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信泰富和中信集團什麼關系
中信泰富是中信集團的下屬子公司。中信集團是我國中資混業第一例
Ⅱ 累計股票期權的案例
中信泰富購買累計股票期權的例子
這次中信泰富錯買的杠桿外匯合約,可以說是變種的Accumulator。不同之處在於對賭的目標不是股價而是匯價。中信泰富為降低投資西澳鐵礦項目面對澳元升值的風險,簽訂了3份Accumulator式的杠桿式外匯合約,對沖澳元、歐元及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其中澳元合約占絕大部分。由於合約只考慮對沖相關外幣升值影響,沒有考慮相關外幣的貶值可能,故只設有止贏金額,所簽合約中最高利潤只有5150萬美元,但虧損卻無底。如果澳元貶值至0.87美元以下,中信泰富在相關合約期滿前,每月要按以0.87美元的匯率雙倍承接澳元。
金融海嘯迫使澳洲減息,引發澳元下跌,澳元兌美元較中信泰富購入澳元兌美元匯率平均價0.87貶值20%。集團9月7日察覺合約潛在風險後已終止部分合約,當前已確認實際虧損8.077億港元。按現時仍持有之上述合約,中信泰富須接取的最高金額為94.4億澳元。按市場匯率報價計算,餘下合約至年底將虧損147億港元。中信泰富將按實際情況以3個辦法處理這批Accumulator外匯合約:終止合約、重組合約或繼續執行合約至期滿。由於預計集團對人民幣的需求為100億元,故無意終止該人民幣合約。
Ⅲ 求一則關於 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方面失敗的案例
●中信泰富"豪賭"釀成巨大虧空
風險類型:市場風險
代表企業:中信泰富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發出盈利預警,稱公司為減低西澳洲鐵礦項目面對的貨幣風險,簽訂若干杠桿式外匯買賣合約而引致虧損,實際已虧損8.07億港元。至10月17日,仍在生效的杠桿式外匯合約按公平價定值的虧損為147億港元。換言之,相關外匯合約導致已變現及未變現虧損總額為155.07億港元。
事件發生後,集團財務董事張立憲和財務總監周志賢辭去董事職務,香港證監會和香港交易所對中信泰富進行調查,范鴻齡離任港交所董事、證監會收購及合並委員會主席、收購上訴委員會和提名委員、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主席,直至調查終止,中信集團高層人士對中信泰富在外匯衍生品交易中巨虧逾105億港元極為不滿,認為榮智健應對監管疏忽承擔責任,對中信泰富董事會講可能進行大改組。
而中信泰富的母公司中信集團也因此受影響。全球最大的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將中信集團的長期外幣高級無抵押債務評級從Baa1下調到Baa2,基礎信用風險評估登記從11下調到12;標准普爾將中信集團的信用評級下調至BBB-待調名單;各大投行也紛紛大削中信泰富的目標價。摩根大通將中信泰富評級由"增持"降至"減持",目標價削72%至10港元; 花旗銀行將中信泰富評級降到"沽出",目標價大削76%至6.66港元;高盛將其降級為"賣出",目標價大削60%至12.5港元;美林維持中信泰富跑輸大市評級,目標價削57%到10.9港元。
除此之外,中信泰富的投資者紛紛拋售股票。一家香港紅籌股資金運用部總經理表示:"此事對於在港上市的中資企業群體形象破壞極大,對於我們也是敲了一記警鍾。"
沒有遵守遠期合約風險對沖政策
據了解,這起外匯杠桿交易可能是因為澳元的走高而引起的。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亞有一個名為SINO-IRON的鐵礦項目,該項目是西澳最大的磁鐵礦項目。這個項目總投資約42億美元,很多設備和投入都必須以澳元來支付。整個投資項目的資本開支,除目前的16億澳元之外,在項目進行的25年期內,還將在全面營運的每年度投入至少10億澳元,為了減低項目面對的貨幣風險,因此簽訂若干杠桿式外匯買賣合約。
為對沖澳元升值影響,簽訂3份Accumulator式的杠桿式合約,對沖澳元及人民幣升值影響,其中美元合約占絕大部分。按上述合約,中信泰富須接取的最高現金額為94.4億澳元。
但問題在於,這種合約的風險和收益完全不對等。所簽合約中最高利潤只有5150萬美元,但虧損則無底。合約規定,每份澳元合約都有最高利潤上限,當達到這一利潤水平時,合約自動終止。所以在澳元兌美元(0.6305,-0.0127,-1.97%)匯率高於0.87時,中信泰富可以賺取差價,但如果該匯率低於0.87,卻沒有自動終止協議,中信泰富必須不斷以高匯率接盤,理論上虧損可以無限大。
另外,杠桿式外匯買賣合約本質上屬於高風險金融交易,中信泰富對杠桿式外匯買賣合約的風險評估不足。
將中信泰富一步步推向崖下的是一款以澳元累計目標的杠桿外匯合約,即變種Accumulator(累計股票期權)。
內部監控失效
授權審批控制失效。中信泰富2008年10月20日宣布,由於發生了上述外匯風險事件,集團財務董事張立憲和財務總監周志賢已辭去董事職務,10月20日起生效。莫偉龍於同日起獲委任為集團財務董事。榮智健表示,上述合約的操作者對潛在的最大風險沒有正確評估,相關責任人亦沒有遵守公司的對沖保值規定,在交易前甚至沒得到公司主席的授權。此外,持有中信泰富29%股權的母公司--中國中信集團,同意為其安排15億美元備用信貸,利息和抵押品方面按一般商業條件進行。
信息披露的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對外信息披露制度對重大信息的范圍、內容、投資者利益等存在缺陷,發現問題6個星期之後才對外公布,做法令人驚訝,顯示出其內部監管存在漏洞,並且質疑中信泰富實際負責公司財務的並非是已經辭職的張立憲和周志賢,而是公司主席榮智健的女兒榮明方。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葉林認為,"證券法"對於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是准確、及時、全面,其中"及時"最難做到。他分析說,中信泰富所做炒匯行為和其主業不同,屬於非正常交易。既然是從事外匯期貨,就要鎖定風險,簽訂合約之初就要發布公告,說明"存在"潛在的風險。而且在澳元下跌時,公司應該止損,已造成的虧損算也能夠算出來。正是由於中信泰富遲遲不公布虧損,才遭到投資者指責。
而內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時更是常見。他分析說,杭蕭鋼構曾經將公司將要簽訂的一份天價訂單提前泄密,受到處罰,這是比較例外的事,更多的上市公司則是信息披露不及時。"將生米煮成熟飯了,才向投資者通報一聲".在證監會和兩個交易所每年處罰的信息披露問題中,一多半都是由於不及時。
風險管理沒有集中。標普分析師認為:"中信泰富的風險控制及內部管理問題嚴重,未來發展戰略也需要重新檢討;而風險管理沒有集中,也是中信集團乃至多數中資企業一直以來的隱患。"
Ⅳ 求項目融資的案例
澳大利亞恰那鐵礦項目融資
一、項目背景
恰那鐵礦位於澳大利亞的西澳州著名鐵礦產區,是中國冶金進出口公司與澳大利亞哈默斯鐵礦公司的
合資項目。恰那鐵礦1988年初開始動工建設,1990年初正式投產,是當時中國在海外最大的礦業投資項目,
也是自70年代初期以來澳大利亞最重要的鐵礦項目開發,曾被譽為「開創了澳大利亞鐵礦發展史上的新時
代」。
二、項目融資結構
1.恰那鐵礦項目的投資結構
與大多數的資源性項目一樣,恰那鐵礦項目採用的也是一種非公司型合資結構。中國冶金進出口公司,
通過在澳大利亞的全資子公司在項目合資結構中持有40%的權益,哈默斯鐵礦公司持有60%的權益。
三、融資結構簡評
① 恰那鐵礦的項目融資結構與本章8.1節中關於中信公司在波特蘭鋁廠的項目融資結構在概念上是一
樣的。由於採用了有限追索的杠桿租賃結構,利用項目投資前期的稅務虧損和投資減免等政府稅務政策大
大地降低了項目的融資成本。特別是在恰那鐵礦達到1000萬噸生產能力之前,項目初期資本投入高,但是
可用於債務償還的項目凈現金流量較少,採用杠桿租賃模式的項目融資,可以充分發揮其吸收項目稅務虧
損償還債務的特點,減輕了對項目前期的現金流量的壓力。這在採用其它形式的項目融資結構時是比較難
以實現的。
②杠桿租賃項目融資結構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稅務結構的穩定性問題。 這里包含了兩個層次的內
容:首先,在杠桿租賃融資模式中的「股本參與者」所獲得的收益是一種被稱為「事先同意的稅後收益」
(Agreed after Tax Return),這個收益大部分通過吸收項目融資結構中的稅務虧損實現,不足的部分則需
要從項目的現金流量中以租賃費(或其它同類性質的形式)支付。因而,不難看出,項目融資結構中的稅務
虧損越大,則需要由項目現金流量部分支付的比例也就越小,項目投資的綜合經濟效益也就越好。如果一
個國家的公司所得稅率經常調整,可作為公司(或項目)稅務扣減性質的支出項目經常變化,必然將影響到
杠桿租賃融資模式中「股本參與者」的收益比例構成,增加了在安排項目融資結構時對其經濟效益進行評
價的難度;其次,杠桿租賃融資模式由於具有大量吸收項目稅務虧損的能力,已經引起了多數工業國家稅
務機構的廣泛注意。在今天,雖然沒有一個國家明確地表示不允許採用杠桿租賃作為一種融資手段,但是
許多國家對其在項目融資中的應用增加了大量的限制性條件,增加了實際操作的難度。以澳大利亞為例,
恰那鐵礦的項目融資已成為使用杠桿租賃模式為一個項目進行完整的融資安排的最後一個案例。自恰那鐵
礦項目融資之後,澳大利亞稅務機構明確表示不再批准完整項目的杠桿租賃融資,只允許對項目的設備以
及可移動設施部分進行杠桿租賃的融資安排。因此,無論是在任何地方安排杠桿租賃形式的項目融資,必
須在融資結構實際啟動之前獲得當地稅務部門的書面批准。盲目採用這種融資方式將會給項目投資者帶來
較大的融資風險。
Ⅳ 中冶鋼結構重大事件
[大事件]中國中冶:關於重大項目進展情況的公告
時間:2012年08月28日 18:54:20 中財網
A股簡稱:中國中冶
A股代碼:601618
公告編號:臨2012-028
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重大項目進展情況的公告
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公司」或「中國中冶」)
董事會及全體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
漏,並對其內容的真實性、准確性和完整性承擔個別及連帶責任。
本公司於2011年年報中披露了全資子公司中冶西澳礦業有限公司(簡稱「中
冶西澳」)承建的西澳SINO鐵礦項目的有關情況,現將項目進展情況說明如下:
一、項目的基本情況
2007年8月,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冶集團」)與中信泰富
下屬企業—Sino Iron Pty Ltd(項目業主方)簽訂西澳SINO鐵礦項目協議,在
使用中國工藝和技術、中國設備和中國勞工的前提下,合同總額17.5億美元。
後經協議各方一致同意並簽署補充協議,中冶集團在協議項下的合同權利和義務
變更為本公司子公司——中冶西澳享有和承擔。該項目於2009年4月開工,由
於中信泰富方面對工藝方案的多次調整及雙方對澳洲的法律、標准及匯率波動估
計不足等原因,自2009年下半年開始雙方就調整總包價格進行商談,並於2010
年5月11日簽訂補充協議二,增加合同額8.35億美元,於2011年12月30日
簽訂補充協議三,增加合同額8.22億美元。截至目前,該項目合同金額已增加
至34.07億美元。
二、項目的進展情況
2012年上半年,項目預計總成本未發生重大變化,按照與業主方確定的項
目共管聯合機制運行,2012年新發生的成本均經過業主審批。截至2012年6
月30日,西澳SINO鐵礦項目累計發生的項目成本超過業主目前認可的合同總
金額(34.07億美元)的部分為人民幣30.25億元。本公司認為,中國中冶與中
信泰富方面已就西澳SINO鐵礦項目建立了良好的溝通協調機制,項目成本問題
將得到合理解決,合同項下已發生的合同成本和完成該合同預計將要發生的合同
成本預計都能夠收回。
2012年以來,由於項目現場遭遇三次颶風等不可抗力因素;用以運送材料
的多批船期延誤,其中單批最長延誤達38天;以及受澳洲法律和工作習慣等制
約國內有效搶工措施難以開展等因素的影響,項目第一條生產線無法按計劃於
2012年8月31日投產。
截至2012年7月31日,第一條生產線工程量已完成93.2%,第二條生產
線工程量已完成82.1%,一二條生產線綜合完成量90.6%。
本公司與中信泰富方面將通力合作,爭取盡快實現投產。本公司將繼續加強
對西澳SINO鐵礦項目的現場管理工作,嚴控成本,不斷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
加快項目的建設進度,在確保滿足施工必須條件的前提下,盡早實現項目目標。
特此公告。
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
2012年8月27日
Ⅵ 中澳鐵礦項目將損失300多億嗎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道路上從來就不缺少荊棘和陷阱,中信泰富中澳鐵礦項目就是其中之一。它不僅吸走了中信巨額資金,還讓其捲入與澳大利亞富商克萊夫·帕爾默(Palmer)日趨激烈的糾紛當中。
據11月24日報道,西澳大利亞最高法院近期就中國企業迄今為止最大的海外「綠地投資」項目——中信泰富中澳鐵礦項目(SINO)的專利案做出了判決。西澳法院稱中信需向帕爾默的Mineralogy公司賠償2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0億元),此外還要在未來30年每年向Mineralogy支付2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0億元)特許使用費,合計下來,中信將損失300多億人民幣。
9月16日報道稱,近年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背景下,「走出去」或「出海」已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選擇。然而,海外收購是一項高風險的長期投資活動,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失敗的項目,交了大量學費。中資在澳大利亞的實際情況似乎也如此。澳洲中國商會介紹稱,在澳的中資國企大多並未獲得預期收益,盈利的並不多,虧損似乎是常態。
深入觀察中國企業的國際化軌跡,可以看出目前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總體水平還處於初級階段,國際化進程上經歷著跌宕起伏,而國際化成熟度仍然偏低。中國國企全球化的速度尚落後於亞洲一些國家的企業,中國企業在真正成為全球贏家之前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國資海外並購實質有各種各樣的目的(或是資源控制型、或是市場搜尋型、或是財務回報型),內保外貸、債務融資等金融手段的運用,也不乏從中外金融制度和市場差異中獲得制度性套利收益之動機,但無論如何,任何一項商業活動,最終仍必須滿足「利潤原則」,否則高成本、長期虧損的海外並購不論其影響多麼巨大,總是不可持續的。能力與理智是海外並購的基本前提。
Ⅶ 中信泰富的公司業務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中信泰富」)的業務集中在香港及廣大的內地市場,業務重點以基建為主,包括投資物業、基礎設施(如橋、路和隧道)、能源項目、環保項目、航空以及電訊業務。另外,透過其全資附屬機構大昌貿易行有限公司及慎昌有限公司進行貿易及分銷業務。 集團在港擁有多項物業項目,包括大型住宅及優質商用物業。於一九九七年,公司的總部大樓「中信大廈」更於中區海旁落成,為香港海濱的重要標志。
中信泰富斥巨資,分兩次從澳大利亞富豪克萊夫·帕爾默(Clive Palmer)手裡買下西澳普雷斯敦(Preston)磁鐵礦20億噸資源量大約25年的開采權,並有權再獲得40億噸資源量的開采權。
中信泰富於香港注冊成立,現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並為恆生指數成份股之一。中信泰富之最大股東為中國國際信託投資(香港集團)有限公司,是北京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
在由全球領先的財經雜志《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權威的品牌價值研究機構——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2009年(第六屆)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中信泰富憑借優秀的市場業績和良好的品牌印象,榮獲「中國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獎,為中國企業奏響華彩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