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米高梅公司會破產他的電影不是好像有票房的嗎怎麼就欠債40億美元呢請各位分析一下好嗎
融資失敗:越「融」越虧損
米高梅遭遇財政危機,這在整個好萊塢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2005年,身負20億美元債務的米高梅被索尼財團以近5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看似為在債務風雨中飄搖多年的米高梅注入了一線生機。然而,經歷一系列成本控制乏力、票房收益又欠佳的電影托累,得到索尼財力支持的米高梅不僅沒有起死回生,反而在短短幾年間債務翻倍,成為全行業唯恐避之不及的吸金無底洞——這些,還不過只是個開始。
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即使2008年已經頹勢突顯,從數據上來看米高梅的經濟實力仍堪稱雄厚:是時米高梅在摩根大通開有2.5億美元的信貸賬戶,其旗下的聯藝公司(United Artists)也能提供可觀的資金支持,據米高梅當時CEO哈里-斯勞恩透露,只要以聯藝的名義發行影片,他們隨時可以從放在美林公司的5億基金賬戶中支取電影製作所需要的費用。當時,米高梅的貸款額為37億美元,每年需支付的利息就高達3億美元,斯勞恩卻樂觀地稱:「我們已經找到了投資,現在要做的只是啟動項目。」
可惜僅過了一年,斯勞恩就為他的樂觀付出了慘痛代價。2009年9月25日,米高梅因無法償還利息而緊急召開債權人會議,當時除了需要支付2.5億美元的利息,還缺1.5億美元的資金用以維持電影拍攝計劃,公司甚至已經拿不出短期資金周轉所需的2000萬美元——這還不及好萊塢一線明星一部片酬的價碼!這次米高梅自曝家醜,早就看清形勢的債主們紛紛發難,威脅提出清算要求,破產似乎已是民心所向。最後由摩根大通背書,米高梅與幾個主要債權人達成協議,延期償還應付的利息和款項。但顯然,拖延只是一時之策,米高梅手上根本沒有短期內能資金回籠的項目,而被寄予重望的大製作影片——第23部《007》和《霍比特人》又在投資方面呈嗷嗷待哺之勢,米高梅式泡沫的破滅,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索尼的援助、債權人的集資,這些數以億計的美元到底都被米高梅揮霍在哪裡?看看這幾年出產的影片就知道了:去年傾盡全力為動作大片《騎劫地下鐵》毫投1億成本(不含宣傳費用),卻只收回6500萬美元的本土票房,只是米高梅式悲劇的一個縮影;米高梅自身十幾年來鮮有巨制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多憑旗下聯藝幾個知名品牌支撐,可惜除去高額的投資成本和明星片酬,即使是007系列這樣全球飄紅的大製作為米高梅帶來的收益也相當有限,這種想單純依靠影片票房收入盈利的模式已與當下電影業趨勢格格不入,所以再多的資金注入,也終究淪為米高梅倒塌的陪葬品。
政策不利:反托拉斯法釜底抽薪
曾幾何時,米高梅這三個字,是好萊塢乃至全球電影界的楷模象徵。
1924年,正遭遇虧損的米特羅電影製片公司(Metro)逆流而上,買下了同樣瀕臨破產的高德溫電影製片公司(Goldwyn),慧眼識珠的老闆接著又從一個小製片公司挖來了路易斯·梅耶(Mayer)委以重任,由三方首字母組成的米高梅公司宣告誕生。1925年,史詩巨片《賓虛》將公司推入行業頂級之列;二十年代末有聲電影時代的到來,更為米高梅嶄露頭角提供了東風;及至四十年代末,米高梅的聲譽和財力都達到歷史峰值,連續推出《大飯店》、《綠野仙蹤》、《費城故事》、《亂世佳人》等多部傳世佳作,旗下簽約的電影演員更幾乎就是一部巨星名錄:克拉克-蓋博、加里-格蘭特、斯賓塞-屈塞、凱瑟琳-赫本、葛麗泰-嘉寶、伊麗莎白-泰勒、費雯-麗,公司榮譽堂里擺滿了金光熠熠的奧斯卡獎杯……米高梅不僅史無前例地將「片廠制」這個概念深入人心,更當之無愧是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標志。
然而,電影產業大勢風雲變幻,米高梅這艘招搖的豪華游輪,終究也躲不開前進路上的冰山。1948年5月,美國反托拉斯法出台,為避免壟斷,各大電影公司被要求只管製片,不能兼顧發行和影院業務,這無疑給集制、發、映於一體的大電影公司帶來重創,米高梅的大部分財源被切斷了,收入一落千丈。雪上加霜的是,二戰後電視業開始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整個電影業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五十年代去影院的觀眾就比上一個十年少了整整一半,1957年,米高梅持續30年的盈利局面首度被打破。而在公司內部,創始功臣梅耶與董事會和助手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終不得不離去,讓米高梅上下更失去了力挽狂瀾的信心。盡管在50年代末,米高憑借斥巨資翻拍自己經典之作《賓虛》等策略,迎來一度短暫中興,但整體趨勢上再難重塑昔日輝煌,已是不爭事實。
其實,五、六十年代電影業蕭條,苦果並非米高梅一家獨咽,當時八大製片公司都在摸索尋找生存之道:環球和音樂公司達成合作,派拉蒙被石油資本集團並購,哥倫比亞則率先牽手電筒視業,為電視台拍攝電視片或通過子公司向電視台出售經典舊片。米高梅原本亦不例外,但不幸遇人不淑——1970年,公司被賭博業大亨K·科克里恩買下,新的主管人員變賣了公司的道具和服裝,所獲資金轉投給賭場和酒店業,MGM的字樣掛上了賭場大樓,公司的窘迫狀況卻沒得到絲毫緩解。八十年代初,米高梅迎來公司編年史上的一件大事——合並了同病相聯的聯藝公司,意圖拷貝當年創始之初的奇跡,聯藝曾拍出過《畢業生》、《飛越瘋人院》等奧斯卡名作,並帶來了鼎鼎大名的007品牌。然而,當已經疏於業務十年之久的米高梅重返影壇時,卻發現時代口味已經改天換日,自己錯過了好萊塢工業的轉型期,華納兄弟、派拉蒙等競爭對手佔領了多元化題材的市場,《教父》、《獵鹿人》這類挑戰傳統價值觀和更富時代精神的影片成為審美主流,而此時的米高梅,在軟硬體條件上都已經被甩開幾個等級。
經營不善:盲目倚老,風格Out
昔日雄獅怒吼的米高梅,如今成了老氣橫秋的代名詞。
007電影系列於1962年首次登上大銀幕,在當時整個社會劍拔弩張的冷戰情緒下,這類既具現實意義、又不失娛樂精神的諜戰片得以脫穎而出,聯藝公司與007的原書作者布洛利克家族開始了長久的合作,除去通貨膨脹因素,截至目前為止22部007系列電影已經產生了122億美元的可觀票房,在米-聯合並後,系列當然順勢成為米高梅的搖錢樹。然而這些年間,隨著好萊塢技術發展的突飛猛進,007這類單純憑借劇情和打鬥場面取勝的電影已經不再是影迷的唯一之寵,《哈利-波特》、《蜘蛛俠》等打視效牌的大製作風起雲涌,相比之下,007電影數十年如一日的套路未免顯得乏味陳舊,反映在直觀數字上,票房與投資的比例比起上一個十年來尤顯差強人意。困境中的米高梅卻視之為救命稻草,渴望以重溯經典來扭轉敗局。
在啟用明星方面,米高梅也不負「敬老」盛名,盲目依賴老牌明星,例如被派拉蒙掃地出門後入主聯藝的巨星湯姆·克魯斯,依舊拿著頂級片酬,這幾年為聯藝和米高梅出演的《獅入羊口》和《瓦爾基里》票房卻都不盡如人意,其它如《偉大的辯手》和《騎劫地下鐵》的丹澤爾-華盛頓、《布魯克斯先生》的凱文-科斯特納,都屬於「性價比」較低的名義巨星,電影依靠明星個人魅力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返,現在各大公司的普遍策略是省出請頂級明星的錢用以打造更多的視效場面,去年整個影壇又颳起空前的3D旋風,引得各大片廠紛紛試水,仍原地不動因循守舊的米高梅顯然在逆行於歷史車輪。2009年,萬眾矚目的《指環王》前傳《霍比特人》結束了曠日持久的官司,花落米高梅和新線囊中,成為「系列電影重振米高梅」宏偉計劃中的重要一環,米高梅終於有望擁有自己的流行電影品牌,但是時間和資金,都已經來不及了。
電影投拍策略失敗其實只是米高梅的表面病症,其真正的頑疾,在於經營模式的局限性。如今的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早已不再以產品作為產業核心,環球被美國通用電器集團下屬的NBC收購、派拉蒙被維亞康姆收購、二十世紀福克斯則隸屬傳媒巨頭默多克,米高梅屬於為數不多的沒有被傳媒集團收購的電影公司,它沒有有線電視頻道或寬頻網路,單純以製作和發行影片獲利,電影商品得不到更豐富渠道的傳播和利用,也沒有開拓出周邊玩具、主題公園等相關領域,自然處處落於人後。
改變,必須從內部調整開始。困境中的米高梅不僅需要資金,更需要將公司拉入當下成熟經營模式的一雙手,但是累累負債,已經嚇跑了絕大部分意向者。
改革失敗:並購不等於重生
債台高達40億美元,這個數字讓很多有意向的買家望而卻步,關鍵就在於,這些潛在買家幾乎都沒有幫米高梅恢復元氣的意圖,想收購只是為了自己的一時利益。
15億美元,這是時代華納對收購米高梅的報價。一年前,包括Anchorage Advisors和Highland Capital Management在內的對沖基金公司以50至60美分兌1美元債務的價格買下了米高梅的債務,這意味著債權人不太會接受低於20億太多的脫手價。熟悉此項交易的人士稱,對沖基金公司可能希望通過債轉股的方式來獲得米高梅的股份,而對於潛在的進入資本普遍抱有疑慮。所以與時代華納的談判,註定將是一場拉鋸戰。其實早在2005年索尼收購米高梅時,時代華納就是有力的競爭者,而後來事實見證,這筆由索尼、私募基金和有線電影視供應商Comcast合力豪投的50億美元並沒給米高梅帶來生機,索尼當時正在與東芝進行藍光與HD DVD之爭,急於充實自己的藍光碟片內容,看中的正是米高梅四千餘部經典電影的豐富片庫。而當索尼勝出,盡情撈得庫存後,DVD市場逐漸走緩,米高梅的利用價值便也隨之下降。
所以並購事宜,很多時候並不像表面巨額數字那般可喜。米高梅想要找到能帶來雙贏局面的收購者,可以參考近年來同行的範例:2005年同樣掙扎在被並購邊緣的派拉蒙背水一戰買下夢工廠,得到了對方59部電影的所有權,成功將之以9億美元出售給戰略合作夥伴公司,而夢工廠需要大量資金啟動的項目如《變形金剛》等也得到落實,目前系列兩部票房大賣已使雙方都嘗到了甜頭。2008年華納並購被官司拖垮的新線後,大刀闊斧對新線的領導層進行改組、大規模裁員並且對投拍項目嚴格把關,看似冷酷無情,實則對公司重回軌道、健康快速發展大有利處。
沒人希望米高梅——這樣一個有著豪華庫存、坐擁170座小金人、手頭還有《霍比特人》等誘人項目的老牌公司化為歷史的塵埃。其實在本次危機之前,米高梅也在試著與電視機構合作,比如與CNBC亞太公司組建合資企業,開播電影衛星頻道等,雖然進入市場已經太晚,但至少在昭顯與時俱進的決心。必須要有深謀遠慮加作風硬朗的雄厚財團,才能救米高梅於水火之中,華納意向當前,米高梅目前的CEO——曾成功重組美國第二大甜甜圈連鎖店Krispy Kreme和安然公司的重組專家斯蒂芬-庫珀,是否能把握良機?
007和等待著再次重裝出發,他需要的不是阿斯頓-馬丁,而是米高梅一次真正的涅磐。
㈡ 派拉蒙和米高梅哪個電影公司實力強
在1930年代
米高梅公司旗下雖然擁有很多天王 天後
但是票房天王比較多(蓋博.威廉鮑威爾.屈賽...)
而且米高梅的象徵是獅子
給人一種陽盛陰衰的感覺
至於派拉蒙就不一樣了
旗下的票房女星較多
(像是早期的梅蕙絲特.瑪琳黛德麗.中期的當家天後克勞黛考白...)
而且派拉蒙的象徵是一座雪山
給人陰盛陽衰的感覺
而且米高梅的總裁就是路易梅耶
路易梅耶有他自己古怪的道德觀念(一定要孝順媽媽之類的...)
所以管教旗下的明星比較嚴格
作風較保守
感覺起來米高梅的女星比較正經八百.嚴肅
但是米高梅的女星也比較不會遇到潛規則(跟哥倫比亞等其他小公司比起來)
派拉蒙就不一樣了
男星.女星可以聚在一起講yellow笑話
沒有人會管
感覺起來派拉蒙給女星的自由空間比較大.女性題材比較多,發展空間也大
敢拍比較爭議.前衛的電影(當時的觀眾不一定看得出來,有時候是一語雙關)
例如:電影摩洛哥.金發維納斯....(有弦外之音)
而且派拉蒙捧出很多特立獨行的女星(不論是銀幕上或銀幕下)
例如:塔露拉班海克.克拉克鮑(私生活非常有趣)...太多了...
聽說派拉蒙公司會請一批女生來寫劇本,再來由男性高層來審核
如此一來,女性和男性觀眾的市場都掌握到了,很聰明的做法
雖然米高梅公司最有錢,排場更大,但是比較起來,我更喜歡派拉蒙公司:P
㈢ 北京派拉蒙特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北京派拉蒙特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立足北京,輻射全國。派拉萌特一直致力於整合國際最前沿,最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資源,為0-6歲的嬰童提供高水平的國際化教育和服務,獨家提出「陪伴式教育」教育理念。旗下業務涵蓋派拉萌特嬰童成長中心,加盟合作,教育咨詢,師資培訓等業務。
法定代表人:連俊
成立時間:2011-09-22
注冊資本:2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501428104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常惠路6號樓3層1單元301、304、305、306
㈣ 派拉蒙影視策劃(北京)有限公司怎麼樣
派拉蒙影視策劃(北京)有限公司是2016-08-15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外國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建國路77號401內02、03、05、06、07。
派拉蒙影視策劃(北京)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10105MA007LCJ4Q,企業法人約翰尼·納雷什德·坎漢,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派拉蒙影視策劃(北京)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影視策劃;組織文化交流活動(不含演出);經濟貿易咨詢。(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派拉蒙影視策劃(北京)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㈤ 成都派拉蒙特實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成都派拉蒙特實業有限公司是2002-01-28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成都市青羊區一環路西二段2號1棟11層1105號。
成都派拉蒙特實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10105734808180H,企業法人鍾毅,目前企業處於注銷狀態。
成都派拉蒙特實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批發兼零售:預包裝食品,家用電器,化妝品,保健用品;營養健康咨詢服務;保健按摩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四川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2058962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和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866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成都派拉蒙特實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