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養老股票龍頭股有哪些
1、永安林業(000663)
持有筆架山陵園管理所80%的股權,永安林業公司的年報顯示永安市筆架內山陵園系本公司與永安市民政局於容1997年開始合作投資開發的項目,根據協議約定合作方永安市民政局按銷售量提成,剩餘利潤歸永安林業所有。
2、雙箭股份(002381)
2012年10月與五名自然人股東共同設立桐鄉和濟養老服務投資有限公司,公司出資120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48%。此舉表明公司開始正式涉足養老服務業。
3、新華保險(601336)
2012年12月公司於廣州政府簽署相關協議,將進入廣州金融城,開展養老地產投資。
4、魚躍醫療(002223)
公司「魚躍牌血壓計」和「魚躍牌輪椅車」分別被評為「中國名牌」,「魚躍」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5、海南椰島(600238)
公司目前已形成以椰島鹿龜酒為代表,包括椰島海王酒、海口大麴、寶島白、三椰春酒、川源酒等一系列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產品群,是國內保健酒行業唯一上市公司。
B. 巨頭頻頻戰略入股 這個行業咋就這么惹人愛
最近一段時間,不斷有軟體類公司獲得國資或互聯網+巨頭的戰略投資,如南威軟體擬引入電科投資作為公司第二大股東、網路宣布戰略投資東軟控股等。
技術儲備深厚、細分行業龍頭地位,是這些軟體類企業的共同關鍵詞。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 5G、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應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對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的需求持續強勁,行業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南威軟體是國內「數字政府」行業的核心骨幹企業、「互聯網+政務」領域的龍頭企業、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與智慧城市建設運營的行業領先企業,是國產自主軟體創新和綜合集成服務商。
9月22日晚,南威軟體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吳志雄與電科投資(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及唯一的資產經營和資本運作平台)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擬將其所持有的3160萬股公司股份轉讓給電科投資,占公司總股本的6%。預計在股份交割完成後,電科投資將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公司表示,中國電科是國內唯一覆蓋電子信息全領域的大型科技集團,本次引入中國電科旗下電科投資戰略投資南威軟體,將有利於雙方在行業橫向及縱向的優勢互補,構建全產業鏈協作互動的生態圈,從而共同推進中國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發展。
東軟控股
9月10日,網路宣布戰略投資大連東軟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東軟控股」),投資金額總計14.43億元,網路CTO王海峰將出任東軟控股董事。
與此同時,網路和東軟控股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雙方在智能城市、智能教育、智能醫療等領域推進產業智能化變革。
公開資料顯示,東軟控股是一家投資信息技術、醫療健康和教育培訓的高科技投資與管理企業,是東軟集團、東軟教育科技、東軟醫療、東軟熙康、東軟望海等公司的主要投資者,投資布局涉及醫療健康及社會保障、智能汽車互聯、智慧城市、企業互聯、醫療設備、雲醫院、教育事業等多個行業。
在入股東軟控股前,網路已於今年3月入股東軟醫療,認繳出資額超過2200萬元;其後在5 月 31 日,網路宣布與A股上市公司東軟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雙方稱將共同推動人工智慧在智能城市、醫療健康等關鍵領域的落地和商業模式創新。
美亞柏科是國內電子數據取證領域龍頭企業、網路空間安全及大數據信息化專家。
2019年3月底,美亞柏科創始股東為了改善公司股東結構,計劃引入國投智能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受此消息影響,4月2日復牌後,公司股價連續兩日漲停。
資料顯示,國投智能是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投」)在互聯網和大數據產業的戰略投資平台。作為中央企業中最大的投資控股公司之一,國投在戰略重點行業中一直積極發揮著國有資本的引領和帶頭作用。
9月10日機構調研美亞柏科時,公司人士表示,國投主要通過董事會參與公司治理,日常業務管理上主要依託現有領導班子。引入國投,可以在保持現有民企活力和創新力的同時,充分利用國投央企優勢,有利於美亞的政府業務的推廣,即「央企優勢+民企活力」。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網)
C. 東軟熙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是東軟集團子公司嗎
現在沒有東軟集團了,改名叫東軟股份有限公司了,各個部門也換名了。
D. 北京東軟熙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怎麼樣
北京東軟熙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2015-03-27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東北旺西路8號6號樓3層315-4辦公區。
北京東軟熙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10108339697281M,企業法人宗文紅,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北京東軟熙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推廣;計算機系統服務;軟體開發;軟體咨詢;應用軟體服務;基礎軟體服務;維修儀器儀表;維修辦公設備;公共關系服務;企業策劃、設計;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承辦展覽展示活動;會議服務;健康管理、健康咨詢(須經審批的診療活動除外);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代理進出口;銷售計算機、軟體及輔助設備、機械設備、電子產品、通訊設備、日用品、醫療器械I類;預防保健咨詢(須經審批的診療活動除外)。(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北京東軟熙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E. 國內大數據公司有哪些
國內大數據主力陣營:
1.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擁有交易數據和信用數據,更多是在搭建數據的流通、收集和分享的底層架構。
2.華為華為雲服務
整合了高性能的計算和存儲能力,為大數據的挖掘和分析提供專業穩定的IT基礎設施平台,近來華為大數據存儲實現了統一管理40PB文件系統
3.網路
網路的優勢體現在海量的數據、沉澱十多年的用戶行為數據、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和深度學習領域的前沿研究。近來網路正式發布大數據引擎,將在政府、醫療、金融、零售、教育等傳統領域率先開展對外合作。
4.浪潮
浪潮互聯網大數據採集中心已經採集超過2PB數據,並已建立5大類數據分類處理演算法。近日成功發布海量存儲系統的最新代表產品AS130000。
5.騰訊
騰訊擁有用戶關系數據和基於此產生的社交數據,騰訊的思路主要是用數據改進產品,注重QZONE、微信、電商等產品的後端數據打通。
F. 「九條命」的東軟集團,劉積仁的資本野望
尋瑕以「尋瑕伺隙」的初心寫過許多上市公司,本意是要在繁雜的公開信息中,弄清楚資本運作背後的底層邏輯和核心要害。
比如東旭集團的財務公司;英雄互娛的「融資-對賭-關聯方收購」;天風證券的無實控人狀態及關鍵時點的大筆融資;億陽信通的上市公司保殼與集團破產強裁。
成敗只是商戰風雲的表象,背後的核心邏輯才是資本運作的精髓。
曾經的校企「東軟集團」,自1991年成立,至2020年,已經發展成為控制東軟集團(SH.600718)、東軟教育(HK.9616),並成功分拆東軟醫療、東軟熙康、望海康信准備科創板上市的控股集團。而實際控制人也從東北大學變為劉積仁領導下的「無實際控制人」狀態。
「東軟」資本運作的核心邏輯,正是分拆和MBO,兩者相輔相成,通過分拆推動創新業務發展,通過MBO促成對東軟集團的控制。
劉積仁,中國第一位計算機專業博士,33歲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大學教授,建設中國第一個軟體園,一手打造了一個極具影響力的軟體帝國。
1988年,東北工學院計算機系軟體與網路工程研究室成立,全部的家底是一間半的研究室,三台286電腦,三萬元的研究經費。
從美國國家標准局學成歸國,被破格提拔為教授的劉積仁就是在這樣的研究環境里,搭建了一個技術轉移中心。
1989年和1991年,主要生產 汽車 音響和 汽車 通信系統日本阿爾派株式會社兩度到訪東北大學,尋求 汽車 內部系統的研究合作,最終劉積仁的團隊打動了阿爾派,獲得了3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
東北工學院開放軟體系統開發公司和阿爾派合資成立了沈陽東工阿爾派軟體研究所,後來又合並為東大阿爾派軟體股份有限公司,這就是東軟集團的起點,也是後來的上市主體。
東軟的發展,以2011年為界,從2011年之前的「合」,走向2011年之後的「分」。
1993年至1995年,IPO還施行額度制的遙遠時代,沈陽東大阿爾派因為背靠東北大學,屬於冶金工業部部屬院校企業,1995年獲批取得上市額度,並於1996年成功上市。占發行前總股本10%的內部職工股400萬股,分批上市流通。
上市之初,東大阿爾派的控股股東為東北大學軟體中心,管理團隊和員工的利益主要體現為400萬內部職工股,但團隊的訴求明顯不止於此。
1998年,東北大學由冶金部部屬變更為教育部直屬,5月,東北大學軟體中心將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轉讓給東北軟體集團,11月,寶鋼集團對東北軟體集團增資,公司更名為寶鋼東軟。1年後,寶鋼集團、東北大學軟體中心等向寶鋼東軟工會轉讓21%的股份,員工利益通過工會,得到更大程度的體現。
2001年,寶鋼東軟更名為東軟集團,出於合規考量,寶鋼東軟工會最終量化為137名員工的持股平台沈陽慧旭 科技 。直至2008年,沈陽慧旭 科技 持有東軟集團23.42%的股份,為僅次於東北大學的第二大股東。
2008年,證監會批准東軟集團和東軟股份合並,上市公司更名為「東軟集團」。
一直並行發展的東軟股份和東軟集團合並,各方主體均獲益頗豐。截至2010年底,大股東東北大學產業集團持有市值34.70億元,員工持股平台作為第二大股東持有市值33.81億元,阿爾派持有市值27.47億元,寶鋼持有市值19.54億元。
2011年,東軟集團第一階段的發展,以員工持股平台的清算落幕,137名自然人股東均獲得了不菲的財富。
2011年3月,持股平台轉移至成都,更名為成都慧旭 科技 ,並通過法院裁定強制清算,將持股平台持有的股份分配給137名股東。白手起家創業,帶領東北大學、阿爾派、寶鋼、137名員工發家致富的劉積仁,落實股份後,共計持有上市公司716萬股,占上市公司股份的0.58%。
東軟控股也在這樣的背景下,走向台前。
對於依靠東北大學軟體學院起步的東軟控股而言,東軟教育的意義非比尋常。東軟控股的第一仗,就是拿下東軟教育。
2011年11月,東軟控股由大連康睿道聯合東北大學和億達投資共同組建。大連康睿道的背後,是劉積仁及另外22名自然人股東。
東軟集團的教育業務起步於2001年,2007年起實現盈利,當年收入3.05億元,盈利168萬元。
2008年,在東軟集團和東軟控股合並後,教育板塊以大連東軟軟體園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為主體,納入上市公司體系。
2011年12月,上市公司公告,東軟控股以4.24億元的對價,受讓東軟集團的教育資產,這個對價僅在合並凈資產基礎上,計入了10.43%的房屋土地增值。
2020年,東軟教育申請香港聯交所上市,2017年至2019年凈利潤為1.15億元、1.32億元和1.39億元。上市前夜成為「暗盤之王」,大漲超過25%,市值40億元。
在剝離東軟教育的同時,2012年,東軟控股與億達集團共同成立天津東軟睿道,面向高校提供IT培訓和人才服務,當年即實現利潤3497萬元。
東軟教育的利潤構成中,除了佔比近80%的高等教育學費及住宿費之外,還包括依託東軟控股實現的「產教融合」業務收入。
2012-2014年,東軟集團向天津東軟睿道支付服務費分別為3250萬元、1.21億元和1.33億元。2015年以後,東軟集團以合並方式披露關聯交易金額,當年支付服務費1.78億元,2019年,東軟集團向東軟控股支付的服務費高達3.9億元。
上市公司東軟集團剝離教育板塊,並委託東軟控股提供軟體外包服務,外包毛利率13%,可謂一石二鳥,東軟教育實現了穩定利潤,東軟控股及其股東獲得了可觀收益。
而當年,教育板塊從上市公司剝離時,對價僅為凈資產加上區區10.43%的評估增值,發展壯大直至獨立上市的東軟教育並沒能給上市公司帶來收益。
一邊是原股東對上市公司的減持,一邊是管理團隊及引入股東對東軟控股的增資,東軟控股通過兩次增持上市公司,逐步鞏固了東軟集團第一大股東的地位。
2015年起,一直跟隨東軟集團的主要股東東北大學、阿爾派、寶鋼減持陸續減持上市公司股份。
2015年3月,寶鋼集團公告累計減持5.2%的股份,減持後持有股份占東軟集團總股本4.72%。
2015年7月,阿爾派向東軟控股轉讓東軟集團5%股份,總對價10.66億元。
2016年12月,東北大學產業集團公告,累計減持比例達到東軟集團總股本的5%。
於 此同時,管理團隊和引入的股東對東軟控股增資,東軟控股對上市公司則兩次增持,最終成為第一大股東。
2015年9月,中國人保向東軟控股增資10.12億元。
2015年12月,阿爾派向東軟控股增資5.77億元。
增資後,東軟控股估值達到55.74億元。但根據東軟控股2014年年報,凈資產3.7億,凈利潤僅為3278.34萬元。
2016年11月,大連康睿道控股子公司大連東軟思維對東軟控股增資,按照2015年的55.74億估值,此番增資至10.82%,耗資超過6.76億元,而大連東軟思維2013年凈資產僅為948萬元。
東軟控股能夠按照40-50億的估值先後三次融資超過22億元,與2011年收購東軟教育,實現外包服務收入密不可分,也因此獲得了進一步控制東軟集團的籌碼。
2016年12月,東軟控股對上市公司增持至10%,交易對價11.93億元。
2017年1月,東軟控股再度增持至11.37%,交易對價3.25億元。
至此,伴隨著原大股東東北大學和二股東阿爾派的相繼減持,讓出控股地位;東軟控股以總計約25.84億的對價,成為東軟集團的第一大股東。主要資金來源是中國人保、阿爾派和大連康睿道的增資款。2017年3月,東軟控股將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悉數質押。
2014年至2017年,通過增資和股權轉讓的方式,東軟集團相繼失去了對東軟醫療、東軟熙康和東軟望海的控制。
東軟大 健康 板塊旗下,東軟醫療,源於東北大學影像中心的CT設備;東軟熙康是雲醫院板塊的運營主體;東軟望海主營業務為醫療信息化。
2014年12月,東軟集團公告,東軟醫療擬引入投資者,弘毅投資、高盛、通和、東軟控股採用受讓老股和增資的方式,出資27.33億元(其中增資16億元),對東軟醫療戰略投資,投前估值25億元。其中,東軟控股出資9億元,增資後持有東軟醫療22.2%的股權。
2016年7月,經過兩輪交割協議,東軟集團失去對東軟醫療的控制。
2017年9月,大連康睿道繼續對東軟醫療以42.54億的估值,增資4.22億元。
東軟控股及大連康睿道,以總計約13.22億的對價,獲得了東軟醫療約24.4%的股份。
2020年7月,東軟醫療申請科創板上市,2019年末,東軟醫療營業收入19億元,而可比公司萬東醫療營業收入9.8億,市值73.8億元。
與東軟醫療的引戰如出一轍,東軟熙康引入弘毅、高盛、東軟控股等投資者1.7億美元的融資,隨後又引入中國人保和阿爾卑斯電氣株式會社的6400萬美元融資,直至2016年7月,東軟集團失去對東軟熙康的控制。
東軟控股則通過對東軟熙康兩次增資4300萬美元及9400萬人民幣,獲得總計23.4%的股份。目前,東軟熙康也在積極籌備科創板上市。
值得關注的是,東軟醫療和東軟熙康分拆時間恰恰橫跨了中國人保和阿爾派對東軟控股的增資:
2014年12月,東軟集團公告東軟醫療和東軟熙康的分拆計劃。
2015年9月和12月,中國人保和阿爾派按照40億的投前估值對東軟控股增資。
2016年4月,東軟控股完成對東軟醫療和東軟熙康的增資。
不可迴避的問題是,中國人保和阿爾派對東軟控股增資時的估值,是否將東軟醫療和東軟熙康納入考量。否則,難以解釋對於凈資產3.7億,凈利潤3278萬的公司,給出40億估值的合理性。
東軟望海的上市計劃也在運籌之中。
2015年12月,平安健騰和東軟控股通過增資和受讓股份,對東軟望海戰略入股,其中,東軟控股出資2.06億元,總計獲得14.07%股份。
2017年11月,平安人壽、泰康、東軟控股以15.04億元對東軟望海進行增資,東軟集團持有東軟望海的股權比例降至29.3%,對東軟望海不再控股。東軟控股兩輪出資總計2.23億元,持股8.23%。
縱觀東軟發展史,用劉積仁的話來說,「以退為進, 是為了獲得更大的發展。」
2011年以前,以「合並」為主線,上市公司收購東北大學影像中心進軍醫療板塊,東軟集團與東軟股份合並,教育板塊並入上市公司。
在「合並」的過程中,東軟集團員工持股平台賺得第一桶金。
2011年以後,以「分拆」為主線,出售東軟教育,分拆東軟醫療、東軟熙康和東軟望海。
在「分拆」的過程中,東軟控股受讓東軟教育的控股權,其軟體外包業務獲得支撐,並最終通過東軟教育的獨立上市,賺得盆滿缽滿。
同時,東軟教育的股權增值,東軟醫療和東軟熙康的分拆方案,又為東軟控股2015年引入戰略投資者的高估值提供了支撐。「分拆」再次成就了東軟控股和員工持股平台。
東軟控股借「蛋」引「雞」的資本運作模式,可謂精巧,實現了十年間的爆發式增長。但這一過程中,作為「孵化器」的上市公司,並沒有獲益:
收購教育資產後,上市公司和東軟控股每年都會發生大規模的關聯交易,支撐了東軟控股的估值和東軟教育的部分利潤來源;
分拆東軟醫療和東軟熙康過程中,上市公司都承諾了回購責任,如果成功上市,包括東軟控股在內的股東將獲得巨額收益,一旦無法上市,則上市公司可能面臨回購股份的或有負債風險;
分拆大 健康 板塊的過程中,通過無實際控制人的認定,成功規避了證監會分拆上市的要求,
但2017年10月至今的三年間,東軟集團市值跌去了50億元,一路持續的分拆模式,真的是對上市公司最有利的選擇嗎?
劉積仁喜歡用「貓有九條命」來說東軟每5年就換一個活法,對於劉積仁而言,股權投資大時代的春風,或將成就東軟系企業悉數上市後,廣闊的資本版圖。
G. 東軟集團的主要事件
2012年7月24日,東軟集團爆出知識產權商業犯罪案,涉案人數多達28人,十餘人被警方拘捕,案值總計6400餘萬元。公開的案情顯示,「2011年5月份起,出於經濟利益目的,東軟某公司現任副總經理李某夥同東軟某公司CT機研發部負責人張某、采購負責人岳某等人,以許諾高額經濟利益為手段,相繼鼓動原東軟公司CT機研發部17名核心技術人員竊取公司醫用CT機核心技術資料後,相繼離職,聚集於北京某公司,於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某機械廠一廠房內,繼續進行醫用CT機的技術研發工作。」
該案沒有走完調查審理階段,最後的定刑和案值金額還沒有確定。 2014年12月11日,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將與弘毅投資、高盛等投資者簽訂協議,由上述投資者對東軟集團旗下的兩家子公司——沈陽東軟醫療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軟醫療」)和東軟熙康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軟熙康」)進行增資擴股,交易涉及金額約38億元。
其中,東軟熙康將獲得弘毅投資、高盛、東軟控股、協同創新等投資者共1.7億美元(約合10.52億人民幣)的增資,同時為東軟熙康管理團隊及員工設置股權激勵。投資完成後,東軟集團仍是東軟熙康的第一大股東,將持有32.81%的股權。
H. 東軟核酸是什麼背景
最近,全國各地疫情頻發,成都作為西南的超大城市,那裡的抗疫尤其牽動人心。
前幾日,「成都核酸系統崩了」登上微博熱搜,將東軟推至風口浪尖。據網友反映,9月2日晚間,成都的核酸系統出現崩潰,雖然現場核酸採集的醫護人員通過將手機高高舉過頭頂的方式來獲得信號,然而卻無濟於事,事實上是成都的核酸檢測系統出了問題。而該系統背後的開發企業正是「東軟集團」。
東軟集團回應成都核酸系統「崩潰」
9月3日,東軟集團發布聲明稱,成都疫情以來,為應對成都大規模檢測並發的系統穩定性問題,東軟全場景疫情病原體檢測信息系統緊急上線,於9月2日04時,系統首次投入使用。
對於系統故障原因,東軟表示,據技術專家研判,目前出現的系統響應延遲、卡頓等現象與核酸檢測系統軟體無關。經排查,發現是網路出現故障,在恢復網路連接後,系統於14時左右再次恢復運行。具體網路故障的原因,相關部門正在排查。
東軟還稱,新冠疫情以來,東軟核酸檢測系統已在國內17個省120多個地市部署應用,包括北京、上海、重慶、天津等人口超大型城市,已累計檢測超過140億人次。
然而當天下午4點32分,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發文稱,「全市通信網路運行平穩,各核酸檢測點移動網路覆蓋良好,沒有出現網路擁塞和故障。」
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對於故障原因,多方的表述不一,也讓網友認為這是在「踢皮球」。隨著討論熱度升溫,很快#東軟回應成都核酸系統異常#的微博熱搜,達到了2億多的閱讀次數。
東軟集團目前擁有近2萬名員工
公開資料顯示,東軟集團成立於1991年,1996年6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目前擁有近2萬名員工。其前身是東北大學下屬的兩家公司,即沈陽東大開放軟體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陽東大阿爾派軟體有限公司,目前合並財務報表的子公司有75家。
半年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東軟集團實現營業收入33.83億元,同比增長5.36%,實現凈利潤8302.92萬元,業績同比增長13.93%。基本每股收益0.07元,總資產193.91億元,總負債96.26億元,資產負債率49.64%,現金流凈額為25.37億元,現金流凈增加額為6億元。
從業務看,公司自主軟體、產品及服務業務實現收入27.84億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82.29%;系統集成業務實現收入5.04億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14.88%。
分行業看,今年上半年,該公司智能汽車互聯、企業互聯及其他、醫療健康及社會保障收入和智慧城市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3.53億元、9.39億元、5.54億元和5.37億元。
與高毛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東軟集團研發費用佔比相較同行業公司偏低。
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3.38億元,占銷售額的比重接近10。相比之下,同類上市公司中國軟體研發費用9.72億元,占銷售額比重達27%,而另一家同類公司科大訊飛研發費用14.39億元,占營業額比重17.9%。
子公司東軟醫療4沖IPO
資料顯示,除了A股上市公司東軟集團外,劉積仁掌舵下的東軟系還包括已赴港上市的東軟教育,及通過增資和股權轉讓等方式從東軟集團分拆出去的東軟醫療、東軟熙康、望海康信、東軟睿馳等准備上市的多個公司。
東軟集團為第一大股東的東軟醫療在9月1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算上這次,東軟醫療已經4次遞交《招股書》。具體來看,2020年6月,東軟醫療曾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但2020年11月失敗;2021年5月,東軟醫療首次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6個月後招股書未通過失去上市資格;2021年12月31日,東軟醫療二次遞表港交所,6個月後再次無進展而失效。此次是東軟醫療第三次在港交所遞表,也是東軟醫療第四次沖刺IPO。
根據《招股書》顯示,東軟醫療2018-2021年、2022年1-6月分別實現營收19.12億元、19.07億元、24.59億元、28.03億元和15.0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69億元、0.82億元、0.93億元、1.02億元和2.1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書顯示,東軟醫療的利潤絕大多數來自政府補貼。2019 年、2020年及2021年以及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東軟醫療收到的政府補助分別為9250萬元、1.68億元、9970萬元及8020萬元,分別占同期凈利潤的113%、181%、34%、37%。
過去三年半,東軟醫療的累計凈利潤為6.89億元,同期累計獲得政府補貼4.4億元,政府補貼占其凈利潤比例高達64%!
2年多時間4次嘗試IPO,當下又趕上大股東陷入輿論漩渦,東軟醫療三度遞表港交所能否如願,我們將繼續保持關注。
I. 中國有哪些公司在做大數據
大數據近幾年來可謂蓬勃發展,它不僅是企業趨勢,也是一個改變了人類生活的技術創新。大數據對行業用戶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掌握數據資產,進行智能化決策,已成為企業脫穎而出的關鍵。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大數據戰略布局,並重新定義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本文整理了在中國境內活躍的大數據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它們有的是計算機或者互聯網領域的巨頭,有的則是剛剛創辦不久的初創企業。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都看到了大數據帶來的大機會,並毫不猶豫地挺進了這個領域。
在當前的互聯網領域,大數據的應用已經十分廣泛,尤其以企業為主,企業成為大數據應用的主體。大數據真能改變企業的運作方式嗎?答案毋庸置疑是肯定的。隨著企業開始利用大數據,我們每天都會看到大數據新的奇妙的應用,幫助人們真正從中獲益。大數據的應用已廣泛深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涵蓋醫療、交通、金融、教育、體育、零售等各行各業。
J. 軟體概念股及軟體行業龍頭股有哪些
中國軟體、東軟股份、浪潮軟體、東軟集團、榕基軟體。
1、中國軟體
中國軟體與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軟,股票簡稱:中國軟體,股票代碼:600536),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CEC)控股的大型高科技上市軟體企業,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體企業。
注冊資金1.6億元,總資產超過20億元,工作及配套環境近11萬平米。擁有包括香港上市公司中軟國際(股票代碼:8216)在內的三十餘家控參股公司和境內外分支機構。
2、東軟股份
東軟集團是中國領先的IT解決方案與服務供應商,是上市企業,股票代碼600718。公司成立於1991年,前身為東北大學下屬的沈陽東大開發軟體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陽東大阿爾派軟體有限公司。
3、浪潮軟體
浪潮軟體(SH:600756)原名為「山東泰山旅遊索道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泰安市泰山索道總公司為基礎進行改組,經泰安市體制改革委員會泰經改發1993第019號文批准設立,並經山東省體改委魯體改生字1994第269號文批准創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A股於1996年9月23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交易。
4、東軟集團
東軟集團是中國領先的IT解決方案與服務供應商,是上市企業,股票代碼600718。公司成立於1991年,前身為東北大學下屬的沈陽東大開發軟體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陽東大阿爾派軟體有限公司。
5、榕基軟體
榕基軟體成立於1993年10月,2007年10月整體改制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專注於發展軟體產品的開發和銷售、計算機系統集成及技術支持和服務業務,主要服務對象包括國內政府、軍事機關、質檢、能源和電信等行業。公司通過了ISO9001、CMMI-L3認證和國軍標質量體系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