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戰中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產物,,新興的資本主義帝國(以德國為代表) 和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以英法為代表)為爭奪 更多的經濟發展資源而引發的戰爭
2. 一戰兩大軍事集團是怎麼形成的
19世紀七八十年代,德國、奧匈和義大利建立了針對俄國和法國的三同盟。1879年,在俾斯麥的推動下,《德奧同盟條約》首先締結。這個條約具有明顯的反俄性質。後來,由於義大利在同法國爭奪突尼西亞的斗爭中失敗,俾斯麥趁機拉攏義大利,共同對付法國。1882年《德奧意三國同盟條約》簽字,三國同盟正式建立。德國成炻國同盟的核心。
德奧同盟條約規定,如締約國一方遭到俄國進攻,締約國之間應以全部軍事力量互相援助;如締約國一方遭到另一方地攻,締約國另一方應以其盟國保持善意中立;如果進攻的國家得到俄國的支持,締約國雙方應共同作戰直到共同議和為止。
一國同盟條約規定,法國如進攻義大利,德奧給義大利以軍事援助;法國如進攻德國,義大利負有同樣義務;締約國一主受兩大國軍事進攻,締約國各方應給予軍事援助。
為了對付三國同時,1892年法國和俄國締結了軍事協定,法俄同盟由此形成。法俄同盟的建立,標志著歐洲出現了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局面,這也是向三國協約方向推進的第一步。隨著英德矛盾發展成為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英國調整了同法國、俄國的關系,在20世紀初分別簽訂了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英國調整了同法國、俄國的關系,在20世紀分別簽訂了英法協約和英俄協約。英法、英俄協約的簽訂,意味著英、法、俄三國協約的建立。這樣,歐洲兩大軍事集團最終形成了。
法俄軍事協定規定:一旦法國遭到德國或德國支持的義大利的進攻,俄國應以其全部兵力進攻德國:一旦俄國遭到德國或德國支持的奧匈帝國的進攻,法國應以其全部兵力進攻德國。
英法在瓜分非洲的問題上早就有利害沖突。英國控制埃及以後,加緊排擠法國勢力。在擴大非洲殖民地的過程中,19世紀末雙方軍隊幾乎發生武裝沖突。為了共同對付德國,1904年英法締結協約,調整了兩國在殖民地問題上的矛盾:法國放棄20多年來反對英國佔領埃及的態度,正式承認埃及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同意法國侵佔摩洛哥。
1907年英俄協約的簽訂,也同英俄調整在亞洲的矛盾有關。按照這項協定伊朗分為三部分,北部為俄國的勢力范圍,南部為英國的勢力范圍,中部為中立地帶,雙方均可自由出入。阿富汗為英國勢力范圍。關於中國西藏,英俄互相承認對方大西藏的既得利益,同時維持西藏現狀,承認中國對西藏擁有主權。英俄協約同英法協約一樣,都是北著有關國家簽訂的帝國主義分贓協定。
3.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圍繞巴爾干問題的爭端,在歐洲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
1、同盟國是指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三個國家為主的國家聯盟,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加入同盟國方面作戰的,還有保加利亞和土耳其(時稱奧斯曼帝國)。義大利雖然是同盟國國家,但在1915年5月加入協約國,三國同盟遂告瓦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同盟國最終失敗。
2、三國協約是指英國、法國、沙皇俄國為主的國家聯盟。還包括南斯拉夫等其它歐洲國家。它與以德國、奧匈帝國為中心的同盟國集團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對立雙方。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然是同盟國國家,但卻和協約國一起攻打同盟國。一戰中後期,美國、日本、中國等一些國家也先後加入協約國集團,而俄國在十月革命爆發後退出了戰爭。最終,協約國贏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
3、20世紀初帝國主義興起。在俾斯麥時代,鑒於統一德意志帝國初立,故對殖民地的爭奪較少參與。後來,見於國內商人勢力興起,商人要求德國政府爭取海外資源和市場。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麥就那樣被罷後,可是後來德皇認為德國殖民地太少,原料產地及商品市場不足,就又實行了「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劃分全球的勢力范圍。於是觸犯了老牌殖民大國——英國和法國雙方的各自利益。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機,沙皇俄國得到利益,這亦使得兩大陣營的沖突加劇,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4、普法戰爭後,普魯士首相俾斯麥擔心法國報復,因此他採取結盟政策,圍堵法國。他本來使德國與奧匈帝國及俄國結成「三皇同盟」,可是後來俄國在1878年的柏林會議上,因巴爾干半島問題,與奧匈帝國發生利益沖突。德國最終在1879年選擇了奧匈帝國作為盟友,與奧匈帝國締結秘密的德奧聯盟。此外,俾斯麥轉而與因為與法國在殖民地事務上發生沖突,在1881年爭奪北非突尼西亞失敗而與面臨孤立的義大利結盟。因此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與義大利王國三國締結「三國同盟」。
俄國得知德奧兩國簽訂了「德奧同盟」後,俄國十分憤怒。但俾斯麥是一個老練的政治家。為了保持與俄國的良好關系,於1887年與俄國簽訂了「再保條約」。可是當俾斯麥在1890年下台後,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條約終止。而法國方面,則在法國財務支持俄國工業化後,在1892年與俄國結盟。是為「法俄同盟」。
而英國則在1904年與法國簽訂「摯誠協議」。這協議並不是軍事同盟。這是一項解決兩國有關殖民地糾紛的協議。在法國的慫恿下,英、俄雙方終於在1907年結束他們的殖民地糾紛,簽訂「英俄諒解」。同年,法國、英國和俄國因受到德國在奧斯曼帝國的力量威脅,組成「三國協約」。
歐洲從此分為兩大陣營,因此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有演變為世界大戰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因為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被暗殺而引起的。
4. 一戰 ,二戰,爆發的根本原因
1、導致一戰的原因: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及對立。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刺殺斐迪南大公)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
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2、導致二戰的原因:
根本原因:經濟危機激化內外矛盾,兩大政治軍事集團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二十年間,資本主義各國經濟政治力量發展處於不平衡的狀態:德國和日本的工業發展比較突出,經濟實力出現明顯的增長;英、法、美等國則先後出現了停滯的局面。
1929年和1937年,資本主義世界先後發生兩次嚴重的經濟危機。為了擺脫經濟、政治和社會危機,德、意、日三個法西斯統治的國家走上了國民經濟軍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
(4)說明這兩大集團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擴展閱讀
1、一戰: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斗。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屬同盟國陣營,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則屬協約國陣營。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戰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2、二戰: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5. 圖一中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由於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加劇,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爭奪霸權的斗爭愈演愈烈,導致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
6. 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的主要原因
(1)由於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加劇,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爭奪霸權的斗爭愈演愈烈,導致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
(2)兩大帝國主義軍事集團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活動,大搞軍事競賽,競爭日益激烈。國際關系極度緊張,危機頻發,一場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3)危害:加劇了擴軍備戰,嚴重威脅到世界和平與安全。因素: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7. 第一次世界大戰兩大集團的性質
1.協約國集團:
性質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以英國、法國、俄羅斯帝國為首的軍事同盟。它與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四國聯盟的同盟國集團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對立雙方。
2.同盟國集團:
性質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四國組成的軍事同盟。它與以英國、法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美國為首的協約國集團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對立雙方。
(7)說明這兩大集團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擴展閱讀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集團和以德奧為首的同盟國集團,在主要戰區展開的生死搏鬥,這場戰爭,各方都大量使用現代化戰爭裝備,以給敵人最大的殺傷,戰況空前慘烈,人員傷亡慘重。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空前的浩劫,給參戰各國帶來巨大的災難。大戰歷時4年,30多個國家,15億人口捲入戰爭,傷亡人員3000萬,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另一方面,戰爭促進了亞非民族獨立國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覺醒。
8. 同盟國和協約國形成的主要原因
以上答案都太不具體,帶有政治色彩。
同盟國包括:德、奧,而義大利是不穩定的同盟者。大戰爆發後保加利亞、土耳其也加入進來,而義大利則轉向協約國。
協約國包括:英法俄。後來又有許多國家加入該陣營。主要包括日本、中國和美國。
就形成原因。原因很多。因為列強間的矛盾是否復雜。
首先:德國的迅速崛起,讓法國很不安,而法國又想找德國復仇(1870-71年普法戰爭法國失敗)。所以德法間矛盾不容緩和。
其次:德國的迅速崛起,讓英國更不安,德國在19世紀末經濟上已經成為歐洲首強趕超英國,英國的傳統霸主地位受到來自德國的強有力挑戰。加上俾斯麥下台,德皇威廉二世親政提出「世界政策」謀求世界范圍內的利益,直接和英國在殖民地爭奪上針鋒相對。英德矛盾逐漸成為兩大集團的核心矛盾。
再有:俄國和奧匈帝國,就巴爾干半島問題爭奪激烈。一戰的導火索就是在這里。俄國支持塞爾維亞,提出「泛斯拉夫」主義,企圖控制巴爾干。而奧匈帝國則想侵佔塞爾維亞,直接稱霸巴爾干。俄奧矛盾尖銳。
而,法國為了對付德國,極力拉攏俄國。但英、俄就土耳其黑海地區問題也矛盾尖銳,但經法國極力的調解,英俄暫時達成諒解。
義大利為了和法國爭奪突尼西亞,暫時答應加入同盟國。戰爭爆發後,英國同義大利密約許諾大片殖民地給義大利,騙義大利入伙,而最終不了了之。也致使後來義大利因不滿分贓,成為二戰的策源地之一!
最終形成了兩大集團。形成後對世界的影響:就是加速了大戰的步伐。
因為這個時候,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憑一國之力稱霸,所以才走向結盟。結盟之後,雙方勢均力敵,互不讓步。大戰不可避免!大戰的影響就更多了。如果您想聽,我就接著說!
9.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兩大就是集團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它的形成對當時的國際局勢產生了什麼影響
簡單的說,一戰兩大集團形成的原因就是——為了利益。
普法戰爭後,普魯士首相俾斯麥擔心法國報復,因此他採取結盟政策,圍堵法國。
他本來想使德國與奧匈帝國及俄國結成「三皇同盟」,可是後來俄國在1878年的柏林會議上,因巴爾干半島問題與奧匈帝國發生利益沖突。德國最終在1879年選擇了奧匈帝國作為盟友,與奧匈帝國締結秘密的德奧聯盟。
此外,俾斯麥轉而因為與法國在殖民地事務上發生沖突,又因在1881年爭奪北非突尼西亞失敗而與面臨孤立的義大利結盟。因此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與義大利王國三國締結「三國同盟」。
俄國得知德、奧兩國簽訂了「德奧同盟」後十分憤怒。但俾斯麥是一個老練的政治家。為了保持與俄國的良好關系,於1887年與俄國簽訂了「再保條約」。可是當俾斯麥在1890年下台後,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條約終止。
而法國方面,則在法國財務支持俄國工業化後,在1892年與俄國結盟。是為「法俄同盟」。
英國則在1904年與法國簽訂「摯誠協議」。這協議並不是軍事同盟。只是一項解決兩國有關殖民地糾紛的協議。在法國的慫恿下,英、俄雙方終於在1907年結束他們的殖民地糾紛,簽訂「英俄諒解」。同年,法國、英國和俄國因受到德國在奧斯曼帝國的力量威脅,組成「三國協約」。歐洲從此分為兩大陣營。
兩大集團的形成對當時國際局勢的影響:(1)瘋狂爭奪殖民地;(2)進行軍備競賽。這兩者都為一戰的正式爆發奠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