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華發股份2018年財報

華發股份2018年財報

發布時間:2022-12-15 10:34:51

⑴ 華發集團是屬於什麼企業

珠海華發集團有限公司組建於1980年,與珠海經濟特區同齡,是珠海兩家龍頭國企之一,也是珠海最大的綜合型企業集團和全國知名的領先企業,於2016起連續三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2018年位列352名,較2017年大幅提升94位。
華發集團現控股「華發股份」、「華金資本」、「華金國際資本」三家上市公司,以及「華冠科技」、「華冠電容」兩家新三板掛牌企業。業務布局從珠海拓展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等內地六十多個主要城市和香港、澳門、舊金山、特拉維夫等地。
2012年,華發集團開始實施「轉型升級、跨越發展」戰略,緊扣實體經濟和城市建設,在推動珠海城市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壯大。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經從單一的區域型房地產企業發展成為以城市運營、房產開發、金融產業、產業投資為四大核心業務,以商貿服務、現代服務為兩大配套業務的創新驅動型綜合性企業集團。
在過去五年成功實現「轉型升級、跨越發展」戰略目標的基礎上,2018年華發集團一方面積極深耕原有「4+2」業務,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一方面適時調整戰略,積極探索實施「科技+金融+產業+城市」發展模式,在推進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的同時,尋求企業進一步轉型升級,成效顯著。2018年集團資產總額超2800億元,實現合約銷售899億元、結轉營業收入544億元,利稅總額超百億。

⑵ 在哪個網站能看到上市公司完整的財務報表

可以在該公司上市所屬的交易所官方網站進行查看。如該公司在上交所上市回,則可以在電答腦中打開上交所的官方網站,點擊披露。然後輸入需要查看的公司股票代碼並點擊年報即可查看到其對應的近三年年報和財務報告了。具體的查看方法如下:

1、在電腦的網路上輸入上交所,找到其官方網站以後點擊進入。

⑶ 2018年發生了什麼,為何上市公司都是巨虧

也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在虧,總體來說,賺很多的也有。

根據Wind數據統計,專截至4月27日,A股3609家上屬市公司已經有3235家披露了2018年年度報告,佔比約為89.64%;而在3235家已披露年報的上市公司中,有3066家公布投資收益,佔比約為94.78%。

更進一步分析,公布了投資收益的3066家上市公司,2018年的投資收益(合並報表)總額約為9910.72億元,其中,有2622家投資收益為正數,444家投資收益為負數。從利潤方面來看,這3066家上市公司2018年的凈利潤(合並報表)總額約為35602.24億元,其中,有2734家去年凈利潤為正數,有332家去年凈利潤為負數。

2622家公司投資收益為正,總額約萬億

⑷ 華發股份和金融街的關系

華發股份和金融街的關系:華發股份發布公告稱,2018年12月31日,公司全資子公司深圳華發與深圳金融街、深圳融祺簽署了《合作協議》,約定合作開發深圳光明區住宅項目。

⑸ 577億港元債務被隱瞞李澤鉅接班後,長和首份年報遭質疑

這一次,沽空機構GMT Research將矛頭指向了李嘉誠旗下公司長和,李嘉誠退休,長子李澤鉅接班後長和的首份年報即被質疑。

5月14日,GMT在其官網發布了關於長和(00001.HK)的研究報告。在報告中,GMT表示,長和最近發布的年報顯示,李嘉誠旗下的長和隱瞞577億港元債務。對此,長和於5月14日深夜緊急發布公告澄清,稱董事會強烈否認傳言所含的影射。

5月15日,長和早盤高開0.25%,報79.000港元。開盤後,長和股價出現下跌,截至收盤,長和股價報78.45港元/股,較前一交易日跌0.44%。

GMT沽空長和稱其隱瞞577億港元債務 長和強烈否認

長和年報顯示,長和2018年純利同比升11%至390億港元,是自2013年以來首次呈現雙位數增長。不過,長和的現金流量表下多項科目卻出現負增長,如投資活動現金流減少590.79億港元。此外,長和在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為557.34億港元,同比增幅不到4%。

目前,長和在50多個國家進行多元化的經營,雇員超過30萬人。長和業務涉及了港口、零售、基建、能源、電訊等。2018年,長和公司收入同比增長9%至4532.3億港元,稅後溢利達到467.82億港元。

長和被沽空機構直指「營運現金流一直低於稅後現金利潤」。GMT在其官網上發布沽空報告,稱長和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受自2015年來重組的殘余影響以及2018年時收購義大利電信巨頭Wind Tre的相關會計調整,長和2018財年的利潤被做多了132億港元。

GMT將長和的非現金項目(折舊、攤銷、遞延所得稅、資產處置收益和其他非現金項目)相加,2018年的現金利潤應為629億港元,除去流動資本的變化外大致相當於營運現金流。然而,長和2018年的營運現金流僅為547億港元,與629億港元相差82億港元。

GMT認為,長和2018財年的營運現金流之所以出現了82億港元的差額主要在於非現金項目調整、處置收益和其他非現金利息調整。此外,GMT稱,長和的資本支出一直高於折舊和攤銷,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折舊和攤銷費用很可能被人為壓低。

GMT表示,通過將部分資產視為待售資產,長和可能隱瞞了與待售資產相關的577億港元的債務。據GMT推測,這種會計操作正在被長和用來提供更高的市場評級和更低的信貸額度。

對於GMT此次沽空報告,長和於當日深夜發布澄清報告,稱「董事會強烈否認傳言所含的影射」。長和表示,集團經審核財務報表是嚴格遵守適用香港財務報告准則的。與導言所提述集團呈報盈利有關的事宜均已按照適用會計准則在集團之經審核財務報表作出全面透明披露。至於沽空報告提述與待售資產相關之債務並無綜合入賬的事宜,此亦同樣全面按照適用會計准則之要求,並已與信貸評級機構討論。

長和認為,導言顯現選擇性、帶有偏見且嚴重誤導。其僅指出非現金盈利項目,惟未有提及均按照適用報告准則亦有於相關期間呈報之非現金虧損。其提述並無於長和2018年財務報表綜合入賬的債務,只是未有提及因期內收購活動而在資產負債表要列示的債務。

被質疑隱瞞債務風波或與旗下基建資產騰挪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長和在年報中表示,基建部門於2017年所購業務帶來的全年貢獻,加上於2018年9月收購Wind Tre餘下50%權益帶來的新增利潤,均令盈利及現金流有所增長。

基建,一直以來是長和的重點業務之一。根據長和2018年財報,集團的基建業務包括長江基建集團的股權與長江基建共同擁有的六項基建資產的權益。

根據長和2018年財報,公司的收益范圍中,基建收益共計647.2億港元,佔比總收益的14%,較2017年度同比增長8%。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基建業績數字,是長和進行會計調整後的數字。長和在財報中表示,財報中的收益總額等數據已經調整,以撇除非控股權益所佔和記港口信託的業績,以及反映集團於2018年10月分離與長江基建集團共同擁有基建投資之90%直接經濟收益後,所佔餘下10%直接權益的業績。

長江基建是長和系下屬承載基建業務的重要公司。此前的2018年10月,長和與長江實業集團、長江基建等簽訂經濟收益協議,以現金代價216億港元,完成分離其六項共同擁有基建資產的直接權益合共90%的經濟收益,令溢利貢獻較2017年有所減少。而在長江基建的年報中,這屬於關聯交易,這也意味著是基建資產在長和旗下公司間的騰挪。

2018年12月31日,此六項共同擁有基建資產已就會計科目的重新分類為「持作待售之出售組合」。

那麼,這部分內容究竟是如何影響到長和的財務數據?

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底,公司綜合債務凈額為2079.65億港元,較年初相比增長26%。長和指出,此前在合並報表中列示的上述基建資產債務凈額被重新分類至持作待售之出售組合的會計科目,即單獨列示出來,且與普通的財務報表一致,「持作待售之出售組合」項目中也分為負債及資產。

據長和披露,在該組別中,「負債」項目包含「銀行及其他債務」科目,這一科目金額為577.07億港元,與沽空機構質疑的金額一致。

根據長江基建集團的2018年財報,公司年度營業收入73.77億港元,同比增長18.83%;凈利潤為10.44億港元,同比增長1.82%。

此外,長和在財報中提到收購義大利電訊商Wind Tre餘下50%權益帶來新增利潤,均令盈利及現金流有所增長。年報顯示,Wind Tre所在的電訊部門收益中,3集團在歐洲的業務收益為784.11億港元,同比增長11%。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長江和記旗下的歐洲電信運營商「義大利3公司」和俄羅斯VimpelCom集團旗下的Wind電信公司合並。此後,長江持有新公司一半股權。2018年7月,長和宣布斥資24.5億歐元(約合190億元),收購Wind Tre剩餘一半股權。

Wind Tre2018年11月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該公司2018年1月至8月期間的折舊和攤銷費用平均為1.78億歐元。然而,9月份的月費用似乎已降至9400萬歐元,每月節省了8400萬歐元。GMT認為,在1-8月期間長和的調整,以及9-12月之間Wind Tre的調整,可能使長和集團利潤增加了約8.35億歐元(約合77億港元)。

GMT認為,長和這種「激進」的會計方法,正在被長和用來獲得更高的市場評級和成本更低的信貸。

長和股價兩年累計跌25% 評級屢被下調

但從長和的股價走勢來看,近兩年長和股價已經從104港元左右跌到最低72.8港元,最大跌幅已經超過了25%。

美林美銀也發布研報表示,維持長和的買入評級,但目標價由102港元下調至100港元,以反映較低的赫斯基價格。該行認為,英國脫歐阻滯仍存在。

其實,早在去年8月,中信里昂就發布研報下調了長和的評級。該行稱集團零售業務於數碼化的努力令人鼓舞。雖然中期息同比上升12%至每股0.87港元,但派息比率同比持平令人失望。因此,里昂將長和2018至2020年盈利預測下調2%-4%,以反映對電信業務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及上客量預期下降的因素,目標價由102港元降至95港元,評級由「買入」降至「跑贏大盤」。

今年3月,里昂再次發布研報稱,對長和維持「跑贏大盤」評級。

國內地產項目再曝出售 一年來騰挪不斷

5月15日,新京報向長江實業了解相關情況,長實企業事務總監班唐慧慈表示:「公司經常有收到不同的出價建議,但有建議不代表公司接受及會出售項目。」

2018年度上半年,長江和記與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在3月組成合資企業,共同管理AlipayHK流動支付服務,並於年內首度透過區塊鏈技術,開通實時跨境電子錢包匯款至菲律賓。下半年,長江和記收購Wind Tre全部股權,全資擁有此義大利主要流動電訊商。

此外,長和系旗下的上市公司長實集團在2018年5月完成出售坐落中環的商業大廈中環中心,作價402億港元;6月收購英國倫敦5 Broadgate物業,交易作價10億英鎊。

2019年1月,長和系旗下長江基建集團以每股52.93港元配售電能實業4380萬股,涉資約23.18億港元,出售股份占電能已發行股本約2.05%,交易完成後,長江基建對電能的持股降至約35.96%。

□延展

GMT的報告可信嗎?

沽空長和的GMT Research是什麼來頭?

GMT Research官網介紹稱,該機構是一家專注於亞洲的會計研究公司,受香港證券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監管。GMT Research每年發布大約30個基於會計的報告,主要以發現財務漏洞,並進行沽空為主。

去年6月,GMT集中沽空了一批16家中國 體育 用品生產商,其中包括安踏、特步、361度等國內知名品牌。

報告稱,自2005年以來,16家上市的中國內地 體育 用品中,鴻星 體育 、中國 體育 、鱷萊特、飛克國際、富貴鳥(港股01819)、諾奇、金雞服飾、名樂 體育 、奈步9家公司為「騙子公司」,涉嫌財務造假,比耐克等全球龍頭公司有更豐厚的利潤。

同時,GMT認為,李寧(港股02331)、安踏 體育 、特步國際、361度、中國動向(港股03818)、寶勝國際(港股03813)、裕元集團(港股00551)7家公司的財務數據也存在諸多相似特徵,涉及共享欺詐信息、存在造假嫌疑。

GMT在報告中質疑安踏 體育 ,並提出了具體的五大方面,包括營業利潤率過高,現金或預付賬款等存在大量異常,為配合收入虛增衍生了大量現金流,存貨相對於收入比例過低,預付賬款相對於存貨比例過高等。

此外,報告還指出,李寧虛增了2011年以來的營業收入,中國動向虛增了2011年以來的利潤,361度虛增利潤,特步國際操縱了利潤。

事後,這些公司皆予以強烈否認。

此外,有多家機構如匯豐證券、摩根士丹利等表示GMT發布的質疑研報有問題。匯豐證券表示,基於對安踏 體育 2018年至2019年的23倍市盈率預測,維持其「買入」評級,目標價維持46.9港元/股,而安踏 體育 也表示,早前GMT Research對其財務違規行為的指控是誤導且不準確。

⑹ 富士康、台積電、聯發科、華碩等台灣14大電子企業2018年業績比較

電子產品代工

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商鴻海精密工業(HON HAI,富士康)發布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告。鴻海第四季度營業利潤643億新台幣,凈利潤626億新台幣(約20億美元)。當季收入為新台幣1.81萬億元,較上年同期的新台幣1.73萬億元增長4.6%。2018年全年營業收入新台幣52938億元(約 1716億美元 ),營業利潤1361億新台幣,凈利潤1291億新台幣。

和碩(PEGATRON Corporation)公布2018年業績。營業收入凈額新台幣12165億元(約 394億美元 ),上年為10618億元。當季營業凈利51.64億元,上年同期為63.04億元。本期凈利111億元,上年同期為147億元。本期綜合損益總額131億元,上年同期為92.4億元。

廣達電腦(Quanta Computer lnc.)公布2018年業績。2018年營收10280億新台幣(約 333億美元 ),2017年為10212億新台幣。全年營業凈利143億新台幣,上年為176億新台幣。全年歸屬於母公司業主的凈利為151億新台幣,上年為144億新台幣。

仁寶電腦(COMPAL Inc.)公布2018年營運成果。合並營收達新台幣9677.06億元(約 314億美元 ),年增9%,系受惠於電腦及智能裝置業務雙成長。合並營業凈利為新台幣92.62億元,年增1%,業外貢獻主要來自於2018年第三季認列聯寶電腦處分利益新台幣25.11億元。扣除所得稅費用後,歸屬母公司業主之凈利為新台幣89.13億元,年增55%。第四季合並營收為新台幣2,803.02億元季增11%,歸屬母公司業主之凈利為新台幣16.95億元。

緯創(Wistron Corporation)公布2018年財務報告。全年合並營收為新台幣8894億元(約 288億美元 ),營業凈利107.66億元,稅前凈利96.59億元,稅後凈利為49.08億元。第四季度合並營收新台幣2255億元,營業凈利40億元,稅前凈利35億元,稅後凈利21億元。

英業達(INVENTEC CORPORATION)公布2018年財務報告。全年營業收入新台幣3488億元(約 113億美元 ),營業凈利56億元,本期凈利65億元。

個人電腦及其他

華碩(ASUS)公布2018年第四季度業績。當季凈營收新台幣881億元,上年同期為1039億元。當季營業虧損63.45億元,凈虧損28.19億元。2018年凈營收3525億元(約 114億美元 ),2017年為新台幣3929億元。全年營業利潤27.80億元,凈利潤42.35億元。

宏碁(Acer Inc.)公布2018年業績,全年合並營業收入新台幣2423億元(約 78.6億美元 ),營業凈利37.38億元,稅後凈利30.60億元。

半導體

台積電(TSMC)公布2018年第四季度財務報告。2018年第四季度台積電營收新台幣2898億元(約94億美元),同比增長4.4%,稅後利潤新台幣1000億元,同比增長0.7%。財報顯示,7納米製程出貨佔台積電2018年第四季晶圓銷售金額的23%;10納米製程出貨佔全季晶圓銷售金額的6%;16/20納米製程出貨佔全季晶圓銷售金額的21%。2018年凈營收新台幣10315億元(約 334億美元 ),凈利潤3511億元。

聯華電子(UMC)公布2018年第四季財務報告,合並營業收入為新台幣355.2億元(約11.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新台幣366.3億元相比減少3.0%。歸屬母公司虧損為新台幣17.1億元。第四季聯華電子晶圓專工營收達到新台幣354.9億,營業虧損率為1.3%,出貨量為171萬片約當八吋晶圓。2018年凈營收新台幣1513億元(約 49億美元 ),凈利潤70.73億元。

聯發科(MediaTek)發布2018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本季合並營收為新台幣608.92億元(約19.7億美元),較前季減少9.2%。本季合並營業利益為新台幣38.51億元,較前季減少39.0%。本季合並本期凈利為新台幣37.52億元。2018年合並全年營收達新台幣2380億.57億元(約 77.1億美元 ),2018年合並營業利益為新台幣161.82億元,較去年增加64.8%。

日月光投資控股(ASE Technology Holding Co., Ltd.)公布2018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第四季度凈營收新台幣1140億元(約37億美元),上年同期為840億元。當季凈利潤新台幣54億元,上年同期為62億元。2018年凈營收新台幣3711億元(約 120.3億美元 ),2017年為2904億元。全年凈利潤新台幣253億元,上年為230億元。

面板

友達光電(AU Optronics Corp.)公布2018年第四季及全年合並財務報表。2018年第四季合並營業額為新台幣770.9億元,歸屬母公司業主之凈利為新台幣2.8億元。2018年全年合並營業額為新台幣3076.3億元(約 99.7億美元 ),較2017年減少9.8%。全年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凈利為新台幣101.6億元。

群創光電(Innolux Corporation)公布2018年第四季營運成果,合並營收為新台幣722億元,營業損失為新台幣14億元,稅後損失為新台幣7億元。全年合並營收總計為新台幣2794億元(約 90.6億美元 ),營業利益新台幣48億元,稅後凈利新台幣22億元。

⑺ 2018年三大運營商業績大PK:究竟哪家實力更強

隨著2019年的開啟,三大運營商2018年財報相繼公布,中國移動固網寬頻正式封王,中國電信移動用戶突破了3億大關,忙於混改的中國聯通憑借著各類「王卡」實現4G業務的大翻身……總體來看,三大運營商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市場越發激烈的情況下,三大運營商又有著怎樣的優勢和挑戰?

移動用戶:中國電信突破3億

根據三大電信運營商披露的2018年用戶數字,移動業務用戶總數達到了15.4億戶,移動用戶全年新增1.2億戶(同比增長30.1%),用戶增長超出市場預期。其中中國移動的移動用戶數為9.25億戶,超過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移動用戶總和,穩穩占據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電信穩中有進,移動用戶突破了3億大關,離中國聯通3.15億總數僅一步之遙,2018年中國電信移動用戶凈增5304萬,也超過了中國移動的3786.9萬凈增數。中國聯通的移動用戶僅比中國電信多1200萬,按2018年的進度,到2019年6月,中國電信的移動用戶將超過中國聯通,成為第二名。

三大運營商2018年移動用戶數據對比統計表

(曉說通信製表)

4G用戶:三大運營商你追我趕

在移動業務的加速成長中,三大運營商的4G用戶爭奪異常激烈。2018年4G用戶新增1.7億戶(同比下降31.2%),4G滲透率達到76.1%。其中,中國電信占據新增移動用戶份額43.6%,新增4G用戶份額35.8%,4G滲透率超過了中國移動,達到80%。

(曉說通信制圖)

就全年4G用戶增長而言,中國聯通喜憂參半。上半年,中國聯通4G業務的發展勢頭迅猛。各路互聯網卡的推出,讓中國聯通的發展勢如破竹,據統計,僅僅騰訊王卡的產品就為聯通和騰訊帶來超8000萬戶新增用戶。然而王卡效應來勢兇猛,退潮也快,2018年5月份之後進入了低速發展期,這一境況一直持續到2018年12月月,中國聯通4G用戶平均每月僅凈增375.6萬戶,居三家運營商之末。

對於中國電信來說,4G業務上盡管面對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兩座大山的前後夾擊,但是中國電信有質量地穩健發展,中國電信一直倡導良性競爭,雖然也推出了「不限流量」套餐,但是並沒有一味地追求低資費,大流量套餐是響應提速降費的應時之舉,並非價格戰產品。正是得益於穩中有進的發展策略,中國電信4G用戶平均每月凈增數量為503.2萬戶,全年均保持在較好的水平線上。中國移動4G用戶平均每月凈增526.2萬戶,位居第一,4G用戶數達到了7.1265億戶,實現了2018年TD-LTE用戶突破7億戶的年度目標,不過由於中國移動的用戶基礎過大,其4G用戶滲透率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三大運營商2018年4G用戶增長對比

(曉說通信制圖)

不過盡管中國移動4G用戶總數第一,但中國移動的無線上網速度最慢。據測速機構Speedtest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的無線上網下行速率分別為23.83Mbps、18.32Mbps、17.89Mbps,上傳速度分別為16.48Mbps、14.32Mbps、9.66Mbps,可見無論是下載還是上傳,中國移動在三大運營商中均墊底。

導致中國移動的網速最慢的原因多種多樣。在網路覆蓋差不多的情況下,三家運營商中中國移動的用戶數最多,用戶數越多,每個用戶能分到的上網速率就越低。此外,中國移動運營的4G技術是TD-LTE,理論下載速度為100Mbps;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運營的4G技術是LTE-FDD,理論下載速度為150Mbps,這自然就導致其用戶下載速率偏低。

固網寬頻:移動崛起打破原有格局

2018年,三大運營商寬頻用戶全年新增6060萬,同比增長29.6%,用戶增長保持了強勁增長勢頭。其中,中國移動固網寬頻用戶異軍突起,占據新增用戶份額72.6%,反超中國電信集齊了移動用戶、4G用戶和寬頻用戶三個第一。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移動的寬頻用戶累計為1.5669億戶;中國電信的寬頻用戶累計為1.4579億戶;中國聯通的寬頻用戶累計為8088萬戶。對於國內固網寬頻市場來說,此前一直是「電信、聯通」領跑的競爭格局已不復存在。

2018年三大運營商有線寬頻用戶數對比

(曉說通信制圖)

2018年,中國移動月均凈增寬頻用戶367萬戶;中國電信月均凈增寬頻用戶97.6萬戶;中國聯通月均凈增寬頻用戶36.2萬戶。為什麼中國移動的有線寬頻用戶能保持如此迅速的增長?主要是跟他們大力度的促銷有關。

近年來,中國移動在寬頻業務上大力加碼價格競爭,在全國范圍內開始推廣「免費贈送寬頻」活動,比如,只要是38元手機套餐,就免費贈送固網寬頻,這種低價、捆綁等營銷手段讓中國移動繼續激進地維持了擴張態勢。錢凱TMT研究預計,2019年寬頻用戶仍快速增長,新增用戶或達5千萬。

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表示,中國移動要想改變有線寬頻市場格局,價格是一個重要手段,中國移動也有錢補貼用戶,近些年來移動也一直是這樣做的。

不過,固網寬頻用戶迅速增長也給中國移動帶來壓力,中國移動的寬頻也向來被詬病網速穩定性差、時延高等問題,最弱的光纖傳輸網路卻要承擔起最多的固網寬頻用戶數,自然讓中國移動感受到巨大的壓力。

相比之下,中國電信在寬頻市場上依然有其優勢,根據數據顯示,中國電信用戶的平均帶寬更大,高帶寬用戶佔比更高。中國電信傳輸網方面可以說是三大運營商中最強的,在國際出口帶寬方面是中國移動的很多倍,不僅寬頻穩定性是最優秀的,網速也是最快的。寬頻發展聯盟發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我國固定寬頻網路平均下載速率達到25.48Mbps,位居第一。

亟待打破「量收剪刀差」魔咒

2018年運營商在移動和寬頻用戶的增長均超出預期,在龐大的用戶基數上繼續實現了快速的增長,通信資費的下降有效地刺激了用戶對通信服務需求,移動業務流量用量增長近200%。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1-11月,移動互聯網累計流量達624億GB,同比增長194.3%,11月當月DOU(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5.79GB,同比增長142.3%。

2018年1-11月移動互聯網流量消費情況

(曉說通信制圖)

從整體來看,流量消費呈「井噴式」發展,但在激烈價格戰的背景下,流量消費的激增並沒有帶來了通信行業的收入增加。受流量漫遊費取消、4G流量下調資費價格等影響,ARPU值下降不可逆,運營商增量不增收壓力加劇。

不僅如此,去年,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提前超額完成提速降費專項任務,全年累計讓利超過1200億元。粗略統計三大運營商2018年前三季度利潤僅為1228億元,也就是說,三大運營商直接將去年一年幾乎一半的利潤都讓利給了消費者。

更為嚴峻的是,人口紅利日益消退,截至2018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接近14億人,比上年末增加530萬人,但這比2017年新增人口737萬減少200多萬,而2018年三大運營商移動業務用戶總數達到了15.4億戶,運營商傳統業務到達了天花板。

由此引發的「價格戰」競爭已經引發業內的擔心。正如中國電信原總經理劉愛力在2018年世界移動大會上所說的,運營商目前的競爭方式是「一碗湯、湯一碗,倒過來叮當響,倒過去響叮當,倒過來倒過去,還是那碗湯。而且這碗湯每倒一次,行業價值就會下降一次。」

流量爆炸帶來的網路擴容需求與日俱增,隨之而來的是日趨加大的投資壓力,如果沒有新的業務收入增長點,運營商的持續 健康 發展必將難以為繼。三大運營商在提速降費政策下,都在急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日前中國電信低調成立了天翼物聯 科技 有限公司,天翼物聯將專注於物聯網的發展;中國移動咪咕強勢入局,致力於成為 體育 超高清內容的全能力提供者;中國聯通各地成立產業互聯網產品中心……這些都為推動流量業務轉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小青桔)

⑻ 華發股份是一線地產嗎

華發股份是一線地產嗎
是一線地產來的
排名是前30名
珠海華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發股份」)正在挑起珠海的地產大旗,有望在今年沖擊全國30強。而2018年其銷售額還只在66名。最新公布的半年財報,為華發股份沖擊年度30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華發股份,儼然一隻「華南虎」,將廣東地產商在全國的引領勢頭繼續延續下去。

業績保持高速增長 全年銷售額有望破千億

8月23日晚間,華發股份披露了半年報。根據披露,今年上半年華發股份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50.84%至142.24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24.94%至16.55億元,歸屬股東凈利潤小幅增長2.84%至13.83億元,主要指標整體向好。

銷售方面,上半年華發股份累計簽約銷售金額為435.90億元,同比增長72.18%,截至上半年末,在建面積1158.4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5.39%。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華發股份銷售額大幅增長87.64%,並首次突破500億元,實現簽約銷售金額582億元。

如果下半年華發股份保持上半年的增速,則全年簽約銷售金額將超過千億。這將是一個新的里程碑。

流動性可以說是房地產企業的生命線。報告期內,華發股份經營活動現金流為128.42億元,較上期41.58億元大幅提升208.85%。而受益於銷售額及回款的大幅增長,上半年華發股份現金流得到改善。截至上半年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合計為232.65億元,較去年同期154.14億元增加78.51億元。

與流動性密切相關的融資能力,華發股份也有巨大提升。報告期內,公司信用評級上調為「AAA」,為公司開展資本市場融資、改善資金資本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15華發01」公司債券評級結果由「AA+」上調至「AAA」,購房尾款ABS主體評級也上調至「AAA」,為公司下一步融資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報告期內,公司成功落地永續中票、長租公寓類REITS業務、供應鏈ABS、超短融等創新產品業務,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盤活存量資產。

閱讀全文

與華發股份2018年財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私募股權投資杠桿 瀏覽:403
抓最佳組合買點趨勢指標 瀏覽:702
河北銀行理財雙周本益贏 瀏覽:618
論述某公司的金融目標 瀏覽:884
曲靖正規貸款 瀏覽:350
河南中小企業融資案例 瀏覽:97
股票每次2萬 瀏覽:923
工商銀行理財產品論文 瀏覽:35
公司法證券法信託法 瀏覽:131
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資料庫 瀏覽:889
汽車金融公司服務口號 瀏覽:590
招商把傭金吞了 瀏覽:121
影子銀行的高杠桿效應 瀏覽:522
中歐新動力混合持倉 瀏覽:645
中國期貨部總監 瀏覽:778
查詢美元兌人民幣的實時匯率 瀏覽:689
外匯如何每天穩定盈利50點 瀏覽:769
上海東方期貨經紀有限公司 瀏覽:318
融資股權變更計算 瀏覽:500
金蝶期末調匯匯率 瀏覽: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