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王石當年為什麼要放棄萬科股權
1984年,33歲的王石在深圳創辦了萬科的前身——「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經營辦公設備,視頻器材的進口銷售業務。1988年,通過股份化改組,公司更名為「深圳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並正式進入房地產產業。
到1991年底,萬科的業務已經包括進出口、零售、房地產、投資、飲料、影視、廣告、印刷、電氣工程等各大類,用王石的話來說就是「除了黃賭毒、軍火不做以外,基本萬科都涉及到了」。
1994年開始,萬科放棄多元化業務,退出與住宅無關的產業。同時,減少房地產產品品種,從多品種經營向住宅集中。
多年來專注於住宅的開發,讓萬科在該領域無人匹敵,在多年後成為全球最大的住宅開發企業。就連萬達也避其鋒芒,轉而在商業地產中樹立霸主地位。到去年底,萬科管理住宅社區843個,管理面積約2.1億平方米。
萬科的成功不僅在於做的早,專業,很重要的一點是,建立起了成功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和優秀的團隊,這也是其核心競爭力所在。
現代企業制度是產權分化的產物。為了適應生產的社會化發展和規模較大的現代產業的發展,分散的私人資本可以利用股份制這種形式,對權能完整的私人所有權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化。
1988年進行股份制改革時,原計劃王石可以獲得4100萬股本中的40%,但他在最後一刻放棄了。王石解釋過放棄的原因:一是他自信做一名職業經理人,仍然有能力管理好萬科;二是在上世紀80年代,突然變得有錢是件危險的事情。
「1995 年開始評選大陸富豪100 名,排第一的不時更換名字,但我從來不在100 名的名單里。其中原因是:1988 年萬科股份化改造,4100 萬資產做股份,40% 歸個人,60% 歸政府,明確資產的當天我放棄了自己個人擁有的股權,一直到今天我在萬科擁有極少的股份。
「之所以放棄資產,第一,我覺得這是我自信心的表示,我選擇了做一名職業經理人,不用通過股權控制這個公司,我仍然有能力管理好它;第二,在中國社會尤其在80 年代,突然很有錢,是很危險的,中國傳統文化來講,不患寡,患不均,大家都可以窮,但是不能突然你很有錢。在這個社會的這樣一個文化,大家認同上呢,就是不管你合法非法,你非常有錢就不認同了。在名和利上只能選一個。我的本事不大,我只能選一頭,我就選擇了名。」
有分析認為,在當時,「投機倒把」、「長途返運」、「僱工剝削」等罪名還沒有正式取消。如果王石敢拿40%的股份,可能隨時會被舉報,被判刑。
這一選擇的確也成就了萬科,在一個更為分散和均衡的股權結構下,職業經理人幫助萬科穩步發展成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企業。
「1988年萬科進行股份制改造時,創始人團隊放棄了唾手可得的股權,是為了避免公司成為少數創始成員乾綱獨斷的僵化組織。正因為如此,萬科建立了中國企業當中可能是最平等的文化、最簡單的人際關系和最有效的糾錯機制,吸引著一批批優秀的理想主義者加入萬科。」
② 王石為什麼放棄萬科的原始股
主要原因還是迫於上面的壓力,同類型企業股份改制,沒簽字放棄股份的老總後來大多被抓了,何況萬科還是地產龍頭年銷售額過2000億,王石放棄了幾乎所有股權,持股比例不超過0.2%!
萬科2015年以前華潤為第一大股東,為國有企業最終控制人是國資委!現在新近的,潮汕商人姚氏兄弟率領的,寶能系300億資金瘋狂舉牌萬科!截至2015年12月28日停牌前,持股比例已超過華潤成為第一大股東!
③ 萬科作為知名企業,為何王石當初會放棄萬科的股份
萬科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房地產企業,其創始人王石曾在萬科股份化改組的時候放棄了股權,讓他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有三個:(一)王石放棄股權,讓萬科的股權分散,為了讓萬科更有活力;(二)那個年代,突然間握有大量股權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又被舉報的危險;(三)王石本人十分自信,相信沒有股權一樣能掌控萬科。
相信自己的掌控力
王石至今仍是一個自信滿滿,敢於冒險的人,年輕時更是如此,他深信自己哪怕沒有股權一樣可以掌控萬科。況且彼時的企業家對股權並無太多興趣,二十一世紀之後才開始重視起來。從結果來看,王石的確在一段時間里掌控了萬科,但沒有想到隨著資本的進入,自己會落得被萬科掃地出門的結局。
④ 王石退出萬科董事會是怎麼回事
6月21日清早,王石在個人朋友圈宣布,將退出萬科(000002.SZ)董事會,不參與新一屆董事的提名。
英雄也會遲暮,與花甲之年的王石離退後生活相比,萬科後續的發展顯然更值得期待。
⑤ 王石當年放棄的萬科股票現在值多少錢
40塊左右吧
⑥ 王石董事長放棄萬科/%1的股權是那時
用評論員魏英傑的話說,「作為公司創始人,王石所做的一切都可以理解;但作為職業經理人,這可能已經越過邊界,走得太遠了。」騰訊眾創空間,一個去創業的平台。現王石不是萬科的大股東,只是股東大會任命他為董事長。王石當年放棄股權的舉動,並不是虛情假意,更不是杞人憂天。這是歷史原因造成的怪胎。中國企業家紛紛重視掌握股權、表決權的清晰安排,大多發生在2000年後,尤其互聯網經濟崛起之後。而與萬科同時代經過國企改制的企業至今很多仍然是一筆爛賬,創業者身陷囹圄的所在多有。此次王石的悲劇,除了歷史進程原因,當然也有個人因素。從寶能敲門開始,王石表現得過於自信,過於直率,太不老謀深算,率性而為。過早暴露了決絕的態度,又不能有效的合縱連橫,最終大股東關系搞得很差。不斷刺激大股東的,很多就是自己乾綱獨斷甚至可能說是暴走的行為。
⑦ 王石當時是怎麼放棄萬科的股權的
股份改革前,簽字同意的。同類型企業改制沒簽字放棄股份的老總後來大多被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