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羅馬集團介紹

羅馬集團介紹

發布時間:2022-04-12 07:07:13

A. 什麼是羅馬文化

希臘文化與羅馬文化之間的關系是屬於傳承關系。從羅馬的史前時代到帝國時期,希臘文化對羅馬文化都給以不同程度的深刻影響。當然,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羅馬人在繼承希臘文化傳統的同時,也有新的創造,因而豐富了西方古典文化。

一、從遠古傳說。看希臘文化與羅馬文化的關系

古羅馬國家建立在義大利半島,根據考古發掘,義大利半島存在過舊石器時代,當時的居民可能是克勒特人。新石器時代的居民則是來自非洲的利古里亞人。公元前二千年代初,一支印歐部落從東北方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拉丁人就是這些部落中的一支。拉丁人定居在中部義大利的拉丁平原。拉丁人在這里興建了一些城邦,羅馬城邦就是其中的一個。一般認為,羅馬城的出現約在公元前8至7世紀。

關於羅馬城的創建,有一段十分有趣的故事。據傳,在公元前12世紀,希臘人興師遠征特洛耶,攻打了十年也沒把城池攻破。無奈,希臘人最後用木馬計才攻陷特洛耶。在特洛耶攻毀之際,埃尼亞斯(他是女神維那斯與世人昂喜賽斯結合所生的兒子)帶著兒子阿斯卡紐斯逃跑了。父子二人漂洋過海,最後來到拉提烏姆的海岸。當地國王拉提努斯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並把女兒拉維尼亞嫁給埃尼亞斯。埃尼亞斯死後,阿斯卡紐斯便建了一個新城阿爾巴·隆加。從阿斯卡紐斯開始,經過好幾代,到努米托爾執政時,發生了內江,弟弟阿穆里烏斯把哥哥努米托爾推下台,自己作了國王。為了鏟除後患,阿穆里烏斯殺死了努米托爾的兒子,並把努米托爾的女兒西爾維亞送到神殿作貞女即女祭司,還命令她宣誓永不嫁人。但後來,西爾維亞違約與馬爾斯神結合生下一對孿生子,因而,她被阿穆烏斯處死。國王又下令把孿生子投到台伯河裡溺死。但是,奉命做這件事的奴隸沒有這樣做,而是把兩個小男孩裝在籃子里,放在淺水處。當上漲的河水退去之後,籃子留在地上。從附近山區跑到河邊飲水的一隻母狼卡皮托里納,聽到孿生子的哭聲跑過來,用自己的乳汁喂養他倆。沒多久,國王的牧羊人烏斯圖魯斯便找到了這兩個孩子,帶回家交給妻子拉倫娣來撫養。他們給孿生子起名,老大叫羅慕洛,老二叫勒莫。當兄弟倆長大並知道了自己的出身之後,便舉兵攻打隆加城,殺死阿穆里烏斯,把外祖父努米托爾重新扶上王位。小哥倆不願留在隆加城,決定到別處另建新城。在建立新城時,兄弟倆發生矛盾,並爭吵起來。哥哥羅慕洛一氣之下把弟弟勒莫刺死。羅慕洛把新建的城市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羅馬人從羅慕洛的名字引伸出羅馬(Roma)的名稱。羅馬建城發生在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古羅馬人每年都在紀念這個建城節。因母糧用乳汁喂養羅慕洛兄弟,所以,古羅馬人把卡皮托里納母狼作為羅馬城的象徵,並把2月15日作為辟狼節。

這段神話故事雖離奇古怪,與史實不符,但我們從這里可以窺見,在古羅馬史前時期,希臘文化已對羅馬文化產生了深刻影響。那時希臘文化是先進的,羅馬文化是落後的,羅馬人在續族譜時,自然要向希臘人靠攏了,並把自己的祖先落實在奧林匹亞神的身上。

如果我們從神話中回到真實的歷史過程中,同樣可以看到希臘文化對羅馬文化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希臘在義大利地區的殖民地城市上。

義大利中部、南部和西西里島,早在愛琴文化時期就出現了希臘殖民城邦,自此,大希臘的名字就出現在希臘發展史上,並構成希臘世界的一個重要部分。

在早期羅馬時代,沿著南義大利海岸直到坎佩尼亞的地方都是希臘的殖民地。在這里有庫麥、拿波里、波希多尼亞、埃利亞、列吉烏姆、克羅托、塔連圖姆等城市。肥沃的西西里島是希臘人與迎太基人激烈斗爭的場所;希臘人把島的東半部殖民地化了,而迦太基人則佔領西半部。薩地尼亞島和科西嘉島也是希臘人和迦太基人爭奪的對象。在古羅馬的史前時期,希臘文化就是通過這些希臘殖民城市傳播到羅馬城的。這種傳播是長期的,漸進的,影響也是很深的。羅馬人在共和國以前,從南部義大利的希臘人那裡借用了希臘字母,創造了自己的拉丁文。自此,羅馬人脫離了野蠻狀態而進入了文明時代。

羅馬人不僅僅從希臘殖民城邦那裡汲取了文化營養,而且還從希臘化的伊達拉里亞人那裡吸收不少東西。據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的看法,伊達拉里亞人是呂底亞人,他們因飢餓而在王子提東萊諾斯的率領下循海路西行來到義大利中部,在台伯河以東的翁布里亞居住的地方建立一些城市。

羅慕洛建城之後,羅馬便進入了王政時代(公元前8—6世紀)。羅慕洛是第一任勒克斯(即所謂的王)。羅馬城和伊達拉里亞人的城市相毗鄰,關系自然密切,這種關系甚至發展到在王政時代的七個王中有三個是伊達拉里亞人。前四個是拉丁人(羅慕洛。努瑪、圖魯斯、安庫斯),後三個是伊達拉里亞人(塔爾克維紐斯、賽爾維烏斯、高傲者塔克文)。

正由於伊達拉里亞人與羅馬人這種特殊關系,所以,伊達拉里亞人對羅馬人的文化影響就比較直接。例如,在羅馬遠古的口頭文學作品中,有一種諷喻詩,它是在收獲的季節,有舞蹈伴隨的詼諧的合唱歌。據說,這種詩歌是來自伊達拉里亞人的菲司肯亞城。

伊達拉里亞人對羅馬文化的影響最大者莫過於建築,拱頂法建築源於東方和希臘。羅馬人從伊達拉里亞人處首先學會了這種建築方法。我們幾乎在所有的羅馬古代建築物上看到拱頂建築技術。伊達拉里亞人的神殿大不相同,它幾乎是方形的,並有很深的柱廊結構。羅馬人吸取了伊達拉里亞人的建築術,在卡庇托里烏姆山上建設了丘庇特、朱諾和米混爾瓦神殿。早期的其他羅馬神殿也屬於這一類型。

更值得一提的是王政時代後期政治制度的變革是與伊達拉里人密切相關的。

羅馬有三百個氏族,每十個氏族組成一個胞族即庫里亞,共三十個胞族;十個胞族組成一個部落即特利具,共三個部落,它們是拉丁部落,薩賓部落和阿芬了部落,三個部落組成羅馬民族。羅馬民族是個封閉的民族,只有羅馬本土的這些舊有居民才能成為羅馬公民。他們總稱為帕屈爾人。羅馬公民是宗教性的奴隸主集團,它包括兩個層次:氏族貴族和一般氏族成員。

與享受特權的羅馬公民相對立的是羅馬平民。羅馬平民由三部分人構成:被征服的鄰近部落而強行移居羅馬者;從郊區和較遠地區移居羅馬者;外國人。他們從事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他們是自由人,在羅馬危難之際,有保衛羅馬的神聖義務。然而,他們沒有任何政治權利,既不能參加公民大會,也不能擔任任何社會職務。他們中間雖然有部分人發財致富,上升為工商奴隸主階級,但仍被帕屈爾人所鄙視。因此,在平民中間便滋長起一種對帕屈爾人不滿的情緒。隨著平民的增多和不滿情緒的增高,就出現了平民斗爭。平民斗爭主要表現在平民與羅馬氏族貴族的斗爭上。平民與羅馬氏族貴族斗爭的最初成果,就是迫使王政時期的第六個王塞爾維烏斯實行改革。改革的內容主要有三點:一是按財產多寡把羅馬居民(不論是貴族,還是平民)劃分為五個等級;建立百人隊會議;按地區(不是按血緣關系)劃分四個部落。

塞爾維烏斯的改革是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這正如恩格斯所言:「在羅馬也是在所謂王政廢除之前,以個人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古代社會制度就已經被破壞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個新的、以地區劃分和財產差別為基礎的真正的國家制度。」

羅馬政治制度的變革運動僅是個新起點,它將隨著高傲者塔克文的篡權而日益深入。

高傲者塔克文是塞爾維烏斯的女婿,他有篡奪王位的野心。他與妻子共同策劃這一陰謀活動。一天,他認為行動的時機已到,便率領著武裝起來的篡權小部隊沖擊元老院。他穿著勒克斯的服裝。坐到勒克斯的寶座上。老勒克斯塞爾維烏斯聞訊急忙趕來,大聲責斥塔克文:「你怎麼膽敢在我還活著的時候坐到王座上?」老國王想把篡位者從王座上拉下來,無奈力不從心,拉不動塔克文。這時,早已把自己的岳父大人視為眼中釘的塔克文,舉手抓起塞爾維烏斯,摔到石階上,叛亂分子一擁而上,打死了老國王,並把屍體扔到街上。高傲者塔克文就這樣靠暴力作了第七任勒克斯。

塔克文的妻子塔麗雅第一個前來慶賀。當慶賀完畢乘車回家時,車夫突然勒住了馬。車夫驚慌地指著躺在街心的塞爾維烏斯的屍體,對女主人說。「怎麼辦?」塔麗雅對父親的屍體不屑一顧,命令車夫驅車從屍體上軋過去。這樣,塔麗雅就成為千古罪人。為此,羅馬人民把這條街起名為「罪人街」。

高傲者塔克文上台後,妄圖建立東方式的獨裁統治,殺死了許多反對者,其中有一位名叫馬爾克·尤尼的貴族及其長子。塔克文對馬爾克·尤尼的小兒子布魯圖卻大發慈悲,不僅不殺,而且作為義子收養在家。布魯圖成人後,知道塔克文是殺死父親和哥哥的死敵,於是,就把仇恨的種子深深地埋在心裡,待機復仇。

羅馬人對塔克文的專制統治也心懷不滿,待機起事。公元前510年,塔克文的兒子公然污辱一位貴族婦女而成為羅馬人民起義的導火線。事情是這樣發生的:國王的長子賽克斯圖斯在羅馬人圍攻阿爾戴阿城的時候,和同族人柯拉提努斯、國王的外甥路克優斯等人一同飲宴。宴席上,話題轉到妻子的身上,每個人都誇贊自己的妻子。柯拉提努斯提議做一次調查活動:大家一同回家,看看他們的妻子正在做什麼。大家熱烈響應,並立即行動。他們騎上馬,幾個小時便來到羅馬城。他們發現國王的兒媳正在和自己的女友們飲酒取樂。接著他們又到柯拉提努斯的家裡。這時柯拉提努斯的妻子魯克列提亞,完全按照善良的羅馬主婦應做的那樣,在深夜裡還坐在女僕們中間紡毛線。調查結果,無疑柯拉提努斯成為勝利者。然而揭亂的種子也由此萌發。魯克列提亞的美麗和賢惠,使國王的兒子賽克斯圖斯的心中燃起了情慾之火。幾天之後,他便背著柯拉提努斯到魯克列提亞的家中。她熱情地接待了他,用完晚餐後便把他領到給他准備的住所。入夜後,賽克斯圖斯象個鬼魂拿著白刃寶劍爬進魯克列。提亞的寢室,並使用各種威嚇的手段而佔有了她。第二天早晨,在賽克斯圖斯走後,魯克提亞便把丈夫和父親召到家中,向他們講明夜間所發生的事情,然後撥出藏在衣服下面的刀子,刺進自己的胸膛。

以布魯圖為首的親友們把魯克列提亞滿身是血的屍體放到羅馬廣場上,號召羅馬公民們起來打倒塔克文的專制統治。羅馬人民怒不可遏,紛紛拿起武器,一舉推翻了塔克文的政權,王政結束。

公元前509年,建立了羅馬共和國,布魯圖被推舉為第一任執政官。自此,羅馬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如果說,伊達拉里亞人前兩任勒克斯從正面推進了羅馬政治制度的變革,那麼,第七任勒克斯則從反面影響了羅馬的政治制度的變革。

二、希臘與共和時期的羅馬文化

1.共和初期,希臘文化對羅馬文化的影響

羅馬進入共和時期,標志著由原始時代進入文明時代。隨著羅馬人文明程度的發展,希臘文化對羅馬文化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首先我們從宗教意識上看這種影響。宗教是早期羅馬思想最典型和最主導的形式。遠古的羅馬宗教是原始的多神教,這種多神教與萬物有靈論的形式是十分近似的。在羅馬的概念中,每一種物體都有自己的神。每個人都有他的本命神、保護神,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維斯塔即女灶神。童年時期的神更多,據說有四十三個:嬰兒第一次啼哭的神、初生嬰兒的知覺神、第九天的神,走第一步的神、搖籃神等等。這種眾多神的劃分,反映了這時的羅馬人不善於抽象思維的情況。

早期羅馬宗教的另一個特點是神的形象還未定型。人們只能用一些標志性東西來表示神。例如,用長槍表示馬爾斯,用石箭表示丘庇特。直到公元前6世紀,在希臘文化的影響下,羅馬的神才開始有了人的形象,並且分化出最高神丘庇特。從公元前5世紀,特別是從公元前4世紀,希臘那種詩意的多彩的宗教意識,通過坎佩尼亞的希臘人而傳播到羅馬那乾燥的平淡的宗教世界,於是引起羅馬宗教的變革。羅馬神漸漸失去了原來的性質,他們不僅都獲得人形,而且有了個人的特性,並獲得了神話上的修飾。在希臘宗教的強熱影響之下,羅馬神和希臘萬神殿的神都同等起來。例如,丘庇特等於宙斯,米涅爾瓦等於雅典娜,狄亞那等於阿爾台米戴,維涅拉等於維那斯等等。

其次,我們從文學上看希臘文化對羅馬文化的影響。在希臘戲劇的影響下,羅馬一些喜聞樂見的小型戲劇也產生了。一種是在一年一度的狂歡節上表演的。狂歡節是羅馬人為了向播種之神撒爾努斯獻祭而舉行的撒圖爾那裡亞節,時間在十二月份。在連續舉行七天的節日里,人們可以盡情地歡樂、狂飲、也可以在性行為上放盪不羈。並且把奴隸「解放」一天,在這一天里,奴隸們在桌子上吃飯,而他們的主人則來侍奉他們。這是表示在撤圖爾努斯的黃金時代,人與人之間是沒有任何區別的。在節日里,除了物質娛樂之外,還有精神娛樂,這就是表演和觀賞戲劇。

另一種戲劇是阿鐵拉戲,它是由坎佩尼亞的一個希臘城市阿鐵拉而得名。它是一種小型的笑劇,類似希臘的滑稽劇。劇本非常簡單,裡面充滿了粗暴的諷刺話和開玩笑的話。

第三,我們從風俗上看希臘文化對羅馬文化的影響。在共和國初期,羅馬人在與有文化的坎佩尼亞人交往中,學到許多東西。特別是在羅馬上層社會中,希臘語開始流行。羅馬人的生活習俗也開始希臘化。例如,羅馬人在以前是坐在桌旁吃飯的,現在則躺在桌旁吃飯;羅馬人還學希臘人的樣子,把頭發剪短和刮鬍子。住房中的裝飾品開始增多,在公元前3世紀初,在羅馬貴族的桌子上擺設了銀制的器具等。

羅馬共和國早期,希臘化還未廣泛開展,從總體上看,羅馬文化仍保持本民族的簡朴特色。

2.大征服之後,希臘文化對羅馬文化的影響。

公元前3世紀,羅馬開始大規模地對外擴張,希臘文化便從各個渠道滲透到羅馬人的生活和文化中去,羅馬文化的希臘化也全面而迅速地展開。

羅馬人在征服活動中,在軍事、外交和商業上,與希臘人發生廣泛而經常的聯系。他們親眼看到了義大利南部、西西里島和希臘本土的富裕希臘人講究的生活方式,豐富多彩的希臘藝術品和大量圖書源源不斷地運到羅馬。大量希臘人也以奴隸、人質和外交官的身分進入羅馬社會。羅馬的教師、醫生、演員等文化工作大都由希臘人所充任。特別是具有高度教養的希臘知識界人士,對羅馬影響更為巨大。於是在羅馬人中普遍產生了對希臘文化懷有贊慕的心情。早在公元前3世紀初,在新貴族中學習希臘語已蔚然成風。他們模仿希臘的建築,他們僱傭希臘的雕刻家。甚至有的發展為希臘狂。例如路克優斯,因他的赫赫戰功,當羅馬人決定在卡庇托烏姆山為他樹立雕像的時候,他競要求雕像穿希臘的衣服;阿爾比努斯甚至不用羅馬語而用希臘語寫羅馬史。

希臘文化的影響不只限於新貴族階層,而且波及到廣大居民。例如,公元前212年,根據元老院的決定,為了使國家避禍招福,羅馬公民要為崇奉阿波羅神而舉行全民性的賽會。

當希臘文化象潮水一樣涌進羅馬人的生活中來的時候,元老院不得不採取嚴厲措施對付那些過激分子。例如,公元前186年,元老院發布了反對崇拜狄奧尼蘇斯的特別決定。大約有七千人因獨犯這一決定而受審判,許多人還被處以死刑。過了一些時候,又有三千人因參加希臘酒神大祭典而受到懲罰。當然,羅馬文化希臘化,這是一股歷史潮流,什麼力量也遏制不住。

在希臘文化強烈影響之下,羅馬文學首先希臘化。過去羅馬人所前發的許多文學形式,都被強有力的希臘文學形式所扼殺。

第一位希臘化羅馬詩人是安德羅尼庫斯(公元前280—204年)。他原是希臘籍奴隸,後來被釋放。他首先用拉丁文翻譯了荷馬史詩。為了在公元前240年的羅馬賽會上表演戲劇,他受託翻譯改編幼里披底斯的悲劇和阿里斯托芬的喜劇。他是第一次把希臘的劇介紹給羅馬人並使希臘的詩體韻律適合於拉丁的語言。公元前207年,他又受託編寫了對朱諾神的贊歌,這是一部抒情詩。

在安德羅尼庫斯的基礎上,涅維優斯(公元前270—200年)開始寫作羅馬的歷史和創作喜劇。在他創作的喜劇里,既具有希臘形式,也具有許多純羅馬的特色。自此,獨特的羅馬文學開始發展起來。後來的文學家們,例如思尼烏斯(公元前239—169年)、普勞圖斯(公元前254—184年)、鐵倫提烏斯(公元195—159年)等,都循著他開拓的羅馬文學道路前進,獲得了豐碩的文學成果。

其次是造型藝術的希臘化。從公元前3世紀起,希臘對造型藝術的影響加強了。除了神像是用青銅雕像,在建築方面,這時修建了一些希臘化類型的巨大公共建築物。其中之一就是所謂的「巴錫里卡」。這是一種用來進行審判和洽談商務的建築物,它上有頂蓋用國柱分成幾部分。這種建築物的典型是公元前184年由加圖在廣場上元老院的旁邊建築的那座「巴錫里卡」。此外,羅馬人開始建造柱廊和拱門,上面飾以希臘式的鍍金雕像。神殿的建設也繼續進行,希臘化的風格日益占統治地位。

第三是羅馬風俗日益希臘化。公元前3至2世紀,在希臘文化的強烈影響下,羅馬人的日常生活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首先是羅馬舊式的住宅,按照希臘住宅模式進行了改建。住宅內外也進行了精美和豪華的裝飾。在富人之家擺設了希臘藝術品、書籍、銀制器皿等。餐桌上飯菜也發生變化,不僅菜的數量增加了,而且做得比以前更加精美和好吃。職業廚師已把女主人擠出廚房。基於飲食的需要,做飯技術也發生分化,麵包的烤制和點心的製作等已成為專門的行業,僅羅馬城就有一百七十一個麵包店。希臘的葡萄酒和本都的魚也成為羅馬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酒佳餚。一些重要的飲宴也必須有希臘豎琴的演奏和舞蹈家的歌舞相陪伴。

羅馬人的社會生活也與家庭生活一同發生變化。節日和人民游樂的數量增加了,時間也延長了。在賽會上,除了賽跑和賽車之外,還有希臘運動家的體育表演。希臘的戲劇演出也成為羅馬人文化娛樂活動的重要內容。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羅馬人觀賞劍斗和逐獸的粗野情趣。劍斗是為紀念死者而以人為犧牲的一種人祭殘余。這種粗野的娛樂活動多半在伊達拉里亞人和坎佩尼亞的希臘人影響之下才出現於羅馬的。公元前264年,布魯圖兄弟第一次在父親的葬儀上組織了三對劍鬥士(即三對角鬥士奴隸)的格鬥。後來,劍斗的規模越來越大。公元前216年在羅馬出現了二十二對劍斗式的格鬥;公元前183年出現了六十對劍鬥士的格鬥。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數字還繼續增加。逐獸是劍鬥士與野獸格鬥,它是與劍斗平行發展的,常常又和劍斗有關系。第一次大規模的逐獸觀賞是發生在公元前186年,這一年羅馬從非洲運來一批雄獅等猛獸。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奴隸主階級的精神世界被野蠻性和殘酷性所充斥。

B. 關於一些羅馬歷史

另一方面,在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間的邁錫尼文明時期,希臘人在義大利南部和中部沿海地帶縱橫航行,隨後停滯不前的時期才使得他們的航行告一段落。迫於在西方貿易線路上與腓尼基人的競爭,他們建立了新的貿易基地,接著在公元前8世紀使殖民地得到全面發展。他們最初在義大利的匹茲庫薩 (在那不勒斯灣的伊斯基爾島)建立殖民地,之後又把勢力稍微地向北推進到西西里島的庫米大陸以及義大利南部沿海地區。隨著與希臘人的接觸,埃特魯斯坎人很快變得更加成熟起來,他們根據希臘文字創造了字母,形成了自己的雕塑及繪畫風格,發展了以希臘擬人神為基礎的宗教信仰,並精心制定了一套占卜未來的儀式。所有這些後來都被羅馬人繼承了下來。 羅馬城市建立的日期並不確定,傳統認為是在公元前753年,這已經廣泛地為考古發現所證實,盡管可能此前已經有一部分人早就居住在那裡。傳統上,羅馬人把羅馬城的建立歸功於英雄羅穆盧斯。他和他的孿生兄弟瑞摩斯是英雄埃涅阿斯的後代。埃涅阿斯是希臘女神阿佛洛狄特(羅馬神話中稱維納斯)的兒子,他在希臘人佔領特洛伊城之後來到義大利。羅馬歷史學家提圖斯·李維這樣描述這個神話故事:這對孿生兄弟的祖父是努米托,他是羅馬東南部阿爾班山區阿爾巴國的國王。國王邪惡的兄弟阿穆利烏斯將國王驅逐出境,還讓國王唯一的女兒雷婭·西爾維婭做貞女以阻止她生兒育女(貞女是不準生育的),以防止國王的子孫報仇。但是雷婭·西爾維婭違背了他的約束,與戰神馬耳斯相愛並生下了一對雙胞胎。當這對雙胞胎被遺棄在台伯河畔時,一隻母狼哺育了他們,後來又被一位牧羊人發現,他的妻子將他們撫養大。長大後,這對孿生兄弟成為了綠林首領。在瑞摩斯被俘、帶給國王阿穆利烏斯後,羅穆盧斯帶領手下救出了他,並殺死了阿穆利烏斯。此時,孿生兄弟身世大白,他們的外祖父努米托恢復了王位。兄弟倆離開外祖父,在被牧羊人發現的地方創建了自己的城市。在決定誰來做城市的主宰時,神諭告訴他們要由看到的預示成功的飛鳥來決定。瑞摩斯站在阿文廷山上看到了6隻禿鷲,羅穆盧斯站在巴拉丁山上看到了12隻禿鷲。後者的數字更幸運,但瑞摩斯是最先看到徵兆的人。結果兄弟間發生了爭吵,羅穆盧斯最終殺死瑞摩斯,成為新城的國王。他統治了很長時期,死後被接納到諸神中,成為受人尊敬的戰神奎里納斯。 在羅馬發展為城市、建立自己的政治和文化的過程中,羅馬人仿效了其鄰近的埃特魯斯坎文明。義大利現存最早的文字發現於公元前8世紀初羅馬城附近的古代城市奧薩客棧大墓地。陶罐上刻畫的4個希臘字母表明,剛剛建立羅馬城的拉丁人在希臘人採用腓尼基字母後不久就學會使用了這種文字。羅馬早期政治是王政時代,國王掌握絕對的權力。他是大立法官、軍隊的首領、大法官和大祭祀長,其權力僅僅受到來自元老院和公民大會的遏制。元老院就是元老議會,由不同部族首腦組成。按照憲法和傳統習俗,元老院有權通過或否決國王的任命以及判定國王的立法和訴訟。公民大會由羅馬的全體男性公民構成,按照親緣關系分成30組;它授予君主行使權力,而這一點由元老院最後正式批准。 隨著羅馬權力和影響的增長, 財富開始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貴族是整個社會中最富有的成員,他們控制著大部分的貿易、行政管理和軍隊,而且只有他們才能夠進入元老院或被任命和選舉為官員。平民主要是小農場主、勞動者和手工藝者,他們占人口的大部分,在政府中卻幾乎沒有發表意見的機會。 補充: 有關 羅馬 的名言 條條大路通羅馬 All roads lead to Rome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Rome is not set up in a day 身在羅馬就做 羅馬人 In Rome will do the Romans 補充: 羅馬各個時期的名人: 羅穆盧斯(在位統治37年)之後,傳統上記載還有另外六位國王:奴瑪·龐皮利烏斯(在位43年)、圖盧斯·霍斯提利烏斯(在位32年)、安庫斯· 馬蒂 烏斯(在位44年)、L.塔 奎尼 烏斯· 普里斯 庫斯(在位38年)、賽爾維烏斯·圖里烏斯(在位44年)和L.塔奎尼烏斯·休珀博斯(在位 25年)。在 王政 時代,羅馬極大地擴大了對周邊領土的控制。建立王政的明確目的就是提供穩定和安全,而對周邊領土的征服就是服務於這一目的的。 羅馬人 似乎對領土和財富並不特別貪婪;他們的征服主要為了防範周邊民族對自己安全的威脅。隨著領土范圍的擴大,羅馬人引起了北 方強 大的埃特魯斯坎人的注意。公元前6世紀中葉,埃特魯斯坎人 攫取 了羅馬的政權。一時間,埃特魯斯坎君王統治了這個城邦,這使得羅馬人憤恨不平。終於因為埃特魯斯坎國王塔爾文強奸了一個貴族的妻子 盧克 蕾蒂亞,羅馬人在公元前509年奮起反抗,推翻了他的統治。盡管 強奸 盧克蕾蒂亞以及朱尼厄斯· 布魯圖 斯推翻塔爾文可能是演繹的故事,但塔爾文政權被推翻無疑標志著埃特魯斯坎政權和文明的衰落。 補充: 凱撒 公元前64年至44年凱撒、龐培、 克拉蘇 所在的前三頭政治時期,結束了以 元老院 為權力中心的議會制。 凱撒漸漸消滅了龐培、克拉蘇,他也就是 凱撒大帝 ,後人用他的名字凱撒代表羅馬國王的稱號。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凱撒被國內反對派布魯都(Brntus)和卡西烏斯(Cassius)陰謀刺殺。 屋大維 公元前43~27他的外甥,也是義子屋大維成為繼承人也就是歷史上的奧古斯都大帝。他與安東尼、雷必達的統治被稱為後三頭政治。後來,屋大維消滅了安東尼和雷必達,屋大維成為羅馬的第一位正式皇帝,羅馬從此進入帝國時期。 補充: 一、提比略(Tiberius公元14~37)這位羅馬第二任皇帝曾任命彼拉多為猶太巡撫,在彼拉多任內,耶穌被釘死。 二、加 力果 拉(Caligula公元37~41),也譯作加利古拉。 三、克勞狄(Claudius公元41~54) 四、尼祿(Nero 54~68)亦譯 尼羅 ,尼祿皇帝在第一次猶太大起義時,血腥鎮壓猶太人。 五、維斯帕先(Vespasian公元69~79)亦譯 韋帕 薌或威斯巴仙,這將軍於公元67年受尼祿皇帝派遣到巴勒斯坦鎮壓猶太人起義,尼祿死後的次年被擁立為皇帝。 六、提多(Titus公元79~81)維斯帕先皇帝的兒子,公元70年毀滅 耶路撒冷 城。 七、圖密善(Domitian公元81~96)。 八、圖拉真(Trajan公元98~117),在位時兩次對外征討,建立阿拉伯行省,並向東擴張勢力到 兩河流域 。 九、 哈德良 (Hadrian公元117~138),任內加強獨裁統治,再次鎮壓猶太人的反抗。在其任內在 不列顛 北部修建了哈德良城牆。 十、 安東尼 (Antonia公元138~161)。公元一至二世紀是 羅馬帝國 的強盛時期,帝國疆域空前廣大,北部邊界到達現在歐洲的英國、西德、 奧地利 、匈牙利和羅馬利亞等地,東邊一度達到西亞的 幼發拉底河 ,南麵包括非洲的埃及和 蘇丹 北部、 利比亞 、 突尼西亞 、 阿爾及利亞 、西邊面臨大西洋。安東尼皇帝統治時期,局勢仍比較穩定,尚能維持帝國現狀。 十一、 馬可 ·奧利略(Marcus Aurelius公元161~180),這位皇帝在位時,羅馬帝國的「黃金時代」已經逐漸消逝。 十二、康茂德(Commos公元180~192),這位皇帝在位時,已到了公元二世紀的末尾,羅馬帝國面臨混亂與衰落的時期。但這時離 開羅 馬東 西分裂,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而成為 東羅馬帝國 和 西羅馬帝國 的時期,還足足有二百年的時間,其事發生於公元395年。 康茂德(Commos公元180~192),這位皇帝在位時,已到了公元二世紀的末尾,羅馬帝國面臨混亂與衰落的時期。但這時離開羅馬東西分裂,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而成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的時期,還足足有二百年的時間,其事發生於公元395年。同時,羅馬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 羅馬教廷 的所在地!

C. 求羅馬帝國著名人物介紹

西塞羅
Marcus Tullius Cicero,公元前106—前43。古羅馬政治家、雄辯家、法學家和哲學家。

出身於奴隸主騎士家庭,以善於雄辯而成為羅馬政治舞台的顯要人物。開始時期傾向平民派,以後成為貴族派。公元前63年當選為執政官,在後三頭政治聯盟成立後被三頭之一的安東尼(Marcus Antonius,公元前82—前30)所殺。

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的代表作是《國家篇》和《法律篇》。認為國家是人民的事務,是人們在正義的原則和求得共同福利的合作下所結成的集體;君主、貴族和民主三種政體都是單一政體,理想的政體應是「混合政體」,即以當時羅馬元老院為首的奴隸主貴族共和國。

早在羅馬帝國初期法學家興起以前,他就系統地論證了自然法和實在法之間的關系,認為自然法代表理性、正義和神的意志,是普遍適用、永恆不變的,它在國家產生以前早已存在;實在法必須符合自然法,否則根本不配稱為法律。
安東尼
中文名稱: 安東尼

生卒年: 公元前82~前30

國別: 古羅馬帝國

生平簡介

古羅馬統帥。公元前54年在凱撒麾下任財政官。在對龐培的戰斗中,追隨凱撒並參加過法薩羅之戰 。公元前44年任執政官,同年凱撒遇刺後與奧古斯都(即G.屋大維 )發生權力之爭,不久言和,並聯合M.A.李必達結成「後三頭同盟」,對共和派進行大清洗。公元前42年,安東尼、屋大維率軍入希臘,追殲謀刺凱撒的共和派領袖M.J.布魯圖、G.喀西約·龍基納。在馬其頓東南部菲利皮城下兩軍相遇。雙方各投入數十個軍團,安東尼、屋大維指揮有方,喀西約·龍基納、布魯圖陷於困境,相繼自殺。公元前40年,安東尼獲得對東部行省的統治權。公元前36年發動對安息(帕提亞)的戰爭失敗。屋大維坐鎮羅馬,統治西部地區(公元前36年解除李必達兵權),與安東尼形成對峙。安東尼與埃及女王克里奧帕特拉七世結婚,深居亞歷山大宮廷,儼然以帝王自命,並宣稱將羅馬東部一些領土贈給她的子嗣。因而激起羅馬元老院的強烈不滿,也造成屋大維反對安東尼的良機。公元前32年雙方關系破裂,元老院和公民大會宣布安東尼為「祖國之敵」,並以克里奧帕特拉七世侵吞羅馬人民財產為由向其宣戰。公元前31年9月,安東尼與女王在亞克興海戰中敗於屋大維,狼狽逃回埃及,次年安東尼又被屋大維打敗,途窮自盡。
蓋厄斯·儒略·凱撒
公元前100~前44

著名的羅馬軍事和政治領袖蓋厄斯·儒略·凱撒(Gaius Julius Caesar),出生在一個政治大動亂的時期。

公元前二世紀,羅馬人在第二次戰勝迦太基之後,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這次勝利使許多羅馬人大發橫財,但是連綿不斷的戰爭擾亂了羅馬的社會體制和經濟體制,許多農民的財產被搶奪一空。最初的羅馬元老院只不過是個小城市的元老院,實踐已經證明它已經不能合理地治理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政治上腐化墮落,貪污受賄到處盛行,整個地中海周圍地方都因羅馬人的昏庸統治而遭災受難。約從公元前133年起,就在羅馬出現了一場長期的動亂。政治家、軍事將領和民眾領袖相互間鉤心斗角、爭權奪利。游擊隊(如公元前87年馬留的游擊隊和公元前82年索拉的游擊隊)經常在羅馬神出鬼沒,東襲西擾。雖然昏庸的統治這一事實路人皆知,但是大多數羅馬公民希望繼續維持共和制政體。儒略·凱撒也許是第一位重要的政治領袖:清楚地認識到這個民主政體不值得挽救了,因為它已經達到了不可救葯的地步。

凱撒出生在一個有悠久歷史的貴族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年青時就步入政壇,有關他所擔任過的各種職務、結過的各種聯盟和政治崛起的詳細情況紛繁復雜,在此不打算加以敘述。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前58年,他42歲時被任命為羅馬所轄的三個行省的總督。這三個行省是阿爾卑斯山南側的高盧(位於義大利北部)、伊利里可姆(在今南斯拉夫沿海地區)和納博尼茲高盧(法國南部沿海地區)。那時他統帥四個羅馬軍團,大約有兩萬將士。

在公元前58年到前51年期間,凱撒率領這四個軍團,入侵並征服了高盧所有其餘的地區,大體上包括今日法國和比利時以及瑞士、德國、荷蘭的部分地區。雖然他的部隊在數量上還不及他的對手,但卻戰勝了高盧地區的部落,把直到萊茵河畔的所有領土都納入了羅馬的版圖。他還派遣兩支部隊渡海到英國,但未取得永久性的戰果。

當時業已成為一個重要政治人物的凱撒,由於征服了高盧,回到羅馬後即成了一位受到普遍愛戴的英雄,他深得民心;強大至極,但他的政敵則對他嫉恨不已,當他完成軍事指揮後,羅馬元老院下令讓他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即不許帶部隊返回羅馬。凱撒感到憂慮不安,如果他不帶部隊返回羅馬,他的政敵就會利用這個機會幹掉他,他的這種想法不無道理。於是在公元前49年1月10日至11的夜晚,凱撒率領他的部隊越過義大利北部的盧比孔河,長驅直入抵達羅馬城,以表示對元老院的蔑視。這種明顯的不法舉動引起了一場內戰,一方是凱撒的軍團,一方為忠實於元老院的部隊。這場內戰持續四年,以凱撒的徹底勝利而告終。最後一戰是在公元前45年3月7日在西班牙曼達進行的。

凱撒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他自己最適合擔當建立羅馬所需要的有效而開明的專制制度的任務。公元前45年10月他返回羅馬,不久就成為終身獨裁者。公元前44年2月有人要為他加冕,被他拒絕了。但由於他是一個軍事獨裁者,所以這並未給擁護共和制政體的反對派消除疑慮。公元前44年3月15日(著名的三·一五),在一次元老院會上凱撒被一夥陰謀者暗殺。

凱撒在他的晚年期間,開始籌劃一場生氣勃勃的改革運動。他計劃在整個羅馬帝國內重新調配軍隊元老,讓羅馬的貧民到新社區去重新安家落戶。他把羅馬公民權擴大到新征服的幾個民族中去。他計劃在義大利城市中建立起統一的市政體制,還計劃了一個龐大的建築工程和羅馬法典的編纂,還實行了許多其他改革。但是他未能為羅馬建立一種令人滿意的立憲政體,也許這是使他早歸西天的主要原因。

由於凱撒在曼達的勝利和在羅馬遇刺之間僅有一年的時間,所以他的許多計劃從未得到貫徹執行,因此很難說假如他沒有遇刺,他的政府究竟會怎樣開明,怎樣卓有成效。在他所有的改革中,最有持久影響的一項是實行一種歷法①。他實行的歷法從那時起一直沿用至今,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修改。

儒略·凱撒是歷史上聰明絕頂的政治人物之一,具有多方面的天賦。他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傑出的將領,優秀的演說家和作家。他的描寫征服高盧的《高盧戰記》一書長期被看作是一部第一流的文學作品,許多學生認為在所有的拉丁文學著作中它最通俗易懂,最動人心弦。凱撒果斷勇敢,雄姿颯爽,瀟灑倜儻。他是一個風流公子,即使按當時的標准來看,他也是一個荒淫無度的好色狂(他最聞名的風流韻事是與克麗佩脫拉之間的著名羅曼史)。

人們常常指責凱撒的人格,他極欲獲得權力,當然就利用職權大發橫財。但是與大多數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不同,一般說來他既不虔誠也不虛偽。在同高盧人的戰爭中,凱撒凶暴殘忍,但是對被打敗的對手卻特別寬宏大量。

德國的皇號Kaiser和俄國的皇號Czar都源自「Caesar(凱撒)」一詞,這是他的名字所享有的威望。他的名聲一直都比他的甥孫——羅馬帝國的真正創始人奧古斯都·凱撒顯赫得多。但是儒略·凱撒對歷史的影響並不等於他巨大的聲望。他在推翻羅馬共和國中無疑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也不能誇大他在這方面的重要性,因為羅馬共和政體本來已搖搖欲墜,瀕於覆滅。

凱撒最重要的貢獻是他征服了高盧,他所征服的領土差不多被羅馬統治了五個世紀。在此期間,這些地區已經完全羅馬化了,實行了羅馬的法律、風俗和語言,以後還實行了羅馬基督教,當今的法語基本上是來源於拉丁語的口語。

凱撒征服了高盧,對羅馬本身也有重要的影響,確保了義大利幾個世紀不受來自北方的侵略,其實對高盧的征服也是確保整個羅馬帝國安全的一個因素。

如果沒有凱撒,羅馬人遲早也會征服高盧嗎?羅馬人在數量和技術上都不比高盧的部落優越。但是羅馬在凱撒征服高盧以前和以後的一個時期里都在迅速地擴大。由於當時羅馬部隊的戰鬥力強,羅馬到高盧的距離近,還有高盧各部落之間的不和,看來高盧沒有什麼保持獨立的可能性。但是無論如何,凱撒是打敗龐大的賽爾特部隊、征服高盧的將領,他入此冊的主要原因就在於這個成就。

注釋:

①指儒略歷,現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陽歷的前身,公元前46年儒略·凱撒決定採用,故名。每年平均長度365.25日,歷年中的平均年為365日,4年1閏,閏年366日;每年12月,單月31日,雙月30日,只有2月平年29日,閏年30日。其繼承人奧古斯都從 2月減去 1天加在 8月(因 8月的拉了名即他的名字奧古斯都),又把 9月、11月改為小月,10月12月改為大月。儒略歷歷年比回歸年長11分14秒,積累到十六世紀末,春分日由3月21日提早到 3月11日。後經羅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Gregorius X Ⅲ)於1582年命人加以修訂,而成現今通用的公歷

愷撒之死

公元前44年,愷撒被推舉為終身獨裁官。元老院、公民大會和各種職官形式上雖然保存,但實際上一切聽命於愷撒。他的出身被神化,他已經成為羅馬世界至高無上的主宰者。

在愷撒獨裁統治期間,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制,鞏固統治基礎,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通過這些改革措施,愷撒一方面加強了羅馬帝國與其它帝國的聯合,另一方面,提高了各行省的地位,而削弱了元老貴族的勢力。所以,愷撒的獨裁和改革遭到一部分元老貴族的堅決反對,其代表人物是布魯圖和卡西烏斯。而布魯圖是愷撒的主要政敵龐培的部下,現在又被凱撒寬恕,並繼續信任和重用。

愷撒和龐培早年曾經擔任執政官。當愷撒在羅馬帝國西部打仗的時候,龐培在帝國東部(今天土耳其和敘利亞的一部分)也屢建戰功。龐培雖然是愷撒的親密朋友,卻十分嫉妒愷撒。愷撒征服的地方越來越多,在士兵中的威信又日益增高,使龐培深感不安。公元前49年,他慫恿元老院解除愷撒的兵權,命令他立即從高盧返回羅馬。

愷撒接到命令,知道這是龐培的陰謀。他反復考慮,決定帶領軍隊打回羅馬,利用這次機會在羅馬建立獨裁政權。

愷撒帶領軍隊,走到一條叫做盧比孔的小河邊。羅馬法律規定:任何將軍沒有接到命令,不得帶領軍隊越過這條小河。否則,就要當作謀反來治罪。愷撒當機立斷,對著部下大聲喊道:「骰子已經擲下去了!」他跨上戰馬,躍進溪流,大軍緊緊跟隨在後,很快就越過了盧比孔河。

龐培沒有料到愷撒會這樣果斷地進軍羅馬,迎戰不及,只得帶著2.5萬人倉皇逃往希臘。愷撒進入羅馬後,迫使元老院同意他成為羅馬的「獨裁者」,隨後又得到了統治整個義大利半島的權力。等羅馬局勢稍稍穩定以後,愷撒立即進軍希臘,討伐龐培。龐培被打敗,逃到了埃及。愷撒也跟著追到埃及。埃及國王為了討好愷撒,派人刺殺了龐培,把血淋淋的人頭送到愷撒面前。誰知愷撒卻把臉一沉,轉過頭去。這個高傲的獨裁者不願意看到他的政敵被別人殺害,他下令處決了殺死龐培的人。

這個時候,埃及托勒密王朝正發生爭奪王位的糾紛,愷撒支持了以美貌聞名的女王克婁巴特拉,並且在她的深宮里住了半年之久。

接著,他的軍隊又進入小亞細亞,只用5天的時間,就平定了龐培部下本都王子的叛亂。他用最簡潔的拉丁文寫了一份捷報送回元老院,上面寫的是:「Veni, vidi, vici」(意思是「我來了,我看見了,我打勝了」)。這個戰報充分顯示了愷撒用兵神速的特點。再過兩年,愷撒從北非轉戰西方,又在西班牙撲滅了龐培兩個兒子的反抗。但他寬恕了龐培手下的將領,把他們收為自己的部下。其中最被重用的就是布魯圖。

愷撒的凱旋受到羅馬人熱烈的歡迎。有些人想擁戴他當皇帝。從公元前509年塔克文被趕走以後,羅馬就沒有過帝王。羅馬人仇視帝王,反對恢復帝王的職位。愷撒雖然內心十分想當皇帝,也不敢輕舉妄動。在一次節日盛會上,執政官安東尼突然把一頂皇冠戴在愷撒頭上。可是只有少數人鼓掌,大多數人都在嘆息。愷撒一看這種情況,認定還不到稱帝的時候,就取下王冠扔在地上。安東尼連忙拾起皇冠又給他戴上,他又扔掉了。人們看到愷撒一再拒絕戴上皇冠,就歡呼起來,紛紛向他致敬。

愷撒雖然沒有當上皇帝,卻已經擁有許多尊貴的稱號:「終身保民官」、「祖國之父」等等。法律規定他坐在黃金象牙寶座上處理公務,他的畫像同天神放在一起。他獲得了無限期的獨裁權力。

有些人看出,愷撒的權力愈來愈大,總有一天會戴上皇冠的。因此,他們組織了陰謀集團,決心除掉他。這些陰謀者當中,有一個就是那位受到愷撒信任的布魯圖。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元老院舉行會議。愷撒單身一人來到會議廳。雖然他事先已經得到警告,說有人這天要謀刺他,但是他仍然拒絕帶衛隊。他說:「要衛隊來保護,那是膽小鬼乾的事。」愷撒大步走進大廳,坐到黃金寶座上,笑著說:「現在不就是3月15日嗎?」這時候,陰謀者都身藏短劍,像朋友一樣圍在他身邊。其中的一個人跑到他面前,抓住他的紫袍,像是有什麼事要請求他似的。原來這就是動手的暗號。眾人一擁而上,用短劍刺向愷撒。愷撒沒帶任何武器,他奮力奪下紫袍,進行反抗。他的腰部中了一劍。接著,一劍又刺進了他的大腿。他看見這一劍正是他最信任的布魯圖刺的,不由得驚呼:「啊,還有你,布魯圖!」他放棄了抵抗,頹然倒下,用紫袍蒙面,聽任他的仇敵亂刺、亂砍。他一共被刺23處。其中3處是致命的,恰巧死在龐培雕像的腳下。

在出席元老會的前一天,愷撒和他的騎兵長雷必達一起用餐時,突然提出一個問題,「怎樣一種死法是最好的?」大家紛紛發表意見,最後,愷撒表示,他願意突然而死。誰料想,第二天他的預言就應驗了。

愷撒被殺死以後,布魯圖說:「我愛愷撒,但我更愛羅馬!」可是羅馬的平民沒有一個人對愷撒之死表示高興。當兇手們手提著血淋淋的短劍走出元老院的時候,和他們所預料的歡呼場面相反,看到的只是表情冷漠、充滿懷疑目光的人群。
屋大維

羅馬傑出的政治家、羅馬帝國的創始者。出身於騎士家庭,父親是元老院的元老。屋大維是凱撒的甥孫,被凱撒收為養子,使其繼承了大部分財產。公元前44年凱撒被刺後,繼之而起的是執政官安東尼、騎兵長官雷必達和屋大維的三人同盟,史稱「後三頭」。三人間不斷明爭暗奪,不久雷必達失勢,到公元前30年,屋大維打敗了安東尼,獲得最後勝利,成為羅馬的軍事獨裁者。屋大維在國家制度上保存著共和的外衣,沒有恢復公開的軍事獨裁製度。他把自已稱為「第一公民」,意即元首。元首政治開始於公元前27年1月13日。元老院覺得屋大維有能力鎮壓奴隸和保衛奴隸主的利益,就贈給他「奧古斯都」的稱號,意為神聖、庄嚴、偉大。在元首制下,元老院實際上受元首的控制,屋大維本人是元首、統帥、終身執政官、首席元老、大祭司長,獨攬軍事、司法、行政、宗教等大權,實際上是皇帝。所以,屋大維樹立的元首制實質上是一種隱蔽的君主制,屋大維統治羅馬是羅馬帝國的開始。

--------------------------------------------------------------------------------

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出現了許多著名政治人物的青銅雕像。其中有一座全身人像高大魁梧,身著華麗的盔甲,左手執權杖,右手向上舉起,食指指向前方,好像在指揮千軍萬馬奮勇向前。整體形象強勁有力,形神兼備,栩栩如生。他就是軍事獨裁者愷撒的侄孫及養子屋大維的雕像。

屋大維的外祖母是愷撒的姐姐,愷撒死前不久收屋大維為養子,並在遺囑里立為自己的繼承人。愷撒遇刺時,他正在亞得里亞海邊的阿波羅尼亞城接受訓練。當時,執政官安東尼和騎兵長官雷必達的軍事實力最強。他倆都是愷撒的部將。起初,安東尼根本沒把19歲的屋大維放在眼裡,不僅佔有了屬於屋大維的遺產,而且反對屋大維當選保民官。安東尼的這些做法,引起了許多人的反對。連元老院也心存疑忌,不願支持安東尼。

屋大維回到羅馬後,依靠繼承下來的遺產和富豪親友的資助,在元老院的支持下,迅速募集了一支軍隊,在高盧地區的穆提那打敗了安東尼。軍隊的威脅解除之後,元老院對屋大維採取了輕蔑和敵視的態度。這時,屋大維和安東尼的士兵都不想互相殘殺,因為他們都是愷撒的老兵,他們希望聯合起來為愷撒報仇。在這種形勢下,屋大維和安東尼、雷必達公開結成同盟,共同獲得統治國家五年的權力。為了區別愷撒和克拉蘇、龐培的「前三頭同盟」,這「三頭」稱為「後三頭同盟。」

接著,屋大維等三人在為愷撒復仇的口號下,發布公敵宣告,實行大屠殺。在公敵的名單上,有殺害愷撒的兇手,也包括三頭的私人仇敵和普通富豪。那時,凡是殺死公敵的人,都可憑頭顱獲得重賞,奴隸還可以獲得自由和公民權。一時之間,羅馬城內外一派陰森恐怖,有300名元老貴族和2000名騎士被處死和沒收財產。公敵中的許多人逃到西班牙和希臘。屋大維和安東尼率軍追趕,在希臘的腓力比打敗共和派的武裝力量,刺殺愷撒的首謀布魯圖和喀西約在絕望中被迫自殺。

三頭之間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這時安東尼的妻子和弟弟在義大利發動反屋大維的運動,被屋大維迅速平息。屋大維這時擁有40個軍團的優勢兵力,但國內外形勢還沒有完全穩定。所以,暫時還不能拋棄另「兩頭」。針對他們之間的新矛盾,公元前40年他們重新協商,劃分了各自的勢力范圍。安東尼統治義大利東部地區,屋大維統治義大利西部地區,雷必達統治非洲的阿非利加。暫時縫補了他們之間的裂痕。

不久,屋大維在他的勢力范圍內打敗龐培的兒子小龐培,挫敗雷必達對西西里島的覬覦,恢復了義大利本土及地中海大部分地區長期以來被破壞了的和平。屋大維的羽翼已經豐滿。隨著雷必達的兵權被剝奪,屋大維的對手就只剩下安東尼了。

安東尼原來同屋大維一起在希臘打敗公敵後,到了小亞細亞,對那裡一些城市支持公敵興師問罪,其中包括埃及的克莉奧佩特拉女王。不料,他被女王的美色迷住,竟隨同她一起到了埃及。後來乾脆拋棄原配,同女王結了婚,並允諾把羅馬的東方行省贈送給女王及其子女。消息傳到羅馬,引起各階層人士普遍不滿。屋大維抓住機會,竭力反對安東尼,趕走了近300名元老院中擁護安東尼的元老,又用元老院和公民大會的名義,宣布安東尼為「祖國之敵」,並向埃及女王宣戰。

公元前31年9月2日,屋大維率領海陸軍在希臘西北部的阿克興海角展開大戰。開始,戰斗不分勝負。但在戰斗最激烈的時候,女王突然撤退到埃及。安東尼見女王離去,也追隨而至。剩下的軍隊被屋大維消滅。後來,屋大維趕到埃及,在亞歷山大里亞擊敗安東尼。安東尼想同屋大維單獨決斗,屋大維覺得沒有必要,勸安東尼用其它方法結束生命。安東尼被迫自殺。

像愷撒一樣,屋大維成為「三頭」中的全勝者。元老院授給愷撒的榮譽,屋大維都得到了。他步愷撒的後塵,建立了個人的軍事獨裁統治,獨攬國家的行政、軍事、司法和宗教大權。不過,他沒有用獨裁和君主的稱號,而自稱為第一公民或首席元老,這種統治形式叫元首政治。從公元前27年起,屋大維被元老院奉為神聖,授給他「奧古斯都」的尊號。奧古斯都是神聖、庄嚴、偉大的意思。後來成為西方帝王的一種頭銜。

屋大維開創的元首制,是隱蔽的君主制,君主隱藏在共和國的外衣之中。他是事實上的羅馬帝國的第一個皇帝,只不過沒有採用皇帝的稱號而已。直到300多年以後的戴克里先當政時,才公開採用君主專制的統治形式。

屋大維統治羅馬40多年,這是古羅馬經濟上最富裕的時代,又是古羅馬文學上的「黃金時代」,所以後來「奧古斯都時代」一詞成了黃金時代的同義語。
西庇阿(大)(約公元前235~前183),古羅馬統帥。一譯斯奇皮奧。出身名門貴族。少年時代即顯示出軍事才能。

前218年隨其任羅馬執政官的父親,參加在提契諾河阻擊迦太基軍的戰斗。前216年作為軍事保民官參加坎尼之戰。前210年受命指揮駐西班牙的羅馬軍隊。次年攻佔迦太基在西班牙的主要基地新迦太基城,繳獲大量裝備和糧秣,並聯合土著西班牙人共同反對迦太基。前208年在巴埃庫拉擊敗漢尼拔之弟哈斯德魯拔。前206年佔領西班牙西南部地區,基本結束迦太基在西班牙的統治,切斷漢尼拔的後路,為羅馬人轉入戰略進攻創造了條件。同年返回羅馬,當選為第二年的執政官。他主張與迦太基西鄰努米底亞人結盟,並提出進攻迦太基本土的計劃。在獲得元老院有限同意後,赴西西里島籌備出兵事宜 。前204年率軍約 3.5萬人在北非烏提卡附近登陸。迦太基施緩兵之計向西庇阿求和,同時從義大利召回漢尼拔。前202年扎馬之戰中,在努米底亞騎兵協同下擊敗漢尼拔,結束第二次布匿戰爭。前201年凱旋羅馬,獲「阿非利加西庇阿」稱號。前199年當選監察官。前194年再任執政官。前190(或189)年與其弟L.C.西庇阿率軍入侵小亞細亞,取得馬格尼西亞之戰的勝利,結束安條克戰爭。因其軍功卓著引起疑忌,被反對派指控有接受安條克賄賂之嫌,從此失意。晚年隱居庄園。

D. 誰知道古羅馬三大家族的歷史啊

羅馬帝國
羅馬建於公元前753年,但有關證據卻表明它的建立時間是接近公元前1200年或公元前1400年,也就是在該城市的卡匹托爾山上發現的最早陶器碎片的年代。到了公元前9世紀,在台伯河兩岸的低矮山丘上也許已坐落著許多分散的村莊。當時的這個位置是北方伊特魯里亞人和南方的拉丁人(另一個居住在義大利中部的部族)的領土之間的戰略要地。在接下來的3個世紀的時間里,該地區通過貿易繁榮發展起來,並由伊特魯里亞國王統治。

公元前509年,羅馬市民推翻了伊特魯里亞統治者,建立了他們稱之為「共和制度的國家」。在這種制度下「人民就是國王」。羅馬城市繼續繁榮發展,唯一不足之處就是「普通老百姓」——平民與迅速抓岸大的政治軍事上層人士——貴族之間的鴻溝不斷擴大。公元前494年,平民選出了保民官(或地方行政官)來保護他們的利益,並針對社會的這一弊病及其他缺點發表演說。

一個強大的政治基礎(保民官是其中一部分)使羅馬能夠開始實施其政府計劃。義大利南部的伊特魯里亞人、薩謨人及希臘人佔領的地區
很快就陷落了。接著羅馬與迦太基發生了沖突,他們之間的敵對狀態導致了三場持久戰,這就是著名的布匿戰爭。第一次戰爭中(前264——前241),羅馬佔領了地中海的主要島嶼——西西里島、撒丁島、和科西嘉島。第二次戰爭(前218——前202)中,羅馬遭遇迦太基軍事同刷矮漢尼拔,屢屢戰敗,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公元前202年,他領導的戰役失敗了。第三次布匿戰爭(前149——前146)中,迦太基人終於投降了,這樣,羅馬就佔領了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區。
當羅馬在海外的事業蒸蒸日上上,國內卻內亂不斷。政府採取鎮壓和類似的環節措施都不能解決貴族和平民之間的新爭端,這些爭端不斷升級,最後發展成公元前92至前89年間所謂的社會戰爭,動亂導致了蘇拉領導的軍事鎮壓,蘇拉統帥的獨裁政權標志著軍隊已經成為一種政治力量。他當權期間發生的一件大事就是奴隸大起義(前73——前71),由以前的鬥士斯巴達克斯領導的註定要失敗的起義。

另一個統帥龐陪在素拉去世之後脫穎而出,他與克拉蘇實行聯手統治,克拉蘇最後成為貴族邊緣任務。由於軍事上的成就,龐陪得到了提拔。這時,第三個統帥——尤利烏撕•愷撒出現了,他於公元前81年參軍以還清債務,科島了公元前63年,卻獲得了祭司長的植物,即羅馬職位最高的禮儀教士。公元前59年,他於克拉蘇、龐陪一起統治全國,形成了三權執政局面,這就是羅馬歷史上著名的「前三頭同盟」。

愷撒原本是因其演講才能和敏銳的經濟頭腦而出名,但他在軍事方面的才幹很快得到了證實,在為期是年的戰爭中,他在今天的英國、得國和法國境內取得了多次輝煌的勝利。這些功績引起了龐陪的嫉恨,他企圖讓羅馬人反對愷撒,於是便找了個借口對愷撒實行報復。公元前49年,愷撒返回義大利,他率領軍隊斷然決定無視法令渡過盧比孔河(靠近今天的博洛尼亞)。當時的法令規定;沒有經過參議院的同意,軍隊不能過河。在預先得到愷撒的到來的警告時,龐陪狼狽而逃,羅馬的政治反抗崩潰了。

公元前48年,愷撒被任命為羅馬的終身統治者。他大力實行改革和復興政策以鼓勵持久的建設工程,並恢復法律和其他制度。然而,新上任的獨裁者的權力遭到了嫉妒。公元前44年3月15日(即古羅馬歷中3月的第15日),在他不幸區參議院的路上,被一個共謀者集團(包括他的養子布魯圖什在內)謀殺了。

愷撒的遇害引起了全國的轟動。所謂的「第二次三頭同盟」首次登台,這是個由羅馬人馬可•安東尼、李必達和屋大維(愷撒
的大侄子兼指定繼承人)組成的聯盟。接下來是馬可•安東尼與屋大維長達12年的權力之爭。安東尼與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之間的關系毀掉了他的抱負。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亞克興戰役中的大獲全勝標志著安東尼的徹底失敗。接著,屋大維改名為奧古斯都,與公元前27年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開始了奧古斯都世道。也就是羅馬帝國的全盛時期。

奧古斯都的統治得到了人們的支持。帝國
擴張的速度放慢了,軍事上的勝利得到了鞏固,政府鼓勵人們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大規模的工程建設。奧古斯都引以為榮的是「巴羅馬的磚塊百年成了大理石」。羅馬的文化生活也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尤其在文學領域,奧維德、維吉爾和賀拉斯等作家寫出了一部部古典文學的佳作。

奧古斯都的繼承者——朱利奧•克勞狄王朝成員——在才能方面遠不如他。提比略皇帝(14——37)、克勞狄皇帝(41——54)和尼祿皇帝(54——68)多半都是可以用金錢收買的頹廢者,他們只會大筆大筆地揮霍財產。只有帝國創造的巨大財富才掩蓋了這個時期的經濟和官僚政治的不足。尼祿任職期間,國家已遭多重創傷,對基督教徒的迫害到處可見。

弗拉維安王朝(69——96)的換地——韋斯巴薌、蒂圖斯和圖密善——總的來說都很有成就;安東尼王朝及其政府任職者——內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東尼和馬可•奧勒利烏斯也是如此。117年,在圖拉真的統治下,帝國的領土面積達到了最大;哈德良則是歷史上最有修養、注意英明的領導人。

衰退和瓦解
馬可•奧勒利烏斯皇帝(161——180)的去世可以說是個分水嶺。羅馬帝國第一次受到外敵的威脅。長期以來帝國的空洞大話掩蓋之下的羅馬種種弊病都得到了惡報。通貨膨脹襲擊了整個國家,羅馬的經濟搖搖欲墜,帝國的資產被用來抵押和還債,文化生活也一蹶不振,國家開始越來越頻繁地更換皇帝,隨著帝國掠奪來戰利品的日益減少,國內的農業和商業也衰退了。社會、軍事和其它制度變得十分脆弱而奄奄一息。

政府作出種種努力來抑制衰敗的進程,其中最主要的是在286年把帝國劃分為東、西兩個管轄區,分別在羅馬和君土坦丁堡擁有各自的皇帝。這些措施倒是帶來了暫時的緩和。這時出現了一個意志特別堅強的皇帝——君士坦丁大帝(306——337),在他的統治製造、下,羅馬再度繁榮昌盛起來。他是第一個賦予基督教徒宗教信仰自由的皇帝。可是,這種緩解只是暫時的。395年,帝國西轄區的首府從羅馬搬到了東北部更容易防守的拉韋納。15年之後,哥特人阿拉里克洗劫了羅馬,他是來自波羅的海的一個部族(屬於第一批所謂的蠻族)的首領。羅馬的末日來臨了。475年,另一個哥特人——奧多埃塞——取締了帝國西轄區的末代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圖盧斯。493年,狄奧多里克也跟著奧古埃塞而來,他佔領了帝國的最後一個首府——拉韋納,從而統治義大利的大部分地區。
在羅馬帝國的北面和東北面,一直有相當數量的民族聯盟,他們不是一個民族,而是許多文化相似的民族集團,有很多民族組成,包括汪達爾,法蘭克,哥特等等,統稱日爾曼; 在羅馬帝國的中後期,很多日爾曼人都在羅馬帝國當僱傭軍,有些戰功顯赫的人,甚至進入了羅馬帝國的高層; 當時,日爾曼人中最強大的民族就是哥特人,他們在水上和陸地都無敵於歐洲,在屢次打敗羅馬帝國後,哥特人獲得了廣大的領土,他們在烏克蘭建立了東哥特,在羅馬尼亞建立了西哥特. 突然匈奴閃電戰滅亡了東哥特,東哥特人大部分成為匈奴聯盟的軍人;而西哥特人如驚弓之鳥,棄國而逃,並受到了西羅馬帝國的保護,幫助西羅馬帝國抵禦匈奴.
但是由於西羅馬帝國對西哥特人的壓迫,西哥特人在首領阿拉里克的帶領下發動了起義,擊敗並屠殺了10多萬西羅馬軍人.在匈奴的幫助下,西哥特人攻破了羅馬城,阿拉里克在洗劫羅馬後死去,西哥特人旋即離開,西遷到法國和西班牙.而東哥特人一直定居在匈奴帝國的腹地匈牙利,作為匈奴人的御林軍,他們的國王狄特里西也是阿提拉帳下第一勇士.匈奴西征法國的時候,東哥特人站在匈奴這邊,而西哥特人又和西羅馬帝國結成了同盟.沙窿之戰後,匈奴帝國不敗神話被打破,法蘭克人佔領法國,西羅馬帝國幾乎滅亡,西哥特人定居西班牙.
阿提拉死後,狄特里西帶領東哥特人聯合東羅馬帝國打敗了阿提拉的所有兒子,匈奴帝國西部瓦解,東部建立了可薩汗國.
東哥特人後來佔領了義大利和巴爾干,成為東歐的一大勢力(不過很快就又滅亡了).現代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是西哥特的後代,而義大利人和阿爾巴尼亞人是東哥特人後代.所以羅馬文明屬於義大利,但不屬於義大利人.

E. 介紹一下羅馬帝國的軍事上的戰術

古羅馬軍隊的基本戰術組織是小隊,相當於現代軍隊中的連。每個小隊由兩個百人隊組成,相當於現在的兩個排。百人隊原先為一百人,後來改為60至80人,這是由於一名軍官(百人隊長)來指揮一百人的隊伍常顯得力不從心,但百人隊這個名稱仍然保留了下來。大隊相當於現在的營,由450至570人組成,其中有120至160名少年兵,還有相同數量的青年兵和壯年兵,60至80名成年兵,另加一隊30人的騎兵。大隊里的騎兵很少跟大隊一同作戰,而是自己合起來組成較大的騎兵隊伍。

古羅馬軍團相當於現代軍隊的一個師,它由10個大隊組成,約4500至5000士兵,其中包括300名騎兵。每個古羅馬軍團配有一個聯合軍團,這相當於現代的一個軍,約9000至 10000人,其中約有騎兵900人。兩個古羅馬軍團加上兩個聯合軍團組成一個野戰軍,稱為執政官統率的集團軍,由兩個羅馬執政官當中的一名指揮。每個執政官統率的集團軍通常有18000至2萬人,其正面戰線寬約二千五百米;整個集團軍戰斗編隊佔地約六十萬平方米,大約三倍於同樣規模的古希臘方陣隊形。

軍團的機動性取決於每個大隊與各分隊之間的戰術關系,也取決於重步兵的各個作戰橫隊之間的相互關系。每個小隊就像一個古希臘小方陣,它的每個橫列約20人,縱深6人,士兵間隔略大於古希臘方陣的士兵間隔。每個士兵所佔位置約1.5平方米,橫隊的各個小隊之間有一個相當於小隊正面寬度的間隔,約30米。各小隊交錯排列,形成棋盤狀的縱橫交錯隊形。這種棋盤方格狀的作戰隊形較之古希臘方陣有許多優點。它比較容易在地形崎嶇的鄉村實施機動,不用擔心部隊前後失去緊密的聯系,也不必擔心橫隊中出現前後脫節的現象。
古羅馬軍團是由可以單獨機動的部隊組成的,他們能在敵人防線上打開缺口並利用缺口進攻敵人。而每個軍團士兵也都經過嚴格訓練,能在較小規模上以同樣的方式進行戰斗。他們是西方戰爭史上最早以這種戰術隊形、這種方式進行作戰的,也是最早以劍而不是梭鏢為主要兵器進行戰斗的士兵。他們在作戰中表現出來的較強的獨立性和高度的訓練素養,標志著一支強盛的羅馬軍隊的崛起,這支軍隊能夠長年不息地打仗。
古羅馬逐步擴展成為一個地中海帝國, 形勢的發展迫使羅馬執政官馬留於公元前100年對羅馬軍事體制進行了改革。馬留接受了羅馬軍團逐步向方陣隊形演變的趨向,並把步兵大隊作為基本的戰術組織。小分隊雖然保留了下來,但僅僅作為大隊里的一個行政單位。每個軍團由十個大隊組成,每個大隊有400---500人。作戰時,大隊編為十或八列橫隊,每列橫隊約有50人。在排成密集隊形時,士兵間距約三英尺,這樣很適合部隊的機動和密集的標槍投擲,但不宜用於白刃戰,因為間距太小,劍無法施展。為此,在進行近戰時採用了間距為六英尺的疏開隊形,為使密集隊形能夠迅速擴展為疏開隊形,在交戰前各大隊之間必須留出相當於一個大隊寬度的間隔距離。一個軍團由二或三個橫隊組成,馬留就把橫隊中的各大隊按棋盤方格形狀加以排列,從而使軍團保持了原有的靈活性和機動性,並在士兵之間保留了戰斗中揮劍所需的間隔距離。同時利用這種隊形的靈活性可以適應方陣中士兵往往自然而然地擠到一起去的傾向,使軍團在近戰時始終保持連貫均衡,不致產生缺口。這是一項簡單、高明、行之有效的改革,使古羅馬軍團繼續保持了固有的靈活多變的特性。

大隊在行進時編成四路或五路縱隊。若要變為戰斗橫隊,只須先合並成二路縱隊,然後作向右或向左轉即可。行進間的隊伍要進行各種變換時,跟現代軍隊密集隊形的操練方式相似。

軍團通常編為三個橫隊。第一橫隊包括四個大隊,第二和第三各為三個大隊,後面的各大隊對准前一可橫隊的大隊間隔,以傳統的棋盤方格形式交錯排列。一支由每個軍團平均兵力為4500人的八個軍團組成的軍隊,排成三橫隊的隊形,其正面總寬度約為2500英尺,跟過去以分隊為基本單位的軍團相似,但縱深要稍淺一些。

軍團的主要防禦隊形有橫隊、方隊、圓隊等。橫隊通常由十個大隊排成一列,部署在設防陣地或戰壕的後面。方隊按普通三橫隊形式組成,其中三個大隊朝正面,七個大隊分別朝側面。

從軍事角度來看,以大隊為戰術單位組成的古羅馬軍團可以說是適應性強的作戰部隊。軍團最傑出的統帥凱撒在戰術上雖無重大貢獻,但在軍團的動用上卻不愧是一位卓越的能手。由於改組了後勤供應車隊,作戰部隊能夠迅速前進。偵察兵和騎兵部隊能夠超前部隊主力20英里實施敵情偵察。古羅馬的將軍們都強調打戟戰,只要可能,就尋找機會襲擊或逼近敵人的側翼,他們跟敵人一樣,總是力爭佔領制高點,這樣可以增加兵器投擲的距離,沖鋒時不僅有力,而且沖擊力量更大,同時劍和梭鏢刺出時也更加容易些。凱撒通常把最得力的大隊安排為第一橫隊,這樣一開始突擊就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在輕步兵進行小規模襲擊和用投擲式兵器進行騷擾之後,雙方的主力橫隊便開始互相接近。羅馬軍團的橫隊或者主動前進,或者等候敵軍逼近至相隔20碼的距離。這時,第一橫隊的前面兩列士兵便將標槍投出。往往就在這個時候,軍團已經採取疏開隊形。但有時疏開隊形的動作遲滯,要待標槍投出之後才完成疏開動作。

軍團在主力橫隊開始跟敵人進行白刃戰前發起沖鋒。這時,第一橫隊的8或10列士兵就迅猛沖向敵人,但只有前面的兩列士兵能夠用上劍,後面各列士兵則將手中的標槍從混戰中的士兵頭頂擲過去。幾分鍾後,雙方的第二批士兵便上前替換正在交戰中的士兵。這樣周而復始地替換著打下去,趕到戰斗結束,與此同時,輕步兵要負責給後面各列士兵補充標槍。這些輕步兵除了要掩護軍團的背後和側翼外,還要負責找回所有能夠找到並尚能使用的標槍和投鏢。

若第一橫隊的進攻未能取勝,或者被敵人壓住,那麼第二橫隊的士兵就穿過第一橫隊士兵的間隔向前推進,第一橫隊中筋疲力盡的士兵則退下來休息並重新編隊,最後便作為後備隊的第三橫隊使用。因此在整個戰斗中,橫隊中的各列士兵以及二個或三個主力 隊之間都在連續不斷地進行調動。要進行這樣的調動和替換,軍隊必須要有高度的紀律性和嚴格的組織。正因為古羅馬軍隊進行了這一系列變動,才能在高明的軍事將領的指揮下,不斷創造戰爭奇跡。

F. 羅馬的元首制,共和制的詳細介紹

古羅馬共和國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到公元前 1世紀時,已成為一個強大的殖民主義帝國,其國外的領土面積實際超過義大利本土面積的 5倍。隨著土地的擴大和財富的集中,奴隸主集團之間爭權奪利的斗爭也相應加劇,以致統治階級內部的高級將領,相繼發生了彼此兵戎相見的血腥傾軋,並最後導致了權力的絕對集中,使國家體制由共和國而變成為帝國。在這一過程中,先後進行了三個階段的內部戰爭。 首先是平民派和貴族派之間的戰爭。公元前88年,為了爭奪對本都國王米特拉達梯六世的出征權,以馬略為首的平民派同以蘇拉為首的貴族派展開了一場激戰。當年擔任執政官的蘇拉,利用大權在握而先發制人,他率軍強佔了羅馬城,把持元老院宣布馬略為「公敵」,並沒收其財產。隨後,蘇拉率軍出征,去東方討伐叛離羅馬的屬國本都。被迫亡命非洲的馬略,在蘇拉離開羅馬後,聯合他的同黨秦納等人,於公元前87年舉兵反擊,乘機奪得羅馬城,大肆捕殺蘇拉的追隨者,並於公元前86年第 7次擔任執政官。公元前83年,蘇拉在結束米特拉達梯戰爭後回師義大利。馬略派組織抵抗,遭到慘敗。公元前82年,蘇拉再次攻佔羅馬,不僅成為執政官,而且恢復元老院的特權地位,自任無限期獨裁官,成了羅馬歷史上第一位大權獨攬的終身獨裁者。馬略與蘇拉兩派之間的戰爭,開辟了羅馬內戰的先河。 其次是「前三頭同盟」中的兩巨頭戰爭。公元前78年,蘇拉病故,羅馬的政局再次陷入混亂,各派將領相繼擁兵自重。公元前60年,龐培、克拉蘇和凱撤實行秘密結盟,左右羅馬政局,史稱「前三頭同盟」。同盟中,作為蘇拉女婿的龐培擁有最強大的實力,而剛剛從政的凱撤,實際上只是一個配角。公元前58年~公元前51年,凱撤出征高盧,從此大量聚斂財富,進而擁有重兵。公元前53年,克拉蘇在征討帕提亞(安息)的戰爭中戰死, 「前三頭同盟」解體。於是,凱撤與龐培之間的權勢爭奪日趨激烈。公元前50年,龐培串通元老院削弱凱撤的權力,先是命令凱撤在高盧總督任期滿後立即交出行省的統轄權和軍權,接著又宣布凱撤為「公敵」。元老院為此授權龐培招募軍隊,以便懲治凱撤和保衛共和國。凱撤聞訊,搶先於公元前49年 1月10日南渡盧比肯河,進軍羅馬。龐培准備不足,率領大批元老倉皇逃往希臘。凱撤迅速佔領羅馬和義大利本土,隨後領兵赴西班牙,消滅了那裡的龐培軍隊,解除後顧之憂,接著又進軍巴爾干。公元前48年 8 月,雙方進行法薩羅之戰,龐培兵敗,在逃至埃及時被殺。此後三年,凱撤在北非、西班牙等地,繼續清除龐培的殘余勢力,最後取得內戰的完全勝利。凱旋歸來的凱撤,終於在羅馬建立起個人獨裁統治,成為終身獨裁官、執政官和保民官,兼領大將軍,被尊為「祖國之父」等。這場內戰,在軍事上以凱撤的勝利告終。 再次是「後三頭同盟」中的另兩個巨頭戰爭。凱撤實行個人獨裁統治,實際上破壞了羅馬奴隸主階級的貴族共和制,自然招來了一部分元老貴族的堅決反對。公元前44年 3月15日,凱撤在元老院議事廳遇刺身亡。這一事件又一次給羅馬的政局帶來了動盪。次年初,凱撤的繼承人屋大維 (後被尊為「奧古斯都」) ,與凱撤部將安東尼和李必達結成「後三頭同盟」,隨後進軍羅馬,改組政府,並獲得 5年內處理國家事務的全權。他們打著 「為凱撤復仇」的旗號,屠殺大批元老和騎士,並於公元前42年秋率軍遠征馬其頓,在菲利皮之戰中打敗以布魯圖和喀西約為首的貴族共和派軍隊。共同的敵手被消滅後,三巨頭之間的爭權奪利斗爭隨之加劇。公元前36年,屋大維剝奪了李必達的軍權。從此,他完全成為羅馬西部的主宰者,而與控制羅馬東部的安東尼形成對峙之勢。公元前32年,屋大維與安東尼公開決裂。他利用在元老院中的優勢地位,公布安東尼關於分割羅馬領土的遺囑,通過公民大會剝奪安東尼的一切權力,並宣布他為「公敵」。於是,羅馬統治集團內部的戰爭再次爆發。公元前31年 9月,雙方進行了著名的亞克興海戰,安東尼和埃及女王的聯軍在海戰中被打敗。次年,屋大維進軍埃及。安東尼和埃及女王相繼自殺,羅馬內戰結束。 這次內戰使羅馬長期分裂的局面得以終止,屋大維成為羅馬的唯一統治者。公元前27年,他被授予「奧古斯都」(意為神聖、偉大)的尊號,享有絕對權力,名義上稱為國家元首,實質上已是隱蔽的皇帝。此後,羅馬的共和制宣告結束,權力世襲繼承,羅馬進入了奴隸制的帝國時代。

這是一些資料,希望有用!

G. 羅馬的詳細歷史

1、王政時代:羅馬建城、地理位置公元前8世紀中葉,古代羅馬人在義大利半島中部拉丁姆平原上的台波河下遊河畔建立了羅馬城。孕育了古代羅馬文明。

2、共和時代:公元前509年,羅馬廢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開始了近500年的羅馬共和國時期。

從公元前3世紀中葉起,羅馬共和國開始向海外擴張。通過布匿戰爭、馬其頓戰爭和敘利亞戰爭,羅馬人確立了在地中海地區的霸權。

3、帝國時代:共和到帝國公元前30年,繼凱撒之後崛起的軍事強人屋大維戰勝了政敵,結束了羅馬數十年的內戰,奪取了國家最高權力。公元前27年,他被元老院授予「奧古斯都」稱號,羅馬歷史也就以此為標志進入了帝國時代。

到公元2世紀初,羅馬人的統治疆域達到了最大規模:東迄幼發拉底河、西抵不列顛、北達多瑙河、南至北非,形成為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環地中海大帝國。

4、危機與分裂:公元395年,在危機的沖擊下羅馬帝國分裂為兩大部分:以君士坦丁堡為都城的「東羅馬帝國」和以羅馬城為都城的「西羅馬帝國」。

5、西羅馬滅亡:公元4世紀開始,下層民眾和奴隸的反抗運動此起彼伏,日耳曼人乘虛而入,頻繁侵擾,沖擊著帝國的統治基礎。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被廢黜。這一事件是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標志,也是歐洲古代歷史終結的標志。

6、東羅馬滅亡:1453年5月29日,經過兩年的包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東羅馬滅亡。

(7)羅馬集團介紹擴展閱讀

羅馬共和國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環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語言、多文化大國。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由此進入帝國時代。

圖拉真在位時(98年-117年),羅馬帝國達到極盛,經濟空前繁榮,疆域也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高盧與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全盛時期控制了大約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君主制國家之一。

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從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實行永久分治。

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領袖阿拉里克率領下,進入義大利,圍攻羅馬城,在城內奴隸的配合下打開城門,掠奪而去,此後在西羅馬帝國境內建立西哥特王國。

476年,羅馬雇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最後一個皇帝,西羅馬遂告滅亡。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進入了近一千年的中世紀。

H. 介紹古羅馬很有名的統治者

介紹一下凱撒吧

凱撒
開放分類: 人物

凱撒的全名為-葛約斯˙尤利烏斯˙凱撒(Gaius Julius Caesar,西元前102.07.12~前44年),是活躍於古羅馬政治的政治家、軍事家)。

尤利烏斯家族,原是土生土長於羅馬的古老貴族;不過家道隨時間中落,凱撒出生時,自稱姓尤利烏斯者,僅剩凱撒一家人。

西元前75年,凱撒仿效當時羅馬貴族子弟,為研習修辭學、辯術而前往羅德島。

第一次三頭政治

不久之後,凱撒開始進入政治的世界。不過這時羅馬仍處於共和的時代,政治掌握在老一輩組成的元老院手中,並不是年輕又沒錢的凱撒能發揮的地方。西元前60年,凱撒受克拉蘇(Marcus Licinius Crassus,西元前114~前53年)、龐培(Pompey,西元前106~前48年)之邀,結成政治同盟,確立後稱「前三頭政治同盟體系」的體制。但先前克拉蘇與龐培二人早已秘密結盟,是這時才邀請凱撒加入。西元前56年,他們再次聚會,約定克拉蘇在敘利亞地區、龐培在西班牙、凱撒在高盧,各自發展勢力。

凱撒按照約定計劃,從西元前58年起,以近八年的時間遠征高盧(現今北義大利、法國、比利時等地的區域)。凱撒首先擊敗居住在現今瑞士一帶的高盧人,然後與他們結盟,共同對抗更北與勢力更強的高盧人。西元前52年,高盧境內的薩爾特人發生叛亂,凱撒花費2年的時間鎮壓,高盧從此完全納入羅馬的勢力版圖。西元前51年出版的《高盧戰記》,是凱撒征服高盧的過程紀錄,1~7卷是凱撒在戎馬倥傯中執筆,僅第八卷由部下撰寫。

克拉蘇死後,三人同盟中僅剩下龐培與凱撒。由於在高盧戰爭中擄獲的戰利品與課征的稅金,使凱撒能歸還以往的借款並成為大富翁,同時也贏得羅馬民眾的愛戴。身為盟友的龐培,忌妒凱撒的成就,企圖聯合元老院將凱撒從羅馬放逐。西元49年1月,凱撒在北義大利波隆納以東、臨亞德里亞海的拉芬納(Ravenna)獲悉此事,隨即率領手邊的軍隊抵達盧比孔(Rubicon)河畔。盧比孔河是凱撒擁有軍事指揮的高盧與義大利本土間的境河。凱撒如果率領軍對渡過這條河,就違反羅馬的法律。不過凱撒的心意已決,高喊「骰子已經擲出了」(The die is cast),便率軍渡過盧比孔河攻入羅馬。龐培匆忙渡過亞德里亞海,逃往希臘所在的巴爾干半島。凱撒平定羅馬之後,在與龐培決戰之前,為杜絕後患,首先出兵歸屬龐培勢力范圍的西班牙。

凱撒與埃及艷後

當時的埃及,由年僅13歲的國王托勒密13世,以及20歲的姊姊克麗奧佩特拉7世(CleopatraⅦ,西元前69~30年)共同統治,姊弟兩人因不睦而相互爭斗。才色兼備的克麗奧佩特拉7世向凱撒求助,凱撒被他的魅力所迷,便協助她對抗敵對的亞歷山卓市民。不過凱撒當時僅率領少數士兵,兵力薄弱,反遭囚禁在王宮中。不久後,來自小亞細亞(土耳奇)的援軍抵達,凱撒與克麗奧佩特拉7世終於擊敗托勒密王的軍隊;托勒密王在脫逃途中,因落海,溺死。西元前47年3月左右,凱撒在小亞細亞的捷拉(Zela)擊敗米斯里戴帝斯王(Mithridates)的兒子法納西茲(Pharnaces),將『我來,我見,我征服(Veni, vidi, vici)』的捷報送回羅馬。西元前46年4月,凱撒在突尼西亞的塔普蘇斯(Thapsus)戰役中大破龐培餘黨;西元前45年3月,並在西班牙的蒙達(Munda)徹底摧毀龐培派的殘餘勢力。

凱撒的死

西元前44年,凱撒成為終身的獨裁官,卻也在同年遭到暗殺,結束了他56年的一生。在刺殺凱撒之前,計畫暗殺的這群人曾努力游說凱撒的好友布魯斯特(Marcus Junius Brutus,西元前85~前42年)加入,因為布魯斯特為人剛正不阿,可以贏得羅馬市民的尊敬與信賴。布魯斯特曾是龐培的部署,交戰時曾被凱撒俘虜,但是凱撒不僅寬大地赦免了他,同時還提拔他,布魯斯特因為感恩而不願背叛凱撒。籌劃暗殺的刺客團,寫了封內容寫有『布魯斯特,你還在睡嗎?』的信給布魯斯特。這封信,改變了布魯斯特的想法。布魯斯特同意加入暗殺行動,暗殺團的人數則超過60人。凱撒計畫討伐於西元前53年擊敗克拉蘇的波斯,元老院在他出發前三天的西元前44年3月15日,邀請凱撒前往元老院,由其中一人攔住來到元老院的凱撒,佯裝是為犯了罪而被放逐海外的兄長求取赦免;在遭凱撒斷然地拒絕後,這名男子即拉住凱撒的衣服,這是暗殺團事先約定的暗號,隨後立刻湧出約40名男子,持短劍攻擊凱撒。僅以手中持有一片記事版反擊的凱撒,在攻擊的人群中,發現自己所欣賞的布魯斯特後,痛苦地說到:『你也有份嗎?布魯斯特!』接著就用衣服遮住自己,不在抵抗。身上聯重23刀之後,凱撒倒卧在地上,不久之後就氣絕身亡。據說當時在凱撒身旁,聳立著昔日曾是盟友的龐培雕像。

政治建設

公布一定的稅則,禁止稅吏的勒索;資遣破產失業的人民,前往人煙稀少的地區墾殖;讓 高盧、西班牙等地的城市居民享有羅馬公民權;指派高盧人及其他義大利人入元老院,促進各地的羅馬化;興建各種工程,增加人民就業的機會;廢除原有的舊歷,改用埃及傳來的陽歷(即著名的」儒略歷〃 The Julian Calendar,自 B.C.45.1.1實施,後經 A.D.1582羅馬教宗喬治十三( Gregory XIII)一次修正,至今尚通行於世界) 凱撒推行的各種改革,雖博得一般人民的愛戴,但專制獨裁的作風也引起有些人的厭惡。

古羅馬政治體制

「獨裁」制度最初是古羅馬民主政治體制下的一種應付非常時局的臨時性措施。「獨裁者」在職期間雖然大權在握,但他是由「長老會」按照法定程式遴選而不是自封的,他的權力源自「長老會」的合法授權。因此,古羅馬的獨裁製度並不是對民主政治的一個否定,而是民主政治在非常時局下的一種權變。而且獨裁者的獨裁統治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在獨裁製度盛行的近百年時間里,羅馬共有八十八位獨裁者,其任期均未超出六個月。到蘇拉(Lucius Cornelius Sulla)和凱撒當政時期,古羅馬獨裁政治的性質開始發生變異,其任期也逐漸由六個月延長至一年、三年、十年,乃至終身制。不過,當時的政論家們普遍認為,蘇拉和凱撒在位時的羅馬政治是「專制」、「淫政」,而不再是原始意義上的「獨裁政治」了。

凱撒大帝生平

古羅馬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和作家,共和國末期的獨裁者。出身於羅馬著名的尤利烏斯家族,父親曾任行政長官。少年時期學習過修辭學和演說術,受過良好的教育,從政初期曾是民主派領袖,反對貴族派。歷任財務官、監察官、祭司長和大法官等職。公元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結成三頭同盟,共同統治羅馬共和國,史稱「前三頭」。公元前58年取得高盧總督職位,幾年內征服了高盧全境。他不僅有大量財富,更重要的是他訓

練了一支忠於自己的強大軍隊。公元前49年,凱撤打敗了龐培,奪取了政權(克拉蘇已在一次對外作戰中死去)。以後幾年間,他獲得無限期的獨裁權力,集執政官、獨裁官等大權於一身,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軍事獨裁者。共和國名存實亡,元老院權力日漸削減。凱撒實行的一些措施,如將行省土地分給8萬老兵,減輕負債者的債務,懲治貪污勒索官吏等,觸動了元老們的利益,引起元老貴族的不滿。公元前44年3月15日,在元老院議事廳,被以布魯圖和喀西約為首的反對派刺死。凱撒留下兩部有歷史價值的著作,即《高盧戰記》、《內戰札記》。

該猶斯·猶理烏斯·凱撒出生於公元前102年, 正是羅馬共和國發生嚴重政治危機的時代。這時,羅馬的經濟基礎已經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它已經變成西方古典時代奴隸制度最發達的國家,原來的小農業已完全被大規模使用奴隸勞動的大庄園取代,直接的軍事掠奪和以貢賦等方式向被征服地區進行的壓榨,使地中海沿岸各地的財富大量湧入義大利,加速了羅馬的社會分化。

經濟上的巨大變化,自然要影響到羅馬的政治生活,被征服土地在日益擴大、由僱傭軍組成的常備軍在不斷擴充,奴隸人口在急劇增加,由失業小農民和釋放奴隸構成的遊民階層也在大量湧向首都,這就需要大大加強國家機器才能應付,但這時的羅馬國家體制卻基本上還是當年台伯河上那個小公社的那套城邦制度。它那年年重選的文官政府、它那已變得臃腫不靈的公民大會和它那由少數世代掌權的豪門貴族壟斷的元老院,根本無法適應這個局面。從公元前二世紀三十年代起,就不斷有人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提出種種民主改革的方案,但都因為觸犯豪門貴族的利益,因而受到盤踞在元老院的一小撮所謂貴族共和派的反對,遭到失敗。此後,主張民主改革的人前仆後繼、奮斗不息,民主運動從合法的要求改良逐漸發展到採取陰謀暴動甚至內戰的方式。公元前82年,豪門貴族的保護者蘇拉用血腥的大屠殺鎮壓了反對派,民主運動才一時沉寂下去。但大屠殺並不能消除引起要求改革的根源,蘇拉不久死去後,民主運動馬上就卷土重來。這時,羅馬貴族共和政府的顢頇無能、社會秩序的動盪不安,軍人的專橫跋扈,已經大大削弱了國家的力量,到公元前一世紀的七十年代,局勢終於發展到極為可慮的地步。東方強鄰的進攻和西方行省的割據都還在其次,嚴重的是地中海上的海盜橫行和斯巴達克斯所領導的奴隸起義。海盜橫行不但使沿海地帶民不聊生,連羅馬也因海外的糧食運不來而有斷炊之虞;奴隸起義使義大利遭到漢尼拔戰爭以來最沉重的一次兵災,而且從根子上震撼了羅馬的奴隸制度,打擊了奴隸制經濟。奴隸起義迫使奴隸主對剝削奴隸和經營田產的方式作出某些改變,也迫使奴隸主改變控制奴隸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迫使他們不得不變換已不能保障奴隸制經濟發展的共和政體。正象革命導師恩格斯指出的那樣:「……當某一個國家內部的國家政權同它的經濟發展處於對立地位的時候——直到現在,幾乎一切政治權力在一定的發展階段上都是這樣,——斗爭每次總是以政治權力被推翻而告終。」凱撒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登上政治舞台的。

凱撒出身於羅馬的一個古老但已中落的貴族家族,由於他和老一輩的民主派領袖馬略和欽奈有親誼,青年時代就受到貴族共和派的排擠,迫使他只能自始就站在民主派一邊,逐漸成為反對派的領袖,一面也按部就班地從財務官、工務官升到司法官。但在這時候,他除了在街頭的遊民階層中擁有巨大的號召力以外,沒有別的政治資本,為此他設法跟當時在軍隊中有極大勢力的克耐猶斯·龐培和代表富豪們即所謂騎士階層的羅馬首富馬古斯·克拉蘇斯結成「三人同盟」。當然,這三個人代表的是三個不同利益的集團,只是因為同樣受到把持元老院的貴族共和派的排擠,才湊合到一起去的。凱撒在這兩個人的共同支持下,當選上公元前59年的執政官,但由於元老院的掣肘,並沒有什麼大的建樹。

這時,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政局動盪,羅馬統治集團中無論那一派的領袖人物,都從實際經驗中體會到,要掌握政權,必須先有一支武裝力量,只有利用武力,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因此,凱撒在執政官任期屆滿之後,竭力設法爭取到高盧行省去擔任行省長官,目的是趁在高盧的機會訓練起一支自己的軍隊,作為政治上的後盾;同時,在高盧大事開拓疆土,擄掠奴隸,還可以為自己在羅馬的奴隸主階級中取得聲譽,又可以乘機積聚起一大筆財富來作為今後政治活動的資本。

凱撒在公元前58年前往高盧,到公元前49年初方回義大利。他在高盧的九年中,據普魯塔克說,曾經屠殺了一百萬人,俘虜了一百萬人。他本人和他部下的將吏都發了大財,使他能在羅馬廣施賄賂,甚至一直賄賂到要人們的寵奴身上。他還在平民中舉辦各種演出,發放大宗金錢,並在義大利許多城鎮興建大量工程,既討好了包主的人,也討好了因此獲得工作機會的平民。這樣一來,他在義大利公民中的聲望,漸漸超出「三人同盟」中的其它兩人,特別是他借高盧作為練兵場所,訓練起一支當時共和國最能征慣戰的部隊,而且是一支只知有凱撒、不知有國家的部隊。

凱撒的成功刺激了克拉蘇斯,他在公元前63年趕到東方去發動對安息的戰爭,希望在那邊取得跟凱撒同樣的成功,不料全軍覆沒,死在那邊。這就使得原來鼎足相峙的「三人同盟」,只剩下凱撒和龐培兩雄並立,彼此日益猜忌,加上元老院中一些人的從中挑撥拉攏,龐培終於和凱撒破裂,正式站到元老院一邊去,成為貴族共和派藉以對抗凱撒的首領。公元前49年凱撒帶著軍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義大利,龐培措手不及,帶著全部政府人員和元老院倉皇逃出羅馬,渡海進入希臘,聽恁義大利落人凱撒手中。次年冬天,凱撒也趕到希臘,在法薩勒斯一戰擊敗龐培主力。龐培逃往埃及,被埃及人就地殺死。凱撒在肅清了其他各地龐培余黨後,重新統一全國。

凱撒一個行省一個行省地肅清龐培余黨的過程,也就是掃除羅馬貴族共和體制的殘余影響,建立新的統治機器的過程。因而,被凱撒重新統一了的這個羅馬國家,已不再是過去的那個軟弱無力、遇事拖拖沓沓的舊的羅馬共和國,它已經是一個全新的中央集權的軍事獨裁國家,已經能夠象身之使臂、臂之使指那樣地統一指揮全國了,這對地中海沿岸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肯定是有利的。

凱撒從統一羅馬國家到死去,還不到四年,但就在這樣短的時。期內,他仍能完成了許多值得稱道的工作,最堪注意的有兩個方面:首先,他象摧枯拉朽地破壞了舊的貴族共和體制,把軍政大權集中於一身,基本上完成了向君主獨裁製的過渡,把過去幾百年發展中隨時遇到問題、隨時修修補補、牽強湊合起來的那些重床疊架、支離破碎的舊制度,作了一番整齊劃一的工作。他把執政官、統查官、保民官、大祭司長等重要職務兼於一身,他把元老院降為咨詢機構、他把公民大會當作可有可無的裝飾品,都是為他後來的繼承人把羅馬變成披了共和制外衣的帝國開創了道路。次之,他企圖逐步廢除舊羅馬作為一個城邦霸國所遺留下來的種種特權,把義大利各城鎮的地位提高到和羅馬相等,把各行省的地位提高到和義大利相等,並且把公民權陸續給予羅馬的各個行省——當然只給奴隸主階級——使這個大帝國的統治集團基礎更加擴大鞏固。但這項工作僅只完成了一部分。過去他在高盧時就已經把公民權給了山內高盧人,後來還讓他們的部分首領進入元老院,引起了那些把公民權視為禁臠,不願別人分享的舊公民的不滿,他們譏刺他:

「凱撒在凱旋式里牽著高盧人走,

卻牽他們進了元老院;

高盧人脫下了長褲子,

反穿上了(元老們的)闊邊長袍子。」

公元前44年,他制定適用於義大利各市鎮的自治法,給它們跟羅馬同樣的地位;他恢復了義大利一向免除的關稅;他還計劃廢除由商人承包徵收行省稅賦的辦法,改由國家直接派人收取,取銷行省人民最痛恨的一項秕政。難怪當時沸沸揚揚地傳說他想把首都遷到亞歷山大里亞去,把羅馬改造成一個東方式的君主國家,主要就是因為他降低了羅馬城在國家中地位的緣故。

凱撒在公元前44年被貴族共和派的殘余分子刺殺,結束了他忙碌的一生,他的嗣子、他姊姊的孫子該猶斯·猶理烏斯·凱撒·屋大維安弩斯,那奧古斯都,在凱撒奠立的基礎上,徹底完成了把奴隸制的羅馬共和國改建成帝國的任務。

歷來評論凱撒的人很多,大部分人都把他吹捧成不可一世的英雄人物,偉大的政治家,天才的統帥,作家、演說家等等,彷彿他是一個恁空建立了這個大帝國的人。其實,凱撒的一生斗爭,只不過是奴隸主階級中一個統治集團跟另一個統治集團為了該不該改變統治方式而作的斗爭,雖然在一段時間內改善了這個奴隸制國家的處境,使奴隸制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可是受惠的仍然只是奴隸主階級,根本沒影響到當時廣大奴隸階級的命運。其次,他一生的成功,主要應該歸之於他的恰巧處在羅馬共和國這樣一個國家,這樣一個歷史時代,一時風雲際會,機緣湊合,讓他不自覺地完成了歷史要他完成的事業,這里,他的個人品質象堅毅、機智大膽、圓滑等等,在其中只起了極其有限的作用,因而過分吹捧凱撒是不恰當的。正象革命導師恩格斯說的那樣:「恰巧拿破崙這個科西嘉島人做了被戰爭弄得精疲力竭的法蘭西共和國所需要的軍事獨裁者,——這是個偶然現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崙這個人,那麼他的角色是會由另一個人來扮演的。這點可以由下面的事實來證明,即每當需要有這樣一個人的時候,他就會出現:如凱撒、奧古斯都、克倫威爾等等。」

相反,也有一些人竭力詬責凱撒,說他鎮壓了民主運動,把他的取銷行會組織、恢復義大利關稅。減少發給貧民口糧分額等等,說成是背叛平民。這些責難往往是出於對羅馬當時的所謂「平民」、「民主運動」等等名詞作了過分現代化解釋的結果。要對共和末年聚居在羅馬的所謂平民、他們的構成、他們的政治作用和經濟地位等等作一番分析,是一件比較復雜的工作,而且也不是這里該做的工作,但至少可以肯定說,他們絕不是十八、九世紀的那種工業無產階級。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第二版的序言中引用過的西斯蒙第的名言——「羅馬的無產階級依靠社會過活,現代社會則依靠無產階級過活」——這就是關於他們的最中肯的結論。在公元前一兩世紀中,他們在政治上從來沒產生過一位自己的代表,也從來沒提出過自己的一套政治綱領,他們一直是形形色色政治活動家手中播弄的工具。正跟我們不能把他們當做現代無產階級一樣,我們也絕不可以把凱撒看做是路易·拿破崙甚或梯也爾一流人物。凱撒在這里,只是不多不少地做了當時其他活動家做過的事情,可以責備他的至多是他起初利用了他們、後來又離開了他們而已。而離開他們、甚或損害到他們,則是.當時不問那個民主派活動家一旦當權之後,勢必難免的事情。特別是凱撒,只要從前面簡單地舉出來的他所致力的工作來看,就可以知道這是他這些工作的必然結果。首都的遊民階層久已成為國家的沉重負擔,要減輕對行省的搜括、減少羅馬這個城市的特權,就不得不採取一些對這些遊民不利的措施,象發放給公民的免費口糧,被凱撒從三十二萬份一下子降到十五萬份,把這一過去一向認為是公民應享的特權嚴加限制,變成真正的社會救濟,就是一個例子。而且建立了強有力的個人統治之後,公民大會連作為橡皮圖章的作用都失去了,遊民階層在政治上的地位也就宣告結束,用不著再竭盡國庫所有去討好他們,這正是合乎邏輯的發展,也是從共和國向帝國過渡的必然結果。凱撒一生的所作所為可議的地方雖然很多,恰恰不在這一方面。

I. 羅馬陶瓷怎麼樣

如果你是第一次聽說羅馬磁磚,那麼你最想知道的就是羅馬磁磚到底怎麼樣吧?小編從羅馬磁磚的品牌文化,羅馬磁磚的選材要求,羅馬磁磚的風格樣式,以及羅馬磁磚的生產技術多個方面,去介紹羅馬磁磚到底怎麼樣?相信看完羅馬磁磚的詳細介紹後,大家就會知道羅馬磁磚的優勢在哪裡?當然關於羅馬磁磚的價格也是大家最想知道的。


羅馬磁磚怎麼樣?—品牌介紹

羅馬瓷磚是羅馬國際集團提供的高端產品,集團成立於1974年,自開創以來就非常關注創新以及人的需求,致力於打造更適合人居住的生活空間,是建材行業中的典範代表。羅馬瓷磚本著創新與突破的理念,從精耕紅崗磚到彩色瓷磚,再到羅馬崗石,一步步地發展見證了其品牌的力量。

羅馬磁磚怎麼樣?—材料介紹

羅馬瓷磚所能夠提供的瓷磚材料是非常講究的,體現出材料自身的高端性。在實際生產設計研發過程中,其始終做到嚴格挑選,把關材料的篩選過程,根據不同區域消費者們的需求推出了不同系列材料,更具良好的防潮、防滑等性能,支持長久使用。


羅馬磁磚怎麼樣?—風格介紹

羅馬瓷磚的顏色分類比較多,品牌在發展中為其不同顏色的瓷磚都增添了不同的寓意。在實際發展中,根據不同消費者們的裝修需求,也對瓷磚的風格進行了創新提升,在保留傳統瓷磚設計的同時又積極地進行了創新設計,推出了更具新穎化的瓷磚系列。

羅馬磁磚怎麼樣?—技術介紹

羅馬瓷磚在這些年的發展中,對自身的技術設備和設施改善的腳步是從來都沒有停下。而且其現在擁有眾多專業的瓷磚設計和研發人員,能夠不斷地著眼於瓷磚行業和市場的變化發展,提供更具質量保障的精品瓷磚。


羅馬磁磚的價格

羅馬BHR4521地磚參考價:200元/㎡

羅馬IUT2608J地磚參考價:310元/㎡

羅馬IUX2601J地磚參考價:250元/㎡

羅馬IUX7601L地磚參考價:150元/㎡

羅馬IUX7801L地磚參考價:180元/㎡

羅馬BHR4520內牆磚參考價:200元/㎡

羅馬IDHQ016內牆磚參考價:180元/㎡

羅馬DPP05內牆磚參考價:170元/㎡

羅馬IHHT26A內牆磚參考價:70元/片

羅馬IDHQ326內牆磚參考價:190元/㎡

羅馬DJQ004#內牆磚參考價:250元/㎡(價格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羅馬磁磚有四十多年的品牌歷史,相信羅馬磁磚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很豐富的生產經驗,這也是羅馬磁磚經歷四十年依舊持續發展的原因;當然羅馬磁磚還有其他的優勢,比如羅馬磁磚對於材料的選擇很講究,這樣也包保證了羅馬磁磚的質量;比如羅馬磁磚的風格樣式和顏色分類特別多,消費者可以挑選到符合自己裝修風格的羅馬磁磚;再比如羅馬磁磚的生產技術在不斷的改善和進步中。

J. 羅馬內戰的簡介

羅馬內戰(公元前88年~公元前31年),是公元前1世紀40年代—公元前1世紀30年代羅馬奴隸制國家內部為爭奪政權和建立軍事獨裁而進行的一場戰爭。戰爭的發動者是羅馬晚期共和國時期著名的「前三頭」和「後三頭」。羅馬內戰的結果是屋大維最終獲勝並開創了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當上了羅馬帝國的第一個皇帝。羅馬內戰的結束是羅馬共和國解體和羅馬帝制全面建立的標志。這場戰爭是古羅馬國家體制由共和國轉為帝國的連年內戰。
公元前49~前31年,古羅馬共和國後期奴隸主集團間爭奪統治權的戰爭。羅馬統治集團於公元前60年結成「前三頭同盟」。公元前53年,M.L.克拉蘇·迪弗斯出兵安息敗亡後,已變成G.龐培與G.J.凱撒「兩頭」對峙。凱撒在高盧戰爭中獲得巨大成功,其日益增長的權勢,引起龐培的疑忌和元老院的憂慮。於是元老院與龐培合謀,限令凱撒交出高盧行省和軍權,否則便宣布他為「祖國之敵」。凱撒先發制人,突然於公元前49年1月10日率軍強渡魯比肯河(在今義大利東北部),進軍羅馬,內戰開始。龐培准備不足,偕大批元老院成員倉皇逃往希臘。凱撒佔領羅馬城,迅即分兵至西班牙和非洲剿平龐培在那裡的軍隊,以解除後顧之憂。公元前48年初,凱撒率兵從義大利渡海到希臘,8月,於法薩羅一役擊敗龐培(見法薩羅之戰)。之後,繼續消滅龐培殘余勢力,至公元前45年9月凱撒的獨裁政權已臻鞏固。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凱撒被共和派刺殺。公元前43年,其義子G.屋大維(即奧古斯都)及部將M.安東尼、M.A.李必達結成「後三頭同盟」,大肆報復,株連甚廣,羅馬又陷於內戰中。公元前42年秋,菲利皮(在馬其頓東南部)一役,M.J.布魯圖等共和派一敗塗地。此後,屋大維逐漸接近元老院。公元前36年,消滅了占據西西里島的S.龐培(龐培之子),並剝奪李必達的軍權,形成屋大維和安東尼的「兩頭」對峙。屋大維待機進攻安東尼及與安東尼結婚的埃及女王克里奧帕特拉七世。公元前31年9月,亞克興海戰中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徹底失敗,內戰隨之結束。屋大維是最後的得勝者。從此,古羅馬共和國傾覆,在它的基礎上建立了羅馬帝國。

閱讀全文

與羅馬集團介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民幣與澳元匯率將有什麼變化 瀏覽:827
理財產品是否可代理購買 瀏覽:976
我想理財投資排行榜 瀏覽:606
蘇州按揭車貸款 瀏覽:838
高杠桿的風險 瀏覽:205
孟加拉國紙幣匯率 瀏覽:422
限售上市股票 瀏覽:174
非典保險股票 瀏覽:749
地方政府金融服務 瀏覽:581
金融託管服務 瀏覽:240
支付寶裡面的理財基金靠譜嗎 瀏覽:655
閱文集團保薦人 瀏覽:63
浙商期貨閃電手獨立委託系統下載 瀏覽:222
銀行理財業務規章制度規范 瀏覽:436
長沙做金融的公司電話號碼 瀏覽:918
做外匯交易工作怎麼樣 瀏覽:71
外匯盤面圖解 瀏覽:596
浙江磐石集團老闆 瀏覽:394
金山辦公股票號 瀏覽:578
抵押和質押貸款的例子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