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伊利股份的財務報表分析
"牛奶"依靠營養價值豐富,已經成為了大家的生活必需品,不少人都習慣了喝牛奶。都說投資機會來源於日常生活,不過需要我們在平時多加註意。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國內乳製品行業的龍頭公司——伊利股份。
在對伊利股份開始分析之前,乳業龍頭股名單我整理好分享到下方了,點開就可以看:寶藏資料:乳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伊利股份是中國乳製品龍頭,主營液態奶、奶粉、冷飲等的研發、生產以及銷售。
上面我對伊利股份進行了簡單的介紹,那麼伊利股份公司有沒有什麼獨特的優勢呢,值得我們投資嗎?
亮點一:拓展業務版圖,提升運營效率與產業鏈創新能力,優化資本結構。
公司努力探求、另找捷徑,才得到今天的長白山礦泉水大項目,項目啟動後,礦泉水產能可日產千噸級,成為公司拓展非乳業的重要方向以及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同時,公司還提升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運用能力,這對增強公司對全產業鏈的管控是有用的,全面提升管理運營能力。另外,定增操作被公司執行,這將助力公司優化資本結構以及降低資產負債率,有利於保證公司可持續性發展。
亮點二:加速數字化轉型,打造全產業鏈的乳業創新基地
為了打造行業新標桿,公司加大資金投入用於數字化轉型和信息化升級戰略的實施。一方面,建設從"牧場到餐桌"的全產業鏈以及從"戰略到執行"全流程管理的智慧企業運營管理應用平台,實現產業鏈上中下游的數字化與智能化;另一方面,通過建設安全可靠全面計算機網路以及支撐海外業務管理管控,再加上運營要求這一方面最核心應用的體系,使公司的國際化進程得到了提速。不止於此,公司還強化了乳業創新基地項目的建設,這樣也能夠有效的提升公司的技術研發實力、鞏固龍頭地位。
由於篇幅受限,跟伊利股份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有關的還有很多,我清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閱讀:【深度研報】伊利股份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目前看來,乳製品行業已晉級消費升級階段,伴隨這消費升級的躍進、人們收入水平的逐漸提高以及健康意識的覺醒,跟飲食習慣相近的日、韓等國家相比,我國在乳製品上沒有很高的消費量,也就是說,乳業公司的業績增長空間非常大,不可能止步於此。而作為行業的領頭者,伊利股份的營運能力、收入及凈利潤規模都要比行業平均水平高,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和品牌壁壘。將來一段時間,有市場紅利的驅動,公司很有可能實現高速發展。
總之,作為伊利股份乳產品的忠實客戶,在日常生活中我切身感受到了其產品質量的優良以及品牌效應的強大,其有不可撼動的市場地位,憑借伊利股份強大的競爭優勢,我認為它的商業版圖會相應的變大,終會一飛沖天、傲視寰宇。
但是文章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如果想更准確地知道伊利股份未來行情,直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伊利股份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伊利股份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09-09,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B. 伊利股份歷年的分紅情況
截止到2017年分紅情況詳見下列表格:
(2)伊利集團2018財務報表分析報告擴展閱讀
伊利股份2017年營收利潤強勢增長 投資回報率節節攀升
2018年4月26日晚間,伊利股份(600887.SH)發布2017年度報告,報告期內伊利股份實現營業收入680.58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2.2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高達60.03億元,其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17.70%。
2017年,在潘剛董事長提出的「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健康食品提供者」這一願景引領下,伊利始終以業務為導向,堅守品質,持續創新,堅定不移地推進國際化戰略;
實現了營業收入持續行業第一、凈利潤持續行業第一、綜合市場佔有率持續行業第一,消費者滲透率持續行業第一、凈資產收益率持續全球乳業第一的斐然成績。伊利以五大核心指標全部穩居行業第一的強大實力,引領行業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從年報來看,伊利股份已具備較深的護城河,主要表現在其行業地位、公司規模和現階段乳製品價格的穩定帶來的遠高於行業的ROE等因素上。輔以伊利年年攀高的高分紅特徵,使其在基本面與投資者回報方面獨樹一幟。
C. 伊利財務報表分析論文
伊利財務報表分析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伊利財務報表分析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摘要
為整頓食品安全問題,特別是乳製品市場,國家實施了鼓勵企業並購和擴張等的一系列政策,這對於我國的乳製品行業來說是很好的機遇。本文通過對光明伊利的財務報的分析,發現伊利目前在資產利潤等方面明顯優於光明乳業,這是否意味著伊利將來在乳製品市場上「獨占鰲頭」本文從營銷渠道、技術創新管理、財務風險質量、盈利質量的角度對兩家企業進行分析,結果卻是不盡然。
關鍵詞
營銷管理技術創新財務風險盈利質量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問題日益重視,由於乳產品中含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親睞。從乳製品整個行業來看,它在我國正處於成長階段,今後的發展空間很大:第一,人們收入普遍增加,低收入者提升消費產量。目前我國乳製品市場主要集中於城市,而有研究明,當居民收入超過1000美元時,人均消費乳製品會快速增長,發展中國家也會有相應的增長趨勢。2012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收入7917元人民幣,同時,農村人口基數大,中國的乳製品產量迅速提升指日可待。第二,我國老年化趨勢會加速對乳製品的需求。第三,國家政策的扶持。為整頓食品衛生安全,國家在規范國內乳製品市場的同時,提高了進口奶粉的門檻,對外公司反壟斷有望規范乳製品市場,壯大發展國內乳製品企業,而國家有關提高乳製品行業集中度以及鼓勵企業並購和擴張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為我國乳製品行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面對如此一塊巨大的「乳酪」,乳業巨頭「光明」「伊利」,誰將領跑未來的乳製品市場
一、企業介紹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加工總廠,是國家520家重點工業企業和國家八部委首批確定的全國151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之一。2005年11月16日,伊利通過全球最高標準的檢驗後正式牽手奧運會,成為唯一一家服務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中國乳品公司。目前,伊利集團擁有液態奶、冷飲、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業部,所屬企業近百個,旗下有純牛奶、乳飲料、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酸奶、乳酪等1000多個產品品種。伊利雪糕、冰淇淋產銷量已連續19年居全國第一,伊利超高溫滅菌奶產銷量連續多年在全國遙遙領先,伊利奶粉、奶茶粉產銷量自2005年起即躍居全國第一位。
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96年9月由上海牛奶集團和上實資產共同設立的滬港合資企業。2007年1月,被商務部評為中國最具市場競爭力的品牌,同年9月,被衛生部、農業部、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等聯合授予「中國食品安全十強企業」稱號,是中國液態奶企業中唯一獲得此稱號的企業。目前,光明新鮮牛奶、光明新鮮酸奶、光明新鮮乳酪的市場份額均位居全國首位。
在2012年中國500強企業排名中,伊利股份排在128位,而光明乳業為296名,這是不是意味伊利股份的成功是不可超越的呢?
首先我們來看2012年兩個企業公司規模的比較。
從資產規模、職工人數、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來看,伊利股份都要優於光明乳業,那是不是說明伊利股份在這個行業具有絕對優勢呢?結果不盡然。企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未來的潛在發展能力,而市盈率這個財務指標能夠很好地反映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發展的預期,企業盈利前景越好,市盈率就越高。在2009年至2012年期間,伊利股份的市盈率在20至40之間,而光明乳業在這期間市盈率在35至79.5之間,食品飲料行業的市盈率在15至20之間。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光明乳業市盈率高過了伊利股份,也遠遠超過了行業平均市盈率,說明投資者對光明未來的前景是很有信心的。
那麼伊利股份(以下簡稱伊利)和光明乳業(以下簡稱光明)誰更具有發展潛力?本文從財務報的不同角度對兩家企業進行分析。
二、公司整理質量比較
本文從營銷渠道、技術創新管理、財務風險質量、盈利質量的角度進行分析。
(一)營銷渠道分析
在營銷渠道方面,伊利的主要優勢是公司產品遍布全國各地,與經銷商積極開拓市場;光明的主要優勢是產品集中在華東地區,顧客忠誠度高,滲透到縣級城市,物流創建能力強,並且光明近些年來積極並購國外企業,增加海外市場的銷售渠道,而這一點伊利要遜色很多。從國內市場開拓的廣度來說,伊利要強於光明,但光明近些年來積極進軍中國華南、華北地區,在國內市場銷售渠道上伊利的優勢會逐漸消失。本文通過研究分析光明和伊利財務報中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和銷售人員數量占總職工比例來衡量企業在銷售渠道上投入的力度。
伊利在銷售人員投入的絕對數量上具有絕對的優勢,這個主要是UHT奶在全國銷售的營銷模式決定的。相對投入程度模式比較,光明在這六年裡的投入逐年增加,且投入的力度要強於伊利,伊利在2011年以前是逐年上升,2011年後開始下降,說明伊利在營銷渠道上優於光明,而光明在積極增加其在銷售渠道上的力度,縮小兩者的差距。
(二)技術創新管理分析
乳製品的技術創新工藝能為未來乳製品需求創造新的需求點,比如:優質奶源、在產品中添加有機因子、開發滿足不同年齡段需求的差異化乳製品等。另一方面,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增加,對高端牛奶消費品的需求也會相應增加,光明在這個方面強於伊利:伊利雖然占據了內蒙古呼倫貝爾、黑龍江杜爾伯特和新疆天山三大黃金奶源基地,但是光明在開拓本國奶源基地的同時,並購了紐西蘭等國外奶製品相關企業,在尋求擴大和擁有優質奶源基地的同時,吸收了先進的乳品加工工藝、技術和設備,擁有國內規模最大、最完善的奶牛生產性能測定系統(DHI)。由於報中沒有披露當年的研發費用支出,我們還可以通過人力資本――技術人員數量占職工比來衡量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上中伊利的技術人員還包括質檢等職務人員,我們可以知道,從2007年到2012年,光明在技術人員的投入比例上都大於伊利(除去伊利質檢等職務人員,差距更大),說明光明更加重視技術創新活動。
(三)財務風險質量分析
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是兩個衡量企業財務風險的重要指標,它有助於投資者了解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流動比率過低,說明企業財務風險大,償債能力不強,企業沒有足夠的流動資產來償還債務,不利於債權人;比例過高,說明經營者比較保守,不善於利用短期資金盈利或舉債經營,資本使用效率不高。一般而言,流動比例保持在2比較穩妥,速凍比率為1比較適合。光明與伊利的財務風險數據。
我們可以知道,無論是流動比例還是速動比例,光明的比例趨勢都要高於伊利,伊利流動比率在0.7左右徘徊,速動比率在2009年之後一直呈現下降趨勢,2012年低至0.28,相比而言,光明的財務風險要穩健多了,這個可能與伊利近幾年的急速擴大規模有關,這種快速的膨脹不得不讓人們對其財務風險產生擔憂。
(四)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質量可以從凈利潤質量、凈利潤率以及毛利率這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凈利潤質量。凈利潤是衡量企業經營績效的一個綜合指標,對於投資者來說,凈利潤代能為其創造回報的基本因素,對於管理者而言,是其進行經營管理決策的基礎。當然僅靠凈利潤絕對數額的增減變化是不足以判斷企業的盈利能力,還需要結合銷售收入綜合進行考慮。如果銷售收入的增長率快於凈利潤的增長率,盈利能力可能是下降的,相反,如果凈利潤的增長速度快於盈利能力的增長速度,則盈利能力可能是上升的。所以,本文結合銷售凈利率反映凈利潤質量。
我們可以知道,2007年至2009年這段期間,伊利的凈利潤率要高於伊利,2008年虧損期間也低於伊利股份,2009年之後伊利凈利率都要高於光明乳業。總體趨勢來說,伊利股份的凈利潤率要高於光明乳業。但對比伊利每年持續增加的銷售收入,為什麼在2008年會出現巨大的虧損?對比2007年和2008年的財務報,發現其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劇增20多億,在年報中顯示的是由於受三聚氰醯胺事件的影響,「為恢復市場信譽而做的`促銷和宣傳產生的費用」,而在附註中絲毫沒有涉及此項費用的詳細信息,這不得不讓我們對伊利的經營風險產生懷疑。
2、毛利率質量。毛利率的大小有助於投資者了解其投資方向,它是反映企業核心能力和成長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伊利和光明歷年的毛利率具體所示。
我們可以得到,兩家企業毛利率歷年現的比較平穩,光明的毛利率要普遍高於伊利,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光明乳業的經營績效質量要好。
三 、結論
伊利股份在資產規模職工人數以及獲利能力要勝於光明乳業,本文希望通過分析兩個企業之間的財務報得出存在差距的原因,事實上在我們研究報後發現:光明乳業在營銷渠道追趕伊利,縮小差距,優質奶源基地產品開發強度和創新能力這些決定企業今後成長趨勢的因素要強於伊利,並且伊利財務風險大,而光明乳業的財務風險則比較穩健,這些為光明乳業將來的發展擴張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以,面對中國巨大的潛在乳製品消費市場,增長趨勢強勁的光明乳業趕超伊利股份還是有無限可能。
拓展:
論文 格式
一、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碩士學位論文,要求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見解或新成果,並對本學科發展或經濟建設、社會進步有一定意義,表明作者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學科知識,具有從事學術研究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
博士學位論文,要求對所研究的課題在材料、角度、觀點、方法、理論等方面或某方面有創新性成果,並對學術發展、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有較重要的意義,表明作者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學科知識,具有獨立從事學術研究的能力。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由博士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
學位論文應當用規范漢字進行撰寫,除古漢語研究中涉及的古文字和參考文獻中引用的外文文獻之外,均採用簡體中文撰寫。
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或一組相關論文組成的一篇]系統完整的、有創造性的學術論文。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一律不接受其學位論文答辯申請。
二、學位論文的一般格式
學位論文一般應依次包括下述幾部分:
1. 封面(參見附件1)。
2. 版權聲明。
3. 題目:應准確概括整個論文的核心內容,簡明扼要,讓人一目瞭然。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
4. 中文摘要:內容摘要要求在3000字以內,應簡要說明本論文的目的、內容、方法、成果和結論。要突出論文的創新之處。語言力求精煉、准確。在本頁的最下方另起一行,註明本文的關鍵詞(3-5個)。
5.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上方應有題目,內容與中文摘要相同。在英文題目下面第一行寫研究生姓名,專業名稱用括弧括起置於姓名之後,研究生姓名下面一行寫導師姓名,格式為Directed by...。最下方一行為英文關鍵詞(Keywords 3-5個)。參見附件2。
6. 目錄:既是論文的提綱,也是論文組成部分的小標題。
7. 序言(或序論、導論):內容應包括本課題對學術發展、經濟建設、社會進步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述評,本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論文運用的主要理論和方法、基本思路和論文結構等。
8. 正文:是學位論文的主體。根據學科專業特點和選題情況,可以有不同的寫作方式。但必須言之成理,論據可靠,嚴格遵循本學科國際通行的學術規范。
9.注釋:可採用腳注或章節附註的方式,按照本學科國內外通行的範式,逐一註明本文引用或參考、借用的資料數據出處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觀點,嚴禁抄襲剽竊。
10. 結論:論文結論要明確、精煉、完整、准確,突出自己的創造性成果或新見解。應嚴格區分本人研究成果與他人科研成果的界限。
11. 參考文獻:按不同學科論文的引用規范,列於文末(通篇正文之後)。外文用原文,不必譯成中文(參見附件3)。
文獻是期刊時,一般書寫格式為:作者、篇名、期刊名、年月、卷號、期數、頁碼。
文獻是圖書時,一般書寫格式為:作者、書名、出版單位、年月、版次、頁碼。
12. 附錄:包括正文內不便列入的公式推導,便於讀者加深理解的輔助性數據和圖表,論文使用的符號意義,縮略語,程序全文和有關說明,其它對正文的必要補充等。
13. 作者的致謝、後記或說明等一律列於論文末尾。
14. 學位論文原創性聲明和授權使用說明(導師和作者本人均需簽名)。
15. 封底。
;D. 求伊利股份2008至2011上半年財務報表分析,一定要有2011上半年的財務指標分析哦。
伊利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報告
一、盈利能力: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主營業務收入(萬元) 1894576 1475073 1226079 1151095
凈利潤(萬元) 81595 34472 25426 11686
銷售毛利率(%) 28 20 35 29
表一
根據表一,伊利股份從2008年到2011年的半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在100億以上,凈利潤從1億到8億,這么高的主營業務收入,同時還能保持20%以上的毛利率,說明伊利股份作為中國乳業的領軍企業確實有足夠的競爭力。
二、成長能力: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主營收入增長率(%) 28 20 6 23
凈利潤增長率(%) 136 35 117 -48
表二
根據表二, 伊利股份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是小於凈利潤增長率的,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在2011年是因為公司的毛利率顯著提高,從20%到28%。在2010年在毛利率下降的情況下凈利潤增幅依然大於主營業務收入的原因是2010年的三項費用佔比小於2009年。在2009年,凈利潤率大於收入的原因之一是毛利率的提高,第二是2008年的凈利潤基數太小。2008年凈利潤下降的原因是當時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後伊利又迅速恢復,說明伊利的經營者確實厲害。
三、財務健康狀況: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資產負債率(%) 71 72 73 57
流動比率(%) 0.77 0.8 0.73 0.94
速動比率(%) 0.54 0.6 0.56 0.59
表三
根據表三,伊利的資產負債率從2008年的57%之後一直高於70%。主要原因是從2008年4季度開始,伊利股份開始加大短期借款的佔比,這個在流動比率上也可以看出,從2009年開始,伊利的流動比率有了一個明顯的下降。當然,對於伊利來說,其實,70%的負債率,以及0.7左右的流動比率,是不會使他產生大的財務風險的。反倒有降低WACC的效果。
四、現金流情況: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經營現金流凈額(萬元) 2124054 1694515 1293463 1314913
自由現金流凈額(萬元) 94343 25810 61339 84177
表四
根據表四,伊利的經營性現金流情況還是不錯的,但是總的自由現金流走勢有點不穩定,這主要源於公司還在擴張,投資額並不確定,因此影響了最終的自由現金流。 這也沒什麼不好
完了,看在我這么認真的份上加分吧
E. 伊利公司近三年的財務報表
該公司的近三年的財務報表以及資產負債比和利潤率可以在上交所上市公司公告內查看得到。打開上交所的官方網站,輸入伊利股份點擊對應的年度財務報表就可以進行查看。具體查看方法如下:
1、在電腦的網路上輸入上交所,找到其官方網站以後點擊進入。
2、進入到上交所的官網以後點擊上方的披露,然後選擇最新公告進入。
3、在出現的上市公司公告界面中輸入伊利股份點擊查詢。
4、此時在檢索結果的頁面下方可以看到2019年度伊利敬明年度報告點擊進入。
5、在該年度報告界面中可以按CRTL和F鍵輸入查找需要查亮察告找的關鍵如資產負債表就可以看到。
6、如需要查找速動比,則輸入速動就可以查看到對應的比例。
7、在搜索界面的上方點擊年報就可沒鎮以檢索的18和17年度的年度報告。
8、分別點擊進入就可以看到18以及17年度的財務報告了。
F. 伊利財報大解讀:毛利率下降,銷售費用壓縮,為了激勵潘剛擠利潤
伊利三季報發布後,股價罕見跌停!是基本面惡化,還是投資者此前預期太高?
前三季度,伊利營收737.70億,同比增長7.42%,凈利潤60.24億,同比增長6.99%。
其中,第三季度營收增速11.17%,較第二季度營收增速22.49%,出現大幅下降,凈利潤增速也是環比大幅下降!
業績增速環比大幅下降,低於市場預期,導致季報發布後股價跌停。其實,是市場預期太高了,第二季度的業績高增長是個特殊情況,並不能持續。當然啦,伊利財報也有些問題,是否會導致長遠的業績壓力,還需要更長時間觀察。
第二季度,伊利營收增速22.49%,凈利潤增速72.28%,半年報發布會,面對驚艷的第二季度業績,市場對伊利的預期變得過度樂觀,導致了伊利半年報發布後股價漲停!
伊利第二季度的業績,其實並不驚艷,只是資本市場的幻覺而已。因為這跟整個乳業的發展情況是對應的,第二季度,蒙牛的營收增速也在20%左右(剔除剝離後的君樂寶)。而且,上半年蒙牛的營收增速比伊利高不少。
半年報發布後漲停,三季報發布後跌停,更多的是市場在糾正前期的過度樂觀預期!
1、毛利率持續下降,銷售費用持續壓縮,擠利潤!
2020年前三季度,伊利毛利率36.94%,較去年同期下降了0.75個百分點,較今年上半年的38.17%,下降了1.23個百分點。
其中,第三季度,毛利率34.72%,創下近六年來單季度新低!較上半年毛利率下降3.45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27個百分點!
毛利率下降,市場認為主要的原因是下半年原奶價格上漲。
但是,伊利股份近兩年的毛利率在持續下降!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同比下降0.41個百分點,2019年,毛利率同比下降0.47個百分點。
毛利率下降也不僅僅是原奶價格上漲,也可能跟公司的產品競爭力有關。
2020年前三季度,銷售費用率22.61%,同比下降0.95個百分點;管理費用率4.55%,同比上升0.22個百分點;前三季度,股權激勵費用攤銷4.7億,如果剔除股權激勵費用攤銷,管理費用同比出現下降,說明,核心團隊人員的回報在增長,底層員工的薪酬回報可能出現下降了。
雖然毛利率下降,但是銷售費用一壓縮,凈利潤就擠出來了,前三季度凈利率8.22%,僅僅同比微降0.02個百分點。
近兩年,銷售費用持續壓縮,2019年,銷售費用率23.28%,同比下降1.57個百分點。
毛利率持續下降的背景下,銷售費用的持續壓縮就很關鍵。伊利是一家銷售驅動的公司,銷售費用是凈利潤的三倍左右,把銷售費用擠一擠,凈利潤也就出來。
股權激勵有五年業績承諾,碰到年成不好,就會擠一擠銷售費用,把凈利潤湊出來!
自從2019年的58億股權激勵回購後,伊利的負債規模持續上漲。
2020年9月末,短期借款95.41億,較2019年末上漲109.23%,股權激勵未實施前,短期借款很少;其他流動負債105.97億,較2019年末上漲245.29%,其他流通負債主要是公司發行的超短期融資券,股權激勵實施前,其他流動負債幾乎為0,現在都有百億規模了。
負債規模的大幅上漲,帶來的是利息費用的大漲,2019年前三季度,利息費用高達3.65億,同比增長107.38%。
2、股權激勵回購58億,或阻礙伊利發展!
好的股權激勵模式,會促進公司發展,差的股權激勵模式,可能會導致利益分配不合理,帶來道德風險、劣幣驅逐良幣問題,阻礙公司發展。
伊利的股權激勵結構不合理,可能會阻礙伊利發展。
2019年,伊利耗資58億,以均價31.67元/股,回購1.82億股,用於股權激勵。股權激勵授予股份1.52億股,價格為15.46元/股,不到回購均價的一半,一下子損失25億。有五年業績承諾,扣非凈利潤增長率年化8%,25億分五年攤銷,每年5億左右。
2018年,伊利扣非凈利潤58.78億,按照扣非凈利潤年化增長率8%測算,一年新增扣非凈利潤4.7億,還不夠5億的股權激勵攤銷費用,顯然,股權激勵的授予價格過低,激勵費用過高。
面對每年5億的股權激勵攤銷費用,業績壓力就很大了,這時候,壓縮銷售費用擠利潤,就是一個好辦法。
像伊利這樣的銷售驅動的乳業公司,持續壓縮銷售費用,可能會對公司的市場份額產生影響,對公司產品的銷售也會產生影響。
2020年上半年,伊利營收同比增長5.45%,蒙牛實際營收同比增長9.4%,伊利營收增速相對於蒙牛,下降了太多。如果算上2019年剝離的君樂寶,蒙牛上半年營收規模跟伊利近乎持平!
伊利敢於把股權激勵價格定得過低,容忍攤銷費用5億,很大程度上,也是蒙牛在2019年7月份,把君樂寶股權轉讓給了石家莊國資,這才有了2019年8月份,伊利低價的股權激勵。因為君樂寶被剝離了,在兩三年內,蒙牛營收規模很難追上伊利。但回過頭看,股權激勵五年業績承諾期後,伊利的市場份額會怎樣呢?是否能延續前期的市場份額增長趨勢,或者是市場份額可能萎縮呢?
股權激勵都給了誰?
潘剛一人拿走股權激勵的三分之一,如果算上劉春海和趙成霞,三人一共拿走近45%,其他的475位核心人員也分得不少,平均一人每年額外增加50萬吧。
5億的每年攤銷費用,潘剛就佔了1.7億,另外,潘剛的薪酬也很高,2019年,潘剛薪酬高達1934萬。 算上薪酬,伊利一年給潘剛的實際薪酬近2億。
為什麼不直接給潘剛發2億的年薪呢?
可能有兩個原因,1、股權激勵更容易通過,直接發2億年薪,董事會很難通過;2、避稅,1.7億股權激勵費用,最後落到股權減持,稅相對較少,如果是年薪2億,所得稅支出就很高了。
潘剛到底值不值年薪2億呢?這個就不好說了,跟同行業和大型上市公司的職業經理人相比,只能說2億的年薪太高了。
2018年,潘剛在美國游學養病,但是,2018年,伊利的營收增速高達16.89%,是自2011年以來,營收增速最高的一年。怎麼說呢?一個人的成功,不僅要看個人能力,也要看行業趨勢。
另外,潘剛不僅僅是職業經理人,還是伊利的第二大股東,除了第一大股東呼和浩特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地方國資)持股8.85%,潘剛就是最大的個人股東,持股4.71%,這部分持股市值111億,也算是頂級富豪之列了。潘剛的股份都是怎麼來的呢?都是近15年來,伊利股權激勵授予的。
伊利的58億股權激勵回購,很可能是伊利的一個轉折點,或阻礙伊利的發展。股權激勵價格過低,激勵費用攤銷過高,導致伊利可能持續壓縮銷售費用,去完成股權激勵的業績承諾。
可以預見,未來幾年,伊利還可能會持續壓縮費用,伊利的市場份額很難再維持前期的增長速度,不下降,就已經很不錯了。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巨額的股權激勵,低價授予董事長和核心團隊,不如直接給這些人發現金,這樣更有利於公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