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菱集團的集團介紹
戰爭奠定家業
要追溯三菱集團的歷史,不妨從眾所周知的三菱標志開始。
三菱的標志源於兩個部分:「mits」表示「三」,「bishi」表示「菱角」,是當時岩崎家族的族徽「三段菱」和土佐藩主山內家族的族徽「三柏菱」的結合。
與其他家族企業不同,曾經發展為日本「第一財閥」的三菱集團並不是岩崎家族白手起家打造的,而是岩崎彌太郎從政府手裡接管過來的。
故事要從岩崎彌太郎的經歷說起。1834年,彌太郎出生在一個「地下浪人」家庭。這樣社會下層的身份,刺激了彌太郎為改善社會地位而不斷奮發圖強。
日本地少人多,擁有可耕作的良田是各級政府夢寐以求的事情。或許,商人的才能是天生的。一日與弟弟垂釣,面對著寬廣河面的彌太郎突發靈感:如果能在河岸築堤,攔河造田,一方面能夠抵禦洪水,一方面還能增加良田。有了這個想法,岩崎兄弟倆立即將申請方案向本藩郡公報批,並很快獲得批准。1864年,攔河造田大功告成,當年即獲糧、棉豐收。自此,河邊幾百公畝的田產給彌太郎帶來了豐厚的收入,甚至為他撈到了「政治資本」:因造田有功,彌太郎被任命為高知城奉行所的下級官員。明治維新後,又被從長崎調至土佐藩的開成館商會,任命為開成館代理幹事。
明治維新後的日本社會推崇商業。新政府認為,藩營事業會擠壓民間企業的生存空間,決定廢止藩營事業。在這樣的歷史契機下,1871年,彌太郎完全接管了政府經營的「大販商會」,以「九十九商會」作為自己的商號,將商會里的船買下,開始經營大阪-東京、神戶-高知的海上運輸業。這些船上的標志,就是今天的三菱標志。1873年,彌太郎將商會改名為「三菱商會」。自此,他徹底脫下官服,本著「以在野之心」的誠信精神,專心從事海運事業。
成立之初的三菱商會規模不大,不及三井商會,但憑借著良好的信譽,彌太郎給自己的事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1873年,庇護三井商會的政治勢力失勢,三菱商會等到了翻盤的機會。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灣島,彌太郎借機向內閣大臣請示承攬一切軍需輸送工作。為保障運輸,日本政府用771萬日元買下13艘汽船借給三菱商會,同時,將其競爭對手的18艘商船也無條件的借給三菱商會。此外,每年還給予三菱25萬元的補助金。
1877年日本國內西南戰爭爆發,國務卿大久保利通決定,以15年分期貸款償還的方式,借給彌太郎345萬日元資金,購買10艘船,讓三菱商社全面協助軍事運輸。戰爭結束後,這些船被政府悉數送給了三菱公司。在西南戰爭的8個月時間里,日本政府用在船運上的費用高達1300萬日元,相當於戰爭總費用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被三菱公司收入囊中。當時,三菱擁有的汽船達到61艘,噸位高達35464噸,占日本全國汽船總噸數的73%,三菱公司一躍成為海上霸王。
不過,為了遏制三菱集團的過分膨脹,明治政府嚴禁三菱發展海運以外的事業。但這不妨礙彌太郎的野心擴張,他以汽船為中心,將事業范圍擴大到匯兌業、海上保險業、倉儲業等。在三菱公司進行押匯的貨物都由三菱的船隻來運送,由三菱負責保險,收在三菱倉庫之中,藉此,三菱的匯兌、保險、運輸、倉儲等方面的利潤成倍增長。
家族地位之戰
19世紀80年代的日本政局動盪不已,這直接波及了三菱集團的命運。1881年,三菱集團的支持者,也是當權者大隈重信被反對派排擠,被迫下台,另一位彌太郎的支持者大久保利通也被殺。這意味著,明治政府內部已經無人能關照彌太郎的三菱。
於是,三菱集團的形勢急轉直下,名譽掃地,在野的朝臣斥三菱集團是一夜暴富的國賊。同時,與三井集團息息相關的井上、同縣、伊藤等政治人物開始掌權。對彌太郎而言,捍衛家族地位的戰爭開始了。
為了遏制三菱集團聯合下台的官員糾集起來顛覆政權,1882年,明治當局計劃成立一家擊垮三菱公司的大海運公司。於是,由井上家族贊助,政府官員負責出面組織,一家規模空前的大公司——共同運輸公司就此誕生。在陸續吞並了幾家規模不大的帆船會社之後,共同運輸公司向英國訂購了最新式的船隻,所開設的航線與三菱公司完全一致。彼時的《東京日報》對此有這樣一段描述:「兩家公司一起由神戶出航之後,為了搶先到達目的地,船員與船長都綁上頭巾,不計成本,拚命將煤炭鏟入火爐中,雙方都不肯認輸,在海上進行馬拉松賽跑。到達紀州藩時,火爐內的火力強到煙囪燒得赤紅,船員卻不因煙囪可取代火爐的暖氣而高興,因為,當時船內已達灼熱難耐之溫,由陸地遙遙望去,好像看到兩只火龍在競速一般,情況十分可怕。」
為了客源,競爭可謂慘烈異常,兩家公司都不惜把船費降到不能再降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彌太郎將公司重組,裁撤冗員,削減開支以應對危機。這招著實有效。1884年,三菱公司每噸汽船的平均收入為100日元,而共同公司只有50元。雖說取得了表面上的勝利,但競爭讓三菱集團元氣大傷,不僅停運了香港至琉球的航線,所有的三菱兌換所也被迫停業。好在,共同公司也是損兵折將,其股票在1884年陷入毫無紅利的境地,持股人競相拋售。彌太郎抓住機會,秘密收購了這些股票,不久便控制了其過半的股權。當時的日本經濟十分頹廢,因此,為了提振經濟,由政府出面斡旋,1885年2月5日,兩家公司在運費、出發時刻、承包人、船員僱用等方面達成了臨時協定。
但是,因為飲酒過量,積勞成疾,岩崎彌太郎在簽訂協定的兩天後撒手人寰。他的弟弟岩崎彌之助登上了三菱集團的權力頂峰。
彌之助曾在美國留學,善於用全新的思維方式謀劃公司的前途與未來。首先,憑借三菱集團在共同公司所佔的股份,他大膽的將三菱商會的主體船運公司與共同公司合並,成立日本遊船公司,並巧妙地使這個新公司的控制權轉到三菱人手裡。
船運公司剝離出去之後,彌之助開始大膽向其他領域擴張。他在多地買礦,同時致力於金屬礦業的經營,為了運營礦產,他還大量鋪設坑道和鐵軌,大膽運用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最終,煤和銅礦業成為了彌之助時代三菱集團最大的收入來源。
押寶礦產成功後,彌之助出人意料地將礦業收入反哺到造船業上,將長崎造船廠打造成為了「東方最大的造船廠」。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放鬆了對三菱的限制,允許它往銀行業發展。彌之助抓住機會,很快在金融業站穩了腳跟。所以,從20世紀初開始,礦業、造船業以及銀行業成為振興三菱的三大支柱。彌之助以此為基礎,帶領三菱不斷向房地產、綜合商社、鐵路、電機、重工業、制紙等多個方面進軍。
有評論稱,彌之助是明治中期經濟界人士中最現代化的經營者,他脫離了彌太郎時期的「官商」身份,舍棄過於專斷的做法,以組織人身份重新建設三菱,使原為「海上王國」的三菱轉為「陸上王國」,使新三菱成為龐大的企業聯盟。
家族制度終結
1893年12月,彌之助辭去三菱社長職務,將公司交給彌太郎的兒子岩崎久彌,令其擔任社長。同時,遵照彌太郎遺願,彌之助「清算」家產,不僅將岩崎家在三菱中所擁有的權益,全部劃歸久彌,還讓彌太郎一支成為家族的本家,自己一支僅為家族分支——分支所分得的公共財產只有本家的四分之一以下。
當時的全球商業世界是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資本家輩出的時代。順應趨勢,1893年,日本商法(舊商法)開始施行,三菱改組為合資公司。年僅28歲的家族第三代領導人岩崎久彌就任公司總裁。在其擔任三菱總裁的20多年,恰逢日本近代產業的興起與發展時期。
岩崎久彌實現了公司各事業多元化發展。他更積極地收購各地礦山,於1905年在神戶新辦了造船廠。通過參與商業區建設,久彌進一步進軍房地產業,涉足焦炭生產業務,並在朝鮮半島北部從事煉鋼業務。
1908年,為控製成本,岩崎久彌採取各項措施進行許可權轉讓,其中包括授予各部門一定程度的可自由利用資本的權力。這種制度的推行最終導致三菱合資公司被劃分為銀行部、造船部、總務部、礦山部、營業部、煤礦部等8個部門,這正是今天所謂業務部制度的前身。這一階段被譽為岩崎家四代經營中「起、承、轉、合」過程中「轉」的部分,是三菱走向「組織化」的歷史轉折點。
1916年,岩崎彌之助的長子——岩崎小彌太從堂兄久彌手中接過了三菱總裁的重擔,成為企業的第四代領導人。
小彌太是三菱組織化的真正實現者。他上任伊始,就讓三菱的各事業部獨立,通過公開募股,吸收岩崎家族以外的資本。為加強對各項事業的控制,1934年,小彌太將原三菱的造船、重機械、飛機等事業部合並,成立了「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之後,採用現代股份制,先後設立11家獨立的公司,每家公司公開出售一部分股票,而通過三菱總公司,小彌太對全盤事業保持了無可爭辯的控制權。二戰戰敗後,日本財閥被要求解散,三菱公司被分割成139個公司,且不許用「三菱」標志。但即使這樣,岩崎家族仍保有三菱各公司47.8%的股份。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放鬆了對日本的經濟管制,財閥集團借勢重新崛起。「三菱商事株式會社」也於1954年獲得新生。但是,日本的《反壟斷法》規定,不允許某一股東持有公司50%以上的控股,家族股份比例不能超過5%,自此,家族控股、家族管理不復存在,三菱集團轉變為完全的股份制結構。
但這不妨礙三菱集團業務的飛速發展。重新集合的「三菱」旗幟下的品牌有日本郵船、三菱重工、三菱商事、三菱綜合材料、東京三菱銀行、三菱地所等28家公司。1969年,三菱旗下10個公司的銷售額差不多等於日本國家一年的預算。1970年,三菱集團44個公司的總資產占日本全部企業總資產的1/10。
目前,岩崎家族的後代已經不再擔任三菱集團的董事長,這一職位都是聘請職業經理人擔當。而且,岩崎家族坦承,經過研究發現,其家族中接近600個子孫里,沒有一個夠資格來領導三菱。
『貳』 日本三菱集團的創始人是誰
岩崎彌太郎是日本「第一財閥」三菱集團的創始人,他幼時生活在下層社會,由下級官員開始,逐步走上了經商的道路。由於經營官方的「土佐商會」成績卓著,後來他買下了商會,並改名為「三菱商會」,從事船運業。幾經周折,三菱不斷壯大,已擁有61艘汽船,占日本全國汽船總噸位的73%,成為海上霸王。岩崎彌太郎因病去世後。其弟弟岩崎彌之助繼承了家業,使三菱又由「海上王國」變成了「陸上王國」。到1970年,三菱壟斷集團44個公司的總資產已佔日本全部企業總資產的1/10,被稱為日本「最強最大的企業軍團」。
1834年12月11日,岩崎彌太郎出生在四國安藝郡井口村的一個「地下浪人」的家庭。
1869年1月,因長崎土佐商會已被封閉,彌太郎由長崎調至土佐藩開成館大阪商會,7月被任命為開成館代理幹事。
1870年,土佐藩基於財務困難,決定縮小「大阪商會」。也正是這一年,明治維新政府認為藩營事業會壓迫民間企業,決定大舉廢止藩營事業。彌太郎在這一年9月來到東京,與後藤等商談,決定9月底「大阪商會」脫藩自立,以「土佐開成商社」這一民間商社的名義繼續營運。但是新商會在正式開張時,商號卻不叫「土佐開成商社」,而稱「九十九商會」。這個商號取名於土佐九十九灣。
1872年1月,「九十九商會」改為「三川商會」。1873年3月,彌太郎又將「三川商會」改名為「三菱商會」,正式向各界表明,三菱商會是他個人的企業。
三菱商會擁有原來隸屬於藩的商會財產以及汽船6艘、拖船2艘,庫船、帆船、腳船各1艘。彌太郎長久以來在官場服務,雖無大過,但也無所建樹。回想過去,彌太郎感慨萬千,他決心脫下官服,專心從事海運事業,准備大於一番,希望有所作為。
1869年,涉澤榮一被任命為大藏角租稅正(官員),即現在的國稅局長。當時,涉澤才30歲,他的上司是比他小一歲的伊藤博文。但是,涉澤在大藏省工作時,和他最默契的上司卻是井上馨。
1870年1月,涉澤等組織的郵政蒸汽公司成立後,毫不客氣地把許多民間的弱小船運公司擠到破產的邊緣,彌太郎的公司也受到很大的沖擊。
1873年日本發生政變,一直庇護三井、支援郵政蒸汽分社的井上馨等長州派政治家逐漸失勢。結果,井上辭去內閣職務,涉澤也跟著辭職。11月,大久保利通被任命為內務大臣。
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大清帝國的台灣島。彌太郎積極向大久保利通請示承攬一切軍需輸送工作。大久保利通同意以771萬日元為政府購得13艘汽船,托與三菱。從這個時候開始,涉澤的郵政蒸汽公司與三菱商會的地位就顛倒過來了。侵台之役後,被郵政蒸汽公司視為命脈的補助金也被停掉。政府將郵政蒸汽公司的18艘船以225萬日元買下,連同政府所有的13艘幾乎不要代價地借給三菱商會。另外,政府又在1875年9月15日發布命令:每年給予三菱25萬日元補助金。
1877年,三菱共擁有61艘汽船,噸位高達35464噸,占日本全國汽船總噸數的一半以上,三菱公司一躍成為海上霸王。
從此,彌太郎以汽船為中心,將事業范圍擴大到匯兌業、海上保險業、倉儲業等。在三菱公司進行押匯的貨物都由三菱的船隻來運送,由三菱負責保險,收在三菱倉庫之中。於是,三菱的匯兌、保險、運輸、倉儲等方面的利潤都成倍地增長,呈現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與三菱公司相反,昔日對三菱不屑一顧的三井物產公司,在三菱的迅速擴張中受到猛烈的沖擊。
正當三菱獨霸海運,業務如日中天之際,涉澤榮一與三井物產公司的董事長益田孝商量,糾集敵視三菱的地方船隻、批發商、貨主,採取涉澤最擅長的合股方式,創立一家大型海運公司,企圖對「驕恣」的彌太郎進行反擊。
他們成立的新公司取名「東京風帆船會社」,投入資金36.6萬日元,董事長預定由海軍上校遠武秀行擔任,頭取(相當於總經理)由涉澤榮一的堂弟涉澤喜作擔任。
面對來勢兇猛的威脅,岩崎彌太郎也未敢怠慢。他迅速召開會議尋求對策。
在真真假假的輿論攻勢面前,涉澤在米業及銀行上早已一天不如一天,如第一國立銀行、抄紙公司等都連連虧損,加上謠傳四起,更使涉澤等人陷入進退維谷的局面。
另外,彌太郎還開始秘密收購涉澤與三井派合股創立的東京股票交易所的股票。彌太郎絞盡腦汁收購股票的策略成功,涉澤榮一的堂弟涉澤喜作被迫辭去頭取之銜。
涉澤雖在與三菱的競爭中敗得一塌糊塗,卻未徹底垮台,隨著局勢的發展,意外地得到了卷土重來的契機。
1881年,大久一派的當權者大阪重信被反對派排擠,被迫下台,而彌太郎的支持者大久保利通也被殺。明治政府內部已無人能幫助彌太郎的三菱。而與三井息息相關的井上、同縣及伊藤等長州人物開始掌權。下野的大阪組織改進黨與政府相抗衡,彌太郎鼎力支持大阪的反政府運動。於是,形成「長州藩閥政府加三井」的聯盟對抗「大阪的改進黨加三菱」的局面。
對彌太郎而言,真正的龍爭虎鬥才剛開始。
就在政壇斗爭激烈,陷入一片混戰之時,涉澤榮一再度活躍起來。他指使心腹田口卯吉在《東京經濟雜志》上發表了一篇名為《論三菱公司的補助金》的攻擊性文章。由於涉澤的推波助瀾,三菱越來越處於不利的地位。明治當局看到,若是彌太郎的財力和大阪的行動結合在一起,圖謀顛覆政府,那將是一件最可怕的事。1882年,明治當局計劃成立一個打垮彌太郎三菱公司的大海運公司,由涉澤出面,井上贊助、農商大臣品川負責指揮。
彌太郎在政府這一計劃出台前得到消息,立即提出「意見書」阻止,然而政府卻以一篇《辨妄草案》的長文加以駁斥。
就這樣,規模空前的大公司——共同運輸公司按計劃成立了。
這個公司採取涉澤最擅長的合股形式,其中260萬日元由政府投資,其餘由三井集合民間游資形成,共計總創業資本為600萬日元。
兩家公司為了搶乘客,搶業務,幾乎是「不擇手段」——共同公司企圖通過附贈禮品來吸引乘客;三菱公司也不甘示弱,不惜把船費降到不能再降的地步。
後來,兩家公司的競爭演變為降價競爭。最高興的還是乘客和貨主們,他們甚至威脅說:
「你們不多打折扣,我就去坐別家的船。」
在危機四伏的情況下,彌太郎以堅定的信念、過人的謀略與共同公司角逐。
他既重視對方的變化,以便採取相應的對策,也非常注意內部整頓。他將公司重新改組,精簡人員,削減開支,採取戰斗到底的姿態。他的心腹近藤廉平(後來的日本郵船社長)利用公司便箋寫私信,彌太郎發現後立刻給予處分:從他月薪(70元)中扣除15元錢。
當時有人諷刺說:
「近藤使用一張紙花了15元,近來物價實在太貴。」
盡管有人覺得彌太郎對屬下太苛刻了,但他的辦法卻的確使三菱走出了危機。
1884年,三菱每噸汽船的平均收入為100元。
與共同公司的競爭,三菱雖獲得了勝利,卻使它元氣大傷,三菱不得不停止香港至琉球間的航線,連三菱匯兌所也被迫停業。而共同公司也筋疲力盡,其股票在1884年下半年已陷入毫無紅利的窘境,股價落到面額的2/3以下,持股人爭相拋售。彌太郎抓住機會,秘密收購這些拋出的共同公司股票。到1884年末,彌太郎已控制了過半數的股權。
1885年2月7日,岩崎彌太郎因飲酒過量,再加上日夜勞心,胃癌難愈,終於帶著無限遺恨撒手西歸了。他弟弟岩崎彌之助繼承了他未竟的事業。
1885年10月1日,兩家公司合並成立日本郵船公司。共同公司出資600萬,三菱公司出資500萬。由於共同公司股份分散,加上許多股票早已被三菱秘密收購,實際的權力便掌握在彌之助手中,後來,這家新公司終於成為日本最大的公司。
『叄』 上海三菱電梯現在股東分別是誰,股份各佔多少
上海機電(600835)日前召開的2005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上海三菱電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MEC)延長合資期限等議案。該公司副董事長兼上海三菱電梯有限公司總裁范秉勛表示,SMEC延長20年合資期限,給公司帶來了再發展的契機,日方將繼續轉讓先進技術,同時,公司也加快自主開發新產品,保持技術優勢。2005年公司電梯產量遞增了27%,突破了2萬台,名列世界第一。今年1-4月份公司生產經營情況較好,全年有望實現2萬台以上的生產目標。
SMEC公司是上海機電控股的中外合資公司,其中上海機電佔52%的股權,日本三菱電機株式會社佔32%。SMEC合資期限為20年,合資期將於2006年11月到期。截至2005年12月,SMEC累計銷售電梯12.3萬台,累計實現銷售收入454億元。隨著合資期限日益臨近,合資各方共同認為,有必要延長SMEC的合資期限,獲得更大的成功。
『肆』 三菱集團是家族企業嗎
三菱集團是家族性企業,創立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
雖然說它是家族性企業,但是有非一般的家族性企業,與大部分中國的家族企業又有區別,中國注重血緣的繼承,但三菱董事長並不是三菱家族的人,而是聘請的職業經理人。因為經過三菱家族的研究,發現其家族在接近600個子孫里,他們覺得沒有一個夠資格來領導三菱。股市裡常說股權分制,是指持有股票的人不一定有權管理這個公司,有權人不一定有股票。家族成員擁有所有權,但從外面聘請的職業經理人(包括總經理、副總經理和經理)擁有管理權,這兩者應該分離。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能存活100多年的原因。
『伍』 三菱汽車公司現在的處境
三菱汽車公司現在的處境可謂艱難
2004年9月1日,橫濱簡易裁判所對三菱汽車公司隱瞞車輛設計缺陷事件進行第一次公開審判。在法庭上,被告三菱扶桑卡客車公司前董事會長宇佐美隆這樣辯解道。
法庭內座無虛席。上午10點,宇佐美隆和花輪亮男、越川忠等三名被告和三菱汽車公司的代理人一同走進法庭,低著頭並排站在了被告席上。雖然他們都無一例外地穿上了筆挺的西裝,但光鮮的衣著並沒能掩蓋住他們一臉的疲乏。
或許他們怎麼也想不通,作為日本五大汽車公司之一三菱汽車公司曾經叱吒風雲的中高層人物,如今卻落得鋃鐺入獄、萬夫指責的田地。與他們的命運發生戲劇性變化的同時,他們曾經工作過幾十年的三菱汽車公司也因隱瞞質量問題而成為眾矢之的,業績一落千丈,且下跌勢頭至今仍沒有被遏止的跡象。到目前為止,其銷售額已連續9個月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左右。
在社會責任與公司利益的一場較量中,三菱汽車公司做出了錯誤的選擇而為世人所不齒,到如今幾乎淪落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其經營正處於破產的邊緣。由此,三菱——這個曾經打造過無數個輝煌神話的日本汽車品牌,也因蒙上了欺騙世人的陰影而一蹶不振,幾近凋零。
近半年多以來的遭遇於三菱汽車公司而言,猶如一部噩夢連連的電視劇,而整個故事的開頭卻不得不追溯到2002年的兩起事故。
「噩夢」的開始
2002年1月10日,日本橫濱市。主婦岡本紫穗帶著她的兩個孩子行走在某條道路邊。對他們而言,這一天似乎應該和平日一樣平淡無奇。然而一輛重型卡車完全改變了他們的命運。當這輛卡車隆隆地向他們駛近時,意外突然發生了。正在行駛中的卡車的左前輪突然脫落,重達140公斤左右的輪胎帶著強大的慣性飛速向母子三人撞了過去。三人躲閃不及,最終造成29歲的母親當場死亡、兩個孩子受傷的嚴重交通事故。
好端端的輪胎怎麼會突然從車軸上脫落呢?針對這起聽起來有些蹊蹺的交通事故,日本國內媒體紛紛這樣質問。經調查,這輛重型卡車是由三菱汽車工業公司下屬的三菱扶桑卡客車公司生產的。事發當時,三菱扶桑卡客車公司仍是從屬於三菱汽車工業公司的卡車部門,於2003年才從公司分離出來,成立為單獨的分公司。
日本國土交通省要求三菱汽車公司立即對此展開調查,並提交調查報告。
事故後的第4天,也就是2002年的1月14日,原三菱汽車的常務董事花輪亮男等人對國土交通省解釋道:此事故系「維護不良及卡車超載」所致。國土交通省授意三菱汽車公司對汽車實行召回。
為了避免汽車召回,當時的副社長宇佐美在公司卡車部門的建議下,組織召開內部會議,商討對策。經過四輪會議的協商,他們決定把以前輪殼磨耗量為0.5微米的更換標准提高到0.8微米,以降低零部件的更換率,迴避汽車召回。據透露,如果按以前的標准來更換的話,估計更換率會達到約40%。
有報道稱,在提交報告之前,宇佐美向部下指示:迴避汽車召回,向國土交通省做虛假說明。最終三菱汽車在向國土交通省的報告中謊稱:「只要換上磨耗量為0.8微米以上的輪殼,就能夠確保此類事故不再發生。」
這一事件終於暫時得以風平浪靜。然而事隔不久,另一起交通事故又再次將三菱汽車推到媒體和公眾的面前。
2002年10月16日,日本山口縣。一輛行駛在山陽車道的重型卡車因傳動軸突然脫落而失去控制,瞬時猛烈地撞在了山陽車道收費處的建築物上,造成39歲的鹿兒島卡車司機死亡。很不幸的是,人們發現這輛肇事卡車又是三菱汽車的產品,而三菱汽車對此的解釋依然是:「維護不良」、「不具有多發性」。
兩起交通事故的原因聽起來都讓人覺得很稀奇。難道這只是一個偶然的巧合?通過調查其背景後發現,同一款車在過去已發生過多起類似事故。聯想到2000年三菱汽車公司曾隱瞞帕傑羅的質量問題,人們心裡難免疑竇頓生。於是,敏感的媒體開始活躍起來,將三菱汽車再次推到公眾面前。人們也始終關注著對該事故調查的各種進展。
事後,神奈川和山口兩地的警方曾到三菱汽車公司搜查,但未發現任何線索。而三菱汽車發生火災抑或是因離合器等質量問題引發的交通事故仍頻頻見諸於報端,媒體和輿論對三菱汽車的猜疑越來越凝重,論調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尖銳。
事隔一年多以後,今年3月,三菱汽車公司終於不得不向國土交通省提交了汽車召回報告。在該報告中,三菱汽車推翻了當初的解釋,表示「設計也有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並承認連結車軸與車輪的輪殼強度不足是造成多起事故的原因。此消息一經傳出,令整個輿論界為之嘩然。
盟友反目
就在隱瞞缺陷問題開始曝光的同時,三菱汽車2003財年的年度報告再一次為公司的經營亮起了紅燈。截至今年3月份的財政年度報告顯示,三菱汽車公司凈虧2150億日元(約合19億美元),比2月份預期的700億日元的虧損要嚴重的多。三菱汽車成為該年度唯一虧損的日本汽車公司。
造成這一嚴重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其在美國市場實行的名為「易貸購車」的新車購買貸款計劃。為了促進整車的銷售,吸引美國購車人,三菱汽車公司在美國推行「零首付」和「零利率貸款」,結果致使很多貸款無法按期收回,成為呆帳,三菱汽車美國金融分支機構面臨貸款拖欠問題,經營陷入虧損狀態。
據了解,2003財年三菱汽車公司雖然在中國等地的銷售量有所增長,但由於北美市場的銷售長期疲軟,致使三菱汽車整體業績受到很大影響,全球銷售量比上一年減少了3.3%,為152萬5100輛。北美的銷售量比上一年減少了20.0%,為27萬3000輛。
陰雲籠罩著三菱汽車。為了盡快擺脫困境,三菱汽車制定了一個復興計劃,並向它的第一大股東戴-克伸出求援之手。當時戴-克擁有三菱汽車37%的股份。
戴-克最初表示願意實施一系列計劃來挽救三菱汽車,並准備分兩階段向三菱汽車增投5000億日元的資金。第一批增投資金由戴-克和三菱集團在2004年內撥出,總金額約為3200-3700億日元。戴-克承擔其中的2000-2500億日元。三菱集團支付1200億日元左右的增投資金。在數年內的第二階段,戴-克還將根據三菱汽車復興的狀況單獨增投1500億日元。
重組後戴-克在三菱汽車公司中所佔的股比將達到50%以上。當時有三菱公司的內部人士對媒體透露,戴-克將逐步完成對三菱汽車的整體收購,並預計整個收購在2006年前完成。戴-克總裁約爾根·施倫普(Jurgen·Schrempp)在股東大會上也曾表示:戴-克出資重組三菱汽車,是為了「讓三菱汽車建立起牢固的財務基礎」。
然而4月22日深夜,戴-克在召開監事會會議後,突然單方面宣布:「不參與三菱汽車的資本增加」,「停止財政支持」!甚至有傳言稱,戴-克將以折現的方式處理其所持有的三菱汽車的全部股份。
消息來得如此突然,事先沒有任何預兆,這幾乎讓三菱汽車公司上上下下都亂了陣腳。戴-克的無情撤資,無疑使本已遭受巨額虧損和隱瞞缺陷丑聞雙重打擊的三菱汽車變得更加命運難卜。
而實際上戴-克也是歷經痛苦才做出這個兩難抉擇的。因為不論是增資還是撤資,戴-克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要麼是以前合作時所投入的上十億資金費用一筆勾銷,並承認其原來制定的全球化發展計劃有問題;要麼是豪賭一把,向疲軟的三菱汽車公司注入巨額資金,承擔巨大的風險。要想通過長期計劃把三菱汽車變成一個健康的盈利公司,戴-克在支付前期巨額的財政資金後,最終得到的回報卻可能會很少。
因此戴-克公司的股東和投資機構對此一直存有很大的爭議。不少人認為,「三菱汽車負債較多」,戴-克對此應謹慎行事。「豐田和日產汽車能在北美、亞洲等地暢銷,而三菱卻經營不善。」有人這么指責。
「沒有得到一個能夠讓戴-克接受的解決方案。」事後戴-克這么解釋撤資的原因。
但據稱,真正讓戴-克痛下決心做出撤資決定的,是源於戴-克總裁施倫普的一次日本之行。之前施倫普比較贊成扶助三菱汽車,並一直在為其前程而奔走。就在召開監事會的前幾天,施倫普還特意去日本向三菱銀行等日本銀行財團游說,希望他們能夠暫緩三菱汽車高達60億歐元債務的絕大部分,並提供其急需的資本金。但是,他們都斷然拒絕了施倫普的要求。這最終促使施倫普改變了原先的想法,而下決心不再救助三菱汽車,任其自生自滅。
自戴-克監事會宣布停止對三菱汽車的進一步財政支持後,戴-克的股票兩天內即上漲了6%。
之後幾個月的無數事實證明,戴-克公司所做的這個決定算是明智的,或許現在戴-克公司自己也會為此暗自慶幸。因為人們發現,三菱汽車公司隱瞞缺陷的規模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其造成的惡劣影響在全國范圍內蔓延,越演越烈。
5月,三菱扶桑公司宣布召回16.8萬輛存在離合器設計缺陷的三菱重型卡車,進行免費修理。6月中旬,三菱扶桑公司又宣布,將再次召回45萬輛設計存在缺陷的卡車。這次召回的汽車共涉及43種汽車設計故障。這些故障出現在從1992年至今年3月間出現的93起交通事故中。
三菱扶桑公司認為,事故發生原因可能是由於卡車離合器外殼龜裂、破損,使驅動軸脫落,制動管線損壞,造成制動系統失靈。這也是造成2002年10月山口事故的主要原因。
但是,三菱扶桑公司從1996年就已認識到這一缺陷,猜測有可能會引發事故,但卻沒有採取任何措施對汽車實行召回,反而始終對消費者及國土交通省加以隱瞞。只是採取在車輛定期檢測時暗自修理的手法,迴避對存在離合器設計缺陷的卡車進行大批召回。
6月2日,三菱汽車公司也公開承認,乘用車中有19種車存在隱瞞缺陷、「暗自修理」的現象,並對三菱扶桑公司涉及隱瞞缺陷事件的29人做出了處分。
由於被隱瞞的信息現在開始井噴,日本全國在感到震驚的同時,也表現出極大的憤怒。日本檢察機構的高層曾對日本媒體表示:「如此惡劣的公司前所未有!這句話讓三菱汽車知道好了。」
戴-克也同樣非常憤怒。因為作為合作夥伴的戴-克對此毫不知情。「如此重要的事為什麼不告訴我們?」戴-克質問。他們認為三菱汽車此舉「違反了游戲規則」,並以三菱扶桑資產價值已經貶值為由,向三菱汽車公司高層發出信函,表示「正在研究賠償要求」。據稱,一旦戴-克真的提出巨額賠償,完全可以致三菱汽車於死地。
「日本車是高性能、高品質的代名詞。出於這種考慮,我們才向三菱汽車伸出了合作之手,然而這卻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品質真正不錯的只是極個別的廠家」。戴-克有關人士這么說。
自撤資事件發生後,汽車召回規模和影響的逐步擴大,使得曾經是盟友的戴-克與三菱汽車的關系進一步惡化,由合作逐漸向對立發展。
滄然自救
戴-克宣布撤資,便意味著早已風雨飄搖的三菱汽車面臨著巨大的資金缺口需要盡快補齊。三菱汽車會變成再生機構還是會破產,人們對三菱汽車撲朔迷離的未來眾說紛紜。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為了保全臉面,三菱集團決不會讓三菱汽車破產。另一位德意志證券的分析家估計,三菱集團會先注入少量的現金,使銀行對三菱汽車的一些債務有一個迴旋的餘地,然後使債權人同意債權換股權的交易。還有證券界專家認為,三菱集團將提出權宜之策使三菱汽車能夠生存一到兩年。
戴-克宣布撤資的次日4月23日,三菱重工、三菱商事、東京三菱銀行等三菱集團下屬公司的頭腦召開緊急會議。最後決心由三菱集團來出資扶持三菱汽車,並著手制定它的自救計劃。
「將繼續為三菱汽車的事業復興做出最大的努力」,三菱集團在聲明中這么說。4月30日,岡崎洋一郎被任命為三菱汽車的新董事會長兼社長。
5月21日,三菱汽車便迫不及待地公布了4500億日元的自救計劃。該計劃的公布比原計劃提前了10天。據說新任社長岡崎洋一郎強調「速度」和「改變」,不等工作人員准備好新聞稿就發布了計劃內容。
在這個計劃推出之前,三菱汽車股票曾一度停盤,開盤後即大幅下跌,連三菱集團的其他企業股票也遭拋售之累。
「作為一個汽車廠商,此計劃是我們最後一次拯救自身的機會。」岡崎社長在新聞發布會上說。
該計劃的中心是高達4500億日元(約合41億美元)的財政援助方案。其主要內容為:
在4500億日元的財政援助中,2700億日元將來自於三菱集團下屬的各公司,100億來自三菱汽車的戰略合作夥伴台灣中華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1700億日元來自市場。
三菱汽車三大主要機構持股人——三菱重工、三菱商事和東京三菱銀行與其他一些機構、公司將共同購買1400億日元三菱汽車的優先股。
三菱銀行信託投資公司和東京三菱金融集團將通過債轉股方式為三菱汽車解決1300億日元的債務。
關於市場方面的資金募集,東京一家與三菱集團關系密切的私人基金英明證券(PhoenixCapital)將買入700億日元的三菱汽車普通流通股。摩根大通銀行將買入1000億日元的三菱汽車優先股。預計普通流通股的出售價格約在每股100日元左右,使三菱的增資擴股規模達到7億。這將使英明證券成為三菱汽車的最大持股人,擁有大約40%的股份。而戴-克集團擁有的三菱汽車股份將可能從原有的37%下降到22%-23%左右。
三菱汽車稱,將把1300億日元的籌募資金用於削減債務,3200億日元資金用於公司的運營。它的目標是在下一財年即2005年4月-2006年3月重新盈利。計劃在2006-2007財年的銷售額達到2.49萬億日元的基礎上實現1200億日元經營利潤,從而使企業的經常利潤達到1000億日元,純利潤達到700億日元。
除了募集資金以外,三菱還將精簡公司內部結構。這也是三菱汽車自救計劃的一個核心內容。
據三菱汽車公布的資料顯示,至2005年3月底前,三菱汽車將裁減30%的高官,由目前的51人減為37人;2005-2006財年關閉其在澳大利亞的發動機分廠,將其澳大利亞裝配分廠的生產能力降低一半以上,僅保留每年30000輛的生產能力。澳大利亞政府將給予三菱汽車5000萬澳元資金用於幫助其重組;2006-2007財年前,三菱汽車全球減產17%,原材料成本降低15%;2007年3月前,在全球范圍內裁減30%非生產部門的員工,使其人數從26400人減至18800人;2006-2007財年前,關閉其在日本岡崎的工廠,將日本國內的汽車分廠數量減少到2個;到2010年,將把目前的15個生產平台減少到6個;到2006年-2007年,把產能利用率由70%提高到95%。
此外,三菱汽車將全部推翻戴-克時代的新車開發計劃,啟動三菱汽車DNA戰略。在今後的四年裡,將推出44種新車型。其中在北美市場推出7款新車,歐洲10款,中國11款,日本16款。在2006年前將首先推出10種新車。
三菱汽車的DNA戰略是指三菱汽車將擺脫戴-克領導下的原有的產品開發體系,而重歸以帕傑羅為代表的「SUV」和以LANCER EVOLUTION為代表的「SPORTY」的「DNA」,重點發展能夠創造新價值的三菱品牌產品系列。
與此同時,三菱汽車還將大幅增加中國業務,調整美國市場的戰略。
「美國市場是當務之急。」岡崎社長在公布重組計劃時這樣表示。因為三菱汽車全球收入的四分之一來自北美市場。
三菱汽車表示,將恢復美國的專屬金融公司業務,在美國尋找新的戰略聯盟夥伴,調節和優化美國工廠的產能,重新組織美國的銷售網路,減少批量促銷業務等。公司計劃2004財年的批量銷售量占總銷量的比例將由上一財年的40%下降至20%,到2006財年將達到12%-15%左右。
三菱汽車公司北美的銷售副總裁邁克爾·圖茲認為,批量銷售影響了舊車殘值的提高和經銷商的利潤。雖然減少批量銷售會在短期內影響三菱汽車的產銷量,但三菱要想復興,必須減少批量銷售。「現在的挑戰是如何增加零售量。」圖茲說。
6月上旬,三菱汽車執行董事大換班。6月29日,在公司的年度股東大會上,全面更新的經營班子成立。三菱汽車的新任社長岡崎洋一郎在大會上宣布,已將拯救計劃的規模從4500億日元增加到5460億日元(約合50億美元)。新資金中的大部分將來自摩根大通,除了已經承諾購買1000億日元優先股以外,摩根大通可能再投資500億日元。此外,英明證券計劃將以每股100日元的價格,購買多達1000億日元的普通股。而三菱集團下屬的日本石油將購買該公司將於7月份發行的總額10億日元的優先股。
三菱汽車新任商品開發本部長、常務執行董事相川哲郎也表示,過去在戴-克的領導下,日本市場充其量只不過是三菱汽車全球銷量20%的市場,但今後三菱汽車將以日本國內市場為重點進行開發。
為了達到2006年推出10種新車的目標,三菱汽車將簡化汽車設計,把每種車型的配置數減少為1種,這樣不僅能夠減少整車的庫存,減少配件保管和物流經費,也可以降低采購費用,提高檢測精度。
針對目前消費者對三菱汽車抱有強烈的擔心這一問題,相川表示,今後將進一步強化對質量的檢測工作。三菱汽車今後開發的每一款車,從試產到上市期間,都必須大幅增加其行駛試驗,把過去數萬公里的行駛試驗延長到100萬公里。
「試驗時間雖說將比以前增加1至2個月,不過我們准備利用設計的數字化等手段提高汽車的開發效率,來吸收測試時間延長所帶來的延遲。」相川說,「通過這些步驟,減少試制階段和批量生產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的概率。」相川還表示,今後將要求開發人員定期與銷售公司交流看法,認真聽取用戶的意見。
為了重新樹立三菱汽車的品牌形象,贏回消費者的信任,岡崎社長也表示已對公司各部門進行了調整,以明確各自的責任。「三菱曾是一個不知責任所在的組織。」他說。為了加快決策速度和明確相關職責,三菱汽車公司將原有的230個部門削減到131個,並打出了「顧客第一、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口號。
岡崎社長表示:「新體制以守法經營為主,在重建計劃中對CSR(企業社會責任)等傾注了一多半的力量。CSR推進本部擁有客戶響應、質量管理、宣傳和IR(投資關系)等功能,並由公司外部人員組成的企業倫理委員會監督這方面的工作。」
中國:救命草?
在三菱汽車的自救計劃中,我們可以看到,三菱汽車公司將大幅增加在中國的業務。三菱汽車對中國市場所寄予的厚望可見一斑。
三菱汽車之所以會如此重視中國市場,是與其2003年中國市場的業績密不可分的。就在北美和日本國內市場同時表現低迷時,三菱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卻隨著中國車市的井噴增長而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
根據三菱汽車提供的資料來看,2003年該公司在中國市場(不含香港、台灣)的汽車銷量(包括中國本地品牌)比上一年增長了206.1%,達到14萬5235輛。除現有車型的銷量增加以外,東南汽車生產的「菱帥」轎車及SUV「帕傑羅」等系列產品的擴增是銷量增加的另一個原因。
從主要車型類別來看,SUV「帕傑羅」為2萬9536輛(比上一年增長89.1%);小型車「賽馬」銷售2萬339輛(比上一年增長184.9%);「德利卡」為3萬392輛(比上一年增長2.6%);「富利卡」為1萬9644輛(比上一年增長10.2%)。2003年銷售的菱帥及帕傑羅跑車分別為3萬2647輛和5804輛;2002年12月開始以整車向中國出口和銷售的「帕傑羅」為5622輛。
2003年北京吉普在多年虧損之後開始盈利,銷量同比增長158%,銷售收入增長200%。業內人士認為,三菱汽車投放的帕傑羅和歐藍德作為北京吉普的主力車型,為北京吉普實現扭虧為盈起到了關鍵作用。
除了良好的銷售業績以外,與中國廠商的廣泛合作也使三菱汽車有理由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在中國,三菱汽車可能是合作項目最多的一家國際汽車製造商。哈飛賽馬、東安發動機、沈陽三菱發動機、北京吉普、湖南長豐、東南汽車以及風行汽車都與三菱汽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不過多數企業與三菱汽車都只限於技術合作,真正能夠在產品上使用三菱商標的只有北京吉普公司。
當三菱汽車因隱瞞缺陷問題在日本變得灰頭土臉時,在中國卻雄心勃勃地開始了它的新的征程。借著今年6月的北京國際車展,三菱汽車高調推出了它在中國的發展計劃:
一、強化在華合作夥伴關系,構築三菱汽車品牌的生產銷售網路,謀求中國市場業務的發展,力求實現盈利。
二、 3年內推出11款新車,以強化產品陣容。今年計劃在中國市場投入4款車型。
三、將在華的發動機、變速箱合資項目建設成亞洲地區零部件供應基地。
通過以上三個中心工作,三菱汽車計劃今年實現三菱品牌單獨銷售22萬輛,含其他在華生產的品牌在內31萬輛的銷售目標。並力爭在2008年建立500家三菱品牌專賣店。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三菱汽車決定改變過去技術轉讓合作的方式,而准備在中國建立一家合資企業,進行本土化生產。據日本媒體報道,這個合作對象已確定為長豐汽車。該報道稱,雙方最快將在今年9月份簽署合作意向書,然後遞交給我國相關主管部門報批。順利的話,新公司計劃在2005年底成立,新工廠的首款車將是SUV帕傑羅,年產量預計在4-5萬輛。
除長豐汽車以外,三菱汽車也制定出針對東南、哈飛、北京吉普等其他幾家整車合作夥伴的新計劃,以迅速擴大三菱汽車品牌在中國的影響力。無疑中國業務已成為三菱汽車重組計劃的支柱之一。
作為實施重組計劃後在中國的第一炮,三菱汽車宣布將於今年10月首先在中國推出高端MPV車型GRANDIS。據了解,GRANDIS去年5月在日本率先上市,今年4月剛投放歐洲市場。
與此同時,三菱汽車還開始有計劃地縮減中國的進口車業務。目前,三菱汽車已對它在中國的銷售處進行了重組。撤銷了原來分別設在大連、天津、上海和廣州的4家經營進口車業務的銷售公司,而將進口車銷售權外包給三菱集團下屬的三菱商事(上海)公司。另外還撤銷了三菱汽車設在沈陽和湖南永州的兩個事務所,由北京事務所統一管理其在華業務。
然而三菱汽車在中國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由於中國實行經濟「軟著陸」,貨幣緊縮為經濟帶來了不穩定性,也直接影響到了三菱汽車在中國的銷售業績。中國整個汽車市場遭遇「寒流」,這使三菱不得不考慮推遲其在中國進行新投資的計劃。據悉,三菱汽車原計劃在2005財年內對中國投資350億日元。
盡管今年第二季度三菱汽車在中國的業績還算比較理想,銷售量與去年相比,增加了27%。但業內人士認為,三菱汽車已經錯過了投資中國的最佳時機。因為目前各大汽車巨頭均已在中國安營紮寨,中國整車市場的競爭已趨白熱化。而且三菱汽車品牌在中國與國際巨頭相比,並沒有什麼優勢可言。
更重要的是,有人也開始對三菱汽車的誠信提出質疑。因為直至今日在中國消費者面前,三菱汽車對其在日本的隱瞞缺陷丑聞隻字不提。特別是有消息稱,三菱汽車最先投放中國的GRANDIS於今年2月也在日本實施召回。因為有6171輛在2003年4月至2004年1月生產的GRANDIS的傳動裝置出現了問題。
然而三菱汽車對GRANDIS的宣傳卻全是溢美之詞。人們聽到看到的更多的是三菱汽車誇獎GRANDIS的設計如何人性化、它的性能如何優越、它的外觀如何時尚典雅雲雲。對GRANDIS在日本的召回事件,三菱汽車在中國消費者面前又一次選擇了沉默。三菱汽車喜好隱瞞負面消息的老毛病似乎並沒有得到根治。在中國亦是如此。
作為普通的中國消費者,人們或許並沒有忘記2000年12月發生的「陸慧事件」,一輛三菱吉普車由於後剎車油管突然爆裂導致制動失靈,將陸慧撞成一級傷殘。人們或許也忘不了,2000年在國家機械總局的一間會議室里,三菱汽車曾就當年的隱瞞缺陷事件鄭重地向中國消費者致歉。然而事隔多年後,三菱汽車居然又發生同樣的事件,而且就在該丑聞在日本國內已鬧得沸沸揚揚時,三菱汽車卻居然仍准備將這消息對中國的消費者始終隱瞞下去,直至「紙包不住火」的那一天。
於是有人質問:中國汽車企業難道真的需要三菱汽車這樣的合資夥伴嗎?
於是也有媒體這么勸誡三菱汽車:如果三菱汽車真想把中國市場當作一棵「救命草」,真心實意地和中國夥伴合作,那麼希望三菱汽車不要光談自己的宏圖大略和產品優勢,還要拿出些勇氣來敢於把自己的缺點、問題通報出來。
「噩夢」仍在繼續
在隱瞞缺陷丑聞發生、遭戴-克拋棄後,羸弱的三菱汽車變得眾叛親離。三菱汽車的「厄運」並未就此結束。
5月6日,神奈川縣警方逮捕了三菱汽車公司當時的副社長宇佐美、花輪等5人。警方懷疑他們隱瞞了以前輪殼破損、斷裂的磨耗量,向國土交通省提交了沒有技術根據的虛假報告,涉嫌犯有違反車輛法罪。
此外,村上(原市場品質部長)、三木(原市場品質部組長)兩犯罪嫌疑人雖預見到有可能會發生事故卻對此置之不理,沒有採取任何措施,涉嫌因工作失職導致他人傷亡也被警方逮捕。5月27日,橫濱檢察廳以違反道路運輸車輛法等罪名對宇佐美等5人提起訴訟。逮捕當天三菱汽車股價下跌5.1%收259日元,之後三菱汽車的股票一直呈下跌趨勢,已無數次更新了它的最低值,到記者發稿前,三菱汽車股價已跌至115日元,縮水了50%以上。
緊接著6月10日,神奈川和山口兩地的警方又以涉嫌隱瞞車輛離合器的缺陷造成山口事故致人死亡,逮捕了三菱汽車前社長河添克彥及前副社長橫川文一等6人。工作人員因產品質量問題而遭警方逮捕,並有可能被追究其刑事責任,這在日本是聞所未聞的事。
與此同時,為了維護用戶權益,國土交通省也對三菱汽車做出了嚴厲的制裁,先後頒布了《關於對三菱汽車制重型卡車不正當行為的處理辦法》、《停止指定采購的措施》、《實施嚴格的汽車款式審查》等文件。不僅命令該公司在指定時間內召回所有有問題的車型免費修理,而且要求警方密切配合,在街頭對三菱生產的各類汽車進行嚴格的檢查。
此外,
『陸』 三菱集團老闆是誰
日本「第一財閥」的三菱集團,
老闆是岩崎家族,但不是白手起家打造的,
而是岩崎彌太郎從政府手裡接管過來的。
『柒』 三菱公司的歷史
以販賣天水桶起家 如今擁有一百一十五家關系企業及分支機械的三菱集團,奠基於一八七○年的十月,岩崎彌太郎在土佐藩設立的九十九商會,當時是販售鑄鐵製成的「天水桶」。一八七二年一月,九十九商會改名三川商會,次年的三月,又改稱為三菱商社,「三菱」的召即沿用迄今。 1875年(明治八年)郵便汽船三菱會社成立,與德川幕府時代即建立的長崎鎔鐵所衍生的長崎造船所合並。 一九一七年,三菱的第一輛小客車,是尚在三菱造船所時代量產成功的,這輛35匹馬力,七座位的Model-A型車,也是全日本首部量產型汽車。首部三菱貨車的原型車,於一九一八年研製成功,包括兩部三噸及兩部四噸型號。 一九三二年首部大型巴士B46問市,B46為30個座位動力一百匹馬力的巴士,同時也標示著三菱巴士生產線的開啟。 一九三四年完成首部四輪驅動(4WD)日本汽車,就是引起世界車壇注目的三菱PX33跑車(裝配柴油引擎)。北京車展·三菱 一九三五年研製成日本第一部預燃式柴油引擎的BD46型巴士。 一九三六年推出首部量產型TD45柴油動力貨車。 一九四七年研發首部電動巴士MB46。 一九五0年完成首部後置引擎,一百三十匹馬力、七十六人座的Fuso R1巴士的量產。 一九五一年推出配備革命性懸掛系統的八噸貨車T380,此種設計典型,對今天重型貨車系列的影響深遠。 一九六七年極速達一百一十五公里的八噸貨車T810推出。 一九七○年是三菱汽車的造血年代,由三菱自動車販賣株式會社、三菱重工及美國克來斯勒汽車公司共同投資的「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正式成立。 一九七五年以先進的科技,首創無聲的防震差速車軸,透過兩條雙重轉動的差速車軸,驅動一反向曲軸,從而確保穩定又很靜的行車。 一九八○年首台日本房車Galant使用渦輪增壓柴油引擎Astron 2300。 一九八二年成立全生產線配置渦輪增壓引擎的車廠,當時裝配的全渦輪增壓車款有Golt、Lancer、Galant、Sapporo及Starion。 在近86年的歷史中,三菱電機始終致力於尖端技術及專門知識的研究開發活動,並且在此基礎上從事高性能產品及設備系統的開發和製造。 上海車展·三菱三菱電機長期以來建立起的的全球網路將旗下各公司、研究機構及製作所連為一體,為各事業部門提供的技術信息及資料,在各部門創造一流產品的過程了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三菱電機除了保持公司在工業及重電設備、衛星、防禦系統、電梯及自動扶梯、汽車用電子用品、空調、通風設備等領域的領先地位的同時,還將進一步拓展在、移動通信設備、顯示設備、顯示裝置技術及尖端半導體等領域在世界市場的份額。此外,三菱還將致力於拓展新的事業領域,特別是環境保護和先端醫療保健領域並且已在醫療設備和凈化水質等領域取得了成功。 三菱電機在中國的事業,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而一步步發展、壯大。從1978年承接寶山鋼鐵總廠發電設備開始,向中國的廣大客戶提供各種工業用與家用的機電設備、電力設備、電梯、空調機等各類產品及設備。同時,也與中國眾多企業積極進行各項技術交流·合作活動。 1987年在上海成立了首家合資公司--「上海三菱電梯有限公司」該公司從三菱電機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全電腦控制交流變頻變壓電梯技術,並很快實現了國產化生產。目前該公司已發展成為中國電梯行業的優良企業。 截至2006年7月,三菱電機在中國的合資、獨資企業已達26家,它們在汽車零部件、熱敏列印頭等電子器件領域,以及輸變電器、工廠自動化機器、家用電器等電子、機器的廣泛領域內,開展各項事業並積極進行技術轉讓。 於1997年10月成立的「三菱電機(中國)有限公司」,作為投資公司,今後將進一步開展在中國的投資活動,並且作為綜合電子機電企業-三菱電機在中國的窗口,將不斷展開與中國科研等單位的共同研究開發、人才培育、文化交流等活動,為中日友好及中國經濟的發展作貢獻
『捌』 三菱財團構成
三菱財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岩崎彌太郎在土佐藩經營的運輸業務。岩崎彌太郎在1870年(明治3年)擔任土佐藩在大阪市西區堀江設立的土佐藩藏屋敷(負責儲藏並販賣來自各地方大名的貨物的組織)中99家商會的領袖。次年,日本實行廢藩置縣,99家商會成為個人企業。於是岩崎彌太郎從土佐藩購買了三艘船隻,在1873年設立三菱商會,開始經營海運(後發展為日本郵船)和商貿(後發展為三菱商事)等業務。
此後,三菱商會將總部遷至東京,改名為三菱汽船會社和郵便汽船三菱會社等。該公司的核心業務是海運業,當時將外國公司和中小型運輸企業逐漸掃除,取得了日本海運業的壟斷地位。然而,不滿於三菱的壟斷和專橫的涉澤榮一和井上馨等人為了對抗三菱,從政府獲得資金,與其他反三菱勢力合作,在1882年7月成立了共同運輸會社,從1883年開始經營海運業務。三菱希望通過降價來打敗共同運輸,但是由於後者獲得了政府的支援,同樣採取降價策略進行對抗。經過兩年間慘烈的價格戰,三菱公司的實力受到嚴重打擊,甚至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當時的政府認識到這種不正當競爭的危害性,於是介入兩者的競爭,通過斡旋,將三菱公司與共同運輸進行平等合並,在1885年成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運輸企業「日本郵船會社。三菱財閥雖然失去了其核心產業海運業,但是依然通過人事掌握了日本郵船的經營實權。
1885年彌太郎去世後,其弟岩崎彌之助繼承了財閥的經營大權。岩崎彌之助將公司改名為は三菱社,並將1881年收購的高島煤炭和1884年租借的國營長崎造船所(後發展為三菱重工業)作為財閥的核心產業,試圖東山再起。
此後,財閥不斷擴大煤炭和采礦業的范圍,並在1887年從政府收購了長崎造船所,不斷擴展造船業。還在1885年收購了第一百十九國立銀行,開始向金融業延伸。1887年設立了東京倉庫。
根據1893年頒布施行的日本商法,三菱社改組為三菱合資會社。同時,彌太郎的長子岩崎久彌就任三菱合資的第三代總裁。當時公司設立了總務、銀行、營業、煤炭、礦山、地所等各個部門,實行分權體制,另外也擴大了長崎造船所,還設立神戶、下關造船所、麒麟啤酒等企業,進一步擴大了財團的經營規模。
1916年(大正5年),彌之助的長子岩崎小彌太擔任第四任總裁。財團廢除了部長制,根據行業設立了擔當事務理事。
1917年,成立了三菱造船、三菱造紙,1918年成立了三菱商事、三菱礦業,1919年成立了三菱銀行,1920年三菱造船分化為三菱內燃機製造和三菱電機等子公司。此後,隨著日本不斷發動戰爭,國內的軍工產品需求激增,三菱的產業獲得了空前的發展。
二戰結束後,根據聯合國的方針,日本財閥全部被迫解散。三菱重工業、三菱化學等都被分割成三個公司。當時正病危的小彌太宣稱「我們最大限度地盡了國民的義務,回顧過去,並沒有什麼慚愧的事情。」。然而,此後三菱財閥的各家公司依然藕斷絲連,1954年(昭和29年),三菱財閥的主要企業的總裁和董事長等人為了互相交流信息和聯絡感情,開始成立三菱星期五會等非正式組織。
與戰前以三菱總社為核心的三菱財閥不同,戰後三菱系列的各家公司之間成立了平等的三菱集團。然而該集團的凝聚力比其他財團要更為緊密。尤其在日本經濟高速成長期,三菱集團內的核心企業為日本的重化學工業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玖』 三菱集團的創始人
岩崎彌太郎(1835~1885)日本「第一財閥」三菱集團創始人,1834年12月11日出生於土佐國(現高知縣)安藝郡井口村的一個「地下浪人」的家庭。彌太郎幼時生活在下層社會,1864牟才當上了下級官員,後來經營官方的「土佐商會」,成績卓著。
1871年彌太郎買下商會,並改名為「三菱商會」,從事船運業。在他的領導下,1877 年三菱擁有61艘汽船,占日本全國汽船總噸位的73%,一躍成為海上霸王,1885年2月7日,岩崎彌太郎因病去世,他弟弟岩崎彌之助繼承了家業。在他的努力下,三菱又由「海上王國」變成了「陸上王國」。經過 百十年來的發展,到1970年時,三菱壟斷集團44個公司的總資產已佔日本 全部企業總資產的十分之一,被稱為日本「最強最大的企業軍團」。
彌太郎的母親美輪是一位鄉村醫生的女兒。她待人寬厚仁慈,且非常勤勞。她為小彌太郎的成長傾注了大量心血。她先送小彌太郎到自己的娘家,讓他跟隨姥姥學識字和書法。後來,她又與丈夫商量,讓小彌太郎拜本地最有名的私塾先生為師。1848年,小彌太郎被送到他姨夫岡本寧浦家。岡本寧浦在家鄉開辦私塾,彌太郎也就成為他的門徒。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岡本逐漸了解到彌太郎雖調皮卻是很有前途的孩子,他求知慾旺盛,在詩文方面十分有天賦。因此,岡本一度曾想收彌太郎做養子,可彌太郎的父母沒有答應。那時候,岡本寧浦以前的學生奧宮造齋也做了彌太郎的老師。
1854年,岡本因病去世了。奧宮覺得在閉塞的家鄉難以有所發展,准備 到江戶去尋找新的生活。聽到奧宮老師去江戶的消息,彌太郎激動不已。對於一直在井口村長大的彌太郎來說,江戶猶如天上的星星一般遙不可及,但是,彌太郎的心中卻湧上無法抑制的渴望。他三番五次到三里遠的布師田村去拜訪奧宮老師,央求他帶自己到江戶求學。奧宮老師拗不過他,又念他是先師岡本寧浦所器重的學生,就答應了彌太郎的懇求。彌太郎跟隨老師到江戶後,拜江戶「昌平堂」的名師艮齋為師,才學大有長進。
1855年10月2日,江戶發生大地震。「昌平堂」的學生部爭先恐後避難去了,只有彌太郎不顧危險,堅持在學堂附近照顧艮齋老師一位生病的親 戚。艮齋老師因此非常感激他,認為他是個很重情義的年輕人。也就在這個時候,彌太郎得到父親彌次郎遭人陷害的消息。他救父親不成,自己也身陷囹圄,結果在牢獄中呆了近一年,1857年正月才獲得自由。 彌太郎出獄後,他的姓(當時只有士族才有姓)與刀都被剝奪,同時還受到 活動范圍受限制的處分。彌太郎被迫過起了隱居的生活。這時,他深切體會 到了社會的不公道,改變黑暗現實的願望也越發強烈。他靜下心來讀了好些書,見識大長,精神境界也提高了一層。
1864年,攔河造田大功告成。當年,他的糧、棉都獲得了豐收。從此,河邊幾百公畝的田產給彌太郎帶來了豐厚的收入,甚至給他帶來仕途好運:彌太郎因造田有功,被任命為高知城奉行所的下級官員。後來,因政局變動,後藤象二郎控制了高知政權。
1866年,後藤創立」開成館」作為藩的直營商館,彌太郎被任命為開成館貨殖局的下級官員。開成館的業務就是將藩內的產物(紙、樟腦、砂糖、茶、柴魚等)販賣到別藩。所得款項作為藩的資金,其目的在於購買武器。然而,開成館並沒有得到好評,有人戲稱它是「愚人館」,做的是「傀儡生意」。的確,官辦的機構總是作風拖沓,效率很低,開銷又大,彌太郎實在無法忍受這種氣氛,在 1866 年3月就辭職了。
1865年,彌太郎的長子岩崎久彌出生。家中增添人口,全家人都很高興。彌太郎辭職不久,「開成館」分館「土佐商會」與外國商會產生糾紛。 後藤處理不當,背了一屁股債。這樣下去,不僅「開成館」會倒閉,連土佐 藩的財政也岌岌可危。後藤開始找尋能夠替他收拾善後的人。大家一致認為 除岩崎彌太郎外,無他人可勝任。從此,彌太郎重新受到後藤的器重。不久,後藤任命彌太郎為長崎「土佐商會」的負責人。
1867年底,岩崎彌太郎因為工作成績顯著,被提升為新留守居組。第二年,日本國內局勢發生了很大變化。當時,主張改革的大久保利通等領導了倒幕運動。在伏見鳥羽之戰中,德川方面完全崩潰。在戰亂中,長崎發生大火,長崎士佐商會被燒毀。1868 年9 月8 日,新政府改年號為明治,史稱明治維新政府。這時後藤已升任為新政府的參議。1869年1月,因長崎土佐商會已被封閉,彌太郎由長崎調至土佐藩開成館大阪商會,7月被任命為開成館代理幹事。
1870年,土佐藩基於財務困難,決定縮小「大販商會」。也正是這一年, 明治維新政府認為藩營事業會壓迫民間企業,決定大舉廢止藩營事業。彌太郎在這一年9月來到東京,與後藤等商談,決定 9月底「大販商會」脫藩自立,以「土佐開成商社」民間商社的名義繼續營運。但是新商會在正式開張 時,商號卻不叫「土佐開成商社」,而稱「九十九商會」,這個商號取名於土佐九十九灣。彌太郎雖然表面上沒有參與九十九商會,可卻是實際上的負責人。他獲得了商會里的紅葉、夕顏、鶴等三艘藩船的使用權,開始經營大阪——東京、 神戶——高知的海上運輸業。
1871年7月,明治政府決定廢藩置縣,土佐藩變成高知縣。縣當局勸彌太郎將「九十九商會」轉變為個人的事業,彌太郎同意了。他以4萬兩銀子將夕顏、鶴兩艘船買下,船上的標志與今天的三菱標志一樣,是由三柏葉的標志與岩崎家的三階菱組合形成的。
1872年1月,「九十九商會」改為「三川商會」;1873年3月,彌太郎又將「三川商會」改名為「三菱商會」,正式向各界表明,三菱商會是他個人的企業。三菱商會擁有原來隸屬於藩的商會財產以及汽船6艘。拖船2艘,庫船、帆船、腳船各1艘。彌太郎長久以來在官場服務,雖無大過,但也無所建樹。 回想過去,彌太郎感慨萬千,他決心脫下官服,專心從事海運事業,有一番大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