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職代會工作報告格式怎麼寫
應該是「一屆二次職代會2014年工作報告」 你做的工作報告應該是2013年 具體的工作吧 ,是不是寫成 一屆二次職代會2013年度工作報告 更好一點,你可以考慮一下。
② 職代會報告標題讀不讀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15
③ 工會工作報告與職代會工作報告有區別么
工會工作報告是對工會工作的總結和部署,是在會員代表大會上做的;職代會工作報告是對職代會工作的總結和部署,是在職工代表大會上做的。
④ 企業職代會報告後表決心的發言稿
職工代表大會講話
各位代表、同志們:
我受七屆四次職工代表大會的委託,向大會報告工作,請各位代表審議。
1 七屆四次職代會以來工作回顧
七屆四次職工代表大會以來,在黨委和上級工會的正確領導下,在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堅持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工會法》,緊緊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的大局,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全面推動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企業方針的落實。以建設職工之家為主線,強化民-主管理,突出維護職能,充分發揮了職工群眾在企業生產經營和文明建設中主力軍作用。圓滿地完成了七屆四次職代會確定的各項工作目標和任務。有利地促進了企業各項工作的開展,確保了企業的改革、發展與穩定。
⑤ 職代會行政工作報告需要經過黨委會討論嗎
摘要 職代會不需要經過同級黨組織批准。
⑥ 2014年鋼鐵嚴重虧損,年終職代會報告怎麼寫啊
寫真的,根據實際情況來寫,這樣以後的工作都好做了
⑦ 職代會財務報告和董事會財務報告區別
職代會財務報告和董事會財務報告的區別,其實是如果是一個公司的話就沒有區別,只不過做財務報告的人不一樣。
⑧ 如何寫好職代會報告
一、認真寫好述廉報告。
二、認真組織好述廉評廉。
三、加強領導,抓好落實。確良
⑨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組織架構
附組織機構圖: 熊維平:董事長 首席執行官
熊維平,1956年11月生,現任中國鋁業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中國銅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稀有稀土有限公司董事長,中鋁財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南工業大學礦物工程系礦物工程專業工學博士,教授、博導,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會長,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副理事長,世界鋁協(IAI)副理事長,中國有色金屬工業集團管理委員會主任,中國商用飛機有限公司董事。
羅建川 :執行董事 總裁
羅建川,1963年4月生,現任中國鋁業公司黨組成員,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裁、執委會副主任,中鋁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鋁業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西南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南大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工學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有色金屬工業集團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中國工程科學》常務理事。 首先抓包括復合型黨務工作者在內的經營管理者隊伍建設。全力以赴開展了以「政治素質好、經營業績好、團結協作好、作風形象好」為內容的「四好」班子創建活動。公司領導班子帶頭創建「四好班子」,率先做到「四好」。各下屬單位積極響應黨組號召和部署,形式多樣地開展了創建「四好」班子活動。抓學習,不斷提高班子的政治素質,堅定搞好國有企業的信心,樹立「創建世界一流企業,打造中鋁百年老店」的決心;促發展,不斷提高班子的經營管理能力;團結一致,不斷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做到了思想統一,行動協調,溝通充分,指揮有力;抓作風,廉潔勤政,樹立了領導集體的良好形象。
其次抓科技人員隊伍建設。公司研究制訂了科技人才培養計劃(科技人才發展221工程),即:培育20名能夠引領學科發展動向、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的學科專業帶頭人(第一層次);培育200名專業功底深、實踐經驗多、應用能力強,能夠為實現企業重大科技攻關、重大工藝改造做出突出貢獻的技術專家(第二層次);培育1000名專業基礎好、動手能力強、善於發現並解決科研生產難題的一線科技工作人員(第三層次)。緊緊抓住培養、吸引和使用人才這三個環節,採取「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等多種方式,以科研課題和項目為載體,凝聚一批優秀科技人才,培養一大批科技創新能力強,精通業務,掌握專業領域新理論、新工藝、新信息的科技專家和學科帶頭人,努力建設一支有專長、有經驗、有水平、有成就的科技人才隊伍。公司設立科技成果獎、專利獎、技術成果轉化效益掛鉤獎、新產品產業化提成獎,召開科技大會,獎勵有突出貢獻的公司技術人員、合作單位和人員,包括國外技術人員,進一步激勵了科技工作者獻身公司科技事業的積極性。
第三加強技術工人隊伍建設,造就一支愛崗敬業、實際操作能力強的能工巧匠隊伍。公司以成為中央企業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單位為動力,以參加中央企業職工技能大賽為契機,認真開展了公司技能大賽,技能培訓、勞動技能鑒定、技師和高級技師評定活動,推動了公司技術工人隊伍建設。
圍繞跨國經營的需要,通過內部借調借聘,掛職鍛煉,外部引進,學習培養、交流培訓,發揮公司整體人才優勢,吸引和匯聚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國際化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人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因素。在中鋁公司,「一流企業需要一流人才」、「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深入人心。公司組成了以總經理為負責人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致力於培育具有創新能力的各種人才。培訓的目的,不但是為了企業的發展,也是為了提升員工的基本素質,使他們成為在崗位工作愉快、在家庭受愛戴、在社會受尊敬的勞動者。自2004年起,中鋁公司實施了被稱為「3618人才工程」的《中國鋁業公司人才發展三年規劃》。這一規劃的核心內容是:用3年左右的時間,培養出600名掌握現代企業管理知識、精通鋁工業狀況、適應國際化發展要求的經營管理人才,1000名科技創新能力強、了解世界鋁工業前沿科技動態、享譽國內外的科技專家和學科帶頭人,8000名身懷絕技、一專多能的一線技術工程師和高級技工。為順利推進這一人力資源開發工作,總部及各所屬單位的人力資源部門都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制定了分層分類的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計劃。
公司實行培訓經費相對集中管理辦法,每年由公司教育培訓委員會實行預算管理,在保證公司統一培訓支出的同時,按各單位培訓項目下撥經費,專項用於公司各級各類人員培訓。公司每年的培訓費按照工資總額的1.5%提取和使用,結余部分留存下一年度繼續使用。公司成立以來的全員培訓率平均為94%。 基於「造福員工」的經營理念,中鋁公司在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的前提下,使員工共享經營發展的成果。幾年來,中鋁員工的收入與福利水平都保持了持續上升的勢頭,收入由2001年的20591元增加到2005年的23736元,增幅達15.3%;福利收入由2002年的7276元增加到2004年的 9132元,增幅達25.5%。其中,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屬7個分公司和1個研究院(「7廠1院」,員工總數為67833人)員工年均收入由2002 年的24875元增加到2005年的30279元,增幅達21.7%。
為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員工的全面發展,中鋁公司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國際化規范化管理的要求,從2003年起,開展了構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工作,即通過進行科學的工作分析、崗位描述、崗位價值測評、績效考核與管理、培訓與開發,逐步搭建起符合現代企業經營要求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這項工作為廣大員工開辟了管理、專業技術、技師三條職業發展通道,打破過去單一追求職務晉升,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局面,初步實現了「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高能低、職務能上能下」的人力資源管理目標,對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發揮著有益的促進作用。
員工在企業的主人翁地位,極大激發了他們愛崗敬業的責任感和獻身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促使他們創造出不平凡業績。對他們取得的成就和模範行為,政府及一些社會機構和組織向他們中的代表人物授予了與其貢獻相應的榮譽,為他們的職業生涯增添了絢爛的色彩。2001~2004年,已有員工91人次獲得省級以上機構頒發的「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2005年,公司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的就有蔣吶等8人。
公司的發展依賴全體員工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優秀的企業文化對內可以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對外可以樹立企業的形象,擴大市場影響,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鋁公司注重以「勵精圖治、創新求強」的企業精神,培養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職工隊伍。通過開展豐富多彩、有益身心的文藝和體育活動,展示中鋁公司的企業風貌和員工的風采,營造蓬勃向上、催人奮進的文化氛圍,是中鋁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例子就是,為迎接中鋁公司成立5周年(2006年),公司成立了由員工組成的文藝巡迴演出團,集中展現公司成立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廣大員工「勵精圖治、創新求強」的精神面貌,提高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信心。演出團共有演職人員50人,來自13個所屬企業,從2005年底開始赴18家成員單位進行了16 場慰問演出,受到了幹部職工,包括離退休職工和全體職工家屬的熱烈歡迎。這次巡迴演出行程11000公里,直接觀眾2萬餘人,通過電視直播和錄像收看的觀眾接近百萬人,很好地起到了團結員工、凝聚人心、鼓舞鬥志的作用。 在我國,廣大員工在企業擁有主人翁地位。職工代表大會和工會是體現員工主人翁地位,發揮職工民主管理、民主參與、民主監督作用的主要形式。
職代會是職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建有專門工作委員會,負責制定、完善職代會實施細則,保證員工民主管理渠道暢通。公司及所屬單位每年召開兩次職員工代表大會,涉及企業和職工的重大事項,如企業體制改革、機構設置、醫療保險、工資改革方案、住房分配方案、物業管理、商品房銷售方案、教育改革方案、內部退休退養等都要經職代會審議通過,確保員工有效行使民主權利。
工會是職代會的工作機構,中鋁公司積極支持各級工會主席在黨委會、行政會、安委會和安全領導小組中參政議政,及時反映職工的要求和勞動保護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
1、工會在保障員工權益方面所起的作用
1)按照我國《工會法》、《勞動法》和《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所賦予的監督權和參與權,與企業依法簽訂集體合同,把《工會法》、《勞動法》中有關職工健康安全保護方面的條款、職工依法享有的權益、企業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和義務、法律賦予工會的監督和參與權利等內容比較詳盡地寫入合同,並且根據企業的變化逐年對合同條文進行修改、充實和完善。對於企業履行集體合同情況,每年定期檢查、監督,並將履行情況報告職代會。
2)及時參與公司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委員會的工作,定期檢查、巡視、分析安全生產和勞動衛生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和意見。
3)積極維護職工正當合法權益,保護職工的生命權,休息權,並認真做好女工勞動保護工作。賦予職工在生產過程中發現明顯重大隱患和職業危險,危及職工生命安全造成國家財產損失時,向單位行政或現場指揮人員提出停止和解決的權力。
4)建立並監督職工安全體檢制度的實施,檢查、督促行政部門落實政策,定期為職工體檢,每兩年為女職工進行婦科病普查,認真做好女性職工四期保護工作。
5)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制定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工作條例,並在職代會下設權益保障教育工作委員會,在職工健康安全、勞動保護方面發揮監督、參與和維權作用。
2005年10月,中國鋁業中州分公司廠工會組織檢查組對中州分公司10個二級單位的《集體合同》貫徹落實情況和廠務公開工作進行全面檢查,與 500多名職工進行面對面溝通與交流,發放《測評表》509份,收集一線員工的意見和建議404條。檢查內容涉及勞動合同、工作時間與休息休假、勞動報酬、職工保險和福利、勞動安全與衛生、職工教育培訓、紀律與獎懲等方面。針對各基層單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檢查組認真寫出書面反饋意見,並敦促各單位進行整改。
2、員工參與民主管理
在中鋁公司,員工還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對企業重大決策發揮參與、建議、審議等作用:
1)員工通過員工代表在職員代會上審議通過(或否決)企業的重大改革、涉及職員工切身利益等方面的重大事項。
2)通過合理化建議活動為企業改革發展獻言獻策,為企業決策提供好的建議。
3)通過向職代會提交提案,直接參與企業正確決策的確定。
4)作為企業廠務公開的第一評議人,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等重大決策進行評議。
此外,員工還可以通過總經理熱線和總經理信箱,與高層管理人員進行簡便、快捷的溝通。
3、勞動監察與反貪污賄賂
紀檢監察部門也在維護員工權益方面發揮著特有的作用。這些部門圍繞公司的方針目標和生產經營任務,與生產、安全環保等部門配合和協作,深入到基層、生產一線,圍繞生產經營中的難點、企業管理中的薄弱點和員工關心的熱點問題,監督跟蹤和調查各單位在維護員工切身利益、職業健康安全等各項制度的落實情況。公司紀檢監察部門確定的監察重點有:在各種業務活動和經濟交往中發生的貪污賄賂、挪用公款、損害公司和員工利益以及嚴重違犯財經紀律的案件;嚴重以權謀私,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案件;嚴重失職,給企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浪費的案件。同時,也受理員工的來信來訪舉報,認真進行核實,堵塞管理漏洞,為企業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4、不足之處
公司也充分注意到當前在員工權益保護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醫療保障體系亟待完善,部分企業醫療保險不到位,看病就醫難,且醫療費不能及時報銷,發生工傷後,理賠時間太慢;職工子女入托、入學及就業存在困難;給予員工的培訓機會仍然較少;以及應縮短體檢周期,為更多職工安排體檢等等。我們將更廣泛收集員工意見,積極加以改進。
⑩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改革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一、隊伍基本情況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以下簡稱有色地調中心或中心)系2001年由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勘查總局及其未屬地化的直屬單位改組而成,是中編辦批准成立的正局級事業單位,隸屬國務院國資委,其人事和黨的關系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代管。
有色地調中心是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隊伍「屬地化」改革後,保留的唯一一家有色系統的中央地勘單位,擁有一支地質、物探、化探、遙感、測量、地質災害與環境、測試和工程施工等專業齊全、人員精乾的新型地質勘查隊伍。
(一)所屬單位基本情況
經中編辦批准,有色地調中心下轄5個二級事業單位:北京地質調查所、新疆地質調查所、南方地質調查所、北京勘查技術中心、北京測繪院。內設2個二級單位:西南地質調查所、有色地質資料館。2005年10月,有色地調中心與成立於1955年的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實行了整合,組成了新的有色地調中心,對外仍保留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的牌子,從體制上形成了科研—勘查一體化的隊伍。
整合後的有色地調中心本部設有:辦公室、黨委辦公室、地質處、科技處、企業處、財務處、綜合管理處等7個處室。
本調查報告的有關數據,主要是整合後有色地調中心的情況。
(二)從業人員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有色地調中心所屬職工人數481人,包括在職人員447人,離退休人員144人。在職人員中,正高級技術人員30餘人,博士(雙碩士)博士後26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6人。
「十五」期間,承擔並完成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資源補償費項目、財政部中央地質專項等95項;承擔並完成國家973項目、863項目、科技攻關項目課題等10餘項,取得了勘查與科研雙豐收。共發現礦產地18處,提交333+3341資源量:銅113.92萬噸,鉛131.89萬噸,鋅392.91萬噸,銀158噸,金20多噸;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 項,二等獎4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
(三)本系統具有地質勘查資質單位情況
有色地調中心的地質勘查資質有甲級3個: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遙感地質勘查;乙級1個: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丙級4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勘查工程施工。
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的地質勘查資質有甲級3個:固體礦產勘查、地球化學勘查、遙感地質勘查;乙級2個:區域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丙級1個: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資質的專業分布: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遙感地質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二、經濟發展狀況
(一)綜合收入情況
2006年是整合後新有色地調中心的開局之年。有色地調中心(含下屬事業單位和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實現到賬綜合收入1.45億元,比2005年有色地調中心(含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綜合收入翻一番多;據不完全統計,所屬企業實現收入1.87億元,比2005年增長52%;地調中心及所屬企業總經營規模達到3.27億元,比2005年同比增加82%;礦權數量增加,節余和利潤增加,員工收入增加。
(二)從事公益性地質工作的基本情況
2006年有色地調中心承擔公益性地質工作50餘項,取得國家和地方財政資金9190.91萬元。其中,國家項目資金渠道包括: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礦產資源補償費項目、中央財政補助費項目、國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查項目、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礦產資源保護項目、危機礦山項目和科技部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有關科研項目等;地方財政項目主要是內蒙古、青海、新疆、四川等地的招投標項目。
中心所承擔的瑤崗仙鎢礦、東川銅礦、賽什塘銅礦等危機礦山項目,取得了明顯的找礦成果,驗證工程均見到較好的工業礦體。
(三)從事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的基本情況
中心所屬9個控參股公司,包括中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東南亞資源科技有限公司、中礦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中色資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中資環鑽探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北京中色地科礦產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鑫匯地質礦業有限公司和中色測繪有限公司等。
國內商業性地質工作主要在新疆、青海、內蒙古、遼寧、吉林、河北、河南、湖南、廣西、雲南、四川、江蘇、廣東等省(區),工作內容包括商業性礦產勘查、技術服務和工程施工等。
有色地調中心國外地質工作,主要在辛巴威、巴比亞新幾內亞、尚比亞、衣索比亞、菲律賓、剛果(金)、烏干達、巴基斯坦、安哥拉、寮國、智利等10餘個國家,開展礦產風險勘查、綜合技術服務和工程施工業務。目前,在寮國、智利、尚比亞、衣索比亞等國家注冊有項目公司。
2006年有色地調中心及所屬公司共完成鑽探12萬余米,其中完成商業性礦產勘查的鑽探10萬余米。
2006年有色地調中心及所屬公司在國內外承攬各項商業性礦產勘查勞務收入16704萬元,其中境外承攬各項商業性礦產勘查收入6000餘萬元。
(四)礦產開發基本情況
進入礦業開發領域是有色地調中心「十一五」的重要戰略目標。2006年已在廣東、內蒙古、新疆等地注冊成立了項目公司,開發籌備工作正在積極推進。預計在未來2年內將有2~3個控參股礦山投產。
(五)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況
有色地調中心從事工程勘察施工的單位,主要是北京中礦建設有限公司,2006年工程勘察收入達到1238萬元。
(六)其他產業基本情況
有色地調中心從事的其他多種經營產業主要有地質災害與環境調查治理、三產服務業和礦產品貿易等。2006年三產服務業收入600餘萬元,完成礦產品貿易額1.01億元(貿易額未統計在綜合收入中),地質災害與環境調查治理屬起步之年,完成收入700餘萬元。
三、改革發展取得的主要經驗
(一)順應潮流,主動變革,積極推進企業化改革
按照小事業、大企業的思路,積極推進事企分開改革,打造事、企兩個平台。事業平台主要實現員工身份保障、單位和諧穩定、科技創新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功能,運作的基本導向是穩定、透明、公正;企業的主要目標是發展,運作的基本導向是靈活、快速、高效,以提升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持續的盈利能力。
積極推進產權多元化、福利貨幣化、後勤市場化改革。中心所屬公司大多是產權多元化的有限責任公司,在國有控股或相對控股的前提下,鼓勵公司管理層及員工入股,注重從股權、「期股」、薪酬等方面激發員工創新創業的內動力,努力實現中心和員工共成長。
(二)發揮科研—勘查一體化的體制優勢,以創新帶動找礦突破
巨大的資源需求與有限的資源供給之間的矛盾,為地勘單位企業化改革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有價值的礦權是地勘單位的核心資產,礦產勘查能力是地勘單位的核心競爭力。整合後的有色地調中心,自身是一個科研—勘查一體化的單位。回顧近年來的找礦進展,主要得益於正確的勘查選區和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特別是我們研製的森林沼澤景觀區的化探掃面技術、遙感蝕變信息提取技術、大深度輕便化的物探技術(如TEM-3S,三分量磁測井技術等)在找礦靶區優選和找礦突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使中心在沒有前期礦權積累的基礎上(中心和地研院均是從2002年,才開始登記自己的礦權),迅速獲得了一批較有價值的礦權。
(三)建立網路化的合作體系,在開放合作中提升競爭力
近年來,按照「小內核、大網路」的思路,有色地調中心建立了較廣泛的合作網路。我們既與中國鋁業公司、中國有色礦業集團、西部礦業、紫金礦業等大型礦業公司合作,也與進入礦業的民營企業合作,同時還與有專業特色的地勘單位、院校和研究單位等開展戰略協作,以建立業務發展的支撐體系。不搞小而全,按市場規律辦事,把握核心部分,搞好社會化協作,藉助社會資源加速自身的發展。在合作中獲得資金、管理、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不斷強化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在合作中找到自己的差距,激發創新創業的熱情;在合作中轉變觀念,藉助外力推進企業化改革。
(四)積極開拓海外地礦市場,擴大發展空間
有色地調中心境外地質工作,主要由所屬公司開拓,中心在項目聯系、技術把關、人員配置等方面給予支持。海外地礦業務漸成中心新的亮點和經濟增長點。
2006年實現到賬收入6000多萬元(人民幣),獲得海外礦權18處。今年初已簽訂海外地礦業務合同額超億元,海外礦權勘查也傳來喜訊。目前中心的海外地礦業務已與國內地礦業務平分秋色。
四、「十一五」改革發展設想
(一)發展戰略和目標
1.目標與戰略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精神,緊緊抓住礦業市場升溫的戰略機遇,將跨越式發展的雄心與求真務實的作風有機結合,以建設「國際化的勘查型礦業公司」為目標,以礦業開發和海外地礦業務為切入點,實施「強地興礦」為戰略,積極推進企業化改革和轉型,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地勘單位崛起之路。
在傳統礦業公司中,勘查處於從屬地位。而在地勘單位的發展中,勘查是我們的主要業務和核心競爭力,勘查與開發是兩個相互支撐的細分市場板塊。「國際化的勘查型礦業公司」體現了我們的特色和「三化」要求(國際化、企業化、勘查-開發一體化)。
2.發展模式
以產權為紐帶,以共享為動力,以發展為依託,按一個中心(事、企)、兩套體系的運行模式,建設創新中心、富裕中心、和諧中心。
3.產業格局
以地礦業(礦產勘查、礦業開發、技術服務)為主體,以環境工程業和三產服務業為兩翼,構建「一體兩翼」的產業格局,形成相互促進的三大目標產業鏈。
以產業化的思路實現科研—勘查—開發的一體化鏈接,以全球化視野推動有色地調中心地礦主業新一輪的發展。
(二)具體措施和做法
1.以提升礦業權價值為重點,努力實現地質找礦的新突破
認真做好國家地質項目的立項和實施工作。國家地質項目目前仍然是地勘事業單位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
以擴大資源量和實現找礦突破為重點,組織實施好自有礦業權的勘查工作。「十一五」期間,力爭有6~8處找礦新突破,提交出一批控製程度較高(333及以上級別)的銅、鉛鋅、銀、金等資源量,爭取1~2處有宏觀影響的大成果,為中心的礦業開發和跨越式發展打下堅實的資源基礎。
加強自主創新和新技術新儀器的引進與應用,加強實用技術培訓,不斷提高隊伍素質,以科技創新帶動找礦突破。
優化礦業權結構,做好礦業權資本經營。認真清理現有礦業權,做好礦業權規劃,按照「優選礦業權—勘查升值—轉化獲利」的經營思路,通過勘查提升礦業權價值,通過轉化(轉讓和開發)實現礦業權價值。不斷提高礦業權的運作能力,及時將礦業權的數量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實現礦業權價值的最大化。
2.進入礦業開發領域,使礦業成為重要經濟增長點
勘查—開發一體化是地勘單位多年發展的成功經驗總結。有色地調中心在礦產開發方面,要致力於建設自己的開發隊伍和礦山企業,同時高度重視與社會資本和礦業公司的結合與協作,實現優勢互補。目前已組建了3個礦山開發項目公司,力爭在「十一五」末,建成3~4個參控股礦山,使礦業成為中心發展的重要支柱。
3.發揮整體優勢,積極拓展海外地礦業務
經濟全球化必然要求礦業的全球化,而礦業的全球化必然帶動地質工作的全球化。巨大的市場需求、良好的市場機會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必將掀起中國礦業「走出去」和地質工作跨國經營的新高潮。有色地調中心是國內較早「走出去」的地勘單位,具有明顯的人才、技術和先發優勢,必須肩負起我們的歷史使命,緊緊抓住這一難得的戰略機遇,勇做「地質工作跨國經營」的踐行者。
按照「企業拓展,中心支持,提升轉型,做優做強」的總體思路,大力推進海外地礦業務的跨越式發展,促進海外地礦業務由工程施工向勘查項目總承包,並進一步向礦權資本運作轉型,逐步形成海外工程施工、勘查技術服務(勘查總承包)和礦權資本運作「三位一體」的產業格局,使海外地礦業務成為中心發展的另一重要支柱。
4.推進企業整合,力爭與資本市場接軌
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精神,繼續推進中心的企業化和事企分開改革。中心目前所屬的參控股企業,盡管大多都充滿活力,但也存在著企業數量多、規模小、主業不突出等問題,應按照「集團化、專業化、整體利益最大化」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企業整合,在發展中解決集團化問題,把集團化的成本和風險降到最小,以保證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得以加速。
大力培育骨幹企業。以與資本市場接軌為目標,選擇符合中心發展戰略、主業突出和產業帶動作用大的企業,加大扶持力度,迅速壯大公司的經營規模,提高持續贏利能力,在行政推動和市場化操作的基礎上,打造圍繞骨幹企業的「聯合艦隊」,逐步形成內有凝聚力,外有競爭力、影響力的企業集團,力爭「十一五」末整體上市。
五、對策建議
(一)改革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有色地調中心在改革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首先還是自身的問題,包括觀念守舊、體制機制不順和市場運作能力低等問題,需要在不斷深化改革和加快發展中來解決。存在的其他問題主要有:
1.地質勘查工作遇到的問題
(1)礦業權問題是當前地質勘查遇到的最為突出的問題。一是礦權取得難。一些省(區)探礦權和采礦權採用「招、拍、掛」方式取得,地勘單位普遍底子薄、包袱重,因經濟實力不足逐漸淪為「打工族」;二是礦權維護難。礦權管理層級多,維護成本急劇增高;三是礦權市場不規范。一些地方不顧礦產勘查的客觀規律性,盲目要求地勘單位在1~2年內,要把探礦權做到采礦權,地勘工作受到干擾,地勘單位的利益難以得到很好的保護。
(2)國家和地方地質勘查項目申報渠道不暢。一是各工業地勘部門大部分不是財政預算一級單位,須經主管部門才能申報項目;二是申報項目時還要經過項目所在省(區)國土資源廳的初評,環節多,婆婆多,申報項目的任務重,時間緊,耽誤項目申報;三是地方條塊管理,未屬地化的地勘部門申報地方地質勘查項目的成功率低。
(3)地質勘查環境問題。一些地區礦業秩序混亂,影響了地質工作的正常進行;林業佔地許可證辦理手續復雜、時間太長,影響正常野外作業;在土地、道路和青苗補償等問題上的一系列不合理「索賠」時常發生,不僅使勘查實施的難度增大,也增加了地質工作成本。
2.歷史遺留問題
(1)地質勘查業人才短缺與結構不合理。現有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結構、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不盡合理,大部分為礦產勘查專業人員,且30~50歲之間的專業技術骨幹較缺乏,特別是熟悉礦產地質、水工環地質、災害地質、礦山環境治理等專業的復合型人才極其缺乏,難以適應新形勢下地質勘查工作的需要。
(2)基地建設和基本建設費用問題。目前有色地調中心共有15個企事業單位,其中還有7個單位沒有自己的基地,基地建設十分繁重;每年的基本建設費用問題一直未能得到解決。
(3)離退休人員費用缺口問題。地勘單位歷史欠賬多,離退休人員費用缺口較大,長期遺留至今仍沒有得到徹底解決,不同程度地制約了地勘隊伍的改革和發展。
(4)設備老化,基礎設施陳舊,地勘裝備的更新能力低。
(二)促進地勘單位(行業)改革發展的建議
(1)採取更有力措施,支持非公益性地勘單位的企業化。「戴事業的帽子」是把「雙刃劍」。一方面,「事業的帽子」有利於穩定人心,爭取國家的事業費支持;另一方面,「事業的帽子」也阻礙了員工觀念的轉變和市場開拓力度,國家把企業化的地勘事業單位等同於一般事業單位管理,使地勘單位在投資、產權多元化改革和激勵機制的設計等方面遇到了一系列難題。建議國家能明確非公益性的地勘單位為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在「企業化的事業單位」這一屬性下,對非公益性地勘單位的改革與發展進行總體設計,在政策上給予明確和一系列的傾斜支持,如減免地勘單位及其所屬企業5年的所得稅,對裝備和科技創新經費給予支持,保持原國家項目渠道5年不變或設立企業化國有地勘單位基礎地質工作基金,保留原事業員工退休時的事業身份,等等。國有地勘單位的企業化進程不設時間表,但國家的支持政策可以設時間表。
(2)幫助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為企業化改革創造良好的環境。地勘單位經濟基礎薄弱,對歷史遺留問題國家應幫助解決。離退休人員在事業體制下為國家地質工作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建議由國家(地方)財政負擔離退休人員及相關費用,逐步推進離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使企業化的地勘單位與其他市場主體在平等的起點上,參與市場競爭。
(3)暢通地勘項目申報渠道,地質勘查基金項目的出讓收入向地勘單位傾斜。未屬地化地勘單位申報國家地質項目時,強烈要求取消經過屬地主管單位證明、評審、審查的做法,以防止「地方保護」。地質勘查基金(周轉金)在支持地勘單位企業化改革方面,也應發揮更大的作用,其出讓收入向國有地勘單位傾斜。
(4)加大海外地礦工作的支持力度。「走出去」作為一項國家戰略,不能只停留在一般性號召和一般性支持上,在我國資源緊缺和外匯儲備過萬億美元的條件下,應切實加大海外地礦工作的支持力度,落實溫家寶總理提出的「中國地質工作要『走出去』實行跨國經營」的號召,以全球化的視野為我國地礦工作開拓新的發展空間,同時也為提升我國資源保障程度作出地勘單位應有的貢獻。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地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