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上市公司經營的不好,只要有大的資金流入,股票也會漲嗎
股票背後是公司,而公司的價值取決於盈利能力,也就是說,你買一家公司的股票,應該知道這家公司的股票賣多少錢,更要知道值多少錢,例如一隻股票值10元,那麼現在由於種種因素,股價跌倒了5元(比如金融危機時期),那麼你就知道,價格低於價值,你就買入,如果今後由於市場樂觀情緒(牛市到來),價格漲到20元,你就知道,這個公司的股票不值20元,值10元,那就是價格高於價值,所以你就要拋出。這與買商品是一個道理,只不過超市買賣的是商品,而股市買賣的生產商品的企業。至於其他什麼KDJ、金叉死叉、趨勢簡直都是人們用意念想出來的,你買商品的時候有什麼金叉死叉嗎?有什麼趨勢嗎?所以投資就是投資企業,投資企業只要知道企業真正值多少錢就足夠了,然後根據市場的不冷靜(一震高估、一震低估)做合理的買賣決策就可以了(說白了就是低估買入,高估拋出)。註:而趨勢派技術派往往都是高估了看更高,低估了看更低,所以6000點喊出摸8000碰10000點,1600點的時候又喊出了1300、1000點,破1000點,中國股市要關門,呵呵……想想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而樓主的做法就是在價格上漲以後(以為如果不漲、你是看不出成交量放大的,看看股市的成交量圖,都是冷清的時候沒人交易,過熱的時候交易活躍,而冷清正好是投資的機會,過熱時期往往就是10元東西賣你30、40的時候),在5000、6000買入,然後想著摸8000、碰10000的人。沒有企業基本面和盈利做支撐,就相當於汽車不是在路地上行駛,而是飛出了懸崖,也許由於慣性,還會飛得更高,但那就是最後的晚餐,結果就是……呵呵……掛掉……
2. 上市公司的貨幣資金和現金流量的關系
先明確一下這兩個內容不是同一個概念,首先,貨幣資金在會計中是一個獨立的科目,包括現金、銀行存款等;其次,現金流量是一個期間現金的流動變化,包括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等產生的現金流入或流出。從上述可以看出,貨幣資金不能等同於現金流量。
3. 股市裡的資金都是流動的,上市公司能拿出來用嗎
1.
我們在交易帳戶上買股票,資金流向是哪裡?比如:我買報喜鳥,那資金是不是流到了報喜鳥啊?
(上市公司在發行股票後,一般是不能操作自己的股票的,你買入的是其他的股東賣出的,這個交易過程與上市公司無關.)
2.
我6元買的報喜鳥,9元賣出,是不是由報喜鳥來接手我的票呢?
(同上,你賣出的股票被其他認為9元仍有價值的人買了,正如你在6元買進時,可能是有人在4元買入6元買給你,也可能是他在9元買的,6元斬倉給你.另外,股票交易是沒有對家的,你不知道與你成交的人是誰,也不知道他的成本.)
3.
就算我賣的股票是由其他買家接的,那如果都沒有買家買的話,我就賣不掉了嗎?還是由報喜鳥來接票?
(不是就算,一般的股票交易與上市公司沒有關系.你在9元下單賣出時,如無買單就不會成交.在行情報價中,你可以看到連續的5個買入/賣出價及其數量.)
4.
資金流向跟哪些金融機構、部門有關嗎?比如說銀行、證監會等。
(證監會是裁判不是運動員,銀行可以用自己的錢投資股票,一般講資金流向主要是指基金\機構投資者\私人資金等)
多看看書和資料,對你投資股票有好處.
4. 請教個問題,關於上市公司的資金流向
公司上市復主要是在一級市場融資,制它們擴股在流通是在二級市場融資,有些爛公司幾個億的真實價值上市後不斷的減少自己股權最後相當於把公司賣給股市參與者,獲取幾十億利潤,你每股凈資產1元相當擁有1000萬股本,假如在一級市場你以每股5元賣了800萬股本,到了二級市場發行價總是高於凈資產價,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上市目的就是為企業融資,假如你的發行價為10元,你們也把1000萬股本用來流通,你手裡有200萬股本,由於你是大股東上市3年後才可以賣自己手裡20%股本,假如三年後你的股價到了每股20元,都賣掉去除自己手裡1000萬初始資產,你掙了3000萬,還不算企業盈利。
5. 上市公司會發生營運資金困難嗎就是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嗎
中小板和創業板的公司經常會有這樣的困擾。
面對這樣的問題,公司高管會用手中的股票做質押貸款。
這樣做的後果是,當股價下跌時可能會爆倉。被銀行強行賣掉質押的股票。
6. 有大量的資金了,為什麼上市公司還是會向銀行貸款
因為做生意,現金總是多多益善的。如果全是銀行借款,那麼公司資產負債率過高,利息就吞死了你。如果全是股權融資,來個新項目、新產品、新市場就融資,原股東也是操碎了心,一會兒擔心股權稀釋,一會兒擔心被收購。一般都是先借款,不夠了再做個增發啥的進行股權融資。企業的這種直接間、間接融資是配套相輔相成的,是個披薩餅,有餅有肉。 上市也有別的好處,比如股權可以流通,你急需用錢可以做個股權質押啥的;股票流動性好可以變現。另外,上市公司一般比非上市的信息透明,默認資質更好,發行債券或借貸的利率也低。
拓展資料:
1.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這種公司到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須經過批准外,還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從字面上來解釋,上市公司是指所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把其證券及股份於證券交易所上市後,公眾人士可根據各個交易所的規則下,自由買賣相關證券及股份,買入股份的公眾人士即成為該公司之股東,享有權益。《公司法》、《證券法》修訂後,有利於更多的企業成為上市公司和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可為非上市公司,有股份有限公司的一般特點,如股東承擔有限責任、所有權和經營權。股東通過選舉董事會和投票參與公司決策等。
2.銀行(Bank),是依法成立的經營貨幣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是商品貨幣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銀行是金融機構之一,銀行按類型分為:中央銀行、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世界銀行,它們的職責各不相同。銀行一詞,源於義大利Banca,其原意是長凳、椅子,是最早的市場上貨幣兌換商的營業用具。英語轉化為Bank,意為存錢的櫃子。在我國,之所以有「銀行」之稱,則與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相關。在我國歷史上,白銀一直是主要的貨幣材料之一。「銀」往往代表的就是貨幣,而「行」則是對大商業機構的稱謂。把辦理與銀錢有關的大金融機構稱為銀行,最早見於太平天國洪仁_所著的《資政新篇》。
7. 上市公司IPO,那上市後股民買股票的現金流哪去了
這個問題也曾經困擾我很久,但後來學了會計和公司融資之後,才真相大白:
首先,你要弄清公司為什麼要上市,一般公司上市就是為了融資到更多資金來擴大以後的業務,所以公司IPO之後,一般會擴大股本.
第二,股民的申購新股的時候,也就是在一級市場,如果股民申購中簽的話,他的資金就打到公司去,做為公司的實收資本,這就是公司所融到的資金.這筆資金的使用也受到公司章程的制約,不可以隨便挪用的.
第三,等到公司正式掛牌上市之後,股票之間的進進出出,只是在不同的股東之間來回,跟公司沒有直接關系了,但不是一點關系也沒有.這時候股票的漲跌也是在各個不同的股東之間,有的股東賺了,有的股東就必定賠(前提是在一個周期之內).這就是說二級市場的股票漲跌已經跟IPO時融的資金沒有關系了.
還有,二級市場上股價的漲跌並不是股民完全根據對股票分紅的預期進行的.買股票就買公司的未來,如果這個公司的前景好,未來收益被人看好,這樣就有可能分紅利,送紅股,如果很多投資都和機構都是這么想的,買這個公司股票的人就多了,造成了供小於求,股價就必然上漲.
以上是我的一點見解,希望你能夠理解.
8. 由於上市公司資金問題所屬股票會突然退市嗎
很多朋友不太理解退市機制,上市公司雖然也可能出現資金問題,但就上市公司的運營和管理模式來說,不太會出現很嚴重的資金問題,因為上市就可以融到大量錢,缺錢還可以定向增發等手段,所以上市工資不太會存在直存哪種資金問題。更不會因資金問題導致退市。只有經營不善,連年的虧損才會導致退市,但也絕對不是突然退市,突然退市也會有公告,而大部分是屬於欺詐上市。
9. 上市公司真的缺錢嗎
近來,除了新股的密集上市,滬深股市上市公司通過配股、增發新股以及發行可轉債等方式再融資,也十分頻繁,幾乎每周都有好幾單再融資計劃等待證監會的審批。 上市公司為實現資本和資產雙重擴張,利用證券市場再融資,本身無可厚非。從證券市場本身的功能來說,上市公司再融資,也是優化資源配置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配股,上市公司既可獲得實物資產,又可得到現金資產,而通過增發新股或發行債券,上市公司則可以籌集更多現金,為公司實現持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問題在於,當牛市行情中,大量上市公司利用閑置資金炒股或者打新股,而且獲益不菲時,頻頻再融資的動機,也就顯得不那麼單純。 筆者以為,上市公司再融資,應該是在公司缺錢情況下的選擇。而拿出巨資打新股,如*STTCL一拿就是10個億的資金,這足以證明上市公司資金充沛,而且,*STTCL方面也表示,公司有較充裕的賬面閑置資金。既然如此,上市公司又為何要再融資呢? 理由也很簡單,在滬深股市的財富效應下,上市公司圈錢慾望隨之膨脹。有些上市公司不管是否真的需要錢,趁著市場圈錢容易的機會頻頻推出再融資計劃。而在這種圈錢的慾望下,為了能夠有更多資金用來投資,也不乏一些上市公司在申請再融資時,編制虛假項目或誇大項目資金使用量,以便向更多投資者圈錢。更何況,上市公司熱衷於炒股或打新股,公司收入大量來自投資收益,而非主業的擴張,不僅不利於上市公司長遠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市場泡沫。對於這樣的再融資,市場又怎能為其埋單呢? 令人欣慰的是,前不久,雅戈爾發行可轉債的申請,遭遇了管理層的嚴格審批,最終未能獲通過。雖然,雅戈爾的確是一家經營穩健、業績不錯的公司,而且沒有任何不良記錄,這樣的公司再融資,在通常情況下,理應得到政策的支持。只不過,成功投資中信證券,讓雅戈爾財富急劇膨脹,當初投入的3.2億元,除了已經收回12億元,目前,剩餘股權市值也超過了100億元。在管理層看來,雅戈爾並不缺資金,其持有的巨量中信證券絕大部分都已可以流通,如果需要資金,完全可以拋掉一部分證券來騰出資金。 上市公司頻頻再融資為哪般?雅戈爾的碰壁,則給圈錢慾望膨脹的上市公司澆了一盆冷水。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