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荀氏集團

荀氏集團

發布時間:2022-06-18 23:13:57

1. 為什麼曹操和荀彧會反目成仇,最後還逼死荀彧

荀彧因為反對曹操稱魏公最後兩人反目成仇。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後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其後投奔曹操。

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

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為其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郁成病而亡,年五十。獲謚敬侯,後追贈太尉。

(1)荀氏集團擴展閱讀:

荀彧從小就被人認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後辭官回鄉帶領族人遷到冀州。荀彧認為袁紹終不能成大事,便去東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賞他,把他比作張良並任他為司馬,那年荀彧二十九歲。

曹操攻打陶謙時呂布襲取了兗州,荀彧臨危不懼單身前往說退豫州刺史郭貢的數萬人馬,並與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

不久呂布敗走,荀彧又勸說曹操迎接漢獻帝,因此被升為侍中、尚書令。因為荀彧多次推薦優秀人才如戲志才、郭嘉等給曹操,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與他商議。

袁紹勢力強大,曹操對是否與他開戰猶豫不決,荀彧就用四勝四敗之說開導曹操,使他終下決心抗袁。

假如沒有荀彧支持曹操攻打袁紹,堅定曹操的信心,或許曹操就將永遠沒有之後的那些赫赫戰功,只能永遠屈服於袁紹之下,也許也就沒了之後三國鼎立的局面了。

即使有的話,也是袁紹、劉備、孫權的爭奪,沒了曹操的份。官渡之戰的勝利,為曹操之後的一系列成功打下了基礎,這也是曹操一生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而這一切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荀彧。

2. 以曹操為首的魏國政治集團的上層人物有哪些

曹操系統的人才來源極其復雜,有「拔之於亡虜之內」的降人,有東漢的高乾子弟,有各地的高士名流,還有從社會中下層得到上司賞識的人才等等。這一切的一切,和曹操本人在各階段作出的不同決策以及他本人對人才選拔的態度是分不開的。
以下便以六例說明此事
1.東漢高幹名流子弟
代表人物:荀氏叔侄、陳群父子、司馬家族等。
東漢末年雖然政治腐敗,買官賣官現象嚴重,但在此時期仍出現了一些社會名流。這些社會名流有的有一定道德名聲(如荀彧祖父荀淑「知名當世」,陳群祖父陳寔、父親陳紀「皆有盛名」),有的在東漢政權中擔任高官(如荀彧的叔叔荀爽曾任東漢司空,三公之一,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曾任京兆尹)。因此這些人的社會地位都是相當高的。
既然這些人的道德修養較高,那麼他們對他們的子侄輩的家教必然抓得很緊(《三國志•司馬防傳》:諸子雖冠成人,不命曰進不敢進,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問不敢言,父子之間肅如也。),他們受到的教育也必然是當時頂尖的。因此這樣一群高幹名流子弟的素質、知識水平、志向等也是非常高的。以曹操選拔人才的方針,沒有理由不會看上這樣一個特別的人群。
而這樣一群人物,也的確為曹魏的建設出了很大的力氣。荀彧、陳群、司馬懿等人都在曹魏擔任過極高的官職。荀彧生前在曹操系統一直是二號人物,在曹操出征的情況下,基本是有他來主持日常事務(後世常常由太子擔負監國之責)。司馬懿是曹丕指定的託孤之臣,曾任撫軍大將軍。陳群曾任鎮軍大將軍(見《三國志•陳群傳》)。而這一人群的後代在魏國末期亦有相當作為,多在兩晉時期成為著名的士族大家。
到了魏國中後期,這一特定人群演變為司馬氏集團一家獨大,與曹爽集團分庭抗禮。在司馬懿消滅曹爽集團以後,曹魏上下再也沒有一個政治集團能夠向他們發出有力挑戰,形成權臣政治。最後終於由該集團第四任領導人司馬炎篡位。

2.曹氏、夏侯氏親族。

代表人物:夏侯兄弟、曹仁、曹洪、曹休、曹真等。
曹操之父曹嵩原為夏侯氏之子,過繼給宦官曹騰為子。因此曹家和夏侯家關系非比尋常。在三國時期,兩家都出了相當多的軍事人才。
當曹操起兵時,兩家皆給予了很大幫助。夏侯淵、夏侯敦、曹仁、曹洪等人均在當時加入了曹操的軍隊,在早期曹操缺兵少將的時候提供了很大幫助。後來他們在曹操統治後期都擔任了相當高的職位。夏侯敦逝世時任大將軍,夏侯淵戰死於征西將軍任上,曹仁曾任大司馬。曹洪在曹丕時代遭政治迫害,幸得卞太後相救,明帝時去世,任驃騎將軍。
曹氏集團的一代半出現在曹操統治後期,以曹休、曹真為代表。當時曹操對他們也十分看重,他們表現出的才能也非常明顯。二人早在漢中戰役之前就曾領過虎豹騎,曹真是文帝的三大託孤之臣之一,在明帝時期主西部防務,曹休在當時亦掌東部防務。曹休曾任大司馬,曹真任大將軍。
曹氏集團的第二代人才表現已經不夠原來那麼突出。夏侯淵一門中,夏侯霸居然被逼到降蜀,夏侯威僅官居刺史(雖然職位不算低),夏侯和任河南尹。其餘人等事跡都不顯赫。
二代半人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曹爽和夏侯玄,表現都不怎麼樣,同時為司馬集團誅殺。
曹操運氣真的不錯,有那麼一幫聽話之餘又有本事的親戚,在他起兵之初時,能作為一個獨立的勢力在中原爭雄,真的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同是討董聯盟成員,恐怕只有孫堅有這個運氣吧?

3.從社會中下層崛起的人才

代表人物:郭嘉、樂進、於禁等
在漢末社會的中下層中,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有相當才能的。但由於他們的社會地位較低,很難長時間得到同一個領主的重視,因此從屬關系經常發生變化。但是由於曹操有「唯才是舉,唯才是用」的用人觀,因此很多沒有什麼社會基礎的人才就可以因為自己本身的才能在這里出人頭地。
以郭嘉為例,不管是本志還是裴松之的注,都完全沒提及郭嘉的祖宗十八代和他的師承關系(雖然他的受教育水平是很高)。本人又不是很出名,「密交結英雋,不與俗接,故時人多莫知」。雖然「辟司徒府」,由於董卓搞搞震,當然郭嘉就不去趟這趟渾水了。到處去考公務員,就是找各個領主看一下能不能有個工作,還要很有前途那種。先去袁紹那裡應聘,結果面試了一下,知道這間公司沒前途。於是托荀彧的關系,去曹操那裡面試,結果兩個人談了半天,都知道對方有水平。OK,一拍即合。雖然最後只是個軍祭酒,但是和曹操關系一直非同尋常,作為一個小小的軍祭酒居然能封侯。之所以他升不上去,我覺得不是曹操不想升他官,只是他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向領導分析利害關系,按解放軍的說法就是「堅定領導決心」,沒別的謀士那麼全面,按照當時的制度,這樣比較偏門的人才很難封上去。但是這樣的人才又是當權者所需要的,因此曹操待他不薄。
樂進也是,長得不是很帥(這個在當時也是個資本),剛開始只是在曹操帳前當個小吏。可能曹操跟他常常見面,也經常聊天,知道他是個人才。所以就給次機會給他去徵兵,回來就陞官發財了,一路往上爬。樂進也給曹操爭氣,從開頭的「先登有功」到後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雖然都是跟著老大打或者「別擊」,但仍然保持不敗戰績)。最後干到右將軍的位置,在其他領主的手下,要從一個沒有任何資本的小卒爬到那麼高的位置,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提拔這樣一些人的過程,充分體現了曹操的用人技巧在當時的高度。在其他領主手下幾乎不可能得到重視的人才,在他手下可以得到重用。郭嘉作風有問題,樂進長的不帥這些缺點在當時幾乎都是很要命的,但曹操不管。他要的人才不是模特,而是真真正正能幫他沖鋒陷陣,處理國事的文臣武將,既然這樣一些缺點於這個目的並沒什麼影響,那麼他為什麼還要管這些缺點呢?

4.名人高士

代表人物:田疇、國淵等
這些人雖然官居高位,但三國FANS們普遍對它們都沒有什麼認識,大概是由於演義閉口不提這些人的緣故吧。在三國志中,這些人的事跡基本上記載於幾個鮮為人知的傳,如魏書十一、十二等。
老實說,曹操征這些人來當官,不完全是因為他們的能力多高。從某種角度說,可能是要得某個地方的民眾的民心,也可能是通過他們的影響力來徵召更多的人才。
田疇屬於那種非常傳統的士人階級。早年仕於劉虞,以「義」在出使長安流亡政府時被「三府並辟」,劉被公孫瓚攻滅了之後,居然公開悼念劉虞。後來「掃地而盟」,為劉虞報仇,居然在徐無山中建立了一個比較成熟的社會,有發達的法制、禮制、基礎設施等。一千多年後歐洲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們如果了解到田某人的事跡之後,說不定他們會干出什麼來。在曹操討伐烏丸的過程中,田疇的指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要不是他,曹操也沒有奇襲烏丸的教科書級別戰例。後來雖然他只是做到了議郎(按易中天的話說就是「調研員」),但在文帝時代,都可以「賜疇從孫續爵關內侯,以奉其嗣」。算是大員才有的待遇了。
國淵也是一個相當傳統的士人。早年在大學者鄭玄門下求學,後來避亂遼東(那時的遼東怎麼那麼多大學者),在當地的山洞裡面開學校。後來回到中原當官,為政方針都以寬為主,田銀蘇伯之亂時,請求不殺余惡。又實事求是,斬首數不擴大十倍來算。後來官升太僕,又為官清廉,布衣蔬食。可謂是當時的一個相當的道德楷模。
雖然曹操的用人方針是「唯才是舉,唯才是用」,但他仍然有相當必要樹立一些道德楷模,用來針對一些「偷吃魚的貓」。國淵、崔琰之流就能起到這個作用。也算是曹操在德才不能兼備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互補吧。

5.降將亡虜

代表人物:張遼、賈詡等
自古以來,招攬敵方降人都是增進本方實力的一個重要舉措。曹魏也不例外,很多人都是這樣就來到了曹操的旗幟下為他賣命。
張遼就是曹操逮到的一個最有水平的俘虜。此公早年在丁原麾下,後來居於何進手下,董卓進京之後又歸他管了。後來發生了什麼事大家都知道,他成為了呂布的死黨,但在白門樓事件之後投降了曹操,成為了曹操時代最重要的外姓武官。身先士卒,統兵有術。後期成為了孫權的剋星,生病了出來做個show都能把孫權嚇得不敢輕舉妄動。
賈詡早年也是經常換上司。早年是董卓、李傕一幫人,讓李傕等人把董卓之亂延長了很長時間;後來換到段煨、張綉。在張綉手下的日子,他的發揮是驚人的,把不可一世的魏武殺得丟盔棄甲,能贏下來的仗都贏下來了。後來又審時度勢,保全了張綉和自己。在官渡之戰、荊州攻略和馬超平定戰中都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都提出了決定性的建議。更出彩的是他的自保之術,能夠敏感地預料到曹操的接班人是誰,確保自己不在政治斗爭中丟了小命,又不和任何人拉關系,「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不過就是因為他的韜光隱晦之術,有人評價他不配在後來拿到太尉的職務。我覺得曹丕任命他為太尉並不是需要他干什麼,只是報答賈詡幫助他拿到曹操接班人的地位,並且要他起到一個顧問的作用。事實上他在後來曹魏對吳蜀兩國的戰略部署中提出的建議也是有相當合理性的,就是兩國現在還不是很好打,要先文後武,發展國力,可惜曹丕不聽。
在曹操取得人才的方法中,我認為從降人中選拔一些人是個辦法,尤其是選拔武官。因為武官和文官不同,當時各勢力選拔文官還是有些不合理的講究(只是曹魏沒那麼嚴重)。而武官選拔還是比較合理的,誰有相當的本事,誰就上。因此在這些人中選拔武將還是能選出一些強人的。
6.地方豪強
代表人物:許褚、李典等
東漢的地方豪強眾多是那個時代的一個很鮮明的特色,這些地方豪強聚集很多民戶,建立一些軍事和民用並重的塢堡,在內部形成一個小型的社會組織,這些小型組織的領導人有些甚至還進行政治投機,以人力物力支持某些領主。成為了當時軍事和政治中所不得不考慮到的一個因素。劉表就任荊州刺史時,就是因為這些組織的存在,差點不能上任,最後還是在這些人的幫助下(蒯家、蔡家等人)才搞定了這些障礙。
許褚就是這樣一個地方豪強人物的代表。在黃巾之亂時「聚少年及宗族數千家,共堅壁以禦寇」,數萬土匪都不能奈他何。本人又生得驚人,「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所以老早就出名了,「淮、汝、陳、梁間,聞皆畏憚之」。由於他和他的手下本事驚人,所以曹操在錄用他的頭一天就把他們都編為宿衛,和他「出入同行,不離左右」,搞到後來兩個人幾乎都有心靈感應,有人要謀害曹操,許褚都能突然出現。後來他在討伐馬超時的表現簡直可以用恐怖來形容,不愧「中堅將軍」之名。曹操丨死時,許褚「號泣嘔血」,兩人感情不亞於劉關張。有人據此懷疑曹操是女的,許褚是他情人,這樣的懷疑我看並不出奇。
李典的地方豪強身份,主要來自於他的叔叔李乾。李乾曾「合賓客數千家」,也算是個政治投機者,很早開始就跟著曹操干大事,後來被呂布手下殺害,李典的堂兄弟李整又領導了這一團體,李整死後,就輪到了李典。李典其實年紀比很多他的同事都要小,曹操、夏侯敦他們都是看著他長大的,李典好學,於是曹操曾經「試以治民之政」。在平定河北的前期,李典主要帶著他手下的一班部曲解決軍糧問題。鄴城之戰是他的處女戰,到後期主要是和樂進合作,配合曹操主力作戰。後來博望之戰中曾經試圖抑制夏侯敦的沖動之舉,可惜不成。駐守合肥是他最光彩的一戰,雖然他和張遼關系處的不是很好,但是李典始終以大局為重,不把私人恩怨當回事(很難想像一個「好學問,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的人怎麼會和別人有仇),說不定在此之後三個人真的成為了生死之交。李典最可惜的一點就是天不假壽,逝世時年僅三十六歲,否則成就必然遠超同僚。
東漢時的地方豪強其實就和現代的黑社會組織差不多,曹操所做的事情就有點像蔣介石所做的,利用了他們為己所用,增強了自己的實力。由於他們在性格上的某些特殊之處(如重視義氣等),因此如果利用好了,將是爭取利益的一個利器。
此人才來源對曹魏政治之影響。
曹魏的人才來源極為繁雜,前文已述。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大致上是因為曹操的用人思想所致。曹操的用人思想是「唯才是舉,唯才是用」,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社會任何階層的人才不管社會地位如何,只要有才能,大節不虧,都可以在曹魏的統治機器中得到一席之地。
這種情況對曹魏政治之影響應該是好處大於壞處。事實上曹魏的人才來源若細分之,遠超上述幾種情況,光一個降將的來源就可分為袁紹、呂布等等不同類別。這種情況有個好處,就是曹魏內部絕對難以發生黨爭,除非這種來源繁雜的情況發生了變化;因為在這裡面沒有一個派別能夠得到絕對的政治優勢,即使如果有一個派別拿到了絕對的優勢,那麼統治者也未必會讓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必然會對其進行打壓。
事實上司馬氏能夠成功篡位,就是由於曹丕、曹睿兩代人對集團政治的打壓不力。他們對於託孤大臣的選擇都加劇了集團政治的嚴重性,都是選定了曹真集團以及司馬懿集團的人作為託孤大臣,剩下的第三方無論是陳群還是曹宇都沒有強大的實力對兩大集團的黨爭進行抑制。曹真集團被司馬氏集團消滅後,司馬氏篡位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也許這種情況對曹魏統治的唯一壞處,應該就是為後世封建史學家,如孫盛等所詬病。但這個時代既然已經被歷史的長河帶走了,那麼史學家怎麼說,管他呢!

3. 三國第一家族是哪家為什麼

三國時期,群雄逐鹿,人才輩出。自以大將軍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和以張讓、趙忠等十常侍為首的宦官集團大火拚後,支撐朝政的外戚勢力和宦官勢力開始消亡,而另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開始崛起。這股政治勢力就是士族,士族也稱為世家大族、門閥士族,是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士族起源於兩漢的人才選拔制度:察舉制和徵辟制。

9、清河崔氏家族代表人物有崔琰,崔林,崔琰在曹操時代官至中尉,後被曹操所樣,崔林是崔琰的從弟,官至司空。清河崔氏家族是北方的著名大家族,其輝煌一直延續到隋唐時期。10、琅琊諸葛氏家族以諸葛亮、諸葛瑾兩兄弟為代表的琅琊諸葛氏家族也算是一方勢力,諸葛瑾從孫權,諸葛亮隨劉備,諸葛氏力量較為分散,魏國還有諸葛誕一支同族。

4. 袁紹集團中的十大謀士都有誰,分別來自什麼地方

第十位:審配。審配是如今的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人。審配早年在韓馥帳下任職,袁紹進入冀州後成了袁紹集團中的謀士。審配在袁紹集團中與逢紀的關系密切,官渡之戰時曾力薦袁紹主動進攻,導致袁紹大敗。袁紹病逝後,審配與逢紀等人擁立袁尚為集團繼承人,曹操攻陷鄴城時審配拒不投降,最終被殺。

5. 荀氏八龍的概述

魏晉時期,整個中原世族最有影響力的,要數潁陰(今河南許昌)荀氏。東漢時期的荀淑(83-149年),為戰國荀卿第十一世孫,品行高潔,學識淵博,鄉里稱其為「智人」,曾征拜郎中,再遷升當塗長,當時名士李固、李膺都曾拜他為師,後出為朗陵侯相。荀淑辦事明理,人稱為「神君」。他的8個兒子,並有才名,人稱「荀氏八龍」,其第6子荀爽最為知名,官至司空。
荀淑的孫子荀彧、荀諶、荀衍、荀悅,從曾孫荀攸等人,都是漢魏之際的風雲人物和曹魏集團的重要謀士。荀彧,漢末先依附袁紹,發現袁紹不能成大事,便投奔曹操。為曹操出過不少主意,最有遠見的是迎獻帝到許。不久任尚書令,參與軍國大事,成為曹魏集團中重要的謀士,曹操把他比作張良。曹操迎天子都許,召荀攸為尚書,不久又任為軍師。荀攸隨曹操南征北戰,屢獻奇策,在曹操統一北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荀彧長子荀惲官至虎賁中郎將,娶曹操之女為妻,三子荀俁曾任御史中丞,五子荀詵曾任大將軍從事中郎,六子荀顗,歷任司空、司徒、太尉等職。與荀顗同時,荀爽的曾孫荀勖在司馬氏篡奪曹魏政權過程中,追隨司馬昭左右,幫助出謀劃策。西晉建立後,累官光祿大夫、儀同三司。
荀勖有10個兒子,其中荀輯、荀藩、荀組較為有名。荀輯官至衛尉;荀藩累遷尚書令、司空;荀組曾任司空、太尉。荀藩之子荀邃、荀閬,荀組之子荀奕,亦是兩晉之際顯名一時的人物。晉室南渡後,荀氏逐漸衰微。
荀爽,字慈明,東漢潁陰(今河南許昌市)人。荀氏為潁陰望族。荀爽也是荀彧叔父,爽父荀爽是「荀氏八龍」中的第六位,若論才學,則數第一。當時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的評贊。他自幼聰敏好學,潛心經籍,刻苦勤奮。漢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太常趙典舉荀爽至孝,拜郎中,對策上奏見解後,棄官離去。為了躲避黨錮之禍,他隱遁漢水濱達十餘年,專以著述為事,先後著《禮》、《易傳》、《詩傳》、《尚書正經》、《春秋條例》、《漢語》、《新書》等,號為碩儒。黨錮解除,司空袁逢薦荀爽為官,不就。獻帝即位,爽避而不及,遂為平原相。行至宛陵(今安徽宣城)追為光祿勛。任職三天,又遷司空。荀爽見董卓殘暴,參與司徒王允謀除董卓之義舉,舉事前病卒。

6. 荀攸的能力可匹敵荀彧、程昱,可為何名聲卻不如二人的大

單從個人能力來說,荀攸確實不一定比荀彧和程昱差,而他的名聲卻遠遠不如另外兩人,很多人覺得這是因為荀攸太過低調,不願意爭名,但真實原因顯然沒這么簡單。

大家知道,在荀彧和曹操決裂之前,荀彧一直都是曹操集團的二把手,而他這個二把手還並不能算是曹操的小弟,他和曹操更多的是一種同盟合作關系,而事實上,荀彧一直到死,所任職的都是大漢朝的官,而並非是曹操的私屬,從這方面來說,他與郭嘉、程昱都是不一樣。

而荀彧之所以在曹操集團中能夠獲得這樣的地位,一方面自然是荀彧能力突出,但更多的還是因為荀彧的身份和地位。當時的荀彧是荀氏家族的領銜人物,而荀氏家族又是潁川士族的代表,而潁川士族又是當時天下所有豪門士族的標桿和旗幟。

7. 如果正確評價袁紹手下的謀士集團有什麼特點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袁紹是漢末諸侯之一,在董卓亂政期間,曾擔任關東聯盟盟主討伐董卓,董卓被殺後,漢末進入諸侯割據的年代,而袁紹卻是眾多諸侯勢力最強大的一位,其麾下擁有超豪華智囊團,完勝劉備曹操,可惜被袁紹浪費了,最終敗於曹操手中,遺憾終身。

就這樣,袁紹在潁川派和冀州派智囊團的協助下,向北剿滅了公孫贊、向西討伐了黑山賊、向東兼並了青州,終於實現了當年的「南拒河,北阻燕代」的戰略意圖,成為了三國早期的最強大的地方諸侯。這個時候的劉備和曹操,完全不是曹操的對手,不論是資源,還是人才;也不論是武力還是智力,那個時候的袁紹集團都是當時最強大的。只是很可惜,袁紹卻將一手好牌打爛了,敗給了曹操。

8. 袁紹手下的謀士排名

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人。袁紹出身四世三公,是東漢的名門望族,手下能臣武將極多,成為漢末大諸侯之一。袁紹曾擔任十八路諸侯盟主,率軍討伐董卓。接著從韓馥手中奪取冀州,後又在和公孫瓚的爭斗中占據上風,最終占據北方青、幽、並、冀四州之地,成為北方對曹操威脅最大的諸侯。不料,在官渡之戰失敗後,逐漸失去和曹操爭雄的能力,最終鬱郁而終。

淳於瓊

第一位 淳於瓊

淳於瓊,字仲簡,潁川人,西園八校尉之一。官渡之戰時,淳於瓊奉命在烏巢守糧草。曹操領兵劫烏巢時,淳於瓊被曹軍所擒,曹操割去其耳鼻手指放回袁紹營中,用來羞辱袁紹。袁紹大怒,將淳於瓊斬首。

第二位 麴義

麴義是袁紹手下大將。袁紹同公孫瓚交戰時,袁紹命麴義領兵居於中路,顏良、文丑為兩翼掩殺,麴義領兵斬殺公孫瓚軍先鋒嚴綱,領兵直追到公孫瓚後軍,被後軍將領趙雲所殺。

第三位 呂曠

呂曠,兗州東平人,袁紹手下大將。曹操進攻冀州時,呂曠和呂翔奉袁尚之名任先鋒出城救袁譚。袁譚和袁尚反目後,呂曠斬殺袁譚大將岑壁。袁尚被曹操追擊時,命呂曠、呂翔二人斷後,被袁譚勸說投降曹操。曹操奉呂曠為列候,並以呂曠、呂翔二人為媒,將女許給袁譚。袁譚暗地刻將軍印兩顆送與二人,以為內應。呂曠、呂翔便將印來見曹操,曹操令二人收之,再做計較。攻打冀州時,曹操命呂曠、呂翔二人攻打逃亡西山的袁尚。曹操攻打並州時,命呂翔、呂曠詐降高幹,助曹操奪取並州。後跟隨曹仁進攻新野時,被趙雲所殺。

第四位 呂翔

呂翔,兗州東平人,袁紹手下大將。曹操進攻冀州時,呂翔和呂曠奉袁尚之名任先鋒出城救袁譚。袁尚被曹操追擊時,命呂曠、呂翔二人斷後,被袁譚勸說投降曹操。曹操奉呂翔為列候,並以呂曠、呂翔二人為媒,將女許給袁譚。袁譚暗地刻將軍印兩顆送與二人,以為內應。呂曠、呂翔便將印來見曹操,曹操令二人收之。攻打冀州時,曹操命呂曠、呂翔二人攻打逃亡西山的袁尚。曹操攻打並州時,命呂翔、呂曠詐降高幹,助曹操奪取並州。後跟隨曹仁進攻新野時,被張飛所殺。

四大能臣

第一位 荀諶

荀諶,字友若,潁川人,荀彧之兄。荀諶主張袁紹伐曹操,袁紹起兵伐曹操時任荀諶為謀士。後不知所終。

第二位 陳琳

陳琳,字孔璋,廣陵射陽人,建安七子之一,袁紹手下任書記。陳琳文采出眾,袁紹起兵伐曹操時,命陳琳寫檄文討伐曹操。曹操攻破冀州城後,陳琳被曹軍所獲,曹操因愛其才,故留在身邊命為從事。後在曹操手下任軍師祭酒。

第三位 王修

王修,字叔治,北海郡營陵人。袁譚和袁尚反目時,勸說袁譚罷兵言和。袁譚死後,王修痛哭不已,曹操感其忠義,收葬袁譚之屍,封為司金中郎將。曹操詢問破袁尚、袁熙之策,王修不答,曹操大贊王修忠臣。跟隨曹操後官至大司農郎中令。

第四位 崔琰

崔琰,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人,袁紹手下任騎都尉。崔琰數次為袁紹獻計都為被採納,袁譚和袁尚二人反目後,都想要得到崔琰輔佐,可崔琰推病不出,被下入大牢。曹操攻破冀州後,崔琰被曹操招納,任為別駕從事。

9. 荀彧之所以跟曹操決裂,是因為要奪權嗎

東漢末期,在曹操實現北方一統,但南下的赤壁之戰失利後,曹操的主要精力就從擴張統一的軍事戰爭轉換為隊內的權力鞏固了,在曹操集團內部發生了比較大的事情,也就是在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集團的重要謀臣荀彧病逝,歷史上記載是“以憂薨”。


而且當初曹操說過這樣一句話,也就是他平定天下,“撫寧內外,文若是也,公達其次也”,文若是荀彧,公達是荀攸,可以說荀彧是曹操統一北方的第一功臣,可是即便如此,在曹魏追封功勛的時候,荀攸是配享太廟的。

閱讀全文

與荀氏集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8上市銀行理財能力 瀏覽:332
歷年證券法司考題 瀏覽:403
杠桿思考術pdf免費下載 瀏覽:714
寧夏金融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瀏覽:245
融資租賃汽車業務杭州 瀏覽:721
晚上的投資理財app 瀏覽:32
期貨莊家手續費 瀏覽:60
武漢眾邦銀行理財產品安全嗎 瀏覽:614
華爾街金融公司的運營模式 瀏覽:407
交易所可充抵保證金最高折扣率 瀏覽:874
李矅公司金融答案 瀏覽:188
膠合板期貨521 瀏覽:50
海航信託到期 瀏覽:747
冰島首都股票 瀏覽:152
成都滿堂紅傭金 瀏覽:418
融資租賃應滿足的標準是什麼 瀏覽:318
2015年直接融資比例 瀏覽:434
usd與人民幣的匯率是 瀏覽:439
卡行天下融資金額 瀏覽:948
中合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倒閉 瀏覽: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