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華為集團財經待偶

華為集團財經待偶

發布時間:2022-05-23 19:12:05

㈠ 華為本科生會計每個月工資大約多少元

講薪酬先要介紹一下華為的部門結構,因為不同的部門其薪酬是不同的:

1、市場系統

按地域先分為國內和海外,國內又分為深圳總部和各省市辦事處,海外也分為國內深圳總部和各大洲地區部。按工作分工又可基本分為客戶系統和產品系統。

深圳總部:包含國內、海外客戶和產品系統的總部機關。國內包括各目標運營商(電信、網通、移動、聯通等)系統部的總部和各產品(交換、光網路、移動、智能網等)國內系統部的總部。海外包括國際營銷(客戶)和產品國際(產品)的總部。還有負責客戶接待(最為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誤解)的客戶工程部。當然個別小部門的總部不在深圳而在北京。

國內辦事處:基本位於各直轄市及省會城市,大連、青島等也有小辦事處。各辦事處的工作目標就是銷售,分客戶線(負責各運營商)和產品線(負責各產品)。各線人員算各部門深圳總部的派出人員,又直接受辦事處主任管理。辦事處主任對所在辦事處轄區負責,權利很大,相當於封疆大吏。

海外地區部:包括亞太、中東北非、獨聯體、南部非洲、拉美、北美、歐洲、東太平洋(按地理應該叫西太平洋,因為管轄的是日本、韓國、澳洲、香港地區等亞太發達地區,但當時起名時不知怎麼弄反了,就一直將錯就錯)。各海外地區部又在各個國家設了辦事處,也分客戶線和產品線。

市場系統的海內外員工總數應該在4000偏上。

2、技術支援系統

包括深圳總部和各國內辦事處及海外地區部的派出機構,按維護產品不同分為各產品部,負責產品的售後服務。總人數在2000至3000人(為降低成本,該部門的工作不少由外包公司負責,稱合作方)。

3、研發系統

負責華為各產品的研發,是華為最龐大的系統,人數在10000人左右,還不包括相當數量的外包人員。分為深圳總部和各地研究所,根據產品不同分為交換接入、光網路、移動、智能網、數通、多媒體等等。後來又改為固網、無線、智能等等,不管名字怎麼改,基本還是按產品劃分。各地研究所側重不同,比如北京側重數通、上海側重無線、南京據說網管搞得不錯。華為在海外也有不少研究所,包括印度、美國、俄羅斯、瑞典等、除了印度曾經搞的挺大外(現在印度人好象都來深圳了),其他的基本是樣子。

4、財務系統

包括深圳總部和各辦事處派出機構。海外的財務基本由香港華為的財物負責。財務系統總人數在1000以上。

5、中試系統

全稱好象叫中間試制部。是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在研發和生產系統間插入的一個部門。按NBA的數語叫專干臟活類活,待遇反而不高。任正非的板凳要坐十年冷據說就是針對這個部門說的。不只現在是否被研發系統消化了。人數在1000左右。

6、生產系統

該部門在高科技行業的地位可想而知,人員素質總體看是最低的。其一線員工主要由國內一些中專學校代陪,當然其中的管理和技術人員和其它部門一樣,都是來自大學生。該系統人樹在1000以上。

7、市場財經系統

該部門是負責貨款回收的,應該隸屬於市場系統,只是回款的地位很重要,所以在華為單列出來。人數和其它系統比算少的。

8、秘書和文員

秘書和文員不是一個單獨的部門,而是分布在各個系統中。秘書指有華為正式員工資格的,一般是大學本科或研究生。文員不是華為正式員工,而是隸屬於和華為有合作關系的秘書公司,一般是大專畢業。華為除了副總裁以上的幹部外,基本沒有領導個人秘書,秘書大多是部門秘書,一般30人一個,但具體有出入,有的秘書管的多,有的管的少,一般負責部門的考勤、會議紀要、日常事物等等,基本來自大學剛畢業或畢業不久的女生,工資待遇相當於華為同等學歷的應屆生水平,一般上漲緩慢,獎金等也是較低的,所以流失很大。文員主要負責一些簡單的重復性工作,由於不是華為正式員工,工資更低,僅舉一例:某文員基本工資1800,按工作量每月加800到1000不等。

薪酬正文:由於本人是2000年加入華為的,所以只能從2000年往後說了。

1、基本工資

華為的基本工資起薪是分應屆生和社會招聘的,2000年華為應屆本科起薪是稅前4000,碩士生稅前5000,博士人少就不提了。社招的要自己和公司談,有的很牛的不會談結果比應屆還低,有的很一般的會吹結果很高,但總的說比應屆的高。2000年來的一般進公司3個月左右有一次加薪,200到3000不等,取決於你的部門和表現,但基本按部門,好部門表現差的比差部門好的漲得還多。漲的多的包括研發和市場、技術支援確定要去辦事處的人員。漲的少的包括各部門秘書、一些總部事物部門等。其它部門算中等。原則是向研發和市場傾斜,向一線傾斜。此後,漲工資就看個人造化了,有去對部門、跟對領導一路高歌的,也有從此打住的。

總的來說由於2001年華為招人太多及起薪過高導致消化不良,2000年來的這批人除了工資過低的在2001年普調到和2001年同等學歷應屆生一樣外,再沒有大規模的普漲了。本人在此後的三年中也只又漲了一次,最終以6500離職。據我了解大部分2000年本科生的工資現在在稅前5500到7500之間,碩士生加1000。2001年是IT泡沫最瘋狂的一年,華為狂招了據說將近6000人。起薪也高至本科應屆稅前5500,碩士生7000,當然一部分秘書、財務等要相應低1000。社招的也普遍不低於應屆。過高起薪的惡果是2001年來的大部分人在此後的兩年多中再也沒有漲過。2002、2003之後華為停止了大規模招應屆畢業生,起薪也不在提高,在2004年據說還大大降低。至於社招的,除了牛人外,華為的初次報價據我所知是稅前5000。至於所得稅,華為避稅還是不錯的,我6500扣掉稅和個人支付的社保外,還在將近6000。總的來說,華為2000年及以後來的稅前基本工資在5500以上的佔大多數,每早來一年平均高1000,碩士生相當於早來一年的本科。98年以前來的基本在10000向上了,當然他們已經不靠工資了。

2、福利

有人說華為是沒有福利的,其實是福利貨幣化了。華為的貨幣福利分兩大類。一是工卡里的錢,根據工作地域不同分3類:1000每月,工作地在深圳關外,800每月,工作地在國內其它地區,一分沒有,工作地在海外。在深圳關外高200是因為距離遠交通費高。在海外沒有這項補助是因為海外另有高額補助,將在下文描述。這筆錢每月打到工卡里,可用於購買班車票,在公司食堂就餐及在公司小賣部購物,不得取現。但每年底高於一定數額的或離職時可以一次取現,不過要扣20%的稅。二是每月基本工資15%的退休基金,比如你基本工資5000,那每月公司另給你750,先用來交公司應交的社保,華為統一按一個標准交,每月在200多,這樣一來你每月還剩的部分在你離職時一次提取,不過也要扣20%的稅。這兩部分加起來稅後每個人也基本在1000多。

3、加班費

加班費主要看部門和領導。標准按你的基本月工資除以月法定工作日。分為一天和半天。按我的經驗,研發和市場很少有,除非是統一的為了干項目的強制加班。技術支援只有周末才算,平常晚上不算,本來通信這行的技術支援就是晚上幹嘛。

4、補助

補助基本分4類:國內出差補助,國內離家常駐外地補助,海外出差補助,海外長住補助。

國內出差補助為稅後每天100人民幣,交通費、住宿費、通信費另外實報實銷。

國內離家常駐外地補助指市場和技術支援人員在家庭所在地和深圳以外的辦事處常駐時的補助,按地區艱苦程度不同分為幾檔:30(北京、上海等)、50(一般省份)、70(青海、新疆、西藏等)人民幣每天等,同時公司負責住宿費用。前兩年形勢好的時候,這些人在所在辦事處省內出差也同時享有每天100的出差補助,現在不知還有沒有了。但研發人員如常駐外地研究所不享有此補助。

海外出差補助為稅後每天50美元,香港為300港幣。不知現在多少。

海外常駐補助在2003年底以前分為3檔:稅後50(發達國家)、60(一般國家)、70(危險國家)美元每天,公司提供住宿(條件很好)和辦公車輛等。2004年開始大幅降低,一般國家降到稅後32美元每天。在海外連續工作達到3個月的可以享受此補助。

5、獎金

華為的年終獎基本要拖到第二年三季度發放。不過在上半年離職,獎金並不會因此減少,到時候自會發到你離職時預留的帳戶。在2000年華為大規模招人以前,獎金是很豐厚的,之後就每況愈下了,沒辦法,人太多了。現在的情況是,如果已經干滿一年,高、中、低擋基本是30000、20000、10000。當然市場和研發的骨幹還是高,秘書等就可憐了。基本一個業績優秀的國內市場人員,能在大幾萬,客戶線比產品線高,市場比技術支援高,海外比國內高。

6、股票

2000年7月以前來的根據工作時間長短,在入職滿一年後,擁有華為的內部職工股,來的越早,越多。當然股票是按每股一元向公司購買的,不得轉讓,離職時必須賣給公司。這類股票的分紅是驚人的,2001年及以前達到70%每年,扣掉稅兩年就可以回本。基本上99年來的有幾萬股,98年來的有十幾萬股,再早的就看造化了。我認識一個97年初來的,有四十萬股,他2001年的分紅稅後就是20多萬,這種人在華為有好幾千,是華為高速發展的受益人,也是前文說的不靠工資的人。在2002年,華為進行了股權改革,原來員工離職時把股票賣給公司,是按每股一元的面值,跟買時一個價。從2002年開始,員工買賣公司股票都要按每股凈資產,當年的每股凈資產高達每股2元多,擁有股票的老員工的股票市值一夜之間上漲150%,大發一筆,而那些在新規定出台前剛按老規矩把股票賣給公司的離職員工就虧大了,這造成了一批華為前元老和華為對薄公堂。

而對於占華為員工人數一半多的2000年7月後入職的新人來說,誰是誰非已經沒有意義了。他們必須按新規定以每年的每股凈資產購買公司配給的股票,離職賣給公司時再按離職當年的凈資產出售。一方面,華為高速成長不在,每股凈資產不會再高速增長,另一方面,人多粥少,每人也分不到多少。而那些擁有老股票的老員工們,也無法再向以前那樣每年坐收巨額紅利了。一切都因為華為人多了,發展卻慢了。人們傳說的華為股票就是這樣,從他的工號就可略知一二。工號在10000以內的,基本屬於97年及以前來的,屬於華為股票神話的集體收益者,工號在10000到20000之間的,屬於98、99年來的,屬於一般收益者,工號在20000以上的屬於2000年以後來的,屬於空有其名,卻未有其實的。

只要稍稍分析一下以上華為的薪酬構成,就可輕松得出結論:

1、2001年及以前,華為的靠股票和獎金一起發財,因為那時的人少,公司發展快,獎金和股票分紅高。所以華為士氣高昂。

2、2002到2003年,華為的只有靠補助尤其是海外補助的發財,因為以2000年底的香港通訊展為標志,華為開始大規模開拓海外市場,大批市場、技術支援和研發人員被派往海外辦事處和研究所,使得原來只有少數人享有的高額海外補助開始被大家認知。而與此同時,高額的獎金和股票分紅不再,國內人員待遇停滯不前。所以除了海外人員混日子外(補助和股票、獎金不同,是按天不是按業績發的,沒有激勵機制,只要能混下去,不被趕回國內就有),大部分國內人員,尤其是在深圳及國內研究所的大批研發人員,他門連國內補助也沒有,士氣低落。

3、2004年開始,到哪裡發財?獎金、股票已經沒了,海外補助也降了。

全體員工士氣低落,但外部就業環境更差,於是大家都開始靠基本工資混日子,華為國企化成型,只是基本工資高些。

華為的部門介紹漏了管理工程部。

4、管理工程部,負責華為IT系統的建設和維護。其工作的成果使華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20000多員工在一個IT平台上工作,人數也在1000以上。任正非固然花了很多冤枉錢,但花在這個部門的錢是我很佩服的。

以我自己的收入做個總結吧。

我在華為40個月,2000/7到2003/10。在深圳總部累計16個月,在國內辦事處累計24個月,在海外4個月。其中基本工資收入稅後約共計230000,平均5750每月。

福利收入稅後約50000,平均1250每月。

加班費共5000,主要是技術支援實習時掙的。

補助稅後共120000,其中國內離家常駐補助大約35000,國內出差補助大約25000(包括在辦事處常駐時省內出差),海外常駐補助大約60000(在海外待了四個月,剛好超過三個月)。

獎金拿了三年稅後共50000,其中01年算新員工8000左右,02年27000,03年因已有離職傾向15000。

其它包括00年底那唯一一次年終雙薪,每年小禮拜攢下的未休年休假離職折算等等共10000左右。再加上在辦事處時多報的計程車費等等(我是產品線,沒客戶線的狠)10000左右。

各項累計為230000+50000+5000+120000+50000+10000+10000共475000。

這就是我在華為3年4個月的全部稅後收入,平均每月11875。由於我大學其間打工有幾萬積蓄,再加上在華為的大部分時間在辦事處,住宿、交通、通信和大部分吃飯(跟著客戶線混飯)都可按公司規定報銷,又沒有女友,除了給父母一些,自己只花一些揮霍的錢,所以現在還剩下400000出頭。

解釋:在深圳總部的16個月包括在海外的4個月,因為我去海外算支援,關系還在深圳總部的產品國際。

由我的情況可以得知,華為2000年以後來的大部分人(早來的要更高,04年來的就不一定了)全部稅後年薪十萬還是有保障的,如果常駐在海外和辦事處或者經常出差,還可以更高(但和以前比也變少了)。但是收入的彈性變小了,激勵變少了,使得想干大事和覺的自己很牛的人離去,已經掙夠了的老員工和沒有什麼闖勁的新人留下,畢竟年薪十萬以上在當今的中國也不是隨手可得,大企業病成型了。下面怎麼辦,不是我這個水平的人能解決的了。

㈡ 華為公司財務人員待遇如何

華為公司財務人員的待遇是很高的,首先有國家法定的節假日會放假的,公司給交五險一金,福利年終獎啥的也都有,很不錯。

㈢ 深圳華為的財務人員工作辛苦不,待遇怎麼樣呢

華為待遇在國外財務至少15萬,但是需要干很多雜事,文員加勞資。在國內,看具體是什麼崗位,一般財務人員一月凈收入6000元,主管級別的1萬上下。華為最主要是年終分紅,工資只是生活費而已。

㈣ 華為員工待遇如何 ,什麼學歷條件可以進入華為

學歷要求是大學本科及以上,特別喜歡在985和211院校招聘,非重點大學招生較少。

  1. 待遇較為優厚,分有級數,應屆進來13級,每個崗位的工資和股票都差不多,差在獎金上。

  2. 應屆剛進來的13級通常本科9k,碩士10k,平均每3年升一級(績效拿A通常可以2年就升級),14級平均在1.3-1.6w之間,15級在1.4-1.8w之間,16級在1.8w-2.2w的較多。

  3. 13,14級拿A配TUP,15級以上配股票和TUP。年終獎金通常考核A是B的兩倍,B+獎金介於A和B之間;

  4. 獎金從高到低排列:通常銷售市場最高,下來是技術服務類,再下去是研發,接著是財經,再接著是IT,供應鏈,製造,人力資源等支撐類崗位,艱苦地區獎金還有傾斜,公司的獎金傾向於多分給銷服一線和激勵艱苦地區。

㈤ 華為社招3年財經 8500,這個待遇值得去嗎(備註:目前在國企就職,月薪7000)華為今後個人發展如何

一定是不錯的如果是我我一定就去了~
發展一定是不錯的
如果你想安逸點就不要換了朋友去吧加油

㈥ 深圳華為財務部2021年工資多少錢一個月呢

摘要 您好,2013年華為技術(深圳)有限公司

㈦ 深圳華為財務待遇

1樓亂說,這個年薪是除了那些福利之外的,除了五險一金之外的都能發你手上的。我勸你來華為把,因為蒙牛遲早會垮掉的,牛奶對人體有害,我想你應該比大家清楚。華為財務這塊還是比較輕松的,美女又多,建議你考慮下。

㈧ 華為財經怎麼樣

華為財經和「四大」會計所,我該去哪一個?

華為財經和四大的糾結,是每年財務應屆生和入職1-3年的財務人都特別頭疼的問題,知乎上問的人也不少!
比如這位四大er說:「大家都在吐槽華為加班強度,但是還是想去華為,不過年紀越來越大,總得綜合考慮身體、家庭等因素。」

面對這個二選一的財務界世紀問題,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
有的人揚言:「如果再給一次機會,絕對選擇華為!」理由是覺得四大錢少事多!事務所的工作太摧殘身體!

而有的人則不同意!說:「四大牌子響,四大出來的人認可度高,基本素質也比較好。」

還有位知乎@網友張呵呵說:選擇四大!華為頁不輕松!四大辛苦兩三年可以鍍金!

知乎@網友張呵呵補充說:「四大三年,哪怕一年後出去,選擇很多!而華為的財審並沒有!」

那對於應屆生的職業生涯發展來說,華為財經和四大審計到底,哪個是更好的平台?
1
2020應屆生選擇去四大,
會有這些優劣勢!
四姐先來客觀的講下四大的優缺點!
四大的優點有:
1、上升空間穩定,競爭環境相對公平,員工晉升有明確的梯度且公開透明。
2、薪水每年漲幅固定且透明。
3、工作強度大,每年同時做幾個項目,大量的加班和高強度的工作,可以在短時間內積累大量經驗。
4、行業跨度大,有機會積累不同行業的審計會計經驗。
5、內部培養體系健全、完整、規范。事務所校招的時候會有很多其他非財務類專業的人員,最終這些人也能成為很出色的審計師,靠的就是事務所強大、健全、規范的人才培養體系。
6、良好的工作習慣、職業素養的養成。
7、專業基本功底的扎實。
8、咨詢、並購業務對於四大愈發重要,且成為重要的發展機遇。隨著本土企業跨國並購越來越頻繁,目前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主流手段,四大所挾全球化的優勢壟斷了這塊咨詢+審計的高毛利業務。與之相應的稅務、財務等咨詢服務也水到渠成。過去的5年裡借中國企業走出去四大所培養了很多優秀的並購咨詢的高級經理和合夥人。本土所目前加速國際化步伐,就是要來競爭這塊利潤。

四大的缺點呢?有這些:
1、工作強度太大,如果不能熬過4-5年左右,做到senior audit,而較早跳槽的話,市場價值並不高。
2、乙方的思維定勢。事務所人員做乙方時間長了,思維模式會相對固化。會從最謹慎的角度出發去規避風險。要做一件事,有哪些限制性條件約束你不能做?會有這樣那樣的風險和困難,使我們無法達成目的?這是乙方做決策的思路出發點。而甲方則不同。甲方思維模式是:如果要做一件事,我要通過哪些方法把他做成,沒有條件怎麼創造條件?缺少資源怎麼吸引資源?這種思維模式的差異,往往會導致乙方跳槽去甲方時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
3、躺著賺錢的時代結束,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四大已經放下身段開始競爭民營企業這塊蛋糕,而同時本土N大卻開始走國際化路線,與四大競爭跨國企業這塊蛋糕。市場、人才的搶奪上四大並不佔多少優勢。
2
2020應屆生選擇去華為財經
這些利弊一定要知道!
華為財經,對於應屆生來說,有這些優勢!
1、作為跨國巨頭,非常重視財務管理工作。分工精細、財務體系健全、制度完整、流程規范。薪資體系和晉升體系相對成熟、健全,在市場上也有較強的競爭力。
2、既是製造巨頭,也是研發怪獸,釆購物流生產質量硏發項目銷售,產業鏈完整到無以復加,是財務管理人員極好的平台。
但華為財經也有這些劣勢!
1、公司越大,流程越長,分工越細,在一個具體崗位上的能見度越低,被取代可能性越高,這是巨頭的通病。
2、起步階段遠離決策中樞,也許外派、也許負責某個子公司財務,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迂迴發展的道路,財務管理的發展路徑不如四大清晰。
3、上升空間問題。穩定的發展造成了空缺職位的緊張。沒有上升通道,就要靠輪崗來尋找空間,這勢必增加職業路徑曲折的風險。一旦沒有輪崗的機會,那就只能靠跳槽來解決問題。
4、早期跳槽競爭力不強。巨頭體系內分工過細造成自身財務模塊經驗的不完整,使得自己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有限。
提問解答:
Q:現在在體制內覺得工作很無聊沒盼頭,好想去四大,請問有沒有好的建議?
A:某四大去年入職審計人員,畢業那年面的第一個公司就是華為財經,沒過終面,遺憾至今,一直想去領略一下非洲,中東的風光只能無限期推遲。後又在某國有股份制銀行輪崗半年,而後辭職進入四大,心裡排序,華為>銀行>四大!四大真不是以前四大,沒想像中那麼好!
Q:華為近年發展勢頭迅猛,今年校招起薪已達到12k,去年就吸引到了一些清北牛津耶魯的畢業生。而四大近年已招不到這種層次的畢業生。難道憑借四大的履歷就能在職業發展上超過華為招進的優秀的畢業生嗎?
A:昨天聯繫到了一位在華為財經工作的學姐,她說剛有一位四大5年的同事加入,職級和華為三四年的優秀土著相當。若干年前清北復交學生聚集的四大是一個令畢業生嚮往的平台,現在它還是嗎?學校搶優秀生源,企業搶優秀人才,個人認為更多優秀人才聚集的地方才會是一個更好的平台。
3
選了華為財經or四大的人怎麼樣了?
這兩個真實案例揭露真相!
那以前糾結過華為的四大的人,是選擇誰呢?為什麼呢?現在又怎麼樣了呢?
我們來看兩個人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的女主角是一位本科生女孩,獲華為財經和四大offer,最後選了華為。
我們一起來聽她的例子:
我也是拿到了華為財經和四大的offer ,我最後選的華為,與題主不一樣,我是本科生。
我覺得怎麼選擇主要是看自己的以後的發展吧,去華為,以後你可能絕大多數情況是在財經領域發展,而去四大,相當於給自己多一個選擇的機會,以後可以去金融領域也可以去財務領域。
在四大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人際關系什麼的,晉升制度什麼的都很清晰,這些都是四大的好處。
再說說華為的好處,大平台,五百強排名靠前,其實在做選擇的過程中最打動我的一句話是:華為以後招人的標准只會越來越高,現在有很多清北人的都會簽華為,反觀四大,近幾年招人標准真的是越來越低了,更多的是保底的選擇,可能對我來說會覺得有些不平衡吧。
還有雖然說四大出來可以跳金融機構,但是金融機構也沒有那麼好進,又是青春飯,自己身體素質也不行,況且本科進去也不容易,我自己也沒有很喜歡金融,這些也是我考慮的因素。
另外雖然說去華為是放棄了一夜暴富的機會,但收入還是可觀的。除此以外,四大和華為的薪資水平也是我考慮的因素,粗略算一下,在四大工作到第三年才能達到華為第一年的薪資,雖然錢不是最重要的,但誰也不會嫌錢多啊,況且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你獲得的薪水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你工作的重要性和地位。
再一個是學習機會,都說去四大能學到很多東西,其實這都是看個人的,四大中混日子的也有,具體學不學還是看你自己,沒人會管著你,此外在華為肯定也是學東西的呀,有績效考核壓著你,你肯定也不會放鬆。
另外我拿的四大的offer 是在北京,這樣的話即使以後跳到金融機構,買房和戶口依舊很有壓力,但如果回二線的話,二線沒有很好的金融機構機會,也只能去財務領域,和我從華為跳出去的境遇差不多,綜合考慮了很多,選擇了深圳華為。
以上是我的選擇,因為自身情況和題主不太一樣,題主還是多考慮一下自身經歷和以後發展,總之這兩個offer 都很好啦,選哪個以後都不會錯。可以找一張紙,寫上各個的優勢劣勢,然後就能比較出來啦,其實自己內心還是有一定傾向性的,就跟著內心走吧。其實無論做了什麼選擇,如果若干年後你混的不好,都會後悔今天的選擇,總覺得選另外一條路可能會更好一些,如果你混的好,都會慶幸今天的選擇似乎是做對了。其實人生就是這樣,無論你做了什麼選擇,都會不甘心那個未知的選擇,所以,別慫,選一個,走下去,努力生活的人都不會過的太差,加油,說給你聽,也是說給我自己聽。
當年拿了華為普華等六個offer,最終是在華為普華里邊選,最後選了華為,因為列了一大堆的優劣勢發現真心各有優劣,綜合選擇可能會讓優柔寡斷的人更糾結,只能挑選你最看中的一點來判斷,比如我最終的想法是來外邊看看,所以要選擇海外崗,所以來了華為。
優劣勢上邊說的挺好,我記得當時列了滿滿一頁紙的兩家的優劣勢。
四大的優勢就是公司較為扁平,ey很人性,專業度比較高,忙季淡季相對明顯,跳槽選擇多,出來的人較為全面專業,華為的優勢呢是公司行業較好,領導人nb,走向世界,建制全面,可以接觸全面的管理,劣勢呢是應屆生容易迷失在某一個小點上失去了整個大picture,需要有意識的讓自己不斷接觸新的視角,17萬人管理起來像治國一樣,,加班多,海外辛苦些但是錢不少,等等等
比較起來有些地方是共同優點,有些甚至完全相反,所以你先把你考慮的所有點都列出來,排除掉只剩下三個,選一下,在排除兩個,再選一家,如果這兩家一樣,那麼就去吧。
三十歲之前,不要怕,三十歲之後,不要悔。
無論在哪都不要被自己眼前的螺絲釘工作遮住,這是你接觸一個大公司的表像,一定要撕破窗戶紙,思考每一個決定為什麼這樣做,管理規定為什麼這樣發,目前問題都在哪?怎樣解決眼前和怎樣解決根本問題?利益如何劃分?業務市場發展怎樣突破?如何根據不同業務的發展程度建立不同的業務組織,不同的流程?如何建立資金外匯保函的各項專業知識?如何考核各個崗位?如何招人效率最好?部門間跳槽流程如何建立如何評價每一個項目?如何發現人才?會計核算準則怎樣應用?內審稽查內控流程如何建立如何評價?等等等等。
這些問題無論在四大還是華為都能遇到,區別是怎樣深入思考,越是在這些地方越能看出管理水平和視野,和專業知識相關,但是和管理和人性更相關。
剛來華為的時候總想當時怎麼就這么sb跑來了華為?在魔都混四大十年當個小par也是可能的。後來來了海外,一年了,被金錢俘虜了,整天嚷嚷要跳槽,機會也在看,但還是沒撤,主要是房價太高,其次是擔心國內可能貨幣要撐不住還是多留點外匯好,海外壓力確實大,差不多是用命換錢,需要很好的調節心理壓力。部門同事有個人剛買了房,那就更不能回國了。
視野這個東西,和在哪有一定關系,和自身能力也有關系,在四大往哪跳都行,來華為很多人確實就真的能力退化了,放到外邊真心沒競爭力,這點切記切記,一定要能識別出自己在一個大picture里邊的哪一個位置,在業界自己是不是有競爭力,這才是長遠的,當然華為也有很多出類拔萃的,但是這個比例要比四大低不少。
說了這么多,說穿了就是你要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未來要幹嘛,適合什麼樣的工作,這樣才能去選擇,否則你一定會患得患失。
還是那句話,不要怕,不要悔。
補充一句,賬務的應屆生流失率應該是最高的,因為真的就是給應屆生一些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事情做。公司今年pfc大擴招,這個崗位也吸納了大量應屆生,大浪淘沙,你懂的,四大的形式呢,這兩年審計有點惡化,咨詢不錯。
以上就是這兩個人的例子了。大家權衡下四姐所列舉的華為和四大的優劣勢以及兩個例子,你的心中應該就有了答案。
那對於有3個及以上offer選擇的人來說,四姐可能給不到建議,但這里四姐安利一個決策平衡單。

㈨ 為什麼不去投行而來華為財經

因為華為財經待遇好。
因為華為財經待遇好,華為財經平均工資為18413元每月,其中百分之五十四的工資收入位於區間16000到20000元每月,百分之三十六的工資收入位於區間20000到24000元每月。

閱讀全文

與華為集團財經待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兩物體對地面壓強一樣且杠桿平衡 瀏覽:422
匯率變動調整的分錄 瀏覽:840
2019理財基金排名 瀏覽:885
重慶長壽湖土地掛牌價格 瀏覽:813
買銀行理財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812
溫州三方理財公司怎麼樣 瀏覽:948
杠桿配資開戶聯系卓信寶配資 瀏覽:95
m2超發匯率 瀏覽:242
滬深最新900隻融資融券標的名單 瀏覽:646
季度持倉比例 瀏覽:222
長安國際信託喻福興 瀏覽:420
貨拉拉c輪融資後變化 瀏覽:5
初二下學期杠桿物理題 瀏覽:703
垃圾焚燒融資租賃 瀏覽:723
齊魯證券融資融券規則 瀏覽:956
理財產品穩健性能保本嗎 瀏覽:31
江西贛南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瀏覽:532
天津金融中心有什麼公司 瀏覽:978
民企金融服務 瀏覽:412
銀行託管理財平台有哪些 瀏覽: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