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孚電池已經好象被人收購了,南平的經濟好差.還不如寧德.
近日南孚公開披露,截至去年10月上旬,南孚已經實現銷售收入8.8億元,2007年完全可以實現9億元的銷售目標。然而大多數中國人並沒有注意到,剛剛過去的兩個年頭里南孚電池經歷了巨大變化,在大多數中國人的記憶中,南孚電池仍然是我國最可信賴的電池品牌,而事實上,在經歷了一系列眼花繚亂的股權變更後,站在業績背後微笑的已不是中國的股東們而是美國寶潔公司。
中國第一
" U3 o/ C( @) x: ] 1988年,南平電池廠與福建興業銀行、中國出口商品基地建設福建分公司、香港華潤集團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公司的子公司合資組建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其中,百孚公司當時持有南孚電池25%股份,基地福建公司持股20%,南平電池廠以280萬元左右的固定資產投入,佔40%股份,而興業銀行則投了90萬元人民幣,佔15%股份。南孚電池的成立被稱為當時電池行業第一家合資企業。然而太過分散的股權為日後南孚對股權的失控埋下了隱患。
8 n, @: m, T* X: o( \. a' J9 k1 S 1990年7月15日,南孚以6000多萬元代價引進的第一條日本富士鹼性鋅錳電池生產線並正式投產。1993年南孚再次引進了國內第一條鹼性高能鋅錳電池生產線,此後,南孚電池進入高速發展期。到1998年,南孚電池固定資產已經達到4億元,到了2003年,南孚電池以近8億元人民幣的銷售收入占據中國電池市場半壁江山,位列世界第五大鹼性電池生產商。而南孚的競爭對手美國吉列公司面對南孚的強勁競爭,進入中國10年,始終無法在中國打開局面,市場份額不及南孚的10%。
當年,足球名將孫雯那句鏗鏘有力的「民族力量」曾讓「南孚」這個響亮的品牌傳遍中國的大江南北。南孚已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五大鹼性電池生產商。
引入國外戰略機構' ]( F: Z" W! `. M$ V
1999年,我國開始出現大規模引進外資熱潮。當年,正值南孚的黃金時期,在福建南平市政府吸引外資的要求下,南孚引入摩根斯坦利等國外戰略機構。
1999年9月8日,在中國廈門舉辦的第三屆投資貿易洽談會上,南平市政府找來了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此後,中金公司與南孚簽約,南孚原來的數家股東以企業存量資產評估後的69%出資,與摩根斯坦利、荷蘭國家投資銀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合資組建控股公司——中國電池有限公司,總股本1萬股,其股東結構為中方各股東佔51%、外方投資機構佔49%。由於中國電池擁有南孚的絕對控制權,外方股東如果增加2%股份,就可通過中國電池間接控股南孚電池。事實正是如此,中方逐漸失去對南孚股權的控制,最終未能避免被競爭對手收購的悲劇。# h5 o8 w# q5 {! Q8 n# r6 L$ t
股權控制旁落
股份公司的成立從此改變了南孚電池的命運。
2000年,百孚公司在香港炒金虧損了幾千萬美元,為了償還債務,將其持有的中國電池20%的股份轉讓給基地總公司的另外一個子公司,並將餘下的股份賣給摩根斯坦利,這8.25%的股份出讓,意味著中方已經失去中國電池的控股權。, ~% ]" k- |5 p1 [. S
2001年,基地總公司的子公司將其持有的20%中國電池股份,以78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了富邦控股集團,之後,摩根斯坦利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從富邦控股手中買回了這些股份。
據了解,本來摩根斯坦利希望中國電池有限公司能夠在海外上市,從而給它帶來巨額的股票收益,但是由於股權變動頻繁,中國電池沒有取得在香港上市的資格。上市擱淺後,南平地方政府也將其持有的中國電池股權以1000萬美元的價格轉讓給外資股東。
2003年8月,生產剃須刀和金霸王電池等消費產品的美國吉列(Gillette)公司,從摩根斯坦利、鼎暉投資、新加坡政府投資等公司手中買走了香港(中國)電池公司的全部股權,進而控股南孚電池。經過數次的轉讓,中國電池的股份已經完全轉移到了外資股東手中。中國電池公司大約擁有南孚72%的股份。另外28%的股份分別由南平國投、中國出口商品基地總公司、大豐電器公司持有。8 W4 ~7 c; G s
2005年,寶潔公司以570億美元的價格並購吉列,南孚又成了寶潔公司的子公司。+ f% X" E: d# K6 t5 h
南孚電池的啟示+ F7 p& Y8 ]) i/ N/ @+ c9 ~
吉列入主南孚在當時引起業界嘩然。南孚這一民族品牌即將消失、南孚將成為金霸王(吉列的電池品牌)的加工基地等傳言充斥坊間。" }( A- @, F- K* K
吉列公司下屬的美國金霸王電池是全球最大的電池生產商,而南孚則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五大電池生產商。在中國內地,金霸王和南孚一直是競爭對手。
短短幾年時間,南孚由中國電池生產業的巨頭變成了其競爭對手的子公司,而且這個競爭對手曾是它的手下敗將。而現在,最大的競爭對手消失了,而且還得到了一家年利潤8000萬美元、擁有300多萬個銷售點的電池生產企業,更重要的是獲得了大半個中國市場。
據了解,本來南孚的優質鹼性電池已打入國際市場,可是為了避免和母公司旗下的金霸王電池在海外市場正面沖突,只好放棄海外發展戰略和母公司爭奪市場份額。現在南孚有一半的生產能力被閑置著。南孚正漸漸地失去活力。南孚被並購,不僅對其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也對其員工產生了巨大的心理沖擊。南孚被收購後不久,原總經理陳來茂便黯然辭職。他用十幾年的辛勤奮斗換來的知名品牌——「南孚」,已經是別人的了。南孚的員工們心裡都感到了極大的失落——南孚已經不屬於他們了、南孚已經不是中國的了。% q6 L% ] {) o. D8 i
有專家曾撰文指出,由於目前國家對出售國有資產缺乏統一標准和完善的機制,地方各級政府為了各自的利益,往往是從「小局」出發而不是從大局出發,為了獲得短期回報,把一些經營得比較好的合資企業或國內企業出售給外商,拱手讓出國內市場和未來的收益,造成國有資產變相流失。南孚走上的也許就是這條不歸路。我們無法譴責摩根斯坦利的投機買賣行為,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的流動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獲利也是市場行為的惟一目的。通過出售南孚股權,摩根斯坦利等中國電池有限公司的外國股東將4200萬美元的資產迅速翻了一番,然後抽身而退。我們也不能把矛頭指向吉列公司,擺平最大競爭對手的同時還可以獲得一家年利潤8000萬美元,擁有300多萬個銷售點的電池生產企業,外帶大半個中國市場,這種買賣換了誰都會趨之若鶩。
新華信副總經理閆冬認為,在1999年的股權轉讓中,南孚電池沒有能夠很好地規避風險,對資本運作的風險嚴重估計不足,地方政府和當時的國有企業缺乏資本運作的經驗。事實上,我們看到摩根斯坦利僅持有中國電池股權3年多時間,之後就受讓給吉列一家企業。事後有學者提出,如果當時在股權設置上設定一些風險控制的條款,比如股權轉讓的期限、受讓方的限制、優先回購權甚至一票否決權等,南孚也許會把握住企業的控制權。
也有專家指出,國有資本退出競爭性領域是一個趨勢。國退後是民進、管理層進還是洋進都可以,關鍵的一點是制度安排以及在執行過程中如何控制風險。這里有個定價機制的問題,也就是「國退」一步值多少錢的問題。南孚電池在股權轉讓中是否被低估,還要將南孚電池以後的收益情況與初始轉讓的溢價作比較,目前距離並購只有不到兩年的時間,不足以給出這一問題的答案.
2. 網上有人兜售南孚電池原始股,一股2.5元,可以買嗎
南孚電池曾經在2016年2月19日借殼新三板掛牌公司寧波亞錦公司(即「亞錦科技」,830806)上市。截止今日股市收盤,亞錦科技的股票為2.61元。至於南孚電池公司的原始股份的話,建議您謹慎選擇,因為亞錦科技的股份基本無多少股民購買,因此很有可能只是內部人員在撐盤。近期的股東戶數更是只有40戶,可能有異常情況出現。
綜合以上分析,建議您應該了解該賣家售賣的原始股份是否真實?是否有南孚公司授權和蓋章?公司如何分紅?且南孚電池借殼上市後,目前不大可能分拆上市,也就是如果南孚電池的銷售業績差的話,股東的分紅也難以保障。所以希望你謹慎選擇。
3. 南孚電池公司的股票名稱
新三板掛牌企業亞錦科技(830806,OC)宣布,擬出資15億元增資鵬博士(600804,SH)控股股東鵬博實業,成為鵬博實業第二大股東。對於亞錦科技,大多數人可能不太了解,但聽過「有聚能環的南孚電池,電力更持久,一節更比六節強」廣告的人可不少,而亞錦科技就是南孚電池的母公司。
可時至今日,上述增資事項仍沒有完成。根據亞錦科技近日發布的2018年年報,其已將10億元增資款支付給了鵬博實業,但鵬博實業未能完成工商變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鵬博實業在去年11月引入了農銀國際投資等股東,且相關工商變更早已完成。
ST亞錦在昨日盤後發布公告,公司股票將於2017年2月9日起採取做市轉讓方式,做市商為廣發證券、中銀國際證券、華鑫證券、華安證券四家。
ST亞錦早在2014年6月6日即登陸新三板,公司股票轉讓方式始終採取協議轉讓。而昨日的變更公告,意味著ST亞錦兩年半的協議轉讓宣告結束,自2月9日起成為做市轉讓股票中一員。
ST亞錦變更股票轉讓方式的時間點較為特殊,不免引人猜想。
一是近來新三板掀起了做市轉協議大潮,2017年的一個多月時間內,新三板已有46家企業發布做市轉協議的變更公告,其中26家企業為創新層企業,超過半數。
某券商投研人士告訴挖貝網,做市轉協議通常被看作是擬IPO的前兆,在此背景之下,ST亞錦協議轉做市,意味著至少短期之內將留在新三板。
二是目前距離創新層第一次大洗牌僅剩下3個月的時間。在2016年同樣時間節點,新三板曾一天有59家企業協議轉做市,只為滿足創新層標准三,沖刺創新層。
4. 南孚電池的融資過程
做為國際風險投資大鱷,摩根士丹利要入股一家企業的理由很簡單,無非是看中其潛在的市場價值,時機一到便將其所持股份拋售,從股票升值中賺取巨額利潤。南平市Z F引進國際風險投資的舉動無疑是「引狼入室」,南孚後來被出賣給競爭對手的厄運便由此開始了:首先是百孚公司由於經營不善,造成巨額虧損,被迫向摩根士丹利出讓了中國電池8.25%的股份。接著,摩根士丹利以1500萬美元獲得了原屬基地福建公司的20%中國電池股份。2002年,外方股東又收購多達1000萬美元的中國電池股份。至此,中國電池有限公司的絕大部分股份基本上都已轉入外方股東手中,而它們對南孚的控股也已達到了72%。本來摩根士丹利希望中國電池有限公司能夠在海外上市,從而給它帶來巨額的股票收益,
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中國電池遲遲未能上市。外方股東等不及了,它們以1億美元的價格將中國電池的全部股份出售給美國吉列公司。外方股東的總投資約為4200萬美元,一下子就賺了5800萬美元!。2003年8月11曰,生產「Mach3」剃須刀和金霸王電池等消費產品的美國吉列公司宣布,已經買下中國電池生產商南孚電池的多數股權――南孚成了它的子公司了。
5. 南孚是中資還是外資企業呀,回歸中國了嗎
南孚這個品牌是屬於中國的。2014年,中國企業鼎暉投資將南孚電池從寶潔手中收購回來,南孚電池再一次回到了國人手中。南孚電池是中國先進的民用電源科技公司,專注於民用電源領域,堅持以科技為先導、以產品為重心、以客戶為中心。擁有研發技術中心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並與全國重點大學、中科院研究所合作成立多個新型能源研究中心,形成了科研創新機制,是中國民用電源領域中科技力量實力企業。
南孚電池是國產的。組建於1988年的福建南平南孚電池公司,其前身是成立於1954年的南平電池廠。新千年後,數次轉讓入外資股東手中,2014年終於被鼎暉投資,得以回歸中國。回歸中國之後,一方面將王牌產品:南孚鹼性電池做強,另一方面也將產品線做精,推出了專為中國家庭的大類用電器打造的專業電池,考察現代家庭成員的電源需求,向南孚智造的轉型,推出諸多民用電源產品。
拓展資料
一、南孚公司管理
誠聚英傑,凝智慧拓激情。攜手團隊,求豁達展宏圖。南孚公司倡導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視人才為企業的生命。公司以優越的工作與生活環境和無限的發展空間誠聚各類優秀人才。公司強調人適其位,位適其人,人才能互補、協同合作的團隊精神。南孚公司以「為國家多做貢獻,為股東多創效益,為職工多增收入,為社會多做奉獻」的宗旨,活躍員工的思維方式,勤奮的工作態度,不斷進取的開拓精神,積極協作的團隊意識,在成就個人事業發展的同時,不斷推動企業的進步。
二、南孚聚能環電池
南孚聚能環電池在上一代基礎上做了以下三個升級,一是結構升級,電池容量Max,超薄超硬材料讓電池內部空間得以容納更多反應物,電量直接提升30%,這意味著,規格相同的電池單位空間內可以存儲的電量更多。當然,單純提高電池電量並不是耐用的主因,更高的電能轉化和更低的電量損耗才是一款耐用電池應有的樣子。所以,聚能環第三代還有以下兩項重要升級。
二是配方升級,深度釋放電量,讓可用電量更多 電能在各種導電媒介中都會有一定程度的電能損耗,為了讓電能得到更好的釋放,南孚技術團隊優化了電解配方,在相同環境下提高了電導率,讓電離子的導電能力極大提升,降低了內阻,達到深度釋放電量的標准。這就好比一樣在高速上跑,左邊路況一直是紅線堵車狀態,而你這邊的路況明顯更好,那你車子跑的自然就更快了。
三是材料升級,十年質保。市面上多數電池保質期一般都在三年左右,有些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出現不同程度的衰減,而南孚對材料做了全面升級,敢於承諾十年質保就是品質最好的代名詞。為了降低內阻,南孚升級了鋅膏粘合劑,提高了穩定性和電池均勻率,採用南孚定製鋅粉來降低電流密度。一系列的材料升級都為了減少電池的內部消耗,讓更多電量得到深度釋放供電器使用,這樣不僅提高了電池使用率,還能降低電池帶來的環境污染。
6. 南孚電池是哪研究的
暫無資料顯示,建議你購買充電電池,可以選擇的品牌很多,如"聖奇仕""PEGO品冠""新世代"
7. 南孚是中國企業嗎
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是國家520戶重點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外經貿部重點扶持的出口企業,中國電池行業龍頭企業,福建省重點企業。
應答時間:2021-04-0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8. 南孚電池的公司歷史
福建省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成立於1988年,在全國電池生產行業可以說是首屈一指。2003年,南孚占據全國電池市場的半壁江山,總銷量超過7億只,產值7億6千萬。南孚已發展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五大鹼性電池生產商。
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競爭對手美國吉列公司收購。這一事件當時在全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個曾經讓中國人引以為豪的「民族力量」――南孚電池怎麼一夜之間就落入美國人手裡了?
2004年7月,也就是南孚被吞並將近一年之後,作為廈門大學經濟系南平考察組的成員,我參加了與南孚CEO丁曦明先生以及其他高層領導的座談會,從而詳細了解到「南孚並購案」這一事件的事件的始末。
1988年,南平電池廠與福建興業銀行、中國出口商品基地建設福建分公司(簡稱「基地福建公司」)、香港華潤集團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公司的子公司)合資組建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1999年,南孚正處在發展的黃金時期,在南平市政府吸引外資政策的要求下,上述股東以南孚69%股份作為出資與摩根士丹利、荷蘭國家投資銀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合資組成中國電池有限公司。其中,外方持股49%,中方持股51%。新成立的中國電池有限公司掌握了南孚的絕對控股權,也就是說外方股東只要再增加2%的股份,就可通過中國電池間接控股南孚。
9. 中國國內企業有哪些企業被外資控股外資為第一股東
你好,這個問題實在太難的了,官方的文獻也很難找~~畢竟我們中國的產品被外國控制本來就是讓國人不爽的一件事~~但是我現在能給你招出十個從朋友哪裡知道的,原來是我們中國的,但是現在已經是外國品牌的東東~~~都是真實的,我都有點不相信~~希望多你有所幫助~~第一名:中華牙膏
怎麼排這個第一,我倒著實為難了一把,排在第一位的這個企業一定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算去算來,也只能在快速消費品行業了。畢竟你可以不上網、不買車,但你不能不吃飯、不喝水、不刷牙。
我至少核實了5家網站,才敢肯定,中華牙膏早就已經是荷蘭聯合利華的了。我想,大多數老百姓打死也不會相信中華牙膏居然是荷蘭的——它上面不是有中華兩個字么?
1994 年初,聯合利華取得上海牙膏廠的控股權,並採用品牌租賃的方式經營上海牙膏廠「中華」牙膏,外方口頭承諾自己的「潔諾」牌和「中華」牌的投入比是4:6,但並未兌現。與此類似的是中國著名商標美加凈:該品牌曾經佔有國內市場近20%,1990年,上海家化與庄臣合資,「美加凈」商標被擱置。跨國公司向上海家化投入巨資,實際上是將「美加凈」逐出市場,為自己的品牌開路——中華牙膏的命運正是如此。
從整個洗化行業上來說,美國寶潔利用其品牌優勢和稅收優惠,基本上擠垮了國內洗滌品企業,國內十大民用洗滌劑品牌幾乎全軍覆沒。僅飄柔、海飛絲、潘婷、沙宣四個品牌,就佔有60%以上的國內市場,超過了國際公認的壟斷線。寶潔每招收一名員工,就意味著中國原洗滌劑企業有2~3名員工下崗。
我想支持國貨,但我在洗化行業連支持國貨的機會都沒有!如果中國的每個行業都像洗化行業一樣,那麼中國的企業也就完了。
第二名:雙匯
我承認,直到現在還時不時的吃點雙匯火腿腸(習慣了),雖然它早在2006年就賣給美國高盛集團。08年,高盛又投資2—3億美元在湖南、福建收購了10多家養殖廠。
「在中國最有投資價值的就是農產品。」羅傑斯如是說。
在多哈小型部長會議再次破裂、各國死保農業底線的今天,高盛以及其他國際投行在中國農業相關產業鏈領域不斷追加投資的行為值得關注。我不是民族主義者,但看著逐漸發展起來的雙匯放心肉專賣店,看著雙匯不斷攀高的市場佔有率,我有理由表示我的擔心。壟斷不可怕,可怕的是外資打著中國企業的名號,不斷著蠶食著市場。
我只想陳述一個事實,雙匯是美國的,就這么簡單
第三名:娃哈哈
本來想提名健力寶的,當年的東方魔水,在中國的罐裝飲料市場上是威風八面,一統江山,但自從李經緯離開後,健力寶是一瀉千里,現在只能給當年的小弟提鞋了。正YY間,腦袋突然開竅,健力寶鼎盛時期還是屬於咱中國的,現在雖然屬於統一了,但台資企業還算不得外資,那是咱人民內部矛盾。
那就娃哈哈了,當年法國達能收購娃哈哈時,宗慶後還一度扛著民族主義的大旗勾起了廣大國民的無限愛國情懷,結果呢,宗慶後在收購爭論的數年前早就拿到美國綠卡了,一個美國居民跟咱談中國的民族情懷,真**扯淡。
怎麼說呢,我挺喜歡娃哈哈的,但法國達能已經控股51%以上了,咱就別自欺欺人了
第四名:金龍魚
如今咱自己吃的食用油居然也是外國的了。典型就是金龍魚,這個牌子幾乎出現在每個中國家庭的廚房裡,市場佔有率在50%以上,品牌的市場競爭力是第2名福臨門的8倍,但它徹頭徹尾是一家外資企業,屬於新加坡郭兄弟糧油私人有限公司所擁有的,跟中國毛關系都沒有。
目前,中國油脂市場原料與加工及其食用油供應的75%以上已被擁有百年歷史的四大跨國糧商ADM、邦吉、和路易·達孚所控制。跨國糧商在中國97家大型油脂企業中的64家企業參股控股,占總股本的66%。國際巨頭憑借資本和歷史與經驗的優勢,已完成對上游原料、期貨,中游生產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場渠道與供應的絕對控制權,即中國食用油戰略安全的「安全門」已不在國人手中,已現實弱化了我們的市場調控能力,這不僅對食用油乃至對國家安全也是一個非常現實的直接威脅
第五名:大寶
「大寶明天見,大寶天天見。」多麼熟悉的廣告語啊,大寶幾乎是大多數工薪階級男性的必用品牌,咱中國老百姓又怎麼可能把它和美國聯想起來呢?可惜事實是,早在2007年4月美國強生就已經收購了大寶。別以為中低端這塊市場老美不要,對於外來資本來說,蝦米也是肉。何況中低端市場真的是蝦米嗎?中國13億人,有多少有錢人
第六名:蘇泊爾
2006 年8月法國著名小家電企業SEB收購國內烹飪炊具第一品牌蘇泊爾,當然新聞有播,但又有多少老百姓知道這則新聞呢?起碼我是事後多時才知道的——還是因為我在家和朋友聚會時吹牛說自己多麼支持國貨,買東西首先國貨時,被朋友揭露的。如果不是這個插曲,也許我一輩子都不知道,這個當年起身浙江的中國名牌,已經成了法國貨。
又一個行業第一被納入了國外資本的懷抱,而我們(我相信絕不止我一個人)依然滿懷愛國情懷的支持著已經變為洋貨的曾經的民族品牌
第七名:匯源
可口可樂179億元收購匯源,一場轟轟烈烈的收購案,那麼多保衛民族企業的呼聲,換來的卻是狗血的不能再狗血的一個事實。
在和匯源聯合發表收購要約後不久,可口可樂中國區副總裁李小筠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公開表示,匯源品牌由匯源香港上市公司擁有,而匯源香港上市公司近60%股份由達能、境外公眾股東和一家美國的私人投資基金擁有,因此這次交易前和交易後品牌的持有是從一家外國公司轉到另一家外國公司,沒有民族品牌流失。當時有媒體查出,匯源果汁的詳細注冊地址為:Scotia Centre,4th Floor,P.O.Box2804,George Town,Grand Cayman,Cayman Islands, 是一家離岸公司。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3月22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以商務部否決可口可樂對匯源的兼並案,說明中國不歡迎外資到中國投資,是一個非常大的誤會。
陳德銘說道:「可口可樂兼並匯源發生在兩個外資企業之間,可口可樂是總部設在美國的公司,匯源果汁是注冊在開曼群島的一個外國公司,這兩個外國公司之間的企業兼並不涉及中國的投資政策,只涉及中國對這兩個企業在中國銷售產品的經營集中度的審核問題。
第八名:南孚
南孚是電池的第一品牌,相信一直到今天,很多家庭還是首選南孚電池。吉列的金霸王電池進入中國市場十年,卻始終無法打開局面,市場份額不到南孚的1/10。
但是貪婪是魔鬼,只要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2003年8月,南孚電池被其競爭對手美國吉列集團收購。當年的手下敗將,現在成了老闆。
曾經,孫雯那句鏗鏘有利的「民族力量!」,曾讓南孚這個響亮的品牌傳遍中國的大江南北。可是現在呢?多少人知道南孚已經不是中國的企業了?所謂的民族力量又到底忽悠了誰?
第九名:白加黑
在中國,誰不知道白加黑啊?多少人感冒都會首選白加黑,可又有多少人知道,白加黑這玩意現在壓根就不是咱中國的東西。
2006年10月,德國拜耳醫葯與我國東盛科技之啟東蓋天力制葯公司簽署協議,以10.72億元收購後者的「白加黑」感冒片、「小白」糖漿、「信力」止咳糖漿等業務和相關資產,收購金額 10.72億元(1.08億歐元),東盛科技仍保留部分西葯OTC業務。
這其實只是醫葯行業的冰山一角,國內最大抗生素生產基地中國的華葯集團,早在 2004年已經賣給了荷蘭的DSM(歐洲最大的原料葯生產企業);
西安楊森雖然名字里有個西安,其實早就百分之百屬於比利時了,中國最常用的緊急避孕葯毓婷原本是北京紫竹的,但現在是瑞士諾華100%控股。
先說這么多吧,再說下去,別說你,我擔心我自己都被嚇到。這些葯,咱老百姓肯定百分之百認為是中國的,結果呢,卻都是外國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咱中國人感個冒,避個孕現在都掌握在別人外國人手裡了.
10. 南孚是中資企業嗎
是中資企業。組建於1988年的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其前身是成立於1954年的南平電池廠。新千年後,數次轉讓入外資股東手中,2014年終於被鼎暉投資,得以回歸祖國。其實無論大環境如何變化,南孚電池仍在堅持不斷科研創新,2008年聚能環新電池開發成功,2009年FR6鋰鐵電池正式投產,2010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認定公司為「全國企事業知識產權試點單位」,無不展現其艱苦奮斗的民族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