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哈佛大學的創始人是誰
其誕生於1636年,最早由馬薩諸塞州殖民地立法機關創建,初名新市民學院,是為了紀念在成立初期給予學院慷慨支持的約翰·哈佛牧師。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簡稱「哈佛」,坐落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是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
截至2018年10月,哈佛大學共培養了8位美利堅合眾國總統,而哈佛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共走出了158位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一)、18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一)、14點陣圖靈獎得主(世界第四)。
其在文學、醫學、法學、商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
校園校區
哈佛大學的設施分布在二十多個地方,總面積有4882英畝,建築面積21565000平方英尺。
其中位於坎布里奇的主校區面積為224英畝,建築面積13202000平方英尺。
哈佛大學本部坐落於劍橋市的哈佛庭院上,庭院位於波士頓商業區西北方約5.5公里處。
裡麵包括了中央行政辦公署及大學中央圖書館,另外也有數棟學術大樓,如大學學堂、紀念教堂和新生宿舍等。
共有十二所住宿大樓提供給本科生,九所位於哈佛庭院的南部,靠近查爾斯河;剩餘的部分則在庭院的西北方,那裡原本是以前拉德克利夫學院的學生宿舍,直到兩者合並使用同一的住宿政策為止。
校園附近有公交車及鐵路等交通運輸服務,供學生教員們穿梭校園哈佛大學的商學院及大多數的體育設施均處於波士頓的西邊,佔地145公頃。
『貳』 為什麼培養大批領導者的不是哈佛商學院而是軍隊
哈佛商學院
編輯
美國教育界有這么一個說法:哈佛大學可算是全美所有大學中的一項王冠,而王冠上那奪人眼目的寶珠,就是哈佛商學院。
建校108年的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簡稱HBS)是美國培養企業人才的最著名的學府,被美國人稱為培養商人、主管、總經理的"工廠",美國許多大企業家和政治家都在這里學習過。在美國500家最大公司里擔任最高職位的經理中,有1/5畢業於這所學院。哈佛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簡稱MBA)成了權力與金錢的象徵,成了許多美國青年夢寐以求的學位。
中文名
哈佛商學院
外文名
HBS,Harvard Business School
校 訓
「真理」(Veritas)
創辦時間
1908年
類 別
私立研究型大學
所屬地區
美國
地 址
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市
目錄
1 校園文化
2 歷史沿革
3 知名校友
4 教育目標
▪ 方向
▪ 招生
▪ 基金
5 課程設置
▪ 課程
▪ 一年級課程
▪ 二年級課程
▪ 必修、選修課
6 經理培養
▪ 具有創造力
▪ 能力與否
7 教學特點
▪ 案例教學
▪ 學習機制
▪ 預習
▪ 開動腦筋
▪ 獨立思考
▪ 學生的質量
▪ 節奏緊張
▪ 經歷
▪ 思考過程
▪ 沒有閑功夫
▪ 重視實踐
8 三最學院
▪ 最大
▪ 最富
▪ 最有名望
校園文化
編輯
哈佛大學是輝煌的,但大學中的哈佛商學院更令人稱道。
美國教育界有這么一個說法:哈佛大學可算是全美所有大學中的一項王冠,而王冠上那奪人眼目的寶珠,就是哈佛商學院。
在中國,「哈佛商學院」似乎成為一種神話,一種迷信。說哈佛,談MBA好像成為一種時髦和時尚。而真正的有識之士早已在一片浮躁的流行色中開始踏踏實實地接觸和學習哈佛MBA是本質的東西。
在中國,已有50所名牌大學,借鑒外國經驗開設的MBA研究班,每年有數萬人報考,考生人數年年劇增。據聞有些已獲其他學科的博士返過頭來再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想成為MBA,並不一定要去參加全國考試,雖然那是正確而明智的選擇,但這種選擇只屬於少數幸運者。事實上,是商品經濟給MBA籠罩上了一層神秘的光環,MBA只是一種資格,一種教育,即使你已經是一個MBA畢業生,那也僅僅是你在成功路上跨出的第一步。要想成為真正的名副其實的MBA,還需在實踐中努力,在實踐中繼續學習。
造就中國的經理階層,構築中國現代化企業和經濟的脊樑,是一項龐大的社會工程,需要一代甚至幾代人的努力。但願本書的出版,能為這項工程添磚加瓦。同時,也希望更多的人們來關心和參與這項工程。我們相信,中國的未來是美好的、中國一定台做立於強國之林;我們也相信,中國的經理階層,一定會既具有儒雅的東方哲學思想和典型的中華民族個性,同時也具有西方發達國家經理階層那種開放、自由、勇於冒險、追求自我實現的實用哲學思想和對市場高度敏感的頭腦。我們盼望著、呼喚著中國總經理時代的到來。
歷史沿革
編輯
哈佛大學是美國最古老、最著名的大學。哈佛大學創建300多年以來,為美國以及世界培養了無數的政治家、科學家、作家、學者。17世紀初期,首批英國移民在北美登陸,一部分人選擇在波士頓定居,在這些居民里,有一批曾在牛津大學或者是劍橋大學受過古典高等教育的清教徒,為了子孫後代能夠受到同樣質量的高等教育,他們於1636年建立了這所學府,當時被稱為劍橋學院。後來一位名叫約翰·哈佛的人在1639年去世前向學校捐贈了自己的一生積蓄和400本圖書,為紀念第一位為其捐資的慈善家約翰·哈佛,該學校便被稱為哈佛大學。
知名校友
編輯
迄今為止,有8位美國總統出自哈佛
哈佛商學院
,他們是:約翰·亞當斯、約翰·昆西·亞當斯、拉瑟福德·海斯、西奧多·羅斯福、富蘭克林·羅斯福、約翰·肯尼迪和喬治·沃克·布希和巴拉克·奧巴馬。
哈佛出身的著名人文學家、作家、歷史學家有亨利·亞當斯、約翰·帕索斯、拉多夫·愛默生、亨利·梭羅、亨利·詹姆斯;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新聞記者沃特·李普曼和約瑟夫·艾爾索普等。
著名科學家有:天文學家本傑明·皮爾斯、化學家西奧多·理查茲、地質學家納薩尼爾·謝勒等。
已有33位哈佛畢業生是諾貝爾科學獎金的獲得者。亨利·基辛格不算在內,因為他獲得的是諾貝爾和平獎金,記入在政府官員的史冊。美國前總統里根的內閣成員中,國防部長溫伯格、財政部長里甘、交通部長劉易斯,都是哈佛大學的畢業生。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也曾在哈佛讀書。還有前任美國總統喬治·布希、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現任總統奧巴馬,紐約市長彭博,馬薩諸塞州州長羅姆尼,菲律賓總統阿羅約,前任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也是哈佛的畢業生。
哈佛商學院 (15張)
哈佛大學之所以高踞當今世界大學之巔,是與她傑出的教學方法與輝煌的教育成就分不開的,ABC著名電視評論員喬·莫里斯在哈佛350周的年校慶時曾這樣說道:「一個曾培養了8位美國總統、33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32位普利策獎獲得者,數十家跨國公司總裁的大學,她的影響足可以支配這個國家……」。
馬文.鮑爾 (Marvin Bower),麥肯錫締造者,管理咨詢業締造者,管理咨詢之父,與彼得.德魯克齊名的管理大師
艾爾弗雷德·D·錢德勒(Alfred D. Chandler), Jr., 工商史
克萊頓·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 technology and general management (originator of the concept "disruptive technology")
羅莎貝斯·莫斯·坎特(Rosabeth Moss Kanter), Management
羅伯特·S·卡普蘭, 會計學(平衡記分卡概念的原創提出者)
保羅·勞倫斯(also an alum), 組織行為學
喬治·埃爾頓·梅奧(Elton Mayo)
羅伯特·C·默頓,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邁克爾·波特, 大學教授;競爭戰略;Monitor Group創建者之一
Shashikant Patel, Australian diplomat to the U.S.
Howard Raiffa, 決策分析
Ed Zschau, general management
Rakesh Khurana,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EO of Labor Market
教育目標
編輯
方向
建校106年的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簡稱,HBS)是美國培養企業人才的最著名的學府,被美國人稱為是商人、主管、總經理的西點軍校,美國許多大企業家和政治家都在這里學習過。在美國500家最大公司里擔任最高職位的經理中,有1/5畢業於這所學院。哈佛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簡稱MBA)成了權力與金錢的象徵,成了許多美國青年夢寐以求的學位。
哈佛商學院是一個製造「職業老闆」的「工廠」,哈佛的MBA人人都瘋狂地關心企業的成長和利潤,他們有著極強的追求成功的沖動,和自命不凡的意識,他們是商業活動中的職業殺手。MBA平均年薪可達10萬美金以上,以致美國人指責MBA的第一條缺點就是他們的身價太高。
招生
哈佛商學院每年要招收750名兩年制的碩士研究生、30名四年制的博士研究生和2,000名各類在職的經理進行學習培訓;暑期還要招收學制六周的「專業管理(如醫療衛生管理、大學及學院管理等)進修班」。全年可以開設政策、決策、計劃、控制、財務、市場、生產運行、科技開發、組織結構、行為科學、數學方法、計算機技術等100多門課程。
基金
哈佛商學院是如今美國最大、最富、最有名望,也是最有權威的管理學校。哈佛商學院的基金達2.5億美元之巨,比美國所有其他管理學校的總和還多。
HBS的學制為兩年,第一學年學習統一的必修課程,第二學年制進入專業課程,近90年來一概如此。HBS的課程設置已經成為幾乎所有大學的商學院碩士課程的參考模式,其校規校紀也為其他學校所模仿。
但是,哈佛商學院的教學計劃存在著一個令人奇怪的不平衡。第一年的課程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緊張,第二年卻有些無所事事的輕松。
課程設置
編輯
課程
怎樣做好一個總經理課,主要講授一個成功的總經理應該具備的品質、應該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培養這些品質,怎樣在不同的情況下扮演不同的角色。
二年級的唯一必修課研究的是怎樣做好一個總經理。我們都知道,哈佛商學院培養的目標就是總經理式的通才,而非會計師、市場分析家、生產計劃專家等專才。
現代企業的所有者——股東一般不參與經營管理。由代表股東利益的董事會任命總經理委以代理人的重任。股東希望得到更多的利潤,更高的投資效益率,本是天經地義的。同時,工人也想得到更多的工資,使用更新的機器設備,有舒服的工作環境,也無可厚非。此外,顧客、供應商、社會對企業都各有要求。總經理的任務是在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的情況下,率領企業在市場上成功地競爭。
這里必須指出,總經理和領袖不是一回事。領袖不必是總經理,總經理未必是領袖。任何職位上的人都可以發揮領導作用,但只有成功的總經理才同時是領袖。領袖最基本的特點是富於遠見,敢想敢為;他有遠大的理想,充滿信心,他能用這種理想激勵別人,使別人跟自己走。領袖不是把自己的理想強加於人,他的魅力在於能用理想打動一大群人,使他們產生跟自己一樣的信心、熱情和干勁,從而參加到實現這一理想的努力中去。
一年級課程
一年級課程
哈佛大學 (11張)
的典型安排是,每周上午三節80分鍾的課。每節課基本安排一個案例,一般學生准備一個案例要3—4個小時,加上課外學習小組和上課時間,每天大概要學習13一18個小時。很多學生差不多每天要學習到凌晨一兩點鍾,然後睡上幾小時,再爬起來去上。8點半的課。學生們估算,至少有75%的學習任務被壓縮在第一年的兩個學期內;20%則留到第二年的第一個學期,到第二個學期只剩下了5%的學習任務。因此可以說,第一年要玩命地拼,第二年可以拚命地玩。第一年的第一個學期,對第一個進過哈佛商學院的人來講,都是難以忘懷的。可以說,這是一個「學而生畏」的學期。這一學期的課程都是必修課。任何人都不能棄權和例外,哪怕你是注冊會計師,你也必須上會計課。剛進學院的新生對獨特的案例教學法尚不熟悉,准備起來困難重重、幾十頁一個的案例,對於非英語圈的留學生來講,更是蜀道青天。因為所有的必修課幾乎都必須在第一、二學期修完,所以你不能為了使學習輕鬆些而推遲學習任何難度大的課程。因此,就是那些頗具天才;畢業後也做出了顯赫成就的學生,在開始的幾個星期,也不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即使那些最優秀的學生,在第一次期中考試前的緊張也會達到極點。
二年級課程
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過了第一學期就可以鬆口氣,並相信自己剩下的時間也能順利渡過。一種成就感和樂觀精神便取代了開始幾個月普遍存在的不安和緊張心理。到了第二學期,多數學生依然埋頭學習與研究,但自信心已在他們身上紮下根來。HBS的第二年完全不同於第一年。除了一門必修課外,所有的課由學生自己選修,所以課堂參與的興趣提高了,班級也更小了。每個班通常只有40—70人了,不像第一年那樣。你要和89個同學呆在一起。這樣,學生們的參與頻率也提高了,同時,在被教授點名時也不那麼緊張了。准備案例的時間基本縮短為兩個小時以內,但每天合計仍有6個小時的學習。這並不意味著第二年的案例容易些了。實際上,案例通常是更長、更難了。但是在第一年接觸過400多個案例後,學生們更善於抓住案例的核心,更善於分析案例中的關鍵因素了。
必修、選修課
為了培養學生的各種技能,哈佛商學院設置了12門必修課和多門選修課。12門必修課包括:管理經營戰略與方針、管理控制、管理經濟學、市場營銷學、組織行為學、管理溝通、人力資源管理、生產與作業管理、財務管理、企業與政府及國際經濟、經營管理模擬訓練、怎樣做好一個總經理。其中前11門課程安排在第一學年進行,而怎樣做好一個總經理這門課程則是安排在第二學年學習的唯一一門必修課。
經營戰略與方針課,要在兩年內學完,兩年的講課重點各有側重,第一年主要講企業高層管理者在制定企業戰略方針中的作用和責任;第二年則主要集中在戰略如何實施方面。這門課程被視為HBS整個課程體系的基礎,是用來培養學生作為一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所應該掌握的有關經營管理方面的各種知識和能力。
管理控制課,主要講授如何客觀地評價企業的經營狀況,對企業的整體及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業績進行計劃、預測和檢查等方面的技巧和各種具體程序。
管理經濟學課,主要講授在決策過程中進行分析所需要的各種數學和統計方法。使學生掌握如何把一個具體的復雜問題進行分解,進而形成決策。
市場營銷學課,是一門與經營戰略方針有著密切關系的課程。其主要講授:如何按照市場需求來開發產品;如何選擇並進行正確的市場定位;如何進行產品的廣告宣傳;如何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和購買能力來推銷產品等內容。
組織行為學課,是一門在管理類院系中普遍設置的課程。在HBS的這門課程上其主要是通過進行管理游戲的方法來引導學生了解企業組織中人的需求、動機與行為的關系;理解什麼是企業文化;什麼是企業組織結構;企業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什麼等等。
管理溝通課,主要講授如何對企業內存在的各種問題、報告、提案和決策等進行調查並向企業內外進行傳達和交流。
人力資源管理課,是組織行為學的深化,其主要講授為實現企業的經營戰略方針,如何協調和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調動人們的積極性。
生產與作業管理課,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其主要講授如何通過分析有關生產過程、操作方法、生產能力利用率、作業規劃、新工藝採用、質量控制等多方面的實例,來有效地使用人力、財力、原料、機器,以組織日常的生產活動、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加投資收益率,並學會制訂遠期生產戰略和技術開發戰略。
財務管理講授課的主要內容是:如何通過最合理的資本構成和做出正確的投資和財務
決策,從而使企業的資金處於最良好、最有效的運動狀態。
企業與政府及國際經濟課,這門課程綜合了經濟、政治、歷史、金融、法律、商業政策等學科的知識,討論一個國家一個企業如何根據國內外的政治經濟形勢來制定自己的發展戰略。
經營管理模擬訓練課,則主要是讓學生根據以上所學的知識來處理實際問題。
經理培養
編輯
哈佛商學院認為:一個成功的總經理應該是一個全才,至少應具備三種技能,即:技術技能,人事技能和概念技能,這三種技能可以排除特殊品性的必要,也可提供正確看待和處理管理過程的有效方法,這也就是哈佛商學院在第一學年的11門必修課中所學習的。
另外,哈佛還認為:具有創造力是作為一個出色的總經理的基礎,而具有創造力應培養如下特質:
具有創造力
1.好奇心,這決定創造力的大小。
2.具有創意和開放的思想。
3.對問題具較強的敏感性。
4.在困難面前能夠自信,在機遇面前能夠大膽。
5.適度的辦事動機和強度,不急功近利更不優柔寡斷。
6.能夠在龐雜的事情面前,抓住問題的核心,做出正確的選擇。
7.具有創造性的記憶,使記憶的片段相互聯系,具有跳躍的流動性。
面對企業組織日益復雜的今天,管理工作成了一件十分復雜的事,要想成為一個好經理,必須每件事都要做的圓滿,需要高素質的總經理,他必須是:一個好的策劃人;一個組織能手;一個協調人;一個管制人;一個分析人;一個推動人;一個設計人;一個意見溝通人;在許多情況下也必須是個老師;一個好學不倦的人;必須是一個決策人。總經理是一個天才,是一個全才。
能力與否
哈佛認為,總經理是企業的總指揮,他的能力與否,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實際上,一個總經理就像一個樂隊的指揮一樣,當每一種樂器各自為政地演奏時很吵鬧,但通過指揮者的努力,洞察及領導就能將其配合成為有生命的樂章。但是,指揮的人手中是有作曲家所做的樂譜,指揮者僅是解釋樂譜的人而已。總經理則不然,他既是作曲家,又是指揮者。這一特殊的身份就要求總經理在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中明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上述這些非專業性的素質培養,則都屬於「總經理學」這門第二學年唯一的一門必修課的范圍,「總經理學主要講授一個成功的總經理應該具備的品質、應該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培養這些品質,怎樣在不同情況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說,「總經理學」是對MBA其餘課程的總結與升華,它促使學生由量變到質變,同時,也是從象牙塔走向商界的橋梁。
「總經理學」主要講授一個成功的總經理應該具備的品質、應該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培養這些品質,怎樣在不同情況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它講授的是真正的「管理」,而不是「管理學」,它培養的不是知識型的專業人才,而是能力型的高級管理人才;不是會計師,市場分析家、生產計劃專家,而是總經理、經理。當然,這也就是哈佛商學院的目標。
在哈佛商學院,學生們除了學習企業管理方面的各種知識外,還要學會獨立處理其他許多課題。他們必須培養自己各方面的決策能力,並且要學會在作出這些決策後對它們的自我認可。換言之,哈佛商學院特別注重培養學生們的獨立思考能力。
前面講過,哈佛商學院的課程以案例教學為主,這是一種沒有唯一正確答案的教學方法。但恰恰是這種沒有唯一正確答案的案例教學法迫使學生們去獨立思考。
哈佛商學院為了保證課堂教學所用案例的多樣性和全面性,所有的案例在正式列入課程之前,都要經過反復認真的討論。一個案例通常要講兩三節課。每一節課80分鍾,每節課開始,任課教授首先指定一個學生起來說明案例、分析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手段,或者指出實現公司目標的方法和途徑。所給時間一般是10一F20分鍾。然後其他學生則分別從自己角度來分析同一個案例,闡述自己的看法、分析、判斷、措施,以及在哪些地方比第一個發言者所說的更好。
教學特點
編輯
案例教學
學生們為了能夠爭得發言的機會,經常是互不相讓,你喊他叫,教室里也往往亂成一團。教授則努力控制局面,引導發言,但總是有那麼一部分學生,不顧老師的提議,仍然在那裡唇槍舌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沒有經過獨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和方案,就根本不用站起來,更不用去搶著發言(當然,如果你能搶在別人之前說出與他們相同或類似的觀點也可)。否則,你肯定不會引起教授的注意,甚至還有可能引來同學們的譏笑。
學習機制
哈佛商學院的案例教學法是一個不斷向學生施加壓力的學習機制。學院對學生成績的評分,有一半取決於課上發言,另一半則視考試成績而定,極少有書面作業。所以每個學生都非常重視上課前的預習和課堂上的發言。
預習
預習對哈佛商學院的學生而言相當重要,因為它關繫到第二天或下一次課堂上發言的質量。第二天一早,他們就得帶著頭一天經過自己獨立思考所得的行動方案去上課。
哈佛商學院一再對學生們強調,在必修的所有課程中,作為管理者的目標,就是要在對各種復雜的情況作出分析,並對必要的得失進行了權衡以後,促使所制定的政策彼此協調,並保證這些政策與組織的目標保持一致。
開動腦筋
案例教學法的精髓不在於讓學生強記內容,而是迫使他們開動腦筋,苦苦思考。每個案例描寫的都是工商企業所遇到的真實問題。有的案例似乎是從一個元帥的角度來敘述整個戰局;有的則記錄一個校官所面臨的局部態勢。有的案例故意不給應有的信息,有時又故意多給一些。案例的最後,總是問學生:「你說該怎麼辦?」
獨立思考
這個問題不經過認真縝密的獨立思考,是很難給出完滿答案的。案例法訓練的就是決策藝術,鍛煉學生在不圓滿的條件下作出自己獨立決策的能力。現實世界多半沒有一種精確的答案,但卻有受時間、資源、人才等條件限制的多種選擇。「未來的總經理」們必須學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作出最佳的決策。
案例教學法並非是輕而易舉就可以被任何大學引進的學習方法,即使是在哈佛商學院,大多數學生也得在一個學期之後才能適應。而幫助學生們盡快適應這種獨特教學方法的措施之一,就是哈佛積極提倡組建課外學習小組。但實際上,盡管在上課討論、小組研究以及宿舍里相互交換筆記等等活動中,學生們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幫助,會花掉不少時間,能否真正學好,全靠個人的努力和獨立思考。
學生的質量
商學院將新生分成從A到I的九個班,每班九十人,有固定的教室,按同學的背景、經歷、特長、興趣配組成班。學生中有美國參議員的子女,有已經獲得博士學位的理科生,有奧運會運動員,有西點軍校的教官,有稅務律師,有會計師,有銀行家,有工程師。
無論學生過去學的專業是什麼,第一年的課全是必修課。內容有會計學、管理經濟學、市場營銷學、寫作講演課、組織行為學、生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戰略、國際政治經濟學和管理模擬競賽。
節奏緊張
哈佛的節奏是緊張的,也必然如此。要在短短兩年裡培養出總經理式的人才談何容易1哈佛教育的價值在於:把通常需要多年工作實踐方能獲得的經驗濃縮到兩年課程里,將涉世不深的學生「催熟」。
在兩年裡,學生們要分析八百多個案例。而製作和設計這些經營案例的,既有哈佛大學的教授,也有該校的畢業生,還有其他有關的研究者。為了保證這些案例的多樣性和全面性,所有案例在正式列入課程之前,都要經過反復認真的討論。一個案例通常要講兩、三節課,每節課80分鍾。
每節課開始,任課教授首先指定一個學生起來說明案例,分析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手段,或者指出實現公司目標的方法和途徑。所給的時間一般是10—20分鍾。
然後其他學生從自己的角度來分析同一個案例,闡述自己的看法,以及在哪些地方比第一個發言者更好。學生們為了能爭得發言的機會,往往是你喊我叫,互不相讓。教室里經常亂作一團,教授則努力控制局面,引導發言。但往往總有不少學生,不顧教授的提議,仍然在那裡唇槍舌劍,有時教授不得不採取威嚇學生的強硬手段,以便使討論能夠按照正常秩序繼續進行下去。
HBS講課用的案例,與一般學院所用的案例有很大的不同。一般學院往往預先准備好了案例的分析結果,作為正確答案。但HBS認為,一個案例的正確答案,決不是唯一的案例分析的結果,往往是一個中間產物,最後總會留下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
因此,有時甚至有意識地在案例製作時把一些重要的資料或數據漏掉。它重視如何適應形勢和形勢變化去確定更好的、更有效的管理手段,而不太重視經營問題的解決結果。HBS的教學重視的是如何分析復雜的企業形勢的「方法」。
因此可以說,HBS的案例分析教學,不是去尋找正確答案的教學,實際上也不存在絕對的正確答案。
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兩個學年裡學完800多個案例,就好比用兩年時間玩一個巨大無比的拼圖游戲一樣。盡管每一小塊都有特定的位置,但您先拼哪一塊,先從邊上拼,還是從角上拼或是從中間拼,可以是千變萬化的,全憑個人意願。
HBS的案例分析教學法,是力圖把學生置於一個實際經營者的立場上,從實戰的環境出發,來學習什麼是經營和如何經營。發給學生的講義和資料,靠死記硬背是絕對消化不了的,要想把課程內容真正學到手,就必須每天晚上讀完2—3個案例,還要對它們進行詳細的分析,並作出筆記。要充分准備好一個案例,一般需要兩個小時以上的時間,沒有一目十行的閱讀能力和超人的分析能力,是根本吃不消的。
經歷
這是一位HBS的畢業生來談她第一次做案例報告時的經歷:
擔任市場營銷課的教授點名叫我談談布萊克·德克案例時,我頓時心怦怦跳起來。我打算向正在等我發言的全班同學公布我擬定的將GE公司電動工具部門合並到布萊克.德克公司的實施計劃。
我掃了一眼筆記,試圖想回憶起昨晚已擬好的報告要點。但當我意識到沒有算出實施我的計劃所要達到的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量時,感到一陣緊張。我知道同學們肯定會發現這點遺漏,但我已沒有時間了。我抬起頭來,不看筆記了。
教室安靜極了,所有眼睛都盯著我。「我制定了一個中長期實施計劃」,我開始說道在我發言時,教授將計劃的目標和關鍵步驟一一列舉在黑板上。我花了大約10分鍾時間,講了布菜克·德克公司應實施的生產和市場營銷策略,講了策略的投資預算和時間進度安排,以及對付各方面競爭對手的應變措施。
當發言進入總結階段時,我甚至有些得意洋洋。因為就在昨天晚上,我們課外學習小組已經充分討論過這個案例。我確信自己的報告是一流的
然而,我話音未落,80多隻手毫不客氣地舉起來,准備攻擊我的計劃。這就是我在哈佛商學院第一次做案例報告的經歷。
望採納
『叄』 台積電最大股東是誰
台灣行政院
台積電共有280億股股份,其中260億股已經上市。據公開資料顯示,台積電的個人股東持股比例不足8%,所以大部分都是由機構來持股。
截至2019年底,台積電的最大股東是花旗託管台積電存托專戶,持股20.5%;第二大股東是台灣行政院發展基金,持股6.4%。但是,從嚴格意義上講,台積電最大股東並不是花旗銀行,因為這種存托憑證ADR屬於可轉讓證書,是可以公開交易的股票和債券。
所以,台積電的最大股東應該是台灣行政院,持股6.4%;金融機構持股近3%,個人股東持股不足8%,外國機構及外國人持股78%,這部分持股非常分散,其中大部分是美國的投資機構、基金,以及其他國家的基金,當然,美國資本還是佔了很大比例。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的簡介
1949年張忠謀成功考入美國哈佛大學,在當時千人新生當中,他是唯一的中國人,此時,張忠謀只有18歲。
第二年,張忠謀又進入另一所全球頂尖高校——麻省理工學院,最終獲得碩士學位。畢業後,張忠謀選擇了半導體行業。1958年,他進入了當時全球最牛的半導體巨頭公司——德州儀器,這也為日後創辦台積電打下了基礎。
在進入德州儀器之後,張忠謀的所學得到了最大程度地發揮。1965年,張忠謀的職位被提升至部門經理。最終,張忠謀成為了當時德州儀器的副總裁,也就是實際上的第三把手,當時德州儀器有近3萬人由張忠謀管理。
到了1985年,張忠謀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辭職離開了美國。隨後,張忠謀成為台灣工研院的院長,在張忠謀的努力下,第二年便在台灣創辦了全球第一家晶元代工廠(台積電)、當時世界上沒有這個行業,是張忠謀一個人開創了一個行業。
由於台積電是整個行業的第一家企業,占盡先機,再加上張忠謀豐富的人脈和資源,短短幾年時間的發展,台積電就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晶元代工廠。台積電擁有50%以上的市佔率,成為行業響當當的第一名,排名第二的三星,市佔率不足20%。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肆』 哪裡可以下載到哈佛大學基金和耶魯基金的年報啊!!急求!200分!求幫忙!
目前獲得QFII資格的國外大學教育基金共有7家,分別是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德克薩斯大學體系董事會以及杜克大學。他們在A股市場上表現搶眼,多次現身各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東名單,甚至有改變上市公司內部格局的力量。據媒體報道,格力電器今年年中的董事換屆選舉,珠海市國資委空降的周少強被其他股東舉薦的馮繼勇打敗,而當時身為格力電器第三大流通股股東的耶魯大學教育基金正是導致這個結果的絕對主力。美國大學基金會資金的來源除了向校友募捐和某些富豪的慷慨捐贈外,主要依靠在各領域的投資收益來進行積累。股票市場的投資,一直是國外大學基金會取得回報的重要方式之一。據悉,作為全美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學的教育基金會目前教育基金總量已經超過了300億美元。2006年,耶魯大學教育基金會和斯坦福大學教育基金會先後在中國獲批QFII資格,成為首批進入A股市場的國外大學基金。而在A股中最為活躍的國外大學教育基金當屬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基金是全球最重要的大學教育基金之一,其投資回報在業內的名譽不亞於耶魯大學本身在學術界的地位。據媒體報道,耶魯大學教育基金在過去二十年的年均收益率高達14.2%。這樣的成績不僅讓中國的散戶們「望塵莫及」,就連機構們恐怕都要「俯首稱臣」。而哈佛大學卻一向低調,少有現身。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外大學教育基金的持股風格更接近於中國證監會一直提倡的長期價值投資理念,他們選擇的股票數量並不多,但比較穩定,偏向長期持有,波動幅度較小。
市場低迷之際,海外機構對A股的投資興趣卻在升溫。根據相關數據,格力電器占據QFII在A股的最大份額,從股價和業績表現看,格力電器可以稱作是價值投資的典範。格力電器三季報顯示,其前十大股東名單中,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占據半壁江山,有5家QFII機構入駐格力電器,按持股市值排序依次是耶魯大學、摩根士丹利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美林國際、瑞士聯合銀行集團、花旗環球金融有限公司。耶魯大學、美林國際兩家QFII這兩家機構合計投入了近11億元,通過今年年初的公開增發分別獲得了3777萬股、2575萬股格力電器股份。
『伍』 微軟 老闆是誰
微軟公司沒有具體的老闆,它是由比爾·蓋茨與保羅·艾倫共同創辦於1975年的股份制公司,公司董事長是約翰·湯普森,薩提亞·納德拉為微軟公司CEO。現如今,公司最大股東也不再是比爾蓋茨,而是持有3.33億股的前任CEO史蒂夫·鮑爾默。
1975年,19歲的比爾·蓋茨從美國哈佛大學退學,和他的高中校友保羅·艾倫一起賣BASIC(Beginners'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又譯培基。
培基意思就是「初學者的全方位符式指令代碼」,是一種設計給初學者使用的程序設計語言。當蓋茨還在哈佛大學讀書時,他們曾為MITS公司的Altair編制語言。後來,蓋茨和艾倫搬到阿爾伯克基,並在當地一家旅館房間里創建了微軟公司。
2、運營組
由總裁和首席運營官Rick Belluzzo領導,負責管理商業運作和全部的商業計劃。包括公司的財政、行政管理、人力資源和信息技術部門。
3、研究院
由資深副總裁Rick Rashid領導,負責對現在或未來的計算課題提出創造性的建議和解決方案,使計算機變得更加易於使用。同時負責為下一代的硬體產品設計軟體,改進軟體設計流程和研究計算機科學的數學基礎。關於MSR更詳細的信息可參見 Microsoft Research Web page。
『陸』 美國現任財長保爾森的個人履歷和家庭背景
11月,美國次級信貸危機對華爾街的沖擊繼續肆虐,撼動了越來越多金融機構的高層。
美林證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斯坦·奧尼爾「落馬」,花旗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查爾斯·普林斯遞交辭呈,一周內,世界級金融機構走了兩個掌門人。
說花旗會引發「蝴蝶效應」,一點都不誇張。盡管花旗已經為股東們趕走了不受歡迎的CEO,但普林斯身後卻留下了65億美元的巨額虧損。作為全世界最大的金融集團,花旗股票在個人和投資機構中擁有的形象,真的會如眾多批評報告所說那樣幻滅嗎?這是個非同小可的問題。如果像花旗這樣的「超級航母」都根基動搖的話,那麼全球經濟都能感到它的餘震。
危急關頭,花旗請出了前美國財政部長、花旗董事會執行委員會主席羅伯特·魯賓出任董事長,希望這位商政兩界的風雲人物能夠拯救花旗,拯救美國經濟的信心。
「不情願」的臨危受命
任何一個人物在臨危受命之後,面臨的註定是力挽狂瀾的重任。而事實上,這位曾經是柯林頓眼裡「自漢密爾頓以來最偉大的財長」魯賓,對此毫無准備。
就在之前幾周接受采訪時,對於花旗如何面對眼前的「十字路口」,是否考慮替換船長的外界猜測,魯賓的回答是:普林斯的位置會保持到「5年後的花旗年會上」。然而轉瞬間,魯賓本人就被董事會按到了這把不那麼好坐的交椅之上。在他即將70歲的時候,又一次要扮演人們心中拯救者的角色。
一直對釣魚情有獨鍾、業已安享晚年的魯賓顯得很不情願,他說「本來不會選擇在這樣的情況下以這樣的方式度過人生」。但是,出於「對公司、員工以及公司在全球經濟中所發揮重要作用的考慮」,魯賓最終還是同意了。為金融風險「擦屁股」的事,對他來說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這也許就是羅伯特·魯賓的宿命。
很多人至今都清楚地記得,1999年《時代》周刊封面上出現的並肩合影:時任財政部長的魯賓與副手勞倫斯·薩默斯、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他們被譽為「拯救世界的三劍客」。
當時,魯賓的聲望如日中天,在1995到1999年的美國財政部長任期上得到的好評如潮。上任不久就碰到墨西哥金融危機那個燙手山芋,魯賓說服柯林頓,動用財政部的匯率穩定基金,向墨西哥政府安排了巨額貸款,幫助其穩定了因比索快速貶值而引發的金融動盪。
這無疑是一個睿智的決定。當時美國民眾對「鄰居」墨西哥的經濟危機都有一種事不關己、隔岸觀火的心態,而魯賓憑借著在華爾街摸爬30年的直覺判斷,事情絕非如此。在剛剛簽訂北美自由貿易協議的大背景下,如果墨西哥經濟崩潰,唇亡齒寒的道理不容置疑。於是,他利用各種公開場合向民眾提醒事態的嚴重性,並預言墨西哥經濟危機導致的嚴重後果之一就是巨大的移民潮沖擊美國。
另一個讓魯賓名聲大振的,是與財政赤字斗爭打了個漂亮仗。20 世紀90 年代初,美國的財政赤字有如天文數字一般龐大。早在1993年魯賓入主國家經濟委員會的時候,他就建議年輕的柯林頓總統推行大規模的赤字削減措施;出任財政部長之後,更是大刀闊斧地改革。柯林頓執政期間美國的財政由赤字走向了盈餘,魯賓功不可沒。當時柯林頓的顧問大衛·格根也因此稱魯賓為政府內閣中 「最有價值的球員」。
叱吒商政兩界
如果用工作地點來概括魯賓的履歷,那實在簡單不過——從華爾街到華盛頓,再從華盛頓到華爾街。
從耶魯大學法學院畢業之後,魯賓在紐約的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了兩年。1966年他加入高盛公司,開始華爾街生涯,其金融才能充分地顯現出來。
在高盛,魯賓最初負責的是「套匯交易」。這個華爾街慣常的「游戲」,魯賓玩起來得心應手。自高中開始便相當在行的撲克牌技術幫了他大忙,因為打撲克牌與「套匯交易」在某種程度上說是相通的——收集相關的數據,冷靜分析各種風險,並願意為可能出現的結果投下高昂的賭注。1977年,魯賓憑借出色的業績被《財富》雜志譽為華爾街從事套匯交易的「四騎士」之一。
同時,魯賓化解危機的能力也在高盛得以彰顯。1987年,高盛公司合夥人羅伯特·弗里曼因從事內幕交易被判入獄,導致公司形象受到嚴重影響。當時的魯賓已經成為高盛的副董事長,他與其他高管一道,實施「零缺陷」政策,使公司杜絕一切可能再次出現的過失,挽回了公司聲譽。
魯賓在高盛工作了26年,平步青雲,1990年晉升為高盛公司聯席董事長之一,年薪高達2650萬美元,被稱為「華爾街奇才」。在魯賓看來,高盛對自己的影響最大,他把在高盛的這段歲月稱為「萬事的根源」。
業界有一種看法,認為高盛是美國政界經濟高管的「黃埔軍校」,因為高盛公司從來都十分看重團隊協作。但在年輕的魯賓身上卻出現了與之不和諧的錯誤:做事唐突,性格過直,待人接物暴躁無禮。最終,一位年長的合夥人告訴魯賓,如果他希望在公司里獲得提拔,必須改改自己的工作作風,多考慮同事們的見解。魯賓對這一個意見頗感意外,但他隨即就接受了批評,職場道路也由此暢通。
在高盛工作的同時,魯賓積極地參加民主黨的活動。1991 年,在朋友的引薦下,魯賓和柯林頓總統共進晚餐,這是他和柯林頓的第一次會面。在那頓晚餐上,他們一起討論了三個多小時的經濟問題。魯賓認為柯林頓對問題的觀察深邃,充滿求知慾。而與此同時,柯林頓也極為看重魯賓在華爾街多年的經歷,以及他與大公司高層私交甚好的背景。這頓晚餐成就了二人日後的合作。沒過多久,魯賓接受了柯林頓的邀請,入主新組建的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
叱吒商政兩界的人,似乎天生就長袖善舞。魯賓的夫人朱迪曾經擔任紐約市市長的禮賓專員,一度活躍在紐約市的演出界。但實際上,他們夫婦寧願待在家裡也不願捲入沒完沒了的社交活動。即使魯賓在華盛頓工作期間,朱迪也以「討厭華盛頓的政治氣氛」為由,始終不願離開曼哈頓。所以,在魯賓的財長生涯中,大部分周末都要打「飛的」回紐約看望妻子,平時則住在華盛頓的傑斐遜飯店裡。
這段「候鳥」生活在1999年結束,因為他又回到了紐約。那年春天,柯林頓在白宮玫瑰園宣布接受魯賓的辭職,華爾街一片嘩然,道—瓊斯指數竟一度重挫200點之多。
「白宮的魯賓」值多少錢
柯林頓曾經戲謔道:在華盛頓期間,魯賓為美國中產階級做了很多事情,但是白宮給的報酬可比不了華爾街;去了白宮的魯賓,自己也成了中產階級。
魯賓從白宮回到華爾街之後,立馬有媒體跳出來說——魯賓是作為華盛頓「使者」回到華爾街的。盡管魯賓極力否認這一點,但他的身價卻是實實在在地大漲了。
花旗集團開出了誘人的條件:每年的工資和獎金收入不少於1500萬美元,此外還提供股票期權以及可供使用的私人飛機。但在魯賓進入花旗之後,他的優厚報酬和模糊的職責就引來不斷的爭議。魯賓從花旗總共獲得的工資、紅利和股票獎勵,高於很多花旗前任以及現任高管。魯賓到底值多少錢?
在花旗高層看來,「魯賓的專業素養、處事技巧和職業判斷力與我們的全球戰略完全匹配」。而另一方面,魯賓在華盛頓期間所掌握的人脈資源,更為花旗所看好。在任執行委員會主席期間,魯賓在花旗的工作主要包括幫助協調收購,利用自己的關系為花旗爭取業務。魯賓與世界各地的領導和企業高層時常有聯絡,一位花旗高管曾經說過:「如果你需要打電話聯絡某人,魯賓可以幫你做到。」
這就是魯賓的價值所在——一個與華爾街和華盛頓都有著極深淵源的人,對花旗的意義不言自明。
「華盛頓—華爾街復合體」
如果按照當年花旗和魯賓簽署的聘用協議,對於公司行為的過失魯賓可免於承擔任何直接責任。他的職責是「戰略管理和經營業務」,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評估。也就是說,假設全球經濟發生崩潰,那麼他要設法讓花旗集團免遭殃及;至於如何收拾殘局,就不關他的事了。然而,生活中總是充滿了諷刺。魯賓自己也沒有想到,8年之後,當花旗岌岌可危之際,他卻成了要挺身而出、拯救花旗於困境的人。
對於魯賓的走馬上任,股東們其實也不情願。在股東們11月7日向曼哈頓聯邦法院提起的訴訟中,控告花旗的數位高管未能充分把握公司戰略方向,在次貸相關債券投資上不計後果,導致集團出現巨額損失,被控的高管中就包括了魯賓。但花旗選擇魯賓自有打算,下注的信心不僅僅在於選擇魯賓,更在於對「華盛頓—華爾街復合體」的信任。
華盛頓和華爾街之間的密切配合,從19世紀就已經開始。當年威爾遜當選美國總統後,對於誰適合擔任財長和國務卿的問題,就求教於摩根財團的「國王」老摩根。而華盛頓高官們與華爾街高管們之間頻繁互換角色,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比如從華爾街走向華盛頓的有來自狄龍—李德財團的道格拉斯·狄龍,他被肯尼迪總統任命為財長;此後,曾任美林證券公司總裁的納德·托馬斯·里甘,出任里根政府的財長;還有現任的財長亨利·保爾森,與魯賓一樣出身於高盛。
過去40年中,華爾街為美國財政部「輸出」了6位財長,在職時間總共加起來超過20年。這是一種頗為玩味的現象。
有著「金元政治」之稱的美國政治中,作為政治中心的白宮與作為金融中心的華爾街似乎註定有著曖昧的「戀情」。華爾街不僅以捐款的形式影響美國的政治選舉,更以直接輸送精英的手段「操控」國家的政策。而選出來的總統,也必然會為華爾街的精英們投桃報李,其出台的政策也會有利於他們聚財。這種相得益彰的絕配,恰恰印證了美國金融史專家查爾斯·基斯特在《華爾街史》一書中的論斷——「華爾街歷史的主題,就是金融與政府之間的曲折關系。」
歷史總是充滿了戲劇性。想當初,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在華爾街的聯邦廳——美國第一屆國會所在地宣誓就職的時候,他大概怎麼都沒有想到,「華盛頓」和「華爾街」這兩個名字今後竟有如此深厚而復雜的關聯!
『柒』 敵意收購的名稱概述
敵意收購者高價購買被收購對象公司的股票,然後重組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改變公司經營方針,並解僱大量工人。由於被收購公司的股東可以高價將股票賣給收購者,他們往往同意「敵意收購者」的計劃;如果按照傳統的公司法,經理必須並且僅僅對股東股票價值最大化負責,那麼經理就有義務接受「敵意收購」。事實上,被收購公司的股東在80年代大都發了大財,因為收購者提供的價格一般都在原股票價格的50%到一倍以上。西北大學法學院教授貝納德·布雷克(Bernard Black )生動地說:「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89年斷言,死亡和稅收是生活中最確定的兩件事。如果他活到今天,他會加上第三件確定無疑的事實,即股東從收購中獲利」(B.Black,1988)。
但是,這種股東接受「敵意收購」的短期獲利行為,往往是和企業的長期發展相違背的。一個企業在發展中,已經建立起一系列的人力資本、供銷網路、債務關系等,這些安排如果任意被股東短期獲利動機所打斷, 必將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率。哈佛大學經濟學家史來弗(Andrei Shleifer)和沙默斯(Lawrence Summers)對美國「環球航空公司」(TWA)被「敵意收購」的案例做了研究,他們發現,TWA股東收益的增加額是由工人工資的減少額帶來的,後者是前者的1.5倍(A.Shleifer &L.Summers,1988)。也就是說,「敵意收購」只代表財富分配的轉移,並不代表新財富的創造。因此,美國工人反對「敵意收購」,是不難理解的。
一些高級經理人員也反對「敵意收購」。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前總裁托馬斯·墨非(Thomas Murphy)在1990年說, 「許多所謂『投資者』,只注意短期投機股票生意,這些人根本不配被稱為『所有者』」(L.Lowen Stein,1991)。至於受「敵意收購」之害的債權人和被收購公司所在地的共同體居民,也有控制「惡意收購」的強烈願望。
在這一背景下,美國許多州從80年代末開始修改公司法,允許經理對比股東更廣的「利益相關者」負責,從而給予了經理拒絕「惡意收購」的法律依據,因為盡管 「惡意收購」給股東帶來暴利,但卻損害了公司的其他「利益相關者」。賓夕法尼亞州在公司法上的變革,以其與傳統公司法的鮮明區別,引起了全美金融企業界的大論戰。
1989年,為了抗禦「惡意收購」,賓夕法尼亞州議會提出了新的公司法議案。它包括四條新條款:
第一,任何股東,不論擁有多少股票,最多隻能享有20%的投票權。這是為了對付「惡意收購者」常用的「杠桿收購」(Leveraged Buyout)策略的。這一條款突破了傳統公司法「一股一票」的原則。
第二, 作為被收購對象的公司, 有權在「惡意收購」計劃宣告後18個月之內,佔有股東出售股票給「敵意收購者」所獲的利潤。
第三,成功了的「敵意收購者」必須保證26周的工人轉業費用;在收購計劃處於談判期間,勞動合同不得終止。
第四,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條款,是賦予公司經理對「利益相關者」負責的權利, 而不象傳統公司法那樣, 只對股東一方負責(S. Hill,1995)。
美國商業界的主要刊物之一《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 )對賓夕法尼亞州的新公司法極為不滿,認為它「破壞了資本主義的核心概念:董事會和經理對股東的責任」。另一家頗具影響的商業期刊《福布斯》(Forbes)則乾脆用了「賓夕法尼亞州式的社會主義」(Socialism,Pennsylvania—style)一詞(S.Hill,1995)。雖然面對強大的反對力量,賓州的新公司法仍顯示出生命力,目前全美已有29個州採用了類似賓州的新公司法。賓州新公司法的起草人沃爾曼(Steven Wallman)也被提升為聯邦政府證券委員會成員。在賓州實踐的影響下,美國重要思想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 )開展了對新公司法的大量研究,於1995年出版了《所有制與控制權:重新思考21世紀的公司治理》一書(M.Blair,1995),其核心思想是:將股東視為公司的「所有者」是一個錯誤,公司經理應對公司的長遠發展和全部「利益相關者」負責。
由此可見,80年代末期以來美國公司法的變革是和反對「敵意收購」這一實踐背景相聯系的。但是,公司法的變革,同時又是對傳統的私有制邏輯的重大突破,因此不可能沒有深厚的理論背景。
『捌』 哈佛大學屬於誰
你從哪聽說的哈佛資產已達二百億美元,21日哈佛大學宣布,該校獲得的捐贈資金已經高達349億美元。哈佛大學可以稱得上「富可敵國」,因為它所獲得的捐贈比世界上很多中小國家年生產總值都要高。
超過耶魯大學一倍
哈佛大學2007財政年度的截止日期是6月30日,經過統計,哈佛大學2007年度獲得的捐贈資金增加了23%達到了349億美元,這是近年來增幅最大的一年。2006年哈佛獲得的捐贈資金的增幅為16.7%,而2005年為19.2%。
349億美元的數字足以讓哈佛大學穩居世界大學「首富」的位置,按照去年的數據,排名第二的耶魯大學獲得152億美元捐贈資金,連哈佛的一半都不到。還有數據表明,哈佛大學獲得的捐贈資金超過英國全部大學所獲捐款的總和。
大學獲得的資金越多,聘請的教師越優秀、設備更先進、獎學金也更多。哈佛大學擁有的雄厚資金是吸引生源的關鍵因素。根據計算,如果將大學的全部資金均分,哈佛大學每名學子將可獲得150萬美元。
大學的這些資產屬於學校的董事會組織,美國有名的大學都和企業一樣的管理,當然錢也屬於自己支配啊。
詳細請看參考資料:
『玖』 考哈佛大學要多少分
一、 高一畢業托福成績達到600分以上。
英語非常重要,這是考美國大學的第一關。要想達到這個成績,英語的學習必須遠遠超過中學教學課本。必須到社會上找更高級的培訓班。口語、聽力應該好過,但單詞量是個大問題。怎麼著也要掌握8000-10000單詞量。在初二、初三突擊英語時,每天背300個單詞,那真是枯燥極了,也苦極了。但堅持半年到一年後,基本上單詞就不再是問題了。建議同學們到新東方外語學校補習一下英語。暑假可以到上海、北京報名上個住宿班。新東方的課程可以上網查看一下。
托福考試有一定的技巧,所以要在高一暑假期間考一次,如果考得不理想,高二還來得及再考。分數起碼要達到600分以上。現在是新的計分法,滿分120分,要達到100分以上。這是最低線。這幾年考上哈佛的中國學生托福都在630分以上,折算成新分數應為110分以上。
二、 要准備STA考試
考美國大學都要參加SAT考試。美國為爭奪全世界的優秀人才,在世界各地設有SAT考點,中國大陸暫時沒有,要想參加考試,都是辦港澳通行證到香港去考。考試時間每年有四次,可以多次參加考試,用最好的一次成績申報美國大學。所以要提前准備,最好高二上半年考一次,下半年有機會再考一次。
考試內容:SAT 1 有三門,一是英語語法詞彙;二是英文寫作;三是數學。每門800分滿分,共2400分,要考哈佛,最低也要2200分以上。
SAT 2,可以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等很多門課程裡面選3門,也是每門800分,滿分2400分。選擇參加考試的科目應該與你想上什麼大學,學什麼專業有一定的聯系。中國學生一般選數、理、化,因為其他課程受英語的限制,難度更大。
SAT考試難度近似GRE,英語部分比托福要難。
新東方有SAT培訓學校,上海、北京都有,辦了幾次,效果不錯。大部分中國考上美國大學的學生,都上過這個培訓班。要在高一的時候培訓一次,然後考試,也可以提前買幾本書看一看。數學部分可能比中國的簡單,但思路不一樣,如果不提前訓練,還真不一定能拿下。
zt
三、 日常的學習與文藝、體育特長
在高中期間應該達到省一級的重點中學年級排名前10名。哈佛在錄取時要看學校的評價,前10名是有加分的。
在高一時,應該獲得過全國奧賽(數學、物理、化學任一)金牌,美國大學非常重視這一點。
要有文藝或體育特長,要在省級或全國比賽中獲過獎。
以上三點不是硬指標,是加分指標。硬指標是托福、SAT,如果差一點點,是可以用加分指標彌補的。但報考哈佛的學生個個都是有國際奧賽金牌或文體特長的。所以你也得有才行。
四、 社會活動與領導能力
其實這一條是看你對社會的責任感和愛心認知,並考驗你有否長期堅持的毅力。在社會活動中的出色表現可以反映一個人的人品。因為哈佛出來的人是要對社會做出貢獻、負責任的人。這些品質要從小開始培養,在中學期間表現出來,才會被認可。
那麼具體要幹些什麼呢?很難有統一的標准,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而定。舉幾個例子供參考。
(1) 參加重大活動、重要會議的表現。有的人在亞運會、殘運會當志願者表現突出,有的人在環保活動中積極參與並有所成就,有的人參加青少年國際會議提交有價值的議題並在會議中大膽闡述自己的主張,等等。
(2) 長期堅持義務活動。有的人堅持每周去敬老院義務幫助老人,有的人在網上給西藏的學生編寫教材、錄制磁帶,有的人組織起來堅持募捐給貧困地區的家庭打井,解決飲水問題。
(3) 是某項活動的組織者、創意者。有人組織學生公司,推銷商品,用賺到的錢捐助某一件有意義的事。
總之,是表示愛心,表現你的社會責任心,並在活動中展示你的能力。但是一定要長期堅持,達到一、兩年。
五、 推薦信和學校的評價。
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能有班主任、校長,或者是社會活動中認識的名人,給你寫很好的推薦信,就會起很大的作用。寫推薦信的人應該是最了解你的人,要寫出他對你的真實認識。
學校的評價也是重要的。哈佛大學要求學校填寫一張表格,回答一些固定的問題,使得對學生的評估有一個量化的指標。所以你在學校的表現、老師們對你的評價都是很重要的。
以上五個方面是要努力的方向。只有做到最好,才能有機會。要知道,考哈佛的人是全世界的尖子,每年在中國也就招2-3名,加上耶魯、麻省、普林斯頓,不會超過10人。樹立考哈佛的理想,就要准備與全世界的人精比拼。
『拾』 哈佛大學一開始是為了培養政府官員嗎
哈佛大學
1775~1783年,北美13個英國殖民地爆發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哈佛學院順應潮流,站在同情和支持獨立戰爭的正義事業一邊。在馬薩諸塞,幾乎所有著名的革命者都是哈佛的畢業生,包括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
1775年7月3日,喬治·華盛頓在哈佛學院所在地坎布里奇就任北美獨立戰爭軍隊的統帥,他的司令部也一度設在坎布里奇。1776年美利堅合眾國誕生後,哈佛學院為獨立戰爭的主要領導人喬治·華盛頓、托馬斯·傑斐遜(《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國第三任總統)、約翰·傑伊(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首任首席大法官)、亞歷山大·漢密爾頓(首屆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部長)等人授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哈佛大學
1780年馬薩諸塞州頒布新憲法,哈佛學院擴建、更名為哈佛大學;同年設立醫學教授職位。醫科開設後,教授們開展各種各樣的科學研究,並將研究成果發表在北美和英國學術刊物上,自然科學終於在哈佛建立起牢固的陣地,並開始對其它學院產生影響。
在北美獨立戰爭初年,哈佛學院的基金,連同地產的租金在內,不足1700英鎊。戰後的1793年,哈佛的基金已超過18.2萬美元。
霍利斯神學教授David Tappan和校長Joseph Willard分別於1803、1804年去世後,經歷了一場斗爭,1805年,哈佛由一位論派者Henry Ware接手管治,辦學精神開始向亞米念主義過渡;這也使美國的教育機構開始世俗化。他們與聯邦黨結盟,並開辦了很多機構,以擴大其政治及文化勢力;與此同時,一些神學的保守派人士則利用大眾傳媒,評擊對方企圖凝造寡頭政治文化及破壞共和國的政治原則。哈佛因此在1850年代被稱作「一位論派的梵蒂岡」。
1816年成立神學院,1817年成立法學院。
1829年,昆西(J·Quincy)出任哈佛大學校長,他大刀闊斧、極力扭轉哈佛大學的方向,大力提倡重視理科教學。他任職的16年期間(1829~1845年),在哈佛大學辦起了理學院,建立了一座天文台。18世紀和19世紀,隨著哈佛大學的發展,學校課程內容範圍擴大、重心切換,自然科學受到了極大重視。
19世紀上半葉,哈佛大學的影響力超出馬薩諸塞州之外,到達美國中部和南部。
1869—1909年,查爾斯·威廉·艾略特(Charles William Eliot)擔任校長,從根本上使哈佛蛻變為現代美國的研究型大學。查爾斯·艾略特在任校長期間,將課程中固有的基督文化成分刪去,讓學生能自願及選擇性地去學習相關的宗教文化;他使法學院、醫學院獲得了新的活力,並且新建了商業管理學院、牙醫學院、文理學院,注冊學生從1000人上升到3000人,教學人員從49名增加到278名,學校基金從2300萬美元增加到2.25億美元。Eliot的改革措施包括選修課程,小班授課,以及入學考試,此一「哈佛模式」影響了美國國家的高等和中等教育政策。此外,Eliot還負責出版了著名的「哈佛經典」,從多個學科收集「偉大的書」。在1926年逝世後,他的名字已和「哈佛」共同成為美國高等教育的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