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紫竹集團改革

紫竹集團改革

發布時間:2022-05-11 19:06:04

① 是供電局好還是電廠好

不要再猶豫了,肯定是電業局。原因如下:
1、廠網分離後,就只有大把橫向對比強於電廠的電業局(其實也就是電網公司了),鮮見強於電網的電廠,這是雙方在供產鏈上不同位置所註定的,舉個例子,電廠發電需要中調的調度和批准,中調就是隸屬電網公司,所以電廠逢年過節還得去電網那邊拜碼頭;
2、你是測控專業,進電廠基本只能做熱工崗位,可選擇度太窄,而且對你將來的發展也並不有利,因為電廠里熱工專業的人做到高層領導的例子很少,但是電業局不一樣,你接觸的交際面更廣,這對於你將來無論是創業還是准備向更高處走都有好處,而這個的重要性在你工作大概5年後逐漸會體現出來,可能你現在還沒啥感受,以後會有的;
3、電廠因為煤電價格未聯動,而國家肯定是保民生為首要任務,很多電企現在處於發多虧多但是還必須要發的狀態(所謂的企業社會責任感),在這一波虧損潮中電站分布廣、數量多的幾大央企集團首當其沖,給你個數據:1-7月份,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五大發電集團的電力業務合計虧損74.6億元,同比增虧82.7億元,其中,火電業務虧損180.9億元,同比增虧113億元。順便說一下:托克托就是大唐的。而電網呢,基本是無本經營(別說啥線路損耗啥的,那就是九牛一毛),拿廣東來說:電廠發電成本價四毛,上網價四毛多點,電網賣給民用6毛多,工業用更貴,你說誰賺錢;
4、你列舉的兩個電廠在我看來都不是很合適,北方電廠由於上網電價相對南方便宜太多,即便是本地煤源也鮮有不虧損的,從未來來看,電廠還必須分階段增加三脫環保設施,這些也是增加負擔的(補貼價格抵消不了增加的運營費用),如果國家的政策不發生根本性轉變,電廠的虧損現象估計在短期內還將延續。
綜上所述:電業局,必須的。
如果你鐵了心要去電廠,北方的電廠建議幾個:華能大連、京能熱電、大連熱電

② 天津港的發展史是如何發展的

天津港的歷史最早可以上溯到漢代,自唐代以來形成海港。1860年正式對外開埠,是我國最早對外通商的港口之一。塘沽新港始建於1939年,建國後經過3年恢復性建設,於1952年10月17日重新開港通航。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天津港的港口生產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90年代中後期,天津港以每年1000萬噸的增長速度進入了快速發展期,2001年,天津港吞吐量首次超過億噸,成為我國北方的第一個億噸大港,此後,又以每年3000萬噸的增長速度高速發展,2004年突破2億噸,集裝箱超過380萬標准箱,吞吐量進入世界港口前十名,集裝箱排名第十八位。2005年港口吞吐量達到2.4億噸,集裝箱吞吐量480萬標箱。2006年吞吐量達到2.5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595萬標准箱。天津港已經形成了以集裝箱、原油及製品、礦石、煤炭為「四大支柱」、以鋼材、糧食等為「一群重點」的貨源結構。
目前,天津港吞吐量位居世界港口第六位,國內港口第四位,北方港口第一位;集裝箱吞吐量位居世界港口第十六位,國內港口第六位。在2006年全國500強企業評選中,天津港位居第409位,港口行業第二位。
2008年1-11月份,天津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32,995萬噸,位居國內第三位
[寧波-舟山港 48,158萬噸(寧波港域33398.5萬噸,舟山港域14865.4萬噸)上海港 47,401萬噸]
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776.06萬標箱 ,位居國內第六位
[上海2,578.79萬標箱 深圳 1,973.25萬標箱 寧波-舟山 1,016.62萬標箱(寧波1,008.4萬標箱,舟山8萬標箱) 廣州 1,031.20萬標箱 青島 919.65萬標箱] 1.古、近代天津地區因港興城的歷史回顧

從歷史上看,天津是一個因港而建、由港而興的城市。由於天津地區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以及政治、經濟的歷史變革,造成天津港區中心的3次歷史變遷,而每一次變遷都在天津歷史上引發了因港興城的歷史過程。天津港不僅催生了天津城,而且港區變遷拉動天津發展重心的轉移。

唐《通典》將位於永濟渠、滹沱河和潞河三水匯流的入海處,稱為三會海口,即現今的軍糧城一帶。因守衛邊境地區的軍事需要,三會海口成為唐代向北部邊境各地轉運軍糧的必經之路,使這里成為具有泊船、裝卸、中轉和倉儲功能的天津最早的海港。由於三會海口港的興盛,促使當時的軍糧城成為一個繁華的港口名鎮。這是天津歷史上最早的一次因港興城的歷史過程。

從金朝開始至元、明、清的700多年間,中國出現了南北統一的盛勢。而且這幾個朝代均定都北京。由此,北京成為全國最大的消費中心,各項所需用品,從全國各地籌運至京都。直沽(今三叉口至大直沽一帶)騎河臨海,位於南北運河交匯入海河的三叉河口,河船、海船在此處向京城轉運貨物較為方便,又因此處地勢較高,適於興建各種陸上建築,遂成為漕運樞紐。從元朝起,直沽港開始興盛。1316年元朝特設「海津鎮」,天津步入了鄰港築城,以港興城的起步階段。1404年(永樂二年)明成祖因直沽是海運、河運及商船往來之要沖,令在三叉口西南側築城設衛,調沿海諸軍士屯守,並賜名「天津」。至清初,繼承明制,戰事不多,國力強盛,漕運進一步發展,當時自天津城西北角經北大關至天後宮一帶,商賈雲集,人聲鼎沸,屋瓦鱗次,店鋪林立,形成了以港口為中心繁華的商業區和城市經濟活動中心。直沽港的興盛,使天津成為京都附近一個大型的門戶城市。

1860年,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1861年1月20日正式對外開埠。此後,英、法、美3國開始在天津紫竹林租界一帶沿河築港,紫竹林港區開始繁榮。由於外國航運業的侵入,使天津港口的規模和職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是:傳統的漕船運輸逐漸被大型輪船取代;河運為主逐漸被海運取代;單一的漕糧為主貨類逐漸被多樣的外貿件雜貨(洋貨)取代;主權港淪為殖民性港口。此時,由於直沽港河窄淤淺,大型輪船不能上溯,興盛了700多年的直沽港區逐漸失去了轉運的功能開始衰落,港區中心開始東移至紫竹林一帶。隨著紫竹林港區和對外貿易航運的發展,帶動了天津各業的興旺,拉動城市重心向租界地區轉移,最終促成了近代天津城市的基本景象,即以租界中心地帶解放路兩側為主的商務辦公區;以五大道為主的豪華住宅區;以小白樓和勸業場為主的商業區。天津在開埠後的80多年間,一躍成為國內第二大城市,其發展的核心動力就是港口水運通衢五洲,廣聯四海功能的發揮。

為了適應航運業船舶大型化的發展,港區向海河下游東移至入海口處是一個必然趨勢。導致天津港區逐漸東移的直接原因有:(1)1900年帝國主義入侵中國佔領塘沽後,為停泊軍艦、運送物資和軍隊,各國開始在塘沽地區相繼構築碼頭。(2)自1886年開始,海河出現了幾次嚴重淤淺,促使中外航商在海河入海口處塘沽構築碼頭。當海河淤淺時,船舶可在塘沽接卸。(3)1880年,清政府在塘沽開辦北洋水師大沽船塢;1888年京山鐵路修至塘沽並由此延伸到天津,為塘沽地區發展近代工業提供了有利條件;1914年,愛國實業家范旭東等人在塘沽籌建我國第一家生產精鹽企業--久大精鹽廠,後來又建起亞洲第一家鹼廠--永利鹼廠(今天津鹼廠)。塘沽近代工業的發展客觀地要求發展港口。(4)日本侵略中國時期,為掠奪華北資源,在海河口北岸的沉積海岸上開始修建塘沽新港。日本人原計劃修建一個年吞吐量為2750萬t的港口,由於侵略戰爭的接連失利,計劃再三壓縮,到日本投降時,工程量僅完成修訂計劃的30%。1945年國民黨政府接收後,也只能維持殘局,再由於國民黨軍隊撤離時的破壞,新港變成了百孔千瘡的死港。

2.新中國成立後港口管理體制的演變和港口對天津城市發展的拉動作用

2.1 1984年以前天津新港的發展和港口管理體制

解放後,人民政府接收了新港。黨中央、國務院對新港的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新港分別於1951年至1952年,1958年至1961年實施了2期建設工程,不僅使新港得以恢復使用,而且擴建了碼頭泊位、庫場,完善了其他配套設施,為港口生產的順利進行奠定了較好條件。尤其是,為實現周恩來總理提出的「要在三年內改變港口面貌」的指示,於1973年3月開始的第3期大規模建港工程,使新港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為其成為北方第一大港奠定了前提條件。自此,天津港區中心開始定位於塘沽的海河口。紫竹林港區日漸衰落。1977年12月30日天津海河「四新橋」(現名光華橋)建成,海河斷航,紫竹林港廢棄,當年繁華的港區被改造成海河帶狀公園。

新中國成立後,天津港與其他沿海港口一樣實行中央管理體制。根據1954年1月政務院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港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港務局歸交通部海運總局統一領導,港口實行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港口生產納入國家計劃,由交通部負責港口的生產、經營、建設以及主要人事任免等事項。1958年6月至1961年5月,天津港曾下放河北省政府管理(此間天津市下放河北省為省轄市)。1961年5月,中央為了加強對經濟的調控力度,重新將港口劃歸交通部直接領導。

在計劃經濟體制時期,特別是受港口行業特殊管理體制的制約,天津的港口與城市在體制上處於分離狀態。雖然新港的建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是港口未能與城市的經濟發展融為一體。這一時期港口與城市的互動發展,特別是港口拉動城市發展的效應尚未得到充分發揮。這種狀況大體持續到1984年。

2.2 港口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港口對城市發展重心的拉動作用

1984年6月,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天津港實行體制改革試點的批復》精神,天津港下放天津市政府管理,將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港口領導體制改為由中央和地方政府「雙重領導,以地方為主」的管理體制;實行「以收抵支,以港養港,」的財政管理體制。從發展進程和實踐來看,這種管理體制相對於中央管理體制來講,具有的優點是:(1)將港口與天津市綜合經濟體制改革、建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市場經濟緊密地結合起來,促進了港口向社會的全面開放,為旅客、貨主、船公司提供全面服務,推動了港口由封閉型生產向開放型經營管理轉化,從單一服務向全面服務、多功能服務轉化;(2)使港口在基本建設上既可以得到交通部的直接支持,又可在港口與地方的諸多關繫上得到天津市政府的支持,有利於港口自身的發展,有利於港口與地區經濟的融合,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服務。

天津港實行這一管理體制改革的10多年中,港口現代化建設在泊位數量、吞吐量等硬體和軟體方面取得了很大發展。港城關系得到了較好的協調。港口拉動城市發展的引摯作用開始發揮,在天津發展的歷史上又一次掀起臨港興城的壯麗過程。(1)經廣泛調研、論證天津市政府決定在港口西側原塘沽鹽場3分場地界上闢建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1984年12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成立。港口拉動天津經濟發展中心戰略東移的序幕由此啟動。(2)1991年5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在港區內建立天津港保稅區。(3)1994年2月,天津市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決議,決定「用10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建成天津濱海新區」,確定把濱海新區建設成以港口為中心的國際貿易區。該宏偉目標已基本經實現。

港城互動的蓬勃發展,實現了天津經濟發展重心的戰略東移,為天津城市發展的目標定位奠定了基礎。1997年12月20日至21日原國務院總理李鵬考察天津,並正式宣布中央對天津的城市功能定位,即「天津市是環渤海的經濟中心,要努力建設成現代化的港口城市和我國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

經過10多年的實踐,特別是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過程中,「雙重領導,以地方為主」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也存在一些弊端。在這種管理體制下,港城協調發展關系仍不明晰。(1)港口究竟是中央所屬還是地方所屬關系不清。名義上是以地方為主,但實際上仍是屬於中央政府。由於權力分割,職責不明,誰也代表不了國家行使所有者的職能,實際造成所有者主體「缺位」;(2)港口行政管理職能不到位。天津市政府只是在行政管理上對港口有一定的影響,即天津市政府僅對港口的人事、公安和財務實行管理權,而重大投資和經營決策權仍由中央政府決定。港口管理權下放不徹底,使城市難以全面履行對港口的行政管理和監督,致使港口的生產經營不能全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滿足不了城市現代化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對港口的需要。因此,港口管理體制需要進一步改革。

2.3 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全面實施,港口作為城市發展核心戰略資源的地位得到突顯

2001年11月,國務院決定對「雙重領導」港口管理體制進行新一輪改革。其核心是將「雙重領導」的港口改為地方政府直接管理,並實行政企分開,加強港口的行政管理,促進港口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港口生產力。2003年6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並於2004年1月1日起實施。《港口法》立足於港口對國民經濟的基礎作用,著眼於我國港口的長遠發展,確立了中央宏觀調控、地方政府進行具體管理的港口管理體制,實行「一城一港一政」。以法律形式將港口管理模式確定下來。根據《港口法》的規定,港口管理體制的基本框架是:交通部作為中央政府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港口實行統一的宏觀管理;天津市港口管理部門按照「一港一政」的原則依法對港口實行統一的行政管理;港口企業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依法從事經營。在新一輪改革中,天津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不斷地得到貫徹實施,2004年6月3日天津港正式掛牌成立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成為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港口企業集團。這標志著天津港從計劃經濟時期政企合一的單位,轉制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國有特大型企業。

在新一輪改革進程中,天津的港城關系發生了可喜變化,為「港為城用,城以港興」效應的發揮提供了法制保障。天津市政府從全市發展的戰略高度明確地指出,港口是全市的核心戰略資源,天津港的功能和等級影響乃至決定天津的城市定位,必須擺上突出位置加快發展。天津市於2003年5月27日和2004年8月6日專門召開了兩次港口建設工作會議,並採取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大對港口及其城市配套設施的建設力度,揭開了天津港城關系發展史上新的篇章,為天津港實現建成世界一流大港的宏偉目標提供了前提保障。

③ 中國人民抗擊八國聯軍的斗爭史實

八國聯軍是指1900年(庚子年)以軍事行動進入中國的英、法、德、俄、美、日、意、奧的八國聯合軍隊,總人數約3萬人。

起因
中國一些意見認為起因是,西方列強妄圖以義和團運動反抗作惡多端的傳教士、領事為借口,企圖共同瓜分中國。

西方主要意見認為起因是,清朝縱容義和團運動殘忍殺死西方傳教士及領事人員,義和團拳民對東交民巷外國大使館和西什庫教堂等地發動了攻擊。

另有觀點認為,清朝統治者圖謀通過義和團運動來打擊西方國家對其的控制以加強其統治地位。

1900年6月17日八國聯軍攻佔大沽炮台;7月14日攻陷天津;8月2日集兵二萬自天津沿運河兩岸進發,並於14日攻陷北京。慈禧太後、光緒帝和親貴大臣遂逃往西安,而派奕劻和李鴻章乞和。9月德國陸軍元帥瓦德西被推為聯軍總司令來華,侵略軍陸續增至十萬,由京津出兵,分侵山海關、保定、正定以至山西境。此間,帝俄又單獨調集步騎兵十七萬,分六路侵佔中國東北。12月聯軍提出《議和大綱》,迫使清政府全盤接受,並於1901年9月7日簽署了《辛丑條約》。後八國聯軍除留一部常駐京津、津榆兩線,其餘撤兵回國。

八國聯軍軍事行動,以清政府被迫與總共十一個國家簽訂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結束,其中規定清政府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分三十九年付清,被稱為庚子賠款。由於八國聯軍的入侵,原藏於清廷中的大量珍貴的中國文物和文化遺產遭到掠奪和破壞亦是不爭的事實。

在戰爭中,俄國出兵侵佔中國東北全境,這也為日後的日俄戰爭埋下了伏筆。

中國一些看法認為,八國聯軍軍事行動是一場侵略性質的戰爭,八國聯軍不僅侵犯了中國的主權,而且在中國無惡不作,使中國完全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而義和團運動則是一場反對帝國主義的農民運動。

西方主要觀點認為,這是一場為了營救各國大使以及公民的多國合作的軍事行動,而事情的起因,則是義和團攻擊位於東交民巷的大使館,以及德國公使克林德的被殺。

過去甚至有西方極端主義者認為,西方國家肩負著開化落後民族的艱巨任務(the white man's burden),但從客觀角度上來說,的確為中國脫離封建統治創造了條件。而且在之後,由於清政府無法賠付如此巨額的賠款,而改為向西方派遣留學生,也間接促進了中國向西方學習的進程。

圓明園位於中國北京市區西北的海淀區,是一組清代的大型皇家園林,由圓明園及其附園長春園和綺春園(後改稱萬春園)組成,通稱為「圓明三園」。其規模宏偉,融匯了各式園林風格,嫻熟地運用各種造園技巧,堪稱是中國園林藝術史上的頂峰性作品,被西方國家稱作「萬園之園」。1860年,該園被英法聯軍焚毀,現僅存遺址。1988年,圓明園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於1860年10月6日攻抵北京德勝門、安定門等處,僧格林沁和瑞麟部士兵紛紛退至圓明園一帶,英法聯軍遂追至圓明園。

聯軍士兵起初尚相勸戒,勿進入園中,恐中國日後以失物索賠,但不久即有數千名法軍士兵沖入圓明園,守園的官兵寡不敵眾。見法軍展開搶劫,英軍司令格蘭特遂批准英軍入園。聯軍士兵大肆劫掠園中的珍寶和陳設物。根據英國官員事後估算,被掠走的文物珍寶(金銀、寶石、綢緞和古玩陳設等)價值達600萬英鎊之多,因不識其價值或因搬運不便而被毀壞的珍本圖書、佛塔、瓷器、傢具等價值與此相仿。

由於此前清廷談判代表曾拘捕英國軍使巴夏禮一行,並曾將其囚禁於圓明園中,英軍在園中發現《泰晤士報》隨軍記者被肢解的屍體,英軍統帥額爾金遂以「對外交人員實施虐待」為由,於10月18日下令放火燒園,以作為對清廷的懲罰。英軍第一軍團一部於10月18日起在園中各處縱火,同時派出分隊焚毀附近的靜宜園、靜明園、清漪園、暢春園等皇家園林。圓明園大火持續了兩天,300多名太監和宮女葬身火海。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曾對此給予強烈譴責,稱之為「兩個強盜的勝利」。

長春園西洋樓養雀籠遺址圓明園被焚後,尚有部分景點倖存。據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內務府調查報告,園內倖存建築有圓明園的廓然大公、紫碧山房、魚躍鳶飛、耕雲堂、慎修思永、知過堂、課農軒、順木天、春雨軒、杏花春館、文昌閣、魁星閣、蓬島瑤台、萬方安和十字亭、藏舟塢,長春園的林淵錦鏡、海岳開襟,綺春園大宮門、庄嚴法界、正覺寺等建築。同治十二年,慈禧太後和同治帝打算擇要重修圓明園,計劃修復圓明園前朝區、九洲區,以及福海以西以北的少數景點,並將綺春園擇要修復,改名「萬春園」,作為慈禧太後居所。但該計劃終因財力不足而在開工11個月後作罷。此後對園內一些景點仍有小規模維修,慈禧太後和光緒帝曾多次到園中游幸。此時的圓明園除倖存建築外仍保留有大量的名貴花木、山水疊石、建築基址,橋梁、道路、園牆和園門大多完好。

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清政府再次逃亡。在混亂中,圓明園又遭到附近駐軍和匪民的趁火打劫。園內殘存建築除新宮門(綺春園宮門)有庄戶保護外,全被土匪推倒拆毀,拆賣磚瓦木料。園內的古樹名木、木質橋梁、以及建築地基中的木樁,全部被劫運往附近的清河鎮出售。

長春園七孔水閘,20世紀50年代拆除清朝滅亡後的數十年裡,圓明園遺址繼續受到劫掠。園內的方磚、條石、石料、漢白玉雕刻、太湖石、青片石紛紛被軍閥官僚運走修建私園和陵墓,圓明園虎皮石圍牆被拆除修路。此外也有一部分圓明園遺物被安放於公共場所,如長春園門銅麒麟、安佑宮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後於1910年至1937年被移往頤和園;安佑宮華表、石麒麟、西洋樓線法橋和翻尾石魚、梅石碑、蒔花碑、文源閣碑被分別移至燕京大學和北京圖書館舊館;蘭亭碑和「青蓮朵」等珍貴太湖石於1915年移往中山公園;長春園大東門石獅子及基座移至正陽門和新華門。西洋樓遺址的漢白玉及磚瓦也多被軍閥官僚運走,或被各家石作坊買去,就地改刻為其他石料。1928年大水法遺址石料被拆走修建綏遠陣亡將士碑。日佔時期,園內部分遺址在「獎勵農業」的口號下被平山填湖,改為水田。

1950年代,曾計劃將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園定址於此,但1960年代園內土地大多被附近生產隊改為農田,大量人口迅速湧入,相繼拆除了圓明園福海石駁岸、舍衛城殘余城牆及地基、萬春園三孔橋、運料門、長春園七孔閘等殘存建築,以及殘留的全部園牆,並砍伐了園內殘存的唯一一株花神廟古樹。特別是1975年以後,各單位在園內大量平毀土山、填平湖泊、砍伐樹木,修建工廠、養豬場、養雞場,圓明園遺址原有山形水系和殘存的古樹植被徹底消失。

洋槍洋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以後,由於帝國主義國家進一步加緊對中國的侵略,拚命掠奪
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激起了中國人民的不斷反抗,終於在1900
年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義和團運動。這是以農民為主體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專制的愛國
武裝斗爭運動,它首先從山東興起,很快就發展到直隸(今河北)、天津、北京、山西、
東北以及全國許多地方。義和團英雄們高舉反帝斗爭大旗,手持大刀長矛,到處焚毀教
堂,驅逐侵略者。
帝國主義各國對義和團運動的興起一方面感到驚恐不安,一方面卻認為這是入侵中
國的極好機會。於是,西方列強紛紛製造出兵鎮壓義和團和瓜分中國的輿論。為了鎮壓
中國人民的這場反帝斗爭,德、日、俄、法、英、美、意、奧等八個帝國主義國家組成
侵華聯軍,直接進行武裝干涉。
1900年4月6日,英、法、美、德四國駐華公使聯合發出通牒,以出兵「平亂」脅迫
清政府,限令在兩個月內「剿除」義和團,不然就派出水陸各軍代為「剿平」。為了進
一步擴大對中國的侵略,英、法等八國於5月28日一致決定,以「保護使館」為名,派
兵進入北京。西方列強還分別照會清政府,「不論中國政府的態度如何,各外國公使已
決定調兵來北京」。在西方列強的壓力下,慈禧太後竟下諭同意洋兵進京。
第一批侵華聯軍440餘人於5月31日和6月2日分乘清政府提供的火車從天津開進北京。
各國軍艦也紛紛開到大沽口外示威。
6月9日,帝國主義各國駐華公使又開會決定調遣大隊侵略軍進京。10日,由英國海
軍司令西摩爾率領聯軍2000多人從天津乘火車向北京進犯。由於受到京津鐵路沿線義和
團和清軍愛國官兵的有力阻擊,這支侵略軍不得不從廊坊折回天津,還付出了死傷近
400人的代價。西摩爾也承認,如果義和團使用的是西式槍炮,那麼,我所統率的聯軍
則必將全軍覆滅。
當西摩爾率聯軍向北京進犯時,各國軍艦20艘也已雲集大沽口外,准備進攻大沽炮
台。6月15日,各國海軍司令密謀奪取大沽炮台,以控制津沽通道,並於當晚派日軍300
人登陸。6月16日下午,英、德等國的小分隊也相繼登陸,配合先期登陸的日軍,完成
了佔領塘沽車站和包抄、進攻大沽炮台的准備。16日傍晚,俄軍中尉巴赫麥季耶夫把八
國聯軍的最後通牒送交天津鎮總兵、大沽炮台守將羅榮光,以「暫借」炮台為名,限定
17日凌晨2時以前交出炮台,否則即開炮轟擊,用武力奪取。羅榮光義正辭嚴地拒絕了
八國聯軍的侵略要求,並下令各炮台將士嚴陣以待,痛擊來犯之敵。17日凌晨,在俄國
海軍中將基利傑勃蘭特的指揮下,八國聯軍的兵艦10餘艘悍然從海面和炮台後側同時向
大沽炮台發起猛烈攻擊。羅榮光率領守衛炮台的官兵奮勇抵抗,開炮還擊。
雙方激戰了6小時,斃傷侵略軍130多人,擊傷敵艦6艘。但因後無援兵,彈葯用盡,
大沽炮台終於陷入八國聯軍手中。
大沽炮台失陷後,八國聯軍紛紛從大沽登陸,並向天津進犯。
天津是華北地區最大的通商口岸,也是帝國主義侵略華北的一大基地。帝國主義國
家在天津舊城東南的紫竹林一帶建立了租界,海河兩岸有他們的教堂、洋行、銀行、碼
頭和工廠。這里住著外國的領事、商人、傳教士和形形色色的冒險家。
6月17日晚,八國聯軍從大沽乘火車開到天津,進入紫竹林租界。
6月23日,俄、英兩國侵略軍600餘人分別從軍糧城和紫竹林租界進攻清軍的軍工廠
東局子,沒有成功。27日,八國聯軍2800多人再次從三面圍攻東局子,經過激戰,最後
佔領了東局子。
7月9日,八國聯軍進攻天津城南的八里台,受到聶士成軍的有力抗擊。最後因力量
相差懸殊,聶士成英勇殉國,愛國官兵也損失很大,八國聯軍終於佔領了八里台。
7月12日,八國聯軍的各路增兵均已到達天津,約1.4萬人。沙俄遠東軍司令官阿
列克謝耶夫也在這時抵達天津,他自任總理聯軍軍務之責,召集各國侵略軍司令官開會,
研究並制定了總攻天津城垣計劃。八國聯軍經過一番緊張的准備,於13日凌晨分兩路向
天津舊城發動總攻。一路由俄、德為主的5000人進攻東城和東北角三岔河陣地;一路以
日、美、英、法等國為主的5000人進攻南門。其餘兵力駐扎在紫竹林租界和老龍頭火車
站,作為後援。八國聯軍進攻天津,雖然遭到義和團和一部分清軍愛國官兵的英勇抵抗,
還是在14日攻佔了天津。
八國聯軍攻佔天津後,立即分區佔領,實行殖民統治。聯軍在天津成立了殖民統治
機構——都統衙門,由俄、英、日三國軍官充當頭子,統治天津、靜海和寧河等廣大地
區。
八國聯軍攻佔了天津,各國繼續增兵向天津集結,准備大舉進攻北京。
8月2日,八國聯軍拼湊了4萬兵力,正式成立了聯軍司令部,經過一番爭奪,最後
決定由德國元帥瓦德西擔任八國聯軍總司令。
8月3日,八國聯軍各首領開會,決定進攻北京。4日,八國聯軍出動1.8萬多人從
天津沿北運河向北京進發。5日,聯軍攻佔北倉,6日攻佔楊村,9日攻佔河西務,13日
攻佔通州。八國聯軍在佔領通州後,原來商定先休息一天,然後再研究如何進攻北京城。
但俄國侵略軍為了搶攻佔北京的「首功」,背約在14日凌晨首先進攻東便門。經過激戰,
於凌晨2時攻佔了東便門。接著,俄軍又進攻建國門。日軍見到俄軍已發起攻城,也於
14日進攻齊化門(今朝陽門)。美、英各軍也相繼開始攻城,並先後攻入城內。
8月15日晨,八國聯軍進攻皇城東華門。慈禧太後急忙帶著光緒皇帝、皇後和一批
王公大臣倉皇從西華門至德勝門,轉經西直門逃出北京城。八國聯軍終於佔領了北京。
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城後,公開搶劫3天。頤和園的文物古玩,侵略者括其所有;安
放在大殿前面的那些存水防火用的鎏金大銅缸,因過於笨重,搬不走,洋兵們就用刺刀
把表面的金子颳走。侵略者把頤和園的珍寶、文物,用駱駝運往天津。
9月中旬,八國聯軍達10萬人。瓦德西分兵四齣攻掠,東佔山海關,南犯保定,北
侵張家日,西擾娘子關。八國聯軍所到之處,姦淫燒殺,京津一帶的許多地方變成了瓦
礫場。
慈禧太後在逃往西安的途中,於8月24日頒布上諭,催促議和全權大臣李鴻章立即
從上海趕回北京,會同慶親王奕□迅速辦理「和局」。9月7日,慈禧太後又頒布「剿匪」
上諭,正式宣布「痛剿」義和團。9月25日,又宣布懲處放任義和團的載漪、載勛、剛
毅和趙舒翹等親貴重臣,並且加派親英、日的劉坤一、張之洞參與和談。至此,在各國
列強的槍炮與清政府腐敗退讓下,中國進一步成為帝國主義瓜分的場所。
《辛丑條約》即《辛丑議定書》或《辛丑各國和約》。
1901年9月7日(清光緒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奕□、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英、
俄、德、法、美、日、意、西、荷、比、奧11國公使,在最後議定書上簽字。1901年是
夏歷辛丑年,所以最後議定書又稱為《辛丑條約》。
早在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陷北京以前,慈禧太後為了勾結帝國主義以對付義
和團,便任命李鴻章為議和全權大臣,從廣東進京與列強談判。8月24日發布上諭,允
准李鴻章便宜行事,會同慶親王奕□迅速辦理「和局」。慈禧太後為求得帝國主義列強
對她的「寬恕」,9月7日發布「剿匪」上諭,正式「痛剿」義和團。9月25日又宣布懲
處放任義和團的載漪、載勛、剛毅、趙舒翹等親貴重臣,並加派親英國和日本的劉坤一、
張之洞,參與談判。12月24日,11個國家(除武裝入侵的八國外,還有比利時、西班牙、
荷蘭)聯合提出《議和大綱》12條。逃亡在西安的慈禧太後,見「大綱」並未把自己當
作「禍首」懲辦,喜出望外,馬上表示:
「所有十二條大綱,應即照允。」慈禧太後這一系列作為,就是向帝國主義列強表
示「悔過」,帝國主義各國終於決定,仍然讓她繼續維持這個「懦弱」的政府。
實際上,議和談判活動不是在奕□、李鴻章等與列強代表之間,而是在帝國主義列
強之間進行。在「懲凶」、賠款等問題上,他們爭吵為時近一年,直到基本上滿足了各
自利益要求之後,1901年9月7日,(光緒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奕□和李鴻章才代
表清政府,與英、法、日、俄、德、美、意、奧、西、比、荷等11國的代表,在最後議
定協定書上簽字。
《辛丑條約》,共有12款19個附件,是一個性質空前的奴役性條約,主要內容如下:
(1)清政府向各國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加上年息4厘,分39年付清,本利共達9
億8千多萬兩,還有各省地方賠款2000多萬兩,總數超過了10億兩。
(2)各國在北京東交民巷單獨設立使館區,可在使館區內駐兵,中國人不準在此
區域內居住。
(3)將大沽炮台和從大沽到北京的沿線炮台「一律削平」。在天津周圍10公里內,
不準駐扎中國軍隊;准許各國派兵駐扎在京榆鐵路沿線的山海關、秦皇島、昌黎、灤州、
唐山、蘆台、塘沽、軍糧城、天津、楊村、廊坊、黃村等12個戰略要地。禁止軍火和制
造軍火的原料運入中國,為期2年,還可延長禁運期。
(4)清政府懲辦「首禍諸臣將」;在外國「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鎮,停止文武各等
考試五年」。今後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組織,「違者皆斬」。清政府
地方官吏所屬境內「如復滋傷害諸國人民之事,或再有違約之行,必須立時彈壓懲辦」,
否則「即行革職,永不敘用」。
(5)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辦理對外事宜。又規定「變通諸
國欽差大臣覲見禮節」。
(6)德國公使克林德、日本公使館書記生杉山彬,在義和團運動中被擊斃。條約
規定為克林德建立牌坊,對杉山彬「用優榮之典」,並派王大臣赴德、日「謝罪」。
從上述條款的主要內容可以看出,《辛丑條約》是帝國主義用反革命暴力強加在中
國人民身上的沉重的的殖民枷鎖,也是維系中外反動派勾結的清王朝的空前的賣身契。
通過這個條約,列強得以大大加強其在華的統治勢力,進行野蠻的軍事監督、政治奴役
和經濟掠奪,使中國完全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首先,清政府為了「結與國之歡心」,出賣國家民族主權,成了列強共同監督的
「守土長官」。
列強在北京強行劃定的「使館區」,是一個「國中之國」,在所劃地界內,強拆民
宅,大面積霸佔公私地畝,厚築高牆,又設炮位,建築了俄、美、法、德、英、日、意
等7國兵營,牆外各闢空地,作為操場,並樹立了「保衛界內、禁止穿行」的木牌。以
武力為後盾的公使團成了清朝的太上政府,嚴重地侵犯和破壞了中國領土主權,是對中
華民族的莫大侮辱。
平毀大沽炮台,在京榆鐵路沿線駐扎外國軍隊,解除了京畿戰略要地的警備,使北
京的大門洞開,讓帝國主義強盜自由進出,中國無權過問。在2年內(或更長一些時間)
不準中國輸入軍火或生產軍火的材料,這是要把本來就極為落後的中國軍事裝備和軍火
生產能力,削弱到更低的水平,使之有國無防,任從列強宰割欺凌。
清政府按照條約的規定,派親王、重臣赴德、日兩國賠禮認罪,為克林德樹立牌坊,
為被毀墳塋建立碑碣,一批批地公布懲凶名單,這些做法,嚴重損害了中國國家民族的
尊嚴,打擊了反帝愛國群眾運動的正氣,等於承認帝國主義侵華活動有理、合法,助長
了帝國主義者、外國傳教士、不法教民的反動氣焰,使他們有恃無恐,更加去肆虐橫行。
在義和團活動過的地區停止5年文武考試,目的是為了警告那些日後有可能成為官吏的
各類知識分子,一切仇恨和反對帝國主義的行動,都將受到懲罰。嚴禁組織或加入反帝
結社,違者處斬,以及對一切鎮壓人民反帝斗爭不力的各級地方官員嚴懲不貸,是把中
國人民當作不容反抗的奴隸,各級官吏則是受列強支配的奴隸總管(西太後集團)的鷹
犬。在帝國主義看來,總理衙門辦事不力,為了便於中外反動勢力勾結,強令清政府將
它改為外務部,使之成為能在公使團指揮下迅速貫徹各國旨意的賣國機構。至於改革使
臣的覲見禮節,則是為了消除中外反動派之間的隔閡,便於列強對清朝最高統治集團施
加壓力和影響。條約的政治實質,即在於此。
再者,帝國主義貪婪的勒索,使中國的經濟陷於崩潰狀態。
《辛丑條約》規定的賠款(稱為「大賠款」或「庚子賠款」),按當時全國人口計
算,是每人1兩。這種對中國人民的勒索,確是「曠古罕聞」的。但是實際支付的數目
還不止此。賠款是從1902年起開付,中國應支付賠款自1901年7月1日到12月31日的利息
900萬兩;這筆利息從1902年起,3年內清還,4厘息,又需支付利息100萬海關兩。條約
規定賠款用銀支付,即以海關銀兩市價易成金款支付,均具全國貨幣比值;但帝國主義
蠻不講理,提出所謂鎊虧,即賠款補充債款問題。當時金價日漲,銀價日落,各國強令
中國承認將賠款改作以金計算,大大超過原賠款的金額。
按照條約,中國將海關的絕大部分稅收(約7C10)都用以償還借款本息。當時海關
稅收每年約2000多萬兩,為清朝政府主要的一項財政收入。控制海關就基本上能夠左右
中國財政,並保證對中國資本輸出的安全。更為重要的是,控制海關可以壟斷中國進出
口貿易,保證帝國主義以低稅率輸入商品和輸出原料,從根本上取消了中國實行關稅保
護制度的可能性。
對於這樣一個空前屈辱的條約,以慈禧太後為首的清政府卻全盤接受了。她在《罪
己詔》中竟厚顏無恥地宣稱:「今茲議約,不侵我主權,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見諒,
疾愚暴之無知,事後追思,慚憤交集。」還保證今後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
心」。這是願意做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忠實奴才的表白,從此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1901年10月6日,慈禧太後隨帶行李車3000輛,離開西安,回返京城,沿途修路設宮,
遠近徵調,勒索供應。1902年1月7日,回到紫禁城。後來又大修頤和園,日費萬金。從
此,帝國主義與清政府完全勾結在一起,狼狽為奸,共同奴役中國人民。
《辛丑條約》記錄的是近代中國一段屈辱的歷史,它激起了中華民族的舊恨新仇,
中國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斗爭實踐中,進一步覺醒起來。
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和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在人
民革命斗爭面前,外國侵略者要求清政府不僅要成為俯首貼耳的奴僕,而且要成為統治
中國人民的有力工具。於是,帝國主義列強對清政府施加壓力,要求它改變當時的無能
狀態。而清朝統治者也感到自己的統治地位已發生動搖,國家機器——政府和軍隊已不
能完全應付當時的局勢,財政也成千瘡百孔之勢。因此,修補國家機器已成為清王朝本
身生存的重要課題。為了維護清王朝的統治,慈禧太後不得不從1901年起宣布實行「新
政」。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後用光緒皇帝的名義頒布上諭,命督撫以上大臣就朝章國
政、吏治民生、學校科舉、軍制財政等問題詳細議奏。4月21日,又下令成立了以慶親
王奕□為首的「督辦政務處」,作為籌劃推行「新政」的專門機構,任李鴻章、榮祿、
昆岡、王文韶、鹿傳霖為督辦政務大臣,劉坤一、張之洞(後又增加袁世凱)為參予政
務大臣,總攬一切「新政」事宜。
從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連續頒布了一系列「

④ 繁昌縣簡介

繁昌是一座立縣有21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又是一座充滿生機活力、富有現代氣息的新興城市。地處皖南北部、長江南岸,隸屬蕪湖市,現轄6鎮101個村(居)委會,人口32萬,面積604平方公里。

繁昌歷史悠久。240萬年前,亞歐大陸的古人類就是在這里和曙光第一次相擁。新石器時期,這里就有人群聚居繁衍,並創造了燦爛的繆墩文化。西漢武帝元封二年(—109)立春谷縣,三國時期東吳將軍周瑜曾任春谷長。公元318年,晉元帝司馬睿率其子民千里南遷,定居於此,這片沃土始得大規模開發,並有了一個頗具魅力的名字——繁昌,沿用至今。歷代著名詩人王維、李白、梅堯臣等都曾行跡於此,留下了許多美麗的詩篇和動人的傳說。境內出土的春秋早期青銅器、楚銅貝范及宋代瓷窯器等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繁昌窯遺址、皖南土墩墓群、人字洞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49年4月,解放大軍揮師南下,繁昌作為渡江第一船登陸處,載入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史冊。
繁昌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處皖南北部,其北臨長江,南望九華,東接長江金三角,西通中部腹地,素有「皖南門戶」之稱。浩浩長江,由西向東,穿山越嶺,奔騰而來,在這里形成一條寬闊平穩可行駛萬噸級船隻的「黃金水道」。滬銅鐵路、沿江高速公路宛如兩條巨大的動脈,將繁昌同富饒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和廣大內陸腹地連接起來。由繁昌前往南京祿口、合肥駱崗機場也非常方便,車程不到一個半小時。
繁昌資源豐富。604平方公里錦綉山川蘊藏著豐厚的各類資源,尤以礦產資源為最,儲藏著燃料、金屬、化工、冶金輔助材料等7大類33種礦產。繁昌屬北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全年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千姿百態的地形,暖濕適宜的氣候,使這里生活、生長著極為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馳名中外的「長江三鮮」(鰣魚、刀魚、螃蟹)即產於此。
改革開放以來,繁昌充分發揮自身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資源豐富的優勢,始終堅持「以工強縣、以農安縣、以商富縣」的發展方向,縣域綜合實力日益增強,對外開放日趨活躍,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社會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目前,全縣已形成以水泥建材、紡織服裝、冶金機械、船舶製造等為支柱產業的工業體系,以蔬菜、水產、油菜、棉花為主產的優勢農業板塊,以房地產開發、現代物流、旅遊、保險、金融、中介為重點的服務業體系,以繁昌經濟開發區為主體,孫村服裝工業園、荻港建材工業園等為支撐的特色園區。縣域綜合實力位居安徽省前列。2006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1億元,同比增長18.1%;完成財政收入6.41?不含基金7800萬),增長28.2%,比「九五」期末增長2.46倍;全社會固定資產蹲?2億元,增長70%;在崗職工年均工資20441元,增長30.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億元,增長15.8%;農民人均純收入4514元,增長16.9%。
「十五」期間,繁昌先後躋身於「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教育『兩基』達標縣」、「全國計劃生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安徽省綜合實力十強縣」、「安徽省文明縣城創建先進縣」等行列。
「十一五」時期,繁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更快更好地發展為主題,以提高人民生活為根本出發點。強工業、優農業、興三產,加快工業化進程,建立合理的三次產業結構;推進城鄉統籌,加快城市化進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強化科教興縣,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堅持東向發展戰略,強化招商引資。力爭到201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5億元,年均增長16%;財政收入18億元,年均增長22.9%;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70億元,年均增長20%;在崗職工工資年均增長8%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6%以上;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20%。力爭把繁昌建設成為經濟更具實力,發展更具活力,環境更加優美,人民更加富裕,社會更加和諧的工業強縣,奮力爭當全省縣域經濟發展排頭兵。

行政區劃
繁昌縣錄屬安徽省蕪湖市,現轄六鎮(繁陽、荻港、孫村、平鋪、新港、峨山)。全縣面積604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區面積12平方公里,總人口32萬。
【繁陽鎮】縣城所在地,轄城北、城東、城南、新建、龍亭、雲路、繁陽、西苑、新化、馬壩、橫山11個居委會和范馬、鐵門、陽沖、城西、華陽、鐵塔、戴店、三元、棗園、新合、橫山、橫東、西街、庫山、大陽、茶山、馬廠、缸窯18個村委會,行政區劃面積128.9平方公里,人口10.2萬。
【荻港鎮】位於縣城西部,轄德遠、中街、南橋、桃街四個居委會和桃沖、鵲江、楊灣、楊山、慶大、新河、渡江、筆架、赭圻、潘沖10個村委會,行政區劃面積87.75平方公里,人口4.3萬。
【孫村鎮】位於縣城西南部,轄橋西、黃滸2個居委會和長寺、長壠、犁山、九連、梅沖、水口、楓墩、金嶺、龍華、義興、感定、汪洋、萬里、順風、大沖、中分、八分、張塘、代亭、汪沖、赤沙21個村委會,行政區劃面積153.52平方公里,人口5.8萬。
【新港鎮】位於縣城西北部,轄2個街道居委會和新東、荷圩、克里、克山、義合、磯山、泥埠、草山、裕民、白象10個村委會,行政區劃面積77.1平方公里,人口5.25萬。
【平鋪鎮】位於縣城東北部,轄1個街道居委會和五華、寒塘、平鋪、新牌、龍崗、馬仁、新林、茶沖、山河、新塘、郭仁、蔡鋪、官塘13個村委會,行政區劃面積89.6平方公里,人口3.2萬。
【峨山鎮】位於縣城東部,轄象形、灣店、童壩、鳳形、沈弄、千軍、東島、柏樹8個村委會,行政區劃面積76.6平方公里,人口2.5萬。

繁昌歷史
歷史沿革
西漢武帝元封二年(—109)建春谷縣,屬丹陽郡。三國吳永安年間(258~264)地屬故彰郡。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屬宣城郡。
東晉元帝大興元年(318),司馬睿即位建康(今南京),其襄城郡繁昌縣(故址繁陽亭在今河南臨穎縣西北30里)之民因避戰禍,從帝渡江,流聚春谷,遂於春谷地僑置襄城郡繁昌縣,是時春谷、繁昌兩縣並立。成帝咸和四年(329)僑置淮南郡,領春谷、繁昌等縣。晉孝武帝太元八年(383),改春谷為陽谷。晉安帝義熙九年(413)省陽谷入蕪湖縣,又省蕪湖入襄垣縣。自是春谷廢,唯繁昌存。
南朝宋邦武大明六年(462),淮南郡並入宣城郡,繁昌縣屬宣城郡,明帝太始三年(467)復屬淮南郡。梁武帝天監元年(502),以陽谷地置南陵郡,治赭圻(故城址在今荻港鎮)。
隋開皇九年(589),罷南陵郡置南陵縣,廢繁昌等縣更置當塗縣,是時繁昌縣闕,南陵縣治赭圻,屬宣州。
唐武後長安四年(704),移南陵縣治於青陽域(即今南陵縣城),屬宣城郡。
南唐升元年間(937~943),割南陵五鄉,復置繁昌縣(治屬在縣西北延載鄉,今新港辦事處),屬江寧府。
北宋太祖開寶八年(975),繁昌縣屬宣州。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屬江南東路太平州。
南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屬江南東路太平州。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改太平州為太平路。順帝至正十五年(1355),明兵渡江,首取江浙行省江東道太平路,升為太平府。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定太平府直隸京師。成祖永樂十八年(1420),改京師為南京,稱南直隸太平府,繁昌屬之。英宗天順元年(1457),繁昌縣知縣王旬,因縣治瀕大江之沖,據南畿上游,往來供遞鉅劇,邑小莫支,民滋消耗,建議朝廷改遷,邑人中丞吳琛贊之,始遷縣治於金峨上鄉(即今繁昌縣城),以延載鄉故城為舊縣鎮。
清順治二年(1645),康熙六年(1667),繁昌縣先後隸屬江南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太平府。
中華民國初,繁昌屬蕪湖道。民國16年(1927),屬第二行政督察區,民國21年(1932)屬第九督察區,民國29年(1940)屬第六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屬安徽省皖南人民行政公署蕪當專區,1950年上半年轉轄於池州專區,1952年劃歸蕪湖專區,1981年上半年屬宣城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7月改屬蕪湖市。

自然地理
動物資源
【獸類】境內有鹿、獐、、獾(有豬獾、狗獾)、麂、野豬、穿山甲(又稱鯪鯉)、楊子鱷、白鰭豚、江豚(江豬)、狐、竹狗(豹狗)、果子狸、刺蝟、白石、松鼠、兔、山貓(也稱狸貓、豹貓)、黃鼬(俗稱黃鼠狼)、褐家鼠、田鼠、蝙蝠等出沒,水獺(俗稱水獺貓)罕見,狼少見,梅花鹿、野山羊基本絕跡,虎,1952年後至今未見,金錢豹,1977年後至今未見。
【禽類】候鳥有雁、天鵝、燕子、鳧(一名野鴨,有綠翅、花臉、綠頭野鴨之分)、寒鴨(俗稱雪老鴨)。非候鳥有:雉(俗稱野雞)、鴿、畫眉、雀(有雲雀、山麻雀、家麻雀之分)、喜鵲、山和尚、鴝鵒(也稱八哥)、白頭翁、斑鳩(鵓鴣)、大杜鵑(也稱布穀)、竹雞、苦鴨、啄木鳥、翠鳥(俗稱綠翠)、鶇雞、鷺、鸕鶿(俗稱魚老鷹、魚老鴨)、烏鴉、鵪鶉、貓頭鷹、老鷹、白鷳、白頸長尾雉等。舊志記載有鴛鴦、山凰,今未見。
【魚類】已記錄的有62類,隸屬11目,20科,主要有:鱭(刀魚)、鰣魚、河豚、青魚、草魚、鰱、鱅(胖頭魚)園尾斗魚、沙魚、刺鰍、青鱒、黃條、吻蝦虎、黃鱔、胭脂魚、鯉、鯽、鱖魚、泥鰍、麥穗魚、中華鱘等。舊志載,隱靜山(五華山)碧霄峰下涌珠泉出金鬣魚,今無。
植物資源
【樹木】常見的樹木有:馬尾松、杉、法國梧桐、側柏(扁柏)、檜柏(刺柏)、檀樹(有黃、青兩種)、洋槐、樟、梧桐(俗稱青桐)、楓楊、楓香、白楊、烏桕、柳棟、麻棟、小葉棟、桷櫟、化香、茅栗、板栗、柞樹、棕櫚、皂莢、苦櫧、冬青、檫木、合歡、黃荊、枸骨(也稱鳥不宿、枸橘子)、山楂、栲木、椿(香椿)、樗(臭椿)、榆、銀杏(白果)、女貞、木荷、野柿、桑、黃連、梔子、紫薇、臘梅、烏榕、喜樹、水杉、枸樹(也稱谷樹)、水樺、算盤球、杜鵑、勺樟、鹽膚木等。此外,馬仁山有百畝左右楠木林,極為罕見,荻港板子磯有500年以上古樹銀杏1棵。
【竹類】竹以栽培為主,主要種類有:毛竹、桂竹、紫竹、水竹、澹竹、老竹、木竹、慈竹、苦竹、斑竹、雷竹等,其中毛竹面積最大。
【葯用植物】縣內葯用植物計約166科,788種,其中大宗葯材有:丹皮、明黨參、紫黨參、仙鶴草、蘆根、益母草、藕節、墨旱蓮、香附、漬竹葉、半邊蓮、紫地花丁、銀花、茵陳、敗漿草、地榆、蕪花、旋復花、何首烏、白芍、覆盆子、徐長卿、夏枯草、白茅根、玉竹、雞內金(動物科)等。
名貴葯材有:枯梗、半夏、太子參、金蟬花、辛夷、麥冬、靈芝、石耳、貝母等。
引種葯材有:杜仲、厚朴、貝母、紅花、玄胡、白木、生地、板蘭根、大黃、山茱萸等。
【經濟植物】主要有水稻、油菜、棉花、小麥、玉米、大麥、紅薯(山芋)、洋芋、花生、甘蔗、雷竹、蔬菜、瓜果、茶葉、食用菌類等。
蔬菜類主要有:結球白菜、普通白菜、結球甘藍、芥菜、花椰菜、春白菜、苤藍、菜苔、菊花心、蘿卜、胡蘿卜、蕪菁、茄子、西紅柿、辣椒、黃瓜、南瓜、冬瓜、絲瓜、瓠瓜、筍瓜、苦瓜、菜瓜、地瓜、四季豆、豇豆、扁豆、毛豆、豌豆、蠶豆、刀豆、綠豆、韭菜、大蔥、蒜苗、洋蔥、馬鈴薯、生薑、芋艿、菠菜、芹菜、莧菜、萵苣、茼蒿、芫荽、藕、菱角、荸薺、茭白、菱角菜、雞頭菜、金針、竹筍、香椿、穭蒿、薺菜等。
瓜果類主要有:西瓜、香瓜、棗、蘋果、梨、桃、桔、李、柿、杏、葡萄、核桃、櫻桃、草莓、板栗、石榴等,其中繁昌長棗個大、皮薄、核小,其製成的「金絲蜜棗」,名列全國「八大名棗」之一,為清時貢品。

地形氣候
繁昌地勢西南高面東北低,地貌類型多樣,山、圩、洲、灘兼有,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和東南部,一般在400米以下;北部和東部為平原,海拔7—30米。
境內主要山嶺有:寨山、紅花尖、馬仁山、五華山、浮山,分布在縣境西北部。
寨山:曾名覆釜山。位於縣城西北11公里,地處荻港和新港地界,呈東西走向。主峰高程477.2米(1956年黃海高程系,下同),為縣內最高點。
紅花尖:一名紅花山。位於縣城西偏北7公里,地處繁陽、孫村地界,主峰高程450米,與長壠山構成東西走向山脈。
馬仁山:位於縣城南偏14公里,地處孫村與南陵縣地界。山脊線呈「W」型曲折,與朝山頭一脈相承,主峰高程316.1米。
五華山:曾名隱靜山。位於縣城東南8公里,地處平鋪、峨山毗連地帶。山脊線南北走向,與尖山、諸侯嶺一脈相承,主峰高程279.5米。
浮山:曾名隱玉山,位於縣城東北7.5公里,地處峨山、峨橋毗連地帶,為一侵入構造孤山,三面圩區環繞,唯南向一線余脈和千軍嶺相連,主峰高程431.6米。
境內平原按其特徵分為圩區平原和少量河谷平原。圩區平原面積近200平方公里,地勢低平,水網密布,一般標高6—10米,是我縣主要農業生產基地。分布在縣境漳河系統及北部橫山河和西部黃滸河流域。河谷平原,俗稱「沖田」,面積約39平方公里,一般高程8—30米,包括孫村赤沙河流域龍塘灣至九連圩一帶、水口山至九連圩一帶以及荻港古家沖、繁陽長形沖、范沖、峨山毛塘等地。
境內主要河流和地表水系有:長江、漳河、峨溪河、泊口河、黃滸河、龍窩湖、蘇伍灘和中塘。
長江:自西南向北斜貫縣西、北邊界,境內流程近30公里,水面寬1至2.5公里,最窄處800米(荻港鳳凰磯)。
漳河:源於南陵縣綠嶺荷花塘和戴家匯的水漣洞,流經我縣平鋪鎮肇埠後,環繞縣境東部,於魯港入長江,境內流程近20公里,河寬30至105米,其支流有峨溪河和泊口河。
峨溪河:源於繁陽范沖,流經縣城南門橋(古稱上峨橋)於峨橋(古稱下峨橋,現屬三山區)並入漳河,全程約23公里,河寬5至60米,屬季節性河流。
泊口河:源於平鋪鎮荷花嶺,自南向北,與龜山附近湖窪融成一片,至峨橋泊口闡泄入漳河,流程近9公里,河寬5至20米。
黃滸河:源於南陵縣韭菜崖和銅陵縣水龍山,為我縣西南與銅陵縣毗鄰界河,經孫村赤沙灘,沿孫村、荻港西注長江,境內流程約27公里,河寬15至34米,屬季節性河流。
龍窩湖:為長江彎道形成的牛扼湖,地處三山區境內(現歸我縣管轄),面積近10平方公里,水面近萬畝。龍窩湖屬富營養型湖泊,天然餌料豐富。湖中魚類資源眾多,是我縣最大的水產養殖基地。
蘇伍灘和中塘:位於平鋪鎮境內,原為相連水域,面積近2平方公里。清道光六年《繁昌縣志》稱:「首受繁南兩縣諸山之水,長闊無際,水漲時一望如湖」,現僅存中塘水面約0.5平方公里。
繁昌位於北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區南緣,全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雨量適中,無霜期較長,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5.3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244.1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68.3小時,年均無霜期231天。

地理位置
繁昌縣位於皖南北部,長江南岸,介於北緯30度37分至31度17分,東經117度58分至118度22分之間,面積615平方公里。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長江,自縣域西南向東北川流不息,峨溪河由南向北穿城而過,匯入長江。版圖近似彎月,鑲嵌在美麗的長江之畔。

礦產資源

繁昌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根據地質勘探境內擁有金屬、非金屬、燃料、化工、冶金輔助材料等七大類34種礦產品。其中,金屬礦產有鐵、鋅、銅、金、銀等;非金屬礦產有石灰石、沸石、瓷土、膨潤土、花崗岩、大理石、紫墨玉、磚瓦粘土等;燃料有煤、泥煤、天然氣;化工原料有硫、硫鐵礦、石膏、重晶石等。
金屬礦產中鐵礦石儲量最多,保有儲量約4000餘萬噸,並且含鐵品位高,有害元素低,伴有自熔或半自熔礦物。主要礦床有長龍山鐵礦床、白馬山鐵礦床、順風山鐵礦床、小陽沖鐵礦床、鐵山坡積鐵礦床。縣內已形成上規模的開采企業有荻港楊山鐵礦集團公司、孫村磁墩頭鐵礦公司、蘆南大元旦鐵礦、俞沖鐵礦等。此外還有國有馬鋼桃沖鐵礦、國有銅陵順風山鐵礦等。其次是鋅礦,礦石量7.55萬噸,金屬量0.67 萬噸,分布在峨山鄉隨山、繁陽鎮陽沖等地。第三為銅礦,儲量約4000噸。
非金屬礦產中以石灰石儲量最豐富,地質儲量17億噸,含氧化鈣50-55%,全縣年產350萬噸以上;沸石礦地質儲量約1.5億噸, 沸石礦物一般含量40-60%;膨潤土幾千萬噸以上;花崗岩分布面積15平方公里,約10億立方米;紫墨玉分布在荻港、孫村等地;紫砂陶土分布在平鋪、峨山等地;高嶺土(瓷土)儲量相當豐富,而且質地優良,澤白似玉,結構細膩,是製造瓷器的上等原料,暢銷江浙。
燃料主要是煤的儲量較為豐富,據現有資料統計約1500萬噸左右;泥煤儲量約6000萬噸;還有天然氣估計儲量約4500萬立方米。
化工原料主要為硫、硫鐵礦,現探明的儲量為1000萬噸。

經濟建設
2006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44.84億元,扣除價格因素,比上年增長18.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0億元,同比增長8.3%;第二產業增加值25.30億元,增長26.3%;第三產業增加值14.55億元,增長9.8%。三次產業結構為11.1:56.4:32.5的水平。
從各產業對GDP的貢獻來看,一、二、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5.7%、75.7%和18.6%,其中工業對GDP的貢獻率為64.2%;分別拉動GDP增長1、13.9和3.4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拉動GDP增長11.7個百分點,經濟運行總體態勢發展良好。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發展農村經濟,通過調整政策、增加投入、改善環境、優化服務,提高農業的市場化、集約化、現代化水平,使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2006年,全縣認真貫徹落實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各項政策,以產業化為載體,以市場為導向,農業經濟和社會效益全面發展。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4365公頃,比上年減少684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12707公頃,比上年減少41公頃;油料種植面積6230公頃,比上年減少315公頃;蔬菜種植面積3598公頃,比上年減小196公頃。實現農業總產值8.61億元,比上年增長7.2 %。其中養殖業的比重由上年的27.9%上升到29.6%,種植業的比重與上年基本持平。新農村建設全面啟動,平穩推進。
200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77.48億元,比上年增長33.8%。其中10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47.47億元,比上年增長35.0%。規模以上工業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61.3%,比上年提高了0.7個百分點。2006年,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23.12億元,佔全縣生產總值的51.3%。 年末工業總產值超億元的企業8家。
投資規模平穩增長。2006年,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58億元,比上年增長62.8%。在投資總額中,城鎮投資23.35億元,增長95.3%;農村投資4.93億元,下降0.4%。從產業看,第二產業投資21.54億元,增長73.5%;第三產業投資7.96億元,增長39.4%。從行業看,工業投資增長73.8%,其中製造業投資增長74.7%;交通運輸業、水利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及社會保障和福利業投資分別增長89.9%、39.0%和291.5%。
房地產開發穩中有升。全年全縣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額1.30億元,比上年增長2.7%。房屋施工面積23.3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4.7%,竣工面積5.07萬平方米,下降54.4%。商品房銷售額14739萬元,增長72.9%。
計劃總投資50億元的蕪湖海螺水泥項目,有3條日產5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建成投產,當年完成投資10.9億元。新增水泥熟料生產能力450萬噸。
消費市場穩中趨旺。2006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04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其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8.69億元,增長18.3%;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01億元,增長1.7%。分地區看,縣級消費品零售額7.49億元,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2.5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9%、21.6%。
利用外資水平穩步提升。2006年,全縣共引進內資項目126個,其中投資超億元的5個,實際利用內資25.87億元,增長12.6%;實際利用外資5478萬美元,增長45.8%,其中外商直接投資1419萬美元。
對外貿易快速增長。2006年全縣進出口總額達165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0.3%,其中出口1604萬美元,同比增長27.1%。
繁昌經濟開發區經省政府批准按省級開發區籌建,按照「一區多園」的模式,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編制了綜合工業園7.5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詳規,投資1.2億元實施了2平方公里的「五通一平」工作。孫村輕紡服裝工業園完成基礎建設投資2497萬元,配套功能不斷增強。荻港新型建材工業園規劃正在編制。開發區當年引進項目70個,引進資金12.6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9.4億元。
旅遊業高速發展。2006年,全縣接待國內外遊客16.8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73.9%,其中,接待海外遊客0.04萬人,比上年增長73.4%; 2家旅行社國內組團1.61萬人次,增長106.1%。全年實現國內旅遊總收入1.40億元,增長28.2%。馬仁奇峰躋身4A級旅遊景區行列。年末星級酒店1個,客房總數208間。

⑤ 中國有什麼大書法家

中國古代大書法家有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蘇軾、米芾、黃庭堅等等。

⑥ 閔行區所處的位置特點 (誰答的好,我會送194個積分!)

編輯詞條 閔行區目錄[隱藏]

基本概況
自然地理
歷史沿革
經濟概況
行政區劃

閔行區位於上海市西南部,北緯31°5′,東經121°25′。總面積371.68平方千米。總人口75萬人(2003年)。
區人民政府駐滬閔路6258號,郵編:201100。行政區劃代碼:310112。區號:021。拼音:Minhang Qu。
[編輯本段]基本概況
閔行區位於上海市的西南部,誕生過馬橋古文化,有著4000年悠久歷史,現有面積371.68平方公里,南北最長約30公里,東西最寬約31.5公里,人口67.8萬,周邊與浦東新區、徐匯、長寧、嘉定、松江、青浦、奉賢等區接壤。全區下轄9個鎮、3個街道、1個市級工業區,區政府設在莘庄鎮。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漕河涇高新技術開發區、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虹橋國際機場分布在區境沿。閔行區是上海市重要對外交通樞紐,上海西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技創業區、現代居住區和區域性商業、物流中心,是一個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新城。
區域內的虹橋國際機場、鐵路、深水港口、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外環線、城市道路,構築成獨特的立體化交通網路。閔行區境內水資源豐富,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貫穿區境,吳淞江、淀浦河、大治河等骨幹水系與區內200多條河道組成縱橫交織、百川歸江的水運網路。黃浦江源自太湖和澱山湖,江寬水深,全長113公里,其中流經閔行區境段長達26.8公里,再經上海市區注入長江。
閔行區現共有工業企業3400多家,區工業經濟為鎮村、區屬集體經濟、私營經濟(包括外資),現有工業行業30個,涉及電子通訊、電氣機械、新材料、化學製品、服裝紡織、金屬壓延製品、食品等行業。區內現有莘庄工業區、四個區級工業區和13個鎮級工業園區。區、鎮、村、街道工業協調發展,工業企業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工業經濟運行狀態良好。
閔行區創建都市型農業,堅持以農業為基礎,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廣泛開展科技興農,推進城郊型農業向都市型農業的轉變,使農業生產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閔行區確定四大產業比重高項目,對花卉、雜交水稻、三元雜交瘦肉型豬和觀賞魚進行開發。以都市型農業為目標,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高新技術為動力,以產業化經營為紐帶,優化結構,完善設施,提高檔次,建設一個集社會、經濟、生態功能為一體的現代農業。
閔行區商業在發展中調整,在調整中創新,加快了大市場、大商場、大餐飲和社區便民商業「三大一小」的商業網路的建設步伐。閔行區擁有麥德龍閔行店、樂購七寶購物中心、好美家梅隴建材裝潢有限公司、易初蓮花虹橋店、友誼南方商城5家大賣場,超市、便利店遍布鎮、街道和莘庄工業區,方便了社區居民日用消費品的購買。在莘奉公路、滬青平公路、七莘路、漕寶路等主幹道旁,大商城、大賣場等大型專業市場形成集群效應,行業類別已涉及到建材裝潢、汽車配件、電腦家電、輕紡服飾等16個門類,規模較大的有東方國貿西部批發城、紅都建材市場、梅隴家庭裝飾市場、九星綜合批發城、莘庄舊車交易市場、七寶商城農副產品綜合市場。
閔行區拓展外商投資新渠道,完善投資環境,使外向型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經過多年建設,現已擁有上海莘庄工業區、閔東工業區、閔北工業區等三座布局超前、基礎設施配套一流、投資服務系統完善的現代化工業園區。德國曼內斯曼公司、巴斯夫公司,日本的伊藤忠株式會社、丸紅株式會社、東棉株式會社,荷蘭的ING集團,韓國的現代株式會社,法國的聖戈班化學公司、阿爾卡特-阿爾斯通等一批跨國公司、知名公司紛紛落戶區內。
閔行區將建設成為社會文明昌盛、經濟快速增長、環境質量良好、資源合理利用、生態良性循環、城市優美潔凈、生活舒適便捷、居民健康長壽的富有上海生態大都市特色的新城。閔行區將以其便捷的交通、齊全的市政設施、完善的服務體系、豐富的人文資源和優美的環境氛圍。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閔行區地處長江三角洲東南前沿,在上海市腹部,中心城區西南部,形似一把「鑰匙」。北緯31.05度,東經121.25度。東與徐匯區、浦東新區相接;南靠黃浦江與奉賢區相望;西與松江區、青浦區接壤;北與長寧區、嘉定區毗鄰;與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漕河涇高新技術開發區相連,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坐落區內,虹橋國際機場位於區境邊沿。吳淞江流經北境,黃浦江縱貫南北,分區界為浦東、浦西兩部分。
閔行、吳涇地區為一坦盪的堆積平原,其所佔地域東西寬不足 14 公里,處於以「岡身」為標志的地貌單元分界地帶上,閔行地區西部處於湖積平原,閔行地區中 ——東部和吳涇地區處於濱海平原上。
湖積平原
湖積低平原。閔行地區西側東西寬近 0.8 公里,面積約 1.2 平方公里。海拔高度 3.3 ~ 3.5 米。區內潛水位較高,土壤濕度較大。
海積、湖積平原。即潟湖平原,分布於昆陽路以西的彭渡地區,東西寬 1.55 公里、陸地面積約 2.5 平方公里的范圍。海拔高程 3.4 ~ 3.5 米。
濱海平原
古濱海平原。位於昆陽路至沙港一線。東西寬約 3.5 公里,佔地約 11.4 平方公里。海拔高程 3.6 ~ 4.2 米,大體西低東高。這里是岡身帶分布地區,原在沙、竹兩港的西側分別有沙岡、竹岡兩列貝殼砂堤分布,走向北西-南東。砂堤一般埋於表土下 0.4 ~ 0.8 米,寬 50 ~ 60 米,厚 50 ~ 60 厘米。
老濱海平原。西起沙港、東至滬閔路東側的橫涇港,在區境內寬約 2 公里,陸地面積約 7.2 平方公里。地面海拔高程 4.1 ~ 4.6 米,呈由西向東略微升高之勢。其地表和淺部沉積物與古濱海平原相似。
早濱海平原。地跨閔行地區東部寬 1.8 公里的范圍和吳涇地區全部。海拔高程在 4.4 ~ 4.8 米。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原閔行區所轄地區歷史上屬上海縣。上海縣的歷史根據馬橋古文化遺址出土文物,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至唐天寶十年(751年),設華亭縣,而上海縣地區在縣境之東北。北宋熙寧十年(1077年),有上海務之設,為秀州17處酒務之一。南宋咸淳年間,形成上海鎮。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設上海縣,今閔行區地屬上海縣長人鄉。吳涇地區向為農村;閔行,明弘治年間始有敏行之稱,正德七年(1512年)始稱閔行。
民國7年(1918年),上海縣屬江蘇省。抗日戰爭上海淪陷時期,上海縣地區隸屬於偽上海特別市。民國34年(1945年)抗戰勝利後,上海縣復原。
1949年5月15日,上海縣解放,先後屬蘇南區、江蘇省。
1958年1月,劃屬上海市。
1959年12月,以原上海縣閔行鎮和吳涇地區設閔行區。1964年6月閔行區撤銷並入徐匯區,並改為閔行、吳涇兩個街道。1981年2月恢復閔行區
1981年,恢復閔行區。將徐匯區的閔行、吳涇地區和上海縣的15個大隊劃歸閔行區管轄。
1992年9月26日,國務院決定撤銷上海縣和閔行區,建立新的閔行區,以原上海縣和閔行區的行政區域為新閔行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設在莘庄鎮。
2000年,撤銷華坪路街道、碧江路街道,設立江川路街道(駐碧江);撤銷龍柏新村街道、航華新村街道,設立龍柏街道(駐航華);撤銷吳涇街道、塘灣鎮,設立吳涇鎮(駐吳涇);撤銷陳行鎮、魯匯鎮、杜行鎮,設立浦江鎮(駐陳行);撤銷紀王鎮、諸翟鎮、華漕鎮,設立新的華漕鎮(駐諸翟);撤銷顓橋鎮、北橋鎮,設立新的顓橋鎮(駐顓橋);撤銷梅隴鎮、曹行鎮,設立新的梅隴鎮(駐梅隴)。
2007年,閔行區轄4個街道、9個鎮、1個市級工業區,161個村委會、331個居委會。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建區以來,閔行經濟逐年快速健康增長,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私營經濟
2004年末,全區私營企業總戶數達17808戶,比上年增長17.6%;注冊資本總計292.64億元,比上年增長27.7%;實現稅收28.52億元,比上年增長39.8%;從業人員達20.70萬人,比「十五」初期增長了1.6倍。
金融業
2004年,全區共有銀行16家,年末各類存款余額為927.2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4.5%,其中:企業存款526.1億元,增長24.2%。銀行貸款余額455.3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9.7%,其中:個人消費貸款175.2億元,增長58.6%。
國內貿易
2004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8.88億元,比上年增長15.3%;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20.99億元,比上年增加17.48億元,增長16.9%。其中:商業零售額114.04億元,增長16.7%,餐飲業零售額6.69億元,增長19.3%。
商業業態
2004年,大賣場繼續在區內擴張,年內正式營業的有江川地區的置業廣場、莘庄地區的山姆士社區服務中心、梅隴地區的春申購物中心、永樂生活家電漕寶店等。全區大型購物中心、建材專賣店已有14家,各類連鎖超市、便利店共481家門店,比上年增加43家。
房地產業
2004年,閔行區房地產業完成投資102.62億元,比上年增長61.9%;商品房銷售面積412.0萬平方米,增長22.6%,其中:商品住宅404.0萬平方米,增長22.4%;竣工面積384.0萬平方米,增長18.5%;商品房需求量略大於供應量。存量房交易面積361.0萬平方米,增長19.5%。
工業經濟
隨著企業體制改革不斷完善,形成了以港澳台及外商投資企業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多元化經濟結構。到2004年底,港澳台及外商投資企業1153家,完成產品銷售收入677.79億元;國有和集體企業的銷售收入59.55億元;股份合作及股份制企業完成產品銷售收入229.78億元;其他所有制經濟企業完成產品銷售收入79.28億元;私營工業完成產品銷售收入191.06億元。
重點行業
2004年,全區總產值規模在40億以上的重點行業有8個,分別為通訊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電器機械及器材製造業;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塑料製品製造業;金屬製品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高新技術
2004年,閔行區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317.90億元,同比增長98.5%。在高新技術產業的九個分類中,該區共涉及電子及信息領域,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葯技術,環境保護,航空航天,地球、空間及海洋生物,核應用技術及其他八個大類,電子及信息領域最為突出,該大類2004年總產值為244.37億元,占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的77.0%。
信息產品製造業
2004年,全區信息產品製造業企業共有162戶,實現工業總產值273.42億元,同比增長1.2倍。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26.4%。實現銷售產值273.90億元,同比增長1.4倍。在信息產品製造業中,外資企業數量佔了三分之一強,產值佔八成以上。在其八個行業大類中,以電子信息設備製造業、通信設備製造業、電子器件和元件製造業及其他電子信息設備製造業為主導行業,其產值佔了總數的95.4%。
都市型工業
都市型工業主要包括:服裝服飾業、食品加工製造業、包裝印刷業、室內裝飾用品製造業和小型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 7個行業。2004年,都市型工業企業戶數855家,比上年增加34家。完成工業總產值273.00億元,增長44.3%;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70.50億元,增長43.3%;實現利潤總額14.74億元,增長75.9%。
四大工業園區
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1986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屬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面積3.5平方公里。園區位於閔行區西南部、黃浦江上游北岸。開發區的交通運輸十分便利,距張華浜萬噸級國際集裝箱碼頭47公里、關港國際海運碼頭15公里、虹橋國際機場27公里,距上海市中心30公里。附近的滬閔快速幹道直通市區及國家公路網。軌道交通5號線直接把開發區和市中心連通。
2004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30.51億元,銷售收入241.34億元,利潤25.82億元,出口交貨值39.89億元。目前有三菱電梯、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強生、富士施樂、聖戈班、博朗、不凡帝等國際著名跨國公司到開發區投資。
紫竹科學園區--紫竹科學園區於2001年9月12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園區位於吳涇鎮,規劃面積13平方公里,分大學園區、研發基地及產業孵化基地。園區以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數字技術、軟體技術、納米科技、生命科學等六大類產業作為園區的主導產業,重點吸引高科技企業總部、研發中心、風險投資公司入駐園區。
目前,已完成研發基地3.5平方公里的動拆遷、基礎設施與綠化建設,總長度為30公里的道路網路全部建成。總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的紫竹信息數碼港於2004年6月底投入使用,目前已有2棟樓宇完成招商出租。2004年園區引進外資項目15個,合同吸收外資3439萬美元,實際到位外資2308萬美元。中國網通南方總部、漢芯半導體、尚陽科技、意法半導體研發中心、美國微軟MSN公司等近200家知名企業簽約入駐,其中日本東麗上海研發中心已完成建設正式開業,美國英特爾全球研發中心、美國聯合基因、和勤軟體、日本SMC等項目也已開工建設。2004年11月華東師范大學部分學院已招生入駐園區,整個主體工程將在2006年底前完成;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及微電子學院也正在抓緊建設。
漕河涇開發區浦江高科技園--2004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的經濟技術開發區,由閔行區與上海市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發展總公司共同出資建設。總面積8.3平方公里,其中7平方公里為產業區,其餘為綜合配套區。園區將重點發展以微電子設計,計算機及其軟體,光電子為主的信息產業,同時注重發展新材料,生物醫葯工程,航空航天,新能源,電子儀器儀表等其他高新技術產業,並引進高層次的服務業和服務貿易企業。2004年漕河涇開發區浦江高科技園區(含出口加工區)合同吸收外資10350萬美元,實際到位外資7400萬美元。
漕河涇出口加工區--漕河涇出口加工區是2003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新增的出口加工區。位於浦江高科技園北側,浦江鎮的北部地區。園區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一期開發0.9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出口加工區的封閉圍網、基礎設施建設和辦公樓等主體建築,通過國務院正式驗收並封關運行。園區重點發展以計算機、新型電子元器件、通信及網路設備為主的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園區的發展目標是成為軟、硬環境優、企業素質高、出口規模大的高科技產品出口加工基地。
目前,已引進重大外資項目4個,注冊資本合計1.04億美元。台灣英業達集團、德國漢高集團等相繼在園區設立公司和研發機構。。其中以生產筆記本電腦、伺服器等IT產品為主的英順達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已於2004年3月正式投入生產,2004年該企業出口總額近18億美元。
莘庄工業區--莘庄工業區是1995年8月經市政府批准設立的市級工業區。工業區位於莘庄鎮,規劃面積17.88平方公里,其中工業用地13.48平方公里。目前,第一、二期9.5平方公里已開發完成,正在進行第三期的開發。園區以信息產業、生物醫葯產業、汽車配件和機電工業、新材料四大主導產業。目前擁有迪比特、奧特斯、上廣電NEC等知名企業。
2004年,莘庄工業區引進外資項目31個,項目總投資4.7億美元,合同吸收外資3.6億美元,到位資金1.4億美元。至2004年底有220個中外企業落戶,162個企業投產,出口總額為4.9億美元。1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有60個。
都市農業
種植業--全區共有耕地5848公頃。糧食總產量9470噸。蔬菜播種面積3055公頃,蔬菜總產量283175噸。
林業--全區現有林地2319公頃,其中草地576公頃。四旁植樹計124.1萬株。在冊古樹71株,另外樹齡在80-100年的古樹後續資源371株。超千畝的苗木有香樟、杜英、雪松、廣玉蘭、玉蘭,占總苗木面積的64.6%。全區果樹面積3677畝,年產量4790噸。
養殖業--全區共有淡水養殖面積3980公頃,其中精養塘410公頃。水產品產量1010噸。年上市生豬10.44萬頭,其中供港豬場外貿出口4488頭。家禽374.96萬只,鮮蛋產量345.5噸。
閔行工業園區
閔行區實施園區發展戰略。目前已形成了以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上海市莘庄工業區、上海紫竹科學園區、上海漕河涇開發區浦江高科技園以及上海漕河涇出口加工區為主體的園區發展新格局。
上海紫竹科學園區:
詳細內容請訪問如下鏈接http://www.zizhupark.com
漕河涇開發區浦江高科技園:
2004 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的經濟技術開發區,由閔行區與上海市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發展總公司共同出資建設。總面積8.3平方公里,其中7平方公里為產業區,其餘為綜合配套區。園區以光電子、微電子設計、計算機信息技術等為重點產業,同時注重發展新材料,生物醫葯工程,航空航天,新能源,電子儀器儀表等其它高新技術產業,並引進高層次的服務業和服務貿易企業。2005年漕河涇開發區浦江科技園區(含出口加工區)合同吸收外資3385萬美元,實際到位外資3250萬美元。2006年園區將正式啟動首期F地塊的開發。
漕河涇出口加工區:
漕河涇出口加工區是2003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新增的出口加工區。位於浦江高科技園北側,浦江鎮的北部地區。園區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一期開發的0.9平方公里目前開發建設已基本完成。園區重點發展以計算機、新型電子元器件、通信及網路設備為主的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園區的發展目標是成為軟、硬環境優、企業素質高、出口規模大的高科技產品出口加工基地。園區將以英業達集團的計算機、電子產業為核心引進相關配套產業,形成產業鏈化發展。
目前,園區已引進英順達、英華達、英業達和英源達等重大外資項目,注冊資本合計達1.24億美元。其中前兩個項目已經投產,2005年出口達45.80億美元,佔全區出口總額的58.1%。僅英順達一家2005年出口額就達41.99億美元。
莘庄工業區:
莘庄工業區是1995年8月經市政府批准設立的市級工業區。工業區位於莘庄鎮,規劃面積17.88平方公里,其中工業用地13.48平方公里。目前,第一、二期9.5平方公里已開發完成,正在進行第三期的開發。園區以信息產業、生物醫葯產業、汽車配件和機電工業、新材料為四大主導產業。目前擁有迪比特、奧特斯、上廣電NEC等知名企業。園區內大部分項目已進入產出期。
2005年莘庄工業區引進外資項目56個,項目總投資3.24億美元,合同吸收外資1.56億美元,到位資金1.5億美元。至2005年底有264個中外企業落戶,158個企業投產,出口總額為7.37億美元。
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
1986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屬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面積3.5平方公里。園區位於閔行區西南部、黃浦江上游北岸。開發區的交通運輸十分便利,距張華浜萬噸級國際集裝箱碼頭47公里,關港國際海運碼頭15公里、虹橋國際機場27公里,距上海市中心30公里。附近的滬閔快速幹道直通市區及國家公路網。軌道交通5號線直接把開發區和市中心連通。
200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77.32億元,銷售收入294.41億元,利潤29.92億元,出口交貨值57.52億元。目前有三菱電梯、可口可樂、富士施樂、強生、百事可樂、中美施貴寶等國際著名跨國公司到開發區投資。園區以通用設備製造業、飲料製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電器機械及器材製造業等為主導行業,這幾個行業的產值佔了園區產值的61.9%。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閔行區轄3個街道、9個鎮,303個居委會、164個村委會:江川路街道、龍柏街道、古美街道、莘庄鎮、七寶鎮、浦江鎮、梅隴鎮、虹橋鎮、馬橋鎮、吳涇鎮、華漕鎮、顓橋鎮。

⑦ 請說一下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時間,概況和影響

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0~1842年間,中國軍民抗擊英國借口中方銷毀鴉片而派兵入侵的戰爭。
戰爭經過
中國禁煙的消息傳到倫敦,英國資產階級發出狂妄的戰爭叫囂。當時英國社會中反對鴉片貿易的人數也非常多,正是他們在議會辨論時把政府的戰爭議案說成是發動「鴉片戰爭」,這是「鴉片戰爭」的第一個出處。盡管如此,在最後表決中,政府的議案以二百七十一票對二百六十二票的微弱多數得到通過。
1840年6月,英軍首先進犯廣州,遭到清軍的抵抗後,轉攻廈門,又被鄧廷楨的軍隊擊退。1841年1月7日,英軍攻擊沙角、大角炮台。中國軍隊倉促抵抗,傷亡慘重,炮台失陷。英軍進逼虎門。琦善妥協求和,英國單方面宣布《穿鼻草約》。
琦善的賣國行徑激起清廷上下不滿,道光皇帝認為有損天朝尊嚴,決定對英宣戰。英軍先發制人,再次進攻虎門。關天培親自率軍堅守炮台,以身殉國。1841年5月,英軍進攻廣州,廣州城外的泥城、四方炮台相繼失守。奕山等人喪魂落魄,舉白旗投降。5月27日,中英雙方簽訂《廣州和約》。
8月26日,英軍攻陷廈門。10月1日,英軍再陷定海。10日,鎮海陷落。13日,寧波陷落。道光皇帝為挽回敗局,決定第二次出兵,奕經率軍到達前線後,貿然出兵,全軍潰敗。1842年6月,江南提督陳化成戰死,吳淞口陷落;7月,鎮江陷落。8月,英艦到達南京下關江面。29日,清政府在英國炮艦的威逼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條約簽訂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主要內容:(1)割香港島給英國。(2)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3)中國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4)英國在中國的進出口貨物納稅,中國與英國共同議定。(5)英國商人可以自由地與中國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1843年英國政府又強迫清政府訂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附約,增加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條款。
1844年7月、10月,美國和法國乘火打劫,效仿英國,先後威逼清政府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獲得除割地、賠款之外,與英國同樣的特權。從1845年起,比利時、瑞典等國家也都脅迫清政府簽訂了類似條約,中國的主權遭到進一步破壞。鴉片戰爭的失敗和《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社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政治上獨立自主的中國,戰後由於領土主權遭到破壞,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解體,逐漸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商品市場和原料供給地,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影響
第一,社會性質的變化。在政治上,鴉片戰爭之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貿易等主權遭到嚴重破壞。在經濟上,鴉片戰爭之前,中國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封建國家。鴉片戰爭之後,封建經濟開始解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社會矛盾的變化。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第三,革命任務的變化。中國人民肩負反對外國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主義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時期。
它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1860年(咸豐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因其實質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
概況
1858年,英法艦隊在美、俄兩國支持下,襲擊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聯軍進犯天津。清政府派欽差大臣佳良、花沙納與俄、美、英、法各國代表分別簽訂《天津條約》。同年,沙皇俄國以武力迫使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瑗琿條約》。1859年6月,英、法、美以進京換約被拒為由,率艦隊炮擊大沽。提督史榮椿率守軍還擊,擊沉擊傷敵艦10艘,斃傷敵軍近500人,重傷英艦隊司令何伯,史榮椿戰死。1860年8月,英法聯軍18000人,由北塘登陸,進占天津。9月,清軍在北京通州八里橋迎戰英法聯軍失利。清咸豐帝、慈僖離京逃往承德。10月18日,英法聯軍 佔領北京,搶劫焚毀圓明園(見火燒圓明園)。英法聯軍在北京城郊搶掠燒殺近50天,京郊皇家園林如圓明園、清漪園、靜明園(玉泉山)、靜宜園(香山)、暢春園等均被付之一炬。清廷派奕欣為全權大臣議和,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11月,沙俄又脅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中國賠償巨額賠款,喪失大片領土主權。
影響
(1)在政治上,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和主權;清朝統治者集團,開始分化。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太平天國運動。 (2)在經濟上,外國侵略勢力擴張到沿海各省,並伸向內地,方便了它們傾銷商品,掠奪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使中國難以抵擋資本主義經濟侵略的沖擊。同時,中國洋務運動興起,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總之,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中日甲午戰爭:
時間
一八九四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是中國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甲午中日戰爭是一場非正義的戰爭
概況
第一階段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這時在清廷內部,以光緒帝為首的主戰派占上風。是年慈禧太後六十歲,她盼望從速結束戰爭,以免耽誤她大辦慶典,因此傾向和議,但迫於清議,一時尚不敢公然主和。在此階段中,戰爭是在朝鮮半島及海上進行,陸戰主要是平壤之戰,海戰主要是黃海海戰。
第二階段,從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階段中,戰爭在遼東半島進行,有鴨綠江防之戰和金旅之戰。
第三階段,從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在此階段中,戰爭在山東半島和遼東兩個戰場進行,有威海衛之戰和遼東之戰。
影響
《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給近代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是帝國主義變中國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個重要的步驟。
(1)台灣等大片領土的割讓,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2)巨額賠款,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同時,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發展。清政府大借外債,列強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
(3)通商口岸的開放,使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
(4)允許在華投資辦廠,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馬關條約》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從中國方面看,①割地賠款,主權淪喪,便利列強對華大規模輸出資本,掀起瓜分狂潮,標志著列強侵華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中國國際地位急劇下降。②中國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運動高漲,資產階級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中國人民自發反抗侵略的斗爭高漲,如義和團運動。
對日本而言,得到巨額賠款和台灣等戰略要地,不僅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對遠東地區的進一步侵略。
對遠東局勢來說,加劇了帝國主義列強在遠東的爭奪,三國干涉還遼事件明顯地反映了列強在侵華問題上既相互勾結又相互爭斗。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6月10日(五月十四日)英海軍中將西摩爾率2000餘名八國混合軍離津開始向北京進犯。21日,清朝對外宣戰。7月14日,八國聯軍攻陷天津。8月4日,聯軍集結兵力2萬人自天津沿運河兩岸分兩路進犯北京。 14日,北京失陷。慈禧太後攜帶光緒帝和王公大臣離京出逃,途中,派奕圖和李鴻章為全權代表向侵略者乞和。侵略軍繼續加強軍事力量,陸續增至10萬人。德國陸軍元帥瓦德西為聯軍統帥,北犯張家口,東佔山海關,南侵保定、正定,沙俄同時出兵17萬,佔領東三省。12月,清朝接受各國共同提出的「議和大綱」。
辛丑條約:
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清政府在民眾的壓力下,表面上向列強各國「宣戰」,暗地裡卻破壞義和團運動,向侵略軍妥協投降。1900年7月14日天津失陷後,清政府8月7日任命李鴻章為全權大臣正式向外國列強乞和。列強各國本想武力瓜分中國,在中國人民的反抗下,沒能得逞;同時,各國各有打算,互不相讓,矛盾重重,使得它們需要繼續利用和維護清政府,通過清政府間接統治中國。
1900年12月,列強各國(除了出兵的八國外,又加上比利時、荷蘭、西班牙三國)向清政府提出《議和大綱》,後又訂立詳細條款,於1901年9月7日在北京正式簽字。《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懲辦「得罪」列強的官員;派親王、大臣到德國、日本賠罪;清政府明令禁止中國人建立和參加抵抗侵略軍的各種組織;賠款4億5000萬兩白銀,分39年付清,本息9億8000萬兩白銀;在北京東交民巷一帶設使館區,各國可在使館區駐兵,中國人不準在區內居住;平毀大沽炮台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炮台;各國可以在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駐兵。《辛丑條約》簽訂後,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影響(如樓上)
經濟上:加劇了中國人民的貧困,加深了人民的矛盾。
政治上:沖擊了清政府的統治。加深了民族矛盾。
思想上:使思想沖擊。使民眾迫切要求改革。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統治秩序完全確立。
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⑧ 知津南 贊津南徵文

津南區是天津市四個環城區之一。位於天津市東南部,海河下游南岸。總面積420.72平方公里,耕地22萬畝,人口42萬,轄8個鎮和地處市區的長青辦事處。這里經濟發達,社會繁榮,特產富饒,氣候宜人。素有天津「金三角」之稱。既是美麗富庶的魚米之鄉,又是正在崛起的外向型工業重地。
津南區地處沿海開放區,經濟發展生機勃勃,各項事業長足進步,綜合實力不斷增強。2005年全區生產總值完成118.4億元,比上年增長17.1%,是2000年的2.15 倍,年均遞增15.9%;財政收入18.5億元,比2004年增長40.15%,是2000年的4.77倍,年均遞增36.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億元,比2004年增長37.3%,是2000年的5.3倍,年均遞增39.6%。業已形成機械、化工、輕工、紡織、建材、服裝、鑄造、金屬製品,電子儀表、環保設備等20多個工業門類。工、商、建、運、服全面發展,農、林、牧、漁各具特色。「小站稻」狀若珠璣、香氣濃郁、久負盛名,馳名中外。「津南青韭」、「津南實芹」、「南菜」、「西菜」等名優蔬菜風味獨特。 位於津南區的寶成奇石園
津南區堅持改革開放方針和「外向帶動」戰略,把發展外向型經濟做為戰略重點。雄厚的工業基礎,發達的文化教育,良好的投資環境,優惠的投資政策,給海內外客商提供了良好的投資條件。經天津市政府批準的津南經濟開發區,分設在毗鄰市區的雙港鎮和臨近天津港口的雙橋河鎮,是全區對外開放的窗口,海內外客商投資的基地。全區各鎮建立的工業園區成為吸引內外資項目的載體。經過幾年的建設,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均已具備良好的投資條件,並且制定了非常優惠的投資鼓勵政策。
編輯本段津南名人
《津南區志》人物篇列入「傳記」的40位,列入「簡介」的 24位。載入「大事記篇」記載的還有宋代制置河北沿邊屯田使何承矩;明代薊遼總督戚繼光,天津海防巡撫汪應蛟,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徐光啟,直隸巡按屯田御史左光斗;清代直隸布政使陸費瑔,御前大臣、鑲紅旗漢軍都統僧格林沁,淮軍廣西右江鎮總兵周盛傳,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涼州鎮總兵周盛波以及袁世凱等北洋軍閥代表人物。康熙皇帝曾於1694年5月經鹹水沽、葛沽至東大沽觀海;乾隆皇帝曾於1767年3月5至6日巡視津南,駐楊惠庄行宮。現代知名人物包括:周景頤、周汝昌、銀達子、田方、於化鯉、田連元以及姜德玉、陳德智、張鳳琴等全國勞動模範。1916年周恩來總理在津讀書時曾利用暑假到高莊子李氏小學堂排練話劇《一元錢》,並與教工比賽籃球。
編輯本段周盛傳
周盛傳(1833~1885),字薪如,晚號北海老農,安徽省肥西縣農興鄉周老圩人,周盛波弟,排行第五。清咸豐年間,同兄盛華、盛波分領團練在紫蓬山等地對抗太平軍,升千總。1862年(同治元年),隨兄盛波加入淮軍,任「盛字營」親兵營哨官。在江浙攻打太平軍,官至記名提督。1865年(同治四年),周盛傳隨曾國藩鎮壓捻軍。攻佔雉河集,以提督記名。1867年,授廣西右江鎮總兵。 1875年(光緒元年),李鴻章奉命興修京、津水利。周盛傳專任京沽屯田事務,親自反復踏勘天津東南縱橫百餘里,提出以疏引河溝,開挖河渠、引淡排鹼為主的興水利、改土壤、開稻田方案。1876年(光緒二年),調盛軍於天津鎮,移屯興工。首先開挖南連運減河,自靳官屯直抵大沽海口。之後,又修兩岸支河1條,橫河6條,溝渠河渠密布成網,建橋閘50餘座以備蓄水排澇,使淡水鹼水不相摻混,開辟稻田6萬余畝,並使沿河鹽鹼地得到水利,新增可墾田以百萬計。1882年(光緒八年),周盛傳升湖南提督,仍留天津鎮訓練士卒。他對西洋後膛槍炮研究頗深,著《操槍章程》十二篇,成為淮軍教課書。周盛傳還上書李鴻章,在天津紫竹林創辦北洋武備學堂。
編輯本段袁世凱
袁世凱(1859年—1916年),字慰庭,號容庵,是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軍閥鼻祖、中華民國大總統,風雲一時,叱吒中國政壇。1859年9月16日,袁世凱生於河南省項城市王明口鎮袁寨村一個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為清朝顯貴,權重一方(叔祖袁甲三以督辦安徽團練鎮壓捻軍起家,累官至漕運總督。父袁保中系地方豪紳。叔父袁保慶曾在甲三軍中帶兵,官至江南鹽巡道)。袁世凱自幼過繼保慶為嗣子,少年時隨嗣父先後到濟南、南京等地讀書。保慶死後,復隨甲三子、戶部侍郎袁保恆至北京就讀。 1876年(光緒二年)和1879年,袁世凱兩次鄉試都未考中,遂決計棄文就武。1881年5月,袁世凱至山東登州,投靠保慶的結拜兄弟吳長慶,任「慶軍」營務處會辦。吳長慶為淮軍統領,統率慶軍六營駐防登州,督辦山東防務。 甲午戰爭之後,袁世凱奉旨在此督練"新建陸軍"。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袁世凱接替胡?NB022?芬,在小站督練新建陸軍。他在原10營近5000人的"定武軍"基礎上,又增募新兵2000多人,聘請了更多的德國教官,採取近代德國陸軍制度,組建步、馬、炮、工、輜等兵種,全部採用外國新式武器裝備,並制定新的營規營制、餉章、操典。袁世凱在小站設立了"新建陸軍督練處",除了起用當年隨李鴻章來北方駐防的淮軍舊將外,又派天津武備學堂畢業的馮國璋、段?NB023?瑞、王士珍等分任各處總辦或統帶;派曹錕、盧永祥、王占元、段芝貴、李純等分任各營哨官;並委派舊友徐世昌、任秀深、唐紹儀辦理文案。同時,袁世凱還建立了步隊、馬隊和炮隊等隨營學堂和德文學堂。光緒二十四年(1898),袁世凱出賣了光緒皇帝和維新派,博取了慈禧和直隸總督榮祿的信任,他的新建陸軍也從此出了名,與董福祥的"甘軍"、聶士成的"武毅軍"並稱為"北洋三軍",這便是袁世凱軍閥集團冠以"北洋"二字之始。北洋軍閥集團是清末民初由天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個武裝集團,這個集團曾經影響中國政局10多年,對近代中國歷史的發展影響巨大。 http://hi..com/88711031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津南區地處沿海開放區,經濟發展生機勃勃,各項事業長足進步,綜合實力不斷增強。2004年全區生產總值完成100.3億元,比上年增長18%;三級財政收入完成11.3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33.2%;區級可支配財力達到5.8億元,增長20.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4億元,增長30.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1億元,企業出口創匯4.7億美元。業已形成機械、化工、輕工、紡織、建材、服裝、鑄造、金屬製品,電子儀表、環保設備等20多個工業門類。工、商、建、運、服全面發展,農、林、牧、漁各具特色。「小站稻」狀若珠璣、香氣濃郁、久負盛名,馳名中外。「津南青韭」、「津南實芹」、「南菜」、「西菜」等名優蔬菜風味獨特。
(1)農業
(農業歷史悠久,是馳名中外的小站稻的發源地,著名的「魚米之鄉」。已經國家工商總局批准,獲得小站稻證明商標。津南區農業已形成以「一優三特」(優質小站稻、特色蔬菜、特色畜禽、特色水產品)為主導的農業生產結構。擁有總庫容3000萬立方米的中型平原水庫--津南水庫。擁有「日思牌」小站稻、「神農」牌蔬菜種子、「宏程」牌蔬菜種子等農業名牌產品。天津津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海河沿岸名特優水產品養殖示範園區、水庫周邊生態農業示範園區、港田蔬菜工廠化科技示範園區、小站稻開發公司、津南區種子公司、雙港蔬菜配送中心、北洋燒雞有限公司、畜牧水產特色養殖服務公司等重點項目已經取得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正在進一步完善建設。 小站稻
(2)鄉鎮企業
鄉鎮企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現已形成環保、基建關聯產品、交通運輸工具、金屬製品、機電製品、服裝、食品、化工等支柱行業。力字牌閥門、東儀牌儀表、寶成牌鍋爐、鳳鳴牌鍋爐、甘泉牌電泵、港田牌摩托、啟明牌螺桿鑽具等7個產品獲市級或國家級名牌產品稱號。個體私營經濟成為該區重要經濟增長點。
(3)第三產業
網點多,領域廣,門類齊全,近年來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何莊子蔬菜批發市場是全國十大蔬菜批發市場之一。呈三足鼎立的鹹水沽、葛沽、小站三鎮的集貿市場按「三三制」合理分配時間,成為個體流動商販的經營載體,形成了群眾穩定的消費習慣,市場交易極為火爆,常盛不衰。近年來三產發展呈現綜合化、規模化、設施化他、高檔化的趨勢,月壇商廈、長青消閑島娛樂城、同濟溫泉康樂中心、長青溫泉賓館、京津高爾夫俱樂部等的建設為滿足群眾的消費需求提供了物質條件。科技、信息、中介服務等新興行業和超市、連鎖店等新型業態也有新發展。
(4)外經外貿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2004年全區新批三資企業90家,合同利用外資額9478萬美元,增長57.3%;實際利用外資額8796萬美元,增長89.1%。外資企業增資勢頭強勁,59家企業增資2149.1萬美元。成為全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區鄉鎮企業出口交貨值10億元,自營出口企業創匯330萬美元。外經外貿的快速發展推進了改革開放的進程,促進了全區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5)內引內聯成效顯著
2004年,全區引進內資企業149家,吸引內資協議額34.6億元,增長59.8%;吸引內資到位額23.7億元,增長75%。「六個五」工程建設成效顯著。新增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115個,投入資金10.6億元,其中,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2個。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津南區位於天津市東南部,海河下游南岸,是天津市的四個環城區之一,是聯接市中心區和濱海新區的重要通道。東與塘沽區接壤,南與大港區毗鄰,西與河西區、西青區相連,北與東麗區隔海河相望。西部的長青辦事處坐落在河西區界內,東部的葛沽鎮是濱海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區政府所在地鹹水沽鎮是天津的衛星城鎮之一,距天津市中心區12公里,距天津港30公里,距天津濱海國際機場20公里,距鐵路天津站27公里,距京津塘高速公路12公里,到北京僅需用1小時車程。
地形
津南區的陸地經歷過「滄海桑田」的變化,是在漫長的歷史時期、海退成陸逐步形成。距今20億年前,津南一帶是白浪滔天的海洋,直到距今5000年。這中間20多億年的漫長時間內。經歷83次陸海的變遷,特別是第四紀中更新世,渤海形成以後,由於世界性的氣候冷暖變化和洋面升降。津南區發生海侵和海退的變化更頻繁。到距今5000年時海侵結束,海面回降到基本接近現代海面的高度,已知道現在津南區,再也沒有發生過海侵。 這一帶陸地,除退海生之外,另外一種原因是黃河沖擊。所以津南區一帶屬於海積和沖擊平原,地勢平坦、土層較厚,其地表層多為黃土、黑沙土兩種,土質略含鹽鹼。 境內地勢低平,河道縱橫,極富墾殖之利。南區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季風顯著,四季分明,雨熱同期。春季多風,乾旱少雨;夏季炎熱,降雨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宜人;冬季寒冷,乾燥少雪。年平均日照時數2659小時,年平均氣溫11.9度,年平均無霜期206天,年平均地面溫度14.5度,年平均降水量556.4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64%。 津南區東西長25公里,南北寬26公里,總面積420.72平方公里。2004年,發展畜牧養殖小區2500畝,累計達8000畝;改造魚池7000畝,水產養殖面積達5.5萬畝;新增無公害蔬菜種植2000畝,累計達到1萬畝。全區地下水凈儲量8700萬立方米,地下蘊藏著熱水礦、石油天然氣礦、煤和煤成氣礦等資源。年平均風速3.7米/秒,有一定開發利用價值。
編輯本段歷史傳統
津南區古為退海之地,境內兩條貝殼堤是滄海桑田變遷的歷史足跡,現已被確定為國家自然保護區。漁業、制鹽業是先民賴以生存的主導產業。葛沽鎮以「九橋十八廟」和「輦會」、「花會」為特色的民俗文化而著稱於世。小站鎮以馳名中外的小站稻、袁世凱小站練兵等聞名遐邇。津南大地孕育出著名紅學家周汝昌、電影藝術家田方、曲藝表演藝術家田連元、著名作家邢野等一代名流。建國初期,涌現出張玉倫、張鳳琴、姜德玉、李吉順等一批全國勞模,改革開放以來涌現的勞模、企業家更是數不勝數,津南大地可謂人傑地靈。
編輯本段環境資源
津南區屬海積及河流沖積平原,現代的津南地貌是4000年以來,在古渤海灣灘塗及水下岸坡區,經黃河、海河攜帶泥沙與古渤海潮汐、風浪搬運海底物質共同堆積而成的。境內地勢低平,河道縱橫,極富墾殖之利。津南區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季風顯著,四季分明,雨熱同期。春季多風,乾旱少雨;夏季炎熱,降雨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宜人;冬季寒冷,乾燥少雪。年平均日照時數2659小時,年平均氣溫11.9度,年平均無霜期206天,年平均地面溫度14.5度,年平均降水量556.4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64%。 全區東西長25公里,南北寬26公里,總面積420.72平方公里。2004年,發展畜牧養殖小區2500畝,累計達8000畝;改造魚池7000畝,水產養殖面積達5.5萬畝;新增無公害蔬菜種植2000畝,累計達到1萬畝。全區地下水凈儲量8700萬立方米,地下蘊藏著熱水礦、石油天然氣礦、煤和煤成氣礦等資源。年平均風速3.7米/秒,有一定開發利用價值。
編輯本段基礎設施
(1)境內交通便利,水陸運輸發達。現有公路總長度500多公里,丹(東)拉(萍)高速、津晉高速聯通四方;李港鐵路、薊港鐵路橫貫全境;海河二道閘碼頭可停泊3000噸級貨輪,是海河下游物資運輸的重要水上通道。 (2)郵電通信設施齊備,有郵電支局、所4個,郵程達850公里;有電話支局4個,裝機容量12萬門,可直撥全國及世界各地。 (3)津南政務網目前已經成為擁有政務專(外)網、政務內網、政務網站的綜合信息平台,實現了與全區各委、辦、局及主要社會團體的聯網,網路出口帶寬100M,具有ISDN小號撥入、8位專用電話號碼撥號及VPN撥號等多種接入方式,區域網用戶150多個,ISDN小號用戶70多個。能夠提供SQL Server和Access資料庫、郵件服務、DNS、FTP、Web等服務。 (4)津南區是全國農村能源建設100個試點縣(區)之一。全區電力供應充足,接用方便;成品油及煤炭的供應網點多,規模大,能夠滿足生產和生活需要;風能和太陽能利用、工農業節能技改等取得多項成果。 (5)市政公用設施初具規模。大沽排污河自西向東橫穿全境,排污排瀝十分方便。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已為群眾普遍採用。
編輯本段社會事業
大力實施科教興區戰略,積極推進經濟和社會統籌協調發展。2004年,組建產學研聯合體20家,開發填補市級以上空白新產品42項。大站閥門總廠「力」字牌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津南區被中國科協命名為全國科普示範區,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明顯。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啟用了新實驗小學,建成了雙港中學示範高中校。基礎課程改革、「雙高普九」穩步推進,基礎教育的質量進一步提高。南洋職業技術學校被批准為國家級重點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協調發展。衛生事業取得新成果,鹹水沽醫院老年康復病房主體工程竣工,婦幼保健院綜合樓投入使用,農民健康查體順利完成。文化體育活動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公民道德建設和誠信教育扎實推進。嚴格落實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保持低生育水平。社會保障制度日益完善,提高了農村低保標准,實施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十一五」規劃編制、「351」農民素質培訓、經濟普查等工作進展順利,雙擁、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婦女兒童、國防教育、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殘疾人、老齡、慈善、檔案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進展。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1999年,津南區轄鹹水沽、葛沽、小站、雙港、辛庄、南洋、雙橋河、北閘口、八里台、雙閘10個鎮,173個行政村。 2000年,津南區轄10個鎮。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417254人,其中各鎮人口(人): 鹹水沽鎮 76472 葛沽鎮 54008 小站鎮 62461 雙港鎮 51522 辛庄鎮 32024 南洋鎮 27465 雙橋河鎮 29165 八里台鎮 28579 北閘口鎮 34483 雙閘鎮 19081 雙林農場虛擬鎮 1994 2001年,津南區鄉鎮區劃調整(本站缺資料)。2001年底,津南區轄8個鎮:鹹水沽鎮、小站鎮、葛沽鎮、雙港鎮、八里台鎮、辛庄鎮、北閘口鎮、雙橋河鎮。 2004年初,津南區轄8個鎮:鹹水沽鎮、北閘口鎮、辛庄鎮、八里台鎮、雙港鎮、小站鎮、葛沽鎮、雙橋河鎮。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津南區位於天津市東南部,海河下游南岸。東與塘沽區接壤,南與大港區毗鄰,西與河西區、西青區相連,北與東麗區隔海河相望。全區東西長25千米,南北寬26千米。總面積401平方千米。 區人民政府駐鹹水沽鎮。 津南區轄8個鎮:鹹水沽鎮、葛沽鎮、小站鎮、雙港鎮、辛庄鎮、雙橋河鎮、八里台鎮、北閘口鎮;1個辦事處(鎮級,但不是街道辦事處):長青辦事處

⑨ 明大太監馮保算是忠臣和好人嗎

馮保有很高的文化修養。他在司禮監任上刻了許多書,如《啟蒙集》、《四書》、《書經》、《通鑒直解》、《帝鑒圖說》、《經書音釋》等,直至崇禎年間,還在宮中流傳。他的書法頗佳,通樂理、擅彈琴,並造了不少琴,「世人咸寶愛之」(《酌中志·卷五》)。 萬曆四年(1576年)五月,馮保會同三法司進行全國「大熱審」,平反昭雪了許多冤獄(同前引)。 他的政治盟友張居正評價他:「勤誠敏練,早受知於肅祖,(世宗)常聽為「大寫字」而不名。」(《司禮監太監馮公豫作壽藏記》)
所以馮保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忠臣和好人

⑩ 如何分析北洋軍的戰鬥力

在舊中國,尤其是在1840年之後,軍隊迅速蛻變為軍閥及各種勢力的最為強有力的工具。誰的槍多人多,誰的話語權就大,誰的收入就多,地盤就大。而北洋政府統治中國的16年就是這種情況的真實寫照。

袁世凱利用北洋軍北壓清廷、南欺民軍,最終登上了民國大總統的寶座。黎元洪、段祺瑞的「府院之爭」也是以借仗北洋軍實力的段祺瑞獲勝而告結束。孫中山反對北洋軍閥10多年始終未成功,反而多次被南北軍閥逼迫出洋或躲入租界。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從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北洋軍的強大。究其原因眾說紛紜。筆者認為:北洋軍首先是一個軍事單位或者是一個軍事集團,研究北洋一系當從軍事方面進行系統分析。如果僅從非軍事領域分析則是無法解釋北洋軍的強大戰鬥力的源泉。本文擬從編制方面對北洋軍能夠在中國近代獨領風騷30年的原因作一探討。
一、新建陸軍及武衛右軍時期的北洋軍編制及與自強軍、武衛前軍的比較
(一)、新建陸軍
1894年至1900年是清末軍事變革的第一個時期。自甲午戰敗之後,清軍後起之秀淮軍又是一蹶不振。舊的編制已經被充分否定。有感於國破軍弱,張之洞、胡燏(yù)棻(fēn)等倡議按西式新的軍制編練陸軍。於是,便有張之洞在南洋練自強軍,胡燏棻在北洋練定武軍。後胡他調,定武軍由袁世凱接統,改稱新建陸軍。南張北袁最可貴之處,都在於打破自洋務運動以來只重裝備改進而不重編制改革的練兵方法,大膽採用西式軍制,從編制體制上進行改革,邁開了軍事革命的步伐。
1、袁世凱接手小站練兵
光緒二十(1894)年冬,胡燏棻開始編練定武軍,初屯馬廠,光緒二十一年九月轉小站。開始了所謂的「小站練兵」。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甲午戰爭後,袁世凱利用北洋集團支柱李鴻章在甲午戰爭中的錯誤,在京城四處活動散布詆毀李鴻章的謠言。袁克文曾記述到:「先公既歸聞,李鴻章以朝鮮亂歸罪先公,先公入都訴辯。過天津李鴻章探知,泥先公行,恐以真相入告,將有不利焉。先公不別北上,立謁軍機大臣,悉陳李鴻章誤國狀。」結交權貴,積極陳述練兵之法,受到榮祿、張之洞、劉坤一等人的賞識。謂其「志氣英銳,任事果敢,於兵事最為相宜,」建議掉袁世凱「專意練兵事。」與此同時,袁世凱遵照督辦軍務處王大臣關於「詳擬改練洋槍隊辦法」的指示,很快擬定了新建陸軍營制餉章和聘請洋原合同等文件,督辦軍務處王大臣看後大為贊賞,於1895年12月8日據實入奏,並「請旨飭派袁世凱督練新建陸軍,假以事權,俾專責任」。不久,袁世凱正式縫制督練天津新建陸軍。後因光緒二十四(1898)年戊戌政變後,清政府命榮祿節制各軍。於該年十月改為武衛右軍。(本文為行文方便以下除特殊說明外新建陸軍及武衛右軍均統稱為新建陸軍。)
2、新建陸軍編制
袁世凱在編練新建陸軍時認為新軍既青年西法操練,就「必須參用泰西軍制」。為此,他仿照德國陸軍編制,制定新建陸軍營制,對舊的營制驚醒大膽改革。
初定編制如下:
軍(總統)—左翼(統領)—(分統)(×2)—步隊營(統帶)(1554人,×2)
-右翼(統領)-(分統)(×2)-步隊營(統帶)(1554人,×2)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分統) —炮隊營(統帶)(1651人,×2)
-(分統) -馬隊營(統帶)(809人,×2)
-工程隊營(統帶)(510人)
上表中,括弧前面為軍隊一級組織的名稱,括弧中為官職名稱。如步隊營系一級軍隊組織,後面括弧中的統帶則為該一級組織的長官的稱呼。最後一個括弧內人數是指該營的編制內人員數量。
這樣就產生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即括弧前有的根本就沒有組織,而只有括弧中的官職。一般來說,要先有組織,然後才有該一級組織的官職,而這時的分統、領官(哨以下的一級官職)等,則是有官而無組織,就象是有了住持卻沒有寺廟。實際上他們應該算是上一級的派出官員,有點類似於以前各省派出的負責管理若干縣的專員。
從表面上看,新建陸軍還是以營為基本單位,營以上也還是直接隸屬於軍,明顯地受中國舊的軍制的影響。但可貴的是,在軍之下,又設有翼這一級不太算是組織的組織,在翼之下,則又設分統來分領下面的各營;在營與哨之間,也設有領官來分領各哨;在哨與棚之間,還設有哨長,應該相當於現在的排長或者副連長。這樣算來,就不再是軍——營的簡單編制,而實際上成為多級編組,其新的層次結構更加適應了新兵器與新戰術的要求。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從表上還可以看出,在袁世凱設想中當時新建陸軍共設步兵、炮兵、騎兵、工程兵四個兵種,各自獨立成營,合成作戰。使用時「步隊為主,炮隊為輔,馬隊巡護,工程隊供雜役」。
新建陸軍各營和新建陸軍總部詳細編制見附表一至附表五。
各兵種實際編成步隊5營,炮隊1營,騎隊1營,工程隊半營。
(二)、自強軍、武衛前軍
1、自強軍
自強軍是光緒二十一(1895)年十一月由署兩江總督張之洞在湖北創練的一支新軍。時聘洋員三十五人,授予帶兵官正職和指揮操練大權。營制餉章,全仿德制。營隊、兵員均不及北洋。僅槍械火炮強於新建陸軍。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自強軍編制如下:
自強軍——左翼——步隊營(×4)
右翼——步隊營(×4)
馬隊營(×2)
炮隊營(×2)
工程隊營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自強軍之下,雖然仍以營為基本單位,但營之上又有了翼的組織,且將馬、炮、工等兵種單位混合編入,較之以前的綠營和湘淮軍已經有了一個可喜的進步,新的陸軍師的雛形已經顯現出來。在這需要強調的是自強軍的營級編制僅相當於同時期的德軍連級編制,因此自強軍僅相當於一個加強團。
自強軍的步槍在1894漢陽兵工廠投入生產後就逐步換為為漢陽廠的「老套筒」。
火炮則是「一營裝備克虜伯八生的後膛鋼炮六尊,另一營裝備英國麥克爾遜七生半後膛鋼炮六尊」。
2、武衛前軍
武衛前軍是由聶士成統帶的淮軍武毅軍演變而來。八國聯軍時,士成陣亡,武衛前軍幾經波折,最後編回直隸淮軍。
總部營制: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武衛前軍設總統一員,分設(一)總理營務處;(二)教習處,包括德俄教官若幹人,附設隨營步、炮、馬隊學堂;(三)糧餉局;(四)軍械局;(五)軍醫局,設有軍中醫院,用西醫診病及療治傷患。
步炮隊營制:
武衛前軍仍保持淮軍傳統,采步炮混合編組。共分五路,中、前、後、左、右(分由馮義和、周鼎臣、胡殿甲、楊慕時、姚良才統領)。其中中路轄炮隊一營、步隊六營,其餘各路轄炮隊一營、步隊四營,各路均設指揮部,分設營務、糧餉、軍械、軍醫等局處總辦委員,以期各路均可負擔「方面作戰」之責任。
步隊營制:
步隊一營設管帶一員,幫帶一員,營教習一員。營轄前、後、左、右四哨,每哨正副哨官各一員。哨轄三排,每排設排長一員,領三棚,每棚頭目一名,正兵十二名。此外,營直屬部隊尚有:鼓號長一名,鼓號手十名,巡兵長一名,巡兵二十名;總計全營官長二十三員,士兵五百名。另,文案、醫官、委員、書識各二人,長夫一百八十人,分配全營供差使或補充正勇。
炮隊營制: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炮營編制員額與步營完全相同,亦為一營四哨。因每哨配備火炮口徑大小不一,每哨火炮數量亦隨之不同。以七五炮為例,每哨配備四門,每排配炮兩門,另一排為護勇。每門炮正副車二輛,每車配馬六匹,炮目騎馬一匹,每炮兵勇二十四名。另炮營尚有鐵工、木工、拖炮車、輜重車、與騎用馬匹等。各營火炮口徑雖不一致,但其總員額不變。
馬隊營制:
武衛前軍馬隊,除總統與各路統領皆有親軍馬隊一哨外,余自編一路,由馬隊統領指揮,共五營。每營設管帶一員,幫帶一員,分轄中、前、後、左、右五哨;每哨設正副哨官各一員,中哨管帶自統,另設副哨官二員,每哨馬勇五十名,全營官兵二百六十二人,另長夫五十名分配全營供差使。
工程隊營制
武衛前軍工程隊由總統直轄,計有橋梁隊、地壘隊、雷電隊、修械隊、測繪隊、電報隊等,總計官兵四百餘名,長夫不詳。
(三)、新建陸軍、自強軍、武衛前軍之間的比較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從表面上看新建陸軍的編制較其它兩軍的編制先進,同時也是清末新軍和北洋軍的編制雛形與標准。目前大部分研究者均持此看法。對此,作者持有異議。
首先,從當時的國內軍制來看,步炮分營已成定論。甚至開始出現將炮兵從步兵團中分離出去的現象,如新建陸軍以及由它改編的武衛右軍。自強軍雖然還將炮兵保存在團的建制內,但由於自強軍整體上只相當於一個加強團,因此很難說自強軍如果繼續發展下去還會不會保持將炮兵編入團內的編制。而武衛前軍名義上還是步炮混編,但與湘淮軍已經有很大的不同。就是將步炮從營一級單位中分開,然後再在團或旅(路)中混編。這與一戰時期歐洲各軍事強國的步炮編制極為相似。因此說武衛前軍的步炮在團級進行混編的編制方案比新建陸軍的步兵、炮兵單獨成團的方案要先進得多。
其次,從馬隊的編制上看。自強軍和新建陸軍都是單獨成營。雖然有利於業務訓練,但從實際效果來看不一定能達到目的。而武衛前軍的騎兵除了單獨編成一路外,還編成總統及各路統領親軍馬隊各一哨,使武衛前軍路一級擁有了快速偵查和反應的能力。在機槍大量配備之前,騎兵的攻擊能力是步兵的十倍級。從數量上看,這就相當於武衛前軍各路增編了一個步兵營。
最後,從營的人數上看,新建陸軍的編制過大,大概相當於當時1個半日軍大隊(欠炮小隊),和德軍一個國民團的人數查不多。自強軍的人數太少,250人的編制僅相當於德軍一個步兵連,僅比日軍一個中隊強的有限。而武衛前軍705人的步兵營雖然僅相當於當時德軍的2/3個營,但和當時的第二大陸軍強國法國陸軍的編制不相上下,僅欠兩挺重機槍。甚至超過日俄戰爭初期的俄國第一西伯利亞軍(總兵力相當,但少2挺馬克西姆重機槍)。
但因為武衛前軍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元氣大傷,指揮官聶士成也在天津紫竹林犧牲。因此,該軍的編制並沒有保存下來。不能不是一種遺憾。
二、北洋常備軍時期的北洋軍的編制發展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閱讀全文

與紫竹集團改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山東博客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907
3月31日俄羅斯盧布匯率 瀏覽:88
證券之星中國重工 瀏覽:902
股東告知函可以以什麼方式 瀏覽:460
手機能安裝股票指標 瀏覽:441
世界上最早的證券交易所是 瀏覽:175
花都最大的金融詐騙公司 瀏覽:39
基金為什麼十大持倉 瀏覽:627
一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圖 瀏覽:328
招商銀行公戶可以買理財嗎 瀏覽:323
港幣30是人民幣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178
4月8日盧布兌換人民幣匯率 瀏覽:405
中國銀行理財騙客戶 瀏覽:612
美金匯率兌換印尼 瀏覽:733
體彩怎麼算傭金 瀏覽:504
外匯占款貨幣投放 瀏覽:744
紅塔銀行理財產品不保本 瀏覽:358
高桿低桿中杠桿桿落袋 瀏覽:139
我國外匯儲備總體 瀏覽:796
股票咋開戶 瀏覽: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