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鐵建設集團廣州公司有哪些在建項目或已中標未開工項目
中鐵荔灣國際城工程
澳門聯生工業園工程
清遠恆大銀湖城工程
汕頭柏嘉半島二期商住樓工程
南寧鳳嶺山語城二期工程
欽州恆大綠洲工程
廣州恆大綠洲工程
廣州金碧駿泓商業樓
⑵ 深圳市中裝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公司平均工資(月薪)¥2625
⑶ 深圳市中裝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連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市中裝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連分公司成立於2009年11月16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受公司委託,承攬公司經營范圍內工程專業承包類業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等。
法定代表人:庄冠華
成立時間:2009-11-16
工商注冊號:210203000006229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遼寧省大連市西崗區黃河路17號22層1號
⑷ 中建八個局排名
介紹: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八局)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始建於1952年,企業發展經歷了工改兵、兵改工的過程,1966年奉中央軍委和國務院命令整編為基建工程兵部隊,1983年整體改編為企業,總部現位於上海市。中建八局是國家住建部頒發的新房屋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主要經營業務包括房建總承包、基礎設施、工業安裝、投資開發和工程設計等,下設20多個分支機構,經營區域國內遍及長三角、珠三角、京津環渤海灣、中部、西北、西南等區域,海外經營區域主要在非洲、中東、中亞、東南亞等地。
中建八局的歷史始於1966年8月,是由部分施工隊伍整編為基本建設工程兵部隊。
國務院、中央軍委1970年11月18日批准成立的基建工程兵西安指揮所(師級),是中建八局的前身。1973年5月14日,西安指揮所奉命調遷遼寧省遼陽市,參加國家大型建設項目——遼陽石油化學纖維廠的建設,並進行擴編,番號改稱基建工程兵二十二指揮部(師級)。
1978年4月2日,二十二指揮部改稱二十二支隊(師級)。1982年8月9日,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根據國民經濟調整和國家體制、軍隊體制改革需要,決定撤銷基建工程兵。時年12月15日,國務院、中央軍委同意將二十二支隊改編為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1983年9月19日,中建八局在濟南正式成立。1998年6月中建八局總部遷至上海市浦東新區。
中建八局的歷史,在部隊時期,大體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66年下半年至1973年上半年,這是部隊創立階段,主要在陝西、甘肅、四川等省,參加國家「三線」建設,建成了一批國防工程和軍事工業工程;第二階段為1973年下半年至1978年上半年,這是集中會戰階段,主要是會師遼寧省遼陽市,參加國家重點工程——遼陽石油化學纖維廠的建設,實行大兵團作戰;第三階段為1978年下半年至1983年8月,這是分散施工階段,揮師南下,以大隊(團)為單位,獨立執行施工任務。
⑸ 中建建裝的優勢在哪
為中國最大的建築企業集團和最大的國際承包商,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始終致力於把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作為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始終致力於把推進整個中國工程建設行業的技術進步作為企業的重要責任。
五十餘年的不懈努力,中建總公司在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建設以及大型公共設施建設等領域積聚了雄厚的科技優勢,始終引領著中國建築業生產力發展的潮流。迄今中建總公司共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7項,是國內獲獎最多的建築企業,並獲得各類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00餘項;擁有國家級工法38項,省部級工法133項;擁有建築施工企業唯一的一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了兩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建立了國內建築業第一個由企業自主完成的《建築工程施工工藝標准》。
目前中建總公司在高層與超高層建築設計與建造技術、高聳塔類設施建造技術、大型工業設施設計、建造與安裝技術、復雜深基坑與深基礎處理技術、高性能混凝土研究與生產技術、復雜空間鋼結構體系研究與安裝技術、新型建築設備研究與製造技術、建築企業管理與生產應用信息技術、國際工程總承包以及工程項目管理等多個方面在國內居於領先地位,這些優秀的成果、重要研究機構以及領先技術構成了中建總公司強大的核心技術優勢。
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不是第一次走進「全國十大建設科技成就」表彰大會。酒泉神舟發射塔曾榮獲「全國十大建設成就」,2005年又有廣州新白雲機場和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榮膺這一殊榮。中建總公司早已成為中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建築企業集團,從1984年起連續21年躋身於世界225家最大國際承包商行列,並始終位居前列;自1994年起連續11年被評為中國500家最大服務企業國際經濟合作類第一名。自成立至今,中建總公司共承接合約額超過9000億元人民幣,完成營業額超過7000億元,其中境外完成約佔30%以上,公司資產總額超過1000億元。 中建總公司以承建「高、大、新、特、重」工程著稱於世,在國內外建設完成了一大批彪炳史冊的重大工程項目,為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和行業的進步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其所參與建設香港新機場工程,被譽為20世紀全球十大建築之一;並在深圳國貿大廈和地王大廈的建設過程中創造了兩個深圳速度,一時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速度的代名詞。如今中建總公司正在繼續創造新的奇跡,全球在建最高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獨具魅力的中央電視台新辦公大樓等一大批舉世矚目的建築正在拔地而起。中建總公司始終堅持把科技興企、人才強企作為企業的基本戰略,始終致力於把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作為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始終致力於把推進整個中國工程建設行業的技術進步作為企業的重要責任。中建總公司在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建設以及大型公共設施建設等領域沉積了雄厚的科技優勢,始終引領著中國建築業生產力發展的潮流。
截止到2005年底,中建總公司共獲國家科技進步獎或發明獎32項,獲得各類省部級科技獎近500餘項,是國內獲獎最多的建築企業,其中中建所取得「酒泉火箭垂直總裝測試廠房綜合技術」成果是我國建築業第一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項目,並被評為首屆全國十大建設科技成就第一名。共獲得優秀勘察設計國家獎27項,省部級勘察設計獎900餘項;獲得建築質量最高獎「魯班獎」89項,是國內工程建設企業中獲得魯班獎最多的企業。擁有國家級工法48項,省部級工法156項;自行編制出版了國內第一個由企業自主完成的企業技術標准——《建築工程施工工藝標准》一套350餘萬字,在全國范圍內公開發行。擁有建築施工企業唯一的一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有兩個國家級技術中心,建立了兩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目前中建總公司在高層與超高層建築設計與建造技術、高聳塔類設施建造技術、大型工業設施設計、建造與安裝技術、復雜深基坑與深基礎處理技術、高性能混凝土研究與生產技術、復雜空間鋼結構體系研究與安裝技術、新型建築設備研究與製造技術、建築企業管理與生產應用信息技術、國際工程總承包以及工程項目管理等科學管理技術等多個方面在國內居於領先地位,這些優秀的成果、重要研究機構以及領先技術構成了中建總公司強大的核心技術優勢。 圍繞建築企業科技工作的特點和總公司經營生產的新需要,抓住科技工作的關鍵環節,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突出科技工作的重點。
——重點加強科技進步體系建設。一是基本建立了以企業總工程師為龍頭的科技進步領導體系和科技管理的指揮體系;二是建立了以企業技術中心為平台的科技創新體系;三是建立了依託項目,面向基層,以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和實用技術開發為核心內容的技術服務體系。
——重點抓好科技基礎平台建設。建立了以專家委員會為主要載體的高端科技決策和技術支持平台;建立了以示範工程為載體的工程項目新技術成果推廣與應用平台;建立了以技術中心為核心機構的企業技術創新平台;形成了以成果管理為主線,以科協組織為基礎的科技交流、咨詢與服務平台。
——重點突出自主創新,引領企業與行業發展。十五期間,通過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等手段,積極開展應用技術的集成開發和超前技術的研究,總公司繼續發展和形成在建築工程專業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並對行業的科技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重點加大科技成果與經營生產的緊密結合,加大科技成果升華力度,不斷提高技術服務能力。
——重點加大了在信息化建設和信息技術應用領域的投入與研究開發力度,借力信息化提升科學管理水平和科學化生產能力的領域,促進跨越式發展。 人才、平台、投入是企業科技工作的關鍵資源。結合總公司佔有科技資源總量大但相對分散;平台分布面廣但起點不高;科技投入總量尚可但不集中的特點,充分發揮了集團科技管理機構的組織職能,從多個層面解決科技資源配置的問題充分優化資源配置,最大化發揮資源效率。
——對內充分整合資源,發揮集團優勢。利用總公司集團總部的組織管理職能,以技術中心為載體,集中全集團的科技資源,加大對重點領域的投入力度。
——對外充分組合資源,發揮發揮載體優勢。利用總公司廣大的市場資源和豐富的載體資源,充分發揮對社會資源的組裝能力。充分聯合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實現科研領域的多贏模式。
——提高資源支配能力,推動企業發展。資源管理的更高層次就是支配資源的能力,通過掌握高端市場資源、高端需求、高端項目載體,主動引導科技資源為其所用,近年來在這方面已有所突破。 正是由於科技創新形成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中建總公司在激烈的競爭中相繼中標了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中央電視台新址等重大工程。
由此說明其科技服務於經營的能力有了重大突破,一改過去被動式地提供服務為主動引導經營和開拓市場。其科技服務經營的能力表現在:
一是主動對接市場的能力。通過深入研究市場變化,結合新的經營領域開拓和經營結構調整,積極組織超前儲備技術的研究與開發。近年來逐步加強了在城市地下空間開發與利用、道路與橋梁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環境與環保工程等領域的技術研究力度,並在這些領域形成了技術積累,縮小了與傳統優勢企業的技術差距。
二是支撐經營開拓的能力,通過技術集成,積極發展成套技術研究,近年來先後完成了關於體育場館建設、制葯廠建設、大劇院建設、清水混凝土施工等一系列成套技術研究,為參與市場同類工程的競標提供了有利的技術支撐。
三是對於工程項目的服務能力,集中體現在科技示範工程管理模式的大量推廣。科技示範工程作為科技推廣與轉化的有效組織形式,充分體現了科技進項目,項目促科技的基本思路,這項活動本身就是中建科技工作的一項創舉。近年來,該公司進一步完善了科技示範工程管理制度,特別強調了科技示範工程工作的經濟性和示範性,突出強調了以科技進步效益率作為完成工作的主要考核指標,由此大大拓展了科技示範的作用和影響力。以八局組織實施的武漢天河體育中心工程為例,按中標合同價和傳統的施工組織和生產手段,這個項目的虧損額估算近千萬元,但這個項目通過大量的科技成果推廣和科技創新活動,最終不僅按期、按質、按量完成了這一重點工程的建設,還實現了直接經濟效益800多萬元,科技進步效益率達到3.2%。整個十五期間,共完成總公司級示範工程42項,平均科技進步效益率2.2%,僅這些項目科技的貢獻就超過1億元。同時科技示範工程的做法在集團內各企業普遍得到重視,每年通過的局級示範工程約80項,公司級示範工程數量上百項,科技進步效益率達到1.8%以上,產生的效益是相當可觀。
中建公司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工作放在科技各項工作的首位,基本形成了以總公司技術中心為龍頭,以專業技術中心和區域技術中心為骨幹,以下屬企業技術中心為分支,以科研機構為輔助支撐的樹狀科技創新體系。
這個創新體系的建設過程,充分整合了全集團的現有優勢資源,實現了資源配置集團化。從而收到了「變局部優勢為整體優勢」、「變個體優勢為體系優勢」、「變企業獨享為集團共享」的效果。
利用這個創新平台,中建總公司相繼承擔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和國家「863」項目等重點課題 3項,組織了企業重點科技開發項目35項,其中4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9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2項居於國內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