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華發股份的董事長是誰
華發股份董事長劉亞非簡歷
大學本科學歷,曾任內蒙古自治區駐珠海辦事處主任、珠海市政府駐北京辦事處主任,兼任珠海經濟特區華發集團副總經理。
㈡ 華僑城A,金融街,華發股份這三個地產公司哪個值得長期投資
金融街。
㈢ 珠海華發股份公司如何
好不好,看他下屬的各地公司就知道了,在內蒙古包頭市開發的華發新城,業主入住了專以後,房子出現什屬么問題都不管,噪音影響休息,修了半年,怎麼反映都不理,房子漏水了,客服理直氣壯的讓業主去協調樓上鄰居,業主墊付了物業使用的水電費一年多不給退還,細碎的房子質量問題多了去了,一年多沒給處理,接電話的總說要向領導反應,這個領導手機從來不接,向華發總部反映,都沒有回復過處理結果,真是垃圾到頂了。表皮再光鮮,內里的糞臭味無法遮擋,不作為的這種垃圾人,包頭華發新城客服部姓李的負責人,報應不在你身必在你周圍親人身上,會讓你更痛苦!做點你該做的本職的事,是給你自己積德!
㈣ 深圳中恆華發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中恆華發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大型企業和國家彩電定點生產企業。公司全資擁有彩色電視機廠、印製電路板廠、精密注塑廠及位於深圳市中心黃金地段的華發大廈等5萬多平方米的物業,公司主要產品均通過美國UL標准認證。公司被評為中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中國100家最大電子企業、中國100家機電產品出口企業等,2001年公司投入資金7000餘萬元,成功完成了PCB多層板擴建項目,產量品種又上了一個新台階。公司目標:「五年內把公司建成國內具有競爭力的量化資產效益最大化的企業」。
法定代表人:李中秋
成立時間:1981-12-08
注冊資本:28316.12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501120670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資、上市)
公司地址:深圳市福田區華發北路411幢
㈤ 華發集團的榮譽
·1980年: 珠海經濟特區華發集團公司成立 ·1992年: 珠海海華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94年: 華發股份取得國家一級房地產開發資質 ·1997年: 鴻景花園、美景山莊被國家建設部評為「全國優盤示範小區」 ·1999年: 鴻景花園榮獲國家建設部頒發「全國城市住宅小區建設試點銀質獎」 ·2001年: 九洲花園在「中國房地產成功經營模式推介」活動中被推介為「高尚社區綜合開發模式」 ·2002年: 建築面積70萬平方米的冠名之作「華發新城」啟動開發
華發股份獲評為「廣東地產資信20強」 ·2004年: 華發股份在滬市掛牌上市,股票代碼:600325股票簡稱:華發股份。
躋身「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20強」
入選上證180指數樣本股
華發新城榮膺「影響中國的三十大社區」
著手打造中山華發生態庄園,邁出異地開發第一步 ·2005年: 華發集團公司榮獲廣東省工商局頒發《連續十七年守合同重信用企業》
華發集團公司被市地稅局評為「誠信納稅大戶」。
2005年第二屆中國地產經濟主流峰會上,董事長袁小波榮獲「2005中國主流地產十大領袖風雲人物獎
2005年12月榮獲「2005年中國地產十大領袖品牌開發商」稱號
華發新城二期B區創下兩天銷售5億元奇跡
國際化中央高尚居住區「華發·世紀城」項目啟動 ·2006年: 華發股份榮獲「 第五屆(2006年度)廣東地產資信20強
華發股份公司的「房地產項目成本管理軟體系統」榮獲由珠海市信息產業局、珠海市經貿局頒發的「珠海市十大優秀信息化項目獎」。 ·2007年: 廣東省工商銀行授予華發集團、華發股份「三A級信得過企業」牌匾。
2007年度華發房地產項目僅在珠海開工面積就超過一百萬平方米,相當於2006年珠海一年的樓盤銷售總量,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房地產行業兩次樹立了成熟、穩健的大公司形象。
4月21日,華發新城四期首批推出562套單位,一天就銷售95%。
11月10日,華發·世紀城二期蔚藍天際開盤盛況令人震撼,近7000名登記客戶搶購858套單位,一天銷售額達12億! ·2008年: 2008年,中國樓市遭遇寒流。華發卻在樓宇開發和樓宇銷售上依然保持了旺盛的態勢,在珠海市場獨領風騷,再創傳奇。
8月2日,華發品牌的頂峰之作綠洋山莊二期橫空出世。位踞城市CBD山頂,360度俯瞰珠港澳國際灣區。從稀缺的區位資源,到頂尖的國際大師團隊,都展現出「至高無上,大器天成」的王者氣象。
10月1日,華發新城五期「彩雲河畔」首度開盤,一個「黃金周」熱銷300餘套,到年底兩個月時間銷售已達500多套。再現了華發品牌的影響力與產品的卓越品質,放眼全國樓市,這樣的銷售業績也不能不稱之為奇跡。
7月奠基的華發·水郡,漸漸拉開神秘的面紗。佔地約115萬平方米,坐擁千畝濕地公園,開創了南中國罕有、珠港澳最大的原生態度假休閑別墅區。
華發·世紀城三期「波薩諾瓦」時尚、浪漫的氣息透過板房現場淡淡彌漫,迅速成為年輕置業者關注的焦點。
「5.12」汶川大地震,華發集團和華發股份迅速行動,震後僅兩天即通過珠海市紅十字會向災區捐款1000萬元。此後,華發3000多名員工爭相貢獻愛心,華發會開展救災晚會,積極募捐。通過各種形式的努力,華發集團累計向災區捐款近1200萬元。
繼容閎學校之後,華發繼續投資教育,為珠海的下一代打造優越起點。2008年8月28日,容閎國際幼稚園隆重開園,開啟珠海國際幼教全新境界。 2008年11月5日,航天英雄楊利偉前來參觀容閎國際幼稚園,給予了高度評價。
2008年華發集團董事長、華發股份董事局主席袁小波獲得「中國人居10年·傑出貢獻人物」榮譽稱號
2008年12月華發股份榮獲「感動社會模範房地產企業」稱號
2008年7月華發股份榮獲「中國人居10年·傑出貢獻企業獎」
2008年4月華發股份榮獲珠海「納稅十佳」企業
2008年4月榮獲第七屆(2008)「廣東地產資信20強」 ·2009年: 2009年5月,在第四節珠海企業家活動日上華發股份被評為「珠海最具社會責任企業」
2009年5月,華發股份榮獲「2009中國房地產十佳誠信開發企業」榮譽稱號
未來將由華發繼續燦爛地書寫.....
㈥ 華發股份的股權激勵什麼時候開始實施
華為公司內部股權計劃始於1990年即華為成立三年之時,至今已實施了4次大型的股權激勵計劃。本文梳理了華為公司二十多年來跌宕起伏、令人艷羨的股權激勵歷程,並分析了其取得成功的原因和帶來的啟示,現分享給大家。
一、創業期股票激勵
創業期的華為一方面由於市場拓展和規模擴大需要大量資金,另一方面為了打壓競爭者需要大量科研投入,加上當時民營企業的性質,出現了融資困難。
因此,華為優先選擇內部融資。內部融資不需要支付利息,存在較低的財務困境風險,不需要向外部股東支付較高的回報率,同時可以激發員工努力工作。
1990年,華為第一次提出內部融資、員工持股的概念。當時參股的價格為每股10元,以稅後利潤的15%作為股權分紅。那時,華為員工的薪酬由
工資、獎金和股票分紅組成,這三部分數量幾乎相當。其中股票是在員工進入公司一年以後,依據員工的職位、季度績效、任職資格狀況等因素進行派發,一般用員
工的年度獎金購買。如果新員工的年度獎金不夠派發的股票額,公司幫助員工獲得銀行貸款購買股權。
華為採取這種方式融資,一方面減少了公司現金流風險,另一方面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穩住了創業團隊。也就是在這個階段,華為完成了「農村包圍城
市」的戰略任務,1995年銷售收益達到15億人民幣,1998年將市場拓展到中國主要城市,2000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設立研發中心,海外市場銷售
額達到1億美元。
二、網路經濟泡沫時期的股權激勵
2000年網路經濟泡沫時期,IT業受到毀滅性影響,融資出現空前困難。2001年底,由於受到網路經濟泡沫的影響,華為迎來發展歷史上的第一個冬天,此時華為開始實行名為「虛擬受限股」的期權改革。
虛擬股票是指公司授予激勵對象一種虛擬的股票,激勵對象可以據此享受一定數量的分紅權和股價升值權,但是沒有所有權,沒有表決權,不能轉讓和出售,在離開企業時自動失效。虛擬股票的發行維護了華為公司管理層對企業的控制能力,不至於導致一系列的管理問題。
華為公司還實施了一系列新的股權激勵政策:
(1)新員工不再派發長期不變一元一股的股票;
(2)老員工的股票也逐漸轉化為期股;
(3)以後員工從期權中獲得收益的大頭不再是固定的分紅,而是期股所對應的公司凈資產的增值部分。
期權比股票的方式更為合理,華為規定根據公司的評價體系,員工獲得一定額度的期權,期權的行使期限為4年,每年兌現額度為1/4,即假設某人在
2001年獲得100萬股,當年股價為1元/每股,其在2002後逐年可選擇四種方式行使期權:兌現差價(假設2002年股價上升為2元,則可獲利25
萬)、以1元/每股的價格購買股票、留滯以後兌現、放棄(即什麼都不做)。從固定股票分紅向「虛擬受限股」的改革是華為激勵機制從「普惠」原則向「重點激
勵」的轉變。下調應屆畢業生底薪,拉開員工之間的收入差距即是此種轉變的反映。
三、非典時期的自願降薪運動
2003年,尚未挺過泡沫經濟的華為又遭受SRAS的重創,出口市場受到影響,同時和思科之間存在的產權官司直接影響華為的全球市場。華為內部以運動的形式號召公司中層以上員工自願提交「降薪申請」,同時進一步實施管理層收購,穩住員工隊伍,共同渡過難關。
2003年的這次配股與華為以前每年例行的配股方式有三個明顯差別:一是配股額度很大,平均接近員工已有股票的總和;二是兌現方式不同,往年積
累的配股即使不離開公司也可以選擇每年按一定比例兌現,一般員工每年兌現的比例最大不超過個人總股本的1/4,對於持股股份較多的核心員工每年可以兌現的
比例則不超過1/10;三是股權向核心層傾斜,即骨幹員工獲得配股額度大大超過普通員工。
此次配股規定了一個3年的鎖定期,3年內不允許兌現,如果員工在3年之內離開公司的話則所配的股票無效。華為同時也為員工購買虛擬股權採取了一
些配套的措施:員工本人只需要拿出所需資金的15%,其餘部分由公司出面,以銀行貸款的方式解決。自此改革之後,華為實現了銷售業績和凈利潤的突飛猛漲。
四、新一輪經濟危機時期的激勵措施
2008年,由於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給世界經濟發展造成重大損失。
面對本次經濟危機的沖擊和經濟形勢的惡化,華為又推出新一輪的股權激勵措施。2008年12月,華為推出「配股」公告,此次配股的股票價格為每股4.04元,年利率逾6%,涉及范圍幾乎包括了所有在華為工作時間一年以上的員工。
由於這次配股屬於「飽和配股」,即不同工作級別匹配不同的持股量,比如級別為13級的員工,持股上限為2萬股,14級為5萬股。大部分在華為總
部的老員工,由於持股已達到其級別持股量的上限,並沒有參與這次配股。之前有業內人士估計,華為的內部股在2006年時約有20億股。
按照上述規模預計,此次的配股規模在16億~17億股,因此是對華為內部員工持股結構的一次大規模改造。這次的配股方式與以往類似,如果員工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直接用現金向公司購買股票,華為以公司名義向銀行提供擔保,幫助員工購買公司股份。
華為公司的股權激勵歷程說明,股權激勵可以將員工的人力資本與企業的未來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體系。員工獲得股權,參與公司分紅,實現公司發展和員工個人財富的增值,同時與股權激勵同步的內部融資,可以增加公司的資本比例,緩沖公司現金流緊張的局面。
華為股權激勵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雙向晉升通道保證員工的發展空間
技術和管理屬於兩個領域,一個人往往不能同時成為管理和技術專業人才,但是兩個職位工資待遇的差別,會直接影響科研技術人員的努力程度。為了解決了這一困境,華為設計了任職資格雙向晉升通道。
新員工首先從基層業務人員做起,然後上升為骨幹,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管理人員或者技術專家作為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道路。在達到高級職
稱之前,基層管理者和核心骨幹之間,中層管理者與專家之間的工資相同,同時兩個職位之間還可以相互轉換。而到了高級管理者和資深專家的職位時,管理者的職
位和專家的職位不能改變,管理者的發展方向是職業經理人,而資深專家的職業是專業技術人員。
華為的任職雙向通道考慮到員工個人的發展偏好,給予了員工更多的選擇機會,同時將技術職能和管理職能平等考慮,幫助員工成長。除了任職資格雙向
晉升通道外,華為公司對新進員工都配備一位導師,在工作上和生活上給予關心和指導。當員工成為管理骨幹時,還將配備一位有經驗的導師給予指導。
華為完善的職業發展通道和為員工量身打造的導師制度能夠有效地幫助員工成長,減少了優秀員工的離職率。
二、重視人力資本價值 稀釋大股東比例
股權激勵並非萬能,當股權激勵的力度不夠大時,股權激勵的效果也相當有限。華為公司剛開始所進行的股權激勵是偏向於核心的中高層技術和管理人員,而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華為有意識地稀釋大股東的股權,擴大員工的持股范圍和持股比例,增加員工對公司的責任感。
華為對人力資本的尊重還體現在華為基本法中。該法指出:「我們認為,勞動、知識、企業家和資本創造了公司的全部價值」;「我們是用轉化為資本這
種形式,使勞動、知識以及企業家的管理和風險的累積貢獻得到體現和報償;利用股權的安排,形成公司的中堅力量和保持對公司的有效控制,使公司可持續成
長。」,這說明股權激勵是員工利用人力資本參與分紅的政策之一。
華為重視人力資本還體現在對研發的投資上。華為每年都將銷售收入的10%投入到科研中,這高出國內高科技企業科研投資平均數的一倍多。在資源的分配上,華為認為管理的任務就是使最優秀的人擁有充分的職權和必要的資源去實現分派給他們的任務。
三、有差別的薪酬體系
通過薪酬體系來達到激勵的目的首先要設立有差別的薪酬體系。華為通過股權激勵,不僅使華為成為大部分員工的公司,同時也拉開了員工工資收入水平的差距。隨著近幾年華為的發展,分紅的比例有了大幅上升,分紅對員工收入的影響因子達30%以上,這對員工而言很具有激勵性。
股權激勵除了薪酬結構需要有激勵性,還需要績效考察具有公平性。華為公司在對員工進行績效考核上採取定期考察、實時更新員工工資的措施,員工不
需要擔心自己的努力沒有被管理層發現,只要努力工作就行。華為的這種措施保證了科研人員比較單純的競爭環境,有利於員工的發展。華為股權分配的依據是:可
持續性貢獻,突出才能、品德和所承擔的風險。股權分配向核心層和中堅層傾斜,同時要求股權機構保持動態合理性。
在保持績效考核合理性的同時,為了減少或防止辦公室政治,華為公司對領導的考察上也從三維角度進行,即領導個人業績、上級領導的看法以及領導與
同級和下級員工的關系。領導正式上任前要通過六個月的員工考核,業績好只代表工資高,並不意味著會被提升。這樣的領導晉升機制從道德角度和利益角度約束了
領導的個人權利,更加體現了對下級員工意見的尊重。
四、未來可觀的前景
股權激勵不是空談股權,能在未來實現發展和進行分紅是股權激勵能否成功實施的關鍵。在行業內華為公司領先的行業地位和穩定的銷售收入成為其內部
股權激勵實施的經濟保證。根據Informa的咨詢報告,華為在移動設備市場領域排名全球第三。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00多個國家,服務
全球運營商前50強中的36家。2008年很多通訊行業業績下滑,而華為實現合同銷售額233億美元,同比增長46%,其中75%的銷售額來自國際市場。
華為過去現金分紅和資產增值是促使員工毫不猶豫購買華為股權的因素之一。據了解,隨著華為的快速擴張,華為內部股近幾年來實現了大幅升值。
2002年,華為公布的當年虛擬受限股執行價為每股凈資產2.62元,2003年為2.74元,到2006年每股凈資產達到3.94元,2008年該數字
已經進一步提高為4.04元。員工的年收益率達到了25%~50%。如此高的股票分紅也是員工願意購買華為股權的重要原因。
帶來的啟示?
華為作為通訊行業的領頭企業之一,其特有的狼性文化和任正非的個人魅力是其他企業難以復制的。但是,我們仍可以從華為股權激勵中獲得一些啟示:
一、重視人力資本,積極實施股權激勵
對於一些掌握核心技術的員工,如果沒有股權激勵等措施,員工可能會根據自身掌握的技術自主創業,或者跳槽到競爭對手那裡獲得更高的收益。那麼企業不僅面臨著人才流失的影響,也面臨著市場份額丟失的風險。
但是,股權激勵也不是任何時候都對員工有吸引力,如果員工對企業的管理水平並不滿意或者對企業前景感到悲觀,股權激勵對員工來說更多的是一種風
險。所以企業應該持續改進自己的管理水平,在盈利和發展都可觀的時候,及時進行股權激勵,讓員工共擔風險也共享利潤,提升企業的戰鬥力,實現跳躍式發展。
對於一些盈利模式較好,發展迅速的企業而言,實施股權激勵,有利於穩住員工,增加競爭優勢。
但是對於一些未來前景很好,只是目前經營狀況並不明朗的公司而言,大股東讓出一部分股權給核心員工,可以增加核心員工的凝聚力和激發員工的潛能。
二、要保證員工的職業發展空間
對於一些剛創業的企業而言,應根據企業的特點和對技術人員的依賴性合理地設計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工資。對一些技術依賴性比較高的公司而言,華
為的任職資格雙向晉升通道保證員工的發展空間是很好的選擇。中國南車通過學習華為的任職資格雙向晉升通道後,合理地解決了技術人員想轉做管理人員的問題,
同時也使得企業的人才結構更加穩定。
三、危機時期開股 留住核心 開拓市場
在經濟危機時期,很多企業的人才流失並非是裁員,而是當員工預期企業未來的業績不好時,主動選擇離職,以便有更多的機會尋找更好的工作。那麼,
對員工進行股權激勵,一方面增加了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另外一方面也有利於減少員工的流失率。同時股權激勵是建立在未來盈利水平上的一種激勵模式,公司不僅
要實施股權激勵,也要積極開拓市場,增加市場份額,以保證公司未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穩定的現金流。
四、弱化管理職能部門的權利
對於高科技企業而言,管理部門如果太多干涉科研部門,勢必造成科研人才的不滿,影響員工工作心情。合理定位管理部門的職責,一定程度地弱化管理
者的權利,開發通暢的溝通渠道,有利於企業內部的競爭環境。弱化管理部門職能的另外一個功能就是有利於績效考核的公平性。辦公室政治是人力資源管理中最頭
疼的問題,缺乏監督的績效考核不利於發展來良性的辦公室文化。華為公司對幹部提升的三維考核和六個月的考察對於現有的高科技企業來說,是值得學習的。
㈦ 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團隊
楊海先生,本公司董事長、戰略委員會主席、提名委員會委員。1961年出生,高級工程師,畢業於重慶大學(原重慶建築工程學院)道橋系。楊先生於1997年至2000年期間任本公司副總經理,2000年3月加入深圳國際(香港上市公司),2000年至2005年期間任深圳國際子公司怡萬實業發展(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2004年6月至2006年7月期間任深圳國際副總裁,2007年8月起任深圳國際執行董事。楊先生自2005年4月起任本公司董事長,現亦擔任本公司所投資企業美華公司之董事長。楊先生亦為深圳國際子公司新通產公司、深科實業發展(深圳)有限公司之董事以及中國南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上市公司)之監事會主席。
吳亞德先生,本公司執行董事、總裁、戰略委員會委員。1964年出生,畢業於廣東行政學院,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生學歷。吳先生自1997年1月起擔任本公司董事,2002年1月起至今任本公司代總經理、總經理/總裁,現亦擔任本公司所投資企業清連公司之董事長以及深圳市鐵漢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李景奇先生,本公司非執行董事、戰略委員會委員。1956年出生,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李先生於2000年3月至2006年8月期間任深圳國際(香港上市公司)執行董事兼副總裁,2006年8月起任深圳國際執行董事兼總裁。李先生自2005年4月起任本公司董事,現亦擔任中國南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上市公司)、Ultrarich International Limited(深圳國際之主要股東)和包括新通產公司在內的深圳國際多家子公司之董事以及深圳國際子公司深廣惠公司之董事長。
趙俊榮先生,本公司非執行董事。1964年出生,經濟師、律師,畢業於廈門大學國際經濟法專業,碩士學位。趙先生於2001年10月加入深圳國際(香港上市公司),歷任法律顧問、總裁助理兼戰略發展部經理、首席法律顧問等職,自2007年6月起任深圳國際副總裁。趙先生現亦為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及深圳國際子公司深圳市深國際西部物流有限公司、新通產公司、深廣惠公司及深圳市鵬海運電子數據交換有限公司之董事,並曾擔任深圳華發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上市公司)之獨立董事。
謝日康先生,本公司非執行董事。1969年出生,香港會計師公會資深會計師、澳洲會計師公會澳洲注冊會計師,畢業於澳大利亞Monash大學,主修會計及計算機科學。謝先生於2000年6月加入深圳國際(香港上市公司)任財務總監,並曾於2000年8月至2008年3月期間兼任深圳國際之公司秘書,以及於2004年9月至2007年9月期間擔任本公司聯席公司秘書。謝先生曾擔任深圳國際子公司新通產公司董事,現亦為深圳國際子公司深圳市深國際華南物流有限公司及南京西壩碼頭有限公司之董事。
林向科先生,本公司非執行董事、風險管理委員會委員。1956年出生,高級政工師、高級會計師,廣東工業大學交通管理專業本科學歷。林先生於1999年至2009年期間任深廣惠公司董事長,2004年4月起任深廣惠公司總經理。林先生自1998年6月起任本公司董事,現亦擔任深圳國際子公司深圳市深國際華通源物流有限公司之董事長。
張楊女士,本公司非執行董事、風險管理委員會委員。1964年出生,政工師,畢業於蘭州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中央黨校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學歷。張女士1994年加入華建中心,歷任項目經理、部門經理和總經理助理,自2007年4月起任該公司副總經理。張女士自2001年3月起擔任本公司董事,現亦擔任四川成渝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和中國上市公司)和吉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上市公司)之副董事長,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上市公司)、浙江滬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和江蘇寧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和中國上市公司)之董事,並曾擔任廈門港務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上市公司)之董事。
趙志錩先生,本公司非執行董事、戰略委員會委員、審核委員會委員、薪酬委員會委員。1954年出生,美國注冊會計師,畢業於美國南加州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趙先生自1994年1月起任(香港)豐誠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亦曾擔任香港證監會收購及合並委員會副主席、香港交易所主板和創業板上市委員會副主席,並於2008年期間曾擔任三丸東傑(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之獨立董事。趙先生於1996年12月至2002年12月期間任本公司獨立董事,自2003年起擔任本公司董事,現亦擔任香港證監會程序覆檢委員會委員。 林懷漢先生,本公司獨立董事、審核委員會主席、戰略委員會委員。1953年出生,英格蘭及韋爾斯特許會計師公會之資深會員及香港會計師公會之會員,持有英格蘭紐卡素大學榮譽文學士學位。林先生於2000年與其他聯合創辦人創辦了卓怡融資有限公司,現為該公司董事。林先生亦為中國糧油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之獨立董事。
丁福祥先生,本公司獨立董事、薪酬委員會主席、提名委員會委員。1947年出生,持有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士學位。丁先生自1971年起任香港政府政務官,曾於多個不同政府部門服務,擔任首長級職位超過25年,2000年至2007年期間擔任香港政府勞工處副處長。丁先生已於2007年10月退休。
王海濤先生,本公司獨立董事、提名委員會主席、薪酬委員會委員。1945年出生,高級經濟師,畢業於河北師范大學(原河北北京師院)中文系本科,並曾在中央黨校經濟管理專業和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專業研究生班學習。王先生1994年4月起加入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和中國上市公司),歷任總行辦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培訓中心主任、行政部總經理等職。王先生已於2006年2月退休。
張立民先生,本公司獨立董事、風險管理委員會主席、審核委員會委員。1955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注冊會計師,畢業於天津財經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張先生於1999年至2009年期間擔任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會計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交通大學會計學教授、中山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並兼任中國審計學會副會長等職。張先生現亦為深圳市機場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上市公司)、深圳赤灣石油基地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上市公司)及天津百利特精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上市公司)之獨立董事,並曾擔任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上市公司)、深圳赤灣港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上市公司)及深圳市長城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上市公司)之獨立董事。 鍾珊群先生,本公司監事會主席。1964年出生,畢業於長沙交通學院,獲公路工程系學士學位及交通運輸管理系學士學位,並獲湖南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學位。鍾先生於1994年1月加入新通產公司,歷任工程部經理、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自2003年3月起擔任該公司總經理,自2005年9月起擔任該公司董事長,並於2004年6月至2006年7月期間任深圳國際(香港上市公司)副總裁。鍾先生於1997年1月至2005年4月期間曾任本公司董事,於2006年1月至2007年9月期間曾任本公司監事會主席,於2009年8月10日獲委任為本公司第五屆監事會監事,並獲推選為監事會主席。鍾先生自2007年6月起任深圳國際副總裁,現亦擔任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之董事以及深圳國際子公司新通產公司、深圳市深國際華南物流有限公司和南京西壩碼頭有限公司之董事長及深圳市深國際華通源物流有限公司之董事。
何森先生,本公司監事。1973年出生,高級會計師,畢業於長沙交通學院財經系財務會計專業。何先生2001年3月加入廣東路橋,先後在其投資的順德市順大公路有限公司任財務經理、廣東廣韶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任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兼總會計師及廣東路橋財務部副經理,2009年11月起任廣東路橋財務部經理。何先生現亦擔任廣東路橋投資企業廣東路達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董事以及廣東路橋投資企業湛江海灣大橋有限公司、英德市粵英公路經營有限公司、羅定市羅沖一級公路有限公司、廣東利通置業投資有限公司監事。何先生自2010年1月8日起擔任本公司監事。
方傑先生,本公司監事,1960年出生,高級工程師,畢業於重慶大學(原重慶建築工程學院)橋梁與隧道專業。方先生2001年1月至2007年3月期間任職於新通產公司,曾擔任辦公室主任、人力資源部部長、董事會秘書等職,2007年4月起任本公司項目開發部總經理。方先生自2008年8月起任本公司監事,現亦為四川新路橋機械有限公司之董事以及本公司所投資企業廣告公司之董事。 李健先生,本公司副總裁。1958年出生,講師,畢業於長沙交通學院。李先生1996年加入本公司,歷任營運部經理、投資發展部經理,並曾擔任本公司第二屆監事會職工代表監事。李先生於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期間任本公司營運總監,2007年8月起任本公司副總裁,現主要負責本公司戰略規劃、權益性融資以及投資項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李先生現任本公司所投資企業江中公司、西二環公司以及南京三橋公司之副董事長。
周慶明先生,本公司副總裁,體系建設管理者代表。1956年出生,高級工程師、注冊安全主任。周先生1998年加入本公司,歷任辦公室主任、總經理助理,於2004年10月至2007年8月期間擔任本公司行政總監,2007年8月起任本公司副總裁,現主要負責本公司收費公路營運的業務管理以及公司質量體系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周先生現任本公司所投資企業梅觀公司、機荷東段公司之執行董事、顧問公司之董事,以及本公司受託管理的龍大公司之董事長。
革非先生,本公司副總裁。1968年出生,工程師,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革先生1998年加入本公司,歷任機荷項目管理處副總經理、公司工程部副經理、鹽壩高速項目管理處總經理,並曾任顧問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革先生於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期間任本公司工程總監,2007年8月起任本公司副總裁,現主要負責本公司公路工程項目建設和建造委託管理業務方面的管理工作。革先生亦為本公司所投資企業清龍公司、華昱公司、深圳高速工程檢測有限公司、深圳高速工程監理有限公司之董事,以及本公司受託管理的沿江公司之執行董事。
廖湘文先生,本公司副總裁。1968年出生,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廖先生2004年加入本公司,歷任公共關系部副經理、人力資源部副經理、董事會秘書處主任等職,自2005年11月起任人力資源部總經理,自2009年9月起任本公司副總裁,現主要負責本公司的人力資源、法律事務、公共關系和危機處理、文化建設以及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
龔濤濤女士,本公司財務總監。1973年出生,中國注冊會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專業,復旦大學工商管理碩士。龔女士1999年加入本公司,歷任財務部副經理、審計部經理,2002年11月起任本公司財務總監,現主要負責本公司的整體財務運作,包括財務戰略和計劃制訂、預算和決算編制、非權益性融資和資金管理、財務和經營計劃執行監控等方面的工作。龔女士亦為本公司所投資企業廣告公司之董事長及清連公司之董事。
吳羨先生,本公司總工程師。1958年出生,高級工程師,注冊監理工程師,畢業於西安公路學院橋隧專業。吳先生1996年本公司,歷任副總經理、機荷項目管理處總經理、本公司技術總監等職務,並曾任顧問公司總工程師,並於2005年至2009年期間擔任本公司所投資企業清連公司之董事總經理。吳先生自2007年8月起任本公司總工程師,現負責本公司建造、養護等技術工作的統籌管理,現亦為清連公司之董事。
吳倩女士,本公司董事會秘書、公司秘書。1971年出生,中國注冊會計師、經濟師,畢業於深圳大學。吳女士2003年加入本公司,曾任審計部經理,自2004年9月起任本公司董事會秘書,現亦擔任本公司之公司秘書,主要負責本公司信息披露、投資者關系管理和企業管治方面的工作以及協調董事會的工作等。
㈧ 華發集團在珠海算是怎樣的企業
工作環境都比較好是不錯的選擇,國企,集團大,工資待遇和發展前景在珠海是不錯的。
珠海華發集團有限公司組建於1980年,與珠海經濟特區同齡。
2016年起連續五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
2020年位列259名,並成功入選國務院國企改革「雙百企業。
華發集團現控股「華發股份」「華金資本」「華發物業服務」「庄臣控股」「維業股份」「華燦光電」「光庫科技」「迪信通」8家上市公司。
以及「華冠科技」「華冠電容」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成功打造華發集團、華發股份、華發綜合發展、華發投控4家「3A信用主體」。
2012年,華發集團開始實施「轉型升級、跨越發展」戰略,緊扣實體經濟和城市建設。
在推動珠海城市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壯大。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經從單一的區域型房地產企業發展成為以城市運營、房產開發、金融產業、產業投資為四大核心業務,以商貿服務、現代服務為兩大配套業務(4+2)的創新驅動型綜合性企業集團。
集團整體實力及六大板塊的業務發展水平穩居中國地市級國企前列,綜合實力和業績在全省國企中名列前茅。
區域布局從珠海拓展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等內地七十多個主要城市和中國香港、中國澳門、舊金山、特拉維夫等地。
2020年,華發集團一方面全力支援全國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大局,一方面積極深耕原有「4+2」業務,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實體經濟建設的進程中全面推動「科技+城市+金融+實業」(1+3)發展模式。
截至2020年底,集團資產總額超4850億元,營業收入超1100億元,主營指標實現八年十倍增長。
㈨ 2008年華發股份什麼時候配股
不少股民心情很好以為有配股就是會送一堆股票。其實配股就是上市公司換了別的方式圈錢,這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呢?我給你們好好說下~
開始分析內容前,機構今天的牛股名單先給大家看一看,趕著還存在,趕快記下:【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配股是什麼意思?
配股就是上市公司根據發展需要,把新的股票進一步發行給原來的股東,從而將資金給籌集到位的行為。也可以這么理解,現在公司缺錢,想通過自己人來籌錢。原股東擁有決定是否認購的權利。
例如,10股配3股,就是每10股有權按照配股價申購3股該股票。
二、股票配股是好事還是壞事?
配股究竟是好是壞呢?情況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
通常來講,配股的價格作一定的折價處理後,配股的價格是低於市價的。由於新增了股票數,那就得除權,因此股價會通過一定比例降低。
對未參與配股的股東而言,會因股價降低而受到一定損失。
參與配股的股東認為,股價雖然是在下跌,但股票的數量在增多,總權益基本是沒有改變的。
除此以外,股票配股除權之後的話,尤其是在牛市填權的情況有可能出現的,換句話來說,就是股票有可能恢復到原價,甚至是比原價高,這樣的話,還是有可能得到一些利潤。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股票前一天在收盤的時候收盤價格為十元,配股比例為10∶2,配股價為8元,那麼除權價為(10×10+8×2)/(10+2)=14元。除權後第二天,若是股價越來越高,漲到16元的話,可是參與配股的股東在市場的差價(16-14=2)元這方面是可以獲得的。從這一點上看,是利好的。
對於股票分紅配股時間以及股東大會的舉辦時間,這些信息要怎麼知道呢?這個投資日歷能讓你輕松把握股市信息:A股投資日歷,助你掌握最新行情
三、 遇到要配股,要怎麼操作?
再換個角度考慮問題,其實配股,我們不能肯定的說它好,或者說它壞,關鍵還要看公司是如何用配股的錢。
有時配股可能會被當做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不足或者企業可能存在破產倒閉危險的的前兆,並且還可能會遇到更大的投資風險,所以遇到配股時,還是關鍵看清楚這個股票好不好,這公司的發展態勢是怎麼走的。
對這個股票未來發展趨勢不了解的小夥伴,趕快點這里,你不確定的股票由我們專業的金融分析師來替你判斷!【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到底好不好?
應答時間:2021-09-08,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㈩ 華發集團是屬於什麼企業
珠海華發集團有限公司組建於1980年,與珠海經濟特區同齡,是珠海兩家龍頭國企之一,也是珠海最大的綜合型企業集團和全國知名的領先企業,於2016起連續三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2018年位列352名,較2017年大幅提升94位。
華發集團現控股「華發股份」、「華金資本」、「華金國際資本」三家上市公司,以及「華冠科技」、「華冠電容」兩家新三板掛牌企業。業務布局從珠海拓展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等內地六十多個主要城市和香港、澳門、舊金山、特拉維夫等地。
2012年,華發集團開始實施「轉型升級、跨越發展」戰略,緊扣實體經濟和城市建設,在推動珠海城市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壯大。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經從單一的區域型房地產企業發展成為以城市運營、房產開發、金融產業、產業投資為四大核心業務,以商貿服務、現代服務為兩大配套業務的創新驅動型綜合性企業集團。
在過去五年成功實現「轉型升級、跨越發展」戰略目標的基礎上,2018年華發集團一方面積極深耕原有「4+2」業務,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一方面適時調整戰略,積極探索實施「科技+金融+產業+城市」發展模式,在推進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的同時,尋求企業進一步轉型升級,成效顯著。2018年集團資產總額超2800億元,實現合約銷售899億元、結轉營業收入544億元,利稅總額超百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