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麥伯良中集集團

麥伯良中集集團

發布時間:2022-06-20 17:06:44

❶ 中集車輛發行價多少

6.96元/股。
【拓展資料】
中集車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1996年08月29日成立。法定代表人麥伯良,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開發、生產和銷售各種高技術、高性能的專用汽車及各類商用車的上裝、半掛車系列及其零部件(不含限制項目)、多式聯運裝備以及一般機械產品及金屬結構的加工製造和相關業務並提供相關咨詢業務;經營管理生產上述同類產品的企業等。
2019年11月13日,中集車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榜單項冠軍產品(第四批)名單。
2013年,中集車輛成為全球最大的半掛車製造與銷售企業集團,半掛車銷售連續7年全球第一,其中在中國市場半掛車的銷量排名第一,在北美市場具有超過10%的市場份額。中集車輛2021三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225.63億元,同比上升20.0%;歸母凈利潤7.86億元,同比下降9.26%;扣非凈利潤5.52億元,同比下降12.48%;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單季度主營收入48.51億元,同比下降35.85%;單季度歸母凈利潤9795.24萬元,同比下降57.64%;單季度扣非凈利潤9559.43萬元,同比下降47.96%;負債率46.7%,投資收益932.28萬元,財務費用917.56萬元,毛利率10.77%。
該股最近90天內共有2家機構給出評級,增持評級1家;過去90天內機構目標均價為14.0;近3個月融資凈流入9492.26萬,融資余額增加;融券凈流出210.29萬,融券余額減少。證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顯示,中集車輛(301039)好公司評級為3.5星,好價格評級為1星,估值綜合評級為2星。(評級范圍:1~5星,最高5星)
中集車輛主營業務:半掛車、專用車上裝、冷藏廂式車廂體等生產。
公司董事長為麥伯良。麥伯良先生:1959年1月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本科學歷,現任本公司董事會長兼非執行董事。麥伯良先生亦為提名委員會之委員。於加入本集團之前,麥伯良先生自1982年起於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集集團」)及其附屬公司、聯營公司及或投資組合公司擔任多個職位及董事,包括自1994年3月起擔任中集集團總裁、自2015年8月起至2020年8月27日擔任中集集團CEO兼總裁、自1994年3月起兼任中集集團執行董事並於2020年8月27日擔任中集集團董事長。麥伯良先生現任中集集團董事長、執行董事兼CEO。於1996年8月,麥伯良先生作為董事加入本公司,現任本公司董事長兼非執行董事。麥伯良先生於1982年7月獲得中國華南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工學學士學位。彼現為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名譽會長及深圳上市公司協會會長。

❷ 麥伯良的在中集

灰道的智慧
「在歐美國家辦企業,紅道(禁行區)和綠道(通行區)的區別比較清楚,中間不清楚的灰道(不明確的區域)比較窄。而在中國,灰道太大,很難不走灰道。而要在灰道上走下去或者取得成功就需要一種進取的精神、智慧和技巧。」這是麥伯良針對管理中外公司的不同所作的一個精妙比喻。
作為世界集裝箱產業的領軍者,麥伯良從來不把任何一家企業看作是自己的競爭對手。而是把世界上的好企業都當作自己的標桿。成為一家「世界級的企業」,麥伯良給自己定下的時間表是15年。他說,如果有一天,他的能力已經不能帶領大家往前沖了,他會自動向董事會請求下課。
這或許是他內心的真實想法,也或許是他面對記者的有意刁難表現出的「以退為進」的智慧。不管怎樣,我們相信,從不會錯失任何機會的麥伯良在任何領域都能成功——即便是在10年之後的飛機製造業。
構建全球化營運體系打造和諧發展企業
跨國並購與和諧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要求。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中國企業的不斷成熟,如今不僅是外國企業到中國來並購、中國企業到國外去並購的案例也在不斷增加,這其實是從不同方面說明了中國經濟的開放和發展、從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國是經濟全球化浪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這里,我想結合中集集團的親身實踐,講講作為一個中國企業,我們是如何藉助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融合發展的大好時機,尋求構建自己的全球化營運體系的。這篇文章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中集集團在跨國發展方面的主要歷程;二是我們對跨國發展的理解及在該過程中收獲的一些體會。

❸ 麥伯良的世界第一

作為恢復高考制度後的第一屆大學生,麥伯良於1982年畢業後進入位於深圳蛇口的中集公司工作,擔任公司技術員。中集於1980年由香港的中資機構招商局集團與丹麥寶隆洋行合資興建,雙方各佔50%的股份,經營權歸丹麥方面。由於改革開放之初中西文化間的差異,導致中外雙方在管理理念上出現了沖突,公司經營不善,到1986年,注冊資本300萬美元幾乎全部虧光。當時,招商局對是否關閉中集進行了詳細的討論,鑒於中集處於蛇口這塊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出於政治原因,招商局最終提出了對中集進行「內部清盤」的決議:保留中集,由麥伯良「主刀」進行大裁員,當時中集從330人銳減到59人。
裁員後的中集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要「活下來」。當時的中集,根本不是在生產集裝箱,也沒有集裝箱可以生產,為了賺一點工錢,能夠養活企業,馬路圍欄、家裝的鐵門、鐵窗等都干過,以後逐漸過渡到做一些高檔次業務,如沙角電廠、大亞灣核電站、香港西區走廊、海底隧道等一些大項目的鋼鐵工程。
麥伯良當時負責各項工程的總調度,同時還兼做質檢員,在沙角電廠曾流下過麥伯良的血。據麥伯良回憶說,「沙角發電廠建設的時候,有個煤碼頭,我們就做煤碼頭的鐵圍欄,碗口粗細,很多。我記得在車間里排列了一長溜,發貨了我就去檢查。在檢查的時候,我們有一個老兄開著叉車裝貨,『嘭』地一聲撞到了圍欄,一溜圍欄都倒下了,當時我根本就沒有地方退,比較幸運的是只軋到小腿,扎斷了兩個腳趾。」
「第二天我們的調度會就搬到醫院去開了,因為只有我一個人清楚,哪一張合同,哪一個班組,什麼進度,什麼時候要求交貨,要注意一些什麼問題等等情況全部在我一個人的腦袋裡。我在醫院住了幾天後,我們的司機(後來成為南方中集總經理),他每天到我家裡背我上班,背我去辦公室,在辦公室里我這個腿就這么吊起來。」
1987年,中集開始重組,中遠集團的進入為中集帶來了大批的集裝箱訂單,從此中集步入世界集裝箱市場。「1987年我當副總主管業務,一直到1991年我當總經理,就開始立志要當業界的第一。1992年開始內部股份制改組,1994年上市;1996年的時候我們已經打敗韓國企業,做到產量上的世界第一了;那麼到了2001年,我們認為已經真正地做到了世界第一,因為在品種、技術、營銷、管理和其他方面都做到了世界第一;到了今天,我們已經引領了世界集裝箱發展潮流。」
剖析中集打敗韓國企業成為世界第一的原因,麥伯良認為:「我覺得韓國企業錯就錯在當時把價格抬高了,定價上出了問題,使得中國、東南亞看到集裝箱製造業有利可圖,在三年之內一下子建了 60多個工廠出來。一出來,他們的企業就傻了。這就是韓國企業最大的一個錯誤,但集裝箱製造中心轉移到中國和其他地區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潮流,如果他們當時不是這么做,也就最多晚幾年,但絕對救不了他們;第二,他們對這個行業轉移到中國的速度判斷錯誤,而我們把握了機遇,踩准了節拍,他們在行動上慢了兩年,結果他們已經追不上我了。」
在麥伯良的戰略分析之外,中集的成本控制也是相當出色的,這也是中集奪取第一的法寶之一。據統計,從1996 年至2000年的5年裡,中集單位產品材料成本降低了33%,中集集裝箱產品的總成本比全行業平均成本水平低了50-100美元,正是這50—100美元,確保了中集在集裝箱價格下滑的大趨勢下依然佔有絕對的市場競爭優勢。
在麥伯良心中有兩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一件是中集成為世界第一,另一件則是中集的團隊。麥伯良曾經公開坦言自己之所以沒有離開中集,很大程度的原因是難以割捨中集的團隊。「中集很多中層幹部是那時的59個人之一。麥伯良常常說起一句話叫做:「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中集的團隊至今沒有一個人出現大問題,這令麥伯良感到欣慰。除了常常講到的「人生觀」教育,中集標准鮮明的激勵機制和審計制度也為團隊的良好素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集的激勵機制可以歸納為在統一標准下倡導一種不平衡機制。「中集提倡的就是不封頂,不保底,幹得好,我們高的有一百萬。」中集有一個考核指標體系,平均兩年進行一次審計,審計結果和會計師的結果一致,麥伯良堅決兌現獎金,「如果算出來零就是零,一百萬就是一百萬,我們不會去刻意強求這種平衡。我是有意製造這種不平衡。」
麥伯良在中集的管理是一種強勢管理下的內部公平競爭。在中集,各個子公司的總經理福利待遇都是標准化的。車、電腦、手機、旅遊、出差床位、酒店級別、年終獎提成比例等等都列得清清楚楚,所有標准都被卡死,同時在審計的時候要查這些,如果多拿就算違規。而所有這些,麥伯良都歸結為一點:「我們叫做『簡單明確』。這樣,你就不用想那些歪門邪道,我盡量給他們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環境。」麥伯良在領導班子會議上曾經講過:「如果你們都不自覺,自我管理差,那你說我該怎麼辦,你們如果坐我這個位置能怎麼辦?我只能對你們管得死一點,沒有別的招,如果你們都加強了自我管理,我的管理就簡單了,這是一個因果關系。」
麥伯良對自己的管理評價道:「我覺得十幾年來我的管理不能說無懈可擊,但是大家已經認同了。這樣我的管理制度就簡單了,因為我假設的前提不一樣了,我的幹部隊伍是自覺的、健康的,有正確人生觀的,自我管理能力都是有一定水平的。有這樣一個假設前提,我們的管理制度就簡單了,運作效率也就提升了。」為了加強管理,麥伯良憑借中集集團強大的信息管理平台做出一個「績效看板」,將各個公司的費用消耗一一詳細列出,「我都給你們公開,也不批評誰,就讓這些老總們自己看。」
「識人」是麥伯良感到的最大難題,「說心裡話,不了解的人,我不敢重用,不相信的人我更不敢重用,從了解到信任是需要時間的。第一印象有了感覺,你開始去認同,我給你一個機會,這個機會絕對不會是非常重要的職位,至多是一個輔助的位置,讓你表現一下,然後通過一些事情來認識這人是不是有貪念,這個人處事態度和人生觀怎麼樣;遇到大事,是慌里慌張還是冷靜地思考,這個是最難的。一個企業不能發展,受這個因素的制約比較多。你不了解的幹部你不敢重用,否則的話他跟你一出去就被打死了。」
麥伯良在管理人員的選拔上有自己的一套辦法,「我的以人為本,不是停留在嘴巴上,是要落到實處,就是根據人家的願望,結合企業的發展,使他的職業生涯和企業發展結合起來。我的方法就是一定要跟他們溝通,徵求他們意見,而且這個決定是你的決定,不是我的決定,我只是告訴你我可以給你一個機會,你選擇不選擇自己決定,我不負責。」
在麥伯良的領導下,中集集團已成為中國上市公司的佼佼者,連續4年被評為「中國上市公司50強」,並被評為「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的百家上市公司第一名」。
2001年取得了每股收益列深、滬兩市第一的優秀業績。

❹ 麥伯良的跨國發展

中集集團的「國際化」基因是與生俱來的,自1980年創立伊始,中集集團就確立了外向型的經營戰略,從第一台集裝箱生產下線,到2006年公司實現年出口銷售額超過40億美元,中集在全世界(包括中國)擁有了40餘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在北美等地建立了生產基地和銷售服務網路。
中集集團過去將近27年的發展歷程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
第一階段,通過國際貿易將產品銷往全球,成為「國際化」企業
截至2006年底,中集集團的海關出口統計年出口額超過40億美元,累計出口總額超過160億美元,其中:
集裝箱是中集集團的第一個冠軍產品,產品遍及北美、歐洲、亞洲等全球主要的海陸物流系統,是全球唯一能夠提供集裝箱全系列產品的供應商。
車輛產業只用了短短4年的時間,就向北美、日本、澳洲銷售了近10萬輛半掛車,成為中集集團產品序列中新的冠軍產品。
旅客登機橋是中集集團的又一個冠軍產品。在座的各位領導和來賓都有可能通過中集集團製造的旅客登機橋登上開往全球各地的航班。在法國巴黎的戴高樂機場,世界民用航空的「巨無霸」——空中客車A380使用的就是中集集團製造的登機橋。
第二階段、構建全球化營運體系,實現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的最佳整合,成為「跨國企業」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集集團注意到世界集裝箱生產製造向中國轉移的趨勢,逐步構建起了自己的全球化營運體系: 中集集團已經擁有一支由國內精英、海歸人才、外籍人士組成的,完全覆蓋管理、技術、市場和服務各個領域,熟悉國際慣例、了解國際運營的國際化運營管理人才團隊。無論是在深圳總部、澳洲公司、還是北美公司,都可以看到不同語言、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中集員工在一起工作。
第三階段、打造全球品牌,爭取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公司」
2002年以來,中集集團確立了以「中美互動戰略構想」為標志的海外拓展戰略規劃,以中集集團「CIMC」在全球物流運輸業的品牌優勢為基礎,利用中集集團對製造業的先進管理經驗和國際化運營平台,以海外並購為手段,組建國際化營運的跨國企業架構,以力爭使中集集團盡快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公司」。
2003年,中集集團在美國完成了對北美排名第8位的半掛車製造廠商HPAMonon公司的並購,更名為VanguardNational。2004年開始,中集集團向美國派出管理團隊、技術人員,輸出包含中國優勢和特色的製造業管理經驗,共享中集集團國際化運營平台,形成中美互動的製造業全球營運模式。
2005年該公司從長期虧損轉為贏利,2006年該公司完成廂式半掛車生產8000輛,銷售額近2億美元,已進入北美行業排名前5位。同時,中集集團車輛產業2006年完成向北美出口4.2萬輛半掛車,中集集團已成為北美市場銷量第一的半掛車供應商。
在「中美互動戰略構想」實施的同時,中集集團又開始了「中歐互動運營模式」的探索,以抓住歐洲傳統製造業向外擴散轉移的機遇,充分發揮中集集團「CIMC」在製造業領域的品牌優勢和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同時引進國外高端產品和技術,提升中集集團的產品結構和國際競爭力,拓寬市場渠道和服務網路,打造世界級的中集品牌。

❺ 麥伯良的個人簡介

人物麥伯良--中集集團總裁從最初的差點兒破產清算,到連續六年,中集穩坐世界集裝箱大王地位,深市傳統績優股,市場份額占據1/3以上。海外接單從區區百台起步,抓住全球集裝箱製造中心向中國轉移的機會,打敗日本韓國企業,成就「中國製造」優勢。嚴格管理,成本控制走在價格下滑的前面。1959年1月出生,廣東肇慶市人。1978年3月-1982年1月就讀於華南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1982至1987年6月間歷任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員、工程師、生產技術部經理;1987年7月至1990年5月: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股份有限公司,任副總經理;1990年5月至1992年2月: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股份有限公司,任代總經理;1992年2月至今: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任總裁。

❻ 麥伯良的公司簡介

中集集團主要經營現代交通運輸裝備製造和銷售服務,產品包括干貨、冷藏及特種集裝箱、廂式半掛車、機場設備及其它交通運輸設備的設計、製造和銷售。公司成立於1980年,是中國最早的集裝箱專業生產廠之一。1982年9月正式投產,1987年公司進行重組。1994年公司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1995年公司以集團架構運作。集團總部設在深圳經濟特區。目前在中國及海外擁有二十餘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現有員工一萬三千人。自1996年以來,中集集裝箱產銷量一直居全球第一位。中集集團建立了輻射中國沿海的生產服務格局,在深圳、新會、上海、南通、青島、天津、大連等地建立了生產基地,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通過「集中市場、分布研發、分布製造」的體系形成具有世界水準的技術創新研發體系,憑借高素質的市場營銷能力、卓有成效的成本控制能力、規范實用的質量保證體系,中集集團目前成為全球唯一能夠提供三大系列、一百多個品種集裝箱產品和其他物流裝備,並對所有品種提供設計、製造、維護等「一站式」服務的企業。作為業界領先企業,中集的客戶包括全球最知名的船公司和租箱公司。進入21世紀,中集集團明確了「為現代化交通運輸提供裝備和服務」的發展戰略。建立和並行發展三個層面的業務:①現有核心業務——集裝箱業務,重點是通過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和加強內涵優化,利用中國的低成本製造優勢,發揮本集團的核心競爭能力優勢,鞏固和提升市場。②擴展新業務,迅速進入廂式半掛車領域,把世界先進的陸路交通運輸方式引入中國,並為全球提供一流的陸路運輸裝備。③現代化交通運輸裝備及服務行業中有生命力的、符合公司戰略定位而且適合五年以後進入並有能力整合全行業的業務。中集集團居2001年中國出口額最大的200家企業中第15名,(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合作貿部評選);「2000至2001年度中國最大的500家外商投資企業」中集集團榮居第11位(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評選);「2000中國最大1000家企業(集團)營業收入第70名」(中國統計局中國行業信息發布中心發布)。;「2001年中國外商投資10大高出口創匯企業」(中國外商投資協會評選);2002年中國名牌企業16強之一(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推選);2002年中國最受贊賞的外商投資企業(《福布期》雜志評選);被評為「2001年十佳心中藍籌股」(上海東方廣播電台金融頻道發起,多家媒體評選),連續4年被評選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上市公司」(亞商和《中國證券報》評選)。

❼ 麥伯良、藍海林對話「如何成為世界級企業」

論壇邀請了傑出校友中集集團總裁麥伯良作為嘉賓出席,企業戰略管理專家藍海林教授主持論壇。藍海林教授對中國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選擇、背景以及歷史責任進行介紹,深入淺出地引出論壇主題。麥伯良校友與藍海林教授就中集如何成為世界級企業作了深入對話。雙方從中集集團的創立以及所面對的激烈競爭到逐步走向世界級企業的歷程,結合麥伯良校友個人在中集的成長經歷,圍繞企業戰略主題以及中集集團的成功經驗,共同探討成為世界級企業之道。
妙語連珠的對話引起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藍海林教授與麥伯良校友還針對網路以及現場提問與觀眾進行了激烈的互動探討。

❽ 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團隊

王宏,中集集團董事長,53歲,於2007年4月起便出任中集集團非執行董事。王宏先生先後擔任招商局集團企劃部總經理、招商局集團總經濟師、招商局集團副總經理等職務。
麥伯良,董事、總裁,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專業。自1982年起服務於中集集團,歷任技術員、生產技術部經理及副總經理。自1992年起,出任中集集團總裁,自1994年3月起,任中集集團董事。
趙慶生,副總裁。畢業於武漢水運工程學院(現名武漢理工大學)船舶內燃機專業。現任中集集團副總裁。趙先生1983 年加入招商局集團,1991 年至1995年任招商局集團企業部總經理、1995 年至1999年任招商局國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1997年至1999任中集集團副董事長,1999年起,任中集集團副總裁。
劉學斌,副總裁。畢業於深圳大學工商管理專業。1982 年加入中集集團,曾任中集集團采購部副經理、南通順達集裝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集集團集裝箱分公司副總經理、新會中集集裝箱有限公司總經理,1997年起,任深圳南方中集集裝箱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1998 年12 月起,兼任中集集團總裁助理和新會中集集裝箱有限公司董事長。2004年3月,任中集集團副總裁。
吳發沛,副總裁。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製造專業學士、工學碩士。曾任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師、副教授,廣東省肇慶市南華自行車榮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1996年加入中集集團,1996年12月起,任中集集團信息管理部經理;1998年12月起,任中集集團總裁助理;1999年12月起,任中集集團董事會秘書;2004年3月起,任中集集團副總裁。
李胤輝,副總裁。吉林大學歷史系學士。南京大學國際商學院MBA。吉林大學世界經濟博士。1991 年在團中央工作。1993 年5 月至2003 年3 月在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工作,2003 年3 月在商務部工作。2002 年10 月至2003 年10 月被聘為中集集團副總裁(掛職),2004年3月,任中集集團副總裁。
於亞,副總裁、黨委副書記兼公共事務部總經理。畢業於天津輕工業學院機械繫,南京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曾在輕工業部(後為中國輕工總會)工作,任部長秘書、辦公廳副主任。後任中國食品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中國輕工集團公司副總裁,凱捷咨詢大中華區執行董事、執行副總裁。2007年8月加入中集集團,任黨委副書記兼公共事務部總經理。自2010年3月起,任中集集團副總裁。
於玉群,董事會秘書。北京大學經濟學學士、經濟學碩士。曾在國家物價局工作。1992年加入中集集團,先後任金融事務部副經理、經理,負責股證事務及籌資管理工作。自2004年3月起,任中集集團董事會秘書。
金建隆,財務管理部總經理。會計師。1985年7月畢業於馬鞍山鋼鐵學院會計專業。1975年8月至1989 年4月在杭州鋼鐵廠工作,任財務處科長。1989年加入中集集團,先後任職於中集集團財務管理部、深圳南方中集集裝箱製造有限公司財務部經理。自2001年10月起,任中集集團財務管理部總經理。
曾北華,資金管理部總經理。畢業於武漢大學工業會計專業。1989年加入中集集團。曾任中集集團財務管理部總經理。後任中集車輛(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及兼任中集車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總經理、中集集團財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自2009年12月起,任中集集團資金管理部總經理。

❾ 中集集團的董事會成員 有沒人知道的,

建議: 如果你單位有得心應手的工資軟體,或者你甘心埋頭苦幹不惜汗水,那就省省吧,用不著往下看了。

閱讀全文

與麥伯良中集集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冰島首都股票 瀏覽:152
成都滿堂紅傭金 瀏覽:418
融資租賃應滿足的標準是什麼 瀏覽:318
2015年直接融資比例 瀏覽:434
usd與人民幣的匯率是 瀏覽:439
卡行天下融資金額 瀏覽:948
中合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倒閉 瀏覽:909
聞泰科技股東大會公告 瀏覽:447
預收外匯辦稅 瀏覽:790
中國銀行收益高理財產品 瀏覽:978
成員企業股東 瀏覽:329
股票佛慈制葯 瀏覽:55
友邦保險的股東 瀏覽:262
通橋資本股票 瀏覽:472
st信威股票價格 瀏覽:964
建行非凈值型理財產品安全嗎 瀏覽:228
盈盛金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瀏覽:709
怎麼辦理外匯攜帶證 瀏覽:32
中信證券萬2傭金 瀏覽:100
股票可以d 瀏覽: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