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股份制銀行發展的利以弊

股份制銀行發展的利以弊

發布時間:2022-02-16 18:37:46

『壹』 國有銀行和私有銀行各有什麼利弊

國有銀行的優勢是「財大氣粗」,抗風險能力強,網點非常多,因為它的背後是國家這個大股東。除了政治上的原因外,國有銀行沒有倒閉的風險。虧損再多,也有整個國家的財力在後面源源不斷的補充資金。

私有銀行承受風險的能力完全不能和國銀行相比。但私有銀行出於賺錢要務,敢於大膽創新,引進、服務好。

『貳』 股份制商業銀行有哪些優缺點

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優點:
(1)工資高。對於股份制商業銀行而言,工資相對比較高,工作的節奏比較快,在職場中特別看重能力,一般會"用業績說話",特別適合抗壓能力比較強的學生。
(2)挑戰高,生活充實。每天都可以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生活充實,可以幫助實現自身的價值。

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缺點:
(1)壓力大。高工資的同時一定伴隨高壓力,每個月月末業績都會清零,月初重新計算,連續幾個季度完不成業績就會面臨降級的風險,所以整體而言壓力比較大。
(2)加班頻率高。股份制銀行的加班分為兩種,一種是強制加班,一種是自願加班。一般而言股份制銀行的自願加班比較多,為了達成業績積極主動的加班,此時的加班也會成為一種動力。

『叄』 銀行去四大還是去地方股份制商業銀行發展好

1、銀行去四大還是去地方股份制商業銀行發展好,就要看個人的意向的,不能一概而論;
2、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
3、股份制商業銀行報包括: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招商銀行、廣發銀行等等商業銀行;
4、總的來說,股份制商業銀行更注重個人能力帶來的效益,發展空間較四大行大,不過四大銀行薪資福利較股份銀行穩定些,壓力相對小一點吧。

『肆』 對於股份制銀行來說 風險控制和業務發展哪個更重要

對於股份制銀行來說業務發展才是基礎。就像是公司一樣,有業務才有發展的可能,風險控制是根據企業的發展後形成的後續補充,以便控制公司能正常,高效的運行!

『伍』 銀行工作的利與弊

好處是,天天有錢數;壞處是,天天數著別人的錢。

『陸』 光大銀行是什麼性質的銀行與其他股份制銀行相比較有哪些利敝

光大銀行是國有控股並有國際金融組織參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優劣之間的區別不大,國家級銀的隊伍之間擁有的資源度差別都不大的。

但對比起年齡來,光大銀行尚是年輕,比較朝氣和活力。總體和國五行之間存在一段差距,但自身已經穩穩的躋身二流梯隊,比較有潛力和上升的空間吧。

『柒』 股份制銀行櫃員的發展會怎樣

一般股份制銀行剛畢業櫃員至少經歷5年才有機會升主辦,然後繼續慢慢熬。
如果實在覺得在這個行沒機會,可以做了3年以後跳去城商行,一般能直接評級主辦。
如果是熬到主辦再跳,那麼應該能評個主管。
而且在股份制銀行內部除了營銷條線外,應屆畢業生都是從櫃員做起,然後才有機會輪崗到其他職能部門

『捌』 我國現行商業銀行的體系是什麼存在哪些弊端

中國現行的金融體系是以中國人民銀行為領導,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為主體,國家政策性銀行和其他商業銀行以及多種金融機構同時並存、分工協作的金融機構體系。
1、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國的中央銀行,負責制定和執行國家的金融政策,調節貨幣流通與信用活動。對外代表國家,對內對整個金融活動進行監督與管理。
2、商業銀行
中國商業銀行體系由三大部分組成,即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外資商業銀行。其中,國有獨資銀行是中國商業銀行體系的主體。
3、政策性銀行
從1994年起,中國組建了3家直屬國務院領導的政策性銀行,即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及中國進出口銀行。
4、非銀行金融機構
中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有信託投資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財務公司、租賃公司和信用合作社等。

目前中國的商業銀行體系為:
1、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體系;
2、交通、中信、光大、華夏、招商、民生、深發展、浦發、興業、恆豐等11家股份制商業銀行體系(中國金融機構中最好的一類);
3、上海銀行、北京銀行、渤海銀行、浙商銀行、徽商銀行等具有典型的區域輻射和鮮明個性化的商業銀行體系(未來可能還有晉商銀行、秦商銀行等)
4、遍布在全國112個城市112家城市商業銀行;
5、遍布在全國星羅棋布的709家城市信用合作社(法人機構共有709家,但處於運營狀態的只有412家)。
6、外資銀行、合資銀行;

弊端:
1、商業銀行之間發展不均衡,銀行業市場結構呈現比較明顯的壟斷特徵,市場競爭還不太充分。
2、銀行業的國際競爭力不足,商業銀行的綜合實力和競爭能力相對較弱。
3、我國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目前仍處於傳統金融業務階段,未能完全實現向現代金融業務的轉變。
4、與發達國家的銀行業比較,我國銀行業整體上呈現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大而不強」,股份制商業銀行「不強不大」的發展格局,並存在著許多抑制我國銀行業綜合競爭能力提高的問題。

簡單來講就是:
1、產權性質趨同,國有化程度高
2、資源配置無序,決策效率低下
3、核心業務單一,經營范圍較窄
4、混業經營受限,市場資源割裂
5、不良資產巨大,金融安全堪憂
6、管理控制失效,風險防範不足

『玖』 國有銀行上市利弊

國有銀行上市之利弊
國有四大商銀上市,硬說是百利無一害,有失客觀,從利弊分析中,興利除弊,才是正途。

利的方面

(一)以上市直接融資方式充實資本:衡量銀行資本狀況的重要指標是資本充實率,按照《巴塞爾協議》的要求,商業銀行資本充實率不得低於8%,大陸《銀行法》也有同樣的規定。資本充實率代表了商業銀行應對金融危險的能力,該比率越高,存款人的本金安全就越有保障。目前大陸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充實率普遍未能達標。如去(1999)年9月底,工行為4.57%、農行為1.44%、建行為3.79%、僅中行達到8.5%。

(二)有利於社會監督與透明化:成為上市公司後,依法定期公布信息,經營業績與公司重大作法,可達到一定的透明度,股東、監管部門與社會大眾的監督力度會與日俱增,有利公司的管制與經營的改造。相對而言,投資決策失誤,公司重大措施的制定,受到一定的約束,可避免黑箱作業。

(三)有利於分散銀行的經營風險:股票發行與上市意味著銀行經營風險分擔的社會化,集中表現在股份銀行體現著"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銀行的股份越是分散,股東數量越多,其分散風險的功能就越顯著。如此一來,國家一肩挑起的風險,可逐步放下。同時商業銀行過去依賴政府財政補助的習性,也可日漸獲改善。走向向股東負責,非向上級政府負責。相對而言,銀行經營效益自然增長。

(四)資源可妥善運用:所謂的資源,不僅是所獲資金,包括人員與設備等。過去國企辦社會,視為當然。把企業的資源去辦社會福利事業,造成沉重負擔。上市後,社會福利事業應剝離,交由各級政府編預算來處理,企業只須依法繳納員工的社會保障金的一部分。如此企業資源妥善運用,過去撥去辦社會事業的人員與設備可收回,加以重新訓練和安置。

(五)可壯大與平衡股市:以今年7月19日中國股市滬指上升到2000點,滬深上市家數逾1000家之際,金融只有5家,整個比例上不平衡。

弊的方面

(一)誤以為上了市,就可達到公司的改造:上市後,固然有來自外界監督的壓力,但公司本身如缺乏制上市後的自覺自律,不良資產仍然產生,就會成為股東及投資者避之惟恐不及的股票。千萬不可誤以為上市是解決國有商銀困境與迎接加入WTO的萬靈丹。如上市查核與公司負責人心態度不調整,易陷入為人詬病的吃完財政,吃股民,即以發行股票換鈔票的"圈錢"弊病。

(二)股民負擔改革成本:國有商銀上市,一方面開拓了股民投資的管道,另一方面是否也由股民擔負了一份改革的成本。在國有股與法人股比例大下,股東大會的發言權是否受重視,值得考慮,而以上市作為改革的方式,以上對股民是否公平,應慎重考慮,向股民詳細說明。更重要的是透過上市,徹底改變經營體制,使股價為社會大眾認同,對國家、企業及股民都有利。

(三)關注銀行風險轉往財政風險:國內國債負擔沉重,截止1999年止,全部國債達19,895億元(人民幣,下同),占國內生產總產值的近25%,比五年前提高5倍以上。中央財政對國債的依存度大大高於西方國家平均水平,中央財政債務負擔提高,擴大發行國債的餘地愈來愈小。1998年中國預算債務負擔率為9.6%,1999年為11.7%。但為防金融風暴,1998年財政部向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發行2,700億元的特別國債,專門用於補充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金。為開發中西部的資金及建立社會保障體系,需要龐大資金,如再發行國債,財政負擔重,而雖然國有商銀上市後,政府不必再負擔財政,可是如股市不景氣、股價下跌、融資不足,政府國債無再發行補充國有銀行資本金,銀行危機與財政危機將相互影響。

由以上看,利大於弊,然弊的部分,改進與防範並不難。有的只是觀念上的問題,例如上市前股份改革,上市後避免再吃大鍋飯。而有的為法令規章和制度設立的問題,銀行風險管理與依法建立制度,又如上市後信息定期披露,對股民公平,又可防範風險。

四項建議

(一)主承銷商所負責的國有四大商銀輔導上市,必須確定負起責任:新的股票發行制度,由審批改為核准制,主承銷商要為自己的商譽信用評分負責,一旦四大商銀輔導考核上市,應拿出對國家、社會和投資人負責的態度,一簽名保薦上市,必然是信用卓著的。

(二)扮演經濟警察的會計師應負起責任:一般投資大眾,少有看得懂密密麻麻的公司會計帳目,主承銷商所指定的會計,應負起責任仔細查核,不可因是國有商銀而網開一面,甚至加以化裝偽造帳目,為上市而上市,這又何異於過去的紅光與瓊民源事件。

(三)以自律代替他律:以上所言的社會大眾、股東等的監督,畢竟是他律,被動性的作法。而如自覺自律,更可贏得大眾的信任。銀行間的自律協會,是過渡性作法,一旦加入WTO,自律不足,他律又無法產生效用,在市場化優勝劣敗淘汰下,國有商銀也會倒閉的。

(四)採取1997年8月間人民銀行稽核監督部門所提出的研究報告,融合了國際貨幣基金作法,對呆壞帳分類管理的作法要設計這個信貸管理表,旨在改變國有商銀。管理上的基本觀念,勿因上市吸收資本金充足後,就可高枕無憂的錯誤觀念。尤其是風險觀念的加強不可忽略,過去國家壟斷風險,再多的呆、壞賬,與銀行信譽和風險關系不大,畢竟有國家信用擔保,一旦上市,國家逐步退出,銀行就得一步步地面臨信用與風險,即「企業信用」日益大於「國家信用」,最後以「企業信用」為主。因此,如缺乏風險管理,可能就掉入金融危機中。

未來走向

(一)基於全球化與加入WTO的挑戰,國有商銀上市,透過股市資產重組是可預見的:由於銀行信息化的來臨,電子銀行、網路化的設計是不可避免的,而此一設計需龐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降低競爭成本,銀行合並或作策略聯盟是必然要面對的。然為合並而合並,采「弱弱聯合」,造成更弱,還不如不聯合。或彼此企業文化不相融,僵化地合並,必然走向分離,或費時日去磨合。

(二)政企分離是未來必然走向:一般國企早就作此要求,何況也是屬國企的四大商銀,所謂的政企分離,即所有權(董事會)與經營權(專業經理人)分開,作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既然上了市,股權也分散了,政企分離要求也會日益高漲。而上市初期國家控股所持有的國家股和法人股,由於不流通,可高達70-80%之間,對一般股東不公平,同時也易為人鎖定籌碼從中炒作,所以未來如何進一步釋出國有與法人股,應有所考量。

(三)上市國有商銀股權分散了,政府所要管理的,轉向宏觀管理;透過貨幣政策、利率、存款准備率等作為,由中央銀行公開操作調控。而不是像過去,動輒以行政干預,強行命令財政撥款那一個企業,去救那一個公司。央行管的是宏觀的運作與交易秩序、危機的防範等。屆時上市商銀與企業和個人的來往,可透過市場機制,各自作選擇權。尤其是利率自由浮動後,銀行間的自律協定將被打破。

結論

國有四大商銀循序改革符合條件,股票上市是應走的路,因為加入WTO在即,競爭激烈可想而知。既然債轉股有成果,減輕了四大國有商銀的債務,可符合上市條件,當以走向上市為最佳選擇。由政策背景的客觀討論中可知,國有四大商銀上市,是有必要的,而利弊分析中,雖利弊互見,但現況與未來看,利大於弊,有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計劃經濟時代所遺留的國有獨資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造,形成現代化公司,股票上市,既減輕了政府財政負擔,又開拓了股民多元投資管道和依序操作下,可避免金融危機與等待危機的惡化和來臨,倒不如早做。否則今天不做,明天可能後悔。何況目前開發中西部與辦社會保障,需大筆資金,政府無法分心再去照顧國有銀行,而處理得當順利上市,以目前股市榮景,上市國有商銀又爭氣的話,國有股與法人股,乘勢釋出,對西部開發資金和社會保障的資金籌措,可帶來莫大的助益。

閱讀全文

與股份制銀行發展的利以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usdjpy求雙向匯率 瀏覽:1
杠桿租賃方式設計的當事人有 瀏覽:781
東莞2019年融資租賃補貼 瀏覽:781
期貨客戶群 瀏覽:456
內蒙古經濟金融發展有限公司 瀏覽:523
金融公司招培訓專員靠譜嗎 瀏覽:210
全國現貨交易所有哪些 瀏覽:182
申萬期貨交易平台 瀏覽:587
非金融服務利息可以開票嗎 瀏覽:803
互聯網理財恆昌財富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734
鼎豐集團做什麼 瀏覽:282
杠桿視頻物理大師 瀏覽:201
匯率20天內變化快嗎 瀏覽:293
英鎊對人民幣匯率快易 瀏覽:947
大宗交易所之家 瀏覽:291
外匯交易中ac指數 瀏覽:718
購買外匯用途限制 瀏覽:238
杠桿動力與阻力區別 瀏覽:561
益盟黃金眼公式 瀏覽:2
石油山東股票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