競爭技能的對象。考慮到這些變化,金在鴻(1995)提出了(圖1)的公益產業分析模型。根據此圖表可知,民營化是能夠減少具有公共特點的產業體問題的一條可行途徑。

附圖

圖1 公益產業的分析模型

資料來源:金在鴻,《公益資產的經濟理論》,韓國漢城,1995年,第29頁。

只要能夠構築完全競爭體制,就應該對所有的公企業進行民營化。但實際上,由於各種市場的不完善,完全競爭的實現並不可能。進行民營化以後,雖然能減少本人一代理人的關系費用,可是由於卡斷了私人信息,將會導致社會福利的減少,它們之間也會產生矛盾,因此存在著最適合的民營化程度。[1]由此Shapiro和Willing的結論是:對於信息產業這樣對社會影響越大的重要產業,它的運營也就越需要以公企業的形式進行。[5]

另一方面,和Peters把民營化定義為對經濟權的所有權轉移。它把自然獨占現象產生的市場失敗和公企業非效率以及組織設計上的非效率引起的非效率性進行比較,分析了進行何種程度的民營化最好。[6][7]Boycko,Shleifer以及Vishny把腐敗等道德引起的政府失敗現象和出現失業等市場失敗現象相比較進行了分析。[8]Shapiro和Willig是對公共性和外部效果的有關信息的市場失敗現象和由本人——代理人的關系產生的公企業的非效率進行對比,分析了適當的民營化的比率。[5]綜合這些研究結果來看,部分民營化是可取的。[1]因為隨著民營化比率的加大,一方面可以更高效率運營所節約的費用和效果來擴大生產;另一方面,由於出售股票的所有權者的利益追求壓力,物價上漲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也就有可能發生資源分配上的歪曲。

二、世界的公企業民營化

20世紀80年代初,以英國為首的民營化到目前是以市場自由化為核心手段的方式而出台的。[9]更具體來說,民營化是以美國的里根和英國的撒切爾為首的新自由主義,它是作為克服該國的不景氣和提高競爭力等政策理念而被落實的。而且它還被作為經濟改革的核心軸,通過公共部門的結構調整和市場原理的恢復去提高競爭力。因此,從1990年開始的十年間世界范圍的民營化資產規摸達到了約8500億美元。這個數值在1999年是1448億美元,比1990年增加了四倍,在20世紀90年代的後半期也呈現急速增加的趨勢。

在具有福利國家經驗的歐洲國家,政府的作用和公共部門的比重較大。因此,為了擴大財政收入,面臨著盡快實現民營化的需要。從1979年開始至1991年為止,英國經過三個階段完成了飛機、精油、通信、汽車、道路運輸、銀行、煤氣、電力、鋼鐵、自來水等產業的民營化。而法國由於左、右兩派政權的交替,福利和經濟政策的潮流發生變化,也就同時實行了民營化和國有化。

美國原本沒有公企業,因此對於民營化反而在緩和干預上形成了主流。因此,在傳統上屬於政府的行政業務也被果斷地轉移到了地方(民間)或者外部定購(Out Sourcing)上。在航空、運輸、能源等方面也廢除制約、促進競爭、增加了消費者福利,因而在節省費用方面取得了成功。中南美國家因為經濟危機接受了國際金融機構的救濟,同時也不得不接受其金融條件,被迫進行民營化。例如,1982年墨西哥公企業達到了1155個,可是金融危機以後,由於進行財政健全化、償還外債以及推進民營化,到1994年末減少到了195個。從1978年到1988年,世界銀行貸款給南美等國的結構調整基金大約40%與民營化有關。

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東亞國家民營化的起步比較晚,因此到現在還留有較強的國家導向型傳統。在東亞,經濟結構轉換和民間經濟活性化是民營化的主要目的。另一方面,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波蘭、匈牙利、捷克等原社會主義國家為了體制轉換和資本主義的定位而推進民營化。最近中國也從國有企業改革的立場廣泛倡導民營化的推進。概括不同國家民營化政策的特性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國家民營化政策的特性

附圖

註:黃金股票指數(Golden share):當有突然的經營權變動時,按照章程上的規定,能夠獲得政府的同意,因此具有特殊許可權的一種股票指數的股息。

資料來源:三星經濟研究所:「海外公企業的民營化事例和教訓」,韓國,三星經濟研究所,2001年,第7頁。

三、韓國公企業民營化的實況、評價以及方向

韓國政府是政府佔有投資繳納資金50%以上的法人,其中,在適用「政府投資機關管理基本法」的13個「政府投資機關」和由政府投資繳納資金後成為最大股東的法人當中,除政府投資機關以外的法人叫做政府出資機關,其它都被看作中央政府的公企業。除此之外,由政府支援預算的全部或者部分捐款的「出捐機關」、受託政府業務後實行公共目的機關的「委託機關」,由政府發給補助金促進公共目的的執行且用財政或公積金來支援運營費和事業費用等的「補救機關」,以及投資機關、出資機關、委託機關,或者是補助機關所直接或間接擁有股份的50%以上,通過財產捐款等方式而實際行使運行權的「子社會」,都可統稱為公企業。[1]除此之外,韓國的地方自治團體在行政自治區管轄下另行開設的、或者作為地方自治團體的部署、下屬機關來運行的地方公企業也是存在的。

這些公企業的名稱有很多:「特殊會計」、「公社」、「工團」、「協會」、「研究室」、「大學」、「醫院」、「株式會社」等。這些叫法在法律上其實並沒有差別、而只是名稱上的差異,並且它們都具有公共的性質。因此,從它們可以成為民營化對象這一點來看,它們在概念上都可被稱為公企業。

最近在韓國進行的公企業的民營化,應該在金融危機以後減弱的韓國政府公共部門結構改革的框架中得以重視和理解。公共部門改革的推進體系如圖2。如圖所示,公企業的民營化在宏觀的角度上是韓國政府的改革,在微觀的角度上是政府結構調整的一部分。

三星經濟研究所的研究簡單說明韓國公企業民營化的背景中公共部門的結構調整如下:

韓國政府抱著做民主主義和市場經濟並行發展的火車頭的戰略觀點來推進公共部門改革,通過對硬體的結構調整、軟體技能革新以及衣食文化的改革等,以達到對經濟危機的克服→知識國家的建設→生產福利體制的構築。[10]在結構調整的氛圍中,1998年6月22日韓國政府確定了有關國政運營藍圖的四大部門的100個國政課題(實踐課題是910個),立足於用計劃、成果管理的方式推進改革。金融危機以後,1998年前半期急劇進行的這些針對整個社會的結構調整造成了170萬人以上的失業,給國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被剝奪感。因此,政府覺得有必要提出一個能夠克服困難和實現再次跳躍的大框架以挖掘新的國家競爭力。1988年8月15日,金大中總統在光復書的慶祝詞中,提出了「建設創造性知識國家」的嶄新的國家目標。

1999年末,政府以當時公共部門改革的成果為基礎,通過檢查最後改革計劃的履行情況,回到了所謂強化事後管理的立場上。這些事實表明:國家考慮到政治日程對附加的公共部門結構調整採取伸縮的態度,目的是集中管理推進改革。它還反映有關恢復經濟所需要的經濟條件,樹立中長期財政運營的整體規劃,並且還表明了對公共部門結構調整的尺度及公共企業私有化問題,要適用販賣、經營革新、責任運營等多種方式。此後,企劃預算處按照總統訓令,設立了「公企業民營化推進委員會」,這樣便形成了按照不同部署運用「公企業民營化推進隊」的公企業民營化推進體系。

至今為止,韓國的公企業經過多次執行,具體概括為如下幾個時期:[1]

1.解放和美軍政期以及第一共和國時期(1948年—1960年)。這是把公企業的民營化真正當作經濟體制構築和經濟發展重要工具而明確認識的時期,也是實際政策工具開始運用的時期,應該可以認為是向美軍政界出售歸屬財產的時期。此間南美為了構築市場經濟體系把農村土地和很多歸屬事業體按照賒帳分期付款販賣方式賣給了民間。當時沒有被出售而是留給政府的事業體有鐵路、郵電、專賣等由政府部處編成的事業和煤炭、重石、鐵礦、電力、造船、制鐵、陸上以及海上運輸、金融業、教育事業等主要部分。當時民營化的主要特徵就是為達成政治目的而形成的一種方式。

附圖

圖2 韓國公企業民營化的位相

資料來源:三星經濟研究所,「韓國經濟的回顧和課題」,第167頁。(參考三星經濟研究所2000b)

2.1960年—1973年時期。在這一期間,政府把從日本收回的所有的企業,通過在不是隨意合同的證券市場上的多次拍賣,賣給了民間,沒有賣掉的部分通過五個一般銀行以實物投資方式實現了民營化。以前的民營化與其說是把公企業當作一個政策工具利用而設立,或者經歷民營化、解體過程的,倒不如說是國有財產的販賣過程,可是從第一次經濟開發計劃時期以來,很多的公企業被戰略性成立或進行了民營化,這樣一來,民營化開始作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政策工具被利用。

3.1973年—1983年時期。20世紀70年代中期沒有公企業的民營化,因此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成立的公企業成了主要的販賣對象,它是由政府直接出售或以實物投資方式出售來完成的。尤其四大銀行在這一時期被民營化了,雖然它的所有權已經被民營化,可對它的經營統治權仍歸是國家所有。這時期,也有很多公企業的子公司進行了民營化。

4.1987年—1993年時期。第四次民營化可以說是名副其實地形成公企業民營化推進委員會並制定、實施民營化五年計劃的「第一個民營化五年計劃」的時期。這一時期是大規模的公企業開始實施民營化的時期,1987年證券交易所被民營化,尤其1988年浦項制鐵的34.1%股份按照國民股進行了民營化,緊接著1989年韓國電力的一部分股份也按照國民股進行了民營化。

5.1994年—1998年時期。這一時期是1993年末進行第二個民營化的五年計劃執行時期,有很多公企業和產業銀行的子公司如Sehan金融、企業評價、大韓重石、韓國肥料、綜合技術開發和中小企業的子公司如企銀電算開發、國民銀行的子公司漢城信用金庫、富國信用金庫等11個機關、住宅銀行的子公司住銀建設、煙草人參公司的子公司公營企業、道路公司的子公司高速公路設施工團、土地開發公司的子公司土改公共設施管理工團、韓國通信的子公司移動通信、電話號碼簿(株)、DACOM等都在1994年被民營化。綜合化學子公司南海化學在1998年被出售,自動販煙機和PC通信業也在1998年被出售。

6.1999年—現在。進入第三個民營化五年計劃以來,對韓國通信、韓國電力、各個銀行相繼推行著民營化。

關於韓國的民營化到底發揮何種程度有效性的科學研究並不太多,[1]這些研究可以概括如下:

首先,姜信一推定費用函數來分析民營化。他把15個已經民營化的企業作為對象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大韓通運、礦業制煉、商業銀行、第一銀行、信託銀行、油公等出現了肯定的結果,而海運公司和大韓鹽業的情況卻出現了否定的結果。仁川重工業、再保險公司、大韓航空、浚渫公司等雖然有效,但統計的信賴性不夠充分。崔鍾元用生產函數的推進方式測定了民營化效果。[12]他的結論表明:製造業出現了肯定的結果,金融業出現了否定的結果。他們的研究對象是很久以前就被民營化了的企業,而且研究方法也是微觀的,因此這項研究難以表明民營化對整個國家經濟總體的影響。基於此,白平善在1988年和1989年曾以國民股和最近開始民營化的浦項制鐵和大韓電力為對象,從微觀和宏觀的角度進行了分析。按照分析結果來看,販賣價格增加了,僱傭指數減少了,生產費用增加了,可是工資率卻不明確了。從不同企業來看,浦項制鐵的民營化帶來了肯定的效果,而韓國電力的情況卻並非如此。

三星經濟研究所把韓國公企業的民營化分成六次進行了概括,按照不同的次序評價結果如表2。[9]就像表2所指出的那樣,韓國公企業的民營化並不是很成功。林元赫、南逸總和李慧熏,南逸總和姜泳,以及Kim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13][14][15]從金融危機以後的情況來看,民營化現在還在進行中,或者從測定效果的觀點來看,民營化期限實在是太短。

表2 韓國民營化不同次數的對象、方式以及結果

附圖

資料來源:三星經濟研究所,「海外公企業民營化事例和教訓」,2001年,第2頁。

綜合考察前面所討論的世界及韓國的民營化效果,可知,今後韓國的民營化應該按下面所指出的方向進行。

第一,要使其危害最小化,而效益最大化。公企業的民營化是難以阻擋的世界潮流,可是要取得成功,必須要徹底立足於經濟理論然後去計劃和履行。這意味著要最大限度地減少民營化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擴大民營化的收益。

第二,要用強有力的意志和領導力量去克服。國家的領導或企業的最高經營者應該脫離政治,按照經濟的邏輯判斷、一貫地推進民營化。如果保留民營化,就會不顧公共部門的非效率性,甚至造成對外信賴度的下降,因此要嚴格靈敏地運用法律武器去克服掌權勢力的抵抗。

第三,要構築有效的系統。民營化光靠意志是難以取得效果的。符合民營化的妥善的系統構築和正常運營是必需的。對於已經民營化的企業,政府只應進行適當的監督,要避免過分介入。隨著價格決定和交易方式的漸漸復雜化和多樣化,需要能夠概括它的有效制度和技術能力。

第四,要伴隨事後補充。為了成功地實行民營化,在事前需要用針對對象企業的強有力的結構調整去引進競爭,提高商品性,由此緩和政府的制約,改善負債,斷絕組成人員道德的鬆弛。可是,還需要能夠監督和管理分割或販賣以後過程的事後性制度裝置。圖3是在進行民營化以後能夠監督該市場的再制約機構的設置或制度的補充,是能夠極大化民營化效果的方案。

附圖

圖3 民營化前後階段的必要措施

資料來源:三星經濟研究所,「海外公企業的民營化事例和教訓」,2001年,第22頁。

本研究旨在討論韓國公企業的民營化問題,首先分析與主體相關的主要概念,概述公企業民營化的分析模型和主要理論。隨後,分析了世界范圍內有關民營化的實例,探索了這些企業民營化的方案。緊接著,分析了韓國公企業的概念和種類,論述了民營化的背景、實況、演變、向後計劃等專題。最後評價公企業的民營化,揭示了取得成功的方向。

正如前面所議論的那樣,由於國際化和知識基礎社會化等原因,公企業的民營化不但是為了加強企業本身的競爭力,也是為了加強國家的競爭力。民營化已經成為不是選擇事件的必須事件。民營化已經真正成為不可逆轉的國際潮流。

希望本研究中討論的許多內容對個別企業或者國家公企業的民營化有所幫助。也希望本研究能夠成為加速這一方面研究的促進劑。

【參考文獻】

[1] 白平善.公企業民營化:理論和實際.延世大學校出版部,2001.

[2] 遠山嘉博.現代公企業總論.東洋經濟報社,1987.

[3] 權惠子,姜益求,韓仁壬.1998公企業結構調整的現況和評價,公企業結構調整的評價和事例.韓國勞總中央研究院.1999:1-68.

[4] 金在鴻,金相權,徐俊碩.公益產業的經濟邏輯,公益產業的競爭政策.韓國經濟研究院,1995:5-79.

[5] Shapiro,C.,& Willing.R.D.,Economic Rationale for the Scope ofPrivatization, in Suleinmann,E.N.,& J.Waterburg.(eds.),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ublic Sector Reform and Privatization,1990:55-87.

[6] 附圖, D.,Peters.W., Double Inefficiency in OptimallyOrganized Firms. Joum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5,(56):355-375.

[7] 附圖,D.,&Peters.W.,Privatization,Intemal Control andIntemal Regulation.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88,(36):231-258.

[8] Boycko,M.,Shleifer,A.and Vishny.R.A Theory of Privatization,The Economic Journal,1996,(106):309-319.

[9] 三星經濟研究所.海外公企業的民營化事例和教訓.CEO Information,2000a,276.

[10] 三星經濟研究所.韓國經濟的回顧和課題.三星經濟研究所,2000b.

[11] 姜信一.有關公企業民營化的研究.韓國開發研究院,1998.

[12] 崔鍾元.有關公企業民營化政策效果分析的研究.韓國開發研究,1994,16(1):119-148.

[13] 林元赫,南逸總,李慧熏.民營化和集團能源事業.韓國開發研究院,2000.

[14] 南逸總,姜泳在.公企業民營化方案.

[15] Kim,Jaehong.Privatization policy in Korea,in Lee,Seung Cheol & Kim,Jaehong(eds.),Privatization & Regulation,Korea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1994:75-99.

Ⅶ 伯克希爾·哈撒韋擁有哪些公司的股票

以下是持有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股票,我是從09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年報里看到的:
美國運通,比亞迪,可口可樂,康菲石油,強生,卡夫食品,浦項制鐵,寶潔,賽諾菲-安萬特(sanofi-aventis)一家醫葯公司。樂購,美國銀行,沃爾瑪,富國銀行。
可見巴菲特持有的很多都是知名的大公司,能夠持續為股東創造現金流的公司。

Ⅷ 淡水河谷股東是誰

巴西淡水河谷的其中之一的主要股東實際上是日本的三井物產,三井物產同時也是日本最主要的鋼企新日鐵的主要股東之一,實際上近年來巴西淡水河谷和新日鐵在鋼企和三大鐵礦石巨大達成的鐵礦石協議有損中鋼企利益的嫌疑,背後的推手之首應該是三井物產。
中、日、韓鐵礦石談判的主要鋼企分別是:寶鋼、新日鐵、浦項制鐵。
三大鐵礦石巨頭分別是澳大利亞的兩大鐵礦石公司力拓與必和必拓,巴西淡水河谷。
現在日本鋼企與巴西淡水河谷達成的協議的確是意味著今年的鐵礦石談判結束,但從去年的情況看,中國主要鋼企後來是與澳大利亞第三大鐵礦石巨頭(公司的名不太記得了,好像是叫MPG)在原來日本鋼企與巴西淡水河谷外再達成另一個鐵礦石協議,這個價格比淡水河谷的價格要低,但這個後來的協議價格三大鐵礦石巨頭並不承認,不排除今年也會有這一種情況。
註:MPG有中國的企業參股的,參股企業為000932大股東華菱鋼鐵集團。

Ⅸ 浦項制鐵公司的規模

浦項制鐵公司在國內有13個子公司,在中國、泰國、越南、緬甸、美國、委內瑞拉、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亞等9個國家,設有34個鋼鐵廠、原料加工廠、銷售公司等。
浦項制鐵公司是韓國政府為了使作為現代產業社會國力象徵的鋼鐵能夠自給自足於1968年成立的。它擁有位居世界第一的年產1600萬噸的光陽鋼鐵廠和位居世界第二的年產1200萬噸的浦項制鐵廠。
條鋼產量達2680萬噸,超過2000年位居世界首位的日本新日本鋼鐵公司躍居世界第一位。盡管遭遇了被世界鋼鐵業界稱為「死亡之谷」的價格暴跌的艱難,銷售收入仍然高達11兆860億韓元(1美元約合1300韓元),凈利潤達8190億韓元,創造了世界鋼鐵史上最好的經營業績。
韓國政府於2000年10月將浦項制鐵公司實行私營化,收回資金3兆8899億韓元,與其間的投資額2205億韓元相比,年均投資收益達16.7%,是韓國政府建立以來政府投資中收益率最高的。
浦項制鐵公司於1994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接著又於次年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外資股東達60%以上,被認為是韓國具代表性的績優公司。
從1995年開始的在中國的投資事業,通過人員的僱用、鋼鐵技術的傳授等,對加強韓中友誼作出了巨大貢獻,受到了廣泛的好評。迄今為止,在中國的投資總額達5億美元。正在建設的有大連浦錦鋼板、張家港浦項不銹鋼、順德浦項鍍鋅鋼板、蘇州東新等4個下游產品工廠和3個彎管中心。計劃對大連浦錦鋼板第二條彩色鋼板流水線、張家港不銹鋼的冷處理廠擴建工程、順德浦項鍍鋅鋼板的彩色鋼板和生產設備追加投資1.5億美元。
印度批准浦項制鐵120億美元投資
印度已批准該國東部奧里薩邦一項存在爭議、規模120億美元的鋼鐵業投資。此前,韓國浦項制鐵(Posco)與當地環保人士進行了長達6年的斗爭。
這筆交易是印度最大單筆外國投資。印度環境部批准該交易,被視為政府願意做出妥協的信號。印度政府一直試圖在吸引更多外國投資和環境保護之間進行權衡。
印度環境部為該項目設定了嚴苛的條件,以限制其生態影響,並對那些生活將受到影響的人進行補償。印度環境部還承諾將「嚴密關注」這家韓國公司的合規情況。
「毫無疑問,浦項制鐵等項目對於國家有著重大的經濟、技術和戰略重要性。」印度環境部長賈伊拉姆·拉梅什(Jairam Ramesh)表示,「但同時,必須嚴格執行有關環境和森林的法律。」
浦項制鐵一直努力爭取印度政府批准該鋼鐵廠項目。該項目將佔用這個礦產豐富的貧困邦1621公頃的土地,其中多數為林地。
然而,該公司遭遇了當地人的強烈抵制,人們擔心,如果項目實施,他們的生活將受到嚴重干擾。
浦項制鐵的困境對印度國內的類似沖突很有代表性。在印度,尋求在偏遠地區建設大規模重工業的企業(包括礦商、發電廠和鋼鐵公司)正遭到強烈抵制,有時帶頭反對的是毛派(Maoist)游擊隊武裝。
拉梅什曾否決在倫敦上市、業務集中在印度的礦商Vedanta在被奧里薩邦部落居民視為聖地的一座大山開采鋁土礦的計劃。很多項目因難以獲得土地而擱置,特別是在一些毛派叛亂分子活躍的地區。
浦項制鐵印度公司董事總經理GW Sung表示,該公司懷著「謙恭和感激」之情接受這一決定,同時證實該公司將致力於較高的環保標准,並為受到該項目影響的社區創造機會。
作為該交易獲批的條件之一,浦項制鐵印度公司必須將開發凈利潤的2%用於社區福利項目。
印度商業組織和外國投資者對浦項制鐵投資獲批表示歡迎。自2009年5月執掌一度死氣沉沉的環境部以來,拉梅什執行印度環保法規的力度越來越大,一直令這些人深感擔憂。
印度工商聯合會(Fedration of Indian Chambers of Commerce and Instry)稱這一決定「是發展和增長目標、環保最優水平以及對人類活動影響擔憂之間的謹慎平衡。」

閱讀全文

與浦項制鐵大股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usdjpy求雙向匯率 瀏覽:1
杠桿租賃方式設計的當事人有 瀏覽:781
東莞2019年融資租賃補貼 瀏覽:781
期貨客戶群 瀏覽:456
內蒙古經濟金融發展有限公司 瀏覽:523
金融公司招培訓專員靠譜嗎 瀏覽:210
全國現貨交易所有哪些 瀏覽:182
申萬期貨交易平台 瀏覽:587
非金融服務利息可以開票嗎 瀏覽:803
互聯網理財恆昌財富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734
鼎豐集團做什麼 瀏覽:282
杠桿視頻物理大師 瀏覽:201
匯率20天內變化快嗎 瀏覽:293
英鎊對人民幣匯率快易 瀏覽:947
大宗交易所之家 瀏覽:291
外匯交易中ac指數 瀏覽:718
購買外匯用途限制 瀏覽:238
杠桿動力與阻力區別 瀏覽:561
益盟黃金眼公式 瀏覽:2
石油山東股票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