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東北亞集團收入

東北亞集團收入

發布時間:2022-05-02 12:20:33

A. 中國東北亞鐵路港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現狀。我是93年買的股票,你們分過紅嗎上市有時間嗎

摘要 親您好

B. 紫金礦業集團東北亞有限公司找俄語翻譯 工作地點在俄羅斯 請問誰知道工資高不高啊 待遇怎麼樣啊

目前出國的翻譯工資是8000-10000,你可以自己和他們聯系

C. 日本的原住民是來自秦朝的徐福帶去的500童男和500童女嗎否則來自哪裡

一、民族與國家的起源

日本民族的起源,可以從體質結構和日本語的起源兩方面來考察。日本民族是日本文明的主體,也是日本文明的創造者。然而,這里所說的「民族」,既不同於人類學中的「人種」概念,也不同於民族學中狹義的「民族」概念,而是指較為寬泛的概念。因而,本書所說的「日本民族」,也包括日本的少數民族阿伊努族。

關於日本民族的起源,或日本人的起源問題,學界至今仍聚訟不決。從體質結構來看,諸種見解大致可分三類:(一)「人種更替說」,認為在日本列島曾發生一次乃至兩次人種更替。如在19世紀80年代,解削學家小金井良精認為,在繩紋時代生活於日本列島的原住民是阿伊努入,繩紋時代後他們被大陸來的其他人種驅趕往北方。(二)「混血說」,認為「原日本人」(舊石器時代的日本人)在繩紋時代之後,與大陸或南洋諸島移居來的其他人種混血,逐漸形成現代日本人。醫學家清野謙次首先提出「混血說」,直至20世紀30年代,仍為學界主流。(三)「演變說」(或稱「連續說」),認為繩紋時代的日本人由於生活方式的變化,其體質逐漸演變,成為彌生時代人、古墳時代人乃至現代日本人。它更為重視人種的繼承性,既不贊同「人種更替說」,也不大重視混血對日本民族構成的影響。二戰後,東京大學人類學研究室的長谷部言人和鈴木尚教授持此說,至今對學界仍有影響。

從各時代日本人的體質結構來看,屬於蒙古利亞人種是毫無疑義的。考古學已證明在10萬年乃至20萬年以前(即舊石器時代早期或中期),便有人群在日本列島生息。但是,由於尚無這一時期的人類骨化石的發現,因而無從了解其體質特徵。目前,在日本列島發現的最早的人骨化石是1957年在豐橋市牛川町發現的「牛川人」,約生活於舊石器時代,具有「占人」 (尼安德特人),的特徵。除「牛川人」外,在日本發現的舊石器時代人骨化石,如「三日人」、「浜北人」,「港川人」、「聖岳人」,其生活時代均不超過3萬年前,已進入「新人」階段。它們的體質特徵是身材較矮。例如,在沖繩島發現的「港川人」,距今約18000年,男性身高約155厘米.女性約144厘米。與中國大陸發現的舊石器時代後期的人骨化石相比較,較之華北地區的身材較高的「山頂洞人」,他們更類似於在中國廣西發現的身材較矮的「柳江人」。可以認為,在冰河期海面較低而出現陸橋時,「古蒙古利亞人」(廣泛分布於東南亞)之一部,從中國大陸南部移居到沖繩和西日本,形成了上述的「原日本人」。他們便是繩紋時代日本人的母體。

從1萬年前到公元前3世紀,是日本的繩紋時代。由於已渡過冰河期,海面上升,日本列島與大陸隔絕,一般認為,繩紋時代人與大陸來往甚少。目前,已發現數干具繩紋人的遺骨。從其體質結構來看,雖因時代和環境的不同,同為繩紋人也有體質差異,但大都保留著「古蒙古利亞人」的典型體征,如身材矮、臉型短、鼻扁平等,與現代日本人顯然不同。然而,自繩紋時代晚期開始,又有亞洲大陸移民進入日本。到彌生時代,大陸移民急劇增加。1953年,九州大學教授直良信夫①在本州西北端的山口縣土井浜發現了200餘具保存良好的彌生人遺骨。其體質結構與繩紋人明顯不同,其特點是身材高(平均約162—163厘米)、臉型長等,更接近於現代日本人。經許多學者研究,認為彌生時代的大陸移民,來自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蒙古東西伯利亞等東北亞地區,屬「新蒙古利亞人」系統,最初居住於本州西端和北九州,以後逐漸向東擴散,經近畿地區擴散至關東地區。在擴散過程中,他們不斷與原居民(繩紋人的子孫)混血。不過,學者們對大陸移民的人數與混血對日本民族構成的影響,其估價卻大相徑庭。持「演變說」的學者認為,這些來自東北亞的大陸移民,因後續乏人,在混血過程中,逐漸為原居民集團所吸收,其影響不大。而持「混血說」的學者②,則運用當代的人口統汁法和擬態模型法推算,移民過程近千年(從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7世紀),大陸新移民的人數可達數十萬乃至上百萬,在有些地區應占人口的四成到九成,他們認為混血之影響,遠遠超過一般人們的想像。自然人類學家埴原和郎③便持此說。誠然,他們也承認地域的差異,認為在彌生時代來自東北亞的新移民大多居住於北九州地區。其一部分曾擴散至近畿和關東地區,而地處偏遠的東北地區、北海道、西北九州,離島地區,則較少或幾乎未受移民混血的影響,仍以繩紋人的子孫為主要居民,因而生活於北海道的阿伊努人被認為是未受混血影響的繩紋人的直系子孫。於是,在彌生時代,形成了日本人的二重構造,即移民系統彌生人(主要分布於西日本)和繩紋系統彌生人(主要分布於東日本)。而且,指紋、耳垢、齒冠的類型調查以及近年來新興的血液、病毒的遺傳因子調查,亦似乎支持這種「二重構造」說。當然,在彌生時代,也可能有中國江南地區的移民,直接或經南島地區進入日本.但日本學者的有關研究尚不多見。

彌生時代後的古墳時代(3世紀至6世紀),大陸移民仍不斷進入口本,且繼續向東日本扣各地擴散,與原居民的混血亦持續進行。但是,日本人的「二重構造」仍然存在。直至現代依然如此。只是繩紋人系統的影響,日漸縮小而已。因而,從體質結構來看,日本民族絕非單一民族,而是在漫長的歷史中,由來自東南亞的人口集團和來自東北亞的人口集團,不斷混血形成的「混合民族」。

從日本語起源的角度來看,與日本民族起源問題直接相關的,是日本浯的起源為何,它屬於哪一語言系統。因為在當時的條件下,只有使用某種語言的民族的人們到達並生活於日本列島,那種語言才叮能成為日本語的來源。通過探索日本語的起源亦可證明,日本民族是「混合民族」。

許多日本學者早就注意到,日本語的語法結構與包括朝鮮語在內的阿爾泰語系的語法結構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賓語或補語置於動詞謂語之前,語句的構成順序是主語一賓語一動詞謂語;在單詞後附加助詞或助動詞,表示語法意義;名詞無性與單復數的區別等。這表明日本語和阿爾泰語系諸種語言(包括朝鮮浯)可能是從共同砠語分化而來的同系統語言,因而日本民族在人種血緣關繫上,也可能與生活於東北亞的阿爾泰語系諸民族具有某種關連。但是,他們也同時注意到,日本浯和阿爾泰語系諸種語言之間,也有一些不同點。例如缺少單詞讀音的音韻對應關系,因而阿爾泰語系不可能是日本語的惟一來源。

於是,一些學者逐漸注意到,日本語與「南島語系」(即馬來與玻里尼兩亞浯系)之間或許有某種親緣關系。「南島語系」是分布十四起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島,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東至南太平洋諸島的一大語系,其范圍可至中國南部的一些非漢族的少數民族。「南島語」與日本語的類似點是:母音(母音)有5個,即(a)(i)(u)(e)(o),不使用雙重母音;單詞以母音結束;濁音不同於單詞之首等。這表明,使用「南島語」的東南亞的一些民族,有可能對日本民族的構成曾發生影響。但是,足以證明這些民族曾從南太平洋或東南亞直接進入日本列島的考古學依據,卻十分罕見。一些學者便推測,南島語系的語言可能是經過中國南部,然後傳入日本的。

近年來,有許多學者認為,應將日本語視為「混合語」,即日本語是在漫長的歷史中,由若干種語言混合而成的。有的學者從語言學、考古學和民族學諸學科綜合研究結果,認為占代日本語的形成,大約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在繩紋時代之前的數千年,在東北亞地區的落葉林帶,可能存在一種稱為「原東北亞語」的基礎語。繩紋時代初期的日本語可能來自這一系統,日本語中的阿爾泰語系的某些特徵可能由此而來。而到了繩紋時代晚期或彌生時代前期,從事水田稻作的移民,由朝鮮半島,或直接由中國長江下游地區進入日本。這樣,不僅從朝鮮半島繼續傳入阿爾泰語系的語言,而且也可能有中國長江下游地區的吳。越語傳入日本。(有的學者認為吳、越語均屬南方系統的話言,越語屬南島語系或泰語族,吳語則屬藏緬語族。)日本語中的南島語系的某些特徵則可能由此而來。進入古墳時代,中國大陸移民增多,漢語對日本語的影響更為強烈。正是上述這些語言要素的混合,形成了古代的日本語。

日本語是由亞洲大陸北方系統語言和南方系統語言混合而成的「混合語」,這也可以佐證日本民族是亞洲大陸北方人口集團和南方人口集團混血而形成的「混合民族」,最後成為一統的大和民族。

與日本民族形成一樣,日本國家的形成也經歷了相當漫長的歷史過程。由於日本出現歷史文獻的時代較晚,因而我們只有藉助日本周邊國家,尤其是中國的歷史文獻,以及日本的考古發掘資料,來追溯這一過程的原委。

一般認為,在彌生時代前期相中期(約為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世紀),在北九州和畿內地區已出現了許多「原生小國」。中國正史《漢書·地理志》記載說:「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其中的「百餘國」,雖非確數,但也反映了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世紀這一時期,在日本列島小國林立的狀況。《後漢書·倭傳》則記載說:自武帝滅朝鮮,使驛通於漢者三十許國。」雖不能說日本列島上的這些小國均有條件與漢朝建立交往關系,但「三十許國」的數字要比「百餘國」少了許多。這大約可以反映出這些小國在逐漸向地域統一的方向發展。《後漢書·倭傳》特別提及其中的「倭奴國」,說:「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其中提及的漢光武帝於公元57年賜給倭奴國王的印章,在1784年2月(舊歷)於福岡縣志賀島被發現了。這是一枚長寬約為2.3厘米,厚0.8厘米的金印,蛇形紐,陰文篆書「漢委奴國王」5個字。在相當長時間內,一些人對此印是否漢代遺物表示懷疑。但是,近年來在中國先後發現了「滇王之印」(1957年)、「廣陵王璽」(1981年)、「文帝行璽」(1983年)等漢代印章。「漢委奴國王」金印與這些漢代印章在紐式、形制、重量或字體上相似。由此可斷定「漢委奴國王」金印確系漢代遺物,也可證明中國史籍對當時日本國家狀況的記載大體無誤。此外,從日本的考古發掘資料來看,在以九州北部和大阪灣沿岸為中心的近畿地區,發現下一些屬於這一時期的人群集中生活的據點集落遺址。這些集落遺址大部周圍築有壕溝。這些據點集落遺址中,均出土了一些反映少數人巳具有某種權威的隨葬品,如銅鏡、銅劍、銅矛,銅戈、銅鐸、玉器等。在有的遺址中還出土了用於戰爭的鐵制武器,如鐵鏃等。這些考古發掘資料表明這些集落的內部已有上下貴賤的區別,對外已進行戰爭。④因而,每一個集落都可能是一個「原生小國」,當時的日本列島確實存在過「百餘國」井立的狀況。中國史籍《三國志·魏志·倭人傳》則較為詳盡地記載了稍後逐漸形成的地域大國邪馬台國的社會政冶狀況。邪馬台國⑤約存在於公元2世紀至公元3世紀後期。在邪馬台國內,已有上下尊卑區別,「尊卑各有差序,足相臣服」。也出現了階級區別,有稱為「國大人」和「大人」的貴族統治階級,有隸屬於「大人」的被統治階級「下戶」,還有更為低賤的可作贈品的「生口」,和可作殉葬品的「奴婢」。邪馬台國已形成國家機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為王,「其國本亦以男子為王」,以後經內亂「乃共立一女子為王,名曰卑彌呼」。在女王卑彌呼統治時期,其下設輔臣「有男弟佐治國」。女王卑彌呼居城池內,還有常備軍守衛。「居處宮室樓觀,城柵嚴設,常有人持兵守衛。」中央一級的官吏,還有分管政治、貿易和外交的「大率」、「大倭」和「大夫」。邪馬台國已有租賦制度,「收租賦,有邸閣」;也有刑罰,「其犯法,輕者沒其妻子,重者滅其門戶及家族。」邪馬台國還監督與控制著同一地域的其他小國,如「斯馬國」至「奴國」的21個小國和「伊都國」等。女王卑彌呼曾多次遣使曹魏,並受到魏明帝的冊封,稱「親魏倭王」。卑彌呼女王死後,葬儀隆重,「大作冢,徑百餘步,殉葬者奴蜱百餘人。」《三國志·魏志·倭人傳》有關邪馬台國的記載表明,邪馬台國已是控制相當大地域的階級國家,⑥盡管其階級分化與國家機構仍未盡成熟。

中國史籍《晉書·武帝本紀》亦記載了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女國王最後一次遣使入貢的情況。不過,自此以後直至《宋書·倭國傳》記載宋高祖劉裕於永初二年(公元421年)賜沼倭王贊,有近一個半世紀,中國史籍對日本的狀況缺載。而恰恰在這一時期,在畿內地區興起了控制日本大部分地域的大和國王權。由於缺少文獻記載,有關大和國的興起及其統一日本的活動雖已不得其詳,但根據少量的保存至今的金石文材料,可知大和國王權具有強烈的軍事性格。據傳為百濟肖古王贈給大和國的七支刀,現仍保存於奈良縣天理市石上神宮。刀上的銘文表明此刀是百濟國王為感謝大和國派兵渡海攻擊新羅而解救百濟所贈送的,現保存於我國吉林省輯安縣境內,建造於公元414年的高句麗奸大王(廣開土王)碑的碑文,則記載大和國曾派兵渡海與百濟聯合進攻新羅。結果,新羅求救高句麗,擊退了大和國軍。此外,自5世紀初期至中期,在大和盆地、河內平原一帶出現許多人型古墳,也表明大和國是較邪馬台國更為強大的存在。

中國史籍《宋書·倭國傳》則記載了5世紀大和國五位國王(即「倭五王」贊、珍、濟,興、武)與劉宋交往的情況。他們部曾遣使朝貢,並接受劉宋皇帝的冊封。例如,倭王珍被封為「安車大將軍、倭國王」,其臣屬13人亦分別被封「平西、征虜、冠車、輔國將軍號」。據《宋書·倭國傳》記載,末順帝開明二年(公元478年),倭王武曾遣使上表,表文中提及其先祖統一日本的活動情況說:「自昔祖禰,躬欖甲胄,跋涉山川,不遑寧處。東證毛人五十五國,西服眾夷六十六國,渡下海北九十五國。」然而,有關這一時期的日本國家的體制,卻不得其詳。不過,這一時期的大和國不僅逐漸統一了日本,而且成長為可與朝鮮半島上的高句麗、百濟相抗衡的強國。因為它在致力於接受中國南朝劉宋朝廷冊封的同時,還試圖建立以它為中心的地域性冊封體制。《宋書·倭國傳》記載,倭王珍,濟、武都曾要求宋朝皇帝冊封其「使持節都督倭、百濟、新羅、任那、秦韓、慕韓六國諸軍事」等封號。結果,倭王濟與武部分地達到了目的,劉宋朝廷承認了他們對百濟之外的其他幾個國家和地區的軍事控制權。

日本成為制度完備的國家,應是在公元7世紀以後的事。7世紀初,推古女王和聖德太子多次派遣「遣隋使」和留學生到中國大陸。在與隋的交往中,開始稱國名為「日本」,稱國王為「天皇」。他們認真學習隋的政治制度,開始實行所謂的「推古朝改革」。尤其是在645年實行。大化改新」之後,日本更是頻繁地派遣「遣唐使」和留學生、留學僧到中國,全面地學習唐朝的各項制度,實行經濟、政治社會改革,並仿照唐的「律令」而稍加修改,制定了日本的「律令」,將各項改革和制度法典化,使日本成為比較成熟的文明國家。

①1931年。直良信夫曾發現所謂「明石猿人」的腰骨化石,但最近的研究證明,它不屬於「猿人」,而屬丁更晚的「新人」階段。
②直木孝次郎:《倭國的誕生》,小學館,1978年初版第5次印刷,第378頁。
③埴原和郎:《日本人的形成》,收入《日本通史》第1卷,岩波書店1993年第一版,第96頁。
④佐佐木高明;《日本史誕生》,集英社1991年5月初版,第256--260 頁。
⑤有關邪馬台國的所在位置,學界歷來眾說不一,有的認為是在北九州,有的
認為是在畿內地區的大和。還有其他一些說法,在此從略。
⑥王金林:《漢唐文化與古代日本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第l版,第5--12頁

D. 剛進吉林大學東北亞院工作工資是多少

這要看你是教師編制還是行政編制、圖書系列等,還有你入職的職稱和級別。如果你是博士畢業,以助教的身份入職教師,那麼你的收入(包括工資)扣除稅等項目後,大概在5000元左右。

E. 美國丘博保險集團的治理模式

丘博保險集團的總收入在世界保險機構位於前10位。丘博集團總資產超過440億美元,具有最佳、標准普爾和穆迪評級機構證明的高信用評級,已經成為全球保險機構的領頭羊。丘博集團的總部設在Warren,NJ。它在29個國家有120多家辦公地點,該集團共有11800名雇員、8000多名代理人和經紀人。 丘博保險集團1994年在北京設立第一家駐中國代表處,一直於中國保險業和有關政府部門保持密切的關系,在支持中國保險專門人才的培訓方面也做了諸多工作。
丘博保險(中國)有限公司是丘博保險集團旗下成員在中國設立的子公司。丘博保險(中國)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於2000年的美國聯邦保險公司上海分公司,後經中國保監會批准於2008年改建為獨資子公司。至今,丘博保險(中國)有限公司已獲准在上海和江蘇省經營保險業務。
丘博保險集團已經決定將下屬的美國聯邦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升格為美國聯邦保險(中國)有限公司,申請已經提交到了中國保監會。作為丘博保險集團的子公司———美國聯邦保險公司上海分公司也於2000年9月正式營業,主要經營財產及責任保險業務。丘博保險集團於將公司東北亞總部從中國香港遷到上海,管理集團在中國、日本和韓國的保險業務。 丘博保險歷年保費收入情況如下: 年份 保費收入(萬元) 2008 11152 2009 11721 2010 14438 2011 15775 2012 13988

F. 招商書怎麼寫,最好是範文

近年來,隨著沙河口區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總部經濟和樓宇經濟規模體量得到了快速提升。截至目前,全區已聚集了大連冰山集團、大連電力建設集團、大連商品交易所、大連正源集團、大連民勇集團、大連城市建設集團、大連錦綉集團等為代表的總部集團企業50多家,500強企業(分支機構)34家。同時形成了以東北亞煤炭交易中心、期貨大廈、大連光洋國際工控產品•技術轉移中心、錦綉建安大廈、君安國際大廈、行政大廈、軒煌創意大廈等為代表的總部大廈10餘家。具備總部集團和總部大廈性質的企業納稅額占區級稅收收入超過30%。全區現有商務樓宇(3000平方米以上)總建築面積150萬平方米,其中寫字樓27幢,公寓17幢,產業園區5個。商務樓宇入駐企業共有2500多戶。27幢寫字樓總建築面積近80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的有20幢,代表性樓宇包括諾德大廈、期貨大廈、行政大廈、天興國際大廈、華邦上都、錦綉大廈、三合大廈、半島科技大廈等。入駐企業主要集中在商貿業、計算機軟體業、科技類企業、信息咨詢業、交通運輸業、建築安裝業、房地產業等行業。17幢公寓總建築面積近70萬平方米,共入駐企業900多戶,其中有代表性的有民勇大廈,入駐企業以貿易、旅遊、中介服務和裝飾裝修公司為主;廣榮大廈,以貿易、科技公司、培訓為主;科技廣場,以培訓、裝飾、貿易、軟體、廣告咨詢和美容企業為主;羅斯福公寓,以貿易、培訓和設計企業為主;星海旺座,以貿易、科技、咨詢類企業為主。5個產業園中,中小企業園、創意產業園和軟體信息產業園已形成了產業聚集,企業規模和質量逐步提升。總部經濟園、研發設計產業園目前處於前期策劃階段。
2.1.1 服務業整體招商引資狀況

2010年,全區實施遼寧沿海經濟帶核心城市核心區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區政府緊緊依靠全區人民,堅持科學發展,倡導創新發展,致力率先發展,凝神聚力,克難奮進,圓滿完成了區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新跨越。[27]
城區經濟發展實現歷史性突破。我們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力推進區域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全區地區生產總值按可比價增長15.5%;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8.1億元,同比增長36.9%;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1.4億元,同比增長18.1%;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9億元, 同比增長46.5%。其中,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率位居中心城區首位,尤其是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凈增4.9億元,是全區歷史上增幅最高的一年。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實質性進展。大力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新經濟,產業結構明顯優化。現代服務業平台建設加速推進。圍繞「一個龍頭、一個中心、五個園區、五個節點」布局,建項目、搭載體、引產業。出資24億元整體購置諾德大廈,引進東北亞煤炭交易中心,期貨大廈、環球金融中心A座正式投入運營,中石油大廈、保險大廈、證券大廈、北方金融擔保大廈、喜來登酒店等項目正在加快建設。自主投資2.6億元建設了現代服務業總部大廈,服裝創意產業園二期已竣工,IT產業大廈和大連電子IT產品交易中心已開工建設,益嘉廣場紅星美凱龍已正式營業。高端服務業迅速興起。以大商所為引領的期貨、證券、保險、信託金融服務業快速發展,新入駐大通證券等金融服務企業60多家[28];以東北亞煤炭交易中心為標志的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新入駐大連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等現代物流企業40多家;以天河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為代表的高新技術服務業快速發展,新入駐低碳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企業58家,實現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42.3億元,同比增長31.2%。新經濟企業加快聚集。隨著新經濟發展平台和載體的加快建設,全區吸納項目、資金、技術、人才迅速湧入的「窪地」效應日益凸顯,目前,全區商務樓宇已達50棟,入駐總部性質的企業51家;共引入世界500強、跨國集團分支機構34家。服務業稅收貢獻率已達78%,二三產業比重為27:73。
對外開放增強發展新活力。全區不斷整合優化招商資源,進一步提高了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打造了招商引資新模式[29]。採取「領導帶動、政企聯動、全員推動」的招商模式,周密籌劃,精心組織,主動出擊,先後赴「長三角」、呼和浩特等地舉辦現代服務業招商主題推介會,尤其是在呼和浩特招商會上,一次性簽約項目222個、合同金額405.7億元,無論是招商規模還是招商成果都實現了歷史之最,創造了「沙河口模式」,得到了市領導充分肯定。推出了招商引資新舉措。出台了《沙河口區招商引資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政策措施》,確定了東北亞煤炭交易中心、環球金融中心、現代服務業總部大廈、IT產業大廈為重點招商資源,分別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調動了企業投資的積極性,共簽約入駐企業213家。拓展了招商引資新領域。廣聯博引,選優引強,多次隨省市政府赴外地招商,主動登門拜訪廣東原創動力、華策集團等大型企業集團總部,積極邀請深圳益田、日本住友、韓國SK集團、新加坡忠源等中外知名企業來區考察,共開展中外交流活動100餘次。全年引辦外資項目52個,實際利用外資5億美元;引進內資50.3億元,同比增長17%。

G. 請問有誰知道大連北良集團這個企業怎麼樣工資待遇如何

大連北良有限公司成立於1993年,是中央投資控股的大型綜合現代物流企業,公司下屬港務、鐵路、貿易、運輸4個分公司,擁有16家全資、控股、參股、合作企業,與幾十家企業有穩定的生產經營合作關系。2004年初,公司資產總值82億元。

北良公司的綜合物流服務業務主要包括糧食、石油化工品、植物油及各種雜貨的港口中轉及倉儲、鐵路運輸、集裝箱物流、糧油貿易和期貨,糧油食品深加工,物流及貿易、電子商務、船舶和貨物代理。另外北良公司還從事房地產開發、酒店服務等。

以北良公司投資經營為主體的北良港擁有10個大型深水泊位,包括3個散糧專用泊位、4個成品油專用泊位、1個集裝箱泊位、1個植物油專用泊位、1個雜貨泊位。港口年吞吐能力2800萬噸,北良港目前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糧食中轉樞紐港、國家糧油儲備基地。

北良公司以港口為依附,以「北良園區」為載體,大力發展物流業和臨港加工產業,目前一大批相關合資合作項目正在「北良園區」建設,部分項目已經投產。北良公司規劃用5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北良園區」總投資220億元,努力建設東北亞糧油中轉、加工、儲存、商貿交易中心,油品及液體化工中轉、儲存、商貿交易中心,國際綜合物流服務和信息中心,東北亞糧油食品集裝箱物流基地和糧油集裝箱區域性樞紐港。

待遇很好,關鍵是看你的發揮

H. 青島的資料

青島市是中國著名的海濱避暑度假勝地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位於膠東半島,膠洲灣畔,三面環海,氣候宜人,以海為主題,以山、海、城為一體的自然景觀與豐富的近代歷史文化內涵構成青島旅遊的基本特徵。其主要的名勝古跡包括棧橋、小青島、魯迅公園、小魚山公園、八大關、迎賓館、京山炮台、天柱山摩崖刻石、嶗山風景名勝區、琅琊山風景名勝旅遊區等。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和旅遊業的發展,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海洋游樂城、海豚館、國際啤酒城、海上樂園等一批高品質景觀、場所以及度假別墅相繼建成對外開放,大型海洋公園正在建設中。
www.HUAXIA.COM | 首頁 | 新聞 | 各地 | 台灣 | 兩岸 | 文化 | 商務 | 軍事 | 娛樂 | 生活 | 房產 | 專題 | 文萃 | 資料 | 商城 |

■ 網站導航
■ 會員注冊
■ 郵箱服務

各地要聞 | 交流動態 | 招商信息 | 台企巡禮 | 圖片看中國 | 采風 | 情緣 | 美景 | 美食 | 民俗 | 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 -> 海峽兩岸企業發展與合作論壇

青島市簡介

09/21/2005/14:03 華夏經緯網

青島位於山東半島南端,是一座獨具特色的海濱城市。全市海岸線總長為870公里,其中大陸岸線730公里,海岸曲折,岬灣相間。青島現轄七區五市,總面積10654平方公里,總人口720.68萬。

青島是國家14個沿海開放城市和8個國際會議城市之一,同時,青島是中國重要的外貿口岸、中國重要的海洋科研基地。由於受海洋環境的調節,空氣濕潤,溫度適中,四季分明。也因此成為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勝地。青島亦是一座歷史名城,中國道教即發源於此。

1986年青島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賦予相當省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1994年被列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經過20年的改革開放和產業結構調整,青島現已形成了電子通訊、信息家電、化工橡膠、飲料食品、汽車船舶、服裝服飾六大支柱產業。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780.3億元,同比增長15.9%;2003年全市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0.14億元,增長23.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總支出147.17億元,增長18.3%。綜合經濟實力在全國城市中居第11位,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居第5位。

2003年青島市外貿進出口總額206.59億美元,增長22.1%,其中,出口額123.92億美元,增長17.2%,進口額82.67億美元,增長30.1%。2003年共批准利用外資項目2248項,增長22.7%,合同外資80.06億美元,增長44.9%。實際利用外資40.14億美元,增長68.8%。截至2003年末,共有71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青島投資,累計合同外資25.3億美元。

青島正在大力發展港口經濟、海洋經濟和旅遊經濟三大特色經濟;建設家電電子、石油化工、汽車造船、新材料四大工業基地;培育家電電子產業群、石化產業群、汽車產業群、造船產業群、港口產業群。加快「五個中心」建設,即區域性的航運中心、物流中心、服務中心、金融中心、高新技術產業中心。

在政策的支持與引導下,青島的各個行業迅速崛起。目前已有一大批中國知名企業,如海爾集團、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海信集團、澳柯瑪集團、雙星集團等。青島啤酒已經擁有百年的生產歷史;海爾集團是改革開放後迅速崛起的企業,2003年實現全球營業額突破800億元人民幣。青島現擁有中國名牌產品25種,中國馳名商標6個,有4家企業獲得國家質量管理獎,12家企業入選國家500強企業,市級以上名牌產品共168種。與此同時,金融業增長快速。匯豐銀行、山口銀行、渣打銀行、東亞銀行等都在青島設立了分行或代表處,保險行業也實現了承保金額6228.0億元,保費收入46.43億元的新高。

青島市在引進國外智力工作中,積極貫徹「招商引資」與 「招才引智」並舉的發展戰略,緊緊圍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引智工作以擴大引進國外高層次人才、智力和加快培養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專門人才為突破口,圍繞「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構築有特色的現代化國際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為青島市對外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全方位智力保障。引進國外專家1300多人次,派出各類培訓2400多人次,參與解決生產技術管理難題550多個。積極構築國際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先後舉辦了「中國山東海外百名博士創新周」及「21世紀:國際化人才與創業項目洽談會」,與1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個組織建立了長期智力合作關系。青島擁有25個海洋科研、教育以及管理機構,全國重點綜合性海洋高等學府――青島海洋大學就設在這里;擁有中國國內一半以上的海洋科技人才,是一座集海洋科研、國際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為一體的東方海洋科學城。

青島國家級重點發展區域簡介: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1984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1985年3月動工興建。經過19年的開發建設,這里成為中國北方投資環境最好的區域之一。目前全社會累計固定資產投資180億元,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8.8%,順利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區內的前灣港是天然良港,總投資8.87億美元興建的前灣港三期工程業已啟動,建成後預計年吞吐能力超過650萬標准箱。截至2003年底,已有20多個省市、53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來開發區投資,累計批准三資項目1630個,總投資84.9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0.6億美元。投資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228個,投資過億美元的項目9個,世界500強企業在開發區興辦了40個項目。

近年來,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緊緊抓住世界范圍的製造業轉移和青島市「挺進西海岸」戰略全面實施的機遇,大力發展臨港產業,突出發展「大港口、大工業、大旅遊」三大特色經濟,著力構築「三大基地」(家電電子基地、石化基地、以汽車集裝箱造船特種鋼為龍頭的機械製造業基地)、「兩大中心」(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一個勝地」(具有國際水準的海濱旅遊度假勝地),加快構建青島新的經濟發展重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國際新城區,在青島構築有特色的現代化國際大城市框架、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中發揮核心帶動作用。

保稅區:

青島保稅區是1992年11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全國15個保稅區之一,是山東省和沿黃河流域唯一的保稅區,具有「境內關外」特性,實行「免證、免稅、保稅」的自由貿易區政策,是目前我國對外經濟開放度最大、政策最優惠的特殊經濟區域。主要培育開發現代國際物流、國際貿易、出口加工、保稅倉儲、商品展示展銷等功能。形成國際物流分撥中心、國際采購中心、以高科技產品為主導的製造中心,力爭成為東北亞現代國際物流中心。

截止到目前,青島保稅區已吸引57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20多個省市的投資者前來興辦實業,投資各類項目2600多個,其中三資企業990多個,合同利用外資已達15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如日本伊藤忠、住友、三菱、日商岩井、丸紅、松下、扶桑、美國朗訊、美鋁、德國德固薩等先後在青島保稅區落戶。

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1992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高新區。2000年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2001年被評為國家級先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2年被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和國家大學科技園,2003年被授予「全國科技先進區」。

青島高新區毗鄰嶗山風景區和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區內基礎設施完善,交通條件便利,自然環境優美,是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俱佳的高質量商務、科研、生活區。

青島高新區吸引了美國朗訊、日本三菱重工等跨國企業,一汽集團、中信證券等國內強勢企業入駐。中國民族產業的旗幟—海爾集團總部座落於區內。目前,青島高新區已經初步形成家電電子、軟體、新材料、海洋生物制葯「四大產業」集群,成為海內外客商投資的首選區域。

主要節會活動簡介:

青島國際啤酒節:

青島國際啤酒節始創於1991年,於青島建置百年舉城歡慶之時拉開序幕。啤酒節由國家有關部委和青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是融旅遊、文化、體育、經貿於一體的國家級大型節慶活動。

啤酒節由開幕式、啤酒品飲、文藝晚會、藝術巡遊、文體娛樂、飲酒大賽、旅遊休閑、經貿展覽、閉幕式晚會等活動組成,自2000年起固定在每年八月中下旬舉辦。節日期間整個城市充滿動感與活力,佔地近500畝的啤酒城內更是美酒飄香,激情盪漾。節日每年都吸引超過20多個世界知名啤酒廠商參節,也引來近300萬海內外遊客相聚狂歡。

啤酒節經過十三屆的培育,目前已成為青島乃至山東最具影響的大型慶典活動,是青島公認並推舉的節慶第一品牌。如今,啤酒節在傳承百年啤酒文化和張揚城市個性特徵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文化層面上也為青島創造了狂歡節的氛圍,更是海內外遊客夏遊青島不容錯過的一道精神盛宴。

中國青島海洋節:

中國青島海洋節作為青島市的重要節慶品牌,是當今中國唯一以海洋為主題的節日,創始於1999年,至今已成功舉辦了五屆,每年7月份舉辦。海洋節依託風光秀麗的海洋風景帶,以弘揚海洋文化內涵為基調,突出群眾的參與性、娛樂性,體現國際性,力求使各項活動內容全方位、立體化地體現海洋特色,深層次地挖掘海洋文化內涵。海洋節充分發揮青島「中國海洋科技城」的優勢,薈萃現代節慶之精華,成為七月青島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舉辦以來,全面展示了青島的海洋資源、海洋產業、海洋科技優勢和海洋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了全社會保護海洋環境、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推廣旅遊服務海洋科技的意識。
以「科技節」和「市民節」為基本定位的中國青島海洋節,內容涵概了開幕式、海洋科技、海洋葯物、海洋美食、海洋體育、海洋文化、海洋旅遊、閉幕式等幾大板塊數十項活動。

I. 在大連干什麼最有發展

大連為東北亞最大的軟體外包城市。大連有一個數是在全國是排在第三位,就是軟體出口2.12億美元,除了北京、上海之外,大連是排在第三位的;從增長率來看,大連是排在第一位的,增長88%。那麼大連的軟體產業發展,它的特點就是國際化,通過面向日本市場、為日本的一些公司做軟體外包

建設"大大連"的具體措施:一是實施"西拓北進",調整大連的空間布局。把大連城區西拓到旅順、北進到金州,構築"兩城三星"組團式城市空間布局。"兩城"即大連主城區與大連新市區。主城區由中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甘井子和旅順口區組成;新市區由金州區、開發區、保稅區、金石灘度假區、"雙D港"、大窯灣港組成。"三星"即庄河市、瓦房店市、普蘭店市三個衛星城。主城區要突出典雅優美風貌,新市區要體現觀代風格,三個衛星城要特色鮮明、功能互補。要逐步形成以"兩城"為中心,以"三星"為節點,以小城市和小城鎮為基礎,沿黃、渤海岸兩條軸線呈"V"字形放射狀的城鎮體系。到2020年,城市用地達到100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達到85%。二是堅持"產業強市、工業先行"。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以石油化工、電子信息、機械製造等三大工業支柱為支撐,現代服務業高度發達的"13l"產業格局。建立"一核三帶"開放型產業布局。一核,即產業分布以城區和新市區為核心。三帶,即沿沈大高速公路和黃海大道,以衛星城和多個功能各異的產業園區為依託,形成兩條放射狀的陸域經濟帶;以長山列島及周邊海域為依託,構築海洋經濟帶。三是按照"立足大連、服務腹地"的要求,充分發揮港口優勢,進一步提升城市總體功能。四是以建設暢通型、生態型城市為目標,進一步加大城市建設及管理工作力度,把大連建設得更綠更美。

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以石油化工、電子信息、機械製造等三大工業支柱為支撐 這幾個是大連最重視的行業!

-------------------------------------------------------------------
讀下這個就知道哪些行業比較紅火了!

加快科技、信息與金融業發展 全面落實「大大連」規劃綱要確定的任務
大連市副市長 戴玉林

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設「大大連」規劃綱要》是全面貫徹十六大精神,加快我市實現現代化的重大戰略舉措,也為我市科技、信息、金融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為此,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抓住新世紀頭20年的發展機遇期,將我市科技、信息和金融業在空間和規模上做大,在質量和水平上做高,為實現建設「大大連」的宏偉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關於科技事業發展
(一)發展思路。圍繞「大大連」建設,以軟體、生物、新材料、節能和環保、現代農業為重點,將空間做大、產業做高,即拓展兩個空間,實現兩個突破。拓展兩個空間:一是擴大產業基外延空間,使高新技術產業與「大大連」的體量相一致,調整高新技術產業布局,適應「兩城三星」組團式城市空間布局需要;二是放大產業的內涵空間,首先是藉助軟體業在國內外的影響,擴大規模,拉長鏈條,除實現軟體業快速規模化發展外,還要帶動培訓業、智能信息服務業、IC設計和製造,光電子材料生產加工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其次是大力發展生物技術產業,使其在相關領域與世界發展同步,為「大大連」建設創造具有可持續高速發展的新產業空間。實現兩個突破:一是在外向型、國際化的發展水平上要有突破,重點引進世界500強、國內100強企業及培育本市一批產值在幾億到十幾億元的企業,使高新技術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二是在科技創新體繫上要有突破,進一步完善以孵化網路、技術支撐、風險投資、法律咨詢為重點的中介服務創新體系建設:
(二)發展目標。到2005年,形成我市高新技術產業新格局。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到1170億元,年均增長25%,占同期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0%以上。基本形成軟體及信息服務業、電子產品製造、生物工程、新材料、高效節能和環保、高科技農業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產業新結構,其中軟體及信息服務業成為國內外知名的產業品牌,在生物工程產業上成為我國生物制葯重要基地。集中力量發展高新技術園和金州現代農業科技園區,使之成為國內高新技術和現代高科技農業的品牌區。從軟體園到七賢嶺往旅順南路延伸,基本形成以世界500強為標志的智能信息服務產業帶框架;雙D港成為國內外數字技術和生物技術最活躍的產業區。金州現代農業科技園區成為我市率先實現現代化的示範區。現代農業科技推廣和全國新體系基本形成,農業新品種引進、推廣和普及取得重大突破。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800家,規模上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0家。全市基本形成以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和企業科技開發中心為四大支柱的系統聯動的科技創新體系,其中科技企業孵化器達到25萬平方米,孵化各類項目1000項,技術市場實現成交額17億元,風險投資投融資達到10億元以上。各縣市區均闢建各具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基本實現各縣市區「一套科技服務體系,一個企業孵化器,一個產業園」的新目標。
到2007年,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水平居於全國前列、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60%以上,傳統工業高新技術化取得跨越式進展,工業產品結構基本形成以高新技術產品為主導的新格局。高新技術產業鏈得到全面拉伸,並遍布「大大連」的「兩城三星」、生物工程產業形成制葯、基因製品、功能食品、海洋生物等優勢產業;新材料產業形成非金屬材料、生物醫學材料功能材料、特種用途材料為主體的新格局;農業新品種更新換代率達到90%以上,農副產品加工業得到長足發展。全市技術交易市場總面積達到5萬平方米,技術交易額超過30億元。
到2010年,高新技術產業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70%以上。軟體園—七賢嶺一旅順南路成為軟體業、智能信息服務業,以及相關培訓業產業帶;開發區一雙D港—黃海大道入口以北成為雙D產業帶;黃海大道兩翼成為現代農業高科技產業帶;沈大高速公路兩翼成為現代農業深加工產業帶。科技創新體系完善,功能完備,效益突出,全民科技意識和科技素質顯著提高。在軟體及信息服務業、電子產品製造、生物工程、新材料、高效節能與環保、現代高科技農業等各產業領域,形成一批技術上接近和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規模達50億元以上,實行跨國經營的高新技術企業集團或跨國公司。國際軟體名城和亞太地區信息服務中心的地位初步確立;採用國際標准進行生產的高新技術產品達到50%以上。
到2020年,高新技術產業達到或超過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全市各主要工業產品基本實現高新技術化,高新技術產業比2000年翻三番,突破3500億元。一大批世界工業500強公司進入大連,高新技術產業技術標准、產品標准實現與國際接軌,國際軟體名城地位得到鞏固。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我市經濟發展及對外經濟貿易的支柱產業和「大大連」的產業支柱。
二、關於信息產業發展
(一)發展思路。我市要以建設環渤海乃至東北亞地區電子信息產品製造、加工和出口基地、國際軟體名城和東北亞信息服務中心為目標,實現信息產業新的跨越式發展;以牽動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為方向,以寬頻網路建設為基礎,以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為核心,以電子政務為龍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和現代化為重點,全面建設「數字大連」。
(二)發展目標。到2005年,「數字大連」的總體框架基本形成。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650億元,年均增長24%;軟體業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年均增長63%,出口創匯5億美元,年均增長115%;電子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180億元,年均增長弱%。 到2007年,信息化整體水平位居全國前列。信息基礎設施適應現代化城市發展需要,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基本普及現代信息技術在經濟和社會各領域的應用,「數字大連」主要業務系統不斷完善;奠定了環渤海乃至東北亞地區電子信息產品製造、加工和出口基地、國際軟體名城以及東北亞信息服務中心的堅實基礎,信息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年均增長24%;軟體業銷售收入達到150億元,年均增長46%,出口創匯8億美元,年均增長74%;電子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250億元,年均增長38%。
到2010年,信息化整體水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水平。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信息基礎設施,現代信息技術在經濟和社會各領域得到比較廣泛的應用,「數字大連」基本建成;信息技術創新體系初步形成,初步確立環渤海灣乃至東北亞地區電子信息產品製造、加工和出口基地、國際軟體名城以及東北亞信息服務中心的地位,信息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型支柱產業。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工業總產值達到1650億元;軟體業銷售收入達到500億元,出口創匯30億美元;電子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達到300億元。
到2020年,信息化整體水平接近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水平。信息基礎設施繼續保持世界先進水平,滿足寬頻化、個人化、智能化的通信服務,信息資源實現了世界范圍的充分利用和高度共享,現代信息技術在經濟和社會各領域得到全面廣泛的應用,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和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和優化,「數字大連」全面建成;確立環渤海灣乃至東北亞地區最有影響的電子信息產品製造、加工和出口基地,國際軟體名城和東北亞信息服務中心的地位,信息技術研發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信息產業成為大連國民經濟的第一主導型支柱產業,信息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同期GDP的30%以上。
三、關於金融業發展
(一)發展目標。到2010年,基本建成銀行、保險、證券、信託、期貨等各行業全面發展、各類中外資金金融機構聚集、服務功能完善的金融機構體系,金融機構數量在現有的基礎上翻一番,每年新增分行、分公司以上級金融機構3家以上。到2020年,將我市建設成為東北亞地區的國際金融中心。
實現金融業持續、快速增長,做大金融業體量。金融資產在現有基礎上翻兩番;金融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由現在的5.3%提升到10%;銀行存貸款保持12%以上的年增長率,總額翻兩番,分別達到8000億元和7000億元;保費收入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長率,總額翻三番,達到260億元;期貨業保持全國領先,大豆期貨交易保持亞洲第一、全球第二的位置,增加交易品種,期貨交易額年均增長10%以上,總額達到5萬億元。
基本形成充分開放、輻射力強、功能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同業拆借市場、票據貼現市場、外匯調劑市場、證券交易市場、期貨交易市場不斷完善,交易規模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長率。建設安全、有序、誠信、公平競爭的金融環境,銀行資本充足率達到巴塞爾協議規定的8%以上,不良資產率控制在國際通行警戒線標准10%以下。
(二)工作措施。一是加大對外開放,積極吸引內外資金融機構尤其是法人公司落戶大連,積極發展各類金融中介機構。二是加強金融風險防範和不良資產清理,強化金融綜合監管;全面推進誠信體系建設,整頓規范市場秩序。三是實施內引外聯,做大做強大連市商業銀行、大通證券、華信信託投資公司等地方金融機構;鼓勵金融機構向外拓展業務市場。四是大力推進金融信息化建設,實現金融服務電子化、網路化和國際化。五是充分發揮資本市場融資功能,開展資本運作,加快擬上市企業培育,做強做大上市公司;積極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拓寬融資渠道,加大金融對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資金支持力度。

J. 愛國!懂汽車!懂經濟!了解日本!歡迎!請進!!!我們需要你!!!!

一、民族與國家的起源

日本民族的起源,可以從體質結構和日本語的起源兩方面來考察。日本民族是日本文明的主體,也是日本文明的創造者。然而,這里所說的「民族」,既不同於人類學中的「人種」概念,也不同於民族學中狹義的「民族」概念,而是指較為寬泛的概念。因而,本書所說的「日本民族」,也包括日本的少數民族阿伊努族。

關於日本民族的起源,或日本人的起源問題,學界至今仍聚訟不決。從體質結構來看,諸種見解大致可分三類:(一)「人種更替說」,認為在日本列島曾發生一次乃至兩次人種更替。如在19世紀80年代,解削學家小金井良精認為,在繩紋時代生活於日本列島的原住民是阿伊努入,繩紋時代後他們被大陸來的其他人種驅趕往北方。(二)「混血說」,認為「原日本人」(舊石器時代的日本人)在繩紋時代之後,與大陸或南洋諸島移居來的其他人種混血,逐漸形成現代日本人。醫學家清野謙次首先提出「混血說」,直至20世紀30年代,仍為學界主流。(三)「演變說」(或稱「連續說」),認為繩紋時代的日本人由於生活方式的變化,其體質逐漸演變,成為彌生時代人、古墳時代人乃至現代日本人。它更為重視人種的繼承性,既不贊同「人種更替說」,也不大重視混血對日本民族構成的影響。二戰後,東京大學人類學研究室的長谷部言人和鈴木尚教授持此說,至今對學界仍有影響。

從各時代日本人的體質結構來看,屬於蒙古利亞人種是毫無疑義的。考古學已證明在10萬年乃至20萬年以前(即舊石器時代早期或中期),便有人群在日本列島生息。但是,由於尚無這一時期的人類骨化石的發現,因而無從了解其體質特徵。目前,在日本列島發現的最早的人骨化石是1957年在豐橋市牛川町發現的「牛川人」,約生活於舊石器時代,具有「占人」 (尼安德特人),的特徵。除「牛川人」外,在日本發現的舊石器時代人骨化石,如「三日人」、「浜北人」,「港川人」、「聖岳人」,其生活時代均不超過3萬年前,已進入「新人」階段。它們的體質特徵是身材較矮。例如,在沖繩島發現的「港川人」,距今約18000年,男性身高約155厘米.女性約144厘米。與中國大陸發現的舊石器時代後期的人骨化石相比較,較之華北地區的身材較高的「山頂洞人」,他們更類似於在中國廣西發現的身材較矮的「柳江人」。可以認為,在冰河期海面較低而出現陸橋時,「古蒙古利亞人」(廣泛分布於東南亞)之一部,從中國大陸南部移居到沖繩和西日本,形成了上述的「原日本人」。他們便是繩紋時代日本人的母體。

從1萬年前到公元前3世紀,是日本的繩紋時代。由於已渡過冰河期,海面上升,日本列島與大陸隔絕,一般認為,繩紋時代人與大陸來往甚少。目前,已發現數干具繩紋人的遺骨。從其體質結構來看,雖因時代和環境的不同,同為繩紋人也有體質差異,但大都保留著「古蒙古利亞人」的典型體征,如身材矮、臉型短、鼻扁平等,與現代日本人顯然不同。然而,自繩紋時代晚期開始,又有亞洲大陸移民進入日本。到彌生時代,大陸移民急劇增加。1953年,九州大學教授直良信夫①在本州西北端的山口縣土井浜發現了200餘具保存良好的彌生人遺骨。其體質結構與繩紋人明顯不同,其特點是身材高(平均約162—163厘米)、臉型長等,更接近於現代日本人。經許多學者研究,認為彌生時代的大陸移民,來自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蒙古東西伯利亞等東北亞地區,屬「新蒙古利亞人」系統,最初居住於本州西端和北九州,以後逐漸向東擴散,經近畿地區擴散至關東地區。在擴散過程中,他們不斷與原居民(繩紋人的子孫)混血。不過,學者們對大陸移民的人數與混血對日本民族構成的影響,其估價卻大相徑庭。持「演變說」的學者認為,這些來自東北亞的大陸移民,因後續乏人,在混血過程中,逐漸為原居民集團所吸收,其影響不大。而持「混血說」的學者②,則運用當代的人口統汁法和擬態模型法推算,移民過程近千年(從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7世紀),大陸新移民的人數可達數十萬乃至上百萬,在有些地區應占人口的四成到九成,他們認為混血之影響,遠遠超過一般人們的想像。自然人類學家埴原和郎③便持此說。誠然,他們也承認地域的差異,認為在彌生時代來自東北亞的新移民大多居住於北九州地區。其一部分曾擴散至近畿和關東地區,而地處偏遠的東北地區、北海道、西北九州,離島地區,則較少或幾乎未受移民混血的影響,仍以繩紋人的子孫為主要居民,因而生活於北海道的阿伊努人被認為是未受混血影響的繩紋人的直系子孫。於是,在彌生時代,形成了日本人的二重構造,即移民系統彌生人(主要分布於西日本)和繩紋系統彌生人(主要分布於東日本)。而且,指紋、耳垢、齒冠的類型調查以及近年來新興的血液、病毒的遺傳因子調查,亦似乎支持這種「二重構造」說。當然,在彌生時代,也可能有中國江南地區的移民,直接或經南島地區進入日本.但日本學者的有關研究尚不多見。

彌生時代後的古墳時代(3世紀至6世紀),大陸移民仍不斷進入口本,且繼續向東日本扣各地擴散,與原居民的混血亦持續進行。但是,日本人的「二重構造」仍然存在。直至現代依然如此。只是繩紋人系統的影響,日漸縮小而已。因而,從體質結構來看,日本民族絕非單一民族,而是在漫長的歷史中,由來自東南亞的人口集團和來自東北亞的人口集團,不斷混血形成的「混合民族」。

從日本語起源的角度來看,與日本民族起源問題直接相關的,是日本浯的起源為何,它屬於哪一語言系統。因為在當時的條件下,只有使用某種語言的民族的人們到達並生活於日本列島,那種語言才叮能成為日本語的來源。通過探索日本語的起源亦可證明,日本民族是「混合民族」。

許多日本學者早就注意到,日本語的語法結構與包括朝鮮語在內的阿爾泰語系的語法結構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賓語或補語置於動詞謂語之前,語句的構成順序是主語一賓語一動詞謂語;在單詞後附加助詞或助動詞,表示語法意義;名詞無性與單復數的區別等。這表明日本語和阿爾泰語系諸種語言(包括朝鮮浯)可能是從共同砠語分化而來的同系統語言,因而日本民族在人種血緣關繫上,也可能與生活於東北亞的阿爾泰語系諸民族具有某種關連。但是,他們也同時注意到,日本浯和阿爾泰語系諸種語言之間,也有一些不同點。例如缺少單詞讀音的音韻對應關系,因而阿爾泰語系不可能是日本語的惟一來源。

於是,一些學者逐漸注意到,日本語與「南島語系」(即馬來與玻里尼兩亞浯系)之間或許有某種親緣關系。「南島語系」是分布十四起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島,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東至南太平洋諸島的一大語系,其范圍可至中國南部的一些非漢族的少數民族。「南島語」與日本語的類似點是:母音(母音)有5個,即(a)(i)(u)(e)(o),不使用雙重母音;單詞以母音結束;濁音不同於單詞之首等。這表明,使用「南島語」的東南亞的一些民族,有可能對日本民族的構成曾發生影響。但是,足以證明這些民族曾從南太平洋或東南亞直接進入日本列島的考古學依據,卻十分罕見。一些學者便推測,南島語系的語言可能是經過中國南部,然後傳入日本的。

近年來,有許多學者認為,應將日本語視為「混合語」,即日本語是在漫長的歷史中,由若干種語言混合而成的。有的學者從語言學、考古學和民族學諸學科綜合研究結果,認為占代日本語的形成,大約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在繩紋時代之前的數千年,在東北亞地區的落葉林帶,可能存在一種稱為「原東北亞語」的基礎語。繩紋時代初期的日本語可能來自這一系統,日本語中的阿爾泰語系的某些特徵可能由此而來。而到了繩紋時代晚期或彌生時代前期,從事水田稻作的移民,由朝鮮半島,或直接由中國長江下游地區進入日本。這樣,不僅從朝鮮半島繼續傳入阿爾泰語系的語言,而且也可能有中國長江下游地區的吳。越語傳入日本。(有的學者認為吳、越語均屬南方系統的話言,越語屬南島語系或泰語族,吳語則屬藏緬語族。)日本語中的南島語系的某些特徵則可能由此而來。進入古墳時代,中國大陸移民增多,漢語對日本語的影響更為強烈。正是上述這些語言要素的混合,形成了古代的日本語。

日本語是由亞洲大陸北方系統語言和南方系統語言混合而成的「混合語」,這也可以佐證日本民族是亞洲大陸北方人口集團和南方人口集團混血而形成的「混合民族」,最後成為一統的大和民族。

與日本民族形成一樣,日本國家的形成也經歷了相當漫長的歷史過程。由於日本出現歷史文獻的時代較晚,因而我們只有藉助日本周邊國家,尤其是中國的歷史文獻,以及日本的考古發掘資料,來追溯這一過程的原委。

一般認為,在彌生時代前期相中期(約為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世紀),在北九州和畿內地區已出現了許多「原生小國」。中國正史《漢書·地理志》記載說:「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其中的「百餘國」,雖非確數,但也反映了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世紀這一時期,在日本列島小國林立的狀況。《後漢書·倭傳》則記載說:自武帝滅朝鮮,使驛通於漢者三十許國。」雖不能說日本列島上的這些小國均有條件與漢朝建立交往關系,但「三十許國」的數字要比「百餘國」少了許多。這大約可以反映出這些小國在逐漸向地域統一的方向發展。《後漢書·倭傳》特別提及其中的「倭奴國」,說:「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其中提及的漢光武帝於公元57年賜給倭奴國王的印章,在1784年2月(舊歷)於福岡縣志賀島被發現了。這是一枚長寬約為2.3厘米,厚0.8厘米的金印,蛇形紐,陰文篆書「漢委奴國王」5個字。在相當長時間內,一些人對此印是否漢代遺物表示懷疑。但是,近年來在中國先後發現了「滇王之印」(1957年)、「廣陵王璽」(1981年)、「文帝行璽」(1983年)等漢代印章。「漢委奴國王」金印與這些漢代印章在紐式、形制、重量或字體上相似。由此可斷定「漢委奴國王」金印確系漢代遺物,也可證明中國史籍對當時日本國家狀況的記載大體無誤。此外,從日本的考古發掘資料來看,在以九州北部和大阪灣沿岸為中心的近畿地區,發現下一些屬於這一時期的人群集中生活的據點集落遺址。這些集落遺址大部周圍築有壕溝。這些據點集落遺址中,均出土了一些反映少數人巳具有某種權威的隨葬品,如銅鏡、銅劍、銅矛,銅戈、銅鐸、玉器等。在有的遺址中還出土了用於戰爭的鐵制武器,如鐵鏃等。這些考古發掘資料表明這些集落的內部已有上下貴賤的區別,對外已進行戰爭。④因而,每一個集落都可能是一個「原生小國」,當時的日本列島確實存在過「百餘國」井立的狀況。中國史籍《三國志·魏志·倭人傳》則較為詳盡地記載了稍後逐漸形成的地域大國邪馬台國的社會政冶狀況。邪馬台國⑤約存在於公元2世紀至公元3世紀後期。在邪馬台國內,已有上下尊卑區別,「尊卑各有差序,足相臣服」。也出現了階級區別,有稱為「國大人」和「大人」的貴族統治階級,有隸屬於「大人」的被統治階級「下戶」,還有更為低賤的可作贈品的「生口」,和可作殉葬品的「奴婢」。邪馬台國已形成國家機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為王,「其國本亦以男子為王」,以後經內亂「乃共立一女子為王,名曰卑彌呼」。在女王卑彌呼統治時期,其下設輔臣「有男弟佐治國」。女王卑彌呼居城池內,還有常備軍守衛。「居處宮室樓觀,城柵嚴設,常有人持兵守衛。」中央一級的官吏,還有分管政治、貿易和外交的「大率」、「大倭」和「大夫」。邪馬台國已有租賦制度,「收租賦,有邸閣」;也有刑罰,「其犯法,輕者沒其妻子,重者滅其門戶及家族。」邪馬台國還監督與控制著同一地域的其他小國,如「斯馬國」至「奴國」的21個小國和「伊都國」等。女王卑彌呼曾多次遣使曹魏,並受到魏明帝的冊封,稱「親魏倭王」。卑彌呼女王死後,葬儀隆重,「大作冢,徑百餘步,殉葬者奴蜱百餘人。」《三國志·魏志·倭人傳》有關邪馬台國的記載表明,邪馬台國已是控制相當大地域的階級國家,⑥盡管其階級分化與國家機構仍未盡成熟。

中國史籍《晉書·武帝本紀》亦記載了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女國王最後一次遣使入貢的情況。不過,自此以後直至《宋書·倭國傳》記載宋高祖劉裕於永初二年(公元421年)賜沼倭王贊,有近一個半世紀,中國史籍對日本的狀況缺載。而恰恰在這一時期,在畿內地區興起了控制日本大部分地域的大和國王權。由於缺少文獻記載,有關大和國的興起及其統一日本的活動雖已不得其詳,但根據少量的保存至今的金石文材料,可知大和國王權具有強烈的軍事性格。據傳為百濟肖古王贈給大和國的七支刀,現仍保存於奈良縣天理市石上神宮。刀上的銘文表明此刀是百濟國王為感謝大和國派兵渡海攻擊新羅而解救百濟所贈送的,現保存於我國吉林省輯安縣境內,建造於公元414年的高句麗奸大王(廣開土王)碑的碑文,則記載大和國曾派兵渡海與百濟聯合進攻新羅。結果,新羅求救高句麗,擊退了大和國軍。此外,自5世紀初期至中期,在大和盆地、河內平原一帶出現許多人型古墳,也表明大和國是較邪馬台國更為強大的存在。

中國史籍《宋書·倭國傳》則記載了5世紀大和國五位國王(即「倭五王」贊、珍、濟,興、武)與劉宋交往的情況。他們部曾遣使朝貢,並接受劉宋皇帝的冊封。例如,倭王珍被封為「安車大將軍、倭國王」,其臣屬13人亦分別被封「平西、征虜、冠車、輔國將軍號」。據《宋書·倭國傳》記載,末順帝開明二年(公元478年),倭王武曾遣使上表,表文中提及其先祖統一日本的活動情況說:「自昔祖禰,躬欖甲胄,跋涉山川,不遑寧處。東證毛人五十五國,西服眾夷六十六國,渡下海北九十五國。」然而,有關這一時期的日本國家的體制,卻不得其詳。不過,這一時期的大和國不僅逐漸統一了日本,而且成長為可與朝鮮半島上的高句麗、百濟相抗衡的強國。因為它在致力於接受中國南朝劉宋朝廷冊封的同時,還試圖建立以它為中心的地域性冊封體制。《宋書·倭國傳》記載,倭王珍,濟、武都曾要求宋朝皇帝冊封其「使持節都督倭、百濟、新羅、任那、秦韓、慕韓六國諸軍事」等封號。結果,倭王濟與武部分地達到了目的,劉宋朝廷承認了他們對百濟之外的其他幾個國家和地區的軍事控制權。

日本成為制度完備的國家,應是在公元7世紀以後的事。7世紀初,推古女王和聖德太子多次派遣「遣隋使」和留學生到中國大陸。在與隋的交往中,開始稱國名為「日本」,稱國王為「天皇」。他們認真學習隋的政治制度,開始實行所謂的「推古朝改革」。尤其是在645年實行。大化改新」之後,日本更是頻繁地派遣「遣唐使」和留學生、留學僧到中國,全面地學習唐朝的各項制度,實行經濟、政治社會改革,並仿照唐的「律令」而稍加修改,制定了日本的「律令」,將各項改革和制度法典化,使日本成為比較成熟的文明國家。

①1931年。直良信夫曾發現所謂「明石猿人」的腰骨化石,但最近的研究證明,它不屬於「猿人」,而屬丁更晚的「新人」階段。
②直木孝次郎:《倭國的誕生》,小學館,1978年初版第5次印刷,第378頁。
③埴原和郎:《日本人的形成》,收入《日本通史》第1卷,岩波書店1993年第一版,第96頁。
④佐佐木高明;《日本史誕生》,集英社1991年5月初版,第256--260 頁。
⑤有關邪馬台國的所在位置,學界歷來眾說不一,有的認為是在北九州,有的
認為是在畿內地區的大和。還有其他一些說法,在此從略。
⑥王金林:《漢唐文化與古代日本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第l版,第5--12頁

閱讀全文

與東北亞集團收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合同常見擔保方式 瀏覽:445
廣發證券楊子江 瀏覽:94
親人之間出借股票賬戶 瀏覽:969
外匯指定銀行2017 瀏覽:622
個人外匯管理辦法解讀 瀏覽:382
余額寶中錢如何購買理財產品 瀏覽:126
美元匯率黃金白銀 瀏覽:542
易信交易平台 瀏覽:846
華商城短線交易怎麼樣 瀏覽:484
2017金銀價格是多少錢 瀏覽:747
融資經理崗位職責 瀏覽:665
費用香港上市公司 瀏覽:197
股份份額轉讓 瀏覽:502
價格usd什麼意思 瀏覽:656
去年買的低風險銀行理財產品 瀏覽:174
哪個軟體理財產品利息比較高 瀏覽:162
菏澤市宜信普惠金融投資擔保公司 瀏覽:955
森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704
消費金融公司運作模式 瀏覽:360
凈值型理財產品就是基金嗎 瀏覽: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