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300字以內的散文,或感動故事!
夕照
我愛看那壯美的日出,更愛看那秀美的夕照。今天,我又盡情地欣賞了那迷人的夕照。
黃昏了,我在院子里欣賞夕照。仰頭望天,天空無邊無際,彷彿一張藍色的大床。太陽躺在雲做的被窩里,沉沉欲睡。太陽又向下溜了一截,好像一個翻身,掉下了床,太陽睜開朦朧的睡眼——「呀!要去地球的另一邊值勤了!」念頭閃過,它趕緊換衣服。可為了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地球那一面的人們,穿哪一件好呢?於是太陽不停地更換錦衣,先是橘黃色的背帶褲,再來是橘色的毛線衣,接著是微紅的連衣裙……「咦?太陽怎麼躲起來了?」我疑惑不解。一會兒,太陽又從房屋的背後露出了小臉,最後整個身子都探了出來。「哦!」我恍然大悟。原來太陽換上了火紅的晚禮服,害羞嘛!
天邊的黑色漸漸漫了過來。太陽依依不捨地遠去了,天空留下的最後一抹晚霞彷彿是一張嘴,也許是太陽讓它給我帶話:「真對不起,夜大哥等不及要和我換班,我夜沒辦法。不過沒關系,我明天還會來探望你的。再見!」
我凝望著天空,天邊好像出現了夕陽淡淡的微笑,融進我心間……
附:
這個家實在多災多難,母親受不了拖累 ,在生下他幾個月後便離家出走了,撇下疾病纏身、幾乎喪失勞動能力的志強的爸爸、爺爺和奶奶……
是上天對他的考驗太殘酷,還是這個娃娃生來就懂事?他在校刻苦攻讀,在家日夜操勞,種香菇、栽桃樹、承包魚塘,自學醫術治療父親的腿疾,帶著重病的奶奶上大學,在校打三份工補貼家裡 ……
市政協副主席、豫光金鉛集團董事長楊安國稱贊自己的這位員工: 「孝心至上,自強不息。」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蘇萬益說: 「很高興看到自己的學生面對沉重的生活壓力,沒有臨危退縮、自暴自棄,而是不向命運低頭、自強自立、迎難而上,以孝心、毅力,撐起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志強,真是好樣的!」
被采訪人: 何志強。現為豫光金鉛集團職工,今年畢業於濟源職業技術學院,祖籍南陽。
家庭背景:
爺爺 ———患青光眼,視力幾乎為零。
奶奶 ———患有嚴重的糖尿病、腎炎、白內障。
父親 ———雙腿有病,喪失勞動能力。
引 子
逶迤泥濘的山路,溪流潺潺的石橋,悅耳動聽的鳥鳴,長滿青苔的土房 …… 一切都顯得古樸、幽靜。 8月20日至23日,在淅淅瀝瀝的秋雨中,記者和濟源職業技術學院的有關負責人一起來到了何志強的家鄉 ——— 南陽市內鄉縣七里坪鄉蚌峪村。
何志強,是在做一期題目為《讓張尚昀精神照耀玉川大地》的《新聞會客廳》時才聽說的。做這期《新聞會客廳》時,一位嘉賓說,濟源職業技術學院有一個叫何志強的貧困生,品學兼優,極具孝心,和張尚昀很相像,是個很好的典型。隨後,記者采訪了何志強和他的老師、同學等。提起何志強,采訪對象隨口就能說出他的許多優點,諸如吃苦耐勞、遇事堅強、生活儉朴、性格樂觀等。他們說,何志強的生活常人難以想像,可他憑著自己的毅力一步一步走了過來。
記者一行來到何志強的家。這是一座家徒四壁、房頂還透著光的小屋。由於雨水經常滲入,屋裡散發著強烈的霉味;屋內放著老式的桌和板凳;斑駁的牆上貼著的一張張志強的獎狀引人注目。在這里,我們見到了他的 3位親人 ——— 雙腿有病的父親,患有腎炎、糖尿病、白內障的奶奶,得了青光眼、視力幾乎是零的爺爺。記者在采訪中得知,何志強帶著奶奶上學,自學醫術為爸爸治療偏癱,種香菇、栽桃樹、承包魚塘改變家庭現狀的事跡在家鄉已傳為佳話。
憂危啟聖智,厄窮見人傑。沉重的生活壓不垮山裡娃的飛翔之夢。志強,正如他的名字一樣,自立自強,自尊自愛,敢於向苦難生活說 「 不 」 。
媽媽生下他幾個月,就離家出走了,給他留下的是三個病人和一座破屋。在全家人沉悶、焦灼的嘆息聲中,日漸長大的倔強的山裡娃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挑起家的重擔。
蚌峪村與湖北省襄樊市接壤,距離內鄉縣城 50多公里,全村只有100多戶人家,是個有名的貧困村,村子裡幾乎看不到年輕人。村裡的老人講,這村的人太窮了,大多都是近親結婚,何志強的父母就是兩姨親;現在村裡的男娃都「招」到山下了,女娃則嫁到鎮里、鄉里了。提到何志強的人品,村裡的人用了四個簡單的字來形容:那娃,可行!
村民們說,志強這孩子命太苦,出生幾個月,他媽就離家出走了,因為受不了那份累。志強的父親何明岐雙腿有病,嚴重時躺在床上起不來,還得靠人喂飯吃。志強的奶奶患有腎炎、糖尿病、白內障等好幾種病,根本照顧不了家。志強的爺爺得了青光眼,啥都看不見。一家人生活的重擔全壓在志強他媽身上。志強他媽一走,這一家人真沒法過下去了,靠著街坊鄰居的救濟,志強才長這么大。
世上很少有人不認識自己的媽,可這事偏偏讓志強碰上了。孩子想媽,小志強也不例外。他外婆去世時,他就偷偷來到外婆家,想看看自己的媽長啥樣。可他媽卻沒有到外婆家弔唁,讓孩子很失望。之後,許多村民常常看到小志強手裡拿著一本書,不管到哪裡,不管幹什麼,只要能安靜地坐下來,他就會看書。小志強解釋說:「書本就是我的母親,在書本里可以找到比母愛還要博大的精神寄託。」
「小時候常做夢,一做夢就是飛,自由翱翔在天空里,十分愜意。」說起兒時的夢,志強津津樂道。想飛的夢,代表著他的潛意識。他想走出大山,學習科技,讓家鄉不再貧窮。但他深知現實的人生不能逃避,再苦再累,日子也要往前走。
「家裡太窮了。上小學時,強就喜歡在家裡琢磨個事兒干。你看,這些培育香菇的木材都是強讓搞的。」志強的父親指著屋外牆角的一大堆廢棄的木材說。
窮則思變。在這間陰暗潮濕的小屋裡,十幾歲的志強開始培育香菇。他認真研究香菇培育技術,在他的管理下,家裡的香菇長得像一朵朵盛開的牡丹。那年,培育香菇使志強全家看到了一絲曙光。誰知,好景不長,因浪費木材,鄉里不再號召培育香菇了。「好好的香菇,咋不讓培育了?」全家人生氣地說。
「沒事,咱再想法子,或許比培育香菇還賺錢呢!」志強開始栽桃樹。他虛心請教技術人員,很快掌握了給桃樹剪枝、打葯等技術。在他的精心管理下,桃子長得十分惹人喜愛。由於距離縣城太遠,山路難行,桃子無法外運,志強家的桃子價格賣不上好價錢。
後來,志強又花了20元錢,承包了村裡的魚塘。他騎著自行車跑了50多公里,到內鄉縣買來魚苗。沒錢給魚買飼料,他就跑到山坡上割青草讓魚吃。每次從學校回來,他就守在魚塘邊,靜靜地觀察魚兒的一舉一動。雖然魚長得緩慢,但看到一條條活蹦亂跳的小魚,志強一家人好像看到了希望。到了夏季,當魚兒浮出水面透氣時,竟然被成群的白鶴叼死了一大半。志強的奶奶、爺爺氣得搬到魚塘邊住。可每每等到只能靠聽覺來判斷的老兩口發現時,白鶴早已飛得無影無蹤。許多魚兒仍逃脫不了被白鶴叼死的厄運。
「種香菇、栽桃樹、承包魚塘雖然沒賺錢,但這種經歷,讓我在心裡埋下了堅韌、樂觀和自強不息的種子。總有一天,我會攻破多舛命運的堅硬外殼。」志強鼓勵著自己。
父親癱瘓了,家裡沒錢看病,志強就主動輟學在家侍候父親。大半年裡,他自學了醫術,從山坡上採摘一些中草葯,給父親精心煎葯、喂葯、打針,終於使父親奇跡般地又站了起來。
2001年那個陰雨綿綿的秋季,志強的父親不小心摔在地上,一下子癱瘓了。
「爹,要不要緊?疼不疼?」聽到別人捎的口信,志強趕緊從學校跑了回來。一推開門,他就聽到了父親因疼痛而呻吟的聲音。
「誰讓你回來的?你不好好上學,想像你爹一樣沒出息?」父親粗暴地嚷著。
「沒事,我會把功課補上去的。」志強不顧父親的指責,掀開露著棉絮的被子,看到了一雙跌得腫脹、青紫的腿。他慌忙給父親按摩,以減輕父親的疼痛。
看到父親這樣,志強心裡酸酸的。那年,母親因家窮出走後,尚在病中的父親沒有說一句話。幾天後,天不亮,父親就拖著有病的雙腿,到山上背木材,掙些運費,彌補家裡的虧空。十幾年來,父親積攢了近千元,又東挪西借了一些錢,終於蓋起了幾間土房。蓋起了土房,一家人有了容身之地,可父親的雙腿卻落下了病。
此時的父親躺在床上,已不能動彈,吃喝拉撒都要志強照顧。沒有錢給父親看病,他就自學醫術,遇到不懂的東西,就請教村裡的醫生。他從別人那裡得到了一個小偏方,便從山上採摘葛根、穿地龍、當歸、五加皮等一些中草葯,給父親熬著喝。父親有時候晚上雙腿疼得厲害,志強不好意思深夜叫醒村裡的醫生,就在自己的胳膊上找准穴位,練習打針。沒有多長時間,他就能夠自如地給父親打針了。只要爸爸難受,他就可以隨時給爸爸打一針,減輕爸爸的疼痛。同時,他也開始給病中的奶奶、爺爺配葯、打針。
「唉!強,爹沒本事,還要連累你,不如死了算了。」這個話不多的硬漢子看到因營養不良而長得又瘦又小的兒子,像陀螺似的終日忙個不停,禁不住老淚縱橫。他覺得欠兒子的太多太多。
「爹,你活得還長著哩!沒有你和奶奶、爺爺的照顧,我才活不到現在呢!」志強一邊笑著寬慰父親,一邊麻利地拾掇著手中的活計。
父親癱瘓之後,全家三四畝地的活兒就落在了志強的身上。把父親、奶奶和爺爺照顧好,家裡的活兒收拾得停停當當之後,他就帶著鋤頭、鐮刀去地里了。幹完農活之餘,為了讓病中的父親、爺爺、奶奶吃得好一點兒,志強常到山坡上采些野菜、野果回家,做飯時,盡量把這些東西做得好吃一點。半年以後,志強的父親奇跡般地站了起來。
「我很感謝我的家庭,是他們讓我在艱苦的環境下,直面困難,學會了各種生存能力。我雖然出生在單親家庭,可我的家庭卻很和睦。」性格外向的志強絲毫沒有因為自己貧窮的家庭而自卑。他說,在陰暗的土房裡,在昏黃的孤燈下,當把一碗碗飯端到父親、爺爺、奶奶面前,看到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樣子時,他心中就會充滿快樂。
看著昏迷不醒的奶奶,他的心都碎了。在鄭州的街頭,他一次次鼓起勇氣,卻一次次欲言又止。看到這個局促不安的少年,醫生免費幫他穩定住了奶奶的病情。為了讓奶奶盡快康復,他帶著奶奶來上學。
久病床前無孝子。可何志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這句諺語對他不適用。
2002年,志強考上了濟源職業技術學院。離開了家鄉,爸爸、爺爺和奶奶的病情和日常生計,仍是他的牽掛。每隔幾天,他就會往家裡打電話,直到聽到家人報平安的聲音才放心。
「強,奶奶的糖尿病很重,村裡已經不能看了,你看咋辦?」2004年夏季,電話那頭傳來父親無奈而痛苦的聲音。
「不礙事,我馬上回家,帶奶奶到大城市看病。」懂事的志強盡量寬慰父親的心。
其實,志強也是很焦慮的。奶奶已經70歲了,又有各種病,身體是否能吃得消,他心裡根本就沒有底。他一邊查閱大量的醫學書籍,一邊向同學、醫生了解糖尿病的相關信息。當聽說鄭州市公安醫院正在開展糖尿病義診活動時,他心急如焚地回到家裡,帶著奄奄一息的奶奶坐著火車,來到鄭州看病。在鄭州,醫生查出奶奶的血糖是27.4,比正常人高出了4倍多。看到已毫無知覺的奶奶,他多麼想讓奶奶躺在舒適的病床上,可身上實在拿不出多少錢。當看到微風吹動奶奶滿頭花白的頭發,他的心都碎了。他一遍一遍告訴自己,要救活奶奶。
「醫生,我沒有錢,能不能幫我奶奶治病?」在鄭州市公安醫院義診處,他打好腹稿後,一次次地鼓起勇氣,可一次次地欲言又止。他害怕被醫生誤解為是想佔便宜的人。「你有什麼事嗎?」這個徘徊了一上午、局促不安的少年引起了醫生的注意。當志強將自己家庭的真實情況一一訴說後,醫生被這個誠心的少年感動了,免費幫他穩定住了奶奶的病情。奶奶從昏迷中醒來後,他就把奶奶帶在身邊,來到了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校得知他的遭遇後,給他騰出了一間值班室,讓他和奶奶住。
「有沒有2元錢一瓶的『優降糖'葯片?」安頓好奶奶後,志強顧不上休息,就到大街葯店給奶奶買葯。在西街知蜂堂,他的話引起了女老闆鄭玉琴的注意。此後,鄭玉琴發現志強經常買這種葯。當知道事情的真相後,善良的鄭玉琴免費給志強奶奶提供葯。
和奶奶在一起的日子,志強除了給奶奶進行葯物治療外,還對奶奶進行了飲食治療。這間不大的小屋,充滿了歡聲笑語。
「奶奶,想吃什麼?我給你買。」
「奶奶,我們一起散散步吧。」
「奶奶,累不累,我給你捶捶背;奶奶,我給你講個笑話吧。」
「強,歇歇吧,看你累的。」奶奶的眼睛雖然看不到一米遠,可只要一摸志強汗津津的額頭,就心疼地說。
說歸說,志強表面答應,可每天天不亮,照樣悄悄地起床,到南街集貿市場,給奶奶買來新鮮的雞蛋和低糖的蔬菜,讓奶奶吃飽、吃好。奶奶吃過飯後,他就小心地攙扶著奶奶,到世紀廣場散散步,講些學校里有趣的事情,逗奶奶高興。為了讓奶奶盡快康復,他一個人抽空騎著自行車到鄉下維修家電,給奶奶賺錢買葯。不管跑多遠,一到吃飯時間,他就會准時回到學校,給奶奶做飯吃。在志強的精心照料下,不到一個月時間,奶奶虛弱的身子一天天地硬朗起來。為了不耽誤孫子的學業,奶奶堅持回到了家鄉。
「強可孝順哩,給我買葯、按摩、買好吃的、講故事。」在家鄉,志強的奶奶高興地逢人就說。
「我們經常看見長得又瘦又小的他,吃力地扶著全身浮腫的奶奶到世紀廣場散步。他還給奶奶做飯、洗衣服、買葯、看病、講故事,真的不簡單。我們從來沒見過那麼孝順的同學。」在學校,許多學生都這么說。
在學校里,志強除了盡心盡責地當好學生會主席外,還兼職做餐廳管理員、俱樂部管理員和家電修理工,一來供自己上學,二來給家人賺錢治病。
2003年,學校競聘學生會主席。經過層層篩選,何志強因組織、協調等綜合能力很強,一下子脫穎而出。
不管走到哪兒,當上了學生會主席的他始終記得爺爺講的生存法則: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辦;高低是根棍,都要看在眼;在家不打人,出門人不打,等等。說法雖然土氣,但這個法則的內涵就是「自強」、「自立」、「謙虛」、「互助」。
他在擔任學生會主席期間,大膽地推陳出新,將以往的學校出資搞活動變成了商家贊助搞活動。經過他積極協調,移動公司、聯通公司、市法制局在該校舉辦了各種活動,讓學生們受益匪淺。在2004年河南省人才雙向招聘交流會上,何志強將自己的自薦信、自薦材料、學習成績、榮譽證書等資料整理得相當規范,贏得了用人單位的好評。他設計的畢業論文規范有序、記錄細致、便於老師閱讀。周國征老師說:「志強這孩子對待工作十分細心,老師沒有想到的,他卻能想得很周到。所有教過他的老師都很喜歡他。」
看他交不起學費,濟源職業技術學院給他減免了一年學費。看到他回家沒有坐車的錢、冬天沒有厚衣服穿,學校老師郝小會、周林海、楊法中、趙繼紅、田銀磊、韓秀麗、翟波等就經常幫助他。可就是這樣,在一次學校開展的捐助受災群眾的活動中,他本人帶頭捐了5元錢。5元錢,這可是他半個月的生活費呀!新生報到,他負責接待工作。當聽說一個新生想買隨身聽時,他主動找到這個新生,幫助這個新生買了一個價格既便宜質量又好的隨身聽。還有一次,當得知高新科技製冷維修中心需要用人時,他就熱心地介紹本校學機電的貧困生李根到這家單位實習,以解決李根家裡的實際困難。
3年來,經過不懈努力,他幾乎每學期都是一、二等獎學金獲得者和三好學生,還榮獲「河南省優秀學生幹部」、「河南省優秀畢業生」、「院級優秀畢業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考取了計算機高級操作員證、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證、全國英語等級考試三級證、中級電工維修證等證書。今年,他正式被學校批准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爸爸、爺爺和奶奶一輩子太苦了,我應該想方設法照顧家裡,讓他們的生活盡量好過一點。在大學里,我打三份工。」何志強說。
一份是餐廳管理員。身為學生會主席的何志強絲毫沒感到難為情,第一個到學校設立的勤工儉學崗位———學校大餐廳報了名。這項工作主要是刷刷碗、掃掃地,可免費吃飯。每天一放學,何志強便早早地來到這里,不但幫服務員收拾碗筷、打掃衛生,還義務幫助後勤公司拔草、給花草澆水。後勤公司的負責人被這個不計報酬的學生打動了,額外給他200元錢。
一份是俱樂部管理員。考慮到他家裡的情況,學校讓他負責管理學校教工俱樂部,一天補助2元錢。對於這個崗位,何志強心存感激。他知道,這個崗位是領導特意照顧他的。每天下午到這里看管俱樂部,既不耽誤看書,工作還清閑。他就主動檢查這里的器材有沒有故障,看看音響線路有沒有毛病。
一份是修理家電的小工。雙休日,他利用自己平時學到的家電維修技術,走街串巷,修理家電。一次,在五龍口鎮一戶農家修理洗衣機。何志強讓他們換一個新水缸,可這家的女主人氣勢洶洶地罵道:「換零件誰不會換,不會修就別修!」她還一把將他推出門外。修理家電常常會遭到別人的冷眼,但何志強還是憑著自己嫻熟的技術贏得了別人的信任。在雙橋辦事處東留村居委會,有一家的電視機壞了。他將每一個接點都焊好,整整忙了一上午,才將這家的電視機修好。最後,他只收取了2元錢手工費。這家人感動不已,就給何志強義務做宣傳。每隔一兩星期,這家人就會把附近村民的壞家電集中到自己家裡,並主動聯系何志強來家裡維修。
「我很慶幸來到這所學校。雖然它並不是名牌大學,但在這里,開明的老師和善良的同學給了我許多無私的幫助,這是我一輩子都享用不了的寶貴財富。」感恩的何志強不止一遍地說。
他經常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成功人士的成長歷程,保爾和許多自強不息的人的進取精神激發著他飢渴的心靈和求知的熱情。在新的單位、新的起點,他惟有自強不息!
多少次挑燈夜讀,多少次雄雞報曉,他無數遍閱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成功人士的成長歷程,保爾和許多自強不息的人的進取精神,始終激發著他飢渴的心靈和求知的熱情。
今年3月份,由於在校表現突出,何志強被豫光集團破格錄用。5月份,他被選拔到湖南學習。他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被領導看在了眼裡。一次,單位領導看到這個吃苦肯乾的年輕人,就關切地詢問了他家的狀況。他一一如實回答。過後,他才知道這個人是豫光集團的領導。這讓他十分感動。
「我的遭遇雖然不幸,家裡經歷了各種變故,但我又是幸運的,我遇到的都是關心和愛護我的人。目前,我在單位要努力工作,盡快還清學校的3000多元學費和家裡的欠款。我要把大家對我的希冀化為前進的動力,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的事情。」這是何志強當前的想法。
生活的重壓,使他像一隻蝸牛一樣緩緩爬行。經歷了暴雨的洗禮、風霜的侵襲,他奮力向人生的綠洲爬行,向人生的高空飛翔。《聖經》記載:上帝說,要有光,便有了光。可是現實告訴我們,世上沒有上帝,不奮斗的人生是精彩不起來的。面對貧困的生活,惟有自強不息!
貧困並不可怕
進入 8月份以來,對貧困生進行資助的呼聲此起彼伏。 雖然,高等教育已經建立起了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獎、貸、助、補、減並行的國家助學體系,最大限度地解決貧困生的經濟問題,但並不是說憑藉助學貸款入學之後就萬事大吉了。貧困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和就業仍是個問題。
捐助只是權宜之計,只能解決貧困生報到的問題,報到之後又該怎麼辦?如何渡過難關?何志強,一個從大山裡走出來的孩子,在濟源職業技術學院教職工和無數個好心人的幫助下,憑借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的時代精神,戰勝了家庭的不幸、生活的貧寒,完成了大學學業。何志強無疑是幸運的。
在高校,有千千萬萬個貧困生。經濟貧困的,給錢就行;心理貧困的,就較難解決了,因為貧困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面對貧困的生活,何志強,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敢於面對難以承受的壓力,不但照顧3個疾病纏身的親人,而且還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大學學業。面對貧窮的生活,他沒有一絲自卑,反而與貧困生活抗爭,最終,以頑強拼搏、不向命運屈服的勇氣,戰勝了苦難。何志強所做的一切告訴貧困生:個人不能選擇出生,不能選擇父母,但要直面現實,直面貧困,迎接挑戰。貧困並不可怕,貧困是暫時的,是可以改變的。貧困的經歷對於大學生如何直面人生,如何戰勝困難,是筆寶貴的財富。苦難的生活,會讓一個人變得更堅強、更勇敢。貧困學生要學習何志強自強不息、孝心至上、樂觀上進的精神,要向何志強學習敢於向苦難生活說「不」的勇氣。
⑵ 中國廢品 先生是誰
第一位:張茵
中國廢品回收行業十大破爛王,你知道幾個?
生於1957年,廣東韶關人,玖龍造紙有限公司董事長,公司總市值233.3億元。
她2007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390位,身價770億元,成為中國第一位女首富,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白手起家者。2009胡潤百富榜以身家330億排名第二位。2015胡潤女富豪榜以身家265億排名第五位。
第二位:許開華
中國廢品回收行業十大破爛王,你知道幾個?
生於1966年,湖北荊州人,深圳格林美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公司總市值157.3億元。
作為全國最大的「電子垃圾處理工廠」的掌舵人,被戲稱為「丐幫幫主」。他變垃圾為「城市礦山」,成功實現了「吃干榨凈電子垃圾,吐出來『金子的循環經濟產業夢想。
第三位:張維仰
中國廢品回收行業十大破爛王,你知道幾個?
生於1965年,廣東河源人,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公司總市值177.9億元。
20多年前,他精明地察覺到工業廢棄物中的商機,便從個體經營起步,矢志不渝地從事「變廢為寶」的事業,終使他的「東江環保」成為大陸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民營環保企業,他個人則位列「胡潤百富榜」。
第四位:陳游標
中國廢品回收行業十大破爛王,你知道幾個?
生於1968年,江蘇省泗洪縣人,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
他大力倡導推進環保產業、綠色經濟、可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和再利用,陳游標麾下的公司主要從事建築垃圾處理和再生的業務,所採用的拆遷方式以綠色、環保,再利用,良性循環為基本原則。
第五位:楊安國
中國廢品回收行業十大破爛王,你知道幾個?
生於1954年,濟源市亞橋鄉人,河南豫光金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公司總市值35.11億元。
在濟源,人們已經習慣了誇贊楊安國和他的豫光金鉛。這里演繹了真實版的「愚公移山」——在這里,楊安國實現了從廠長到經理、從經理到企業家的「蛻變」;在這里,豫光集團實現了從工廠到公司、從公司到大集團的「涅槃」。
第六位:王金平
中國廢品回收行業十大破爛王,你知道幾個?
河北魏縣人,大連環嘉集團董事長。
他18歲來連闖盪就一直跟廢品打交道,從來都是一步一個腳印,默默做人,默默做事,讓他沒想到的是,經過30多年的辛勤努力,自己白手起家,靠汗水和鑽研構建的再生資源王國終於被人們掀開它神秘的面紗。
第七位:李遠峰
中國廢品回收行業十大破爛王,你知道幾個?
出生於1970年,廣東梅州市人,現任廣東萬綠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他24歲從家鄉梅州來到廣州,不知道一個小小的廢品收購站對他將會意味著什麼。2003年,在他的帶領下,公司完成了從「簡單廢品收購」到「可再生資源加工和循環利用」的完美轉型,與地處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寶潔、廣州本田、廣州豐田、LG集團、飛利浦、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美贊臣、施耐德、住友電氣、松下電工等世界知名企業達成業務合作,為上述企業提供工業廢品回收和配套服務。
第八位:林東亮
中國廢品回收行業十大破爛王,你知道幾個?
生於1954年,廣東深圳人,惠東美新塑木型材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他1988年進入廢舊塑料回收行業,發展至今成為行業龍頭老大,總部設在深圳,在東莞、深圳等地建設工廠7間,年貿易、生產額超過10億元。2006年,瞄準循環經濟在中國崛起,投資全新環保新材料———塑木,巨資建設700多畝「新興亞洲工業園」。
第九位:周迎春
中國廢品回收行業十大破爛王,你知道幾個?
河南商縣人,湖北興業鋼鐵爐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作為大山養育的兒子,他高中畢業之後他便背起背包隻身來到湖北麻城闖盪。從開小餐館做起,辦過旅社,開過造紙廠。
第十位:趙自清
中國廢品回收行業十大破爛王,你知道幾個?
東縣人,湖南金虎再生資源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他1988年7月在中國農業銀行衡東縣支行參加工作,2004年下海創辦衡陽市金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兼總經理,2010年3月以原衡陽市金虎銅業有限公司為母公司組建集團公司——湖南金虎有色集團有限公司,任董事長、總經理,第一一位是名女士
⑶ 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是指什麼
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指同時控制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有害污染物的控制措施。多種污染物的協同控制的效益高於單一污染物控制,且一種污染物的控制可能導致另一種污染物環境濃度的關聯變化,一個綜合涉及所有關聯污染物的控制措施和控制體。「我們每個人都討厭霧霾,但每個人同時又是霧霾的製造者。」全國政協委員、省工商聯副主席、河南弘昌集團公司董事長陳世強說。
「治理霧霾不僅是政府和企業的事兒,必須全民參與。」陳世強認為,治理霧霾和節能減排息息相關,體現在個人生活上,要養成節約的生活習慣,盡量購買節能家電,減少家用電器的使用;體現在企業生產上,要提升和改進生產技術,少耗能源,多用清潔能源;體現在交通上,就是要少開車,推廣使用天然氣等清潔燃料,提高汽車排放標准和燃油標准等。
嚴控小汽車增長速度,全國政協委員、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邸瑛琪說,統計顯示,建築揚塵、土壤塵及道路揚塵等占鄭州市PM2.5的28%,機動車尾氣排放佔36%;源炭及生物質燃燒源、二次大氣污染物約為21%;來自區域傳輸的約為15%。
「由此可見,小汽車大規模的增長是造成霧霾天氣加重的主因之一。 制定重污染天氣情況下的應急預案,明確應急響應啟動的條件、程序和政府部門的責任分工。如建立空氣質量污染預測預報模型,及時對公眾發布污染現狀;在霧霾天氣期間,對大氣污染較重的企業根據具體情況採取停產、限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