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玉米纖維飼料國家標准
本標准參考了農業標准NY/T114―1989《飼料用玉米》,採納國際、國內對玉米品質評價進技術。根據我國具體情況,選取容重、粗蛋白質、不完善粒作為飼料用玉米的分等級指標;以水分質、生霉粒作為限制性指標;要求色澤、氣味正常。
本標准沒有採用行業標准NY/T114-1989《飼料用玉米》中的粗灰分、粗纖維指標。
本標准中水分指標訂為小於或等於14%。
本標准中抽樣及色澤、氣味、容重、不完善粒、雜質測定、檢驗規則、包裝、運輸和貯存等均統一由GB1353―1999《玉米》執行。
本標准由國家糧食儲備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提出。
本標准由全國飼料工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准起草單位:國家糧食儲備局武漢科學研究設計院、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鄭州糧院、吉林省飼料工業協會、廣西壯族自治區糧油科學研究所、湖南正虹集團飼料有限公司。
本標准主要起草人:楊海鵬、杜榮、王衛國、姜懋武、黃曉贊、吳明夏。
飼料用玉米 GB/T17890―1999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飼料用玉米的定義、要求、抽樣、檢驗方法、檢驗規則、包裝、運輸和貯存。
本標准適用於收購、貯存、運輸、加工、銷售的商品飼料用玉米。
2 引用標准
下列標准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准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准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准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3 定義
本標准採用下列定義。
3.1 容重
玉米籽粒在單位容積內的質量,以克/升(g/L)表示。
3.2 不完善粒
不完善粒包括下列受到損傷但尚有飼用價值的玉米粒。
3.2.1 蟲蝕粒
被蟲蛀蝕,傷及胚或胚乳的顆粒。
3.2.2 病斑粒
粒面帶有病斑,傷及胚或胚乳的顆粒。
3.2.3 破損粒
籽粒破損達到該籽粒體積五分之一(含)以上的籽粒。
3.2.4 生芽粒
芽或幼根突破表皮的顆粒。
3.2.5 生霉粒
粒面生霉的顆粒。
3.2.6 熱損傷粒
受熱後胚或胚乳已經顯著變色和損傷的顆粒。
3.3 雜質
能通過直徑3.0mm圓孔篩的物質;無飼用價值的玉米;玉米以外的其他物質。
3.4 粗蛋白質
飼料中含氮量乘以6.25。
4 要求
4.1 質量指標
飼料用玉米按容重、粗蛋白質、不完善粒分等級,其質量指標見表1。
表1
指標
等級
容重,g/L
粗蛋白質(干基),%
不完善粒,%
水分,%
雜質,%
色澤、氣味
總量
其中生霉粒
1
≥710
≥10.0
≤5.0
≤2.0
≤14.0
≤1.0
正常
2
≥685
≥9.0
≤6.5
3
≥660
≥8.0
≤8.0
4.2 衛生檢驗和動植物檢疫按照國家有關標准和規定執行。
5 抽樣
抽樣按照GB1353執行。
6 檢驗方法
6.1 粗蛋白質含量測定按照GB/T6432執行。
6.2 水分含量測定按照GB/T6435執行。
6.3 色澤、氣味、容重、不完善粒、雜質測定按照GB1353執行。
7 檢驗規則
7.1 檢驗規則按照GB1353執行。
8 包裝、運輸和貯存
包裝、運輸和貯存按照GB1353執行。
② 湖南正虹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湖南正虹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銷售飼料產品為主營業務的大型企業集團。公司位於洞庭湖畔的魚米之鄉——湖南省岳陽市屈原管理區境內,地處長沙和岳陽兩座歷史名城之間,東與京廣鐵路、京珠高速相切,西與湘江—長江黃金水道相連,交通便利,商貿繁榮。1986年,吳明夏等十三名創業者,懷著振興民族飼料工業的夢想,歷經艱辛和周折,研製出一種能替代國外名牌飼料的新產品——「正虹QF-001」豬高蛋白濃縮料,並在荒蕪沉寂的禾雞山建起了湖南省第一家自己研製、生產民族品牌的濃縮飼料企業。
法定代表人:夏壯華
成立時間:1997-03-12
注冊資本:26663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30600000051002
企業類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公司地址:岳陽市屈原行政區營田鎮正虹路
③ 岳陽有那些著名的人才
任弼時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 湖南汨羅人
蘇振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將 湖南平江人
張 震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 湖南平江人
何長工 全國政協副主席 湖南華容人
毛致用 全國政協副主席,湖南、江西省委書記 湖南嶽陽人
王克英 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長 湖南臨湘人
賀 鏗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九三學社副主席 湖南臨湘人
張研農 人民日報社總編輯 湖南嶽陽人
楊勝群 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 湖南華容人
左煥琛 上海市副市長、政協副主席 湖南湘陰人
楊維剛 中國民主同盟湖南省委主委 湖南平江人
謝康生 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湖南平江人
顏永盛 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湖南華容人
劉 曉 湖南省政協副主席 湖南華容人
甘 霖 致公黨湖南省委主委、湖南省副省長 湖南湘陰人
單先麟 湖南省政府參事 湖南平江人
張文雄 中共衡陽市委書記 湖南嶽陽人
何報翔 湖南省政協副主席 湖南嶽陽人
余愛國 湘潭市人民政府市長 湖南嶽陽人
方紅霄 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之一 湖南嶽陽人
蔡力峰 湖南省人大副主任 湖南華容人
郭光文 中共邵陽市委副書記、市長 湖南嶽陽人
饒懷民 湖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 湖南華容人
馮湘保 湖南省婦聯主席 湖南湘陰人
蔣作斌 中共益陽市委書記 湖南湘陰人
高建成 抗洪英雄 湖南湘陰人
任作民 山東省委書記 湖南汩羅人
揚宗勝 新疆自治區政協副主席 湖南汩羅人
袁福清 湖南省副省長 湖南汩羅人
仇 鰲 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 湖南汩羅人
何寧卡 廣東省珠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湖南平江人
曾建徽 中共中央外宣辦主任 湖南平江人
江渭清 江蘇省委第一書記 湖南平江人
楊奇清 公安部副部長 湖南平江人
李 銳 中組部副部長 湖南平江人
李六如 最高人民檢察署副檢察長 湖南平江人
李正光 紡織工業部副部長 湖南平江人
吳 實 貴州省人大主任 湖南平江人
吳溉之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湖南平江人
陳再勵 廣西省副省長 湖南平江人
歐陽文 第四機械工業部副部長 湖南平江人
黃耀南 安徽省委書記處書記 湖南平江人
喻 傑 商業部副部長 湖南平江人
林海清 新疆自治區政協副主席 湖南平江人
曹 瑛 中國駐捷克斯洛伐克大使 湖南平江人
李 麗 全國僑聯先進個人 湖南嶽陽人
羅叔章 勞動部副部長 湖南嶽陽人
陶恆馥 國務院農林辦公室副主任 湖南嶽陽人
彭澤湘 中共湖北區委書記 湖南嶽陽人
王海容 外交部副部長 湖南華容人
曹文斌 商業部副部長 湖南華容人
傅自應 商務部副部長 湖南嶽陽人
仇 亮 近代革命家 湖南湘陰人
張學東 機械電子工業部副部長 湖南華容人
張維楨 中華全國總工全書記處書記 湖南華容人
毛敘保 湖南省商務廳廳長 湖南嶽陽人
李 嘉 廣東省梅州市委副書記 湖南湘陰人
孫光輝 廣東省汕頭市紀委書記 湖南汨羅人
馮杏娥 中共湖南省委委員 湖南平江人
胡 筠 中共湖南省委委員 湖南平江人
董 純 中共湖南省委委員 湖南平江人
李湘源 中共湖南省委委員 湖南臨湘人
鍾期光 上將 湖南平江人
傅秋濤 上將 湖南平江人
方 強 中將 湖南平江人
方正平 中將 湖南平江人
甘渭漢 中將 湖南平江人
劉志堅 中將 湖南平江人
吳信泉 中將 湖南平江人
邱創成 中將 湖南平江人
張令彬 中將 湖南平江人
歐陽文 中將 湖南平江人
鍾赤兵 中將 湖南平江人
賴 毅 中將 湖南平江人
賀衷寒 中將 湖南嶽陽人
文年生 中將 湖南嶽陽人
王赤軍 少將 湖南平江人
方 正 少將 湖南平江人
方國南 少將 湖南平江人
孔峭凡 少將 湖南平江人
葉楚屏 少將 湖南平江人
呂 展 少將 湖南平江人
李 元 少將 湖南平江人
李 基 少將 湖南平江人
李光輝 少將 湖南平江人
李桂林 少將 湖南平江人
李彬山 少將 湖南平江人
李梓斌 少將 湖南平江人
楊尚高 少將 湖南平江人
吳自立 少將 湖南平江人
何 輝 少將 湖南平江人
何能彬 少將 湖南平江人
何維忠 少將 湖南平江人
余 非 少將 湖南平江人
余文光 少將 湖南平江人
張書祥 少將 湖南平江人
張平凱 少將 湖南平江人
張正光 少將 湖南平江人
張闖初 少將 湖南平江人
林勝國 少將 湖南平江人
羅湘濤 少將 湖南平江人
鄭貴卿 少將 湖南平江人
鍾 偉 少將 湖南平江人
鍾明彪 少將 湖南平江人
秦化龍 少將 湖南平江人
徐德操 少將 湖南平江人
唐 明 少將 湖南平江人
黃連秋 少將 湖南平江人
黃勝明 少將 湖南平江人
喻縵雲 少將 湖南平江人
謝忠良 少將 湖南平江人
謝福林 少將 湖南平江人
裴周玉 少將 湖南平江人
吳詠湘 少將 湖南汩羅人
梁玉華 少將 湖南汩羅人
蔡愛卿 少將 湖南嶽陽人
方之中 少將 湖南華容人
朱紹清 少將 湖南華容人
張對基 少將 湖南華容人
陳毅安 紅五軍參謀長 湖南湘陰人
周九銀 少將 湖南湘陰人
張學東 中將 湖南華容人
張海陽 中將 湖南平江人
魯玉昆 中將 湖南嶽陽人
周炳坤 駐香港部隊司令部參謀長 湖南湘陰人
胡春福 南京軍區空軍副政治委員 湖南汨羅人
黃 彬 國防大學外軍教研室主任 湖南平江人
喻集禧 少將 湖南平江人
彭述德 陸軍第47集團軍副軍長 湖南湘陰人
劉繼賢 軍事科學院科研指導部部長、少將 湖南湘陰人
馬克儉 中國工程院院士 湖南嶽陽人
鍾志華 中國工程院院士 湖南湘陰人
劉昌明 中國科學院院士 湖南汩羅人
傅依備 中國工程院院士 湖南嶽陽人
魏 曦 中國科學院院士 湖南嶽陽人
劉大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湖南華容人
黃松齡 中國科學院院士 湖南華容人
王眾托 中國工程院院士 湖南平江人
黃 海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法學所副研究員 湖南平江人
張飛燕 女,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教授 湖南平江人
何光岳 中華民族史學家 湖南嶽陽人
李鳳蓀 昆蟲學家 湖南臨湘人
李明耀 解放軍軍事醫學院副院長 湖南臨湘人
柳思維 經濟學家 湖南嶽陽人
鄒恆甫 經濟學家 湖南華容人
吳磊伯 地質力學專家 湖南臨湘人
黃仲先 茶葉專家 湖南汩羅人
彭科林 土壤肥料專家 湖南汩羅人
劉炳凡 中醫葯專家 湖南汩羅人
任 湘 地熱專家 湖南汩羅人
任邦哲 生物化學專家 湖南汩羅人
單聖滌 工程索道專家 湖南平江人
唐德堯 設備診斷技術專家 湖南平江人
張亞良 茶葉專家 湖南平江人
黃展鵬 經濟林專家 湖南平江人
胡述光 動物防疫專家 湖南平江人
李岳生 湖南省血吸蟲病防治所所長 湖南嶽陽人
袁 慧 動物學專家 湖南嶽陽人
程永輝 化工專家 湖南嶽陽人
曾光明 湖南科技領軍人物 湖南華容人
陳立雲 雜交水稻育種專家 湖南華容人
曹文彬 計算機軟體設計專家 湖南華容人
楊光立 土壤耕作學專家 湖南華容人
陳立峰 中葯葯理研究專家 湖南華容人
周更珍 農業技術推廣專家 湖南華容人
程政紅 林木遺傳育種與栽培專家 湖南湘陰人
王曉光 化工專家 湖南湘陰人
張振全 水利專家 湖南湘陰人
陳晃明 工程光學專家 湖南湘陰人
唐未兵 湖南商學院院長 湖南平江人
彭時代 湖南理工學院院長 湖南嶽陽人
劉國榮 湖南工程學院院長 湖南華容人
范源濂 北京師范大學校長 湖南湘陰人
陳治亞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湖南嶽陽人
陳健秋 湖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湖南湘陰人
謝亞芳 主持人 湖南平江人
曹憲成 作家 湖南汩羅人
白 楊 電影表演藝術家 湖南汩羅人
楊 沬 女作家 湖南汩羅人
康 濯 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現代作家 湖南汩羅人
方南江 作家 湖南平江人
彭貝明 作家 湖南平江人
吳傲君 劇作家 湖南平江人
吳克堅 《新華日報》總編輯 湖南平江人
周令釗 中央美術院教授、畫家 湖南平江人
沈 念 作家 湖南嶽陽人
陳小朵 女高音歌唱 湖南嶽陽人
晏 菲 歌唱家 湖南嶽陽人
沈 偉 旅美編舞家 湖南湘陰人
姚芊羽 影視明星 湖南嶽陽人
何晶晶 小品演員 湖南嶽陽人
李 湘 電視主持人 湖南嶽陽人
何 炅 電視主持人 湖南嶽陽人
劉 雲 畫家 湖南嶽陽人
楚 戈 本名袁德星,台灣當代詩人 湖南湘陰人
蔣曉雲 當代作家 湖南嶽陽人
黃雍廉 現代詩人,曾任台灣「中國新詩學會」總幹事 湖南湘陰人
宋 元 現代女小說家,原名宋得一 湖南湘陰人
葉 曼 原名劉世綸,當代旅菲小說家,女 湖南湘陰人
唐大柏 湖南省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 湖南嶽陽人
彭見明 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家 湖南平江人
陳亞先 作家 湖南嶽陽人
翁新華 作家 湖南嶽陽人
李 燕 舉重世界冠軍 湖南嶽陽人
李途純 湖南太子奶集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湖南臨湘人
顧日南 江蘇合發集團重慶辦事處經理 湖南平江人
凌霞新 實業家 湖南平江人
何清華 湖南山河智能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湖南嶽陽人
李艷歸 湖南一力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湖南嶽陽人
陳岳平 鶴達信德科技發展公司總經理 湖南嶽陽人
王俊傑 湖南泰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湖南華容人
朱建綱 湖南省新聞出版局局長 湖南華容人
吳明夏 湖南正虹集團董事長 湖南湘陰人
歐陽雪梅 中共黨史黨建專家 湖南汨羅人
任理德 湖南社科院傳媒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湖南汨羅人
王術平 中國農業機械公司總裁 湖南汨羅人
任凱南 湖南大學校長 湖南汨羅人
范旭東 永利公司總經理、化工實業家 湖南湘陰人
楊敬年 發展經濟學專家 湖南汩羅人
湯建軍 法學專家 湖南華容人
劉茂松 經濟學專家 湖南華容人
黃松齡 經濟學家 湖南華容人
汪金敖 經濟學學家 湖南湘陰人
胡祖六 美國高盛集團董事總經理、經濟學家 湖南湘陰人
李元簇 台灣國民黨中央副主席、副總統 湖南平江人
李 嘉 廣東省梅州市委副書記 湖南湘陰人
方南江 少將 湖南平江人
方慰三 西藏軍區副司令員 湖南嶽陽人
劉繼賢 軍事科學院科研指導部副部長 湖南湘陰人
李作之 總裝備部通用裝備保障部副部長 湖南平江人
李柏濤 少將 湖南平江人
吳東海 西安陸軍學院副院長 湖南汨羅人
邱 明 總裝備部陸軍裝備科研訂購部副部長 湖南平江人
邵 勛 少將 湖南湘陰人
張小陽 洛陽外國語學院院長 湖南平江人
任遠芳 任弼時女兒 湖南湘陰人
王墨泉 湘菜大師 湖南平江人
寫不下了
看這里湖南名人網
都有的http://www.hnmrw.net/wzzj/Html/901920070921091655.html
④ 正虹集團的歷史沿革
1986年,吳明夏等十三名創業者,懷著振興民族飼料工業的夢想,歷經艱辛和周折,研製出一種能替代國外名牌飼料的新產品——「正虹QF-001」豬高蛋白濃縮料,並在荒蕪沉寂的禾雞山建起了湖南省第一家自己研製、生產民族品牌的濃縮飼料企業。 公司是中國飼料行業中最早改制上市的股份制企業(被新聞界譽為「中國飼料第一股」),是農業部等八部委聯合評定的第一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和農業部評定的第一批「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範企業」,在「湖南省十佳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排名第一。公司在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蘇等16個省市區設有33家全資、控股、參股企業,擁有42條微機控制生產線,主要生產正虹牌豬雞鴨魚牛羊六大系列120多個品種的飼料產品,年生產能力達200萬噸。公司擁有總資產18億元,凈資產12億元,支配資產總額達50億元,綜合實力在「全國30強飼料企業」中居於前列。
⑤ 正虹科技的公司簡介
湖南正虹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銷售飼料產品為主營業務的大型企業集團。公司位於洞庭湖畔的魚米之鄉——湖南省岳陽市屈原管理區境內,地處長沙和岳陽兩座歷史名城之間,東與京廣鐵路、京珠高速相切,西與湘江—長江黃金水道相連,交通便利,商貿繁榮。
1986年,吳明夏等十三名創業者,懷著振興民族飼料工業的夢想,歷經艱辛和周折,研製出一種能替代國外名牌飼料的新產品——「正虹QF-001」豬高蛋白濃縮料,並在荒蕪沉寂的禾雞山建起了湖南省第一家自己研製、生產民族品牌的濃縮飼料企業。
公司是中國飼料行業中最早改制上市的股份制企業(被新聞界譽為「中國飼料第一股」),是農業部等八部委聯合評定的第一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和農業部評定的第一批「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範企業」,在「湖南省十佳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排名第一。公司在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蘇等16個省市區設有33家全資、控股、參股企業,擁有42條微機控制生產線,主要生產正虹牌豬雞鴨魚牛羊六大系列120多個品種的飼料產品,年生產能力達200萬噸。公司擁有總資產18億元,凈資產12億元,支配資產總額達50億元,綜合實力在「全國30強飼料企業」中居於前列。
「正虹」商標是中國飼料行業第一個「馳名商標」。「正虹牌」飼料是「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飼料行業信得過產品」。公司主打產品——「QF-001」豬高蛋白濃縮料,在1991年榮獲全國飼料行業唯一銀質獎章後,又先後榮獲國家科技博覽會、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全國飼料工業博覽會、墨西哥國際實用技術展覽會等11項金獎和26項省部級以上的榮譽和獎勵;1995年,正虹牌豬高蛋白濃縮料被國家列為「九五」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1997年,公司被科技部批准成立「國家豬高蛋白濃縮料技術推廣研究中心」,從而確立了公司在全國豬高蛋白濃縮飼料科研生產中的領頭羊地位。2002年,公司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完成的「豬優質高效飼料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推廣」項目獲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公司致力於以飼料為龍頭的農業產業化建設。除進行飼料生產和銷售外,還從事優良種豬繁殖、畜禽養殖、肉食品加工、獸葯研發與生產以及進出口貿易等業務,擁有國內一流的現代化原種豬場、大型屠宰加工廠和GMP標准獸葯生產廠。公司通過「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向當地農民提供優良種豬和優質飼料貸放、畜病防治、養殖產品收購和屠宰加工等方面的服務。公司立志在做大做強做精飼料主業的同時,多方位、多層次地推動「農業產業工業化」進程。
公司是科技部認定的「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其技術中心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企業研究開發中心」,擁有國內飼料行業一流的科研機構、實驗基地和技術人才,各類中高級科研技術人員和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員工占公司全員的60%,並獲人事部批准建立了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目前,公司正按照「壯大主體產業,拓展相關產業,開發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思路,本著「至誠至信、雙效雙贏」的經營宗旨,信守「事業無涯,創新無限」的文化理念,發揚「齊心協力,奮勇爭先」的企業精神,奮力驅動人才和科技兩個輪子,朝著集約化、產業化、高科技化的方向前進,努力把自己鑄造成新世紀的產業巨輪。
⑥ 飼料用玉米有何要求
不發霉,
2007年1月30日農業標准信息庫
標准類別:GB/T國家推薦標准,標准號:GB/T 17890-1999,標准名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飼料用玉米,標准分類:農業飼料標准,頒布部門: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頒布日期:1999-11-1,實施日期:2000-4-1。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飼料用玉米的定義、要求、抽樣、檢驗方法、檢驗規則及包裝、運輸、貯存要求。
本標准適用用於收購、貯存、運輸、加工、銷售的商品飼料用玉米。
2 引用標准
下列標准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准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准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准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353-1999 玉米
GB/T 6432-1994 飼料中粗蛋白測定方法
GB/T 6435-1986 飼料水分的測定方法
3 定義
本標准採用下列定義。
3.1 容重
糧食籽粒在單位容積內的質量,以克/升(g/L)表示。
3.2 不完善粒
受到損傷但尚有使用價值的顆粒。包括下列幾種:
3.2.1 蟲蝕粒:被蟲蛀蝕,傷及胚或胚乳的顆粒。
3.2.2 病斑粒:粒面帶有病斑,傷及胚或胚乳的顆粒。
3.2.3 破損粒:籽粒破損達本顆粒體積五分之一(含)以上的顆粒。
3.2.4 生芽粒:芽或幼根突破表皮的顆粒。
3.2.5 生霉粒:粒面生霉的顆粒。
3.2.6 熱損傷粒:受熱後外表或胚顯著變色和損傷的顆粒。
3.3 雜質
能通過直徑3.0mm圓孔篩的物質;無飼用價值的物質,玉米以外的其他物質。
3.4 粗蛋白質
飼料中含氮量乘以6.25。
4 要求
4.1 質量指標
飼料用玉米按容重、粗蛋白質、不完善粒分等級,其質量指標見表1
表 1
等級 容重, 粗蛋白質 不完善粒,% 水分,% 雜質,% 色澤、
g/L (干基)% 總量 其中生霉 氣味
1 ≥710 ≥10.0 ≤5.0 ≤2.0 ≤14.0 ≤1.0 正常
2 ≥685 ≥9.0 ≤6.5
3 ≥660 ≥8.0 ≤8.0
4.2 衛生檢驗和植物檢疫按照國家有關標准和規定執行。
5.抽樣
抽樣按照GB 1353執行。
6 檢驗方法
6.1 粗蛋白質含量測定按GB/T 6432執行。
6.2 水分含量測定按照GB/T 6435執行。
6.3 色澤、氣味、容重、不完善粒、雜質測定按照GB 1353執行。
7 檢驗規則
檢驗規則按照GB 1353執行。
8 包裝、運輸和貯存
包裝、運輸和貯存按GB 1353執行。
備註:
本標准參考了農業標准NY/T114―1989《飼料用玉米》,採納國際、國內對玉米品質評價進技術。根據我國具體情況,選取容重、粗蛋白質、不完善粒作為飼料用玉米的分等級指標;以水分質、生霉粒作為限制性指標;要求色澤、氣味正常。
本標准沒有採用行業標准NY/T114-1989《飼料用玉米》中的粗灰分、粗纖維指標。
本標准中水分指標訂為小於或等於14%。
本標准中抽樣及色澤、氣味、容重、不完善粒、雜質測定、檢驗規則、包裝、運輸和貯存等均統一由GB1353―1999《玉米》執行。
本標准由國家糧食儲備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提出。
本標准由全國飼料工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准起草單位:國家糧食儲備局武漢科學研究設計院、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鄭州糧院、吉林省飼料工業協會、廣西壯族自治區糧油科學研究所、湖南正虹集團飼料有限公司。
本標准主要起草人:楊海鵬、杜榮、王衛國、姜懋武、黃曉贊、吳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