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好,幫我分析一下300162的後期走勢可以嗎
該股自3月9日主力決定撤退後,一路向下,近期抽逃嚴重,進入加速下調階段,
短線在12.55-12.89有支撐,可能在此築底;
注意13.33的重要支撐(或壓力位);
建議你以後多看看MACD指標,明顯日線死叉,就是散戶離場的標志,切記!
只要不金叉就堅決不買,只要不上零軸就堅決低倉位
如果你做到上述三條,股票你就不會虧慘了......
2. 買球員聘教練不計成本:中超聯賽野性生長能走多遠
在12月1日舉行的2016中國足球發展論壇上,肆客體育和歐迅體育聯手在北京發布了《2016賽季中超聯賽商業價值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報告》中,中超的聯賽價值、贊助金額和球迷數量都處於持續攀升的狀態,但在光鮮亮麗、飛速飆升的數字背後,也存在令人不安的隱憂。根據《報告》提供的數字,中超保級球隊的上賽季平均投入已經超過令人咋舌的5億元,而巨額虧損依然是所有中超俱樂部的生存狀態。用金錢支撐的聯賽牛市能持續多久?相信再樂觀的人也不會給出「永遠」的答案。
商業價值增長,發展仍需完善
「不管是引援規模、球員薪資以及獎金投入等,都在2016賽季刷新了紀錄。」肆客體育創始人顏強在論壇上公布了一組數字:2016年中超聯賽價值增幅以24億元高居全球第一;中超總收益達到15億元人民幣;版權收益較上賽季提高了12倍;現場觀眾580萬人次保持亞洲第一。
從數據看,中超聯賽的商業價值在2016賽季獲得了大幅增長,但中超聯賽依舊存在不健康、不親民、不接地氣、不服務球迷的狀態。亮眼的數據背後也要正視這樣的現狀:中超聯賽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
當驚人的投資不斷被刷新,中國足球在資本的推動下,正在謀求彎道超車,但是這樣的「野性」生長也存在隱憂。歐迅體育董事長兼創始人朱曉東在論壇上首次提出中超「五沒有」的觀點——沒有明確的理念和方向、沒有合理的頂層建築、沒有足夠的專業人才、沒有健全的球迷文化。朱曉東說:「我提出這樣的觀點並不代表對中超的全面否定,而是認為中超可以發展得更好。相比足球發達國家的聯賽,中超聯賽只有找准自身定位,搭建好核心內容,才能有更長遠和健康的發展。」
球員身價飆升,薪資成本過高
11月29日,廣州恆大隊正式宣布引入北京人和隊的後衛球員張成林,他的轉會費一度被傳為高達1.2億元。而據記者了解,最終與恆大簽約4年的張成林轉會費在7000萬元到8000萬元之間。
29歲的張成林雖有國腳經歷,但那要追溯到5年多之前,而他上賽季在北京人和隊的出場記錄也只有14場。這樁轉會可以視為2016賽季市場瘋狂的延續,在過去的一個賽季,中超轉會市場規模達到了40億元,是2015年的5倍。在英超聯賽轉會市場尚未開啟時,中超憑借一擲千金的轉會投入一度占據世界第一。重量級外援和知名教練團隊不斷湧入,在2016賽季16傢俱樂部總共投入的41億元中,有34.3億元用於外援和外籍教練團隊的轉會費和薪資。
與此同時,國內球員的身價飛速提升,不斷逼近億元大關。不出意外的話,中國球員轉會費過億元的時代將很快就到來。身價的提升,直接導致球員薪水不斷上漲,如今,薪資成本在各傢俱樂部的支出當中占據很高比例,多傢俱樂部的薪資比例甚至超過總投入的2/3,顯然已經超過了警戒線。
「我們也知道簽下的球員不值這個價,但沒辦法,如果不趕快出手,連這種水平的球員也買不到了。」一家北方俱樂部工作人員的回答頗為無奈。多年青訓荒廢,導致沒有優秀的年輕球員完成新老交替,從而造成本土球員奇貨可居。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不計成本的引援模式還會繼續存在下去,轉會市場要想真正降溫,或者是高投入的模式難以為繼,或者就要等漸回正軌的青訓結出果實。
成為投資熱點,機遇大於挑戰
在《報告》中,中超公司2016年的總收入為15億元人民幣,其中,10億元來自中超版權收入。今年,每家中超俱樂部將有望獲得6000萬元分紅。日前,中超已經完成了下賽季的贊助「第一單」,深圳艾比森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成為2017—2020年中超聯賽發光二極體(LED)全彩顯示屏的官方供應商,將負責未來4年中超聯賽賽場所需的全彩顯示屏、配套操作設備、軟體系統和所有相關服務。相比之前雷曼股份用資源置換的方式與中超簽訂了5年合約,這次艾比森帶來了「真金白銀」。艾比森董事長丁彥輝透露:「這次與中超合作,每年投入的廣告買斷費是2000萬元,4年贊助達到8000萬元,另外包括贊助整套設備的金額也達到了5000萬元,所以我們的總共贊助價值達到1.3億元。」
對於中超的招商前景,中超公司董事長馬成全顯得很有信心,「聯賽環境在好轉,市場有很大提升,很多新贊助商在找我們,但中超的廣告資源有限,我們也在考慮開發新領域。此外,多家中超聯賽的老客戶的合同陸續到期,正在談續約的事情,但贊助款項肯定會比以前有所增長,畢竟現在形勢大不一樣了,我相信會有一個很好的結果。」
中超各傢俱樂部的贊助收入也達到了15.9億元,贊助商涉及房地產、電商、能源電力、旅遊和酒店業等多個領域,贊助金額雖然不能填補巨大投入帶來的赤字,但已經釋放出積極信號——越來越多的企業將足球視為投資熱點。丁彥輝的感受具有一定代表性:「贊助中超是出於我們的整體考慮,能夠重新回到中國體育行業,我覺得這次合作對於我們這家上市公司來說是值得的。現在中超聯賽的球市也非常火爆,近幾年中超場均觀眾數都有幾萬人,和前幾年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中超聯賽有了巨大的進步。與中超聯賽合作,對我們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但我們認為機遇大於挑戰。」
3. 政策暖風吹向足球 體育產業"蛋糕"有多大
國家發展改革委11日發布《關於印發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50年)的通知》,這標志著中國足球史上首次有了一部時間段明確的長遠發展規劃。
靠什麼實現目標?作為資深球迷,這些你需要get一下!
目標是什麼?分近中遠三期
2016-2020年要實現:1.讓人們有球可踢;2.繼續發展校園足球和社會足球;3.建立中國特色的足球管理體制機制,增加足球場數量。
2021-2030年要實現:職業聯賽亞洲一流!男足要變身亞洲強隊!女足要躋身世界一流!體育大國形象得到進一步提升!
2031-2050年要實現:中國成為足球世界一流強國,為世界足球運動作貢獻。
打算怎麼做?
制度體系接著優化
搭建政府統籌推進、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廣泛參與的管理框架。其中,足協改革被作為體制改革攻堅工程的重點提及:深化足球協會管理體制改革,調整改革中國足球協會,完善中國足球協會內部管理機制,健全協會管理體系,逐步建立體制完善、結構合理、職責明確、規章健全、監管完善的協會管理體制,形成協會依法自主管理、科學民主決策的新機制。
增加踢球少年,增加教練、裁判,增加職業球員
大幅增加青少年足球參與規模。加強校園足球建設,把足球列入體育課教學內容。建立健全校園足球競賽體系,實施全國校園足球四級聯賽制度。提高高等院校體育類專業招收足球專項學生的比重,鼓勵吸引其他專業學生選修足球方向,依託具備條件的本科院校設立足球學院,積極在中等職業學校開設足球專業。
增加場地設施
科學規劃足球場地設施發展。全國修繕、改造和新建6萬塊足球場地,使每萬人擁有0.5—0.7塊足球場地,其中校園足球場地4萬塊,社會足球場地2萬塊。除少數山區外,每個縣級行政區域至少建有2個社會標准足球場地,有條件的城市新建居住區應建有1塊5人制以上的足球場地,老舊居住區也要創造條件改造建設小型多樣的場地設施。
增加賽事
基本建立體系完整、布局合理的職業足球聯賽架構,科學設定參賽隊伍數量,形成中超、中甲、中乙聯賽合理的規模結構。嚴格准入、規范管理職業足球俱樂部,加強行業自律。加強職業俱樂部梯隊建設,擴大職業聯賽影響力。提升中超聯賽品牌價值,使場均觀賽人次達到世界前列。
壯大足球產業
培養2—3家亞洲一流、世界知名的足球俱樂部,打造中國足球品牌,擴大世界影響力,推動和培育具備條件的足球俱樂部上市。推動互聯網技術與足球產業深度融合,重點引入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大數據等新技術和新業態,促進足球產業多點創新。
讓足球充滿正能量
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樹立健康、快樂、進取的足球理念,充分發揮足球在強身健體、立德樹人方面的積極作用,讓參與足球成為健康生活的重要方式。大力弘揚拼搏進取、團結協作、快樂分享的體育精神。積極倡導尊重規則、尊重對手、尊重觀眾的行為規范,不斷增強足球運動的集體榮譽感和民族自豪感。努力培育文明參賽、文明觀賽的良好氛圍,使足球運動成為傳播正能量的重要載體。
海外人才引進
實施海外人才引進計劃,吸引高水平的足球人才來華工作,完善出入境、居留、醫療、子女教育等相關政策。積極引入境外資本,優化本土俱樂部等足球企業的股權結構,提高運營管理水平和多元化盈利能力。
用什麼做保障?
錢到位
拓寬足球產業投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足球用品、賽事服務等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或發行債券。鼓勵企業、社會資本單獨或合作設立足球發展基金。採取直接投資、貸款貼息、補貼補助、後期獎勵等方式,支持足球事業發展。引導保險公司根據足球運動特點開發職業球員傷殘保險、校園足球和社會足球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足球場地設施財產保險等多樣化的保險產品,鼓勵企事業單位、學校、個人購買運動傷害類保險。
資深券商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隨著資本的強勢介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整個行業的發展層次,提高相關公司的投融資水平。「《規劃》將會帶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到整個產業的發展大潮中,從而增強產業內的競爭活力,帶動整個產業的升級。」該人士如此說,同時隨著核心IP的價格抬升,也有利於下游產業鏈包括運動員、俱樂部等潛力的再次挖掘。
土地支持
鼓勵新建居住區和社區配套建設足球場地,支持老城區與已建成居住區改造現有設施、增加足球活動空間。可利用有條件的公園綠地、城鄉空置場所等設置足球場地。
稅費、價格合理
足球場館自用的房產和土地,可按有關規定享受有關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足球領域的社會組織,經認定取得非營利組織企業所得稅免稅優惠資格的,依法享受相關優惠政策。足球俱樂部及相關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支出,符合稅法規定的可在稅前扣除。
就業支持和保障
建立和規范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等人才注冊制度,理順球員培養補償和轉會機制,推動與國際通行規則相接軌。通過購買服務、特聘教師等方式,聘請退役運動員、教練員參與校園足球發展。通過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支持退役運動員從事足球相關產業工作。
國內足球聯賽距離入彩還差多遠?
在世界盃、歐洲杯等大型賽事開賽期間,足彩競猜是彩民參與比賽的主要方式之一。但頗為尷尬的是,國內職業足球聯賽的彩票競猜卻始終是一片空白。在此之前,聯賽的公信力、公平性是掣肘國內聯賽入彩的重要因素,而在球市火熱、強援加盟、巨資注入的今天,關於國內職業聯賽入彩的聲音也愈發響亮。《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50年)》明確提出要積極研究推進發行以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為競猜對象的足球彩票。
國內聯賽開彩需經層層「考驗」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國內競猜型體育彩票的競猜對象早已涵蓋了足球、籃球、網球等體育項目,但它們的共同點在於全部都是國際性質的比賽,截至目前,中國仍然沒有任何一款以國內聯賽為競猜對象的足球彩票。因此,《規劃》強調的也是「研究推進發行以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為競猜對象的足球彩票。」
而中國彩票業的主管部門是財政部,這意味著無論是何種性質的彩票發行都必須經過財政部審核同意並上報國務院批准。目前,國內有兩家經財政部批準的彩票發行機構,即中國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和中國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兩部門分別隸屬於民政部和國家體育總局。
市場空間巨大 開彩「錢景」無限
曾有人測算,如果中國足球職業聯賽正式發行彩票,全年將有超過1000場的各級賽事可供競猜,這無疑是一塊巨大的「蛋糕」。但與此同時,也有部分人士擔心中超等職業聯賽開彩可能會「四處碰壁」,達不到預期效果。
2014年世界盃期間,國內單關固定投注玩法以5.41億元創下了單周銷量紀錄。一份調查也能對此加以佐證,以中超為例,有超過65%的網友支持中超進入體彩,同時,有超過54%的網民認為中超開彩時機已然成熟。
當前中超也早已今非昔比,一位業內人士細數了當前中超的優勢及巨大的市場空間。「中超5年版權賣出80億高價,中超更是在今夏引爆轉會市場,世界級強援紛至沓來。」該人士說,隨著中國足球商業化及市場化的進程飛快加速,彩票市場更是充滿無限商機。
體育產業概念股獲大資金追捧
在此背景下,體育產業相關概念股出現異動。4月12日,資金流向方面,據《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統計顯示,7隻體育產業概念股成資金追捧標的,累計吸金18015.92萬元,具體來看,中信國安、深圳惠程、杭州解百大單資金凈流入均超2000萬元,分別為9271.83萬元、4341.43萬元、2163.55萬元。
事實上,近年來資本的持續湧入為體育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2016年是體育大年,將舉辦奧運會、足球歐洲杯等大型體育賽事,有望掀起新一輪體育熱潮。業內人士指出,體育產業並購基金不斷涌現,產業的資本熱將驅動業務模式的變革,圍繞中超足球產業鏈、體育賽事及場館運營、體育營銷等細分領域均有望誕生市值百億元、甚至千億元級別的公司。
廣發證券表示,足球政策紅利加速釋放,體育產業市場價值提升,體育改革帶來的市場價值首先會體現在足球產業鏈上,堅定有序的建設將創造巨大商業價值;相關體育產業鏈的投資機會是改革紅利釋放的長期價值修復,真正深耕於體育各個細分領域的企業和上市公司優勢明顯、受益最多,也更容易獲得市場資金的追捧。建議關注雷曼股份(深耕足球產業,擁有中甲聯賽商務開發權)、中體產業(股東背景最強,賽事運營經驗豐富)。
平安證券認為,體育產業將在經濟轉型期迎來高速增長,體育板塊作為2016年策略重點關注的新興消費板塊,也是上市公司業務轉型的重要方向。政策放開、資本流入和消費升級三重因素將為中國體育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4. 雷曼股份是啥類型股票
還在停盤中,復牌還需耐心等待
5. 雷曼兄弟破產諾亞舟有無影響 雷曼兄弟破產諾亞舟有無影響
沒什麼大影響啊
雷曼兄弟破產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破產,而是破產保護
諾亞舟持有的雷曼股份很少,搞個股權轉讓就跳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