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連理工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大四老學長來說一下對自己影響頗深的幾位大工校友
孫效里教授
去年差不多這時候孫老師帶給了我一份激勵與感動。電子技術最後一節課上來聽課的專家竟然是孫效里教授。這個在大一高數課上經常被高數老師謝琳提及,將其稱為他最佩服的人;她曾作為主講者參加長春書院砥礪人生講座,講述她的人生故事,可惜那次我好像有事沒有去下課時孫教授箭步沖上講台,和我們說她已經和一千二百多名學生談過心,我們無論有哪方面問題都可以去找她。她已經退休了現在作為學校的返聘老師,主要負責學校教學督查任務還自願承擔負責學生的思想方面工作。不得不感嘆,這樣一位無私奉獻的老師,真的將生命寫進立德樹人。
教授贈言:現在正是你們正當奮斗的年代,年輕時不拖累生你的人,年老時不拖累你生的人。最後啊,看著自己拍的這張照片又有感而發,年輕有為的章老師有愛地看著功成名就的孫老師,互相欣賞著,共同立德樹人。
㈡ 姜濤裝瘋賣傻獲千萬身價,如今被全網爭議,究竟是什麼原因
互聯網的時代,人人都擠破頭想要成為網紅,有人靠扛麻袋,講道理,坐擁百萬粉絲。也有人想像王寶強一樣,從草根翻身成為明星。可姜濤的成名卻格外的簡單,僅憑一串既不好聽,也不好笑的笑聲,就從一個普通人成為了身價千萬的網紅,豪車美女樣樣不缺。姜濤裝瘋賣傻獲千萬身價,如今被全網爭議,究竟是什麼原因?
究竟是什麼原因?
姜濤帶著他受傷的朋友,去醫院縫合傷口。但在醫療過程中多次反復改變主意,和醫護人員起了沖突,言辭之間極不尊重。兩人在直播中口口聲聲稱自己是東北網紅大V,在護士站對著手機鏡頭大喊大叫,吐槽醫生護士多麼不負責任,言辭之間對醫生和護士非常不尊重。也因這一舉動,被全網爭議。明星姜濤可謂是一個另類,主持不紅、演戲不紅、甚至頻繁上綜藝也沒有紅。俗話說「人紅是非多」,明星姜濤走紅後難道飄了?
㈢ 2011年遼寧理科估分570分想報東北大學,哪個專業比較好,謝謝啦!
上面叫「南方以南TY」的人絕對是自戀狂。東北電力大學今年各專業的研究生去向表我前一陣弄到一份,說實在的,就業質量還沒有我們本科時候的就業情況好,絕大多數單位就算是我們這不好就業的女生都不愛去,研究生就業都這么慘,本科就更不用想了。
不過他說的有一點還是靠譜的,就是頭腦一定要清醒,不要被虛榮心左右自己的選擇。並不是所有的一本學校的所有專業都是好就業的,有的時候去一個分數低一些的學校的最好的專業性價比更高。
報東大的話最好能比學校給你們估算的一本線高30分,如果再能高一點的話很多好就業的專業就會差不多,冶金,材料,自動化,機械,計算機,材料,熱能這樣的專業總有幾個當年分數不高的。
聽說遼大文科很不錯,理工科不了解
感覺沈陽葯科也不錯。
沈陽工大的電器很好。雖然不是一本,但是這個專業就業很好,錄取比一本線高10-20分。
華北電力比你們就強一點點么?我還覺得姚明就比我高一點點呢!你這種人懶得和你扯皮,夜郎自大罷了。樓主要的是合適的學校和專業的客觀參考,而不是對自己學校的 狂熱吹噓。免回,勿擾,謝謝!
我本身是東大的,其實我是什麼學校的並不重要,我在哪上學和樓主的問題沒有聯系,之前不說我是覺得沒必要說。最起碼我不會因為在哪個學校上學就吹噓那個學校宇宙無敵。再說東大人沒有你這么自不量力的,沒說牛津劍橋加一塊沒有東北電力好還算你沒腦殘到極點。
下面是東北電力09級「研究生」就業表,就業水平到底是不是某狂想型腦殘說的那樣宇宙無敵樓主自己看吧,本科就業水平應該會比研究生的小一號。
1 廖晉 男 計算機應用技術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分行
2 黃春鳳 女 計算機應用技術 北京德威特電力系統自動化有限公司
3 閆崇松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天津市電力公司
4 高學偉 男 熱能工程 沈陽工程學院
5 任素龍 男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河北省電力研究院
6 李廣波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大連秦能電力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7 於會勇 男 應用化學 青海省電力公司
8 程浩明 男 熱能工程 華電新鄉發電有限公司
9 張川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山東電力集團公司
10 張文兵 男 熱能工程 大唐保定熱電廠
11 王蔚然 男 熱能工程 華潤電力湖北有限公司
12 高春蘭 女 應用化學 海南電網公司
13 宋方亮 男 結構工程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14 賈小剛 男 結構工程 廣州南方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15 靳繼勇 男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青海省電力公司
16 張明玉 男 熱能工程 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勝利能源分公司
17 劉利則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北京市電力公司
18 馬成廉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東北電力大學
19 宋巍 男 結構工程 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
20 王偉 男 結構工程 湖州電力局
21 蘭文博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江蘇省電力公司無錫供電公司
22 張迎新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23 黃甲丁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青海省電力公司
24 程曉雲 女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遼寧天美人力資源有限公司
25 陳博文 男 計算機應用技術 東軟集團(大連)有限公司
26 白洋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新疆電力設計院
27 於海龍 男 技術經濟及管理 吉林省電力建設總公司
28 潘振波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東北電網有限公司沈陽超高壓局
29 周丹 女 技術經濟及管理 遼寧郵電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30 單明 男 結構工程 南京供電局
31 於祥濤 男 結構工程 天津市電力公司
32 石礁 男 結構工程 舟山電力局
33 於德洋 男 計算機應用技術 國電電力大連開發區熱電廠
34 劉秀 男 熱能工程 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35 姜連軼 男 熱能工程 大唐魯北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36 丁金嫚 女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銅陵供電公司
37 王剛 男 應用化學 山東魯電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38 徐健 男 結構工程 舟山電力局
39 徐輯輝 男 熱能工程 大連電業局
40 岳玥 女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天津天地偉業數碼科技有限公司
41 張穎穎 女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遼寧電力勘測設計院
42 楊延波 男 結構工程 常熟市財政局
43 趙鑫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遼陽供電公司
44 徐宏雷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甘肅省電力科學研究院
45 孔輝 女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深圳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46 趙明宇 女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國電雙遼發電有限公司
47 王赫 女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青島飛揚職業技術學院
48 王建華 女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廣東電網公司東莞供電局
49 陳文福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天津市電力公司
50 董健 男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德陽電業局
51 李猛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鞍山超高壓分公司
52 宋洋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天津市電力公司
53 朱振興 男 熱能工程 大唐長春第三熱電廠
54 鄒磊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55 劉縣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嘉興電力局
56 張海龍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溫州電力局
57 王飛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大唐哈爾濱第一熱電廠
58 辛雷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北京市電力公司
59 梁楊 女 計算機應用技術 深圳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60 潘永賀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衢州電力局
61 陳莉 女 計算機應用技術 天津市電力公司
62 趙宇寧 男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廣州粵能電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63 葛冰 女 計算機應用技術 吉林市北方人力資源公司
64 鄭媛媛 女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北京吉鴻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65 牟瑞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東北電力設計院
66 朱毅 男 計算機應用技術 浙江省人才交流中心
67 汪子翔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東北電網有限公司豐滿培訓中心
68 房國成 男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東北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69 何宇峰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天津市電力公司
70 劉楠楠 女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內蒙古大唐國際托克托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71 牛遠方 女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山東魯電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72 尹鵬 男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天津市電力公司
73 田巍 女 技術經濟及管理 青海省電力公司
74 孫銘澤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東北電網有限公司豐滿培訓中心
75 王聖鑌 男 計算機應用技術 吉林市郵政局
76 信眾 男 計算機應用技術 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77 顏佳 男 計算機應用技術 通信分公司
78 王琰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大連電業局
79 張慧冬 男 熱能工程 中石油東北煉化工程有限公司
80 張楊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溫州電力局
81 石榴花 女 思想政治教育 東北電力大學
82 孫玉新 女 熱能工程 新疆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83 尹國慧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山東電力集團公司
84 李儒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天津市電力公司
85 張立軍 男 應用化學 河北省電力研究院
86 孫銀鋒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東北電力大學
87 王陽 男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桐廬縣供電局
88 趙立業 男 工程熱物理 東北電力設計院
89 黃金花 女 結構工程 舟山電力局
90 姜濤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廣東電網公司韶關供電局
91 武增光 男 計算機應用技術 吉林省煙草公司四平公司
92 白俊峰 男 結構工程 東北電力大學
93 李春鵬 男 熱能工程 華能沁北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94 於建立 男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東北電力大學
95 譚平 男 熱能工程 沈陽鋁鎂設計研究院
96 劉惠菊 女 應用化學 深圳市水苑水工業技術設備有限公司
97 黃加祺 女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廣東電網公司深圳供電局
98 李海維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99 孔波 女 應用化學 吉林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100 邢釗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北京市電力公司
101 劉國興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通化供電公司
102 高振峰 男 計算機應用技術 北京博電新力電力系統儀器有限公司
103 李翠霞 女 應用化學 吉林省伊萊克瑞電力設計有限公司
104 張學東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大連秦能電力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105 宋磊 男 應用化學 哈爾濱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106 張博 女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山東魯電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107 尹波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海南電網公司
108 馬寧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東北電網有限公司沈陽超高壓局
109 程志華 男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黑龍江省電力科學研究院
110 楊德友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東北電力大學
111 李萍 女 熱能工程 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營口電廠
112 李睿 男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遼寧科技學院
113 李盛楠 女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大連秦能電力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114 田志勇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太倉市供電公司
115 蔣再新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欽州供電局
116 於冬皓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湖南省電力公司超高壓管理局
117 肖廣明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牡丹江電業局
118 孟慶然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大慶電業局
119 張占安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哈爾濱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120 李國慶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烏魯木齊電業局
121 戚為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寧波市鄞州供電局
122 魯忠燕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北京市電力公司
123 梁言賀 男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黑龍江省電力科學研究院
124 康玉芳 女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宣城供電公司
125 崔冰 男 熱能工程 黃岡大別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126 居玉雷 男 熱能工程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山西分公司
127 孫堅 男 技術經濟及管理 揚州經濟開發區新揚招商服務中心
128 楊勁松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安徽省電力公司合肥供電公司
129 姚少偉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莆田電業局
130 鄭書洧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北京市電力公司
131 寇震 男 熱能工程 中南電力設計院
132 崔楠 男 技術經濟及管理 新疆博達人才開發有限公司
133 周興福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山東電力集團公司
134 吳曰儉 男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華電淄博熱電有限公司
135 孫守剛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蚌埠供電公司
136 岳偉先 男 流體機械及工程 濱州職業學院
137 劉輝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甘肅省電力設計院
138 孫楷淇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安徽省電力公司阜陽供電公司
139 張淑娟 女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山東魯電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140 裴寧波 男 結構工程 中共煙台市委組織部
141 張玉 男 熱能工程 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日照電廠
142 竇金良 男 技術經濟及管理 山東魯電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143 劉寧寧 男 熱能工程 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
144 張南 男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河南華電渠東熱電項目籌建處
145 魏治成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蚌埠供電公司
146 李波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山東魯電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147 李喆 男 計算機應用技術 威海北洋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48 林劍鋒 男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中科華核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149 徐希玉 男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十里泉發電廠
150 李秋鵬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紹興電力局
151 朱勵 男 熱能工程 中國汽車工業工程公司
152 張華莉 女 工程熱物理 大唐安陽發電廠
153 李延臣 男 熱能工程 華能吉林發電有限公司長春熱電廠
154 孟祥偉 男 熱能工程 大連秦能電力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155 李楠 男 熱能工程 華能沁北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156 郭貝貝 男 熱能工程 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
157 王森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國網運行有限公司三門峽超高壓管理處
158 潘天晟 男 熱能工程 華電漯河發電有限公司
159 楊雷 男 技術經濟及管理 中南電力設計院
160 楊傑 男 結構工程 金華電業局
161 彭濤 男 熱能工程 長春迪瑞實業有限公司
162 聶玉火 男 熱能工程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163 張霞 女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
164 廖海亮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廣西電網公司百色供電局
165 唐志瓊 女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紹興電力局
166 熊謙敏 女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蕪湖電力設計院
167 李峰 男 熱能工程 陝西易通人力資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168 郭偉 男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神華寧夏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169 王洪濤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寧德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170 邢鵬 男 計算機應用技術 中國農業銀行新疆生產兵團分行
171 呂盼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新疆電力設計院
172 郭登科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新疆電力公司昌吉電業局
173 趙曉光 男 熱能工程 河北省電力研究院
174 張廣才 男 熱能工程 廣州粵能電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175 武文瑞 女 熱能工程 大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176 鞏志貴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紹興電力局
177 王貴榮 男 熱能工程 內蒙古京泰發電有限公司
178 王孝宇 女 應用化學 三門核電有限公司
179 鄭國寬 男 熱能工程 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勝利能源分公司
180 武新宇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滁州供電公司
181 沈佳星 女 計算機應用技術 天津市電力公司
182 趙珣 男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北京機電院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183 李曉麗 女 思想政治教育 齊齊哈爾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184 李華帥 男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新東北電氣(沈陽)高壓開關有限公司
185 張世明 男 計算機應用技術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
186 李玉 女 計算機應用技術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省分行
187 陳若興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吉林供電公司
188 宋莉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天津市電力公司
189 程海艷 女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欽州供電局
190 梁棟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吉林供電公司
191 劉春玲 女 結構工程 天津市電力公司
192 劉越 女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煙台亞新利自動控制有限公司
193 邵春雨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雲南省電力設計院
194 林木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吉林省電力勘測設計院
195 張有佳 男 結構工程 東北電力大學
196 梁福波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甘肅電力科學研究院
197 周紅晶 女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青海省電力公司
198 張國光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湖南省電力公司超高壓管理局
199 潘翔 男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台州電業局
200 高虹 女 計算機應用技術 浙江省人才交流中心
201 李建軍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安徽省電力公司安慶供電公司
202 陳韜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安徽省電力公司阜陽供電公司
203 周利萍 女 技術經濟及管理 福建電力技術學院
204 杜長軍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北京市電力公司
205 何光遠 男 結構工程 佛山南海電力設計院工程有限公司
206 胡智慧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紹興電力局
207 王海燕 女 計算機應用技術 江西藍天學院
208 溫永亮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黃山供電公司
209 王樂天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山東魯電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210 高樹蕾 女 技術經濟及管理 山東魯電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211 鍾金山 男 熱能工程 內蒙古科技大學
212 王軍 男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煙台亞新利自動控制有限公司
213 張艷 女 應用化學 臨沂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
214 曹靜 女 應用化學 山東華孚石油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215 武玉傑 女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武漢長江融達電子有限公司
216 閆文波 男 技術經濟及管理 山東誠信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217 蔣桂強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許繼集團有限公司
218 劉士祥 男 熱能工程 祥光銅業有限公司
219 楊明芳 女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安徽省電力公司阜陽供電公司
220 成連傑 男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華潤電力湖北有限公司
221 王偉廣 男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天津市特變電工變壓器有限公司
222 黃春玲 女 結構工程 佛山市順德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223 穆勝偉 男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華電新鄉發電有限公司
224 朱瑞傑 男 計算機應用技術 山東魯電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225 王海亭 男 熱能工程 大唐七台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226 潘文明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安徽省電力公司宿州供電公司
227 李旭 女 結構工程 三峽大學
228 楊巍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台州電業局
229 鄭傳傑 男 結構工程 山東魯電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230 范富旺 男 技術經濟及管理 暢利事(大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231 王靖 女 技術經濟及管理 中電投新疆能源有限公司
232 胡德建 男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福建永福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233 姚天亮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234 鄭新鵬 男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廣西電力試驗研究院有限公司
235 柴忠良 男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三門峽華陽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236 徐華偉 男 應用化學 華北電力科學研究院(西安)有限公司
237 文凡 男 結構工程 韶關市擎能設計有限公司
238 王磊 男 技術經濟及管理 浙江西子聯合工程有限公司
239 劉向陽 男 結構工程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調峰調頻發電公司
240 李香平 女 技術經濟及管理 新疆電力公司昌吉電業局
241 歐小高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
242 鍾利梅 女 計算機應用技術 天津市綠世界園林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243 楊宗權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安徽省電力公司阜陽供電公司
244 史民科 男 熱能工程 內蒙古京泰發電有限公司
245 黨國營 男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彬長煤電水一體化項目籌建處
246 李小華 男 應用化學 山東魯電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247 楊海滔 男 應用化學 西北電力設計院
248 張學禮 男 結構工程 北京市電力公司
249 雍青青 女 熱能工程 黑龍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㈣ 中國近現代經濟史資料3
直到1895年為止,上海幾乎仍舊是個純粹經商的城市,因此人口從未超過50萬。……盡管1843年至1895年間由於外國人創辦的經商機構的結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1895年以後伴隨著市內現代工業發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麼早期的增長就顯得微不足道了。(31)
上海作為首先開埠和迅速崛起的通商口岸尚且如此,其他口岸城市吸納農業人口的容量必定更為有限。當然,我們並不否認近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對城市化的推動作用,然而這種影響畢竟有限,原因就是工業化發展不足,使得城市拉力顯得疲乏。甲午戰爭前,在沿江沿海的一些大城市中,陸續出現了由外國資本、清政府和新興民族資本所經營的二三百大小不同的近代工業,但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其多數在資本、規模、技術上都非常有限。據統計近代新式工業的產值僅占工農業生產總額的10%左右,而農業和手工業的產值卻佔90%上下。(32)
此一階段,城市發展的不平衡十分明顯。長江下游地區和嶺南地區,開辟的商埠、設置的租界最多,工商業、服務業比較繁榮,城市人口比重提高較快。與此相反的是,許多曾經是商業中心、交通要道、軍事據點的內陸城市,或趨於衰落,或陷於停滯,如蘇州、佛山、湘潭、邵陽、湖州、杭州、濰坊等。(33)此外,甲午戰爭前的半個多世紀由於戰爭的影響,例如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直至中法、中日戰爭,成千上萬的城鎮不同程度地都遭受了戰爭摧殘。江南地區是明清以來全國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也是當時中國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區,19世紀50-60年代卻成為太平軍和清軍及外國軍隊激烈廝殺的主要戰場,在長達14年之久的連綿戰爭中,兵燹所至攻伐屠戮,城鎮摧毀,對城市的破壞性極大。
對此,施堅雅在說明為什麼19世紀晚期中國的城市化率不能作為近代模式的代表時,提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中國城鎮體系受到戰爭的劇烈破壞:
一方面從十七世紀八十年代直到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一般說來農業中國大部分地區處於太平盛世,另一方面,在從1850-1890年這四十年裡,八個地區有六個遭到劇烈的破壞。太平天國、捻軍和回軍之亂,使得除嶺南和長江上游以外所有地區的廣大區域赤地千里,使得中國減少了數以千百萬計的人口,破壞了數以百計的城鎮。長江下游地區的城市體系被破壞;西北地區和長江中游大區五個地區中的兩個地區的城市體系遭到嚴重的破壞;雲貴、東南沿海和華北的城市體系遭到部分破壞,到1893年為止,許多地區都只有很少一部分得到恢復。(34)
初步發展階段「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可以看成為中國城市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因為它的有關條款刺激了通商口岸近代機械工業的興起,並開啟了一個鐵路鋪設的時代。這樣,19世紀90年代,在中國幾個區域的城市系統中,出現了較有成效的交通現代化變革。」(35)施堅雅的這段話,既說明了為什麼以1895年作為城市化第二階段的分界點,也說明了其間的理由,即是「近代機械工業的興起」以及由於鐵路的鋪設而引起的「交通現代化變革」。
馬關條約後,西方資本主義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由以商品輸出為主轉為資本輸出,外國以條約為掩護,加快了在中國設立工礦企業的步伐。據汪敬虞先生統計,1895年至1913年,外國在華設立了136個工場,是甲午戰爭前半個多世紀的6倍(23家);同期,資本在10萬元以上的外國大型工廠的總投資達到103 153千元,是甲午戰爭前半個多世紀的近13.5倍(7031千元)。(36)
隨著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民族意識的勃興,清末民初興起了一個興辦實業的熱潮,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得到迅速發展,進入發展史上的黃金期。1914年至1918年,中國民族資本工業獲得長足發展。1913年至1915年,注冊工廠124家,資本總額24424千元,平均每年注冊41.3家,平均每公司196千元。1916年至1918年,注冊工廠374家,資本總額74 633千元,平均每年124.6家,平均每公司199千元。這些新注冊工廠大多是紡織業、麵粉業、針織業、卷煙業、榨油業等輕工業企業。(37)工業發展的本身意味著工人階級隊伍的擴大,據估計,抗日戰爭前中國工廠工人(手工業除外)至少有230萬以上,其中在鐵路、航運、采礦等大型工業部門的也有52萬以上。(38)
城市工業的發展,大大增強了城市對農村人口的吸附力,增強了城市化的拉力。由於中國資本主義工業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海的一些通商口岸城市中,因而這些現代化水平較高的通商口岸城市的人口增長較快。如以1843年人口數為基本指數100的話,那麼,到1933年時,上海人口數指數則為1520,天津為600,南京為560,北京為150,長沙為190。上海在90年裡城市人口增長了15倍,天津增長了6倍,北京也增長了1.5倍。(39)
從甲午戰後至1937年,中國境內修築鐵路的步伐加快。1894年中國境內共修築鐵路364公里,1911年達9 618公里,1927年達13 000多公里,至1937年已超過21 000多公里。(40)這一時期,鐵路修築最快的地區是東北,此時修築了京奉、東清南滿洲支路、道清、安奉、天圖、洮海、齊北、錦承等鐵路,從而啟動了城市化過程。19世紀30年代,隨著鐵路線的鋪設,原來一些荒僻的村落,以鐵路車站為中心發展成現代都市的事例到處可見,大連、營口、海城、鞍山、遼陽、奉天、四平、開原、公主嶺、長春、安東、撫順等二十多個城市就是在此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據統計,東北沈陽、長春、哈爾濱、大連、本溪、撫順六城市在20世紀30年代初人口合計達到230餘萬,比1895年增長了11倍。(41)在幅員廣大的內地省份,除原有城市進一步發展外,因鐵路而興起的城市為數也不少。如京漢、粵漢鐵路沿線的石家莊、衡陽,津浦線上的浦口、蚌埠,都是因鐵路而興。石家莊原來只是一個村落,清末民初,在京漢、正大鐵路修通後,工商業日盛,成為北方的重要商城。蚌埠處在鐵路與淮河的交界處,原不過是只有500戶人家的村埠,津浦線開通後,商務大展,人口集結,1914年已增至10萬,1929年達20萬。(42)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鐵路沿線大批城市的興起,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動了農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動。如果說,甲午戰爭前,中國城市化的推動力主要是商業的話,那麼,這時期城市化的主要推動力乃是工業和新式交通運輸。在城市的拉力加大的情況下,農村的推力也增強了,大量農民離村,進入城市,中國近代城市得到初步的發展。
曲折發展階段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改變了中國歷史進程,對城市發展也產生了巨大影響,抗戰時期,中國半壁河山淪陷敵手,大多數城市,特別是若乾重要的政治中心城市和近代興起的主要工商業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武漢、廣州、濟南、太原、長沙、南京、蘇州、杭州、福州、徐州等城市相繼被日軍佔領,戰火侵擾加之日軍的野蠻掠奪,城市遭到嚴重破壞,人口銳減。
從局部看,在東部中部城市受到戰爭破壞嚴重的情形下,東北與西南兩個局部區域的城市化卻得到了很大發展。日本一方面要對東北進行殖民掠奪、奴役,另一方面為了適應對中國發動的全面戰爭的需要,將東北作為戰爭基地,加大了對東北的投資。1931年日本對東北的投資總額為5.5億元,其後逐年增加,到1944年則增至52.7億元。(43)
由於戰爭的特殊原因,抗戰勝利後,東北成為中國重工業基地及其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地區。
戰爭造成了中國東部人口大規模向西遷移,推動了西部城市的發展。如成都,在抗戰中後期,由於東來人口資金的進入,城市工商業、文化教育事業都有較大的發展,1941年城市人口較1939年增加了13.6%,1942年初又較1941年增加了6.4%,年末又較上年增加了20.8%。(44)這兩個區域城市的發展遠不足彌補戰爭對整個中國城市發展所造成的破壞和負面影響。
抗爭勝利後,中國一度出現戰後的復興,經濟和城市都出現較大發展,但很快又出現了三年的國共內戰,內戰對經濟的破壞相當嚴重。1949的生產量與歷史上最高年產量比較,農業生產大約下降了25%,輕工業生產大約下降了30%,重工業生產損失尤其嚴重,大約下降了70%。(45)而且在全國解放前夕,國民政府軍隊撤退台灣時,還破壞了許多重要的工廠和礦區,加之戰爭所及不少城市人口數量減少,這些都使城市的發展限於滯緩。
注釋:
①朱鐵臻:《城市現代化研究》,北京:紅旗出版社,2002年,第224頁。
②人口統計失實主要表現是人口統計過程中存在缺漏、虛報及人為編造等問題,統計人口往往低於實際人口數。具體可參見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1368-1953)》,葛劍雄譯,北京:三聯書店,2000年,第59-64頁。姜濤:《中國近代人口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6-60頁。文中後面涉及全國總人口數,在沒有修訂的情況下,一般取較大的數。
③「四民」是一種基於社會職業的劃分,都是傳統社會的所謂「編戶齊名」。漢代人給四民的定義是:「學以居位曰士,闢土殖穀曰農,作巧成器曰工,通財鬻貨曰商。」他們之間由於來源以及所從事的職業關系,在社會地位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四民的劃分一直沿襲到清代末年,幾乎貫穿整個傳統社會始末,因此,傳統社會實際上也可稱為四民社會。但四民只是對傳統時代人口社會職業構成的一個大致勾勒,無論在城市或鄉村,事實上都存在著一些為士、農、工、商四大社會集團所無法涵蓋的其他人口。
④包世臣:《說儲上篇後序》,《中衢一勺》卷七下,附錄四下,《包世臣全集》下冊,李星點校,合肥:黃山書社,1993年,第222頁。
⑤卜凱主編:《中國土地利用》,喬啟明等譯,成都:成城出版社,1941年版,第501頁。
⑥詳細可參見楊子惠主編:《中國歷代人口統計資料研究》,北京:改革出版社,1996年,第1200頁。姜濤:《人口與歷史——中國傳統人口結構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69-170頁。
⑦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研究中心編:《中國人口年鑒·1985》,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第811-812頁。
⑧《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42頁。
⑨1982年以前我國城市人口僅指建制市和鎮中的非農業人口,而把居住在市、鎮中的農業人口同居住在鄉村中的一切人口均劃為鄉村人口。1982年我國城市人口的統計口徑作了一次大的調整,即把建制市和鎮轄區內的總人口,包括其中的農業人口也視為城市人口。參見朱鐵臻主編:《中國城市手冊》,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87年,第799頁。
⑩劉石吉:《明清時代江南市鎮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第137頁。
(11)施堅雅:《中華帝國晚期的城市》,葉光庭等譯,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第244頁。
(12)同上書,第339-355頁。
(13)美國學者羅茲曼著的《清代中國與德川時代日本的城市網路》(普林斯頓大學,1973年),比施堅雅《中華帝國晚期的城市》出版要早4年(斯坦福大學,1977年)。該書所用方法與施堅雅差不多,不過只是將城市分為7級來估量的。由葛劍雄主編,曹樹基著的《中國人口史·清時期》(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雖然對施堅雅的城市人口估計數頗有微詞,但是縱觀該書採用的區域城市人口等級模式的構造方法較多注意到政治級別的行政分層,與施堅雅偏重於經濟地理分層在分析的方法上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區別。具體參見該書第724-781頁。另見趙岡:《中國城市發展史論集》第三章,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
(14)施堅雅:《十九世紀中國的區域城市化》,《城市史研究》(第一輯),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25頁。
(15)關於這一點很多學者已經指出,詳見胡煥庸、張善余:《中國人口地理》上冊,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4年,第245頁;趙岡:《中國城市發展史論集》,第82頁。
(16)施堅雅:《中國封建社會晚期城市研究——施堅雅模式》,王旭等譯,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301頁。
(17)姜濤:《人口與歷史——中國傳統人口結構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71頁。不過姜濤將10%作為在正常情況下從古(先秦)至今(近代)整個中國社會城市化率的平均數,這一點似覺牽強,因為他所給出的先秦及漢代城市化率為10%左右的說明不夠充分。
(18)20世紀20-30年代,一些社會學家對中國近代的城市化率做過估計,不過普遍數字偏高,高者至34%,低者也有28.1%,參見胡煥庸、張善余:《中國人口地理》上冊,第267頁。由我們所求的城市化率上限可知這些估算數字誤差較大。當代,國內外很多研究過中國近代城市的學者都估算過近代中國的城市化率,各家估算的年份密集在1820年、1843年、1893年這三年,1820年有6.3%(行龍估算)、6.9%(趙岡估算);1840年是6.5%(行龍估算)、1843年有5.1%(施堅雅估算)、1893年有6.0%(施堅雅)、7.7%(趙岡)、7.9%(行龍)。此外行龍對1920年、1936年的城市化率也做了估算,分別是10.6%與11.4%。具體參見文中所引的各位作者相關著述。
(19)趙岡:《中國城市發展史論集》,第84-87頁。在趙岡看來從戰國到南宋是一個上升態勢較為明顯的發展階段,從南宋自清中葉是個下降階段,從清中葉直到現今又是個不斷上升階段。
(20)行龍:《也論中國近代的城市化》,見楊念群、黃興濤、毛丹主編:《新史學:多學科對話的圖景》(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541頁。
(21)唐代的城市人口比重參見胡煥庸、張善余:《中國人口地理》上冊,第248頁。宋代的參見漆俠:《宋代經濟史》下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933頁。明代的參見曹樹基:《中國人口史·清時期》,第774頁。
(22)曹樹基:《中國人口史·清時期》(第五卷),第829頁。
(23)王先謙:《東華續錄·道光四十四》第20頁b。
(24)趙岡:《中國城市發展史論集》,第81頁。
(25)姜濤:《中國近代人口史》,第399頁。
(26)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研究中心編:《中國人口年鑒·1985》,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第811頁。
(27)施堅雅認為「迄1893年,很多地區的恢復性工作只是完成了一部分而已」。施堅雅:《中國封建社會晚期城市研究——施堅雅模式》,第73頁。姜濤在前引書第75、78頁,也提到這時候的人口總數接近戰前道光年間水平。
(28)何一民:《中國城市史綱》,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340頁。
(29)三階段是劃分中國近代城市發展的一般模式,就筆者所掌握的材料來看,至少有三家是按三階段模式來劃分的。何一民:《近代中國城市發展與社會變遷(1840年—1949年)》,第二章第一節,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年。何一民的劃分為:鴉片戰爭到清末新政改革前是第一階段,清末新政改革(1901)至抗日戰爭前是第二階段,抗日戰爭至新中國成立是第三階段。行龍前引論述的三階段劃分為: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前為第一階段,甲午戰爭到20世紀20年代為第二階段,20世紀20年代到新中國成立為第三階段。胡煥庸、張善余:《中國人口地理》上冊,第257-261頁的劃分為:1840-1895年;1895-1931年;1931-1949年。筆者傾向於贊同寧越敏、張務棟、錢今昔:《中國城市發展史》,第七章,第一節的三段式劃分的。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
(30)行龍:《人口問題與近代社會》,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6-37頁。
(31)墨菲:《上海:現代中國的鑰匙》,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編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4頁。
(32)陳真:《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第四輯),北京:三聯書店,1961年,第1頁。
(33)胡煥庸、張善余:《中國人口地理》(上),第258頁。
(34)施堅雅:《中華帝國晚期的城市》,第262頁。
(35)施堅雅:《中國封建社會晚期城市研究——施堅雅模式》,第64頁。
(36)汪敬虞:《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第二輯)上,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年,第1頁。
(37)陳真、姚洛合:《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第一輯),北京:三聯書店,1957年,第14頁。
(38)朱斯煌主編:《民國經濟史》,上海:銀行學會、銀行周報社印行,1947年,第369-370頁。
(39)(41)胡煥庸、張善余:《中國人口地理》(上),第260頁。
(40)嚴中平等編:《中國近代經濟史統計資料選輯》,北京:科學出版社,1955年,第190頁。
(42)於雲漢、馬繼雲:《中國城市發展史綱》,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93頁。
(43)吳承明:《帝國主義在舊中國的投資》,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第162頁。
(44)何一民主編:《變革與發展:中國內陸城市成都現代化研究》,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586頁。
(45)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編:《三年來新中國經濟建設的成就》,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年,第119頁。
㈤ 群眾演員姜濤大鬧醫院被警察教育,為何笑神姜濤卻來澄清
就在前段時間,兩個網紅大V大鬧醫院的事情,也在網上引發了熱議。根據知情人透露,在7月11日,有一個外傷病人住進了醫院,腳上有一個3cm的傷口,需要進行縫合,不過,病人拒絕縫合,醫生被迫同意。然而,就在7月12日晚上,病人突然又改變了主意,表示要進行縫合,醫生於是連夜趕到了醫院。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醫生趕到醫院之後,這位病人又拒絕縫合,還差點兒與醫生發生了爭吵,後來醫生也主動息事寧人,離開醫院回家睡覺了。
事實上,娛樂圈中一共有三位姜濤,一位是歌手姜濤,一位是東北醫鬧的演員姜濤,最後一位則是最厲害的山東德州的喜劇演員笑神姜濤。東北醫鬧的演員姜濤,粉絲也就六萬,而山東德州的喜劇演員姜濤,他的粉絲有400多萬,現在更是在直播行業中混得風生水起,身價也達到了千萬的級別,也算是屌絲逆襲。總而言之,笑神姜濤之所以出來澄清,就是因為很多人把他當成了醫鬧的網紅姜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