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叫株式會社會長和社長分工有何不同
一、株式(かぶしき)就是股份、股權、股票的意思;會社(かいしゃ)就是公司、有限公司、商行的意思。「株式會社」即日本的股份公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股份(有限)公司。
日本稱股份為「株」,如一股,日本叫作「一株」。幾個股東湊起錢辦公司,就叫有限公司,日本叫「株式會社。
世界上除了日本將股權股份用「株式」來表示之外,受以前日本統治的影響,韓國也使用「株式會社」的方式來確立公司名稱,比如三星電子株式會社等等。所以株式會社並不是一個什麼組織,它單純的只是日本法律規定的公司性質罷了。
二、會長和社長分工的區別。
1、管轄許可權不同。
會長是投資者中的決策者。社長是企業經營的決策者。
2、決策和執行不同。
會長是做決策的,也就是把控整個公司的方向
社長的核心任務就是執行公司決策。
3、層級與職責的區別。
會長的主要職責是對外的,而社長的職責是對內的職責。
(1)長會集團擴展閱讀:
日本會社的職務稱呼:
1、課長
負責管理監督職員工作,是一般職員的直接領導,和職員最為親近,描寫課長的故事也最多。
2、次長
次長是一個部門的副職管理者,輔佐或代理部長職務,有些企業用於職位不足而設,因此,不少新興企業中已經不再設次長一職。
3、部長
部長也是日企中十分常見的職務。部管理若干個課,僅次於董事會。管理企業中重要部門的部長有的時候也會兼任董事。
4、本部長
本部是一個較部更高的機構,通常管理一個區域或管理幾個部,本部長的職位要比部長更高。
5、執行役員
役員就是我們常說的「董事」的總稱,執行役員即「執行董事」。
6、常務
通常為董事的級別,要高於「執行董事」。常務可以譯為「常務董事」。
7、専務
即「專務董事」,職位比「常務董事」高一些。
Ⅱ 韓國公司中的會長、社長、室長、課長是什麼意思
韓國公司里的職位名稱如下:會長,副會長,社長,副社長,專務理事,常務理事,理事,監事,顧問,部長,本部長,部長代理,次長,室長,課長,課長代理,代理,系長,主任,職員 會長---集團董事長(集團,不用解釋了吧.由多個不同公司所共同組成) 社長---單個公司的負責人和最高權利人.類似集團公司下的總經理. 部長---同中國,公司內某個部門的負責人. 室長---某辦公室的小領導.類似我們的辦公室主任. 最小的叫組長,班長,系長 然後是課長,次長,部長 有的韓企還有室長 社長是指一個公司的董事長(社長同總經理不同,社長有股份,是董事會的成員,而總經理充其量就是一個理事會的成員.) 而會長就相當於一個集團的董事長啦(也就是最大職位啦)
Ⅲ 寧夏寧煤集團董事長會是誰
是王儉,1960年10月生,寧夏中寧縣寧安鎮白橋村人,中共黨員,西安科技大學礦建專業本科畢業,礦業工程碩士,在讀博士,高級工程師,現任神華寧夏煤業集團董事長。2007年獲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自治區十屆人大代表,望採納。。。。
Ⅳ 韓國的官職:室長、會長、社長、理事、代表是怎麼分的還有些什麼長
室長是辦公室主任之類的職務,代表的范圍比較廣,類似我們的辦公室主任。
會長相當於中國公司的董事長或者總裁。
社長是總經理或老闆的意思。一般一家雜貨鋪的老闆都可以叫社長。
理事是介於社長和部長之間的職位,類似於經理。
代表相當於中國國內的部門主管,在公司內部的權力也是挺大的。
韓國公司的職稱等級排列:會長(董事長)、副會長、社長(總經理)、副社長、專務理事、常務理事、理事監事、顧問、部長、本部長、部長代理、次長、室長、課長、課長代理、代理系長、主任、職員。
『會長』就是老闆 ,韓國公司叫做 『會社』 ,『會長』自然就是公司最大的人。有的公司叫會長 ,有的叫代表 一樣的意思。
『科長『的話 一般工作到5-8年 ,會晉升到這個職位。 有點像國內的主任 ,一般會負責一些實質性的工作,分配安排下面的代理和一般社員工作。
韓國的公司裡面的職務很多 比國內等級的感覺更強烈。
(4)長會集團擴展閱讀:
企業會長的主要職責:
公司會長(董事長)是企業的最高負責人,享有管理公司的權利,也需要對公司行為負責。
1、主持制定企業中長期發展戰略和企業發展目標;
2、監督和組織企業中長期發展戰略以及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
3、主持董事會的日常工作,並定期召集董事會召開董事會會議;
4、主持企業的重大決策,根據需要召開臨時董事會會議或者決策層會議,做出決策;
5、審查和批准企業的財務報告,對企業的重大財務活動進行監督;
6、處理企業的重大對外關系,參加重大公關活動;
7、負責對企業的高層人員的考核和監控,對其提出聘任、獎懲建議,並報董事會批准。
Ⅳ 在日本會社,是會長大還是社長大
會長大。
在日本會社,日本會社職位名稱分為會長,副會長,社長,副社長,專務理事,常務理事,理事,監事,顧問,部長,本部長,部長代理,次長,室長,課長,課長代理,代理,系長,主任,職員等。
會長代表最高位階的董事長,通俗的講就是集團董事長,是由多個不同公司所共同組成。社長代表單個公司的負責人和最高權利人,類似集團公司下的總經理。
故會長的許可權比社長許可權大。
(5)長會集團擴展閱讀:
1、主任(しゅにん)
日語里的主任和漢語的「主任」意義相差巨大。在我們中國,單位的「主任」是部門領導,如果是政府機關,「主任」一職即最高領導,如發改委主任、教委主任等。
而在日企不然,他們這個主任是非管理職務,在一般採取「年功序列」的企業里,一個員工在工作5至10年後就可升至主任,這個職務僅比普通職員高一點點。
2、系長(かかりちょう)
這個職務不多見,但還是說說吧。一般企業里最小的一個業務單位稱為系(かかり),系長就是這個業務單位的管理職務。
3、課長(かちょう)
課長是日企里很常見的一個職務,一般的企業里都有課這個單位,比如營業課、總務課等,如果企業里有系(かかり)這個業務單位,則設在課之下。
課長負責管理監督職員工作,是一般職員的直接領導,和職員最為親近,描寫課長的故事也最多。
4、次長(じちょう)
次長是一個部門的副職管理者,如營業部次長或大阪支店次長等,一般輔佐或代理「部長」職務,有些企業由於職位不足而設,因此,不少新興企業中已經不再設次長一職。
5、部長(ぶちょう)
部長也是日企中十分常見的職務。部管理若干個課,僅次於董事會。部長的部下是課長,是一種較高的管理職務。管理企業中重要部門的部長有時候也會兼任董事。
6、本部長(ほんぶちょう)
本部是一個較「部」更高的機構,通常管理一個區域或管理幾個部,本部長的職位要比部長更高。
7、執行役員(しっこうやくいん)
役員就是我們常說的「董事」的總稱,執行役員即「執行董事」。這里開始再往下都是董事會的成員,進入企業管理高層了。
8、監査役(かんさやく)
相當於我們的「監察人」,根據法律,企業里必須有的。
9、常務(じょうむ)
通常為常務取締役(じょうむとりしまりやく),取締役為「董事」,但這個「董事」的級別要高於「執行董事」。常務可以譯為「常務董事」。
10、専務(せんむ)
通常為専務取締役(せんむとりしまりやく),即「專務董事」,職位比「常務董事」高一些。
Ⅵ 韓國的室長,社長,會長……是怎麼分大小級別的
韓國公司職位:
1、會長= 董事長/總裁。
2、常務/理事= 董事。
3、次長= 大公司部門經理/中小企業副總。
4、部長= 部門經理(管理多個科的頭)。
5、課長=主管, 一個小部門的負責人。
6、社長= 老闆,老總(飯店超市老闆等也包含)。
7、室長= 主管,比課長低一級,有的公司沒有此崗位。
8、代理= 一般工作經驗3年就自動成為代理,所以是基層員工。
9、社員= 普通員工,代理也屬於社員一級。
10、實習生= 為轉正努力的小白。
會長一般指一個組織的最高領導人、決策者,在某種情況下會被稱為「老大」、「頭頭」等。在日本和韓國,用於公司職務則代表最高位階的董事長。
社長是韓國公司最常見的頭銜, 就像中國的「老闆」一樣。 有時根據每個公司的情況職位設置會略有不同。
(6)長會集團擴展閱讀:
一、會長其他例子
1、學校有部分協會,最高負責人稱會長
2、在社會上有大大小小、各門各類的協會,最高負責人亦稱「會長」
3、國產動畫片《我叫MT》中的聯盟公會會長。後在公會權力的爭斗中離開,後又神秘回歸,PVP高玩PVE小白並且還白得發亮。 打卡拉贊又當了帝王,口頭詞;我以暗夜男的人頭作證。
二、社長
1、日本、韓國的公司一般稱為會社,其首腦人物也稱為社長。日文中即寫為「社長」(繁體),韓文中寫為사장。
2、韓國的一些店長、經理也稱社長。如經常在韓劇中聽到某某社長,這個社長通常是指店長,經理一類的人。
Ⅶ 總裁,董事長,CEO三者之間是什麼關系
1、董事長
董事長的英文是Chairman(准確的說是Chairman of the Board),是股東利益的最高代表,理論上講是公司管理層所有權力的來源。董事會設董事長1名,由董事會全體董事過半數選舉產生。從各國的公司立法看,董事長的權利不是由股東大會授予的,而是由公司法直接規定的。
一般來說,董事長擁有如下幾種權利:
1)主持股東大會和召集、主持董事會會議;
2)檢查董事會決議的實施情況,並向董事會報告;
3)簽署公司股票、公司債券;
4)由董事會授權董事長在董事會閉幕期間行使董事會的部分職權;
5)提議召開臨時董事會;
6)除章程規定須由股東大會和董事會決定的事項外,董事長對公司重大業務和行政事項有權做出決定。
2、總裁
總裁全面負責公司的一切事務,但是總裁要對公司的董事會負責,董事會對總裁的一切決定有監督權,而董事會則要對CEO負責,CEO起到監督董事會的作用。
3、首席執行官( Chief Executive Officer,縮寫CEO)
首席執行官是在一個企業中負責日常事務的最高行政官員,又稱作行政總裁、總經理或最高執行長。他向公司的董事會負責,而且往往就是董事會的成員之一。在公司或組織內部擁有最終的執行權力。在比較小的企業中首席執行官可能同時又是董事會主席和公司的總裁,但在大企業中這些職務往往是由不同的人擔任的,避免個人在企業中扮演過大的角色、擁有過多的權力,同時也可以避免公司本身與公司的所有人(即股東)之間發生利益沖突。
CEO的主要職責是:
(1)執行董事會的決議;
(2)主持公司的日常業務活動;
(3)經董事會授權,對外簽訂合同或處理業務;
(4)任免經理人員;
(5)定期向董事會報告業務情況,並提交年度報告。 CEO領導下的執行班子,包括:總經理、副總經理、各部門經理、總會計師、總工程師等。
總裁與CEO職位上沒有高下之分,總裁這個稱呼帶有榮譽性,CEO則很平民化,既可以用於一把手,也可以用於任何一級具體工作的負責人,比如飯館的領班。所以有些總裁會兼任CEO並將其作為一種謙稱使用。兩個職位分別由不同的人擔任時,一般是總裁偏向於決策型,而CEO要負責具體工作,或者總裁完全是一個榮譽稱號,所有權力由CEO行使。
(7)長會集團擴展閱讀:
創始人
英文稱Founder,創始人是一個企業,社團,基金、組織,網站等的發起和創立人。任正非是華為的創始人。如果公司一開始就有多個人就叫聯合創始人。比如騰訊有馬化騰張志東等5位聯合創始人,阿里巴巴則有馬雲、張英等18羅漢作為聯合創始人。
董事長
英文稱chairman,日韓稱會長。董事長是公司或機構的最高管理者,是企業所有權的代表,擁有召開董事會,罷免CEO的權利。一般來說,要麼就是企業最大的股東,董事長要麼是企業的老闆。董事長負責重要事務的決策,一般不負責具體業務。
比如馬雲就是阿里巴巴集團的董事長,他只負責集團中重要事項決策,他給集團及下屬子公司都任命了CEO來負責經營管理活動。阿里巴巴的CEO是張勇,支付寶的CEO是彭蕾。前段時間支付寶「圈子社交」出現爭議,在社會上造成嚴重影響時,馬雲就決策支持彭蕾果斷道歉,錯了就是錯了。
CEO
英文稱Chief Executive Officer,簡稱CEO。CEO是打工者的最高形態,是企業中負責日常事務管理的最高行政官員。CEO向公司的董事會負責,一般也是董事會成員的其中之一。馬化騰既是騰訊的董事會主席,也是騰訊的CEO,負責一些騰訊的經營管理。
Ⅷ 八國集團外長會議怎麼沒有中國
八國集團指的是八大工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加拿大、日本,加上俄羅斯。1973—1975年的嚴重經濟危機把西方國家弄得焦頭爛額。為共同解決世界經濟和貨幣危機,協調經濟政策,重振西方經濟,1975年7月初,法國首先倡議召開由法國、美國、日本、英國、西德和義大利六國參加的最高級首腦會議,後來,加拿大(1976年)、俄羅斯(1998年)分別加入。八國集團成員國的國家元首每年召開一次會議,即八國集團首腦會議(簡稱「八國峰會」)。嚴格地講,它並非一個嚴密的國際組織,以往被稱為「富國俱樂部」。不過由於俄羅斯經濟不算發達,所以在經濟部長會議上,俄羅斯不是與會成員,有時八國集團又被稱作7+1。隨著20國集團架構的日趨成熟,並為了反映新興工業國家的重要性,G20集團成員國的領導人於2009年宣布該組織已取代G8成為全球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
至於說中國為什麼沒有參加這個組織,中國參加這樣一個西方制定游戲規則、由西方部分大國主持的「富人俱樂部」好處並不大。俄羅斯就是前車之鑒。俄羅斯加入G8後,國際地位沒有提高,很多地方還受到限制。比如,在減排和能源問題上,俄羅斯的看法往往和幾個西方國家不一樣,在決議上經常陷於被動或是被邊緣化,中國加入G8也可能遭遇類似狀況。
Ⅸ 在韓國企業里,社長、會長、理事、專務、部長、課長、室長等職務相當於什麼
會長---集團董事長(集團,不用解釋了吧.由多個不同公司所共同組成)
社長---單個公司的負責人和最高權利人.類似集團公司下的總經理.
部長---同中國,公司內某個部門的負責人.
室長---某辦公室的小領導.類似我們的辦公室主任.
最小的叫組長,班長,系長
然後是課長,次長,部長
有的韓企還有室長
社長是指一個公司的董事長(社長同總經理不同,社長有股份,是董事會的成員,而總經理充其量就是一個理事會的成員.)
而會長就相當於一個集團的董事長啦(也就是最大職位啦)
Ⅹ 世界七國集團會議為什麼沒有中國參加呢
因為中國不在七國集團里。七國集團成員國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和加拿大。20世紀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形勢一度惡化,接連發生的"美元危機"、"石油危機"、"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和1973-75年的嚴重經濟危機把西方國家弄得焦頭爛額。為共同解決世界經濟和貨幣危機,協調經濟政策,重振西方經濟,1975年7月初,法國首先倡議召開由法國、美國、日本、英國和德國5國參加的最高級首腦會議。
七國集團(Group of Seven;G7),是主要工業國家會晤和討論政策的論壇,成員國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義大利和加拿大七個發達國家。20世紀70年代初,在第一次石油危機重創西方國家經濟後,在法國倡議下,1975年11月,美、英、德、法、日、意六大工業國成立了六國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