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揭秘復星,海航,清華控股是怎樣成為產融帝國
復星系:反周期種樹 正周期摘果
除了清華系和海航系之外,活躍在A股市場的,還有另外一家高舉產業整合大旗、擅長資本運作的民營企業——復星集團。
1992年到1998年,是復星的內生生長期。
1992年,以郭廣昌為首的四位復旦學子創建的「廣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最初只是一家做市場調查和咨詢小公司。
該公司逐步起步後,郭廣昌團隊迅速轉型,開始做起了房產銷售,此時汪群斌、范偉、談劍相繼加入,「廣信」也變成了「復星」。通過房產銷售業務,復星賺到了第一個1000萬。
復星創始人中,梁信軍、汪群斌和范偉都是復旦遺傳學出身,而且汪群斌是名副其實的生物科技專家,這讓復星很自然地想在生物制葯領域發展,1995年,復星的幾位研發人員在汪群斌和范偉的帶領下,經過半年的總結,把一個已經研究了三年的課題「種子」,轉化成了成品,這種方便快捷的葯具能夠准確檢測出乙肝,復星憑借這一產品在1995年底就賺到了一個億,而且還在這個過程中建立了一個覆蓋全國的葯品銷售網路;而復星的地產業務也由銷售轉為了開發,第一個項目是復星花園;1998年,復星醫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成功融資3.5億,復地正式成立;復星企業醫葯和房地產兩大板塊完美成型。
復星集團的第一階段的產業布局,選擇了兩個具有可持續性的產業:復星醫葯和復地,到現在也還是復星非常重要的兩個產業公司。他們在創業初快速發展帶來的穩定利潤,為復星接下來的高速發展帶來了最初的資本積累,隨著復星醫葯和復地的先後上市,也為復星進入資本市場,進行資本運作培育了穩定的融資渠道。
1999年到2007年,是復興的並購擴張期。收購豫園商城可以看作是復星借用資本鏈條進行產業擴張的一個典型。2007年至今,是復興的整體上市和海外擴張期。
復星集團於2007年7月16日,在香港實現整體上市。復星以9.23港元上限招股,公開發售12.5億股,占公司擴大股後的20%,凈集資額約111億港元。
2007年,復星不僅完成了整體上市,而且大舉進行並購擴展,資源領域,投資9億元,合資擁有了2.2億噸儲量的中國第一大富鐵礦——海南礦業;投資2.7億元與全球第二大焦煤公司——山西焦煤集團,合資擁有了主焦煤、配煤資源8.1億噸儲量的五麟焦煤。
戰略投資方面,投資了網路游戲前3名的「巨人網路」、炊具及小家電行業前2名的「愛仕達」、透平機械第一名的「陝鼓動力」、第七大財險公司「永安保險」、最大的林木林化企業之一「五指山」、前三大的鈦白粉生產企業「佰利聯」、以及「賓化集團」等;在海外擴張
總結復星的產業投資模式,有其自己鮮明的特色。
首先,由於復星是民營企業,所以現金流方面會有比較大的壓力,在復星早期的投資,比如豫園商業城,友誼股份等都非常重視企業的現金流,這與復星的資本類型相關,復星是實業資本,如果實業資本進行擴張,常會面臨現金流的問題,一旦出現現金流斷裂,不但無法完善收購公司的改造,甚至自己都自身難保。
正因為現金流的壓力,所以在復星的例子中,退出機制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與清華系和海航系的不同。包括像建龍鋼鐵,海南礦業,招金礦業等做的都是Pre-IPO的操作,除了溢價高之外,IPO也給復星提供了退出的方式。
其次,與清華系和海航系還有一點非常不同的是,對產業本身的發展,郭廣昌更多的是進行反周期投資和行業錯配,等產業周期重新恢復後逐步退出。
復星對建龍鋼鐵投資時,正處於中國鋼鐵行業的低迷時期及建龍本身的發展階段,因此復星得以極低的成本投資建龍;2003年投資德邦證券時,證券業也正處在低潮期;2004年投資招金礦業,黃金價格也處在歷史低點;2007年投資礦業等,這樣的投資理念使復星以低成本獲得了高收益。
在反周期投資的同時,保持行業的錯配,比如醫葯行業就是弱周期,防守型的行業。本質上來看,是資本特性導致的,實業資本不像金融資本那樣,可以通過期權期貨等手段進行風險的對沖,所以往往可以使用進行風險分散的方法就是行業錯配,來進行風險對沖。
此外,復星的產業投資傾向資源類資產。如房地產、鋼鐵、豫園商城和礦業都是屬於資源類資產。究其原因來說,一部分是這些資源類資產都有較強的周期性。還有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郭廣昌遵從的是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巴菲特投資強調 Margin of safety,即安全邊界。資源類公司往往有較多的現金和實體資產,安全邊際較高。
不過,復星當年投資的鋼鐵和石油等資源類資產,對於目前的復星而言,較為尷尬。目前復星主要聚焦於互聯網和基於消費升級的快樂產業(旅遊和娛樂)、大健康和資產管理。
與清華和海航系相比,復星是以產業整合為目標取向,由上而下主動選擇產業運用金融手段來進入,對於投資與金融能力的要求更高;清華系和海航則是類似於GE的路徑,先是具有明確主業,金融服務於主業發展,後來逐步發展金融能力和拓展服務領域成為獨立金融板塊。這兩條路徑很難說孰優孰劣,取決於企業歷史基礎與戰略設計,更取決於產業與金融的平衡能力和自身管理水平,相對來說後者似乎更為穩健和穩妥。
『貳』 復星集團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強大嗎
答案:不斷的創新與改變。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表示,企業一定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所處的環境,尋找可行的路徑或機會。如果復星在成立公司的第一天就決定做一個很大的投資型公司,那是不現實的。
『叄』 復星集團董事長這么成功,有什麼背景嗎
他出身貧寒家庭,沒什麼背景的,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肆』 復星集團郭廣昌有什麼背景嗎
如果看過他的專訪就知道,郭廣昌是毫無背景的,他出生於浙江東陽的一戶普通農民家庭,父親是一名石匠,母親是一名菜農。何來的背景~
『伍』 復星國際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1992年:開始業務運營;
1994年:8月開始開展房地產開發業務內,12月通過復星醫容葯開始開展醫葯業務 (當時公司名為復星實業) ;
1998年:7月復星醫葯成為上交所上市公司,8月復地成立(當時公司名為上海復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2000年:8月復星醫葯完成2250萬股的A股配股,10月投資友誼復星;
2002年:8月投資建龍集團,11月成為豫園商城單一最大股東;
2003年:1月復星及建龍集團投資寧波鋼鐵,同月投資國葯控股,3月成立南鋼聯,5月德邦證券成立,10月復星醫葯發行9.5億元人民幣可轉債;
2004年:2月復地成為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4月投資招金礦業;
2005年:1月南鋼股份完成1.2億股A股增發,3月復地完成1.466億股H股配售; 2006年:啟用新品牌和品牌標識語——匯聚成長力量,4月復地完成 1.759億股H股配售,12月招金礦業成為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
2007年:投資華夏礦業,7月16日復星國際H股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陸』 復星集團郭廣昌在快樂版塊上都做了哪些布局
可以說,復星集團郭廣昌一直很重視快樂版塊業務的投資,其中重組豫園股份,就是為將其打造成為快樂板塊的重要產業,除此之外還在旅遊、時尚飾品、主題度假酒店等多方面都有投資
『柒』 復星集團郭廣昌在時尚領域都投資了什麼大品牌誰知道
好像都是各國的奢侈品,復星郭廣昌著眼的是一種高端產品服務。
『捌』 復星集團董事長到底有什麼靠得住的產品成為巨人的
復星集團董事長認目前覺得靠得住的應該就是他的C2M模式,也就是全球幸福生態系統,可以更徹底、更極致的跨越空間達到目的。
『玖』 復星集團郭廣昌對於投資哪些品牌有什麼考量
具體的考量大概就是能造出來好東西的名牌吧,記得復星郭廣昌說過好東西都是造出來的。
『拾』 復星集團的成功經驗
「匯聚成長力量」是復星成功的經驗濃縮。具體而言,復星之所以取得了創業的成功,在於四個因素:首先是選好了人,梁信軍說,復星歸結到底,一切的一切,是人。第二是優秀的發展理念,幫助復星始終能做行業的領跑者,把握時代脈搏。第三,穩健的風格。第四,堅守底線,建設健康的新商業生態。
企業和諧,團隊生態
復星非常重視健康的企業生態建設:一是重視領導團隊之間的互補和諧;二是構建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三是健全管理制度體系;四是樹立並堅持科學的人才觀。
——構建領導團隊之間的和諧互補。在團隊建設上,創業團隊能夠始終志同道合,主要在於以下五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都能夠求同存異,能力互補;二是相同的價值觀;三是重視團隊合作,有共同的文化和心理認同;四是能夠以感激感恩之情正確處理與國家、與團隊成員分項發展成果的問題;五是明確的分工的同時共同對結果負責。領導層的能力互補是團隊和諧的一個因素。有的人擅長投資,有的人擅長優化運營,有的人擅長融資,有的擅長對內,有的擅長對外,這個非常好。如果幾個人都一樣,將來就是競爭;幾個人完全不同,就會沖突。所以,要有同有異才行,但核心的價值觀一定要相同,這是一個團隊最根本的東西。
——構建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要把優秀的企業家吸引來、留得住,關鍵是要靠先進的文化。先進的文化,從復星來說,最核心的就是「匯聚成長力量」。第二層面是「創造價值,分享發展」。這是復星文化的根,一切都從這兒開創出來的。
——健全管理制度體系。如果用人都是靠情感、靠領導個人魅力肯定會有問題。一定要制度化。制度能保證有好的文化,從而不斷地吸引人、留住人;制度,尤其是法人治理體系完備,能超越個人、持續保障企業的穩定。
——樹立並堅持科學的人才觀。復星最大限度地將員工個人發展與企業發展高度關聯,把企業進步與個人價值的提升高度融合,較好地實施了「追求個人成功與企業發展高度和諧統一」的企業人才經營戰略。復星將人才作為最寶貴的資產,從創業之初就提出了「以發展來吸引人,以事業來凝聚人,以工作來培養人,以業績來考核人」的用人觀。所謂「以發展來吸引人」,就是強調要為優秀人才提供廣闊多樣的發展空間,激勵員工將個人的發展願望融入企業整體發展的大局,使員工的潛能在事業推進的過程中得到釋放;所謂「以事業來凝聚人」,就是創造價值、分享發展,將復星的發展成為全體員工的共同事業,幫助員工樹立強烈的事業心和進取心,激發員工同舟共濟、同甘共苦的創業激情;所謂「以工作來培養人」,就是企業鼓勵員工在自身的崗位上不斷提高,將工作中的挑戰與壓力,轉化為自身前進、成熟的動力,同時公司充分提供多種角色的培養環境,鼓勵員工成為掌握投資、融資、優化運營等多重技能的綜合性人才;所謂「以業績來考核人」,就是將工作實績作為評價員工工作、衡量工作能力最根本的依據,不斷探索合理、科學的考核機制,形成結果導向、注重效率的良好氛圍。
理念優秀,決策果斷
——優秀的發展理念。復星集團之所以能夠取得商業上的成功,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復星在合適的時間做了合適的投資,包括黃金、地產、鋼鐵、礦業、商業的投資都是比較成功的。這些投資項目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基於復星對中國經濟的理解,對「中國動力」的理解。復星真正地深入市場,懂得投資之道。准確判斷形勢,在不同階段抓住了不同的高成長行業,這就是復星集團成功的一條經驗。
——適應中國快速的產業成長規律。復星集團成功的訣竅之一,就是集團優秀的發展理念與敢於決斷的勇氣。復星的成功,在於領導層能夠快速反應,發現中國產業發展規律和經濟動力的轉變,並在短時間內作出決策。從最先開始從事的市場調查,到之後介入房地產銷售、醫葯領域,再到後來進行的產業投資、PE投資、資產管理,復星邁出的每一步都比市場快半拍。主動出擊為復星贏得了不少商機。其次是學會了適應中國快速的產業成長規律的變化,這是對中國企業家的考驗,也是復星成功的關鍵。
穩健經營,管控風險
——聰明投資、自律自省。聰明強調的是時機的選擇和理性的思考,選擇和自身資源相匹配的項目;自律指的則是在把握機會時,不是什麼都抓,而是首要關注其與企業價值觀的一致性。對於復星來說,站在全球角度,現階段的聰明投資就是用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
復星在每一年裡,也許並不是明星企業。梁信軍說:「我們不會跟別人去比拼規模、比拼銷售額……做企業是一場馬拉松,暫時的領先不代表最終的成功。與銷售額比,我們更在意利潤、稅收、還有風險控制」
文化自覺,商業生態
——上海世博會展示中國民企形象。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復星集團受命組館後,主動聯合阿里巴巴、蘇寧電器、民生銀行、大連萬達、易居中國、華誼兄弟、美特斯邦威等16家各行業的龍頭民營企業,只用了不到16個月建設起了中國民營企業聯合館,第一次以一個方陣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民營經濟的新面貌,在廣大民營企業中傳播先進文化。
這一展示的成效是明顯的,不僅成為網友心目中最受歡迎的演出、舉辦高層次國際活動最多的中國企業館,更極大推進很多參展成員的國際業務合作。對復星而言,民企館所展示的活力健康形象正是最好的名片,成為向國際合作夥伴美國凱雷集團、保德信金融集團、法國地中海俱樂部集團等展示的最好平台。當時,復星正與法國地中海俱樂部集團洽談合作,該集團董事長德斯坦先生就悄悄來到民企館參觀,看復星的企業實力究竟如何。德斯坦先生事後回憶說,民企館的效率、復星團隊的高效和專業說服了他,使他確信中國元素的加入不僅不是威脅,反而會帶來巨大的增長空間。
——推動健康的商業生態和自然生態建設。世博民企館的經歷讓復星越來越認識到,走出國門與全世界的合作夥伴交流,促進中國優秀文化傳播,對贏得國際夥伴理解、尊重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復星在努力打造「修身、齊家、立業、助天下」的文化價值觀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來要在推動中國健康商業文明環境和健康自然生態環境營建、中華民族的經濟復興和文化復興中貢獻力量。
正是出於這樣的文化自覺,復星開始更多地向世界推廣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資助故宮珍藏展品走進盧浮宮,出資共建中國木雕文化博物館,持續推動傳統戲曲保護等。
復星集團還身體力行,在世界高端人群中大力推廣平衡調和、活力包容的中華太極文化。復星在華爾街成功舉辦太極文化為主題的品牌推介活動中,吸引到了包括美國前財長斯諾在內的政商兩界重量級人物。與此同時,復星「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的投資理念也詮釋了中華文化的包容開放,向復星的合作夥伴傳遞中國和中國企業崛起的善意,讓世界、全球企業從中國的經濟成長中分享成果、共贏發展,體會合作共生、生生不息的太極文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