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山東種業集團董事長

山東種業集團董事長

發布時間:2023-05-25 06:47:40

㈠ 李登海與玉米的故事

李登海,男,漢族,1949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國家玉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主任、研究員,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獲得國家星火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華農業英才獎、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等23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獲得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青年科技先鋒等榮譽稱號。中共十四大、十七大代表,第八、九、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
李登海從1970年開始從事農業科研工作,近40年來,他和他的團隊先後選育了40多個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選育出較好的緊湊型玉米雜交種100多個,連續7次創造和刷新了我國夏玉米的高產記錄,2次創造和刷新了世界夏玉米的高產記錄。選育的玉米品種中有50個品種通過國家級和省級審定,29個品種已獲國家植物新品種權。他創立的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國各地設立了800多個示範點。據農業部統計,「八五」、「九五」期間,李登海選育的「掖單」、「登海」系列玉米雜交種在全國累計推廣8.8億畝,最大年種植面積佔全國的1/3以上。
為實現青年時期夢想,他四十個春秋汗灑玉米地
李登海從事玉米科研的不竭動力源於兩件事。一件事是:在他小的時候,由於村裡土地瘠薄,生產條件差,糧食產量低,生活非常困難。特別是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他吃過樹皮、樹葉、野菜、水草、玉米穗軸、地瓜藤等,挨餓的滋味在他內心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另一件事是:1972年,他從煙台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小麥育種專家方正老師那兒獲得一份《1970年我國農業專家赴美農業考察報告》,報告中介紹了美國農民華萊士創建雜交玉米產業的先鋒種子公司,並提到美國的玉米最高產量每畝達到1 250公斤。而當時我國的玉米產量每畝只有100?150公斤,兩國玉米產量的強烈反差,讓李登海震驚了。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開創中國玉米高產道路、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成了李登海人生的奮斗目標和理想追求。
從1972年到1979年的8年時間里,他們選用了國內100多個優良雜交種,累計種植了140多塊1.1畝以上的夏玉米高產地塊,畝產先後嫌差突破了600公斤、650公斤。
1979年之前的玉米高產攻關研究,選用的都是平展型雜交玉米品種,經過多年的實踐,李登海逐步認識到平展型雜交玉米在突破了650公斤後很難再創高產,就決定不再使用。在1979年的夏播高產田中,利用1978年冬在海南繁育配製的107×黃早4緊湊型雜交種,也就是掖單2號,一舉突破700公斤,經專家驗收達到776.9公斤,這一科研成果轟動了全國。從此,李登海開始踏上了利用緊湊型玉米雜交種進行玉米高產攻關的新歷程。
對於李登海來說,1989年和2005年是不平凡的兩年。
1989年,由農業部全國玉米專家顧問組專家驗收,緊湊型、中矮稈、高抗倒伏的大穗型、高粒重玉米高產新品種——掖單13號創造了畝產1 096.29公斤的世界夏玉米高產記錄。2005年,利用種質資源創新育成的緊湊型超級玉米新品種「登海超試1號」以畝產1 402.86公斤的成績,再次改寫了世界夏玉米高產記錄。
對於育種人來說,他們一年只有一次寶貴的進行高產攻關、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機會,為此,李登海付出了40年艱辛的努力。40年來,他幾乎沒有歇過一個節假日,他天天都在和時間賽跑。從1977年開始,他每年的夏季在山東育種,每年的冬季再到海南加代一次,至今已在海南度過了32個冬季,也在海南度過了32個春節。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李登海率領遠離家鄉的育種人,面向北方,高唱著《三芹世皮百六十五里路》,為家鄉和親人祝福。
由於長期在地里搞科研,承受高溫高濕,長時間站著授粉,使他經歷了5次返檔痔瘡手術。在海南育種基地,為了保護好玉米育種材料,在玉米將要收獲時,他們白天在地里幹活,晚上在地里看護,蚊子咬就在頭上和腳上套上麻袋;為防止牛吃,他們上山砍木柴編籬笆做圍欄,經常被螞蟻咬、被荊棘劃破衣服和皮膚。
玉米成了李登海永遠放不下的牽掛。幾十年來,他已養成一種習慣,幾乎每天都要到玉米地里轉一轉。外出回來,先看的是玉米地,有時晚上回來,打著手電筒也要先到玉米地里看看。李登海說,那裡有農業高產的希望,有我的夢想。
為了實現青年時期的夢想,40年來,李登海及其團隊成員不間斷地進行玉米高產攻關,促進了我國雜交玉米高產栽培研究水平的提高,實現了我國雜交玉米育種從平展型品種向緊湊型高產品種選育的歷史性轉變,成功開辟了中國玉米高產之路。
為探索玉米種業出路,他自主創新實行產業化
要實現玉米增產,必須實行產業化發展。玉米高產攻關的成功,只是整個玉米高產道路的起步。有了高產品種以後,怎樣才能讓這些品種盡快轉化成現實的產量、變成農民實實在在的收入?怎樣才能讓玉米高產攻關長期持續地發展下去?從事農業科研多年,李登海發現一個現象:搞科研的不搞推廣、搞推廣的不搞生產、搞生產的不搞銷售、搞銷售的不管科研。這種體制嚴重影響了科研成果的研發、轉化與推廣。
1985年3月,中央作出《關於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這一決定為李登海指明了方向。他認識到,玉米高產是技術成果,產業化發展才是出路。同年,他自籌資金2萬元,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從事玉米育種與高產攻關研究的產業化民營試驗站——山東省掖縣後鄧農業試驗站。這樣,由幾個農民組成的「科技個體戶」,歷史性地站在了市場的最前沿,成為創新、創業和競爭的主體,走出了種子產業化的第一步。1998年,山東登海種業集團公司正式成立。
改革開放和種業體制改革為登海種業公司與世界接軌、走出國門、引進新技術提供了契機。1996年,美國先鋒公司把進軍中國市場的合作目標鎖定為登海種業公司。經過長達6年的談判,2002年12月,登海種業公司與世界種業巨頭先鋒種子公司合資成立了山東登海先鋒種業有限公司。
在與美國先鋒公司合資談判中,李登海一直堅持企業必須由中方控股,談判歷時6年,最終登海種業公司控股51%。這是美國先鋒種業公司第一次由他人控股的合作經歷。2002年,李登海訪問美國先鋒公司時,對方以升起五星紅旗的規格接待了他。李登海說:「這是對自己30餘年在玉米科研奮鬥成果的認可,更是一個世界玉米強國對中國種業的尊重。」
2005年4月18日,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一個由幾位農民創辦的企業從此走進了國內資本市場。目前,登海種業市值達到47億元,固定資產已達到3.9億元,凈資產9.7億元,職工人數近千人,推廣銷售網路遍布全國28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被評為國家首批、農業首家創新型企業,也是種子行業中惟一一家國家創新型企業。
經過24年的創業、發展,登海種業公司成功探索出了一條玉米育種、生產加工和推廣的產業化道路。憑借優良、高產的玉米品種,從根本上確立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憑借著「育、繁、推、銷」一體化的經營模式,企業把這種核心競爭優勢轉化成了市場份額,加快了良種推廣步伐,形成了現實的糧食生產能力;憑借著強大的產業實力又「反哺」種子科研,以雄厚的資金支持自主研發,實現了科研、經營、推廣的良性循環,加快了科研成果的研發與轉化速度。
從最先成立玉米試驗站到改製成股份公司,再到公司上市,無論企業發展到什麼階段,李登海始終堅持一個目標:發展中國民族種業,讓國家糧食安全得保障,讓廣大農民得實惠。幾十年來,他們無償將試驗示範種子發送給了全國幾百個科研單位,將自己選育的「478」等30多個自交系提供給了國內許多育種專家。他們安排300多名專業人員,在全國各地設立了800多個示範點,實行講座、栽培、管理、觀摩和種子征訂等全程示範服務。先後投資2億元,在寧夏、新疆、甘肅、內蒙古等地建立了玉米制種基地、生產基地和加工中心,在25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建立了營銷網點1萬多個,直接為國家創造社會效益1 000多億元。
為趕超世界先進水平,他老驥伏櫪規劃人生路
在很多人眼裡,李登海是一個成功人士。其實,他成功的秘訣沒有別的,就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堅持不懈的努力。作為一個農民出身的科技工作者,在他身上永遠保留著中國農民那種堅韌不服輸的精神、面對困難勇於挑戰的精神、認准目標執著追求的精神。從平展型玉米到緊湊型玉米再到緊湊型超級玉米,在玉米育種領域,李登海永不滿足,還在為實現開創中國玉米高產道路、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而不懈地追求著。
李登海說,在農業科研上,沒有說空話能辦大事業的。在玉米科研方面,付出了更為艱辛的勞動,經受了更多的磨難,才換來了今天的科研成果。
在別人看來,李登海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也是「億萬富翁」。其實,他只是公司的一位「打工者」,是一個地地道道在玉米地里打工的「長工」。他認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創新卻是無限的。繼續開創中國玉米高產道路,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育出更多更好的緊湊型高產玉米新品種,不斷發展壯大種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振興中國民族種業,這是李登海的畢生追求。人的一生,聽黨的話沒錯,搞科研沒錯,為國家和人民多做貢獻永遠沒有錯。
2007年5月,共青團中央在舉辦「我與祖國共奮進」中國青年群英會活動時,李登海留下一句話: 「我的前半生,我所選育的高產品種累計為國家增產糧食1 000億公斤;我的後半生,我要用超級玉米爭取再為國家增產糧食1 000億公斤,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做出應有的貢獻。

㈡ 商業帝國傳承引人關注,山東多位高齡企業家仍在掌舵

再凌厲的鬥士,也有老去的那一天。作為人生際遇頗為相似的一個群體,出生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山東第一代民營企業創始人,借著中國經濟由計劃向市場轉變的機遇,或敢想敢幹,或穩扎穩打,或凌厲擴張,一舉構建起自己的商業帝國。而如今,隨著第一代企業家的老去,人們開始更加關心他們身後龐大商業帝國的未來。

年屆八旬,仍是上市公司實控人

出生於1939年4月的張喬敏已年屆八旬。他一手創建的隆基集團始建於1971年,主要從事車用制動盤、制動轂、輪轂、制動鉗、剎車片以及氣泵、水泵、機油泵的開發、生產與銷售,是國家級大型工業企業。集團控股的山東隆基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於2010年3月5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張喬敏也是目前可查的唯一一位出生於上世紀30年代的山東A股上市公司實控人。在他之後,經粗略統計,出生於上世紀40年代的山東A股上市公司董事長或實控人還有14位。他們分別是:

出生於1940年的山東墨龍實控人張恩榮;出生於1941年的威海廣泰董事長李光太;出生於1943年的濱化集團董事長張忠正;出生於1947年的麗鵬股份實控人孫世堯;出生於1948年的玲瓏集團董事長王希成、史丹利董事長高文班、博匯紙業實控人楊延良、民和股份董事長孫希民、標准信息實控人王晶華(女)、天潤曲軸實控人邢運波;出生於1949年的登海種業實控人李登海和金城集團董事長趙鴻富。

出生於1950年至1955年的山東A股上市公司董事長或實控人超過30位,包括恆邦股份董事長王信恩、神思電子董事長王繼春、太陽紙業董事長李洪信、新華錦董事長張建華、家家悅董事長王培桓等。

比如,正海磁材董事長、實控人秘波海,在2017年迎來了自己的第二家上市公司正海生物。現在,他正在推動由他實際控制的正海合泰沖刺IPO。

而出生於1950年的齊翔騰達董事長車成聚,在將企業控制權轉讓給廣東的雪松控股後,仍然留任公司董事長。在車成聚的主導下,齊翔騰達在去年公司成立20周年之際,提出力爭4年再造一個「齊翔」,建設「全球領先、綠色環保、受人尊敬的世界級化工企業」。

管理權和實控權循序漸進交接

山東A股上市公司中,隆基機械實控人張喬敏在公司上市前的2008年就將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的權杖交給了女兒張海燕,自己則繼續擔任控股股東隆基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張喬敏還有一個兒子張超。2017年3月,張超將其持有的隆基集團10.89%的股份,轉讓給了父親張喬敏。

轉讓完成後,張喬敏、張海燕分別持有隆基集團61.89%和38.11%的股份。隆基機械實際控制人由原來的張喬敏、張海燕、張超變動為張喬敏、張海燕。

目前,張超在公司中不擔任任何職務。不過,根據股權結構,隆基機械的接班還停留在管理權層面。而未來,公司實控權的交接無疑更引人注目。

與張喬敏一樣完成上市公司管理權交接,創始人仍擔任大股東董事長的還有玲瓏集團的王希成。

根據玲瓏輪胎2014年披露的招股書,1972年出生的王希成長子王鋒已作為公司董事長出現。而王希成以及其次子王琳則分別擔任玲瓏集團的董事長和總裁,這樣的權力架構一直延續至今。

根據玲瓏輪胎披露的股權數據,目前王希成家族通過玲瓏集團和英城貿易公司分別持有玲瓏輪胎50.35%和16.78%的股份。其中,王希成直接持有玲瓏集團51%股份,其妻張光英、其子王鋒、王琳合計持有約33.39%股份。王希成、王鋒、王琳則100%持有英城貿易公司。

而與上述交班模式不同的是,位於淄博的上市公司魯泰A出現了直接向第三代交接實控權的情況。

2015年10月,時年75歲高齡的魯泰A創始人劉石禎因年齡原因辭去董事長一職,其子劉子斌接任董事長一職。而次年10月,劉石禎又將上市公司實控權轉讓給了當時並不在公司任職的「90後」的孫子劉德銘。

通過上述梳理不難發現,相當比例的山東家族企業選擇了將管理權和實控權分離的循序漸進的傳承路徑。

當然,山東民營企業中也並非沒有把實控權直接向第二代交接的案例。

2015年4月,時年35歲的張剛取代父親張學信成為信發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和法人代表。2017年11月,信發集團大股東——茌平友信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亦由張學信變更為張剛。目前張剛持有茌平友信企業管理有限公司51%股權。

山東民企逐漸迎來傳承大考

民企選擇接班人的方式似乎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操作方式。

比如,農民出身的科學家李登海在2013年5月將登海種業的管理權交給了公司創業元老毛麗華。按照李登海的想法,他要讓兒子李旭華紮根土地專門搞育種。1976年出生的李旭華是登海種業的中級農藝師,自2013年5月起任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登海種業並不是山東民企中「外人」當家的孤例。2012年,博匯紙業實控人楊延良就將董事長之位交給兒子楊振興。不過,僅僅隔了一年,楊振興就因工作需要不再擔任博匯紙業董事長,改由公司原董事、總經理楊延智擔任。

事實上,不論是先交接管理權後交接實控權,還是傳子或傳女,抑或是將管理權交由「外人」執掌,雖然選擇可能不同,山東民企逐漸迎來傳承大考卻已是不爭的事實。

當第一代企業家不可避免地老去,價值幾億、幾十億、幾百億甚至過千億的家族家產企業該如何傳遞至下一代的手中?繼承者們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來駕馭父輩辛苦打拚而來的龐大帝國?

這位律師所說的血淋淋的例子是山西「80後」「富二代」接班人李兆會,他用11年時間敗光了其父留給他的山西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海鑫鋼鐵。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一代企業家在給予二代管理權之時,還牢牢掌控著企業實控權的一大原因。從這一點看,山東的高齡董事長或實控人同樣面臨著巨大挑戰。

那麼,接下來山東眾多民企,能安然跨過這場傳承的大考嗎?

㈢ 李登海哪年出生的登海種業名譽董事長

李登海先生:中國國籍,1949年9月出生,大專學歷,研究員。曾經擔任的重要職務和任期:1990-1998年,全國雜交玉米專家顧問組成員;1993-1998年,農業部種植業專家顧問組成員、國家科委中國農業及農村科學技術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1997年1月至2007年3月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玉米專業委員會委員;2002年至今山東農業大學教授;2006年8月至今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2006年10月至今中國作物學會常務理事;中共十四大代表;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常委;第八屆全國青聯副主席;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常委兼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現為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中共第九屆山東省委委員。現任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山東登海先鋒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玉米工程研究中心(山東)主任。主要成果:1972年至今,進行緊湊型玉米雜交種的育種研究,主持選育了30多個在我國玉米生產上應用的玉米骨幹自交系,育成48個通過省級以上審定的玉米雜交種。先後主持39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2007年主持承擔「十一五」國家支撐計劃「超級玉米新品種選育與產業化開發」重點項目。2008年1月,「一種玉米雜交制種方法」獲得第十屆中國專利優秀獎。獲得的獎勵:先後有13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1981年,「春玉米畝產1800斤栽培技術」獲山東省科委科技成果二等獎;1983年,「高產、優質玉首態飢米自交系掖107及其單交種掖單2號」獲山東省科委科技成果二等獎;1989年,「玉米良種選育及其推廣」獲國家星火一等獎;1991年,「山東省220萬畝噸糧田科技開發與管理」獲山東省星火閉頃一等獎;1992年,「山東省220萬畝噸糧田科技開發」獲國家星火二等獎;1995年,「緊湊、高產玉米新品種掖單13號選育」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95年,榮獲「亞洲農業研究發展基金獎」;1997年,「緊湊型玉米新品種開發應用」獲山東省科技星火一等獎;1997年,「高產玉米新品種掖單12號選育」獲農業部科技成果二等獎;1998年,「高產玉米新品種掖單12號選育」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001年,「高產抗病玉米新品種掖單22號選育」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高產玉米新品種掖單13號的選育和推廣」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05年11月,「優良玉米自交系『478』的選育與應用」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5年,榮獲亞太地區種子協會「中國玉米產業重大貢獻獎」;2007年4月,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2008年4、12月,分別獲得第二屆中華農業英才獎、國家第四屆發明創業獎;2009年被評為中國民營科技發者返展功勛企業家;2009年4月,被中國發明協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等單位聯合授予「第四屆中國發明創業獎特等獎」,同時榮獲「中國當代發明家」榮譽稱號;2009年9月,當選「雙百」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2010年1月榮獲CCTV2009年度三農人物。

閱讀全文

與山東種業集團董事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消費貸款途徑 瀏覽:654
分時租賃企業融資情況 瀏覽:536
開立對公外匯存款賬戶的識別主體 瀏覽:633
大連貸款依然需要提供無房證明 瀏覽:614
深圳聯拓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436
我國目前的政策性金融機構有 瀏覽:840
深圳隨意貸金融公司 瀏覽:691
2020建行理財產品 瀏覽:903
山海股票資訊 瀏覽:839
攤余成本計量金融資產重分類後攤余成本 瀏覽:465
剛開始理財期貨和基金定投 瀏覽:440
禾裕科技金融集團有限公司 瀏覽:609
荷馬金融客戶服務中心 瀏覽:630
外匯開市時間 瀏覽:974
2017年2月24冰島幣匯率 瀏覽:562
蘭州金匯貸款公司 瀏覽:635
苦楝股票概念 瀏覽:558
領信股份股票 瀏覽:268
關聯交易董事會表決 瀏覽:412
甲方給置業顧問傭金 瀏覽: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