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電二十九所怎麼樣
我和他們接觸很多,
年輕人能進去的話可以得到鍛煉,他們有好多出色的設計師
效益中電集團前3
㈡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 下屬47個研究所的規模排名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下屬有46家研究所,電子通信方面的,其實各所都是拿國家項目,薪資水平差不多,看地方了。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當然是南京14所了,裡面好幾位院士,現在進去至少都得碩士研究生了,他們自己也培養研究生,所以對個人而言,去個很大很強知名度很高的單位確實很滿足,但研究生進去實際上是很底層的員工了,很難有出頭之日,給的薪在南京來說很沒有購買力。
成都的29所搞電子對抗,兩千多人吧,薪水在成都那悠閑低消費的城市,是很誘人的。合肥的電子38所和石家莊54所,浙江嘉興的電子36所在電子通信這塊,國內都不錯,主要是薪水在當地很可觀的,作的東西也還能拿得出去。中電集團中搞材料、接插件、微電子這幾個行業的,好象不是很突出,可能是半導體、微電子這些行業,國內的跟外資企業都難競爭吧。
聽很多網友說,中點效益最好的幾個研究所就那麼幾個,南京的14所當然是老大,無論是規模還是實力上,其次就是29,38,54了!
中電集團搞電子通信的幾個所都還不錯吧,網上傳得多的幾個所,也正是人數很多的那幾個,人多的所要養活那麼多人,項目經費當然得多些了,項目也作得大些。單位內部薪資再分配時,個人能分配多少,得看自己在整個單位中處在什麼崗位扮演個什麼角色了,若這個領域的權威專家好些都在這個所,雖然這個所整體上很厲害,實力財力口碑都很好,但單位牛人太多新人難於突出,總是在專家們的光輝指引下作很底層的工作,拿錢多的可能就不是自己了。本人小碩畢業去了南京的某個所,碩士在那兒是最底層的員工了,我們都說自己是作具體工作的人員,獎金高了實際是加班辛苦換來的,工作很沒成就感,另一同學去了個規模才一千多人、發展才二十幾年的所,正是發展用人的地方,碩士也算是人才,他的干勁也足得多,所以對個人,還是應該選擇是否能發展自己的地方,單位是否很需要你,你在那兒能作出多大成績,不一定說去了某個很牛的所就萬事大吉了。
或許好不好,都是相對於單位所在地的吧,中電在北京的所,在單位的技術實力和個人的薪資收益上可能相對於其他單位沒有太突出的特點吧,北京的各類研究院所真的是太多了,但中電在地方上的所大都還是不錯的,尤其搞電子通信這塊,在學術研究上不咋的,但在工程應用上屬於是國家隊了,重慶的兩個所偏向光器件吧,作系統的不多,器件行業可能受國外競爭沖擊大些。
簡單的聊一聊我知道的較大的研究所。
中電集團的研究所大概有40多家,但是最大號已經排到了58所,其中原因很多,像54所就是原16所和19所合並而成。
如果按照規模劃分,自然以南京14所第一,人員大概6000人左右,2005年產值過30億,14所是整機所,整機能力國內無出右著,但是部件能力也很強,近年甚至在IC方向也有所發展。但自羅所長上台以來,14所似乎有些天下第一的氣勢有所收斂,但是14所傲氣在業內眾所周知。因為是整機所,所以效益差不多,似乎5部、6部的薪酬稍高。
石家莊54所雖然也屬整機所,但是主要偏向通信方面,在職人員4000多人,2005年產值20多億,本來54所和14所一時瑜亮,雖說稍遜,但也可一爭長短,但自從03年那次出事以後,54所大傷元氣,這兩年有所緩和。以效益來說,電子戰專業部多年來一直未列前茅,但從去年開始,遙感遙控專業部有趕超趨勢。
合肥38所,雷達整機所,成都29所,以電子對抗,干擾機聞名。規模差不多,都是2000多人,2005年產值17億-20億之間,規模和效益應該同屬第一集團,29所人均產值更高些,就我個人感覺,29所有些四川盆地文化影響,有些固步自封,而38所的風格更是踏實實干一些。整機所薪酬區別都不大,但29所收入顯然在38所之上。具體情況不清,感覺29所西科公司薪酬水平不低,而38所各個部門都差不多。
㈢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待遇如何,機械本科去有無發展空間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原信息產業部電子46所)是電子材料專業研究機構,是國內最早從事半導體材料和光纖研究開發的單位之一。本所始建於1958年,四十多年來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全所在職職工674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344人,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97人,享受政府津貼14人。本所技術力量雄厚,技術裝備優良,歷年來取得的各類科研成果200多項,其中國家級獎勵20多項,獲國際大獎2項。 本所在天津市內分設兩個區(總部設在河西區陳塘庄工業區、二部設在南開區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總建築面積66400平方米。 總部地址:天津市河西區陳塘庄岩峰路1號 郵箱:天津市412信箱 郵編:300220 電話:022-88112662 傳真:022-88111026 E-mail:[email protected] 本科生2000起價,四人住單身寢室 研究生3000起價,一住單間,另給一萬元安家費 博士6000起價,給一套二住房首付(大概15萬) 這是07年情況. 工作一年以後研究生平均有大概8萬年收入
㈣ 請問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三所的福利、待遇如何
福利、待遇要看什麼崗位,哪個部門;四十三所在中電還算是大所,待遇在中電還是不錯的,不過國企的普遍特點,工資不高,福利還可以,如果是科研項目,獎金也是很豐厚的
㈤ 中電三十九所怎麼樣
製造部 製造工程師 2001-4000元/月
中國電科三十九所招聘簡章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九研究所(以下簡稱39所),第二名稱為西北電子設備研究所(NWIEE),創建於一九六八年,是我國精密天線跟蹤系統專業化研究所,屬國家一類科研單位,研製產品覆蓋衛星測控、遙感接收、衛星通信、連續波測量雷達、射電天文及深空探測、電子信息與對抗、導航定位等領域。
建所以來,39所承擔並出色完成了萬余項測控、通信和航天工程任務,成功研製了從0.35米-70米不同口徑的天線系統產品萬余台。在航天測控和通信天線技術領域,39所代表著「國家隊」水平,處於*水平,為我國航天事業、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近年來,39所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人事部、總裝備部、國防科工委頒發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集體」,信息產業部頒發的「『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榮譽狀」,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人先鋒號」,中央組織部、人事部、國防科工委、總政治部和總裝備部聯合頒發的「高技術武器裝備發展建設工程突出貢獻獎」等榮譽稱號。
我們期待各位有志之士的加盟,與我們一起打造「中國天線」精品,引領與推動國內天線與跟蹤系統領域高速發展,為我軍裝備智能化和國防建設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㈥ 中電50所工作環境如何,是否有發展
待遇十分不錯,發展前景也好。
沒有考勤。一般是早上八點到晚上五點半,中午休息時間2個小時。但是,忙的時候/項目緊急,會加班到很晚。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研究所
於1977年建所,隸屬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具有「GB/T19001-2008、GJB9001B-2009質量體系認證證書」、「GB/T2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GB/T28001-2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證書」、住建部「工程設計證書(甲級)」、「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證書」、「AAA級資信等級證書」,近年來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中央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上海市文明單位。
㈦ 中電集團共有多少研究所
主要是47個分支。
1 中電科技電子科學研究院北京市
2 中電科技信息化工程總體研究中心北京市
3 中電科技2所 山西省太原市
4 中電科技3所 北京市
5 中電科技7所 廣東省廣州市
6 中電科技8所 安徽省淮南市
7 中電科技9所 四川省綿陽市
8 中電科技10所 四川省成都市
9 中電科技11所 北京市
10 中電科技12所 北京市
11 中電科技13所 河北省石家莊市
12 中電科技14所 江蘇省南京市
13 中電科技15所 北京市
14 中電科技16所 安徽省合肥市
15 中電科技18所 天津市
16 中電科技20所 陝西省西安市
17 中電科技21所 上海市
18 中電科技22所 河南省新鄉市
19 中電科技23所 上海市寶山區
20 中電科技24所 重慶市
21 中電科技26所 重慶市
22 中電科技27所 河南省鄭州市
23 中電科技28所 江蘇省南京市
24 中電科技29所 四川成都市
25 中電科技30所 四川成都市
26 中電科技32所 上海市
27 中電科技33所 山西省太原市
28 中電科技34所 廣西省桂林市
29 中電科技36所 浙江省嘉興市
30 中電科技38所 安徽省合肥市
31 中電科技39所 陝西省西安市
32 中電科技40所 安徽省蚌埠市
33 中電科技41所 安徽省蚌埠市
34 中電科技43所 安徽省合肥市
35 中電科技44所 重慶市
36 中電科技45所 河北省三河市
37 中電科技46所 天津市
38 中電科技47所 遼寧省沈陽市
39 中電科技48所 湖南省長沙市
40 中電科技49所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41 中電科技50所 上海市
42 中電科技51所 上海市
43 中電科技52所 浙江省杭州市
44 中電科技53所 遼寧省錦州市
45 中電科技54所 河北省石家莊市
46 中電科技55所 江蘇省南京市
47 中電科技58所 江蘇省無錫市
㈧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所怎麼樣
共和國十大長子之一,中電是中國十大集團第二,神五神六神七、嫦娥一號、國慶閱兵都有他們的項目。單位那是相當好,歸中央管,最起碼是河北最好的單位。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待遇很好。什麼保密費、洗理費、差旅費、過節費等等等等超多,有吃皇糧的性質。就是不好進,現在即使下屬單位進一個派遣的都是只要本碩都是211的通信、電子相關專業,還要黨員,還要所領導上會討論,經人力資源審批。總而言之,單位相當好,就是大門不好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