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要做兩套賬的原因是什麼
曾幾何時,兩套賬是財務圈子眾人皆知的秘密,會不會做兩套賬是判斷財務水平的標桿。然而在稅收監管日益規范的今天,居然還有企業在做兩套賬!那麼,為什麼還會存在兩套賬?財務希望通過兩套賬達到什麼目的?未來的風險和解決方案在哪裡?我想從純技術角度和大家探討一下這些問題。
一、為什麼會有兩套賬的存在?
所謂兩套賬常見的理解就是報稅務機關一套賬,老闆公司實際一套賬。這兩套賬的差異在哪裡?核心是兩個地方:
1、收入差異引發的兩套賬
兩套賬最大的作用就是隱瞞收入,從而達到逃稅的目的。隱瞞收入的最大漏洞在於下遊客戶可以不要發票,問題是,隨著營改增的進程和金稅三期的大數據監管,所有企業都越來越規范,還能夠不要發票目前集中在兩個地方:
第一是大量的自然人客戶,超市、餐飲、酒店、教育是典型的重災區,個人沒有要發票的習慣,企業就可能趁機隱瞞收入;
第二是一部分核定徵收的企業,如果是核定徵收意味著企業所得稅不需要提供相關發票,因此這部分企業可能存在不要發票的情況。
三、兩套賬的解決方案
兩套賬的成因搞清楚了,如何解決當然也就比較清晰。一方面,隱瞞收入的事情一定要就此打住,已經發生的也應尋找機會重新計入公司賬務系統,稅收籌劃不能通過隱瞞收入實施,而是應當充分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比如小微企業稅收優惠,稅收窪地優惠等,真實體現收入支出,享受優惠稅負。
另一方面,從財務到業務要統一思路,所有支出一定要拿到發票,避免大額支出沒有發票入賬。如果是與公司無關的支出,應通過股東分紅或者第三方借款方式解決資金問題,而非計入第二套帳。
當然,如果兩套賬是多年形成的,想要迅速並賬還是有些難度,但我們還是建議企業應看得更加長遠,盡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完成兩套賬到一套賬的並軌,規規范范開始財稅管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謝謝採納
2. 什麼規模企業有兩套賬
通常企業在不同目的之下,為了滿足不同要求對同一個會計主體編制了兩套賬,甚至多套賬。這些目的通常有:
(1)反映企業實際經營情況的賬:內賬(管理賬)
(2)為了應付稅務機關的賬:外賬(稅務賬)
(3)為了貸款需要的賬:銀行賬
(4)為了海關檢查的賬:海關賬
(5)為了申請高新資格的賬:高新賬
3. 企業上市過程中財務的主要工作請問企業在准備上市的
公司上市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在各個方面滿足上市的規范要求,而財務問題往往直接關系功敗垂成。針對企業上市過程中財務應當注意的有關問題:
一、持續盈利能力
能夠持續盈利是企業發行上市的一項基本要求,可從以下方面來判斷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
從財務會計信息來看,盈利能力主要體現在收入的結構組成及增減變動、毛利率的構成及各期增減、利潤來源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等三個方面。
從公司自身經營來看,決定企業持續盈利能力的內部因素——核心業務、核心技術、主要產品以及其主要產品的用途和原料供應等方面。
從公司經營所處環境來看,決定企業持續盈利能力的外部因素——所處行業環境、行業中所處地位、市場空間、公司的競爭特點及產品的銷售情況、主要消費群體等方面。
公司的商業模式是否適應市場環境,是否具有可復制性,這些決定了企業的擴張能力和快速成長的空間。
公司的盈利質量,包括營業收入或凈利潤對關聯方是否存在重大依賴,盈利是否主要依賴稅收優惠、政府補助等非經常性損益,客戶和供應商的集中度如何,是否對重大客戶和供應商存在重大依賴性。
二 、收入
營業收入是利潤表的重要科目,反映了公司創造利潤和現金流量的能力。在主板及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規定的發行條件中,均有營業收入的指標要求。
按照會計准則的規定,判斷公司能否確認收入的一個核心原則是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是否轉移給購貨方,這就需要結合公司的銷售模式、渠道以及收款方式進行確定。
銷售循環的內控制度是否健全,流程是否規范,單據流、資金流、貨物流是否清晰可驗證。這些是確認收入真實性、完整性的重要依據,也是上市審計中對收入的關注重點。
銷售合同的驗收標准、付款條件、退貨、後續服務及附加條款。同時還須關注商品運輸方式。
收入的完整性,即所有收入是否均開票入賬,對大量現金收入的情況,是否有專門內部控制進行管理。對於零售企業等大量收入現金的企業,更須引起重點關注。
現金折扣、商業折扣、銷售折讓等政策。根據會計准則規定,發生的現金折扣,應當按照扣除現金折扣前的金額確定銷售商品收入金額,現金折扣在實際發生時計入財務費用;發生的商業折扣,應當按照扣除商業折扣後的金額確定銷售商品收入金額;發生的銷售折讓,企業應分別不同情況進行處理。
關注銷售的季節性,產品的銷售區域和對象,企業的行業地位及競爭對手,結合行業變化、新客戶開發、新產品研發等情況,確定各期收入波動趨勢是否與行業淡旺季一致,收入的變動與行業發展趨勢是否一致,是否符合市場同期的變化情況。
企業的銷售網路情況及主要經銷商的資金實力,所經銷產品對外銷售和回款等情況,企業的營業收入與應收賬款及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的增長關系。
三 、成本費用
成本費用直接影響企業的毛利率和利潤,影響企業的規范、合規性和盈利能力。首先應關注企業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否規范,核算政策是否一致。擬改制上市的企業,往往成本核算較為混亂。對歷史遺留問題,一般可採取如下方法處理:對存貨採用實地盤點核實數量,用最近購進存貨的單價或市場價作為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等的單價,參考企業的歷史成本,結合技術人員的測算作為產成品、在產品、半成品的估計單價。問題解決之後,應立即著手建立健全存貨與成本內部控制體系以及成本核算體系。
費用方面,應關注企業的費用報銷流程是否規范,相關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票據取得是否合法,有無稅務風險。對於成本費用的結構和趨勢的波動,應有合理的解釋。
在材料采購方面,應關注原材料采購模式,供應商管理制度等相關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價格形成機制是否規范,采購發票是否規范,
四、稅務
稅務問題是企業改制上市過程中的重點問題。在稅務方面,中國證監會頒布的主板和創業板發行上市管理辦法均規定:發行人依法納稅,各項稅收優惠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發行人的經營成果對稅收優惠不存在重大依賴。
企業執行的稅種、稅率應合法合規。對於稅收優惠,應首先關注其合法性,稅收優惠是否屬於地方性政策且與國家規定不符,稅收優惠有沒有正式的批准文件。對於稅收優惠屬於地方性政策且與國家規定不一致的情況,根據證監會保薦代表人培訓提供的審核政策說明,尋找不同解決辦法。納稅申報是否及時,是否完整納稅,避稅行為是否規范,是否因納稅問題受到稅收征管部門的處罰。
五、資產質量
企業資產質量良好,資產負債結構合理是企業上市的一項要求。其主要關注點如下:
應收賬款余額、賬齡時長、同期收入相比增長是否過大。
存貨余額是否過大、是否有殘次冷背、周轉率是否過低、賬實是否相符。
是否存在停工在建工程,固定資產產證是否齊全,是否有閑置、殘損固定資產。
無形資產的產權是否存在瑕疵,作價依據是否充分,比重不得超過20%。
其他應收款與其他應付款的核算內容,這兩個科目常被戲稱為「垃圾桶」和「聚寶盆」。關注大額其他應收款是否存在以下情況:關聯方佔用資金、變相的資金拆借、隱性投資、費用掛賬、或有損失、誤用會計科目。關注大額「其他應付款」是否用於隱瞞收入,低估利潤。
財務性投資資產,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等占總資產的比重,比重過高,表明企業現金充裕,上市融資的必要性不足。
六、現金流量
現金流量反應了一個企業真實的盈利能力、償債和支付能力,現金流量表提供了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無法提供的更加真實有用的財務信息,更為清晰地揭示了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和財務狀況。現金流量主要關注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直接關繫到收入的質量及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應結合企業的行業特點和經營模式,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與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進行比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數的要有合理解釋。
關注投資、籌資活動現金流量與公司經營戰略的關系。例如,公司投資和籌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增加,表明企業實行的是擴張的戰略,處於發展階段。此時需要關注其償債風險。
七 、重大財務風險
在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方面,中國證監會頒布的主板和創業板發行上市管理辦法均作了禁止性規定,包括不存在重大償債風險,不存在影響持續經營的擔保、訴訟以及仲裁等重大或有事項;不存在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業進行違規擔保的情形;不得有資金被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業以借款、代償債務、代墊款項或者其他方式佔用的情形。
八、會計基礎工作
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是企業上市的一條基本原則。
擬改制上市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由於存在融資、稅務等多方面需求,需要由兩套賬向一賬統領過渡。
會計政策要保持一貫性,會計估計要合理並不得隨意變更。如不隨意變更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不隨意變更壞賬准備計提比例,不隨意變更收入確認方法,不隨意變更存貨成本結轉方法。
九 獨立性與關聯交易
企業要上市,其應當具有完整的業務體系和管理結構,具有和直接面向市場獨立經營的能力,具體為資產完整、人員獨立、財務獨立、機構獨立和業務獨立五大獨立。尤其是業務獨立方面,證監會對關聯交易的審核非常嚴格,要求報告期內關聯交易總體呈現下降的趨勢。因此對關聯交易要有完整業務流程的規范,還要證明其必要性及公允性。
十 、內部控制
政府相關機構對企業的內部控制越來越嚴格。主板及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均對發行人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了明確規定。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4月《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號——組織架構》等18項應用指引以及《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頒布,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擇機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施行。因此企業應按照相關要求,建立健全內部控制並嚴格執行。
4. 新三板上市公司財務問題有哪些
新三板上市需要解決的七大財務問題
在備戰新三板的過程中,企業不僅要考慮主營業務重組、歷史沿革梳理、治理結構規范、持續盈利保障等關鍵問題,還得重視財務問題。根據新三板掛牌的要求,參照擬上市企業IPO被否的原因分析,結合新三板IPO企業的普遍性特點,主要有以下七個財務問題需要企業提前關注並解決。
一、會計政策適用問題
新三板IPO企業在適用會計政策方面常見問題主要體現在:一方面是錯誤和不當適用,譬如收入確認方法模糊;資產減值准備計提不合規;長短期投資收益確認方法不合規;在建工程結轉固定資產時點滯後;借款費用資本化;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年限;合並會計報表中特殊事項處理不當等。另一方面是適用會計政策沒有保持一貫性,譬如隨意變更會計估計;隨意變更固定資產折舊年限;隨意變更壞賬准備計提比例;隨意變更收入確認方法;隨意變更存貨成本結轉方法等等。對於第一類問題務必糾正和調整,第二類問題則要注重選擇和堅持。
二、會計基礎重視問題
運行規范,是企業掛牌新三板的一項基本要求,當然也包括財務規范。新三板IPO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在會計基礎方面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有「規」不依,記錄、憑證、報表的處理不夠規范,甚至錯誤,內容上無法銜接或不夠全面;另一方面是「內外」不一,由於存在融資、稅務等多方面需求,普遍存在幾套帳情況。這不僅讓企業的運行質量和外在形象大打折扣,還勢必影響好企業掛牌,當然更會影響企業今後的IPO。建議嚴格執行相關會計准則,充分認識到規范不是成本,而是收益,養成將所有經濟業務事項納入統一的一套報賬體系內的意識和習慣。
三、內部控制提升問題
企業內部控制是主辦券商盡職調查和內核時關注的重點,也是證券業協會等主管備案審查的機構評價的核心。從內部控制的范圍來看,包括融資控制、投資控制、費用控制、盈利控制、資金控制、分配控制、風險控制等;從內部控制的途徑來看,包括公司治理機制、職責授權控制、預算控制制度、業務程序控制、道德風險控制、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等。一般來說,內部控制的類型分為約束型控制(或集權型控制)和激勵型控制(或分權型控制)。通常情況下,中小型企業以前者為主,規模型企業可採取後者。另外,內部控制不僅要有制度,而且要有執行和監督,並且有記錄和反饋,否則仍然會流於形式,影響掛牌。
四、企業盈利規劃問題
雖然新三板掛牌條件中並無明確的財務指標要求,對企業是否盈利也無硬性規定,但對於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客觀需要來說,企業盈利的持續性、合理性和成長性都顯得至關重要。因此,要對企業盈利提前規劃,並從政策適用、市場配套、費用分配、成本核算各方面提供系統保障。盈利規劃主要包含盈利規模、盈利能力、盈利增長速度三個方面,必須考慮與資產負債、資金周轉等各項財務比率和指標形成聯動和統一。從真正有利於企業發展和掛牌備案的角度來看,盈利規劃切忌人為「包裝」,而是要注重其內在合理性和後續發展潛力的保持。
五、資本負債結構問題
資本負債的結構主要涉及的問題有:權益資本與債務資本構成;股權結構的集中與分散;負債比例控制與期限的選擇;負債風險與負債收益的控制等。以最為典型的資產負債率為例,過高將被視為企業償債能力低、抗風險能力弱,很難滿足掛牌條件,但過低也不一定能順利通過掛牌審核,因為審批部門可能會認為企業融資需求不大,掛牌的必要性不足。因此,適度負債有利於約束代理人道德風險和減少代理成本,債權人可對當前企業所有者保持適度控制權,也更有利於企業掛牌或IPO融資。因此,基於這樣的考慮,對企業的資產、負債在掛牌前進行合理重組就顯得格外重要。
六、稅收方案籌劃問題
稅收問題是困擾新三板IPO企業的一個大問題。對於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多採取採用內外賬方式,利潤並未完全顯現,掛牌前則需要面對稅務處罰和調賬的影響。主要涉及的有土地增值稅、固定資產購置稅、營業收入增值稅、企業所得稅、股東個人所得稅等項目。如果能夠通過稅務處罰和調帳的處理解決,還算未構成實質性障礙,更多的情況是,一方面因為修補歷史的處理導致稅收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卻因為調整幅度過大被認定為企業內控不力、持續盈利無保障、公司經營缺誠信等,可謂「得不償失」。因此,稅收規劃一定要提前考慮,並且要與盈利規劃避免結合起來。另外,在籌劃中還要考慮地方性稅收政策和政府補貼對企業贏利能力的影響問題。
七、關聯交易處理問題
關聯交易的正面影響反映在可提高企業競爭力和降低交易成本,負面影響在於內幕交易、利潤轉移、稅負迴避、市場壟斷等。因此,無論是IPO還是新三板掛牌,對於關聯交易的審查都非常嚴格。從理想狀況講,有條件的企業最好能夠完全避免關聯交易的發生或盡量減少發生,但是,絕對的避免關聯交易背後可能是經營受阻、成本增加、競爭力下降。因此,要辯證的看待關聯交易,特別要處理好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清楚認識關聯交易的性質和范圍;二是盡可能減少不重要的關聯交易,拒絕不必要和不正常的關聯交易;三是對關聯交易的決策程序和財務處理務必要做到合法、規范、嚴格。
5. 一個上市公司有兩套賬,其中一套是正常經營用的賬,另一套是為了應付審計公司審計用的賬
風險收益不成比例,沒必要;會計賬和財務管理報表感覺這兩個實際
6. 企業一般做兩套賬嗎
企業會不會做兩套賬根據企業的需求決定,部分企業會因逃稅漏稅而做假賬。企業做兩套賬的原因是為了促進經營管理和決策需要,一套財務會計賬,按照現行財務會計准則編制,用來滿足保稅,年報,審計等外部報告需求;
另外一套賬是管理會計賬,按照企業自己的經營管理模式來編織,無任何准則約束,純粹是為了衡量企業經營狀況,比對預算差異和滿足以後的投資決策需求。兩套賬通過不同賬目的mapping來互相調整。因為企業是跨國企業比較正規,不存在逃稅的目的來做兩套賬,而是把管理會計的功能充分發揮而已。
企業做兩套帳的情況:
基本所有中小企業都有這個通病。而且有幾種情況的,像小公司,不具備做賬的規模,只能委託外部機構幫其代賬,這就是外賬,這類公司只有一本賬,也就是外賬,是沒有內賬的,而且也許整個公司只有一個出納或者出納都沒有。也就是財務數據都是流水狀態,業務基本不記賬的。外賬也只是零申報敷衍了事。
中型公司是兩套賬的重災區,這類公司有自己的內賬會計,而又不想全交稅,也就也要做相應的外賬。除非是偷漏稅嚴重,而且非常明顯,外賬數據有大量的遺漏錯誤,才會引起稅務局的關注。當然,某些人有證據去稅局舉報的話也說不定。
上市公司就很少有內外賬之分了,基本統一了,因為它的信息都要像市面紕漏,股民一言不合就告上去了,所以基本都較真,像那些造假的基本都會被查。
如果公司較小的話,做內帳更能寫進簡歷,因為外帳可能數據都沒有,每期零申報,也就沒累計什麼工作經驗。如果公司較大的話,那就都差不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