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宗交易會是證監會減持新規的「後門」嗎
對近年來重要股東減持數據統計後發現,大宗交易恰是重要股東減持的主要途徑,2015年全年佔比將近50%。報道稱,如此高比例的減持通道,沒有相應的減持限制,難免令投資者擔心大宗交易成為重要股東減持「後門」。
證監會2015年7月8日發布的「18號文」規定,6個月內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大股東和董監高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公司股份。在減持禁令正式解除前,證監會在1月7日發布減持新規,其中提到:
為既避免《18號文》到期後出現減持高峰,穩定市場預期,又兼顧中長期供求平衡,滿足大股東持股適度合理流動的需求,《減持規定》要求:大股東在三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一。
根據各種股份轉讓方式對市場的影響,劃分不同路徑,引導有序減持。《減持規定》在針對大股東通過集中競價交易設置減持比例的同時,為其保留了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多種減持途徑。
每經報道提及,2015年全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減持股份數共計為390.62億股,而其中有187.88億股正是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如此算來,大宗交易在全部減持數量中佔比達到48%。
報道稱,去年前六個月,滬深兩市重要股東減持股份數共計為368.01億股,佔全年比重高達94.21%,2015年下半年減持數量劇減正是受到2015年7月出台的減持禁令影響,尤其是通過大宗交易減持的數據更是縮減明顯。
而在重要股東減持股份數最多的5月,大宗交易占減持總數的比例為56.6%,達到57.52億股;大宗交易占減持總數比重最高值出現在2015年2月,當月減持總數和大宗交易減持數分別為28.09億股和20.97億股。
然而,從新規中可以明顯看出,對於市場擔憂的減持潮問題,證監會將關注點放在集中競價交易和協議轉讓這兩種減持方式上。
興業證券分析師張憶東在一份研報中表示,從歷史經驗來看,大宗交易和協議轉讓的方式受到股市環境的影響,多頭市場環境和空頭市場環境下的大宗交易折價率差別較大,2010 年至今在 3%-8%之間波動。但這半年經歷了動輒「股災」、「熔斷」之後,大宗交易接盤者的風險補償可能會提升。
報告稱,根據機構投資者的反饋,他們擔心減持新規「關了大門,而減持則從側門溜走」,大股東通過大宗交易轉讓之後,大宗交易接盤者直接在二級市場的賣出,或者多次轉手「化整為零」減持,仍將產生壓力。而對於協議轉讓,新規的「防規避」條款的效果也有待商榷。
因此,張憶東認為,「大股東」減持將更多借道大宗交易和協議轉讓方式,建議監管細節更進一步明確、完善,特別是對大宗交易和協議轉讓保持密切跟蹤,及時「打補丁」。
⑵ 減持新規實施半年效果如何
博時基金特定資產管理部總經理歐陽凡表示,短期來看,減持新規對二級市場解禁壓力有所緩解,風險偏好正逐步提升。中期來看,市場趨勢因素未發生變化,震盪市中個股表現或將出現分化。實業經營能力將成為市場衡量個股價值的基本出發點,行業前景好、公司治理能力強、有內生增長能力的上市公司將獲資金青睞。長期來看,監管政策的規范有助於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估值回歸理性,推動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星石投資總經理楊玲認為,從長期看,新規極大地限制了大股東和特定股東在二級市場的減持能力,延續了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監管導向,利好基本面良好、有業績支撐的大消費和藍籌股。同時有業績支撐的成長股經歷過前期市場波動後可能出現反彈。此外,規范「斷崖式」集中減持,有助於維護二級市場平穩交易,防止過度投機,防範金融風險。
套現的少了。
⑶ 大股東減持,意味著什麼
你好,減持股份是指股份公司股票的持有者對所持有的股票部分進行轉賣,減少對該公司的控股權。
上市公司減持即減倉是指賣掉一部分的股票,從中贏取利潤。一般來說,大股東以及重要股東減持上市公司股票的行為從這幾個角度來理解。
一方面可能是公司由於缺錢用減持來補漏洞,或是有對公司的未來不看好的可能性進行減持,這種情況屬於較麻煩的,對普通散戶來說是不好的信號;另一方面是,在牛市大漲的情況下,重要股東卻進行減持,那麼散戶們也要關注了,因為這可能是公司股價已經被高估,出現了泡沫情況,進行及時退市。
還有種情況就是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或重要股票持有人以及公司高管進行純粹的套現行為,正常情況下,長期影響不大,但是這種情況短期可能影響價格波動。
一般來說,大小股東的減持股價會下跌,因為會增加大量賣盤打壓股價。尤其是大股東,不同股東的減持造成影響也有差異,較大股東持倉變化,一方面會影響散戶投資情緒,一方面使得資金變動量較大,短期內影響更大。
⑷ 求09年大小非每月減持總金額(是已減持每月總金額,看清楚了是已減持的總金額)
大小非上半年減持480億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2009-07-03 09:40:36 作者:李進
在指數從5000多點一路下跌至1664點的2008年,限售股減持的「大小非」們時常被市場參與者視為洪水猛獸,不少個股在限售期到來前迎接數根放量下跌的大陰線屢見不鮮。
那麼在剛剛過去的2009年上半年,隨著指數從1820點一路攀升至2959點,62.58%的指數反彈幅度之下解禁之後的大小非仍舊沒有減緩拋售的步伐。
來自萬德資訊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1-6月份滬深兩市大小非減持合計約為47.42億股,減持套現金額約為480億元。
事實上,和今年上半年限售解禁份額1118億股相比,下半年高達5558億股的解禁量是上半年的5倍之多;不過,如果剔除掉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石化三家公司「超級大非」的解禁份額,今年下半年的限售股僅為914億股。
來自國海證券投資策略研究中心的觀點則指出,「今年2-5月大小非減持量基本維持在10億股左右,大小非減持意願沒有隨著大盤的上漲而再度大增」,因此「在今年2000億元的日均成交量中,10億股的月減持量對市場的沖擊有限」。
半年減持套現480億元
來自萬德資訊的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在二級市場減持合計發生1061起,合計減持股份總額約為496448.73萬股,按照減持期間均價計算減持的市值約為4967188.63萬元。
需要指出的,此類數據中有66例減持不屬於在今年上半年內解禁范圍,如果除去這部分減持的22248.25萬股,那麼剩餘部分屬於大小非解禁的股份總數約為47.42億股,合計解禁減持總額估算額約為479.74億元。
從減持股份規模上來看,排在首位的是民生銀行在最近半年內通過二級市場減持的3.81億股海通證券。在去年5月和6月兩次試圖拍賣而流拍之後,民生銀行將 2004年被作為抵債資產的海通證券股權在今年6月22日前全部拋售完畢,平均減持價格約為14.33元/股;其他排在前列的機構減持上市公司股份的包括中國人壽(601628.SH)及雅戈爾(600177.SH)減持中信證券(600028.SH)和京東方投資減持京東方(000725.SZ)等。
而從減持套現金額來看,除海通證券、中信證券被減持外,自然人陳發樹通過減持14719.44萬股紫金礦業瘋狂套現的13億元排在個人投資者減持套現額的首位,另外投資於紫金礦業的個人投資者柯希平以減持7476.69萬股套現6.64億元緊隨其後。
名列第三位的是通過減持1076.75萬股保利地產(600048.SH)的張克強,其套現金額約為2.93億元;不過如果算上其一致行動人廣東華美國際投資集團的減持份額,他們合計減持的股份約為2088萬股,套現金額約4.7億元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995例大小非解禁減持個案中,有251例是通過滬深交易所大宗交易平台進行減持,約17.47億股的減持總股數約佔全部解禁減持股份總額47.42億股的36.84%。
這一現象在上市公司紫金礦業(601899.SH)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如公司高管陳景河在6月16日減持2759.4萬股、公司高管藍福生等其他10名高管合計減持2100萬股均通過大宗交易系統,而個人投資者柯希平和陳發樹減持股份中也有部分通過此次方式進行。
進一步統計的結果表明,在上半年合計995例大小非解禁減持中,有52例屬於高管減持性質,累計減持股份總額和減持市值分別約為9139.48萬股和8.61億元人民幣。
值得關注的是,這52例中除了錢江摩托(000913.SZ)、紫金礦業(601899.SH)等7例屬於主板之外,剩餘45例高管減持均來自於中小板公司。
不過這一數據僅限於限售股解禁減持中的高管套現部分,如果從整體來看,近期以來中小板高管減持套現明顯迎來一波高潮。
來自深交所統計的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6月份,中小板高管合計減持了近4650萬股,套現金額達到9.36億元;而在前兩個月份,中小板高管4、5月分別拋售了400萬股和2100萬股,套現金額也分別只有5000萬元和4億元。
以高管減持力度最大的金風科技(002202.SZ)為例,包括公司董事長武鋼在內的7名高管在一周內合計賣出1813.91萬股,以成交均價計算,套現金額在6億元左右。
這一減持引起了二級市場激烈的反應,導致金風科技明顯走弱,6月份公司股價下跌11.26%,而同期上證指數大漲300點,漲幅達到12.4%。
在6月30日中信證券組織的金風科技電話交易會議上,公司董秘蔡曉梅不得不對眾多賣方分析師表示,公司管理層「在近幾年內都不會考慮再度減持」。
下半年壓力有限
在今年年初,對於市場前景仍舊較為悲觀的絕大多數賣方研究機構認為,今年以來市場將面臨大小非減持帶來的「巨大壓力」和「嚴峻考驗」。
平安證券在去年年末一份針對「大小非解禁、減持和資金」的預測認為,「根據中登公司已減持的情況來看,假定大非減持比例為10%,小非減持比例為44%,則2009年需要1777.9億元(據2008年12月22日收盤價)資金承接大小非減持的壓力。」
現在看來,今年上半年1118億股限售解禁股帶來了480億元的實際減持,如果按照下半年5558億股的解禁量推算,實際減持額將在2800億元左右,這還沒有將今年半年以來指數超過六成的反彈幅度之下,股價上漲使得解禁股套現帶來的增加額。
應該承認,如果以半年為計數單位,那麼今年下半年將是從2007年-2011年這10個半年中遭遇限售股解禁數量最多的一個半年,5558億股的解禁量遠遠領先於排名第二的2010年下半年2397億股和排名第三的今年上半年的1118億股。
那麼,面臨著巨額解禁壓力的今年下半年的市場實際情況如何呢?
從去年6月開始,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的發布的月度數據統計中將「股改限售股份解禁減持情況統計」正式列入其中。
其官方網站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6月至今年1月,除去年7月、11月和12月當月實際減持股份分別為8.49億股、6.94億股和8.23億股之外,其他月份實際減持均維持在每月5億股左右;從今年2月開始,實際減持股份數開始驟然增至10億股以上,此後3個月則一直維持著這一水平——2-5月實際減持股份數分別為10.19億股、10.84億股、10.16億股和10.54億股。
需要指出的是,這一減持股份數的統計僅僅包括因為股改限售到期減持數目,而不因為IPO和定向增發帶來的限售解禁份額。
記者通過萬德資訊的數據整理後得知,今年6月大小非實際套現的份額為12.28億股,套現金額約為129.89億元人民幣,這也是今年以來大小非減持最為集中的月份。
這意味著如果下半年指數仍舊延續著上半年持續攀升的態勢,那麼大小非減持的力度就會得以延續,甚至減持幅度還會加大。
不過,國海證券研究所在近期專門就下半年大小非對市場影響進行了實證分析則認為,「在目前2000億元的日均成交量之下,每個月10億股的月減持量對於市場的沖擊有限」。具體到今年下半年,其分析師通過對解禁量進行結構性剖析後認為,除去工行、中行和中石化三家國有背景的大非之外,剩餘限售解禁量為914億元,還少於上半年的1118億元。而匯金公司針對所持中行限售股作出的「解禁不等於減持」的聲明無疑給了市場一個定心丸。
⑸ 對於持有多種來源股份的情況,股東減持時應當如何計算其減持比例
對於大股東及特定股東持有多種不同來源股份的,其減持股份過程中,計算《實施細則》第四條、第五條規定的減持比例按以下優先順序原則予以執行:
(1)股東持有的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的股份;
(2)股東持有的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其中,同時持有解除限售時間不同的股份的,優先計算解除限售時間在先的股份;
(3)股東持有非集中競價交易取得的股份。
例如:股東C持有上市公司乙3%的股份,其中0.5%屬於乙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股份,1.5%為認購乙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份;其餘的1%來源於集中競價交易買入的股份,不適用《實施細則》的規定。假定C在連續九十個自然日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進行兩筆減持,分別減持了0.7%、0.8%的股份,共計減持了1.5%的股份。根據《實施細則》相關規定和上述計算原則,C在其第一筆減持中已將持有的乙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股份全部減持完畢,剩餘0.2%為其持有的乙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份;第二筆減持比例中包含了0.3%的來源於認購乙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份和0.5%的來源於集中競價買入的股份。同時,C在上述減持過程中,共計減持了0.5%的來源於認購乙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份,未超過其認購該次非公開發行股份數量的50%,也符合《實施細則》第四條第二款「關於股東在限售期屆滿後十二個月內,減持數量不得超過其持有的該次非公開發行股份的50%」的要求。
再如:股東D持有上市公司丙10%的股份,其中8%來源於協議方式受讓的股份,2%來源於集中競價交易買入的股份。假定D在連續九十個自然日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發生一筆減持,共減持1.5%的股份。根據《實施細則》相關規定和上述計算原則,上述減持行為中,可認定其中1%的比例屬於減持來源於D持有的協議方式受讓的股份;其餘0.5%為減持其集中競價交易買入的股份,不適用《實施細則》的規定。在減持行為發生後,D仍持有丙公司8.5%的股份,其中7%來源於協議方式受讓的股份,0.5%來源於集中競價交易買入的股份。
⑹ 減持新規是什麼,出台此規定有什麼影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對近年來大股東及董監高(以下統稱重要股東)減持數據統計後發現,大宗交易恰是重要股東減持的主要途徑,2015年全年佔比將近50%。如此高比例的減持通道,沒有相應的減持限制,難免令投資者擔心大宗交易成為重要股東減持後門。
減持新規出台上周出台的減持新規對重要股東通過競價交易和協議轉讓方式的減持,都做出相關約束和限制。
1月7日,證監會正式發布《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規定要求上市公司大股東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需提前15個交易日披露減持計劃。並且,大股東在3個月內競價交易減持股份數,不得超過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1%。
同時,如果大股東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減持股份而失去大股東地位,則需在減持後6個月內,同樣遵守上述要求。
此外,滬深交易所也發布通知為規定打補丁,再度細化關於協議轉讓方式減持的規定,要求大股東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減持股份的,單個受讓方的受讓比例不得低於5%。
大宗交易是減持主要方式
從上述新規中可以明顯看出,對於市場擔憂的減持潮問題,證監會將關注點放在集中競價交易和協議轉讓這兩種減持方式上。
不過,對於大宗交易這個重要股東主要減持途徑,減持新規卻一字未提。《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僅以2015年數據來看,通過大宗交易的減持幾乎佔到重要股東減持數量的半壁江山。
根據統計,2015年全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減持股份數共計為390.62億股,而其中有187.88億股正是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如此算來,大宗交易在全部減持數量中佔比達到48%。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1~6月,滬深兩市重要股東減持股份數共計為368.01億股,佔全年比重高達94.21%,2015年下半年減持數量劇減正是受到2015年7月出台的減持禁令影響,尤其是通過大宗交易減持的數據更是縮減明顯。
具體來看,在重要股東減持股份數最多的5月,大宗交易占減持總數的比例為56.6%,達到57.52億股;大宗交易占減持總數比重最高值出現在2015年2月,當月減持總數和大宗交易減持數分別為28.09億股和20.97億股。
如果將時間軸拉長,恐怕大宗交易在減持中的比重更大。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在1月5日曾披露,從近年來實際情況看,大股東減持60%是通過大宗交易、協議轉讓進行的,大股東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金額占總流通市值的比例只有0.7%左右。
市場擔心過橋減持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也曾表示,引導其(大股東)通過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途徑減持。令人疑惑的是,大宗交易和協議轉讓是否一樣呢?多位投行人士和律師向記者表示,協議轉讓和大宗交易並不是一回事。一般來說,大宗交易的交易金額要小於協議轉讓,而在轉讓金額的確定方面,協議轉讓是由交易協議的各方商議確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減持新規公布後,已有大股東選擇通過大宗交易來轉讓股份。1月10日晚間,安妮股份(002235)披露,公司大股東張傑擬向方略資本、千合資本600萬股安妮股份股票,比例為3.08%,而其選擇的方式正是大宗交易。
對於減持新規,有不少市場人士擔心是否會有股東通過大宗交易過橋減持情況發生。在這樣的情況下,相對自由的大宗交易極有可能成為股東減持的重要途徑。
在減持新規出台前,就有大宗交易資深人士向記者表達擔憂,與當前股價相比,重要股東在大宗交易上與接盤機構的交易價格通常都是有折價的。而接盤機構在大宗交易低價獲得股票後,完全可以在二級市場上出貨。
興業證券(601377)也在研報中提到,根據機構投資者的反饋,他們擔心減持新規關了大門,而減持則從側門溜走,大股東通過大宗交易轉讓之後,大宗交易接盤者直接在二級市場賣出,或者多次轉手化整為零,最後仍反映為二級市場的拋壓。
雖然證監會的減持新規也有設置防規避條款,專門遏制相關主體通過協議轉讓化整為零、曲線減持。不過,從目前來看,大宗交易也可能存在類似的化整為零、曲線減持情況,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也需要相應的監管完善到位。
⑺ 股東減持明細,在哪裡查詢
股東減持明細可以查詢,這個一般是兩個渠道,一個就是在天眼查企查查等軟體上面公布的企業公示信息。這個信息公布是有周期的,它不是實時公布的,會有時間的延遲,另外就是在一些第3方網站,比如東方財富,同花順萬德這些也會有對股東減持的一些記錄,但通常都是過去的。
上市公司確實會按照相應規定公布公司的經營信息,但並不代表會公布所有信息,因為有些股票有些股份是由人代持的,比如我的身份我不方便做這個公司的股東,然後我把我的這個股份和股權代表能力交給了我的一個弟弟,我讓他代表我明面上他是股東,實際上我是我才是真正控制這個股權的人,那背後我減持了你會知道嗎?公司內部會議記錄的是我的名字,但實際上是我這個弟弟的名字,而且這些東西不見得都會隨時對外公布。
⑻ 股票減持後的一般走勢
一般的走勢是一般會略微出現上升趨勢
原因是:股票減持完是指大股東在二級市場上進行減持的股份已經全部賣出,一般來說,當個股減持完畢之後,說明市場上的空單減少,是一種利好的消息,市場上的投資者會陸陸續續地買入,在買入單的推動下,個股會出現上漲的情況。
拓展資料:
(一)統計數據顯示,在近期A股市場各大股指新高迭創的同時,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減持套現也在創出新高。數據顯示,農歷新年以來,滬深兩市共有350家公司的股東減持,累計減持36.83億股,累計套現406.97億元,刷新年內新高。
(二)減持只要遵循三個原則:
一是適量有序;
二是提前預告、穩定預期,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證券市場最擔心的是不確定風險,確定了的信息,對股價影響就會降至最低;
三是為了上市公司的發展。那麼適量有序的減持不但不會對二級市場股價產生壓力,反而有利公司股價上漲。」
(三)現行減持制度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一是大股東集中減持規范不夠完善,大宗交易轉讓股份成為繞道監管的「後門」;
二是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解禁後的減持數量沒有限制;
三是對於雖然不是大股東但持有首次公開發行前的股份和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份的股東,在鎖定期屆滿後大幅減持缺乏有針對性的制度規范;
四是有關股東減持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夠完備,一些大股東、董監高利用信息優勢「精準減持」;
五是市場上還存在董監高通過辭職方式,人為規避減持規則等「惡意減持」行為。
(四)減持的原因:
大股東對公司未來發展不看好,公司業績可能要走下坡路,導致股價一直陰跌不止,而大股東對於公司業績提升沒有信心,只能想辦法把二級市場的股份兌現,不然等公司業績出現大幅虧損的時候會跌更多,所以會提前減持。
⑼ 如何查詢上市公司大股東增持減持情況
按照相關的法律規定,公司高管及其股東增減公司的股票必須要發公告。
(1)在內一個上容市公司中擁有權益的股份達到或者超過該公司已發行股份的30%的,自上述事實發生之日起一年後,每12個月內增加其在該公司中擁有權益的股份不超過該公司已發行股份的2%,可先實施增持行為,增持完成後再向中國證監會報送豁免申請文件。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公司上市超過12月的,有關大股東才可以實施前述增持行為。
(2)增持過程中,大股東應在首次增持、繼續增持、實施後續增持計劃累計增持股份比例達到1%時、後續增持計劃實施完畢或實施期限屆滿後兩個交易日內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後續增持計劃實施期限屆滿前,上市公司應在各定期報告中披露增持計劃實施的情況。
(3)有關增持股份的鎖定期應當符合《證券法》第四十七條、第九十八條的有關規定,12個月內不得轉讓。
⑽ 農尚環境股東楊霖減持4000股,股東減股對公司有影響嗎
近5年中,2018年度成為A股凈增上市公司數量最少的一年,新京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2018年度A股市場新增105家上市公司。截至4月19日晚間,105家上市公司中有90家公司已經披露了2018年年度報告或業績快報、業績預告,佔2018年新股的85%。上述90家公司中,有35家上市公司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滑,佔比超過38%。
公司解釋稱,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上游化工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的影響,同時產品價格調整具有時滯性,導致營業成本增加,銷售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降明顯;四季度汽車市場銷售下降,影響公司銷售收入;研發支出、人員薪酬、上市費等費用有所增加。
2018年8月31日,中鋁國際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至此,中鋁國際H股回歸A股完成,成為A+H有色工程技術第一股。但是,中鋁國際回歸A股後首份年報顯示,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335.72億元,同比減少6.91%,凈利潤3.05億元,同比減少48.29%。
對於業績下滑,中鋁國際解釋稱,營業收入下滑一方面是由於本報告期部分大型工程項目已接近尾聲,可確認收入規模下降;另一方面本集團縮減了毛利水平較低的貿易業務規模所致。而利潤的下滑,主要為收入下降帶來的邊際利潤減少及本期確認的信用減值損失增加所致。
相比於上述兩家公司,天永智能則被客戶「殃及」,業績下滑。公司在2018年報中稱,2018年度,公司整體應收賬款回款情況不及預期。公司焊裝事業部的主要產品為汽車白車身焊裝自動化生產線,主要客戶為汽車整車生產廠商。
2018年,公司的客戶之一北汽銀翔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汽銀翔」)及其相關方由於資金緊張,公司對其應收賬款金額較大且處於逾期未收回狀態。
據公告,針對北汽銀翔汽車有限公司,天永智能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共計2223.96萬元。因上述計提單項資產減值准備,導致2018年度利潤總額與上年同期相比下滑幅度較大。
2018年年報顯示,2018年天永智能實現營業收入5.06億元,同比增長19.37%,實現歸母凈利潤3611.80萬元,同比下滑41.76%,扣非歸母凈利潤為3158.49萬元,同比下滑44.92%。
金融次新股業績增速放緩
銀行保險次新股增速放緩,中國人保增收不增利
還有不少上市公司2018年首份年報業績亮眼,但增幅相比於往年已經下滑。
2018年,中國人保實現營業收入5037.99億元,同比增長3.2%,實現歸母凈利潤134.50億元,相比於上一年的166.46億元同比下降19.2%。但在2017年,中國人保實現營業收入4764.5億元,同比增長8.3%,實現歸母凈利潤161億元,同比增長13%。
中國人保在年報中提及,當前,我國保險業的發展正面臨著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從未有過的、挑戰和機遇同生並存的大變局,面臨著宏觀經濟周期、技術變革周期與行業「新周期」疊加的復雜形勢。
成都銀行2018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15.18億元,同比增長19.31%,歸母凈利潤46.49億元,同比增長18.93%。但是在2017年,成都銀行的凈利潤為39.09億元,同比增長51.69%。
業績增速下滑的不僅是成都銀行。
3月24日,長沙銀行披露了2018年年報。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39.4億,同比增長14.95%;實現歸母凈利潤44.79億元,同比增長13.94%。但是在2017年,長沙銀行的營業收入為121.27億元,同比增長20.78%,實現歸母凈利潤39.30億元,同比增長23.21%。
「金融嚴監管、去杠桿和穩貨幣,主要經營指標的降速換擋,也讓我們感到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長沙銀行在年報中稱。
次新股減持受關注
大股東清倉減持鵬鷂環保砸停股價
作為家居裝飾及傢具商場運營商,美凱龍主要通過經營和管理自營商場和委管商場,為商戶、消費者和合作方提供服務。同時,公司還提供包括互聯網家裝、互聯網零售等泛家居消費服務及物流配送業務。
2018年報中,美凱龍實現營業收入142.39億元,同比增長29.93%,實現歸母凈利潤44.77億元,同比增長9.80%。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公司經營80家自營商場,其中自持物業53家,公司投資性房地產賬面價值為785.33億元,占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70.84%,為公司最主要的長期經營性資產。
不過,美凱龍也因為高管違規而收到了監管函。2018年8月3日,美凱龍公告稱,謝堅作為公司副總經理,存在多次在6個月內買入後又賣出,以及賣出後又買入公司股票的情形,並且未在首次賣出的15個交易日前向證券交易所報告並預先披露減持計劃,當年轉讓的股份超過所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25%,上海證監局決定對其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同樣在2018年上市的鵬鷂環保當年實現營業收入7.78億元,同比減少3.59%,實現歸母凈利潤1.73億元,同比減少20.81%。
早在公司發布招股書時其就曾提醒公司存在業績波動風險。鵬鷂環保招股書顯示,由於行業景氣吸引潛在競爭者進入,競爭加劇也可能對上述業務毛利率產生影響。上述影響可能造成公司收入和利潤在不同會計年度出現波動。
不僅如此,鵬鷂環保的重要股東也在承諾期滿立即清倉式減持。
1月3日,鵬鷂環保開盤即一字跌停。而直接「砸」停其股價的系前一天披露的減持計劃。
1月2日盤後,鵬鷂環保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二大及第三大股東喜也納企業有限公司(CIENA ENTERPRISES LIMITED)與衛獅投資有限公司因資金需要,將於1月8日起的6個月內減持所持有的全部鵬鷂環保股份,合計1.46億股,占鵬鷂環保總股本30.45%。
這一天,距離鵬鷂環保上市還不到一年時間。而1月8日也是喜也納與衛獅投資承諾12個月內不減持期滿後的第二個交易日。
此外,鵬鷂環保在2018年9月還曾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由於鵬鷂環保的全資子公司大鵬水務存在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未經驗收即投入生產、使用的行為,環保部門決定對大鵬水務罰款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