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真菌口服葯有哪些啊
抗真菌口服葯種類較多,常用的有灰黃黴素、克霉唑、酮康唑、氟康唑以及伊曲康唑等。這些葯物對肝臟的損傷較大,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真菌口服葯種類較多,多烯類抗真菌抗生素的代表葯物有制黴菌素、兩性黴素B、甲帕黴素、曲古黴素等,主要用於治療深部真菌感染。兩性黴素B為治療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選葯物。非多烯類葯物主要用於治療淺部真菌感染,常用的有灰黃黴素、西卡寧(癬可寧)等
常用的有灰黃黴素、克霉唑、酮康唑、氟康唑以及伊曲康唑等。這些葯物對肝臟的損傷較大,至於哪一個好這個話不會說,主要看哪個對症就哪個好,必須查明原因對症治療才好。口服抗真菌葯一般常用的有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佛康唑有進口產的還有國產的葯物的安全性取決於給什麼人用什麼葯沒有絕對安全的葯物任何葯物都有一定風險特別是這種葯有些容易引起肝腎功能問題,再選擇的時候。有慎重。
2. 抗真菌的葯一般有哪些
唑類抗真菌葯物,包括咪唑類和三唑類衍生物,通過抑制細胞色素P450依賴酶——14α-羊毛脂醇脫甲基酶(CYP51)阻止真菌細胞膜主要成分麥角甾醇的合成,從而發揮抗真菌作用的一類葯物。
一、簡介
唑類抗真菌葯物包括咪唑類和三唑類衍生物,通過抑制細胞色素P450依賴酶——14α-羊毛脂醇脫甲基酶(CYP51)阻止真菌細胞膜主要成分麥角甾醇的合成。位於該脫甲基酶活性位點的鐵原卟啉具有典型的單氧合酶活性,能催化羊毛脂醇上14α-甲基的氧化脫除。唑類化合物能與卟啉上的鐵原子結合,通過阻止羊毛脂醇到達該脫甲基酶的活性位點而阻斷真菌麥角甾醇的生物合成途徑,由此導致的麥角甾醇缺失並伴隨14α-甲基化甾醇的蓄積改變了真菌細胞膜的流動性,致使膜相關性酶的活性降低,通透性增加,最終使真菌的生長和復制受到抑制 [1] 。
二、研發背景
從1940年第一個抗細菌抗生素青黴素問世以來,抗細菌化學治療取得了顯著進展,相比之下,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特別是深部真菌病,如臟器真菌病或由真菌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的治療葯物仍為數較少。1955年,第一個抗真菌抗生素兩性黴素問世,17年後,研發了5-氟胞嘧啶,該葯物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但它對免疫功能低下的真菌感染患者效果不佳。進入20世紀70年代,隨著醫學上對真菌感染的日趨重視,對真菌病診斷的日趨完善,抗真菌葯的研究開發也有了較大的進展。目前世界上有約80多種抗真菌葯用於臨床,這些葯物的活性范圍、作用方式各有特點,根據其化學結構大致可分為6類,即多烯類、嘧啶類、烯丙胺類、嗎啉類,硫代氨基甲酸酯類和唑類抗真菌葯,其中,唑類包括咪唑類和三唑類抗真菌葯 [2] 。
三、葯物分類
目前用於抗真菌感染葯物分為三代,其中唑類抗真菌葯有咪唑類和三唑類兩類,咪唑類屬第二代抗真菌葯,三唑類屬第三代抗真菌葯。
1、咪唑類
(1)克霉唑
口服吸收差,不良反應多,臨床上主要用於局部。
(2)咪康唑
口服吸收較差,靜脈使用可引起血栓性靜脈炎,目前臨床上已經較少用於靜脈推注,主要局部用葯治療皮膚念珠菌病、念珠菌外陰陰道炎、體癬、股癬、足癬、花斑癬等。
(3)益康唑
不良反應更為嚴重,臨床僅作為外用葯物,如栓劑、噴霧劑和外用溶液。
3. 抗真菌葯物有哪些,簡述其作用特點及臨床應用
臨床上應用較多 的分類是根據抗真菌葯物的作用機制將其分為多烯類 、唑類和棘白菌素類 。
多烯類 多烯類是 臨床上應用最早的抗真菌葯物,如兩性黴素 B , 該葯也是目前評價新的抗真菌葯物的標准對照葯物。其機制為通過與敏感真菌細胞膜上的固醇相結合,損傷細胞膜的通透性,導致細胞內重要物質如鉀離子、核苷酸和氨基酸等外漏,破壞細胞的正常代謝從而抑制其生長。該類葯物的優點為抗真 菌譜廣、抗菌活性強,缺點為副反應大,包括腎毒性、肝毒性及輸液相關毒性等。
唑類 唑類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等。該類葯物的作用機制為影響麥角甾醇合成,使真菌細胞膜合成受阻 ,影響真菌 細胞膜的 穩定性,導致真菌細胞破裂死亡。其抗菌譜和抗菌活性差異較大,部分有抗麴黴菌活性。現有品種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拉夫康唑和泊沙康唑等 。該類葯物對肝腎功能有一定影響,部分患者可能會有視覺改變, 表現為視敏度、視力范圍或色覺異常; 另外該類葯物通過肝臟P450酶系統代謝,可能影響其他葯物的代謝。
棘白菌素類 棘白菌素類包括卡泊芬凈、阿尼芬凈、米卡芬凈等。這類葯物可以特異性地抑制 1,3-β-D-葡聚糖的合成,從而破壞真菌細胞壁的完整性,導致真菌細胞壁的通透性改變、滲透壓消失,最終使真菌細胞溶解。基於這種獨特的干擾真菌細 胞壁合成的作用機制 ,此類葯物在人體內發生與作用機制有關的毒性反應的可能性要遠遠低於其他作用於真菌細胞膜的抗真菌葯物。由於該類葯物對很多耐唑類葯物的真菌 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且對高等生物無影響 ,因而具有低毒高效的臨床效果。另外,該類葯物與唑類無交叉耐葯,是抗真菌葯物聯合用葯的一個基礎葯物,並同其他抗真菌葯有協同作用和增效作用。該類葯物用葯安全,對肝腎功能無明顯影響,對肝臟P450 酶無影響,耐受性好;對一般情況較差存在、存在肝腎功能不全的真菌感染患者, 因此該類葯物是一種較為安全的選擇。
4. 抗真菌抗生素
分類 按化學結構抗真菌葯物分為 棘白菌素類 多烯類 嘧啶類 作用於真菌細胞膜上麥角甾醇的抗真菌葯物 烯丙胺類 氮唑類 [編輯本段]作用 能抑制或殺滅真菌的葯物。除一些古老的抗真菌外用葯如水楊酸、雷瑣辛、碘劑、硫黃等外,抗真菌作用顯著的新葯有抗生素和合成葯兩大類。①抗生素。主要有灰黃黴素、制黴菌素和二性黴素B等。灰黃黴素只對皮膚癬菌病有效,主要是頭癬、體癬、股癬、手足甲癬等,口服時,20~30天為一個療程,需合並外用治癬葯物。長期使用有少數淺部真菌產生耐葯菌株,可換用酮康唑。制黴菌素治療胃腸道念珠菌病,外用治療皮膚粘膜念珠菌感染,也可製成坐葯。二性黴素B主要治療深部真菌病,如系統性念珠菌病、隱球菌病、麴黴病、結合菌病、芽生菌病、巴西副球孢子菌病、球孢子菌病和組織胞漿菌病等。將此葯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緩慢靜脈滴注。②合成葯。包括:咪唑類葯物(如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和酮康唑等)、氟胞嘧啶、丙烯胺衍生物。5-氟胞嘧啶治療念珠菌病、隱球菌病和著色芽生菌病。克霉唑、益康唑和咪康唑基本供外用。咪康唑也可靜脈滴注。酮康唑也可口服。外用時主要治療皮膚真菌病和皮膚念珠菌病。口服和靜脈滴注主要治療深部和淺部的真菌病。 抗真菌葯容易影響白細胞及肝功能,長期使用造成一過性GPT上升或白細胞下降,停葯可愈。5-氟胞嘧啶從尿中排泄,腎功能不良者可在血中聚集,引起中毒,故腎功能差者應禁用或慎用。二性黴素B可損傷腎臟,並引起血鉀降低,有人有發冷、發熱反應,少數人可引起血栓性靜脈炎。酮康唑應特別注意肝臟受損問題。長期使用可引起血中雄激素水平降低和腎上腺皮脂功能受到抑制。 5-氟胞嘧啶易產生耐葯性,為避免耐葯性的產生,一開始就使用大劑量,也可與二性黴素B合並使用,二葯有協同作用。5-氟胞嘧啶也可與酮康唑合並使用。二性黴素B不能與酮康唑合用,因二葯有相互干擾的作用。 臨床試用的依特拉康唑抗菌譜廣,毒性小 ,優於酮康唑,治療麴黴病、隱球菌病、組織胞漿菌病、念珠菌病、孢子絲菌病、著色芽生菌病和皮膚癬菌病等,均有較好療效。供外用的還有聯苯苄唑、氟康唑、環吡氧胺和萘替芬等。 真菌感染可分為淺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兩種。自從第一個抗真菌葯物兩性黴素B 問世以來,人類與真菌的斗爭已持續了40多年。迄今,人們在預防和治療淺表真菌病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深部真菌病的研究方面也獲得了一定的成效[1-2]。然而,隨著免疫抑制劑、廣譜抗生素、抗腫瘤葯物的廣泛應用,腹膜透析、血透和移植工作的開展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的出現,導致條件致病菌感染劇增,真菌病的發生率也隨之大幅度上升。因此,尋求新型、高效、安全抗真菌葯物的研究迫在眉睫。 1 抗真菌葯物的發展史[3] 20世紀30年代末,從微生物發酵代謝產物中分離得到灰黃黴素,第1個發現並被用於臨床; 1944年報道了唑類化合物的抗真菌作用;1960年兩性黴素B被用於臨床; 1981年酮康唑口服制劑在美國上市,第1個烯丙胺類葯物萘替芬進入臨床試驗; 1990~1992年氟康唑和依曲康唑開始在美國使用; 1993~1995年報道了第2代三唑類抗真菌葯物; 1995~1996年上市了第2 個烯丙胺類葯物特比萘芬,以及兩性黴素B脂質體制劑。 1997年通過了依曲康唑口服溶液制劑; 2001~2002 年上市了2個刺白菌素類葯物卡泊芬凈和米卡芬凈。 2003 磷氟康唑在日本上市 2 主要抗真菌葯物臨床應用現狀及進展 2.1抗真菌抗生素[4-6] 2.1.1多烯類抗生素 近年報道的多烯大環內酯有高輪烯(takana- waene)、3841 H1、H3、AB023、AB400 與TPU-0043等近10種。七烯大環內酯3874H1 與H3抗真菌譜廣,活性稍強於兩性黴素B。此外尚未見抗菌活性與急性毒性明顯優於兩性黴素B者。 兩性黴素B抗真菌譜廣,對隱球菌、念珠菌、芽生菌、球飽子菌、莢膜組織胞漿菌、抱子絲菌、麴黴、毛霉等引起的內臟或全身感染有確切療效,缺點是毒副反應較強,但至今依然是治療全身性真菌病的最有效的葯物。通過對兩性黴素B進行結構改造可以降低其毒性。 AmBisome在歐洲得到廣泛的驗證,但因其昂貴的價格限制了其廣泛應用。有人建議將兩性黴素B與「脂肪乳」合用,可降低費用,且容易制備。但這些「自產」的兩性黴素B的脂質復合物沒有標准化,尚未有質量控制標准。這些葯物似乎更不穩定,腎毒性可能會更大。另外,制黴菌素的脂質復合物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但目前尚沒有關它與兩黴素B對比的數據[7]。 近年來,國外對其劑型改造後,在臨床上繼續發揮著良好作用。目前有三種不同脂質體劑型的兩性黴素B供患者應用。 ①兩性黴素B脂質體是用脂質體將兩性黴素B包裹而成的葯物,由美國明日之星公司研製開發,1991年首先在英國和愛爾蘭上市,商品名AmBisome,而後相繼進入歐洲13個國家以及北美和亞洲市場,1997年8月11日獲得FDA批准。兩性黴素B脂質體在國外應用了多年,主要經營廠商是Gilead Sciences和日本藤澤公司,2000年的銷售額分別為1.411億美元和0.778億美元。 ②兩性黴素B脂質復合物(ABLC)是脂質體與兩性黴素B交織而成的葯物,商品名Abelcet。1995年11月20日獲得FDA批准,首先在英國上市,次年已在歐美部分國家上市,目前主要由愛爾蘭的伊蘭公司銷售,2000年該產品在全球排第455位,市場份額為0.64億美元。 ③兩性黴素B膠質分散體(ABCD)商品名為Am-photec,是用硫酸膽因醇與等量的兩性黴素B混合包裹而成,已在歐洲和美國廣泛用於臨床。 2.1.2 脂肽類、糖脂類 微生物產生的環狀脂肽棘球康定、紐莫康定、牡侖康定、阿枯菌素、孢利芬凈、FR-901469與WF11899A等選擇地抑制β-1,3-D-葡聚糖合成酶,阻斷真菌細胞壁合成。為了增大此等天然物的水溶性,降低毒性,設計合成並篩選出多種半合成脂肽,其中卡帕芬凈與米卡芬凈已相繼上市,還有一些品種正在研究開發中。 卡泊芬凈 由紐莫康定BO半合成製得,對β-1,3-D-葡聚糖合成酶的抑制活性比原抗生素強70~100倍。具有較強的抗麴黴菌屬、念珠菌屬與絲狀真菌活性,對莢膜組織胞漿菌、新型隱球菌、鏈孢菌屬、毛霉屬、皮癬菌屬與結合菌亞綱等真菌無作用。制劑用二醋酸鹽,單劑靜脈滴注70mg,血葯濃度(Cmax)12.4μg/mL,消除半衰期(t1/2) 9~10h。適應證為侵襲性麴黴菌病與念珠菌病。在治療侵襲性麴黴菌病中,對其他葯物治療無效和不能耐受的患者有效率分別為36%和70%,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8%。對念珠菌感染的療效約90%優於兩性黴素B約67%,不良反應發生率約8%明顯低於兩性黴素B約25%。 米卡芬凈 由紐莫康定AO修飾製得。對念珠菌屬、麴菌屬具有廣泛抗真菌作用,對耐氟康唑與依曲康唑的念珠菌亦有作用,但對莢膜組織胞漿菌、新型隱球菌、鏈孢菌屬、毛霉屬、皮癬菌屬與結合菌亞綱等真菌無作用。每日靜脈點滴其鈉鹽1次(75mg),第4天達到穩態,Cmax為1010.87μg/mL,消除半衰期為14.0h。治療侵襲性麴黴菌病、慢性壞死性麴黴菌病、念珠菌血症與食道念珠菌病等在日本與歐美的有效率分別為71%與89.7%,不良反應發生率各為17.9%(不包括臨床化驗值異常例)與39.0%(包括臨床化驗值異常例)。 2.2吡咯類抗真菌葯物 2.2.1咪唑類 咪唑組中常用的有酮康唑,其次有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等,臨床常用於局部用葯。 酮康唑 酮康唑是治療淺部真菌感染的首選葯物,但對血腦屏障的穿透性較差,不適宜用於治療真菌性腦膜炎,對麴黴菌、毛黴菌或足分枝菌的抗菌作用不佳,因此在臨床上不適於治療上述真菌感染。酮康唑的肝臟毒性較大,一般情況下停葯後可逐步恢復,但近年來有多例引起嚴重肝毒性甚至死亡的報道。因此臨床應謹慎使用。現常用劑型多為洗劑、霜劑、軟膏劑等外用劑型。在我國上市的酮康唑劑型主要有膠囊、片劑、乳膏劑、軟膏劑和洗劑等。 益康唑 該葯主要用於濕疹、由真菌或革蘭氏陽性菌感染所致的細菌し舨〉鬧瘟啤D殼壩τ米疃嗟氖怯裳釕?埔┕?狙兄坪銑傻囊恢滯庥酶捶餃楦啵ㄏ跛嵋嬋顛?曲安奈德),商品名:派瑞松(Pevisone),是西安楊森推出的又一主導產品,1997年才引進中國,經過短短的三年時間就以其良好的滲透功效,使殺菌成分能夠深入到皮膚深層消滅病源,而確定了其在皮膚病用葯市場的領先地位,也是西安楊森在皮膚病領域內又一個核心產品。 2.2.2三唑類 主要品種有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其為第三代抗真菌葯物,是目前臨床上治療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選葯物[8]。 氟康唑 氟康唑與真菌細胞膜上細胞色素P450酶的鐵原子結合而導致真菌死亡。屬廣譜抗真菌葯,但其體內抗菌活性明顯高於體外。體內抗真菌活性比酮康唑強5~20 倍。口服易吸收且分布廣,半衰期長達30h,腦脊液中濃度為血葯濃度的60%,生物利用度達90%以上,不受胃酸與進食的影響,組織分布廣,主要經腎小球濾過,80%以上的葯物以原形從尿中排出。由於氟康唑在尿液中的濃度是血液中峰濃度的10倍,所以對由白色念珠菌屬、酵母菌屬等起的泌尿系統真菌感染都有很好的療效。主要用於各種念珠菌、隱球菌病及各種真菌引起的腦膜炎及艾滋病患者口腔、消化道念珠菌病等。 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對真菌的細胞色素P450的作用更加專一,比酮康唑毒性更低,療效更強,它與酮康唑一樣,在艾滋病人及骨髓移植病人的吸收不好。當它與食物同服時,吸收明顯增加,與某些飲料同服時,吸收增加。當它與某些經CYP代謝的其他葯物同用時,將會發生嚴重的葯物相互作用。值得重視的是,它與特非那丁、阿司氮唑或cisapride合用時會發生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伊曲康唑已成為非致命性的組織胞漿菌病和芽生菌病的首選葯物。兩性黴素B仍然用來治療艾滋病人中危及生命的組織胞漿菌病。但是伊曲康唑能有效的控制病情,並用於長期維持治療。 伊曲康唑未獲准用來治療叢黴菌感染和孢子絲菌病,便它仍被用來治療一些不常見的真菌感染。 2.3 丙胺類 該類抗真菌葯物是通過抑制角鯊烯環氧化酶,使角鯊烯積聚,導致麥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受阻,從而引起細胞死亡。因角鯊烯環氧化酶不依賴細胞色素P450,故該類葯物的毒性比三氮唑類小。該類葯物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和新穎的結構特徵,而受到重視。它們並非以底物形式產生抑製作用,與酶結合無位置特異性,可以抑制整個酶系統。代表葯物有萘替芬和特比萘芬。 特比奈芬 特比奈芬是一種烯丙胺類化合物,對皮膚真菌及一些局部真菌感染有效。它的軟膏劑及口服制劑在歐洲已上市,片劑在美國則剛被用來治療甲癬及其他癬病。通過抑制角鯊烯環氧化酶而起作用,它能殺滅包括麴黴菌在內的絕大多數絲狀真菌,並能在指甲及有角質層處富集。它對皮膚真菌的效果優於對念珠菌病,對皮膚念珠菌感染也有效。副作用很小,包括味覺異常,胃腸道不適,極少出現肝炎及斑疹。 3 結束語 抗真菌治療的巨大進展可概括為:1.三唑類口服葯物用於治療地方性和機會性真菌病;2.伊曲康唑被發現對麴黴菌病有效;3.氟康唑被證實對全身性念珠菌病和隱球菌病有效;4.氟康唑成為球孢子菌笥腦膜炎的治療葯物;5.地方性睦菌病的門診治療成為常規;6.低毒性的兩性黴素B的脂質復合物用於臨床;7.酵母菌的體外抗真菌敏感性試驗標准化。當前,抗真菌葯物毒副作用的降低和耐葯性的改善仍然是抗真菌葯物研究的主題。此外,中草葯的抗真菌活性越來越受到關注,尋找和利用葯用植物中天然抗真菌活性成分為母體設計新型抗真菌葯物也是研究的一個方向
5. 抗真菌葯物有哪些
抗真菌葯物按結構可分為抗真菌抗生素、唑類抗真菌葯、烯丙胺類抗真菌葯及其他合成抗真菌葯。(一...多烯類抗真菌抗生素的代表葯物有制黴菌素、兩性黴素B、甲帕黴素、曲古黴素等,主要用於治療深部真菌感...
6. 抗真菌的葯有哪些,
按化學結構抗真菌葯物分為:棘白菌素類,多烯類,嘧啶類 ,作用於真菌細胞膜上麥角甾醇的抗真菌葯物 ,烯丙胺類,氮唑類。依特拉康唑治療麴黴病、隱球菌病、念珠菌病、孢子絲菌病和皮膚癬菌病等,均有較好療效。
7. 外用抗真菌葯物都有哪些
病情分析: 外用抗真菌葯物有達克寧軟膏、丁克軟膏、克霉唑軟膏、酮康唑軟膏等葯物。如果身體出現皮膚病變,建議做一下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後再進行治療。
8. 抗真菌葯有哪些
獸醫臨床上根據其治療感染部位不同,可分為治療體表淺部類和治療深部(全身)類二大類。用於治療淺部真菌感染的葯物有灰黃黴素、制黴菌素、水楊酸、十一烯酸、水楊酸苯胺或局部應用的咪康唑和克霉唑等。用於治療深部真菌感染的葯物有兩性黴素、制黴菌素及咪唑類抗真菌葯等。此外,還有添加於飼料、食品、葯劑中防霉的山梨酸、苯甲酸、富馬酸、丙酸等及其制劑。
9. 抗真菌的葯物有那些
獸醫臨床上根據其治療感染部位不同,可分為治療體表淺部類和治療深部(全身)類二大類。用於治療淺部真菌感染的葯物有灰黃黴素、制黴菌素、水楊酸、十一烯酸、水楊酸苯胺或局部應用的咪康唑和克霉唑等。用於治療深部真菌感染的葯物有兩性黴素、制黴菌素及咪唑類抗真菌葯等。此外,還有添加於飼料、食品、葯劑中防霉的山梨酸、苯甲酸、富馬酸、丙酸等及其制劑。
10. 抗真菌葯膏有哪些
看你要哪方面的抗真菌葯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