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有大中型企業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研究 企業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4202(2012)08-000-02摘 要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企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國內外環境的風雲變幻,國有企業面臨了更多的機遇與挑戰,也對企業的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我國國有企業內部控制與審計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通過剖析當前國有企業內控的現狀,進而詳細分析了引起這些問題的原因,並提出了相應的思考和解決措施,以期為建立和完善我國國有企業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帶來啟示。
關鍵詞 內部控制 內部審計 現狀 對策
一、概 述
(一)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概念及關系
內部控制是企業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以及有關法律法規和 規章制度 的貫徹執行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目的在於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內部審計是指由部門、單位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進行的審計,是在單位內部建立的一種獨立的評價監督部門,其目的是協調單位人員有效履行責任,監督各項管理措施的執行並對其做出評價,以促進企業管理效率的提高。
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屬於環境控制要素范圍,是單位自我獨立評價的一種活動,其本身就是一種控制;同時,內部控制的產生與發展,是系統基礎審計產生的基石,而系統基礎審計的廣泛應用又促進了內部控制的改進與完善,兩者之間形成了相互促進,互為條件的密切關系。廳扒
(二)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及內部審計的重要性
1、利於加強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內部控制的目的在於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它是因加強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完善的。內部控制是衡量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標志,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已成為國有企業進一步規范公司的生產經營、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的需要。
2、利於貫徹法律法規、防範風險管理。近年來,國內外各監管機構對企旁磨業治理都提出了很多要求。財政部聯合審計署、證監會、銀監會和保監會先後發布《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以及相關的三個指引性文件。作為上市的國有企業不僅需要滿足證監會對首次發行A 股的企業內控要求,還需要滿足財政部、證監會等五部委對上市公司的內控要求。
二、國有大中型企業內部控制及審計現狀及原因分析
(一)國有大中型企業內部控制及審計現狀
由於國有大中型企業在我國發展過程中地位和身份特殊,其承擔的責任和實現的目標也不同於一般企業的單一經濟目標,因此對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要求也隨之提高了。值得肯定的是,目前多數經營規范的國有企業高層和各級管理人員對內部控制比較重視,這些企業已經認識到控制環境建設的重要性並進行了實質性的建設工作。但是由於我國國有企業的管理基礎比較薄弱,在內部控制建設中普遍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亟待完善和解決:
1、企業管理層內部控制意識淡薄、觀念落後。我國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多產生自計劃經濟條件下,很多企業管理者內部控制意識落後,制定了內部控制的制度後不去落實,甚至有些企業時至今日仍未制訂成文的內部控制運伏斗。很多管理者甚至錯誤地將內部控制與企業發展和業務發展對立起來。
2、企業組織架構不健。一些國有企業,雖建立了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三權分立的治理結構,但流於形式,且缺少必要的常設機構,加之一些國有企業內部組織機構設置不合理,導致管理效率低下,致使企業沒有現代企業的內涵。
3、忽視企業文化建設。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貫徹執行依賴於企業文化建設的支持和維護。目前我國多數企業雖然提出了自己的經營理念和宗旨,也開始進行企業文化建設,但對企業文化的內容了解還不全面,對其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更是知之甚少。
4、內部控制缺乏有效的內部監督,審計機構獨立性不足。許多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機構並不能發揮有效的監督作用。內部審計自身的缺陷必然導致內部控制體系的整體效果受到影響,同時也削弱了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的監督和評價作用。
(二)我國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及內部審計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國有企業在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中參與不足。長期以來在我國內部控制規范的發展過程中,一直是以政府為主導者,國有企業長期以來習慣於無條件服從政府指令,對內部控制的理論建設關注不足,推動作用更是微弱。由於政府是處於市場監管者的地位,內部控制制度沒有引起企業管理者的充分重視。
2、信息與溝通不暢,不能為內部控制提供良好載體。在我國國有企業中,信息溝通不暢已成為阻礙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嚴重問題,國有企業對信息與溝通系統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很多的國有企業在信息系統的建立方面不夠完善,內部信息系統建立不夠全面,這樣就會造成很多的信息缺乏流通,有些企業甚至還沒有使用電算化進行會計處理, 這樣導致數據失真的現象較多。
3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無法形成有效的內部控制執行體系。我國國有企業的突出問題是普遍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造過程中股權結構單一、股份過分集中。,企業經營者成了現實的會計控制主體,直接控制著會計信息的生成和利用,經營者會利用其掌握的實質上的控制權為自己謀取利益,隨意決策。這樣勢必導致企業內部控制失靈,會計信息失真等問題。
4、內部審計職能弱化,無法對內部控制實施有力監控。由於我國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還不夠完善,部分國有企業其內部審計自身的缺陷必然削弱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的監督和評價作用。此外,我國國有企業現行的內部審計主要是在行政干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無法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而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大多是從財會部門轉來的或由財會部門人員兼任的,缺少行使監督職能所必需的職業技能,這種情況下組建起來的內部審計很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三、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對策
(一)完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強化對於內部控制的認識
企業內部管理機制是內部控制的基礎和源泉,完善企業內部治理機制,改變企業內部管理結構不合理的現狀,是實施內部控制制度的根本所在。應嚴格按《公司法》的要求,建立真正意義上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形成一個權責明確、有效制衡的內部治理結構,從管理層面上理順經營者、監督者和所有者的關系,為內部控制制度的設立和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國有企業經營者必須認識到做好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意義,明確內部控制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點,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貳』 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
長期以來,由於種種原因,我國許多企業沒有內部控制制度,造成了會計信息失真,財務收支管理混亂,有的企業甚至發生攜款外逃的惡性案件,使國家和企業的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目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未能正確認識內部控制 很多國內企業對內部控制的認識還停留在比較原始的階段,認為內部控制就是內部監督,企業大多把內部控制看作是一堆堆的手冊、各種文件和制度;也有的企業把內部成本控制、內部資產安全控制等視為控制;有的企業甚至對內部控制的認識還未理性化。我國的內部控制起步較晚,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雖有_定的成績,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明顯的差距,由此導致我國國有資產大規模流失等現象的頻繁產生。 2、公司治理機制不完善 內部控製作為由管理當局為履行諸管理目標而建立的一系列規則、政策和組織實施程序,與公司治理及公司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內部控制框架與公司治理機制的關系是內部管理監控系統與制度環境的關系。我國許多 上市公司 雖然設立了董事會、監事會,但在實際工作中,監事會、董事會的監控作用嚴重弱化,企業未能從根本上建立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的公司治理機制。很多公司或者沒有內部審計機構,或者建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由於公司治理機制不完善,往往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產生了大量無為的內耗,無形中提高了公司的經營成本。 3、預算管理不規范 在實踐中,大多數企業的預算是由總經理組織編制,報董事會批准後實施的,由於信息不對稱,董事會不可能對預算提出實質性意見,預算管理中董事會職權弱化的現象十分突出,從而茲生了預算管理中的內部人控制現象,削弱了預算管理的計劃、協調和控制的作用,為內部控制留下了隱患。 4、管理權責不清 在我國的企業中權責不清現象嚴重,在企業中往往存在著﹁些誰都可以管誰都又可以不管的「自由」區域,當這些區域出了問題以後常常是互相推卸責任,無法追究責任,最終不了了之。而且由於期間的溝通不暢,常會發生資源的浪費和決策的失誤。這都給企業造成了負面影響,也阻礙了企業的持續發展。 5、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 我國企業控制活動中很大的一個薄弱環節就是激勵約束機制不夠健全、有效。計劃可能是好的,但由於沒有人去考核、去檢查或者說沒有認真的去考核、去檢查,而只是搞形式、走過場,其執行效果可想而知。無論我們的制度多麼先進、多麼完備,在沒有有效控制、考核的情況下,都很難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
『叄』 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費用的關系研究
要:本文利用我國A股上市公司2007年和2008年兩年的數據,實證研究了內部控制與審計費用之間的相關關系。研究發現,內部控制質量的提高有助於降低審計費用,但這種關系僅在審計質量較低(非四大審計)的情況下成立,而在審計質量較高(四大審計)的情況下明顯減弱,這說明審計質量對內部控制與審計費用二者之間的關系產生了顯著影響。同時還發現,過度競爭是導致國內所審計質量較低的重要原因。為提高國內所的審計質量,建議盡快培育寡佔型的審計市場。
關鍵詞:內部控制審計質量審計費用一、引言2001年12月24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規范問答第6號---支付會計師事務所報酬及其披露》,明確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報告中將支付給會計師事務所的報酬(審計費用)予以披露,這為與審計費用相關的研究提供了數據來源,使關於審計費用方面的實證研究成為可能。我國關於審計費用方面的已有研究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直接研究審計費用的影響因素,另一類則分別研究公司治理、盈餘管理、審計師變更、客戶風險以及會計師事務所特徵對審計費用的影響。對於到底哪些因素會影響審計費用,已有的研究已經足夠,即使再運用不同的樣本得出相同的結論也沒有實質性的意義,因此,應深入研究某一因素對審計費用的影響。而國內鮮有研究考察內部控制與審計費用的關系,本文基於我國A股上市公司2007年和2008年兩年的經驗數據,以研究審計質量對二者關系的影響。
二、文獻回顧(一)國外文獻公司自願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需求來自於經理人員和外部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及代理成本(Healy和Palepu,2001)。財務報告使用者認為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能促進公司完善內部控制系統,加強對內部控制系統的監督,為投資者提供對決策有用的信息(Hermanson,2000)。由於管理層和公司有責任保證信息披露的真實性,而內部控制鑒證報告往往含有內部控制有效性的陳述,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增加了管理層和公司的法律責任,但可以向外部使用者發送信號,使本公司的內部控制質量與其他公司區別開來。公司規模越大、凈利潤增長越快、銷售增長越慢、審計委員越勤勉、機構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可能自願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Bronson,2006)。根據信號傳遞理論,高質量公司的管理層有動機將公司高品質的信號(如較好的業績、較好的內控及風險防範信息)及時傳遞給投資者,並採用如聘請高質量審計師等策略增加信息披露的可信度,以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最終使公司股價上漲。
(二)國內文獻內部控制質量越高的公司,越可能基於信號傳遞的目的披露由審計師提供的內部控制鑒證報告(林斌、饒靜,2009)。在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披露過程中,存在明顯的「報喜不報憂」的披露管理行為,凡是公司董事會承認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均未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凡是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公司,其內部控制鑒證報告均認可了董事會的自我評價報告。這些都表明,內部控制質量越高的公司,越有可能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林斌、饒靜,2009)。內部控制鑒證報告信息的披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內部控制質量的高低(楊德明,2009)。縱觀以上國內外已有的研究,他們一致認為自願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往往意味著公司實際的內部控制質量較高。因此,本文以是否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代表公司內部控制質量的高低,將內部控制變數設計為二元啞變數,披露了內部控制鑒證報告取1,未披露的取0。
三、研究設計(一)理論分析與假設提出理論上質量較低的內部控制從兩個方面導致較高的審計費用:內部控制質量較低時審計師需要增加審計投入,包括測試和改變審計程序;合夥人花費時間與客戶管理層討論;花費精力決定一項內控缺陷應劃分為重大缺陷還是重要缺陷,因此審計師會收取更高的審計費用;內部控制質量較低時,內部控制風險較大,這往往意味著公司整體風險水平較高,從而審計業務的訴訟風險也較高,審計師會因此加收一部分風險溢價(Raghunandan和Rama,2006;Hogan和Wilkins,2008)。公司存在的內部控制問題越嚴重,審計費用增加得越多。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內部控制質量越高,審計費用越低由於近些年國內發生了一系列審計失敗的案例,國家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對審計行業的監管。因此,在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質量較低的情況下,審計師面臨較高的審計風險,這時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在執業過程中比較謹慎,不會減少審計程序和實質性測試范圍,審計時間花費較多,因而審計費用較高;在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質量較高的情況下,審計師面臨的審計風險較低,因而有減少審計程序和實質性測試范圍從而降低審計費用的動機。而國際四大長期以來在世界范圍內享有較高的聲譽,這為其創造了聲譽溢價。因此,國際四大十分注重維護長期以來在審計市場上樹立的良好形象,另外,國際四大在國內審計市場中面臨的競爭激烈程度遠低於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因而更加註重控制和防範審計風險,即使當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質量較高時也不會減少審計程序和實質性測試范圍,仍然會嚴格按照審計准則和相應的工作規范去執行審計業務。因此,審計質量對內部控制與審計費用之間的關系會產生顯著性影響。
(二)數據來源與樣本選擇本文關於上市公司是否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控股子公司數量、公司所在區域的數據均來自於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報告,而年度報告主要來自巨潮資訊網,在巨潮資訊網找不到的年度報告則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其餘數據從國泰安資料庫獲取。本文以2007年和2008年兩年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在此基礎上,刪除了金融保險類上市公司以及兩年內有任何一年未披露或未區分支付給境內和境外事務所審計費用的上市公司,最後剩餘1749個樣本數據。
(三)模型建立及變數定義本文通過構建以下模型來檢驗假設:
InFee= 1Control+ 2Control*Big4+ 3InAsset+ 4ROA+ 5inventory+ 6receivable+ 7Subcom+ 8year+ 9D1+ 10D2+ 11D3+ 12D4+迥P橢杏泄乇淞慷ㄒ寮ū 1)。已有研究結果表明: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上市公司的規模越大,其經濟業務和會計事項也越多,其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的水平也可能越高,相應地注冊會計師就需要擴大審計測試的范圍,增加審計時間;同時,注冊會計師所面臨的審計調整事項也越多,因此,上市公司的規模越大,審計費用也就越高(伍麗娜,2003)。經濟業務復雜程度越高,審計費用也越高,一般將控股子公司數量作為經濟業務復雜程度的替代變數,它與審計費用顯著正相關(朱小平、余謙,2004)。客戶經營風險越大,審計師所承擔的訴訟風險就高,因而審計費用也越高,應收賬款及存貨占總資產的比例、總資產收益率可作為審計師風險的替代變數,應收賬款及存貨占總資產的比例與審計費用正相關。會計師事務所規模越大,品牌越好,其所具有的敬業精神、專業素質和職業聲譽也越高,其審計質量也越高,隨之而來的審計費用也越高,因此,國際「四大」收取的審計費用相對更高。一般來說,經濟發達地區的物價水平較不發達地區高,因此按物價水平制定的審計費用標准同樣是經濟發達地區高於不發達地區。為了研究地區因素對審計費用的影響,本文利用盧遵華等的研究結論將全國各地區分為五類:(1)上海、北京、天津、廣東、浙江;(2)福建、江蘇、山東、遼寧;(3)黑龍江、吉林、新疆、海南、湖北、河北;(4)安徽、四川、廣西、重慶、湖南、江西、內蒙、河南、山西、雲南、西藏;(5)貴州、青海、甘肅、寧夏、陝西。因此,本文選擇InAsse(t公司規模),ROA、inventory、receivable(審計師風險),Subcom(經濟業務復雜程度),yea(r年度變數),D1、D2、D3、D4(地區因素)作為控制變數。四、實證結果分析(一)描述性統計從(表2)來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待進一步加強。如Control均值為0.170,這反映了僅有17%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絕大部分上市公司不願意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統計中還發現與林斌、饒靜一致的結論,上市公司在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時,存在著明顯的「報喜不報憂」的披露管理行為。這體現在:凡是公司董事會承認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均未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凡是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公司,其內部控制鑒證報告均認可了董事會的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在2007年和2008年兩年的樣本數據中,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差別較大,ROA最大的是ST炎黃,在2008年達到95.9%,最小的是ST丹化,在2007年是-85.9%。存貨和應收賬款占總資產的比例在各上市公司中差異也非常大,存貨占總資產比例最大的是榮盛發展,在2007年達到83.5%,而有35家公司的存貨幾乎為0,通過查找他們的年報發現,這些公司要麼是電力、交通、軟體等行業的企業,由於行業本身性質而使得擁有的存貨幾乎為0;要麼是因為公司正處於重組、停產狀態,較長時間沒有生產經營活動。應收賬款占總資產比例在各上市公司中差異也非常大,樣本最大值為中江地產的94%,而有29個樣本公司在該比例上為0,其原因也是這些公司大部分處於停產或重組狀態,較長時間沒有生產經營活動,其餘公司則是因為發生大規模的資產置換,將應收賬款較多的資產置換出去了,或是將應收賬款全部轉讓給專門的應收賬款催收公司。控股子公司數量最多的是保利地產,擁有66家控股子公司,而有68個樣本公司沒有任何控股子公司。由四大提供審計服務的公司占樣本總數的5%,雖然這一比例較低,但四大審計服務的對象基本上為資產規模非常大的客戶。有37%的樣本公司注冊地在上海、北京、天津、廣東、浙江五個省、直轄市,18%分布在福建、江蘇、山東、遼寧四省,12%分布在黑龍江、吉林、新疆、海南、湖北、河北,23%分布在安徽、四川、廣西、重慶、湖南、江西、內蒙、河南、山西、雲南、西藏,其餘10%則分布於貴州、青海、甘肅、寧夏、陝西。(表3)是主要變數相關系數矩陣。從(表3)來看,模型解釋變數與各個控制變數之間相關系數的絕對值不超過0.22,說明模型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
(二)回歸分析(表4)給出了模型的回歸結果。從(表4)來看,內部控制與審計費用存在一定的負相關關系,而審計質量(Big4)對內部控制與審計費用之間的負相關關系產生了顯著性影響。在審計質量較低的情況下(非四大審計),內部控制質量越高,相應的審計費用越低(內部控制的系數 1顯著為負);在審計質量較高的情況下(四大審計),內部控制與審計費用之間的負相關關系明顯減弱(交叉項系數 2顯著為正)。這說明審計質量對內部控制與審計費用之間的負相關關系產生了顯著性影響,隨著審計質量的提高,內部控制與審計費用之間的負相關關系被弱化。從理論上分析,目前我國審計市場競爭激烈,尤其是對於國內會計師事務所來說更是如此。所以,國內會計師事務所都希望通過降低審計費用來贏得客戶,這主要通過減少審計程序和實質性測試范圍來實現。由於近年來國內發生了一系列審計失敗的案例,如中天勤審計失敗案,這又使得國內會計師事務所比較注重控制審計風險。因此,在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質量較低的情況下,審計師面臨較高的審計風險,這時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在執業過程中比較謹慎,不會減少審計程序和實質性測試范圍,因而審計費用較高;在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質量較高的情況下,審計師面臨的審計風險較低,因而有減少審計程序和實質性測試范圍從而降低審計費用的動機。而國際四大長期以來在世界范圍內享有較高的聲譽,其提供的審計服務被認為是高質量審計服務的象徵,良好的聲譽為其創造了聲譽溢價。
因此,國際四大十分注重維護長期以來在審計市場上樹立的良好形象,另外,國際四大在國內審計市場中面臨的競爭激烈程度遠低於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因而非常注重控制和防範審計風險,即使當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質量較高時也不會減少審計程序和實質性測試范圍,仍然會嚴格按照審計准則和相應的工作規范執業。目前,國內一些研究(劉峰、周福源,2007)並不認為國際四大能提供相對國內會計師事務所更高質量的審計服務,認為合資和外資事務所在中國可能有降低審計質量的傾向(原紅旗、李海建,2003)。而本文的回歸結果恰恰說明,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在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質量較高時有減少審計程序和實質性測試范圍的傾向,但並沒有發現國際四大存在這種傾向。可以說,國際四大相對於國內會計師事務所來講提供了更高質量的審計服務。
五、結論本文利用我國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2007年和2008年兩年的年度數據作為研究樣本數據,揭示了內部控制與審計費用二者之間的負相關關系。研究發現,內部控制質量的提高有助於減少會計師事務所收取的審計費用,但審計質量對二者之間的負相關關系有顯著性影響。審計質量越高,內部控制與審計費用之間的負相關關系越弱。驗證了國際四大相對國內會計師事務所提供更高質量的審計服務,而國內審計市場的過度競爭是造成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較低的重要原因。為了進一步發展和繁榮我國審計事業,提高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就必須解決國內審計市場過度競爭的問題。由此,本文建議我國應盡快培育寡佔型的審計市場,減少會計師事務所的數量,避免過度競爭。需要進一步指出的是本文的局限性,由於國泰安資料庫中很多上市公司年度審計費用數據缺失,導致這部分樣本數據被排除,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本文結論的信服力。
參考文獻:
[1]林斌、饒靜:《上市公司為什麼自願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會計研究》2009年第2期。
[2]朱小平、余謙:《我國審計收費影響因素之實證分析》,《中國會計評論》2004年第2期。
[3]劉峰、周福源:《國際四大意味著高審計質量嗎》,《會計研究》2007年第3期。
[4]Healy,P.M.,and K.G Palepu,Information Asymmetry,Corporate Disclosure,and the Capital Markets: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Disclosure Literature,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1.
[5]Hermanson,Heather M.,An Analysis ofthe Demand for Reportingon Internal Control,AccountingHorizons,2000.
[6]Bronson,Scott N.,Joseph V.Carcello,and Kannan Raghunandan,Firm Characteristics and Voluntary Management Reports onInternal Control,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al&Theory,2006.
[7]Raghunandan,K.and Dasaratha V.Rama,SOX Section 404 Material Weakness Disclosure and Audit Fees,Auditing:A Journal ofPractical&Theory,2006.
[8]Hogan,Chris E.,and Michael S.Wilkins,Evidence on the Audit Risk Model:Do Auditors Increase Audit Fees in the Presence of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8.
【文獻出處】:《財會通訊》
『肆』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研究】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內容
【摘要】 2010年,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五部委創建了適應我國企業實際情況、融合國際先進經驗的中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藉此契機,文章以企業內控建設背景為切入點,系統地闡述企業內控建設的理論基礎,從而歸結出企業內控建設的機理和實質所在。在此基礎之上,以我國A股主板上市公司SJ集團為例,詳析企業內控建設的籌備過程和具體建設過程,以期為我國正在或將要進行內控建設的上市公司及相關大中型企業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 上市公司; 內部控制; 內控建設
一、企業內控建設的背景
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以來,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逐漸成為經濟管理界最熱門的研稿陵蘆究課題之一。從2001年來連續爆發的安然、世通和施樂公司的財務造假案件,暴露了美國大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的嚴重缺陷,並直接導致了《薩班斯法案》的出台。縱觀我國經濟現實,不少企業管理鬆弛、違法違規、內部控制薄弱、風險頻發,導致資產損失、經營虧損、營私舞弊等現象十分嚴重,上市公司頻發內控失效和財務舞弊案事件,從鄭百文、中航油新加坡、四川長虹、科龍、三鹿集團奶粉事件,到最近發生的綠大地、紫鑫葯業等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件,以及財政部、審計署對企業的年度財務檢查中頻繁查出的各種財務問題,無不彰顯我國企業在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方面存在重大缺陷。企業內部控製作為公司治理的關鍵環節和經營管理的重要舉措,對於防止、發現、抑制和糾正財務舞弊和財務造假至關重要。為此,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有效防範各類風險,完善自我評價機制,接受審計監督,已成為相關監管部門和各類企業的首要任務之一。
(一)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出台
為加強和規范企業內部控制,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範能力,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簡稱「五部委」)創建了適應我國企業實際情況、融合國際先進經驗的中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
2008年5月22日,五部委聯合發布《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鼓勵非上市的大中型企業執行。該基本規范的發布,確立了我國企業內部控汪冊制的基礎框架。2010年4月26日,五部委又聯合發布「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簡稱「配套指引」)。該配套指引包括《企業鍵帶內部控制評價指引》、《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和18項《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擴大到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礎之上,擇機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時,鼓勵非上市大型企業提前執行。配套指引連同此前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標志著適應我國企業實際情況、融合國際先進經驗的中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基本建成。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為了規范注冊會計師開展內部控制審計業務,明確工作要求,提高執業質量,維護公眾利益,於2011年10月11日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實施意見》,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二)證監會的相關要求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批轉證監會關於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意見的通知》和《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配套指引,積累內控規范的實施經驗和監管經驗,證監會於2011年2月14日印發《關於做好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規范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試點通知」)。「試點通知」中將2011年試點單位分為兩類:一類為按規定實施類,按配套指引規定,68家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在2011年實施《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配套指引;一類為自願試點類,在上市公司自願的基礎上,根據證監會機關和證監局的推薦,共選取216家①公司參加內控規范試點。
(三)SJ集團內部控制建設項目概況
為貫徹實施《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配套指引,根據「試點通知」及相關要求,作為陝西省2011年上市公司內控規范自願試點單位之一的SJ(集團)上市公司(簡稱「SJ集團」),聘請北京大華融智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簡稱「大華融智」)作為內部控制咨詢服務中介機構。筆者作為該咨詢項目的乙方項目組成員,深度參與了其內控建設的全過程,希望該上市公司內控建設過程及經驗能夠為2012年及以後啟動類似項目的企業提供有益參考。
二、企業內控建設的理論基礎
(一)控制論
控制論主要研究各類系統的調節和控制規律。反饋方法是控制論中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指施控系統把控制信息輸送出去,作用於被控系統,又將其作用結果信息返送回去,影響和調節信息的再輸出,起到控製作用的一種方法。簡單來說,就是運用反饋的概念去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在SJ集團內部控制建設過程中,用內控缺陷查找、內控缺陷整改、內控自我評價、內控審計等反饋方法來檢驗內部控制的設計和執行是否有效,以促成其內部控制的日臻完善。
(二)內部控制理論
內部控制理論,主要研究內部控制的含義、目標、基本假設、基本原則、基本內容和方法。它從20世紀40年代前的內部牽制,發展到20世紀40~70年代的內部控制,再到20世紀70~90年代的內部控制結構,最後發展成為20世紀90年代後的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其中以COSO2004年9月發布的《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最為著名。該整合框架為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建立提供了有效借鑒,也為我國企業實施該規范體系提供了最為有力的理論支撐。
(三)內部控制工程學
內部控制工程學,是在設計和實施內部控制系統時,為了實現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減少風險的既定目標,用工程學的方法使內部控制系統從理論到實踐的相互轉化的過程規范化與科學化所形成的應用工程學科,重點是解決內部控制理論與實踐相互轉化過程中所面臨的實施、評價、反饋等以及由此帶來的相關技術、管理、風險等問題。SJ集團內部控制的建設過程,是從企業內部控制理論到企業內部控制實踐的轉換過程,該轉換過程採用了內部控制工程的規范化方法和技術,以經濟地設計和建設高質量的內部控制系統並有效地維護。
『伍』 內部控制質量影響因素文獻綜述論文
內部控制質量影響因素文獻綜述論文
國內外關於內部控制的研究由來已久,對內部控制質量影響因素的歸集更是日趨完整。從檢索到的文獻看,相關研究主要是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對內部控制質量進行評價,即判斷內部控制缺陷的定性分析、建立規範式定量評價指標的定量分析。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視角,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具體分析,概括說可分為公司特徵、治理特徵、評價與信息披露、構建與執行四類影響因素。
一,公司特徵與內部控制質量
1.公司規模
一些學者通過研究發現,公司規模越大,投入內部控制建設的資源越多,內部控制質量也越高。徐菁憶C2014認為,財務杠桿越高,外債角度力度越大,公司內部控制水平也越高。但是,當企業財務狀況嚴重惡化、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現虧損而觸及退市臨界點時,企業為了降低退市風險、轉虧為盈,易於出現管理層凌駕於內部控制之上。王芸等(201D認為,財務狀況與內部控制質量呈正相關關系。
2.公司的成長階段與上市年限
蔚風英等(2015)的研究表明,公司的成長階段、上市年限與內部控制間的影響並不顯著。張穎等(2010採用Likertscale,通過問卷調查,發現處於成熟期的企業會顯著改善遵循法律法規的情況,更易於提供高質量的財務報告,促進經營業績並與戰略目標呈正相關。因此,成熟期的企業內部控制質量也越高。
3.企業的自身特徵
李越冬等(2014以2007—2011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對內部控制重大缺陷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發現企罩中業的自身特徵對內部控制質量有重要影響。上市時間越久的企業,由於早期較為寬松的監管,以及為拯救國企而建立的中國證券市場的特殊性、適應新頒布法規的滯後性,使得內部控制存在較多缺陷,有效性較低。周川楣斗悶灶C201f)認為,經營復雜程度越高的企業,內部控制風險也越大,內部控制質量越低。
二,治理特徵與內部控制質量
1.所有者影響
程曉陵等(2008)以滬深股市1162個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了治理結構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發現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出具的財務報告質量顯著優於其他公司。張先治等(2010)發現,國有控股及股權集中度對內部控制質量呈負相關。趙曉鈴等(2015)通過深市主板67家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運用因子分析,發現控股股東性質對內部控制的質量不具有顯著影響。除了研究股權性質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外,許多學者對機構投資者也進行了研究。朱熙等(2012)發現,機構投資者比個人投資者具有更專業的投資技能和投資規模,機構投資者持股越高,對企業內部控制越有積極影響。李陽等(2014也得出相同的結論,即機構投資者持股能夠顯著提高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並提出我國應積極引進諸如證券機構、合格境外機構等高質量的機構,提高內部控制有效性。儲成兵(2013)研究了金字塔股權結構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實證檢驗了金字塔股權結構中,現金流權與控制權分離程度對內部控制有效性指數的負相關關系,即金字塔層級越多,上市公司終極股東現金流權與控制權分離程度越大,公司內部控制質量越差。研究還發現,通過金字塔股權結構選擇和影響內部控制有效性水平來攫取控制權私利,因此,公司治理中應重點關注終極控股股東機會主義行為。
2.治理層影響姚嘉等(2014選取2013年滬深兩市信息技術業上市公司為樣本,在剔除數據不完整的公司和ST、ST、S*ST公司後,通過多元回歸分析進行實證研究,發現董事會人數越多,董事會會議召開的頻率越高,內部控制有效性越低。
步磊(2014以上交所258個A股公司財務數據作為研究樣本,資產負債率均值為4.84%。其中,214家公司財務報告獲得標准無保留意見,占樣本數據的82.9%。其研究結果表明,董事會和監事會的會議召開次數,對內部控制有效性有顯著影響,說明董事會與監事會的會議質量能夠發揮監督與戰略決策的職能。而獨立董事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不顯著,甚至出現消極影響,說明獨立董事未真正發揮應有的監督作用。雷輝等(2014採用面板數據模型、Driscoll-Kraay標准誤差方法,對模型進行修正,研究了我國上市公司董事會空扮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結果表明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分離的權利結構,更有利於內部控制發揮作用,而董事會規模、董事會會議次數對內部控制質量呈負相關關系。研究特別提到了異地獨立董事因素的.影響,證實異地獨立董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提高公司內部控制質量的假設。陳漢文等(2014借鑒Coles、Daniel、Naveen(2007)的做法,以審計委員會成員中就職時間晚於董事長就職時間的人數佔比,對兩者的關系進行研究,發現董事長在內部控制有效性中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而審計委員會作用並不明顯。劉怡芳等(201#選擇因財務報告違規披露被處罰、對財務報告進行重述和財務報告被出具費無保留意見的公司及配對公司為研究對象,從審計委員會的獨立性、專業性、規模、會議頻率4個特徵,實證分析審計委員會質量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審計委員會的規模越大、成員專業性越強、獨立董事佔比越高、開會次數越多,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質量越高,即審計委員會在內部控制的有效運行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周敏(2015)與以往橫向研究治理結構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不同,他將企業分為創業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衰退階段,研究不同生命周期下,企業治理結構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通過縱向研究表明,處於不同生命周期的企業,不同的治理結構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影響也不盡相同。
3.管理層影響
唐冬妮(2012)選用深市A股上市公司2008—2010年面板數據進行研究,剔除異常數據後,共採用1215個觀測值,其研究結果表明,管理層持股比例與內部控制有效性呈顯著負相關,即管理層持股越高,內部控制有效性反而越差。原因可能是我國多數上市公司股權改革不徹底,管理層身居要職受利益驅使侵佔股東利益等。蔚風英等(2015)與以往多元回歸法分析內部控制有效性不同,採用迪博內部控制指數,來評價內部控制的質量。研究發現,管理層對風險持厭惡態度,內部控制質量越高;高管薪酬越高,內部控制有效性越好。吳秋生(2013)運用問卷調查法,研究了領導者權利及其運用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研究發現,除了領導者的強制權與內部控制有效性呈不顯著相關外,領導者的合法權、獎賞權、專家權和崇拜權與內部控制有效性均呈現顯著正相關關系。趙曉玲等(2015)選用員工中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員工佔比,反映管理層對員工的工作勝任能力的重視,以此考察其與內部控制有效性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較高素質的員工與內部控制有效性顯著正相關。池國華等(2014與以往研究影響內部控制的顯性硬因素不同,而把研究重點放在了隱性軟因素上,從管理層背景特徵入手,以2009—2011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為樣本,研究高管的風險意識、管理理念、管理哲學、價值觀等對內部控制的影響。結果表明,高管背景特徵與內部控制質量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並提出在內部控制實施過程中,要重視發揮軟因素的積極作用。劉長奎等(2015以2012年滬市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通過實證研究檢驗了包括管理層持股比例、高管薪酬、管理層年齡、管理層學歷等因素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結果發現,這些因素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作用是相當復雜的,是通過影響內部控制目標的不同方面,進而對整體有效性產生影響。
三,信息披露的影響
張建儒等(2015)選擇中小企業披露2013年財務報告的635家公司為研究對象,利用多元統計,分析了影響中小企業內部控制信息質量的因素。結果表明,2013年財務報告中,標准意見審計報告高達98.93%,審計意見披露情況差異較小,對內部控制影響不明顯,標准審計意見沒有提高內部控制質量。蔚風英等(2015)的研究結果顯示,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意見影響顯著,外部審計的監督能夠促進公司內部控制的建設,提高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時提出,內部控制信息的強制披露,比自願披露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更大。張加存(2015)以2009—2013年發表在《審計研究》、《會計研究》等期刊的相關文章為依據,從內控信息披露現狀、影響因素、披露效果、改進建議四個維度,總結了內控信息披露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積極影響。
四,內部控制系統構建與執行的影響
李小燕等(2015)運用信息不對稱理論和機制設計理論,分析美國薩班斯法案的建構邏輯與執行偏差後得出,我國應吸取美國SOX法案的經驗教訓,立足於本國實際,從制度設計、執行機制和制度文化3個方面,建立制度的自強化機制,使制度的設計者、執行者與受益者達到統一。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力問題。王龍英(2012)提出,要設計適合企業發展的內部控制制度,遵循內部控制基本原則,強化對會計信息和經營活動控制,提升企業內部控制的執行力,以此保障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孫洪哲等(2014針對內部控制構成要素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從相關要素出發,提出構建和執行對保證內部控制質量的重要影響。首先,要構建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促進內部控制環境的和諧;其次,在內部控制實踐中建立並完善內部控制溝通機制,通過有效溝通,不斷提升內部控制質量,達到自覺進行能力完善和行為監督的目的湯後,要重視風險防範和監督管理,提高風險評估水平,改善內部控制質量。齊保壘等(2010)以2007年、2008年滬深兩市2195家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通過構建一個內部控制缺陷影響因素的概念模型,使用Logit回歸分析,驗證了企業內部控制越好,內部控制出現缺陷的可能性越小,內部控制質量也越高。金成浩(2015與以往對內部控制質量影響因素的研究不同,主要闡述行政事業單位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系統、健全內控體系的措施,強調了科學、合理的內控體系,對保證內部控制質量的現實意義。
五, 內部控制影響因素圖與結論
1.內部控制影響因素圖
綜合上述文獻,將內部控制影響因素用下圖表示:
2.結論
通過從公司特徵、治理特徵、信息與披露影響、內控體系構建與執行四個方面,對內部控制質量影響因素的研究進行分類回顧,具體闡述了各影響因素的作用,對企業構建科學、合理的內控體系,以及識別內部控制風險因子具有啟示作用。
;『陸』 關於國有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的幾個問題
當前上市公司治理是全球金融市場最熱門的話題,我國政府和金融界對此極為重視,黨的十五大以來共出台了200多部法規條文。其中:《上市公司治理准則》、《上市公司章程指引》、《股東大會規范意見》、《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重大法規的出台,對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水平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動作用。但是,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還相當薄弱,內部審計制度尚需完善;內部審計獨立性受到影響;內部審計行為不夠規范;內部審計機制臘歲不夠靈活;內部審計體制值得研究;內部審計環境急需改善。
一、關於上市公司治理的基本要求
國有企業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做到「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使企業成為適應市場的法人實體和競爭主體。
推進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是緣於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第一、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和科學技術進步的飛躍發展,經濟結構調整的速度不斷加快,產品生命周期日益縮短。我們親眼目睹了一批企業成長壯大,另一批企業走向衰落。這種劇烈多變的環境要求企業自身不斷做出調整。沒有健康的現代企業制度,一個公司無論如何都難以適應現在及今後充滿風雲變幻的經濟環境。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在很大程度上也與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密切相關。
第二、隨著我國加入WTO,企業間競爭已突破了傳統的地域限制,我國企業要面對嚴峻的挑戰,特別是來自國外企業在人才、市場和資本方面的競爭,這也對我國的公司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盡早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是迎接WTO挑戰和加入國際競爭的迫切需要。
第三、公司治理結構是近十年來被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1999年5月經合組織(OECD)根據公司治理經驗和研究成果,制定了《OECD公司治理結構原則》。為增強本國企業的競爭力,許多國家目前都在參照這一原則抓緊構建本國的公司治理結構體系,我國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雖然起步晚一些,但我們的進展速度很快,而且重視程度很高。
目前,上市公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是政企不分。有些上市公司缺乏獨立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障。由於「政企不分」或改制不徹底,上市公司不能真正獨立經營,或獨立於其大股東,上市公司被大股東或一些行政部門過度干預,嚴重影響了上市公司的經營自主性。有些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上市公司與控股股東在人員、財務、資產、機構、業務上沒有實現真正分開,與控股股東之間關聯交易不規范,導致上市公司被大股東操縱;
二是一股獨大。上市公司股東特別是國有股東「缺位」情況普遍,對公司經理人員缺乏有效約束,「內部人控制」嚴重,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司治理缺陷,即「內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獨大;
三是缺乏誠信。有些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董事會、監輪枯睜事會沒有發揮應有的決策和監督功能,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缺乏誠信意識;
四是監督不力。有些上市公司缺乏對董事、監事和經理層的長期激勵和約束機制等等。
二、關於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的作用
1.提升審計層次。審計委員會的職能和責任明確,並由董事會批准、發布及定期修改。審計委員會需定期向董事會報告其活動、觀察結果以及建議措施。審計委員會成員是由董事會或由一個獨立組織提名產生的(包括成員的續任及其他)。審計委員會領導是根據其商業經驗、財務領域的領導才能和溝通技巧等方面的資歷選舉產生。審計委員會的活動和成績至少每兩年由全體董事會評估一次。
2.擴大信息資源。通過相關行業和財務信息以及其他渠道,審計委員會的知識和技能將得以擴大和提高,它們包括:管理層的定期財務簡報;經營部門就風險、漏洞所做的定期報告;財務報表准則的定期更新。
3.組織事前評價。審計委員會領導在召開正式會議之前與財務總監、主管內部審計的董事及外部審計師就有關事項進行事先商議。審計委員會在會議期間(僅限成員參加)將審核財務總監和其他管理人員相關的工作業績。
4.強化內控管理。審計委員會幫助建立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並確保財務報告的質量。審計委員會在制定內部審計計劃時,已充分了解內部及外部審計人員評價風險的程序。審計委員會負責審核和批准內部審計計劃時,並關注其隨後的變化和重要的審計及商業風險。審計委員會負責審核、評價公司內部審計敗唯結構設置的有效性或疏漏。審計委員會負責審核、了解和評價公司發現問題的能力,並評價重大財務報表錯項的風險以及未遵從相關法律法規的風險。審計委員會負責監控公司的運作程序是否遵從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是否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審計委員會審核內部與外部審計人員的重大發現及對其提出的建議,審核其是否符合管理層的行動步驟。
5.注重協調關系。審計委員會注重與內部審計人員和外部審計人員進行雙方面溝通。審計委員會負責了解和評價審計范圍的界限和管理層是否充分合作。審計委員會定期與內部審計、外部審計人員舉行正式會議。審計委員會負責外部審計師的選擇或重新指定及審計費用的確定。審計委員會審核和批准內部審計章程和內部審計主管的變更。
《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公司內部審計制度和審計人員的職責,應當經董事會批准後實施。審計負責人向董事會負責並報告工作。」這些規定從法律上確立了內部審計在上市公司中的地位。第一,內部審計是上市公司經營決策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審計委員會由董事組成並由獨立董事擔任召集人;第三,內部審計負責人直接向董事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按照規定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的主要職能是對公司財務收支和經濟活動進行內部審計監督。但我國的上市公司很大部分是改制上市,上市之後不可避免地要與母公司產生各種聯系,因此,可以說改制上市的過程同時也是關聯交易的過程。企業改制上市至少產生以下四種關系:以股權為紐帶,形成控股關系;以購銷為紐帶,形成購銷依賴關系;以資金為紐帶,形成資金借貸或擔保關系;以人事為紐帶,形成人事交叉關系。這些關系應當引起審計人員的高度重視。
(一)關聯交易審計的重點和難點。在上市公司資產重組中,發生關聯交易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由於歷史原因,不少國企負債率高、冗員多,社會包袱重,有的生產經營狀況較好的企業也往往達不到整體上市的條件,因此上市之前實施重組成為國企進行股份制改組上市的一個重要前提,由此產生了若干關聯交易的關系。二是上市之後,不少公司為實現戰略目標的轉換,更多的公司則由於經營業績欠佳、保10%凈資產收益率的壓力等原因,而急於立竿見影地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而實施了大規模的資產重組行為。實際工作中,對會計報表公允性產生重大影響的典型重組行為主要有資產置換、資產託管模式,這屬於企業會計准則指南中「購買或銷售除商品以外的其他資產」及「管理方面的合同」兩種關聯交易類型。由於這些交易行為主要在關聯方之間發生,且容易違反市場經濟的基本交易規則而成為「不當交易」,理應引起審計人員的高度重視,以正確識別和充分披露關聯方及其交易行為。
『柒』 論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改進: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案例
【摘要】 我國2008年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2010年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標志著我國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同時也對我國的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目前上市公司的實施情況來看,還存在許多問題。文章主要論述了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其產生的原因,並對如何完善提出了改進建議。
【關鍵詞】 上市公司; 內部控制; 問題; 改進
一、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
一是股權結構不合理。股權過於集中,國有股一股獨大,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二是董事責任淡化,董事會缺乏獨立性,從而難以對經理層實現有效的監督。三是監事會未能充分發揮監督作用,缺乏權威性。四是董事長兼任總經理的現象相當普遍。因此,在我國很多上市公司,表面上建立了公司治理結構但實際上更多的是流於形式。
(二)組織機構設置不合理
一些上市公司機構臃腫、管理層次過多和效率低下;一些上市公司缺乏嚴格的內部監督機制,以致決策和執行程序混亂,問題頻發;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的組織機構設置,仍然是重視縱向的權利、義務關系,而忽視橫向的協調關系,導致同級部門間信息溝通不暢,缺乏協調配合等等。
(三)企業文化缺失
很多上市公司忽視企業文化對企業管理的積極影響,只重視管理 規章制度 的建立和機械性實施,而沒有探索和總結形成企業自身的文化,忽視了現代企業文化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一些上市公司領導還借建立企業文化之名來塑造個人形象,對內搞個人崇拜實現個人專斷,對外擴大個人知名度撈取社會利益或政治資本。一些上市公司「所謂」的企業文化,主要為對外擺擺門面,在企業內部根本形不成文化理念,起不到任何實質性作用。
(四)風險控制薄弱
一是風險控制意識淡薄。個別上市公司高層管理者仍未樹立足夠的風險意識,或只把風險控制當做講話的時髦詞,沒有從思想上真正意識到風險控制的重要性。二是風險控制機制缺乏。一些上市公司領導雖然意識到風險控制的重要,但並不知如何建立和完善風險控制機制,在制定製度、作決策和管理活動中仍然缺乏必要的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控制機制。
(五)控制活動不力
一是有些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內容空洞,「原則性」的要求多於具體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的控制活動。二是有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中所制定的控制活動相當一部分存在紙上談兵、不切實際的問題,無法落實到管理過程之中。三是有的上市公司對控制活動的實施缺乏必要的檢圓閉敏查、考核和獎懲橘枝措施,控制活動執行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另外,內部控制從業人員素質不高,不能夠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加以正確認識,或對控製程序和措施缺乏正確的理解,對內部控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缺乏正確的判斷,也使控制活動失去應有的作用。
(六)內部審計作用難以發揮
一是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不合理。多數上市公司將內部審計設置在公司管理層,同時接受管理層和董事會審計委員會領導。而審計委員會基本上處於虛置狀態,內部審計完全聽命於管理層,難以發揮其在內部治理中的作用。二是內部審計工作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監督范圍過於狹窄,多局限於對會計監控的層面,監督職責落不到實處。三是內部審計隊伍素質整體不高,內部審計人員缺乏經驗和必要的現代內部審計技術與手段等。
二、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我國內部控制理論發展相對落後
內部控制理論研究在西方國家始於20世紀初,至今已形成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而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學術界才開始對內部控制進行探討和研究,直到2008年發布《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2010年發布《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才標志著我國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雖然有的學者也較早地引進了美國《內部控制——整體框架》中關於內部控制建設的問題,但也僅僅停留在理論引進上,缺乏實踐中的運用。內部控制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後,使上市公司制定和實施內部控制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對內部態散控制的認識不足
由於缺乏對內部控制重要性的認識,造成了有些上市公司對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的重視不足;由於對內部控制理論的掌握不夠,內部控制知識缺乏,不能正確理解內部控制的目標、內容要素和原理機制等,造成了內部控制環境紊亂、控制活動不力、風險控制機制薄弱、監督體制不順等問題。事實上,我國許多上市公司並不缺乏與內部控制相關的規章制度,但這些規章制度往往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尤其對管理當局缺乏約束力,甚至在執行中,許多規章制度經常被束之高閣,缺乏有效措施保障內部控制的實施,使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
(三)受成本效益原則的影響
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需要投入相當大的人力財力物力。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對美國上市公司的一份 調查報告 中顯示:在美國薩班斯法案出台後,美國上市公司為了適應法案的要求,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完善公司內部控制。在所調查的收入200億美元的大型公司中,平均85%的企業投入資金超千萬美元、60%的企業投入十萬小時以上來健全內部控制;收入在50億到200億美元的企業中,有近41%的企業投入超過五萬小時來完善公司內部控制。而在我國,許多上市公司出於成本效益問題的考慮,不願在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方面進行必要的投入,甚至有些上市公司為了節約成本,省略應有的對關鍵控制點的控制,造成內部控制的嚴重缺失。
三、對完善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建議
(一)強化監管,保證內部控制規范的實施
目前在我國上市公司還未能將建立完善內部控製作為自覺行為的情況下,採取強制的方式來強化對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的監管,顯得非常必要。為此建議:
1.以法律形式強化監管,為內部控制的實施提供法律保障。即以法律形式明確上市公司管理當局在公司內部控制設計、運行、評價和報告中的義務並設定相應的法律責任。將內部控制的執行問題提高到法律的高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高層管理者凌駕於內部控制之上。一旦高管人員超越內部控制,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捌』 淺談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作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
淺談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作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
1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作用
1.1有利於維護社會各方面的利益
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不僅是為了公司的利益,同時也與中小投資者相關,也與代表著國家利益的大股東相關。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有利於企業制定出合理的改革,對企業逐步走向科學化、規范化運作,可以起到主導作用。
1.2有利於促使我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
在股票市場的運營中,國有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是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靠的財務報告是我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的支柱。因此,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對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起著非常重要的支配作用。保證上市公司的標准化操作,必須加強外部監督管理和加強內部控制。通過實證研究表明,外部監督和管理非常重要,但只扮演著外部監督的角色,只有改善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有效地規范其操作,才可以促進資木市場的成熟,使市場規范的發展更加規范。通過對於內部控制和內
部審計的理解,與現代企業制度相結合,對上市公司的管理、研
究和探索,與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是分不開的。
2上市公司的悄蠢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2.1公司監管結構不健全
①股權結構不合理。股權的過度集中、國有股份的內部人員控制嚴重。
②責任淡化,對獨立董事和管理者缺乏有效的監督,很難實現監管責任。
③董事會和監事會缺乏權威性,不能發揮監督作用。
④董事長兼總經理的現象非常普遍。
我國的許多上市公司都建立了法人治理結構,從表面上看,我們的監督和評價存在先天不足和後天體制不完善兩大問題。中國的資木市場相對落後,相關體制改革滯後,現代企業制度不健全,導致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產生缺陷。其次,審計領域審計職能的狹窄和過於單一,不合理的內部培訓機構,培訓人員素質和道德素養不高等,是後天發展不完善的表現。
2.2上市公司沒有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由於上市公司缺乏對內部控制重要性的理解,對於怎樣彌補內部控制缺陷的問題引起了許多上市公司的熱論。由於內部控制人員對控制理論知識的缺乏,沒有準確認識內部控制的目標、內容和原理機制,導致其干擾了內部控制環境,導致出現風險控制機制薄弱、監管不力等問題。
事實上,我國的許多上市公司內部管理不規范,缺乏相關的內部控制系統,缺乏科學合理的監管體制,特別是對監管部「l缺乏約束力,很多規章制度被忽視,缺乏有效的措施來保證和實施內部控制體制。風險管理意識差是上市公司內啟宏陪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使市場競爭激烈,我國上市公司正面臨著戰略調整和結構周期性調整的雙重壓力。上市公司有著強大的規模,充足的資木率,雖不像中小企業會因為資金短缺和毀滅性的金融風險而受到發展限制,但由於風險管理方面的不足,這樣的大型機構可能也會面臨新的危機。絕悉
2.3上市公司缺乏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上市公司缺乏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內部審計是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一部分,而且內部控制的審計在整個內部控制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目前,大多數上市公司的審計不能充分施展其功效,最主要的原因是內部審計獨立性的缺失。
首先,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的粘附現象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很難做內部審計。
其次,對內部審計職能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
再次,內部審計人員專業素質不高,許多會計人員兼任審計職責,審計時不能很好地運用相關的`知識。
最後,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力度不足,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或在某種程度上能反映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和實施期間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到只有少數上市公司設立執行委員會和董事會,這表明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沒有全面的在上市公司內部實施,內部控制在很多上市公司只流於形式。
2.4審計人員對內部控制評審技術的掌握不夠
在審計實踐中,我國內部控制評價的使用並不樂觀。從我國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審計的內部控制評價過低。因為每個組織管理水平有限,內部控制系統並不健全或執行不力,控制的審計評價技術掌握不充分的原因,使科學和標准化的內部控制評價沒有得到應有的審計。國家的審計模式仍然泛應用於各種領域,分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即使是發展內部控制制度的基礎審計,也經常關注和評價會計控制,忽略了其他相關的內部控制工作、
3如何加強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監管
3.1加強風險管理意識,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經濟的高速發展,使處於穩定狀態的中國上市公司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然而近年來,全球經濟危機的爆發和蔓延,中國上市公司遇到了史無前例的困難和挑戰,隨之對風險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國上市公司需要強化風險管理意識,在企業內部設立專門的風險預測,降低企業風險。此外,中國的上市公司也應該學習發達國家的企業的經驗,借鑒國外先進的風險管理方法,提高上市公司的風險管理和預測水平。
3.2改善企業的內部監督
必須有效地改善內部監督,改善內部監督的有效性。為了保證內部監管的獨立,應該多目標決策,充分發揮監事會的各自功能,通過外部監督系統,引入完全外部監事或獨立董事,加強監督職能。在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中,內部審計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公司需要增加高度重視內部培訓,在第一時間組織結構,提供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充分調動有關人員的積極性。 其次是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更好地發揮內部控制的監督功能。
;『玖』 論文題目: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現狀與思考。 求論文大綱和文獻綜述。 可加分。
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論文大綱
第一章 導論
1.1 選題背景和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綜述
1.3 研究內容及方法
第二章 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理論基礎
2.1上市公司的界定與特徵
2.2 內部控制的涵義與內容
2.3 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涵義、特點與內容
第三章 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現狀與問題
3.3 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現狀
3.4 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3.5 內部控制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五章 完善我國上市公司內控的對策思考
結論
研究綜述
(一)國外內部控制理論研究綜述
通常,人們將西方內部控制演進分為四個階段:20世紀40年代前——內部牽制階段;20紀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內部控制制度階段;芹乎20世紀80代至90年代初——內部控制結構階段;20世紀90年代以來——內部控制整體框架階段。
第一階段是20世紀40年代前,被稱為牽制階段,是內部控制的萌芽時期。在該階段,內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查錯防弊,以職責的分工和業務的流程及其記錄上的交叉檢查或交叉控制為著眼點。到了第二階段20世紀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於社經濟的發展和審計方法的改進,內部控制理論得到了發展。內部控制開始劃分為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管理控制,並在此期間推行了一套內部控制體系,其目標在於保護組織財產的安全、增進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以及提高經營效率。到了內部控制結構階段,也就是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這一時期,在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和審計理論的推進上有大量的舉動彎輪,這使得內部控制理論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而改進內部控制制度的方法和提高審計的質量和效率是該階段的重點。到了20世紀90年代,對內部控制多是從會計的角度來研究的。政府在內部控制研究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其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大大地推動了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1992年頒布了《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的報告(COSO報告)。COSO報告是內部控制理論發展的又一新的里程碑,標志著內部控制理論與實踐進入了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的新階段。2006年7月15日美國著名的《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OX)已開始對在美國上市的外國公司生效。SOX嚴格界定了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財務責任和義務;強調了公司內部審計的作用與職責;對公司的信息披露作了明確要求;對公司的外部審計做出嚴格規定。
(二)國內內部控制理論研究綜述
我國對內部控制理論的研究起步較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在改革開放前我國長期的經濟、政治體制所導致的。而在我國開始了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化的步伐後,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我國政府才開始積極推進內部控制的規范建設。1986年財政部頒布了《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在該規范中對內部控制制度作了明確規定。於1997年年初實施的《獨立審計具體准則第9號—內部控制和審計風險》則要求注冊會嫌鬧悉計師審查企業的內部控制,並對
內部控製做出了定義。1997年5月頒布的《加強金融機構內部控制的指導原則》中規定金融機構要建立起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而我國第一部對內部控制有法律要求的法規是2000年7月實施的《會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