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杠桿驅動轉盤

杠桿驅動轉盤

發布時間:2023-07-31 10:02:39

『壹』 為什麼自行車能動它的原理是什麼

自行車由25個基本部件組成,其動力來源於「腳踩踏板」,再通過杠桿、齒輪、鏈條等裝置,將動力傳遞到車輪上,車輪與地面接觸產生摩擦力,在引力、動力、慣性的作用下,只要不斷地踩動踏板,自行車會向前一直走

自行車行走的原理

在說自行車行走的原理之前,不得不提到慣性,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被成為「慣性」,慣性是物體對自身運動狀態變化的一種阻抗程度,而質量是決定物體慣性大小的重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外力越大,慣性越大,反之亦然,當物體處於靜止狀態時,慣性為零。

前文中大致說了一下自行車的構造和動力來源,接下來再說自行車行走的原理,地球會對任何有質量的物體施加引力,以自行車為例,自行車在引力的作用下會緊貼地面,基於自行車「圓形車輪」的構造,自行車很難直立在路面上,當人們對自行車的驅動系統施加力時,會對車輪施加一個向前行走的動力,在引力、重力、慣性的三重作用下,以及輪胎對地面產生的摩擦阻力,就會推動自行車向前走。

此外,如果自行車的軸承為雙向軸承,當人們「倒著蹬腳踏板」時,自行車同樣可以往後走,因為施加力的方向發生了改變,前進的方向也會發生改變。

『貳』 自行車把到底是費力杠桿還是省力杠桿

自行車車把是省力杠桿。
杠桿分為省力、費力、等臂三類。省力杠桿是指,動力臂比阻力臂長,也就是說人們用很小的力就能轉動自行車前輪,來控制自行車的運動方向和平衡。
平時騎自行車的時候,遇到剎車罵我們能通過很小的力氣拉動剎車閘達到剎車的目的,很明顯就是省力的。

『叄』 第三方股票杠桿交易合法嗎

目前在中國股票場外配資是不允許的,所以第三方股票杠桿交易也是不合法的。建議謹慎為好。

『肆』 自行車上的滑輪。齒輪。杠桿

有杠桿的地方:方向把、手捏閘、閘力傳遞鋼絲條的各個拐點、
齒輪:腳蹬的齒輪盤和後輪的小輪盤(鏈條傳動是齒輪傳動的變形)、棘輪內的棘輪齒、鈴鐺內齒輪付;
你說的滑輪是指滾動軸承吧:前軸、中軸、後軸、立軸(方向軸)、棘輪等地方。

『伍』 汽車前輪方向盤的杠桿原理圖是什麼樣的

汽車方向盤是一個操縱件,那麼要對汽車的轉向系進行了解。整個轉向機構的原理是通過齒輪齒條把圓周運動轉變為直線運動,推動車輪旋轉。原理圖如下:

單說方向盤的話,就是個杠桿。方向盤的半徑是力臂長度,方向盤越大越省力。

(5)杠桿驅動轉盤擴展閱讀

汽車轉向器分為幾種類型。 最常見的是齒條齒輪式轉向器和循環球式轉向器。齒條齒輪式轉向系統已迅速成為汽車、小型貨車及SUV上普遍使用的轉向系統類型。其工作機制非常簡單。

齒條齒輪式齒輪組被包在一個金屬管中,齒條的各個齒端都突出在金屬管外,並用橫拉桿連在一起。小齒輪連在轉向軸上。轉動方向盤時,齒輪就會旋轉,從而帶動齒條運動。齒條各齒端的橫拉桿連接在轉向軸的轉向臂上。

目前,眾多貨車和SUV上都在使用循環球式轉向系統。 其轉動車輪的拉桿與齒條齒輪式轉向系統稍有不同。轉動車輪的拉桿與齒條齒輪式轉向系統稍有不同。循環球式轉向器有一個堝桿,循環球式系統中的動力轉向工作原理與齒條齒輪式系統類似。 其輔助動力也是通過向金屬塊一側注入高壓液體來提供的。

『陸』 杠桿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很普遍,你對杠桿原理有哪些了解呢

杠桿基本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普遍,省勁杠桿有羊角錘,解屏器,老虎鉗,修枝剪刀等;費勁杠桿有木筷,醫用鑷子,魚桿,掃把,船漿等;等臂杠桿有天平秤,滑輪組,翹翹板等。在應用杠桿時,為了更好地省勁,應當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要想省間距,應當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要想又省勁而又少挪動間距是無法完成的。

當外力於杠桿內部隨意部位時,杠桿的回應是其實際操作體制;倘若外力的作用點是支點,則杠桿不容易發生一切響應。

『柒』 分拆:破解銀行的低估值—機構轉型系列之六

2005-2020,商業銀行發展驅動力的四個變化。(1)2005-2010產業驅動: 把握房地產和出口兩大產業鏈,機構普遍獲得了資產規模擴張機會; (2)2011-2013杠桿驅動: 資產由製造業轉向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台集中,利用非標資產與同業合作繞開信貸投放領域的限制,借力非標擴張提升杠桿,機構獲得了「彎道超速」的發展機會; (3)2014-2016投資驅動: 負債和資產同時脫媒,同業融資擠出了存款,委外投資擠出了信貸,商業銀行負債和資產管理脫離了傳統控制的邊界,更高的錯配程度增加了機構風險隱患。 (4)2017-2019零售驅動: 一方面去杠桿環境下,零售夯實了負債基礎,起到了「壓艙石」作用;另一方面隨著大數據等技術完善和居民消費意識興起,各類消費金融產品此起彼伏,部分零售資產成為變相的「高利貸」。 (5)2020後疫情時代: 企業格局走向集中,居民財富遷徙。作為最重要的綜合金融服務商和流量入口,銀行將顯著受益於產業格局變化和居民財富再配置。部分受益板塊將成為銀行權益資產重估的催化劑,這也為板塊的分拆提供了現實可能。

板塊分拆是解開銀行板塊低估值的鑰匙。(1) 銀行股PB常年破凈,除了「資產質量真實性」的視角外,近年來尤其是疫情後的 政策指引 和包括互聯網巨頭機構進入金融場景帶來的 競爭效應 也是影響銀行股估值的重要原因。如螞蟻金服、京東數科等金融 科技 公司的挑戰並不在於商業銀行現有存量業務,而是對過去商業銀行觸不到的客戶進行「搶灘登陸」。(2)同時期商業銀行也在獲得結構性的發展機會,這體現在資產管理、財富管理、私人銀行、機構平台、 科技 服務等一系列輕型業務和新市場領域。在保證業務協同度的情況下,分拆高隱含估值(參考海外可比機構)、高盈利能力(ROE在15%以上)、低周期波動、資產質量相對清晰的子板塊可以提升總市值水平、並有條件實施權益融資/股權激勵,實現市值擴張的正反饋。

板塊分拆

當前銀行板塊估值中樞較低,對商業銀行經營者而言,權益資產的估值水平影響了資本補充能力,這對後續安排IPO、定增、債轉股的計劃和節奏息息相關。長期看,如果凈息差空間越來越小,商業銀行將面臨中長期ROE下降的問題。未來銀行權益類資產依靠什麼估值中樞才能提升,這具體需要什麼樣的催化劑?

一、2005-2020年商業銀行盈利的驅動力變遷

銀行業景氣程度既與我國經濟總量擴張相關,又與我國經濟結構轉型有密切聯系。我們將2005年以來商業銀行發展驅動力分為四個階段,即產業驅動、杠桿驅動、投資驅動和零售驅動。

1、2005-2010產業驅動(把握房地產和出口兩大產業鏈)

這一階段,我國經濟處於高速發展階段,GPD平均增速超過10%,資產規模增長成為拉動銀行業績的主因。商業銀行快速發展在於是否抓住了房地產和出口貿易兩大產業鏈。

一方面,以房地產開發貸、居民按揭貸款為主體中長期貸款保持高速增長。 城市化水平提升促進我國房地產市場活躍,購房需求加速釋放,除去2008年經濟危機影響,這一階段房地產開發投資金額保持在35%以上的增速,同時以按揭貸款為主體的個人中長期貸款也跟著擴張。

另一方面, 從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成為製造業的「世界工廠」。我國的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從2001年的5098億美元擴大到2010年的近3萬億美元,製造業進出口總額增長近5倍。出口產業鏈規模擴張的同時,這帶動了出口信貸的增長,沿海地區商業銀行受益更大。

2、2011-2013杠桿驅動(抓住非標擴張的載體)

這一階段 社會 融資需求從製造業向房地產、地方融資平台集中。由於傳統信貸投放手段在2010年後受到了限制,基於同業買入返售等業務的同業投資項目起到了資產投放的「轉換器」的作用。這種情況下,先行 探索 的銀行有了「彎道超車」的發展機會。在不嚴格進行資產穿透的情況下,同業資產的資本扣減水平(一般為20%-25%)大幅低於傳統企業信貸類資產(一般是75%到100%),同業投資同時提到了節約資本、提升杠桿的作用。

3、2014-2016投資驅動(負債和資產同時脫媒)

這一期間,大類資產配置環境表現出「經濟增長乏力,流動性寬裕、業務創新空間放開」的組合。商業銀行出現了負債和資產同時「脫媒」的格局:即負債端加大了對同業融資、同業存單的依賴,擠出了存款;資產端加大了對投資類資產的依賴,擠出了貸款。這一階段,商業銀行與非銀機構形成了「同業存單-委外投資-表外獲取超額收益」的擴張鏈條:非銀資管機構藉助委外等模式募集到商業銀行機構資金,實現了自身規模擴張;對銀行而言,負債端和資產端愈發脫離機構自身的掌控,負債端的不穩定性尤其影響了包括銀行、非銀資管機構之間的經營分層。

4、2017-2019零售驅動(「壓艙石」和「高利貸」)

2017年啟動的金融去杠桿使得之前依靠投資驅動的業務發展模式走到了盡頭。在流動性管理規定、同業規模佔比限制、大額風險暴露管理等一系列要求下,同業負債和投資的擴張來源受到限制,商業銀行重新回到存貸等本源類業務,零售業務尤其受到重視。

和之前一般認為零售帶來穩定負債不同(即「壓艙石」),得益於數據體系完善和居民消費意識提升,零售資產類業務(如消費貸、信用卡分期等)是這一階段擴張主力。消費金融是2017年以來規模增長最快的金融子行業,涉及到銀行消費信貸部門、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小貸乃至互聯網機構等多種類型。憑借資產高收益與擴張高速度,包括ABS、同業借款等在內的消費金融資產也成為金融機構應對「資產荒」下的新選擇。目前僅銀行表內的消費貸款余額(不含房貸、經營貸)約14萬億元,而以獨立的26家消費金融公司為例,當前行業規模近5000億元,近年來年化增長約35%。

5、2020之後:下輪機會在哪裡?

2020年以來,受疫情沖擊和行業監管環境的變化,商業銀行零售資產增長速度放緩。一方面,疫情沖擊沖擊資產質量,部分客群和消費場景(如長租公寓/醫美/教育/ 旅遊 )受影響較大;監管要求限制了利潤空間,如最高人民法院法調整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約15.4%),考慮到部分消金產品實際利率已高於該水平(如我國信用卡利率上限約為18%),作為持牌機構後續產品定價受約束的可能性較大。

如果零售類資產這一引擎逐步停擺,2020年之後新的增長驅動力在哪裡?從海外成熟市場經驗看,經濟增長中樞下降,利率水平保持低位環境下,做大資產管理、財富管理等中間業務板塊可能成為金融機構新一輪發展的引擎。以摩根大通為例,其作為「一站式全能銀行」在發展零售業務的同時,通過發展投行業務和資管業務,做輕資本的同時提升ROE水平。同時貝萊德,貝萊德定位於全能型的資產管理機構,以指數類產品和另類資產作為規模驅動的主力,利潤能否穩定向上。

在我國未來中低速增長、低利率環境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增長機會將優於傳統信貸業務。以我國財富管理市場為例,我國居民財富管理規模近200萬億元,近80%沉澱在房地產和定期存款上。未來各家機構都盯住了相關財富遷徙的可能機會。「余額寶」收益率破2之際,我國的財富管理市場既面臨傳統銷售規模快速擴張帶來的產品兌付和機構聲譽壓力,也有存量市場騰挪(如過去資金池產品和房地產市場)和新場景(如居民養老)、新資產(如消費金融)帶來的發展機會。未來相關資產向資管產品調整的趨勢,作為最重要的流量入口,銀行將顯著受益於居民資產的再配置,也將成為銀行權益資產重估的催化劑。

二、為什麼當前銀行板塊低估值?

DDM折現模型是我們理解權益估值的基本出發點。從DDM模型出發,我們推導出銀行股權的PB價格:

針對給出的公式模型,下表測試不同假設條件下銀行股的估值水平,從穩健性測試看,商業銀行保持1倍以上PB估值水平是可能的。(註:相關參數的設置和討論,可以參考之前報告《銀行的估值中樞應在哪裡?》)

但為何商業銀行估值中樞實際上低於我們的測算中樞?權益市場投資者多從 「資產質量真實性」 的視角進行分析,我們認為近年來尤其是疫情後的政策指引和包括互聯網巨頭機構進入金融場景帶來的競爭效應也是影響銀行股估值的重要原因。

政策指引

政策指引影響了商業銀行參與 社會 資源的分配。一方面,疫情後出於為實體讓利的政策目標,降低資產收益尤其是信貸端資產收益是為實體讓利的主要手段,長期看這也降低了商業銀行在表內獲得風險溢價的能力,限制了商業銀行板塊的估值擴張。根據央行數據披露,2020年4月新發放普惠小微貸款平均利率為5.24%,這比2019年底下降近70BP,截止2020年7月底,考慮到目前1.5萬億元的全年讓利目標完成約8700億元左右,預計後續面向中小微企業資產端收益下降還有持續性。

另一方面,政策對尾部的機構加大了扶助托底,這也減少了機構尾部風險。如2019年5月以來,隨著包商銀行、錦州銀行等一批機構出現重大風險問題,在化解代表性金融機構之後,國務院支持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金,提高永續債發行審批效率,降低優先股、可轉債等准入門檻,同時允許地方政府通過專項債等方式為商業銀行補充資本。政策的扶持效應也會使得我國銀行不會像歐美銀行在流動性沖擊時估值異常下挫(如殺估值到0.2-0.3PB的估值水平)。

模式競爭

螞蟻金服、京東數科等金融 科技 公司的壯大挑戰了傳統金融進行的商業模式。這種挑戰並不在於存量業務,而在於對過去商業銀行難以觸及到的客戶進行的「搶灘登陸」。如支付寶和微信分別擁有7億和12億月活客戶,這其中包含了大量傳統銀行無法觸及的長尾用戶。同時美團、拼多多、京東等互聯網公司的崛起為他們提供了高頻的應用場景。

互聯網巨頭的成功滲透實際上影響了商業銀行在線上信用卡、消費金融等業務的想像力這體現在:

流量更豐富。 微信打開了中國廣袤的下沉市場,為互聯網公司新增了3-4億的低成本流量。雖然下沉市場客戶存在年齡比較大,收入相對較低,在金融消費領域意識相對落後等共性特徵,但互聯網公司可以以較低的成本通過彈窗、私信等方式教育用戶,進行流量轉化。相比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公司在流量上更具優勢。

甄別能力更強。 相對於傳統金融持牌機構,互聯網公司資金成本相對較高。但傳統金融機構缺乏更細致的客戶甄別能力,資金端的優勢將被互聯網巨頭通過數據蠶食。

信用體系更先進。 互聯網公司擁有很強的支付場景,用戶使用頻率高、信賴度高,同時直接關聯企業,從而可以更好地給客戶提供消費金融產品,獲取更豐富的用戶數據,風險識別能力相對更強。在信用體系建設上,互聯網平台已經領先於傳統持牌金融機構(如螞蟻金服的支付寶信用分),圍繞著信用積分體系,預計還會有更多的消費金融場景落地。

三、為什麼分拆可以提升估值?

從公司治理角度看,板塊分拆指上市公司控股(包含絕對控股和相對控股兩種)子公司單獨IPO,並出售增量股權給其它投資者(不包含母公司投資者)的行為,分拆上市已經成我國資本市場運作的新風口。根據證監會發布的《科創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第三十一條規定:「達到一定規模的上市公司,可以依據法律法規、中國證監會和交易所有關規定,分拆業務獨立、符合條件的子公司在科創板上市。」

在我國資本市場上,體量大的業務板塊(如商業銀行)估值中樞較低,板塊分拆機會給予潛在高估值板塊價值體現的機會。在保證業務協同度的情況下,分拆高隱含估值、高盈利能力、低負債/輕資產、資產質量相對清晰的子板塊可以提升總市值水平、實施股權激勵並獲得持續融資機會。

成熟資本市場有兩個有趣的現象,一方面通過並購重組把企業「做大」常常損失價值,如並購公告發布後,收購方股價常大跌,另一方面通過板塊分拆、分立把企業「縮小」卻創造了價值。分拆是否可以創造價值,下表對相關海外研究進行了匯總。

從金融機構的運作模式看,我們認為創造價值的機會應大幅超過成本。一方面,金融機構受到了嚴格監管,大股東通過分拆進行利益輸送的可能性很低。同時,除了母公司(如商業銀行常年估值在1PB以下)板塊估值中樞低外,子公司尤其是非銀體系的子公司獨立上市後更有可能實施股權激勵,更有可能實現持續再融資。

四、需要分拆哪些板塊?

在保證業務協同度的情況下,我們建議分拆高盈利能力、輕資產、資產質量相對清晰的子板塊,相關板塊隱含的估值水平較高。這可以促進提升總板塊的市值總量與中樞,並對高估值板塊(也意味著較高的發展潛力)提供了股權再融資機會。基於相關標准,我們分析金融各子版塊的分拆機會。

我們選擇銀行、保險、信託、消費金融、資產管理(主要針對凈值型產品資產管理)、金融租賃、期貨和Fin-Tech板塊作為討論的對象。下表基於行業2014-2018年數據為基礎進行了統計分析,這五年經歷了一輪完整的金融機構「加杠桿」-「去杠桿」的周期,較好的可以反映金融機構的盈利周期。其中估值水平本文統一用PB中樞,盈利能力統一用ROE中樞,杠桿水平和資產質量根據其商業模式定性判斷,相關結果如下表所示:

根據上表幾個維度進行綜合評價,我們得到以下結論:

最適合被分拆的板塊:資產管理、金融 科技 、財富管理

資產管理

高質量增長將成就商業銀行表外資管崛起,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將是商業銀行未來的突破口。過去銀行理財脫胎於表內存款表外化,通過資金池管理和滾動發行操作,基於產品剛性兌付實現了負債端持續擴張,這又夯實了「資金池」模式。預定收益產品時代,銀行理財本質是不繳納准備金的類存款,「資金池」模式低估了銀行的資本佔用,增加了機構的系統風險,壓縮了銀行資管的產品類型。資管新規要求按照凈值型方式運作,銀行理財在配置上再調整本質是增加投資工具多元化水平,擴展投資組合有效前沿的過程。資管新規實施近兩年來,銀行表外理財規模收縮、非標資產的錯配和處置、投研與估值體系建立等均是調整的體現,目前已有近60%的產品已通過「類貨基」「類債基」的產品形式實現了凈值化產品「從零到一」的轉型。

未來,產品需求和資產供給兩端將為轉型提供了機會。從產品需求端看,過去報價型產品收益基準偏低,產品的收益曲線需要補全,目前客戶已能承受一定波動水平,預計未來面向公募客戶、較低回撤,收益基準在5-8%水平的細分產品領域最有發展潛力;從資產供給端看,隨著低利率環境維持與行業龍頭乃至超級企業崛起,這一過程中優質權益、另類資產的壯大將有機會填補現有非標資產空缺。未來銀行理財尤其是理財子公司在股債資產的靈活配置、銷售渠道的多元拓展、另類資產挖掘和新產品研發上有較大想像力。「從一到無窮大」,轉型紅利為我國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為可以對標貝萊德、先鋒基金等全能型資管機構提供了想像力。

金融 科技

金融 科技 是 科技 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層,通過 科技 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拓寬傳統金融機構的獲客渠道,提高金融服務提供商的運作效率,並增強其風險管理能力。新 科技 主要指ABCDI技術,即AI、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進一步推動金融的智能化、數據化。金融 科技 公司整體上通過向傳統金融公司輸出技術,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利用高頻數據賦能風控體系,商業模式更具想像力,甚至有機會依靠類金融業務賺取息差(這取決於監管態度)。主要客戶包括銀行、證券、基金、保險等。以京東數科為例:在金融機構服務領域,截至2020年6有末,該機構共服務了600 家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信託公司、證券公司等客戶,累計為金融機構推薦了超200萬存款用戶、超過2200萬個人和小微企業貸款用戶,以及促進了近1000萬張的信用卡發卡量;累計為基金公司、證券公司推薦了超過6700萬理財產品用戶;累計為保險公司推薦了超過4500萬保險用戶。

財富管理

經濟轉軌疊加居民財富市場再配置,我國財富管理行業正處「迷霧期」。傳統商業銀行過去以報價型產品為主,剛性兌付抑制了產品研發,缺乏完整產品線,低利率環境下產品收益率下行;證券以交易屬性資金為主,缺乏資金沉澱能力;獨立財富銷售機構在信用下行期產品風險暴露頻發,客戶聲譽顯著下降。外來機構磨刀霍霍,先鋒、貝萊德等海外資管巨頭聯合我國互聯網流量頭部機構,有可能通過「指數+投顧」的模式逐鹿近200萬億元的中國財富管理市場。

在此過程中,財富管理機構的機會在於 一個核心 :持續提升投資顧問的「買方屬性」,如考慮採取「低賬戶管理基礎收費+持續產品推薦」的模式,實現財富收入隨客戶資金沉澱而增加,調整風險偏好以減少權益市場波動和信用周期影響;發展戰略在於 三個條件 :延伸產品線,完善賬戶功能,拉長客戶負債期限,在此基礎上久久為功,方可將一家「理財超市」運作起來。

可 探索 分拆模式的板塊:消費金融、信託、金融租賃

消費金融:

疫情之後行業進入洗牌期,長期看,流量數據廣、負債成本低的頭部機構和細分場景可靠、資產端定價能力強的垂直機構將會繼續發展。

信託:

2020年以來,部分信託產品風險暴露的直接原因來自於資金池叫停帶來的產品流動性風險,背後是當前周期環境下高收益債權風險加速暴露。信託行業第六次整頓可能正在發生。信託機構早年因為主業不清晰、資產質量差等問題,監管部門從1982年到1998年對行業進行了五次清理整頓,信託牌照目前僅保留68張。行業早年風險主要體現在固有投資業務和資金挪用。與商業銀行相比,信託具有:風險更集中(高風險債權資產佔比高)、缺乏負債基礎(缺乏實體網點)、資本規模更小(根據一季度末數據,行業所有者權益規模僅6400億元,行業保障基金不足2000億元,需應對表內固有資產近8000億元,表外規模21萬億元)。這導致表外管理資產一旦出現問題沖擊,信託業風險抵禦能力更弱,我們判斷後續行業將出現新一輪整頓。信託是少數在表外實現大類資產配置的金融牌照,受到銀行等主流金融機構和央企等產業集團青睞。與處置銀行業風險牌照不同,預計監管部門很有可能推動機構間的牌照收購,推進混業經營,出現行政接管的可能性低。

行業供給側改革推進,機構將沿著宏觀周期和監管有彈性的領域尋找轉型機會。按照目前信託行業監管的思路,未來行業私募屬性不變,之前信託機構想通過降低門檻(如單個客戶從目前100萬降至30-40萬元)擴大募集規模的策略不可行;募資高成本特徵不變,相對於傳統報價式資管產品,信託產品成本普遍高500BP以上,這將顯著增加了機構對資產端的收益要求。同時,資產配置方向已經變化,未來信託產品整體投向是逐步減少對非標資產的依賴,增加以債券為主的標准化資產配置。沿著這一監管導向,投行化(通過非標和標准化工具系統解決客戶融資問題)、理財化(發行以「固收+」為主的私募凈值型產品)、私行化(拓展代銷渠道)將是 探索 方向,在這一過程中信託產品的剛兌屬性將逐步瓦解。

金融租賃:

租賃業務的優勢在於融資且融物的產融結合租賃模式具有發展想像力,牌照相對融資租賃公司更為稀缺,如中銀航空租賃(02588)根植於細分領域,整體估值中樞高於母行,缺點在於租賃屬於高杠桿和高資本消耗的業務,資產質量與銀行企業信貸業務線類似,短期較難證實。

閱讀全文

與杠桿驅動轉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個體工商戶可以做外匯嗎 瀏覽:753
境外期貨交易圖書 瀏覽:564
裕豐公司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瀏覽:263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存在不足 瀏覽:623
威海商行理財產品快樂寶 瀏覽:26
蘇丹屬於外匯管制 瀏覽:275
京東旗下的貸款 瀏覽:605
銀行理財師總結報告 瀏覽:628
外匯street網 瀏覽:709
中行匯率621 瀏覽:307
深化金融機構支持民營企業 瀏覽:620
天津貴金屬交易所會員名單 瀏覽:187
違規購買理財產品如何界定 瀏覽:74
我國金融機構的構成體系 瀏覽:537
迪拜機場美元匯率 瀏覽:891
預防蝗蟲股票 瀏覽:835
新網銀行有理財產品嗎 瀏覽:682
銀行2021沒有保本的理財了嗎 瀏覽:718
的方理財公司排名 瀏覽:942
境外匯款支行選擇 瀏覽: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