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VV8英超直播
清一色的熱情早就等不及
Ⅱ 為什麼日本的維新能夠取得成功,中國卻不能
從內部條件和社會背景上。第一,日本實現近代化的條件優於中國。由於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兩國封建社會內部都已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但在19世紀中葉,這兩個國家都還不具備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充分的社會經濟前提。只是由於遭到西方國家的殖民侵略,日中兩國才被迫將「採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的任務提上自己的歷史議事日程。由於日本經濟發展的普遍水平略高於中國,因此它實現近代化的條件也比中國更有利一些。第二,日本幕府統治與清朝統治雖然同樣面臨嚴重的危機,但情況有所不同。在明治維新前,日本幕府統治已成為眾矢之的。其危機主要體現在:一是日本存在著猛烈而持續的農民起義和市民暴動,它有力地沖擊著幕府的統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二是統治階級內部的斗爭和分化也日益激烈。舊的統治階級——武士等級,不僅在其上層存在著尖銳復雜的矛盾,日益貧困化的廣大下級武士對上層的不滿情緒也發展到「恨主如仇」的嚴重程度,一部分武士甚至向資產階級轉化,這就使幕府陷入極端孤立的地位。此外,強藩的離心傾向也越來越大。1864、1865年幕府兩次發兵征討長州藩,標志著幕府與強藩的矛盾也已公開化。而日本封建制度因其僵化的土地所有制和封閉式的社會結構,不但無法調節這些矛盾,本身也陷於瓦解。而中國戊戌維新時卻沒有出現這樣的形勢。自從1864年欺騙利用。在統治階級內部,掌握清政府大權的滿族貴族,對外向外國侵略勢力投降妥協,勾結起來共同絞殺中國人民革命;對內則向漢族地主實行讓步,依靠曾國藩、李鴻章為首的軍閥官僚鎮壓農民起義,辦理國防外交,使清朝封建政權暫時得以維持。統治階級內部雖然有洋務派、頑固派以及帝黨、後黨之爭,但總的說來守舊勢力還很強大。
從力量對比上。在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尚不成熟的條件下,能否實現近代的社會變革,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在舊的統治階級營壘中是否能分化出一支革新的力量以及這支力量的實力情況。在日本明治維新時,幕府的勢力已經十分脆弱,陷於極端孤立的境地。維新勢力以中下級武士為核心,抬出天皇為旗幟,與反幕府的強藩相結合,既有基地,又有軍隊,廣大農民和市民也積極參加和支持反幕武裝,因此組成了強大的維新陣營,一舉推翻了幕府舊政權。中國的情況則不然。由地主、商人、高利貸者和官僚結成的「四位一體」,同現存的經濟和政治制度有著密切的利害關系,傳統文化的核心——儒學又是它們的共同思想准則。而且,這股反動勢力還有強大的外國侵略勢力的支持。因此,在這個具有特殊凝聚力的統治營壘中是很難分化出與之相對抗的革新勢力的。如中國的維新勢力僅以有資產階級傾向的士大夫知識分子為核心,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聯合少數官僚。既沒有基地,也無兵權、財權,「與守舊黨比,不過千與一之比,其數極小」(嚴復語)。因此,守舊勢力一反撲,維新勢力頃刻瓦解。
從政策措施的實施上。日本幕府統治被推翻後,明治政府發布命令,採取了一系列除舊布新的改革措施,如奉還版籍(1869年)、廢藩置縣(1871年)、改革封建身份(1869至1873年)、廢除封建俸祿(1876年)、地稅改革(1873年)、教育改革、殖產興業、修改不平等條約,最後制定憲法(1889年)、召開國會(1890年),使日本成為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在中國的「百日維新」中,盡管光緒帝也頒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變法詔書,但由於資產階級維新勢力並未掌握政權以及守舊勢力的強大,根本不可能實施。
從國際環境上。日本明治維新發生在19世紀60年代末,當時世界還處於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奪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開始。而西方列強在東亞侵略的主要目標是地大物博的中國,加上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特別是中國太平天國運動對西方列強力量的牽制,都為日本明治維新提供了一個較為有利的國際環境。日本維新派本身也比較注意外交斗爭策略,盡量利用英法、英俄之間的矛盾。而中國戊戌維新已經到了19世紀90年代末,世界資本主義已經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列強通過爭奪殖民地的高潮已經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畢。中國成了列強在東方爭奪的「惟一富源」,出現了瓜分中國的狂潮。這時帝國主義列強絕不願意中國成為一個獨立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國際環境對中國維新運動很不利。
一、倒幕前的日本(板) 19C中期,日本還處在封建社會末期,天皇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朝延設在京都,但實權掌握在將軍德川慶喜手中,將軍的政府設在江戶(今天的東京),稱幕府。德川家族就佔有全國土地的1/4,將軍以下有大名,全國共有260個,大名的領地叫藩,為了加強對大名的控制,規定大名須隔年到江戶參觀,侍奉將軍一年,妻子兒女留作人質,常住江戶。將軍和大名有自己的家臣——武士,全國有200萬人左右,所以說:「天皇,將軍,大名,武士」構成了日本的統治階級。 占日本人口80%的是農民,幕府殘酷剝削和壓迫農民,德川幕府主張將農民置於不死不活的境地,「不要讓他們困難,也不要讓他們自由,就是對農民的慈祥」。農民世世代代被束縛在土地上,他們終年辛苦,卻要將收獲物的一半以上交給封建領主,還要擔負名目繁多的苛稅和徭役。統治者公然聲言:「農民象芝麻,越榨越出油」。正是由於這樣,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連綿不斷,另外,城市中的手工業者和商人屬於封建等級的下層,也受到幕府的歧視和壓制。 這一時期,商品經濟在日本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封建經濟開始瓦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逐漸形成,當時全國僱工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場有三、四百家,有的手工工場僱工達一百多人,大 阪、京都等城市成為商業中心,一些商人和高利貸者還在農村把農民抵押而過期無力贖取的土地據為己有,並召幕農民開墾土地,成為新興地主。由於封建經濟的衰敗,大名、武士生活水平下降,一些大名、武士開始經商。總之,商人、資本家和新興地主成為一種新的政治力量,他們要求擺脫封建束縛,取得政治上的統治權,而一些大名和武士日益資產階級化,由原先封建統治的支柱變成了反對幕府的一支力量。可見,封建的幕府已成為日本社會的眾矢之的了。 日本除了內憂,還有外患。長期以來,統治日本的幕府推行鎖國的政策,日本各藩不必向中央政府請示,可以隨意擊沉一切有登陸日本企圖的外國戰艦。19C中葉,西方列強打開亞洲許多國家的大門,中國首當其沖地遭到資本主義的侵略。同學們思考一下,1840年,中國發生了什麼大事?不久,西方列強也敲響了日本的大門。1853年,美國海軍艦隊闖入日本浦賀港。第二年,它第一個強迫幕府簽訂了不平等的《日美親善條約》。在這以後,俄、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依仗著軍艦和大炮的威力,先後迫使幕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西方列強的入侵,激化了日本人民和以幕府為首的封建統治階級的矛盾。苦難深重的日本人民對幕府的統治更不滿。內因和外因結合,造成了幕府統治危機的總爆發。 二、倒幕運動(板) 早在1837年,下級武士出身的大鹽平八朗,在大阪發動武裝起義,反對幕府的暴政,有幾百人參加。盡管在一天之內被鎮壓下去,這次起義成為打倒幕府統治的一個信號。從60年代中開始,日本人民掀起了斗爭的高潮。在這一過程中,日本西南部的長州、薩摩、土佐、肥前四藩中的下級武士,迅速擴大實力,成為日本資產階級和倒幕的主要力量。 1867年,倒幕派加緊在宮延活動,聯絡一些權貴,爭取到年幼的明治天皇的支持,獲得討幕密詔。陷於孤立境地的德川慶喜見勢不妙,立即採取了以守為攻的政策略,辭去將軍的職務,「奉還大政」於天皇,妄圖以此來分化瓦解倒幕派,等待時機,卷土重來。1868年初,德川慶喜潛出京都,逃往大阪,集結兵力,待機反撲,於是一場公開的內戰爆發了。在京都附近的伏見、鳥羽一帶,倒幕軍與政府軍展開了決戰。這場戰役,幕府軍隊全線潰敗,倒幕軍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倒幕軍乘勝追擊,直逼江戶,德川慶喜被迫投降。這樣,日本最後一個封建幕府政權被推翻了。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從京都遷往東京,並開始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改革。 三、明治維新(板) (P161大字)明治維新是日本天皇政府自1868年開始實行的一場資階改革運動。主要包括三個方面:①在政治上,「廢藩置縣」,取消大名對各藩的統治權,打破了國內封建割據的局面,加強了國家的統一;②在經濟上,允許土地自由買賣,實際上是保護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還引進西方先進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積極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③在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努力發展教育。 由於明治維新的領導權掌握在地主資階的代表武士集團的手中,作為幕府統治的支柱,他們同封建勢力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統治,建立起以天皇為中心的地主資階專政。同時,也由於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時間較晚,其生產力發展水平,佔有殖民地等都落在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後面,強迫日本的地主資產階級特別狂熱地運用對外侵略、掠奪和殺戳的血腥手段,來補充本國財政資本的不足。 [鞏固小結] 本節課主要掌握一主題三方面:一個主題,就是明治維新。三個方面是指:產生明治維新的國內外因素;打倒舊政權,建立新政權;明治維新及其對日本社會構成的影響。明治維新是在日本的封建制度日趨瓦解、民族危機沉重的背景下發生的,明治維新又是地主資階為代表的倒幕力量通過軍事手段摧毀幕府統治、建立新政府而實現的。明治維新不僅使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漸轉變成資本主義國家,而且擺脫了民族危機,很快成為亞洲的強國。
Ⅲ 大明朝的特務集團東廠和西廠,有什麼區別
東廠是世界歷史上最早設立的國家特務情報機關,其分支機構遠達朝鮮半島。 地點位於京師(今北京)東安門之北(一說東華門旁)。 明中葉後期錦衣衛與東西廠並列,活動加強,常合稱為"廠衛"。 東廠權力在錦衣衛之上,只對皇帝負責,不經司法機關批准,可隨意監督緝拿臣民,從而開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西廠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稱,全稱"西緝事廠"。明憲宗時為加強特務統治,於成化十三年(1477年)於東廠之外增設西廠,與東廠及錦衣衛合稱廠衛,用太監汪直為提督,其權力超過東廠,活動范圍自京師遍及各地。後因遭反對,被迫撤銷。正德元年短暫復開五年後又被撤銷。西廠直接聽命於皇帝,不受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的節制。西廠作為一個短命的特務機構,前後只有兩任提督,分別是汪直和劉瑾。
Ⅳ 無錫維勢介品牌營銷策劃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無錫維勢介品牌營銷策劃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07月09日,主要經營范圍為企業營銷策劃等。
法定代表人:陸俊華
成立時間:2014-07-09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021100025956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無錫市蠡湖大道2009號
Ⅳ —維勢箱中3個電子按照Pauli原理填充在能量最低的兩個軌道,n=1軌道中 有兩個,n=2軌道中有
就是捨不得你
Ⅵ 疫情期間,地利集團是怎麼保障物流系統的安全的呢做了哪些工作
2020年3月6日,國新辦就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支持交通運輸業和物流、快遞領域發展情況舉行發布會,重點提及國家將繼續加強對智慧物流發展的監測分析和前瞻性研究,著力創造良好的政策條件和發展環境,促進我國智慧物流產業的發展。
一、疫情後時代,智慧物流將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抓手和支撐
我們有理由相信,疫情後時代,我國物流供應鏈體系很可能會重構,以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高科技加持的智慧物流產業將迎來發展的春天。
眾所周知,城市物流直接影響城市的交通負荷,智慧物流將是智慧城市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的抓手和支撐。通過此次疫情抗擊,未來物流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利用互聯網平台整合資源提高上下游業務協同、資源共享能力,將物流資源下沉進而降低成本將成為發展趨勢。
智慧物流可簡單地理解為在物流系統中採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使得整個物流系統運作如同在人的大腦指揮下一般智能、實時收集並處理信息,做出最優決策、實現最優布局,物流系統中各組成單元能實現高質量、高效率、低成本地分工、協同、合作。
智慧的本質,就是模仿人的智能,運用感知、學習、推理判斷等思維能力,使物流系統具備自行解決物流中某些問題的能力。其有三大特徵:一是實現信息交互與共享,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二是智能決策與執行,向自動化與程序化方向發展;三是深度協同與一體化,以智能管理為核心優化管理模式,實現以最低的成本向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物流服務。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據德勤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在建的智慧城市已超過1000個,而我國就接近600個。如果發生疫情城市中的每個市民的信息都被掌握,每一個人就可以被精確追蹤,每個流出人口就可以被定位,疫情防控會更加井然有序,這就是智慧城市的價值。智慧城市包括:交通管理、物流供應鏈、應急災備、信息溯源等等,都會全面數據化,相信經歷這次新冠疫情,我國在智慧城市建設上又會前進一步。
此次疫情抗擊,說明智慧物流的加快發展會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1.連接升級,有機構預測未來五到十年,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技術將進入成熟期;
2.數據升級,隨著信息系統的建設,數據對接協同終端普及,數據全面做到可採集、可錄入、可分析,預計未來五到十年,物流數字化程度將顯著提高;
3.模式升級,預計未來五到十年,像眾包、眾籌、共享等新的分工協作方式將得到廣泛應用;
4.體驗升級,未來分布式的物流互聯網將更加接近消費者,全面替代集中運作方式;
5.智能升級,未來五到十年,機器人使用密度將達到每萬人五台左右,徹底改變傳統物流基因;
6.綠色升級,預計未來五年,綠色包裝、綠色倉儲將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智慧物流的高級形態是人工智慧與智能設備的深度應用和深度整合。
未來隨著無人車、無人機、無人商店等技術集成的成熟化,將極大改進現有物流運營模式。以作業最為復雜的倉儲系統為例,智能機器人可以代替人工,倉庫內的移動路線更合理、分工協同運作更快捷、分揀速度更快,提高倉儲利用率。末端的配送,無人車替代人力進行,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
面對市場的迫切需求,將會有更多的相關物流企業向智慧物流等重資產增加投入,未來三五年,隨著此次疫情防控的影響,一直圍繞新零售等服務下的城市末端配送競爭更激烈,智慧供應鏈將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結合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以及此次疫情防控的經驗,城市和企業也將建立更加高效、智能的物流系統。縱觀整個行業,粗放式的擴張將會逐漸被摒棄,各大物流巨頭開始往高效、智能化方向發展,其中將尤其以5G+智慧物流領域的布局最受關注。
總之,後疫情時代,智慧物流在智慧城市建設中作用凸顯,在大量物資流動的城市運輸中,特別是在新興的供應鏈之下如何解決貨物配送和倉儲等問題,通過智慧的手段無疑事半功倍,為我國建設智慧城市提供抓手和支撐。
二、疫情後時代,智慧物流的發展是社會物流降成本、提效率的重要途徑
社會物流總費用是用於物流活動各項費用的支出總額,包括支付給運輸、存儲、裝卸、包裝、信息處理等物流的各個環節,以及在物流期間發生的損耗費用等,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成為政府、企業與客戶努力實現的共同目標。
近年來,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據當年GDP總量的比例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到了2019年,我國物流與GDP比重已下降到14.4%(圖1),其中運輸環節的費用佔比仍超一半,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近6個百分點,與國外發達國家比有一定差距,目前看,我國物流成本仍然偏高。
當然,在疫情後時代,大力發展我國智慧物流網骨幹,完全可能將我國的物流總費用降到GDP的5%以下,同時也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途徑。
圖1
三、疫情後時代,可持續的市場會支撐智慧物流的快速發展
1、疫情後時代物流企業對智慧物流的需求主要包括物流數據、物流雲、物流設備三大領域。根據交通部門數據,2016年智慧物流市場規模超過2000億,到2025年我國智慧物流市場規模可能會超過10000億(圖2)
圖2
2、城市快遞和城市即時配送在過去幾年裡持續呈現快速的增長態勢(圖3),而且還將進行超高速發展。更大市場份額的快運行業不足3%的行業集中度及「最後一公里」的成本高企更是給以智聯網(AI+IoT)和基於5G的邊緣計算等智能產品族與智慧物流相結合而帶來更大的「降本增效」市場空間。
圖3
3.冷鏈物流市場發展勢頭強勁,是促進智慧物流市場的推進器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未來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突破9000億。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2-2017年,我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規模逐年增長,2012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已突破千億元。
2015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達到1800億元,同比增長20%。到了2016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增長至2250億元。2017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達到了2550億元,同比增長13.33%;2018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元,達到3035億元,較上年增加485億元,同比增幅達到19.02%。2019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突破4000億元,2020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並預測在2023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增長至突破9000億元,達到了9150億元,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2.26%(圖4)。
可見,冷鏈物流市場發展勢頭強勁,可成為促進智慧物流產業發展的推進器。
圖4
4.醫葯物流成本高、規模大,發展智慧物流是當務之急
根據醫葯、相關儀器的流通屬性,其運輸成本較普通貨物更高,因此,醫葯物流具有相當規模的市場存在。數據顯示,醫葯的出廠物流費用約在生產企業銷售收入的0.5%左右,因此,醫葯物流的主要費用在末端銷售配送和倉儲環節。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2年國內醫葯物流市場規模約3.8萬億元(圖5),因此,國內醫葯物流市場總費用約有2000億的規模空間。對成本高、規模大的醫葯物流來說,發展智慧物流產業是當務之急。
圖5
5、煤炭物流市場分布不均、體量大,發展智慧物流不可少
我國煤炭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從煤炭資源的分布區域看,華北地區比例最大,其次是西北地區,西南和華東地區的比例相差較小,中南地區的比例最小。煤炭需求區域整體比較集中,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形成西多東少、北富南貧的分布格局。受國家政策影響,近兩年我國煤炭供需出現小幅增長趨勢,穩中求進。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全國煤消費量為37.9億噸(圖6),同比增長1.0%,根據市場煤炭價格大概在450~550元/噸之間,物流成本市場佔比約60%左右,可知,煤炭物流市場規模約12000億元,是超萬億的物流市場。並且,隨著未來煤炭市場供需持續增長,煤炭物流的需求也將持續增長,智慧物流大有前途。
圖6
6、煙草物流仍存在較大的增長空間,智慧煙草物流市場前景較好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煙草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以測算得出,中國煙草物流系統集成項目規模逐年擴大。2017年市場規模在64億元左右,2018年的市場規模接近70億元,2019年達到78億元,2020年預計可達到85億元規模(圖7)。智慧煙草物流市場也有發展前景。
圖7
四、國家政策扶持,會推進智慧物流產業化進程
國家發改委一直高度重視智慧物流的發展,2016年出台了《「互聯網+」高效物流實施意見》,2019年出台了《關於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等重要政策文件,這都圍繞促進智慧物流的發展,推廣應用物流新科技、新技術、新設備等提出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政策。
相信在下一步,國家還會出台相關政策,扶持智慧物流產業的發展。有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相信會推動智慧物流產業的發展進程。
疫情後時代,我國智慧物流產業發展的春天就要來了。
Ⅶ 集團政治對西方國家政治發展的影響
可以對集團有很快的發展機會
Ⅷ 日本明治維新與中國戊戌變法的比較
從內部條件和社會背景上。第一,日本實現近代化的條件優於中國。由於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兩國封建社會內部都已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但在19世紀中葉,這兩個國家都還不具備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充分的社會經濟前提。只是由於遭到西方國家的殖民侵略,日中兩國才被迫將「採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的任務提上自己的歷史議事日程。由於日本經濟發展的普遍水平略高於中國,因此它實現近代化的條件也比中國更有利一些。第二,日本幕府統治與清朝統治雖然同樣面臨嚴重的危機,但情況有所不同。在明治維新前,日本幕府統治已成為眾矢之的。其危機主要體現在:一是日本存在著猛烈而持續的農民起義和市民暴動,它有力地沖擊著幕府的統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二是統治階級內部的斗爭和分化也日益激烈。舊的統治階級——武士等級,不僅在其上層存在著尖銳復雜的矛盾,日益貧困化的廣大下級武士對上層的不滿情緒也發展到「恨主如仇」的嚴重程度,一部分武士甚至向資產階級轉化,這就使幕府陷入極端孤立的地位。此外,強藩的離心傾向也越來越大。1864、1865年幕府兩次發兵征討長州藩,標志著幕府與強藩的矛盾也已公開化。而日本封建制度因其僵化的土地所有制和封閉式的社會結構,不但無法調節這些矛盾,本身也陷於瓦解。而中國戊戌維新時卻沒有出現這樣的形勢。自從1864年欺騙利用。在統治階級內部,掌握清政府大權的滿族貴族,對外向外國侵略勢力投降妥協,勾結起來共同絞殺中國人民革命;對內則向漢族地主實行讓步,依靠曾國藩、李鴻章為首的軍閥官僚鎮壓農民起義,辦理國防外交,使清朝封建政權暫時得以維持。統治階級內部雖然有洋務派、頑固派以及帝黨、後黨之爭,但總的說來守舊勢力還很強大。
從力量對比上。在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尚不成熟的條件下,能否實現近代的社會變革,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在舊的統治階級營壘中是否能分化出一支革新的力量以及這支力量的實力情況。在日本明治維新時,幕府的勢力已經十分脆弱,陷於極端孤立的境地。維新勢力以中下級武士為核心,抬出天皇為旗幟,與反幕府的強藩相結合,既有基地,又有軍隊,廣大農民和市民也積極參加和支持反幕武裝,因此組成了強大的維新陣營,一舉推翻了幕府舊政權。中國的情況則不然。由地主、商人、高利貸者和官僚結成的「四位一體」,同現存的經濟和政治制度有著密切的利害關系,傳統文化的核心——儒學又是它們的共同思想准則。而且,這股反動勢力還有強大的外國侵略勢力的支持。因此,在這個具有特殊凝聚力的統治營壘中是很難分化出與之相對抗的革新勢力的。如中國的維新勢力僅以有資產階級傾向的士大夫知識分子為核心,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聯合少數官僚。既沒有基地,也無兵權、財權,「與守舊黨比,不過千與一之比,其數極小」(嚴復語)。因此,守舊勢力一反撲,維新勢力頃刻瓦解。
從政策措施的實施上。日本幕府統治被推翻後,明治政府發布命令,採取了一系列除舊布新的改革措施,如奉還版籍(1869年)、廢藩置縣(1871年)、改革封建身份(1869至1873年)、廢除封建俸祿(1876年)、地稅改革(1873年)、教育改革、殖產興業、修改不平等條約,最後制定憲法(1889年)、召開國會(1890年),使日本成為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在中國的「百日維新」中,盡管光緒帝也頒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變法詔書,但由於資產階級維新勢力並未掌握政權以及守舊勢力的強大,根本不可能實施。
從國際環境上。日本明治維新發生在19世紀60年代末,當時世界還處於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奪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開始。而西方列強在東亞侵略的主要目標是地大物博的中國,加上亞洲民族 解放運動特別是中國太平天國運動對西方列強力量的牽制,都為日本明治維新提供了一個較為有利的國際環境。日本維新派本身也比較注意外交斗爭策略,盡量利用英法、英俄之間的矛盾。而中國戊戌維新已經到了19世紀90年代末,世界資本主義已經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列強通過爭奪殖民地的高潮已經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畢。中國成了列強在東方爭奪的「惟一富源」,出現了瓜分中國的狂潮。這時帝國主義列強絕不願意中國成為一個獨立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國際環境對中國維新運動很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