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談談對人民幣升值的看法 答題方向:決定匯率因素,這幾年人民幣升值的情況、影響、原因和未來走向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總的來說,一國經濟實力的變化與宏觀經濟政策的選擇,是決定匯率長期發展趨勢的根本原因。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外匯市場中,市場人士都十分關注各國的各種經濟數據,如國民經濟總產值、消費者物價指數、利率變化等。在外匯市場中,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和了解各種數據、指標與匯率變動的關系和影響,才能進一步找尋匯率變動的規律,主動地在外匯市場尋找投資投機時機和防範外匯風險。
在經濟活動中有許多因素影響匯率變動,列舉如下:
一、國際收支狀況。國際收支狀況是決定匯率趨勢的主導因素。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中的各種收支的總和。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逆差表明外匯供不應求。在浮動匯率制下,市場供求決定匯率的變動,因此國際收支逆差將引起本幣貶值,外幣升值,即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國際收支順差則引起外匯匯率下降。要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變動決定匯率的中長期走勢。
二、國民收入。一般講,國民收入增加,促使消費水平提高,對本幣的需求也相應增加。如果貨幣供給不變,對本幣的額外需求將提高本幣價值,造成外匯貶值。當然,國民收入的變動引起匯率是貶或升,要取決於國民收入變動的原因。如果國民收入是因增加商品供給而提高,則在一個較長時間內該國貨幣的購買力得以加強,外匯匯率就會下跌。如果國民收入因擴大政府開支或擴大總需求而提高,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超額的需求必然要通過擴大進口來滿足,這就使外匯需求增加,外匯匯率就會上漲。
三、通貨膨脹率的高低。通貨膨脹率的高低是影響匯率變化的基礎。如果一國的貨幣發行過多,流通中的貨幣量超過了商品流通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就會造成通貨膨脹。通貨膨脹使一國的貨幣在國內購買力下降,使貨幣對內貶值,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貨幣對內貶值,必然引起對外貶值。因為匯率是兩國幣值的對比,發行貨幣過多的國家,其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減少,因此在該國貨幣折算成外國貨幣時,就要付出比原來多的該國貨幣。
通貨膨脹率的變動,將改變人們對貨幣的交易需求量以及對債券收益、外幣價值的預期。通貨膨脹造成國內物價上漲,在匯率不變的情況下,出口虧損,進口有利。在外匯市場上,外國貨幣需求增加,本國貨幣需要減少,從而引起外匯匯率上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相反,如果一國通貨膨脹率降低,外匯匯率一般會下跌。
四、貨幣供給貨幣供給是決定貨幣價值、貨幣購買力的首要因素。如果本國貨幣供給減少,則本幣由於稀少而更有價值。通常貨幣供給減少與銀根緊縮、信貸緊縮相伴而行,從而造成總需求、產量和就業下降,商品價格也下降,本幣價值提高,外匯匯率將相應地下跌。如果貨幣供給增加,超額貨幣則以通貨膨脹形式表現出來,本國商品價格上漲,購買力下降,這將會促進相對低廉的外國商品大量進口,外匯匯率將上漲。
五、財政收支一國的財政收支狀況對國際收支有很大影響。財政赤字擴大,將增加總需求,常常導致國際收支逆差及通貨膨脹加劇,結果本幣購買力下降,外匯需求增加,進而推動匯率上漲。當然,如果財政赤字擴大時,在貨幣政策方面輔之以嚴格控制貨幣量、提高利率的舉措,反而會吸引外資流入,使本幣升值,外匯匯率下跌。
六、利率
利率在一定條件下對匯率的短期影響很大。利率對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差異引起資金特別是短期資金的流動而引起作用的。在一般情況下,如果兩國利率差異大於兩國遠期、即期匯率差異,資金便會由利率較低的國家流向利率較高的國家,從而有利於利率較高國家的國際收支。要注意的是,利率水平對匯率雖有一定的影響,但從決定匯率升降趨勢的基本因素看,其作用是有限的,它只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對匯率的變動起暫時的影響。
七、各國匯率政策和對市場的干預
各國匯率政策和對市場的干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匯率的變動。在浮動匯率制下,各國央行都盡力協調各國間的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力圖通過影響外匯市場中的供求關系來達到支持本國貨幣穩定的目的,中央銀行影響外匯市場的主要手段是:調整本國的貨幣政策,通過利率變動影響匯率;直接干預外匯市場;對資本流動實行外匯管制。
八、投機活動與市場心理預期
自1973年實行浮動匯率制以來,外匯市場的投機活動越演越烈,投機者往往擁有雄厚的實力,可以在外匯市場上推波助瀾,使匯率的變動遠遠偏離其均衡水平。投機者常利用市場順勢對某一幣種發動攻擊,攻勢之強,使各國央行甚至西方七國央行聯手干預外匯市場也難以阻擋。過度的投機活動加劇了外匯市場的動盪,阻礙正常的外匯交易,歪曲外匯供求關系。
另外,外匯市場的參與者和研究者,包括經濟學家、金融專家和技術分析員、資金交易員等每天致力於匯市走勢的研究,他們對市場的判斷及對市場交易人員心理的影響以及交易者自身對市場走勢的預測都是影響匯率短期波動的重要因素。當市場預計某種貨幣趨跌時,交易者會大量拋售該貨幣,造成該貨幣匯率下浮的事實;反之,當人們預計某種貨幣趨於堅挺時,又會大量買進該種貨幣,使其匯率上揚。由於公眾預期具有投機性和分散性的特點,加劇了匯率短期波動的振盪。
九、政治與突發因素
由於資本首先具有追求安全的特性,因此,政治及突發性因素對外匯市場的影響是直接和迅速的,包括政局的穩定性,政策的連續性,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戰爭、經濟制裁和自然災害等。另外,西方國家大選也會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政治與突發事件因其突發性及臨時性,使市場難以預測,故容易對市場構成沖擊波,一旦市場對消息作出反應並將其消化後,原有消息的影響力就大為削弱。
總之,影響匯率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這些因素的關系錯綜復雜,有時這些因素同時起作用,有時個別因素起作用,有時甚至起互相抵消的作用,有時這個因素起主要作用,另一因素起次要作用。但是從一段長時間來觀察,匯率變化的規律是受國際收支的狀況和通貨膨脹所制約,因而是決定匯率變化的基本因素,利率因素和匯率政策只能起從屬作用,即助長或削弱基本因素所起的作用。一國的財政貨幣政策對匯率的變動起著決定性作用。一般情況下,各國的貨幣政策中,將匯率確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已成為政策目標之一。通常,中央銀行運用三大政策工具來執行貨幣政策,即存款准備金政策、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政策。投機活動只是在其它因素所決定的匯價基本趨勢基礎上起推波助瀾的作用。
一、人民幣升值成因探究
近幾年來,人民幣匯率問題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2005年7月21號匯改後,中國結束了1994年以來的「以市場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轉而實行更為靈活的「以市場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進行調整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而不是單單盯住美元。此後,人民幣對美元在微幅波動中以每年約4.3%的幅度快速升值,並且呈加速趨勢,至2008年2月21號已累計升值11.8%。
1.長期匯率的決定-購買力平價理論
要理解匯率的決定機制的出發點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即一價定律:如果兩國生產的商品是同質的,並且運輸成本和交易壁壘非常低,那麼,無論商品由哪國生產,其在全世界的價格都應該是一樣的。而把在一價定律中的單個商品換成國內物價水平就是購買力平價,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任何兩種貨幣的匯率變動都應當反應兩國物價水平的變化。
2.中短期匯率的均衡
對於中短期的匯率,本文認為是由市場對人民幣的供需決定的,市場上的各種因素影響著對人民幣的供給和需求,進而影響著人民幣的走勢,下面通過外匯市場的供給和需求來分析人民幣匯率面臨升值壓力的情況。
(1)供給方面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出口額大幅增加,另外外商投資額也一直保持在高位,我國是僅次於美國的資本凈流入最多的國家。由於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都是雙順差,我國的外匯儲備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2006年11月,外匯儲備突破1萬億美元,成為全世界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到2007年12月,更是達到了創紀錄的1.5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不斷增加,一方面增強了我國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過多的外匯儲備也給我國的宏觀調控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影響著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增加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2)需求方面
國際上關於人民幣升值的言論先是由日美等國提出的,2003年2月,日本財長鹽川正十郎在七國財長會議上宣稱,「不僅日本的通貨緊縮是因為進口了太多的中國廉價商品,整個全球經濟不景氣也源於此」。6月和7月美國財政部長斯諾和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先後表態,希望人民幣更具有彈性,部分美國醫院指責中國向美國大量出口廉價商品,致使美國貿易出現巨額逆差,搶走了美國國內的就業機會,使失業人數增加、經濟蕭條,其後,歐盟也加入到要求人民幣升值的隊伍中來。之後,國際金融界更是熱炒人民幣匯率升值,並且由於中國外匯儲備猛增,更增加了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和壓力。雖然中國政府在各種場合表示要維持人民幣的穩定,不至於大幅升值,但是事實情況是自2006年7月份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對美元的突破8.0∶1的大關後就呈較大幅度升值,並呈加速趨勢這不但增加了國際游資對人民幣升值的進一步預期,而且也勢必增加國內居民和企業的升值預期,從而導致對外匯需求的下降。
二、人民幣升值的成本和收益
1.人民幣升值的成本
人民幣升值可能面臨的成本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可能減少出口和國際收入;第二,可能增加國內的失業率,特別是跟人民幣匯率聯系緊密的出口企業;第三,可能增加國外直接投資成本,不利於吸引新的外商直接投資;第四,可能會引發投機資本對人民幣匯率的沖擊。
從一般的經濟學理論來看,以上提到的這些成本確實是往往會隨著貨幣的升值而發生的,下面就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談談這些成本是不是會全部發生及其有多少的影響。
(1)人民幣升值與出口
就中國的貿易結構而言,出口的需求價格彈性比較小,匯率的調整不會給中國的整體出口量帶來太大變化。目前,來料加工裝配貿易和進料加工貿易在中國的出口中約佔55%,而來料加工裝配貿易只賺取固定的公繳費,與匯率的變化基本上沒有關系。進料加工貿易取決於進口的中間產品和原材料所佔的比重,當人民幣升值後,出口價格上升,這對部分的企業不利,但是其購買力提高,能夠以更低的價格買到進口品,兩相權衡,匯率變動的凈效應還有待觀察。
(2)人民幣升值與我國就業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近幾年我國的城鎮登記失業率一直在4%以上,由於我國人口數量實在太大,所以就業問題一直是社會和政府關注的焦點。人民幣升值導致出口產品的價格上升,對那些生產低附加值、低效益的產品並且主要靠外貿出口的企業會形成很大壓力,而這類中小企業在中國目前的數量很多,職工數量非常龐大。如果由於人民幣匯率升值使他們的產品出口成本升高,進而影響他們的出口,導致這些企業的失業率大幅上升,那麼這會對本來就存在就業問題的中國會帶來很大的社會問題。
(3)人民幣升值與國外直接投資
就目前來看,很難說人民幣升值會減少多少的FDI的流入。因為進入90年代中期以後,FDI流入的動因發生了新的變化。更多的FDI來自歐美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投資於中國的目的更傾向於瞄準中國廣闊的市場,而不是以往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成本,只要中國的整體宏觀經濟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FDI的流入應該就不會有多少的減少,甚至有可能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穩定持續的發展,FDI的流入會比以前增加。因為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資本流通的渠道越來越暢通,由於資本與生俱來的逐利性,有著廣闊市場和良好發展前景的中國會是資本夢寐以求的狩獵場。
(4)人民幣升值與投機資本
在匯率調整過程中,可能會引發國際熱錢的沖擊,這在當前缺乏完善金融機制的中國是個嚴重的考驗。在強烈的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國際投資資本會盡一切可能通過各種途徑向中國流入,大炒人民幣升值後再將資本抽逃出去。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說明最近幾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和證券市場的瘋狂暴漲是由於國際熱錢引起的,但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這跟他們是密不可分的。
2.人民幣升值的收益
人民幣升值最直接收益就是提升了人民幣的購買力,在同樣的價格水平下,我國居民可以買到更多的外國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福利水平。而對企業來說可以進口到更多的原產料,有利於降低生產成本。其次,人民幣的升值將相對減少我國政府及企業的對外負債,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提高他們的償債能力;再者,適當的升值有利於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推進商品結構升級。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人民幣匯率升值有利有弊,在權衡成本和收益後,本文認為人民幣升值會使名義匯率逐步向真實的均衡匯率靠攏,對我國長期經濟發展是有利的,但同時應該看到我國目前金融體系並不十分完善防禦金融風險的能力弱、龐大的就業人口及受匯率波動影響較大的外貿導向型的經濟和產業結構等具體國情,這就要求必須做好防範措施,應對可能的風險。
1.擴大內需,減少對外貿易依存度。
我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很高,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2007年進出口總額21738.3億美元,按1美元對7.5人民幣的匯率計算,2007我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高達66%,而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消費佔GDP總量的比重則逐漸下滑。1992年的消費率為62.4%,2007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89210億元,消費率僅為36%。根據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數據,我國消費率在61%-65%的區間是較為合理的。投資,出口,消費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我國目前的經濟快速發展主要是由投資拉動的,而且過分的依賴出口,內需嚴重不足。鑒於人民幣升值給我國外貿帶來的影響及實際情況,我國迫切需要擴大內需,提高消費率。對此,政府應該採取各種措施來增加居民的收入,進一步完善醫療、住房、養老等方面的社會保障制度,消解百姓的後顧之憂 ,這樣才能有效的釋放需求,擴大消費,不會因人民幣匯率波動導致出口的大幅減少,進而導致大幅的失業。
2.進一步完善匯率形成的市場機制,培育相對均衡匯率。
長期的名義匯率偏離實際匯率而造成的匯率失衡並不利於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經濟的良性發展,完善的均衡匯率形成機制是協調國際收支的根本措施,也是緩解「雙順差」的市場解決途徑。對我國來說,短期內匯率完全浮動不現實,但匯率浮動區間的逐步擴大,利用市場機制調節外匯市場供求,實行更為靈活的匯率制度卻是可以做到的。同時,根據當前國際經濟發展的多極化趨勢,人民幣匯率參考的一籃子貨幣中,美元成份可以適當減少,增加歐元、英鎊、日元等貨幣比重,避免美元波動牽連我國貨幣大幅度波動的風險。
2. 人民幣匯率升值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及對策分析論文怎麼寫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外貿企業的影響和對策分析
匯率,又稱匯價,是一個國家的貨幣折算成另一個國家貨幣的比率。即在兩國貨幣之間,用一國貨幣所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比率。匯率問題是和國民經濟密切相關的一個重要國際金融問題,匯率升值或貶值都會對一國的對外貿易產生重大影響。
我國的匯率制度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1949-1952年建國初期的匯率制度,實行外匯集中管理制度;1953-1978年計劃經濟體制的外匯管理體制,對外貿易由國營對外貿易公司專管;1979-1993年經濟轉型時期外匯管理體制,由買賣雙方根據外匯供求狀況議定,中國人民銀行適度進行市場干預;1994年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的外匯管理體制,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並軌,實行浮動匯率制。
人民幣1994年匯率並軌,1997年底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實質上的固定匯率,一直到2005年7月與美元名義「脫鉤」,基本上對我國經濟的增長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特別是在2002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固定匯率對我國崛起成為貿易大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從2003年下半年以後,人民幣匯率掛鉤美元,導致我國產生越來越嚴重的外部經濟不均衡。2008年4月10日,人民幣匯率升破7元對1美元,這不僅在外匯市場上是一個標志性的關口,在我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關繫上,也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人民幣升值對企業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一)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有利影響
1、人民幣升值可以改善貿易條件。伴隨貿易順差急劇增加的同時,我國貿易條件近年來正在不斷惡化。商務部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1993-2000年,以1995年為基期的我國整體貿易條件指數下降了13%。2003年出口商品價格指數為104,7進口商品價格指數為109.7,貿易條件指數為95.4%,低於上年的98.8%。這就是說,我國的出口商品價格相對於進口商品價格的比值在下降,即我國必須出口更多的商品才能換回同樣數量的進口商品,國民福利向外流失。
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將會降低進口產品價格,特別是原材料和高科技設備價格的降低,企業將會加速技術引進,提高生產效率,進行產品更新換代,實現產品動態比較升級。同時由於進口產品絕大部分用於復出口。故隨著企業生產率提高,出口產品質最得到提高,有助於我國企業從產品產業鏈低端向中高端延伸,使貿易條件得到改善。這樣會有利於我們更好地利用世界資源,增加國民福利,從總體上提升我國產品國際競爭力。
2、人民幣升值可以優化對外貿易的商品結構。目前,我國的貿易結構很不合理,大多數企業都處在勞動密集型且技術含量不高的水平上,僅有的部分高技術、深加工出品的出口往往也存在加工過程短暫,增值不高的問題,真正體現技術水平和要素含且的高新技術設備和中間投入品等生產要素要從國外進口,加工收益近80%屬於外國產值的轉移。一方面是企業加工作業深度差,企業深加工鏈條短,進口原抖和部件大最侵佔增加值的份額;另一方面,由於大量產品處於價值鏈的末端,普遍缺乏核心技術、自主品牌和營銷網路,容易受到跨國公司的制約,出現無自主產權和技術空心化局面。通過人民幣升值的手段,可以最有效率地把製造業中那些技術含量與附加值低的、管理不善地擠出去,這符合我國產業結構轉變的發展方向。同時,人民幣升值會引起行業內更加激烈的競爭,激勵企業通過技術管理創新增強競爭力。讓那些富於創新、有競爭力的製造業強者變得更強,並且能減少無效率的企業在海外的相互惡性競爭,另外還能加快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從國際經驗看,日本、德國等許多國家的國際品牌都是在本國貨幣升值的過程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3、人民幣升值可以減少我國出口產品所遭受的反傾銷訴訟。長期以來,我國主要依靠廉價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數量擴張來實現出口導向戰略,憑著價格優勢迅速佔領國際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中低端市場。根據商務部統計資料顯示,2005年美國從我國進口紡織品(61類、62類和63類)207.79億美元,占同類商品總進口額的26.01%;鞋類製品(64類)金額為127.21億美元,占總進口額的70.94%;箱包製品(42類)金額為62.59億美元,占同類總進口額的71.66%;玩具和游戲用品(95類)金額為191.41億美元,占總進口額的78.24%。在其他發達國家的情況也是大致如此。
如此高的市場佔有率,必然會加大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沖突。近年來,我國一直是世界上受到反傾銷訴訟最多的國家。通過人民幣升值,適當提升出口產品的外幣價格,緩解國外市場對我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壓力,同時適當削減外匯留成、出口補貼、貿易信貸等方面的出口扶持政策也有利於提高出口企業自身的競爭能力。另外,人民幣升值也可以提高國內非貿易品的價格,消除貿易品和非貿易品相對價格的扭曲,有利於各產業尤其是第三產業的平衡發展。
(二)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不利影響
1、實際有效匯率的進一步上升會削弱出口。考察匯率波動對貿易收支的影響主要是看實際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而不是名義匯率,衡量實際匯率變化主要是看匯率和通貨膨脹率之間變化的相對速度,當匯率貶值速度超過通貨膨脹速度則實際匯率下降,反之,則實際匯率上升。從1993年到2003年,我國的通貨膨脹率先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然後逐漸趨於平穩,所以我國的實際有效匯率水平普遍提高之後在一定范圍內小幅波動。自1990年到2003年,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雖然貶值近40個基點,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卻升值3.59%,使我國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下降。然而,因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所帶來的貿易下降效應被影響更大的國外收入增長效應給抵消掉了,所以,我國幾個主要貿易夥伴容易將本國的對我國的貿易逆差和人民幣匯率聯系起來。在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的條件下,如果對人民幣進行升值操作,則會進一步提高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而實際有效匯率又是決定一國多邊貿易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因此,人民幣升值會在一定程度上縮小我國現有的貿易順差。
2、影響外商對我國投資的積極性。我國自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優惠的條件吸引了大批外資企業和跨國公司進入我國。而他們生產的產品除在我國國內銷售外,很大一部分份額都用來出口。20年來外商投資企業出口份額在我國總出口額中的比重保持了較快增長,2001年已超過總出口額的50%。人民幣匯率的升高意味著外商對華投資成本的增加,受此影響,國外資金可能會轉向流入我國的資本市場,影響對我國「三資企業」的資金投入。同時,「三資企業」是我國進出口貿易的主要載體,在我國進出口貿易額中佔有很大比重。因此,從這個角度看,人民幣升值可能會對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產生一定程度不同的負面作用。
發展我國對外貿易的對策
(一)利用金融工具進行避險
目前的匯率避險產品主要有遠期結售匯業務、結構性結匯業務、擇期交易、貨幣掉期等。遠期結售匯是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上主要的避險方式,但它對企業的匯率走勢判斷的准確性有較高的要求。利用金融市場工具規避匯率風險是國際市場上有貨幣暴露風險企業常用的固定外匯成本的方法。但目前我國金融機構提供的避險工具,從產品結構、設計、收費標准等方面與企業的需要存在一定差距,我國的金融機構也應盡快向企業客戶推出更多合適的避險品種。
(二)通過合同條款的選擇迴避匯率風險
包括簽訂短期合同、採用多種計價貨幣或直接用人民幣計價簽約、協商使用固定匯率鎖定成本、提前或推遲結算等。企業在簽訂涉外貿易合同時,應盡量在合同中加入匯率風險條款。在匯率變動導致企業利益受到損失時,則執行新條款,保證企業的利潤空間。比如在簽合同時添加有關人民幣升值的條款,如果在供貨期內,人民幣升值到某個幅度,價格要重新調整。
(三)採用貿易融資形式迴避匯率風險
目前我國主要融資品種有授信開證、出口押匯、打包放款、外匯票據貼現、進口押匯和國際保理融資等。貿易融資可以較方便地解決企業資金周轉問題,通過出口押匯等貿易融資方式,獲得外幣貸款並立即結匯,既滿足了出口發貨與收匯期間的現金流需要,又規避了匯率風險。
(四)利用出口信用保險規避風險
我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成立以來,已有上千家企業享受了出口信用保險項下融資便利,直接避免了匯率波動損失。銀行可以通過我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票據保險」產品及時賣斷銀行票據,提前結匯規避風險。
3. 求一篇關於人民幣匯率的論文
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外貿的影響?人民幣匯率改革對我國稅收影響的各層面分析 人民幣匯率改革給我國的稅收安全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分析這種不確定性並進而得出應對方法是很復雜的過程,首先要基本了解影響的各個方面,通過分析各個層面的影響途徑和後果,我們可以對症下葯,維護我國的稅收安全。 (一)人民幣匯率改革在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層面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1.匯率風險與進出口貿易 進出口貿易受匯率變動影響很大。在我國實行盯住匯率體制下,以美圓結算的大部分進出口貿易基本不受影響,進出口企業對於匯率風險基本不敏感。而在我國匯率基本實現市場化後,匯率更多的表現市場因素。 在匯率波動對貿易影響的一般分析中,意味著貨幣貶值將改善貿易收支,反之貨幣升值會使貿易陷入惡化的境地。但是,現實情況並非如此。「一些經濟體在匯率波動過程中,當貨幣貶值時卻沒有達到改善貿易收支的目的,反而使貿易收支轉向了相反的預期。在追尋這種沖突原因的過程中,產生了新的匯率傳遞理論(imperfect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對於匯率傳遞程度,許多經濟學家對匯率傳遞系數進行了實證估計,發現匯率傳遞是不完全的,即匯率變動後進出口價格不同比例的發生變動,匯率傳遞系數不等於1.因此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是不確定的。 具體在出口環節,我國出口產品主題還在於紡織品,初級加工品和部分電器設備,在大型機電項目,我國還沒有形成一個標志性台階。外國對於我國的產品需求彈性很小,在價格優勢下,人民幣目前2%的小幅度升值不會影響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在升值預期存在的情況下,更有世界銀行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未來50年樂觀的預測,這種升值力度會繼續增加,幅度將會是緩慢的,在這種升值預期的長期存在下,出口環節資金周轉會加快,企業會創造更多的利潤。 另外在進口方面,我國長期表現為內需嚴重不足,利率變動對我國儲蓄的影響不大,消費品市場長期處於輕度通貨緊縮的態勢,生產資料市場在未來10年內仍將是供應大於需求的態勢,進口環節不會有很大的增長,外貿環節稅收會隨著進出口企業的貿易增長而增加。 匯率變動並不完全由於市場本身的變化,還有很多人為的因素,比如國際熱錢和游資的干擾。我國目前處於金融改革的關鍵階段,關繫到我國市場化改革的成敗。由於我國金融系統承受著巨大的歷史包袱,積聚了巨大的金融風險,人民幣市場化改革前進的道路上困難重重,這對我國的稅收安全增加了很多的不確定因素。 2.外匯匯兌損益風險對經濟體的影響 外匯匯兌損益也是影響進出口企業和有外匯交易的企業的風險。由於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強制結售匯制度,企業保有的自主性外匯很少,進出口企業要完成進出口交易,需要經過結匯和售匯兩個階段,在這兩個階段中,都存在著本幣和外幣的相互兌換,在匯率市場化變動的情況下,兌換中會發生匯兌損益,這是企業必須面對的風險,同時對我國的稅收造成風險。在我國近期推出遠期交易後,企業可以通過掉期交易等遠期交易規避這部分風險。 (二)人民幣匯率改革在國際收支資本項目層面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改革在資本項下逐步實現完全可兌換,實現資本的自由流動。而根據蒙代爾-弗萊明模型,進而得出的不可能三角理論,一國不可能同時達到貨幣政策獨立性,資本自由流動,固定匯率的目標,只能同時達到其中的兩個。在我國的未來的匯率制度選擇中,偏向於彈性更大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必然要求我國的資本項目下資本不是完全自由流動的,而事實上,很多國家和地區為了防止國際資本的沖擊,對國際資本流動都做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1.資本自由流動與我國金融風險 資本自由流動帶來的金融風險是金融系統的不穩定和金融脆弱性的增大。資本自由流動在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時,也帶來很多負面的效果,比如國際投機資本的惡意炒作和游資的蓄意沖擊。 自改革開放以後,湧入中國的國際資本一直呈現增長勢頭。「中國在利用國際資本方面保持了合理的結構和期限,資本流入絕大部分採用國外自接投資的形式,外債增長適度,而證券投資相對少。」 國外直接投資中有相當部分投入我國房地產行業,導致金融風險積聚。再加上我國長久以來積聚的金融風險,如果被蓄意利用,將危害到我國金融系統的穩定和改革的成敗,也將危害到我國稅收的安全。 2.國際資本流動變化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資本自由流動將大大提高我國的金融效率,在我國將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有限制的資本自由流動是適合我國的國情和發展需要的。隨著我國市場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經濟環境的不斷改善,適合國際資本進入投資的環境將越來越好,可以肯定的是,我國的投資價值在未來會好於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經濟健康快速的增長形象將會吸引國際資本的進入,帶動我國國內市場的繁榮,拉動我國的經濟增長,從而帶動我國稅收的增長。 一般說來,國際資本流動帶來的金融風險主要表現在貨幣危機、泡沫經濟和銀行業危機等幾個方面。但資本流動帶來的金融風險不一定必然演變為貨幣危機或銀行業危機,這主要取決於各國貨幣當局的政策以及所面臨的國際經濟環境。對於國際游資和熱錢的進入,我們要加強監管,採取部分限制性措施,增強風險預警,維護我國經濟的穩定和稅收的安全。 (三)人民幣匯率改革在國內金融市場層面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改革會直接影響到我國的金融市場,通過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債券市場等影響我國的金融風險。 1.人民幣匯率改革與我國金融市場風險 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有一句話在目前值得思考:弱的銀行體系與開放的資本項目相結合是「等著發生事故」。可見人民幣匯率改革後,資本項目可兌換對一國的經濟發展和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 在我國實行單一制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下,我國金融市場基本處於封閉的狀態,金融市場主要受國內經濟狀況的變化而變化,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渠道不是特別通暢。這也是我國能夠抵禦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原因。當我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完全市場化後,資本市場放開後,我國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將融為一體,我國金融市場會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而變化,金融風險將會有更廣泛的傳播性與傳染性,影響也會是更大的。 2.金融中介機構市場風險與我國稅收安全 銀行資產質量惡化,不良貸款比重較高。在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軌過程中,由於資本市場發展滯後,融資格局主要以銀行的間接融資為主,在統一利率政策指導下,對支持企業不斷增長的投資需求以及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於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內容的企業改革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各級政府對銀行的正常經營管理干預較大,不僅信貸資金的經營帶有「半財政」性質,而且扭曲了銀企關系;在近幾年的企業資產重組過程中,債、廢債現象嚴重,這無疑加重了銀行的壓力。 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風險日益暴露。我國的非銀行機構主要包括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證券公司以及保險公司等,由於經營管理存在問題,再加上監管落後,這些機構經營存在著不少問題,其中隱含的風險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人民幣匯率改革後,金融中介機構將會面臨更多的金融風險。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後,金融機構將會面對市場化的利率,匯率風險,直接影響到金融機構的收益,另外隨著金融機構逐漸趨向於混業經營,我國金融機構將面臨更多的投資風險與經營風險,這將勢必影響到金融機構的穩定性,影響到我國的稅收安全。 (四)人民幣匯率改革在國內產品市場層面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從根本意義上來說,匯率體現的是一國貨幣對外的價值,物價體現是一國貨幣對內的價值,因而對於一個開放度有限的國家來說,物價還是主要受國內供求和內部經濟因素變化的影響,隨著一國開放度的不斷加深,外部因素,特別是匯率因素對物價的影響才會逐步加深。 具體到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影響的研究, Lu. M and Z Zhang (2003)採用VARs(向量自回歸)方法對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的影響進行了實證檢驗,得到了人民幣匯率貶值將給國內物價帶來通貨膨脹效果的結論。另外J. Scheibe and D. Vines(2005)在對中國通貨膨脹的實證研究中得出,以貿易額為權重的名義有效匯率變動是影響國內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因素,名義有效匯率貶值一個百分點,將導致國內物價上升0.3個百分點。「 人民幣匯率波動帶來的國內物價變動將導致我國產品市場價格和企業格局的變動,直接影響到我國的稅收安全。 (五)人民幣匯率改革後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選擇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改革對我們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在宏觀政策方面,我們所考慮的不僅是國內市場的均衡,更綜合考慮國際和國內市場的均衡政策選擇考慮內外兩個市場的相互協調。
4. 請回答影響貿易條件的因素其中匯率作用如何
國際貿易中的貿易條件不僅包括商品或純易貨貿易條件(N),還有貿易收入條件(I)、單邊要素貿易條件(S)及雙邊要素貿易條件(D)。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最重要的是貿易收入條件和單邊要素貿易條件。但由於貿易條件(N)最易計算,所以大多數經濟學文獻中使用貿易條件這一概念。在一個兩國世界中,貿易條件(N)可以表示為一國出口商品價格和該國進口商品價格的比值。而在一個具有多種貿易商品的世界中,貿易條件定義為一國出口商品價格指數與該國進口商品價格指數的比值。用Px代表出口價格指數,Pm代表進口價格指數,其計算公式為N =(Px / Pm )100。顯然用本幣或外幣衡量的進出口商品比價的貿易條件(N)與反映一國貨幣同國外貨幣比價的匯率存在著聯系。事實上,匯率的變動將不僅通過價格的變化在短期內對貿易條件產生影響,而且將會長期通過對進出口商品的數量、結構等方面的影響而對貿易條件發生作用。
匯率變動對貿易條件影響的短期靜態分析
關於匯率變動對貿易條件的影響最常被引證運用的是馬歇爾-勒納條件的彈性分析法,該方法考察的是在匯率貶值情況下貿易條件是改善還是惡化。之所以用到彈性的概念,是由於貨幣貶值同時改變了以本幣或外幣表示的進出口商品的價格,而決定貿易條件改善與否取決於出口商品本幣(外幣)上升(下降)的幅度是大於還是小於進口商品價格上升(下降)的幅度。一國貨幣貶值,該國出口商品可以保持本幣價格不變,當然也可以上升。而進口商品由於貨幣貶值導致本幣價格上升、需求下降,國外出口商為了維持一定市場份額,使得本國進口商品的外幣價格有可能下降。用ηDX 、ηDM分別表示進出口需求的價格彈性,ηSX 、ηSM 分別表示進出口供給價格彈性,則在匯率貶值情況下有如下結論:
當ηSX ηSM >ηDX ηDM 時,匯率貶值惡化了一國的貿易條件;
當ηSX ηSM =ηDX ηDM 時,匯率貶值對貿易條件不起作用;
當ηSX ηSM <ηDX ηDM 時,匯率貶值改善了一國的貿易條件。
這種彈性分析法建立在外匯市場穩定及其它條件不變前提下,是一種比較靜態的分析方法。所謂貿易條件的改善除了從分析中的彈性變化理解外,通常指的是該國出口商品價格相對於其進口商品價格有所提高,反之則為惡化。其經濟學的含義在於單位出口商品能否比原來換得更多的進口商品,若能則表明貿易條件改善,否則貿易條件惡化。匯率貶值無疑成為許多國家在一定條件下促進出口、改善貿易條件的手段。但是貿易條件提高了,也不能因此判定一國貿易狀況得以好轉。同理匯率升值在一定條件下會降低一國貿易條件,但也不能因此得出一國貿易狀況惡化的結論。其原因在於貿易條件的變化是許多對該國和世界其餘國家有影響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僅憑單一的貿易條件的變化不能確定這些力量對該國凈福利影響的結果,這也成為匯率變動對貿易條件影響的短期靜態分析的缺陷所在。所以我們將在匯率變動的價格效應的基礎上分析其數量、結構等方面的效應,從而全面理解匯率變動對貿易收入條件、單邊要素貿易條件的影響,如此深入揭示匯率變動背後的對貿易條件的一系列作用機制。
匯率變動對貿易條件影響的長期動態分析
如前所述,匯率變動的價格效應在短期內將產生直接快速的效果。然而作為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個重要的經濟變數,匯率已成為一國調控經濟的重要目標變數,在貿易方面則不僅反映在謀求進出口量的變化上,還需考慮貿易結構、成本、福利及整體狀況等許多方面。
短期內,由於信息傳遞、反應的時滯效應,匯率變動通過價格的變化所產生的數量效應並不會立即顯現。經過一定時間的調整,這種效應才得以全面展現。考察貿易收入條件(I),其計算公式為I =(Px / PM )Qx ,Px 與Pm 同商品貿易條件,Qx 代表出口量指數,該指標意指以出口為基礎的進口量。但是單純從商品貿易條件(N)的變化上難以反映出貿易收入條件的變化,因為指標I的取值決定於N與Qx 的乘積。此外,如果一國出口產業規模效益比較明顯,出口量的擴大則會引致生產成本的大幅下降,進而使出口產品價格更具競爭力,通過貿易換取了更多的國外資源,從而提高了本國的福利。但是對於大國或某種商品的主要供應國而言,其出口的增長有可能引起出口價格的大幅下降,一旦出口價格下降的幅度超過出口量增加的幅度,則貿易收入條件惡化,進而引起貧困化增長。
除匯率變動的數量效應外,由於進出口商品需求價格彈性的不同,因而匯率的變動對貿易商品的進出口量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加之勞動力工資及其他要素成本也因匯率的變動而發生變化,使得進出口商品的比較優勢同樣發生變化,綜合作用的結果將對進出口商品的結構產生影響。顯然這種影響因素較之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差異化的國內產業與對外貿易政策等決定因素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強化貿易商品結構調整的效果,從長期看,可能有利於本國貿易商品結構及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有利於提升貿易及產業競爭力。考察單邊要素貿易條件(S),其計算公式為S =(Px / Pm )Zx ,Px 與Pm 同商品貿易條件,Zx 代表出口部門的生產率指數。由於企業力圖在匯率變動的環境中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從而增強競爭力,由此Zx 的值可以得到較大提高,即使商品貿易條件下降,但是單邊要素貿易條件依然可以上升。
匯率變動對我國貿易條件影響分析
對外貿易在我國經濟增長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人民幣匯率在較長時期內的貶值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尤其是出口貿易的發展。但是出口量的持續增長不僅加劇了貿易摩擦,且自身的貿易條件也面臨著惡化的危險,福利遭受損失,經濟增長也受到影響。當前人民幣匯率升值、我國貿易條件的變化等已成為經濟中的熱點問題。
依據分析,選取貿易條件為被解釋變數,其影響因素包括匯率以及匯率變動產生的數量效應以及結構成本方面的效應。此處,為簡單起見,貿易條件依據通常做法用商品貿易條件(N)代表,選取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說明匯率變動對貿易條件的直接作用,我國貿易出口額佔世界出口額份額(XW)說明匯率變動的數量效應,國內零售價格指數(RI)說明匯率變動的成本效應,因此模型為:ψ(TOT )=(REER,XW,RI )。實證選用對數模型,依據下表所列數據,進行回歸分析檢驗,結果如下:
lnTOT=3.4939+0.1474lnREER-0.1030
lnXW + 0.0959lnRI
(11.7109) (5.7788) (-2.9078) (2.1815)
R 2=0.8470 DW =0.6316 F =36.9013
查表並對比模型參數可知,該模型通過統計及計量經濟學檢驗。從經濟學意義來看,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每變動1%,貿易條件同向變動0.1474%;出口額佔世界出口總額份額每變動1%,貿易條件反向變動0.1030%;國內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每變動1%,貿易條件同向變動0.0959%。由此可見,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變動較變數XW與RI變動對貿易條件的影響更大,說明匯率變動對貿易條件的直接作用是顯著的,而匯率變動的數量效應與成本效應則由於機制傳遞、調整及其他因素的制約與影響效果則較弱。其中XW與貿易條件的反向變動說明當出口量增大時,我國的貿易條件是惡化的。而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增加即人民幣升值時,貿易條件得以改善.
匯率變動對於貿易條件的影響並非僅是直接單一的作用機制,而是多方面的,包括在價格上的直接反映與作用以及由於價格信號而導致的數量、成本、結構等方面的變化,這些變化從表面上看是價格連鎖作用,但是從長期考察卻對經濟發展產生了質的影響,從而在功能上改變或提升了經濟實力,因而將進一步推動一國貿易條件的改善與好轉。其有益的啟示在於,由於存在諸多的前提與限制條件,因此探討匯率變動對貿易條件的影響不能僅停留在短期靜態上,需要從長期動態的角度進行全面的考察,同時需要注意分析的范圍和條件,由此即使匯率調整在短期內可能造成貿易條件的惡化,但從經濟發展長期看有可能是有利的。
用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作為解釋變數較之名義匯率或實際匯率更具合理性。其原因在於有效匯率被用於度量一個國家貿易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可以被用於研究貨幣危機的預警指標,還可以被用於研究一個國家相對於另一個國家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因此用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作為對貿易條件的解釋變數,更能說明其中的作用機制。而用商品貿易條件代替其他貿易條件則遵循通常的做法,引入其他解釋變數體現了匯率變動對貿易條件的多方面的作用,是對貿易收入條件與單邊要素貿易條件的說明,因而增強了模型的解釋能力。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貿易條件的變動具有重要影響,其總體貶值與貿易條件的惡化存在相關關系,同時實證顯示出口量的擴張加劇了貿易條件的惡化。
當前人民幣升值壓力與我國對外貿易摩擦加劇、貿易條件惡化的諸多現實表明,匯率與貿易條件之間的互動關聯急需得以協調理順,以改善貿易狀況,促進經濟的發展。其著眼點在於短期內,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適度升值將改善不斷惡化的貿易條件,不僅可以限制由於出口量的增大而導致的貧困化增長,同時對國內要素成本與進出口商品結構將產生影響。貿易條件改善的目的在於增強貿易條件內生化決定的能力,即國內產業結構與競爭力及產品結構與競爭力在開放經濟條件下相對於貿易他國的實力與水平。這就無疑要求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國家或地區,尤其像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必須協調增長與發展的關系,既要發揮本國比較優勢,更要注重動態比較優勢的形成,在數量增長的同時更加註重提升質量與水平。
5. 經管院學年論文一篇,題目《人民幣國際化問題》。高分,還有加分
[摘要] 強勢經濟會造就強勢貨幣,中國經濟20多年的超高速增長,使中國的國際收支規模和對外支付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出口和外匯儲備均為世界前列。貨幣權力的大小與其所在國或地區GDP在全球的地位高度正相關,作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人民幣的「低調」無法隱藏人民幣正在成為新興國際貨幣的事實。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國當前人民幣周邊流通的現狀、衡量了人民幣和當今世界兩大貨幣—美元、歐元的國際化程度,指出人民幣雖然在周邊國家和地區流通,但在國際化的道路上依然面臨著諸多的困難和挑戰;接著本文結合實際分析指出,「區域化」是人民幣國際化的第一步;最後本文在「人民幣區域化」的基礎上提出了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 貨幣國際化 人民幣區域化 建議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實力大增,國際地位迅速提升,成為一個誰都不能小視的新興發展中大國。然而,要做為世界強國,中國雖然在經濟、軍事、外交等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還缺少非常重要的一項。無論是從歷史還是在理論上,強國之所以「強」,不僅表現在軍事強、經濟強、政治強、外交強、文化強,而且更重要的表現是這個國家的金融能力也要強,具體地說,就是必須要讓這個國家的貨幣變成國際性的貨幣,那麼中國到目前為止,這一項做的還遠遠不夠。 「強幣」既是一個「強國」強大政治經濟實力的表現,同時也反過來鞏固了該原本的「強國」在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給其帶來了難以估量的好處。以美國為例,1944年7月召開的「布雷頓森林會議」確立了美元在國際上的霸主地位。不僅美元在境外流通為美國帶來了可觀的鑄幣稅,而且美國還憑借美元的國際中心貨幣地位,大肆向外國借錢,而其它國家連討價還價的餘地都沒有,美國政府到時候只要開動印鈔機就可以大量逃避其欠下的公私債務。在這種「中心—附屬」關系中,擁有強勢貨幣的一方幾乎不承擔風險而獲得收益,擁有絕對的優勢;而處於弱勢的一方要麼承擔著匯率波動的沖擊,要麼付出極大的經濟資源去維持匯率穩定。因此,只要貨幣弱勢,不管實行浮動匯率,還是固定匯率,除非自身經濟結構極其健全,否則難逃危機頻發的宿命,如拉美多次發生的金融經濟危機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最初都是由貨幣危機所引起的。歷史證明:「強國」必有「強幣」。
一、貨幣國際化的含義及其前提條件
1.貨幣國際化的含義
目前,對貨幣國際化的定義尚沒有一個統一的權威說法,學術界對此各執一詞,但筆者認為,對「國際貨幣」的理解是個關鍵,從貨幣的職能和貨幣購買力的表面看,國際貨幣是世界市場上被普遍接受並被廣泛使用的特殊商品,是承擔國際結算中的交易媒介、價值尺度、儲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全部或部分貨幣職能的貨幣,這里強調「全部或部分貨幣職能」,這是因為有些國際貨幣只承擔貨幣的部分職能;從貨幣投資力的層面看,國際貨幣不僅是能夠在一國范圍內進行投資的貨幣,而且是能夠在國際區域乃至全球范圍內進行各種投資的貨幣。
2.貨幣國際化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
判斷一國貨幣國際化的前提條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國際貨幣發行國必須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2)國際貨幣發行國無論政治上還是經濟上對內要高度的統一;
(3)國際貨幣發行國要使該國貨幣本身能夠自由兌換,以使該國貨幣在國際間能夠廣泛的自由流通;
(4)嚴守貨幣紀律,不能夠亂發鈔票(這是永久成為國際貨幣的最重要的條件)。
二、世界主要貨幣成為國際貨幣的條件比較
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下,美元居於特殊的核心國際貨幣地位,在許多環節,美元替代黃金而行使國際本位貨幣的職能;但美元畢竟僅是一種代表著國家主權的信用貨幣,這給現行體系帶來了諸多缺陷。現行體系的內在缺陷主要表現在,由於多種原因使得美元與黃金相比並不能勝任國際價值標準的角色,而且,美國的行為難以受到有效的約束;這使得現行的國際流動性提供機制總體上表現出「美元總是過多」的基本特徵。在這些缺陷的共同作用下,主要匯率大幅波動、金融危機頻繁發生、許多外圍國在匯率制度選擇上常常面臨著諸多困境。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證明:美國沒有好好地把遵從「嚴守貨幣紀律,不能亂發鈔票」這一條件,結果自毀長城美元貶值,從而導致國際上要求重建國際貨幣新秩序的呼聲不斷。
隨著歐元區的誕生和良好運轉,以及美洲和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深入,世界經濟的區域化趨勢勢不可擋。從歐元本身來看,它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首先,它不是由一個中央政府支持的貨幣,而是由多個國家通過協議(《馬約》)確定的貨幣,它的政治基礎先天性不足;其次,歐元區或歐盟還沒有形成政治一體化的制度安排,這些制度安排包括政治安排以及制定各種經濟政策的法律和法規。未來的歐元能否最終成為歐盟的統一貨幣,能否長期維持第二大國際貨幣的地位,一方面要看歐盟內部政治、經濟和貨幣一體化的發展和實力;另一方面要看歐盟外部其他國家和經濟區的經濟發展和貨幣發展。
始於2007年2月的次貸危機將對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產生較大負面的影響,「弱勢美元」目前更符合美國基本面的改善,這也是美國政府理性和無奈的選擇。美元的持續貶值帶來美元國際地位的逐漸喪失,同時也為人民幣加快國際化步伐提供了戰略機遇。然而,人民幣要成為國際中心貨幣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還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和挑戰,不僅要解決自由兌換的問題,還要設法讓人民幣成為國際貿易支付結算貨幣,因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國際化戰略中的人民幣「區域化」
近年來,人民幣在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使用范圍不斷擴大,人民幣逐漸作為對外貿易的交易貨幣和國際結算貨幣。調查表明,在越南、泰國、緬甸、柬埔寨、朝鮮、蒙古、俄羅斯、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國家,人民幣作為支付和結算貨幣已被普遍接受;中國香港、台灣地區、孟加拉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韓國等國家和地區,與人民幣有關的部分業務開始陸續出現;尤其是在東南亞的許多國家和地區人民幣已經成為硬通貨,其中柬埔寨把人民幣作為國家的儲備貨幣,廣西中越邊境出口貿易約有90%以上以人民幣結算。
2009年2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與馬來西亞國民銀行簽署了規模為800億元人民幣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筆者注意到,這是繼與韓國香港地區之後短短兩個月之內中國人民銀行第三度出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簽署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而不久前,中國還與俄羅斯等周邊八國簽署了自主選擇雙邊貨幣結算協議,對此,筆者認為,由於在此前國際貿易當中是慣用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結算的,但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美元波動劇烈,而這會造成其他國家之間的匯兌損失,而如果使用相對穩定的人民幣來結算,將會大大降低結算風險。與此同時,金融危機帶來的美元震盪也對人民幣在區域貨幣中逐漸占據重要地位帶來更多的機會。
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幾點建議
1.應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區域化」
(1)繼續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直接投資
要進一步加強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往來,鼓勵中國企業在與周邊國家的邊境貿易中主要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以便擴大人民幣的使用范圍。人民幣能夠作為投資貨幣是提供人民幣流動性的重要渠道。這需要中國調整目前境外投資的審批程序,鼓勵企業用人民幣進行直接投資。
(2)人民幣可用於外援與借貸
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實力的大增,中國可以有很多的機會對周邊的國家和地區提供以人民幣為主要貨幣種類的對外援助與借貸,這對擴大人民幣的流通范圍和領域、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有很大的幫助。
(3)可以適當增發以人民幣標價的政府債券
由於受美國次貸金融危機的影響,美元波動劇烈,全球各大央行機構勢必減持美元儲備,此時市場投資者比較青睞於更具信用擔保的政府債券為理想的投資選擇。在這個時候,中國政府和銀行可以借用四川特大地震災後重建需要大量長期資金為由,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發行人民幣國家債券。從而切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2.加快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進程,為人民幣自由兌換奠定基礎
到1995年6月為止,包括美國、英國、法國等在內的幾乎所有的發達國際均已實現了資本項目下的可兌換。盡管中國目前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條件還不具備,但我國政府正逐步放鬆資本管制、逐步加快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進程,這對早日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是十分必要的。針對中國的具體實際情況,在資金流入方面,對於外商直接投資(即FDI),可逐漸實行外國直接投資的匯兌自由,並可逐步適當放寬外國直接投資者在中國金融市場上的投資規模,加大證券資本的流入;在資本流出方面,可逐步放鬆境內居民以及金融機構對海外投資的限制。
3.要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人民幣匯率的劇烈波動將會不利於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貿易的擴大。所以,在該階段人民幣匯率的穩定相當重要。需要注意的是,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並不是人民幣匯率不動,而是在完善人民幣匯率機制的基礎上,避免人民幣匯率的大幅波動。
4.逐漸加強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的建設
人民幣在境外的借貸,相當於歐洲貨幣業務,即人民幣的離岸業務。因此,境外也發生了人民幣的存款創造機制,對中國貨幣政策的執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離岸金融中心的建設上,與香港的金融合作非常重要。同時,中國與亞洲的金融合作也進入到更高的階段,各方合作的目標和內容越來越明朗。通過人民幣的離岸金融市場業務帶動人民幣區域化進而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是人民幣成為國際通貨、融入全球的最現實的選擇。
5.盡快構建人民幣迴流機制,增強境外持有者對持有人民幣的信心
如果人民幣不能通過正常渠道迴流到中國,那麼流出的人民幣很有可能大部分是通過非法渠道迴流內地,造成地下錢庄和貨幣走私活躍,這不僅極大的威脅了中國的金融安全,而且中國周邊的國家和地區也難以將人民幣作為主要的區域儲備貨幣。為此,中國政府除了擴大在邊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以外,還可以考慮向周邊的國家和地區承諾他們不僅可以用人民幣購買中國的商品、政府債券,也可以用人民幣對中國進行直接投資。
6.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現代金融體系,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
人民幣的國際化,必然要求金融服務的國際化。發展我國的金融市場,包括發展短期國債市場、長期資本市場、期貨市場等等。從近期來看,最緊迫、最重要的是要發展我國的短期國債市場。中央銀行可以憑借國債市場迅速有效地調控貨幣流通量和影響物價水平,而相對較低的通貨膨脹水平和穩定的經濟增長對於人民幣的國際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完善我國金融體系建設,是保障人民幣國際化順利進行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6. 找一篇關於「中國匯率問題研究」的論文
中國匯率問題研究 摘要:人民幣大幅度升值事關我國進出口形勢、國內優勢產業的生死存亡等,中國必須從自身利益出發,在國際法要求的范圍內對待人民幣升值問題。目前,我國政府應爭取遵循國際法途徑,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爭端機制內解決問題。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 原因 國際法 解決途徑
「人民幣升值論」最早由日本政府提出,隨後,以美國為首的其他西方國家不斷對人民幣匯率提出指控。2009 年來,西方國家壓迫人民幣升值的陳年舊調再次喧囂塵上。西方國家不厭其煩的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何在?
一、西方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原因
1.美國。長期以來,美國以美中間存在巨額貿易逆差為由力促人民幣升值,盡管美國明知人民幣升值並不能明顯改善其國際貿易狀況,但仍然不遺餘力地促壓人民幣升值,原因在於:一是美國一直將中國視為自己潛在的強大競爭對手,千方百計打擊中國產品的競爭力,最終削弱中國同美國的議價能力;二是通過促壓人民幣大幅升值,將全球熱錢引入中國,吹大中國國內資產泡沫,並在泡沫頂峰時反手做空,使中國成為歷史上的第二個日本。
2.歐盟。相對於美國而言,歐盟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一直持相對溫和的態度。但自2007 年初開始,歐盟的態度一度超越美國變得異常強硬。歐盟之所以突然關注人民幣匯率問題,在於人民幣雖然兌美元升值,但相對於美元兌歐元的大幅度貶值,人民幣兌歐元同樣是貶值的。這一方面增加了歐盟成員國對華出口的難度,另一方面卻使得中國的商品進入歐洲市場比進入美國更容易,其結果是歐中之間貿易逆差的迅速擴大。為減少貿易逆差,歐盟選擇聯手美國共同壓迫人民幣升值。
3.日本。與美國、歐盟不同,日本在中日貿易中一直處於順差地位。以2008 年商務部統計為例,截至2008 年10 月,日本一直居於中國前10 大貿易逆差來源地第3 名,僅次於我國台灣和韓國。因此日本迫使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不在於貿易差額問題,而是爭奪亞洲領導權以及未來"亞元"主導權的戰略舉措。
可見,包括日本在內的西方國家合力壓迫人民幣升值並樂此不彼,歸根結底就是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人民幣大幅升值帶來的不利影響
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西方國家給了我們巨大的升值壓力,但如果我們貿然屈服、匆忙大幅度調整人民幣匯率,必將給我國經濟各方面造成不利影響。
第一,人民幣大幅升值會抑制出口增長。人民幣匯率升值會增加出口企業成本,在世界市場價格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出口利潤的下降將影響出口企業的積極性;如果出口企業為維持一定利潤而提高價格,則會削弱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利於出口的持續擴大和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佔有率的提高。尤其是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國對外出口一度萎縮,此時提高人民幣匯率無疑是對出口的又一沉重打擊。
第二,人民幣大幅升值會對中國的優勢產業產生嚴重損害。在目前的國際分工格局中,相對於發達國家以研究開發(R&D)和服務業為主來講,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是以製造業為主的,其優勢企業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產品檔次不高,附加值含量低,在國際市場價格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這種貿易結構極易受到匯率水平變動的影響。
第三,人民幣大幅升值會影響到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目前,世界經濟整體環境依然並不樂觀,這對活躍在資本市場上的國際游資而言,具有升值預期以及進入相對安全的新興經濟體尤其是"金磚四國",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然而,國際游資由於具有資金規模大、流動快、趨利性強的特點,會對金融市場造成潛的在沖擊。況且,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尚不健全、金融市場發展比較滯後,大量短期資本通過各種渠道流入資本市場的逐利行為,會對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直接產生影響。
三、人民幣匯率自主性的國際法依據
根據國際法有關規定,國家主權具有國內最高和對外獨立與平等的特性,而國家貨幣主權就是國家主權在處理國內外一切與貨幣事務相關領域的體現。傳統上,主權國家可獨立自主地應用本國的貨幣主權,原則上他國不得干涉與反對。但隨著國家之間經濟相互依賴程度的逐漸加深,各國之間在行使本國貨幣主權時不僅要綜合考慮本國的各種因素,還要考慮到對周邊國家和世界經濟的影響。因此,貨幣基金組織(IMF)應運而生。 IMF作為限制和協調各國對外行使貨幣主權的專業國際組織,它規定:凡是加入IMF 的成員國就意味著該國同意授權IMF 行使原只屬於各國的部分貨幣主權,從而使各國原有的貨幣主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即要接受IMF 宗旨和章程的約束,承擔IMF協定中相應的義務,比如在外匯安排、匯兌措施、國際收支和劃撥等方面的義務。表面上看,這種讓渡會使國家的貨幣主權遭到一定的削弱,但同時,國家在讓渡自身部分貨幣主權的同時卻又能對等地享有、獲得來自他國相應的貨幣主權的補充。也就是說,只要這種讓渡是以平等互利為前提和基礎,就意味著國家不會喪失本國貨幣主權的自主性。對我國而言,由於我國的承諾是保證履行IMF 協定第8 條款項下的義務,即實現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而這一早已完全兌現。因此,當前我國所實施的人民幣匯率政策是在已經履行了IMF 協定義務的基礎上,遵照其要求進行的,西方國家根本沒有理由對之加以指責和干涉。這也從根本上賦予了我國自主運用匯率制度的權利。
四、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法律化解決途徑
針對西方國家無理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問題,我國政府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明確IMF 為人民幣匯率爭端解決的主要機制。近年來,西方國家因為IMF 執行措施的力度沒有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爭端解決機制強硬,試圖舍棄IMF 而尋求WTO 的爭端解決機制。但是,匯率義務本該由IMF 來衡量,不能因IMF 執行規則的力度不夠,就該另起爐灶。因此,西方國家的這種打算是避輕就重,試圖濫用WTO 多邊爭端解決機制。對此,我國政府應該表明西方國家援用WTO 的有關協議來挑戰我國匯率政策的做法,是置IMF協定的規定及其管轄權於不顧,既有違於IMF 和WTO 在現有國際經濟格局下的分工,也不符合WTO 本身的規定。
第二,詳細研究IMF 有關貨幣匯率的爭端解決機制。IMF 成員國關於匯率爭端的磋商程序一般包括:爭議成員國將投訴或爭議提交IMF 理事會或IMF 執行董事會審議;成員國對IMF 或成員國之間對《IMF》條文解釋產生爭議,則提交IMF 執行董事會裁決;如果執行董事會所審議或裁決的投訴和爭議與某一無權單獨指派執行董事的成員國有關,該成員國可以派代表列席會議,執行董事會也可以對該成員國提出此種要求;與《IMF 協定》解釋爭議有關的成員國對於執行董事會的裁決如有不服的,可以在該裁決作出後的3 個月內要求將該爭議再提交IMF 理事會作最後裁決。這些磋商程序看似簡單,然而應用起來卻無比復雜,因此,我們應該對其進行詳細研究,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把握人民幣匯率爭端的主動權,增強人民幣匯率政策的自主性。
參考文獻:
[1]楊松.國際法與國際貨幣新秩序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溫建東.從IMF 和WTO 規定看人民幣匯率[J]. 金融研究,2004, (6) .
[3] 陳斌彬. 從國際法的視角看我國當前人民幣匯率政策的合法性[J],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5,(5).
[4]方蕾.對西方關於人民幣匯率指控的國際法解讀[J],經濟研究導刊,2006(6).
[5]鄭玲麗.人民幣匯率的國際法思考[J].世界貿易組織動態與研究,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