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6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回顧 2017年人民幣還會貶值嗎
2016年人民幣貶值近6%,主要原因在於金融市場波動、美國加息推升美元以及人民幣貶值自身引發的資本外流。2017年開年特朗普政府表現出的不確定性,中國加強資本流動管制都對人民幣匯率企穩產生一定幫助。然而考慮到美聯儲未來幾年可能會繼續加息,美元指數下行空間有限,所以短期如果中國經濟企穩或者反彈,人民幣再度大幅貶值的可能性比較低。目前短期來看人民幣不會大幅貶值。
Ⅱ 2016年人民幣即期匯率貶值了多少
您好,據wind數據顯示,2016年人民幣相對美元總體趨弱,全年貶值約6.67%。
2016年人民幣匯率走勢,人民幣國際化、美元走強,外部環境成為人民幣匯率變化的年度關鍵詞彙。2016年春節後,隨著美元指數開始疲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呈現雙向浮動態勢,波動幅度明顯加大。自2016年3月以來,美元指數不斷走弱,為人民幣匯率的企穩贏得了難得的窗口。
而從2016年5月以來,受避險情緒以及美聯儲夏季加息預期重新升溫的影響,美元大幅反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開始呈現震盪下行態勢。6月24日,英國退歐公投結果公布後,美元指數一度上漲至96.7,當日漲幅達3.7%,受此影響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應聲下跌。
不過,2016年7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出現小幅回升。7月6日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6.68-6.70區間內小幅震盪後,於7月19日開始出現回升,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在岸即期匯率以及離岸即期匯率分別於8月9日收報於6.6594、6.6619以及6.6626
市場普遍認為,這是央行在人民幣6.7關口進行「爭奪」操作。人民幣對美元和對籃子貨幣「雙升值」。央行先是轉為進行「少貶、多升」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的操作,允許CFETS指數小幅走升。
而從2016年8月至今,美元在二季度GDP增速遠遜預期和非農數據大幅好於預期的交織影響下,人民幣再次重回震盪下行走勢,「策略性貶值」如期重啟。以至於在一個月內,人民幣連續突破6.8、6.9關口。
另外監管層持續加強外匯管理,分析稱2017年人民幣貶值壓力將小於去年,個人不必急於換匯,可以在國內尋找投資機會。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Ⅲ 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加入sdr 人民幣在岸匯率會取消嗎
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納入SDR將正式生效。記者從銀行,證券行業獲悉:屆時——
市民出境旅遊或將無需兌換外幣,進出口企業外匯成本或降低
受人民幣「入籃」影響,銀行機構表示:或將減少外幣儲存量
證券公司:對股市影響短期未能立竿見影,資本市場雙向開放至海外投資渠道擴寬
□ 記者 張瑜
12月1日凌晨,拉加德宣布正式將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決議將於2016年10月1日生效。人民幣在SDR的權重為10.92%,美元在SDR的權重為41.73% ,歐元在SDR的權重為30.93% ,日元為8.33%,英鎊為8.09%。這意味著人民幣的比重超過了日元和英鎊,僅次於美元和歐元,人民幣也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加入SDR貨幣籃子的新興市場國家貨幣。
境外旅遊購物或更便利
此次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普通老百姓最集中困惑就是今後出境旅遊消費能否會變得更加方便劃算,持有人民幣就意味著日後可以世界通行?
針對市民的這一關心問題,中國銀行寧國支行業務發展部經理施琰就向記者表示,隨著人民幣不斷國際化,「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可人民幣,願意接收人民幣,這樣未來出國購物、旅遊等消費都會更加方便。如果出國的國家可以直接接收人民幣交易,那就可以節省過去各種繁瑣的換匯手續。」
另外,施琰告訴記者:「現在我市的遊客在出境游之前,不僅在出發前要換算匯率、銀行兌換外幣;有的市民回國後外幣沒有用完,還需要再次到銀行換回人民幣,其中不僅有匯率損失,而且操作步驟相對復雜。」
企業匯率風險或低
人民幣加入SDR後,對於國內企業來說也是一大利好。「以人民幣美元匯率為列,在2013年為6.4至6.5,而在2014年為6.1至6.2,雖然人民幣升值,但實際上卻讓我市對外貿易的企業損失慘重,從簽訂協議時的盈利10%到結算處於近乎虧本狀態。」施琰告訴記者,在以往的外貿協議中,都會約定俗成的簽訂一年的合同「此前很多外國客戶並不願意接受人民幣結算帶來的額外費用,而匯率的頻繁波動卻又直接影響我們進出口企業的外匯成本。」
此外,施琰還表示,人民幣加入SDR有助於企業規避外圍市場匯率波動、減小匯率風險,部分企業不必再為外幣兌換上的波動「牽腸掛肚」。
銀行或將減少外幣儲存量
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中國銀行寧國支行的個人外幣兌換量在我市佔90%以上,那麼此次人民幣「入籃」又會對銀行外幣兌換業務產生哪些影響呢?
針對這一問題,施琰告訴記者,「人民幣加入SDR,也就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將加快。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不斷加深,人民幣兌換外幣的業務量也肯定會減少,所以在日後可能會相應減少銀行的外幣儲存量。」
然而,外幣儲備量的減少,並不意味著銀行將直接除去外幣兌換業務。「在市民對外幣兌換還有需要的時候,如在一些其他不接受人民幣使用的國家,外幣兌換業務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施琰說道。
海外購房、理財等投資渠道擴寬
在投資層面,人民幣加入SDR將助推中國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利好投資者在全球進行資產配置和交易。
「預計加入SDR之後,決策層將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使得市場更加的透明化,從而放寬投資渠道。百姓投資收益相對穩定且安全的海外資產,比如證券、股票和不動產等將變得比較便利。」施琰向記者表示,在人民幣沒有納入SDR時,市民投資海外資產,需要先將人民幣兌換成相應的外幣,才可以進行投資,致使投資的渠道相對窄小。
此外,施琰還告訴記者:「國外投資者也可參與到國內股票、基金、國債等更多理財活動,國內個人跨境投資和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資本都將更加自由便捷。」
對A股影響短期未能立竿見影
還有一個備受股民關注的問題就是:人民幣加入SDR能否強化中國股市對於外資的吸引力呢?
對此,市國元證券分析師向記者表示,SDR的象徵意義更大,其將進一步提升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在長期會激發投資者對A股市場的興趣,但短期可能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一切都會循序漸進。「人民幣『入籃』,可能會加強人民幣資產配置,從而增加整個市場對中國股市的關注度,也可促進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這都將為A股市場帶來更多流動性。」
此外,據分析師介紹,人民幣納入SDR海外投資者將有更多渠道參與內地股市,根據過去QFII、RQFII和滬港通的投資經驗,或增加對穩定型藍籌價值股的需求,股市定價進一步向國際接軌。「在美元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的國際貨幣體系中,人民幣國際化仍將持續推進,多項資本項目開放措施也將『呼之欲出』,海外資金會加速進入中國,同時國內資金也會陸續出海。」但總體來說,人民幣加入SDR對股市的影響短期內有限。
相關內容:
什麼是特別提款權(SDR)
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DR),亦稱「紙黃金」(Paper Gold),最早發行於1970年,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根據會員國認繳的份額分配的,可用於償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債務、彌補會員國政府之間國際收支逆差的一種賬面資產和記賬單位,可與黃金、自由兌換貨幣一樣充當國際儲備。
它是基金組織分配給會員國的一種使用資金的權利。會員國在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可用它向基金組織指定的其他會員國換取外匯,以償付國際收支逆差或償還基金組織的貸款,還可與黃金、自由兌換貨幣一樣充當國際儲備。因為它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有的普通提款權以外的一種補充,所以稱為特別提款權。
最初發行時每一單位SDR等於0.888克黃金,與當時的美元等值。經過多次改革之後,SDR貨幣籃子僅包括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而明年10月1日開始將加入人民幣。IMF對一國貨幣加入SDR規定了兩個條件:一是該國出口貨物和服務總量位居所有成員國前列,二是貨幣應「可自由使用」。2010年時,IMF執行董事會曾在評估後否決將人民幣納入SDR,當時稱人民幣不符合可自由使用的條件
Ⅳ 2016年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的中間價怎麼算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是由中國央行發布的。
2015年8月11日,中國出台新的匯率改革措施:做市商在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綜合考慮外匯供求情況以及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
在最新的人民幣中間價匯率形成機制中,報價行的中間價報價包括「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分為基礎部分和人為調節部分。基礎部分是指報價行需加權計算三個貨幣籃子(CFETS、BIS、SDR人民幣匯率指數)過去24小時保持不變所需要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取該匯率與上日中間價的變化幅度。人為調節部分主要是各報價商結合自身客盤供求結構、風險偏好、國際外匯市場預判等因素,對基礎部分進行一定人為調節。得到的加減點幅度,再加上前日16點30分官方即期收盤價,就形成各家銀行的最終報價。
交易中心在收到14家銀行報價後,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平均後得到每日9:15分公布的中間價。這14家報價行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花旗、匯豐、渣打、三菱東京日聯、蒙特利爾銀行。
Ⅳ 人民幣升值意味外匯匯率發生怎樣變化
人民幣升值即人民幣匯率升高,外匯匯率下降(人民幣匯率上升)。
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人民幣值錢了,可以兌換更多外國貨幣,也意味著可以購買更多國外商品。進口產品和原材料,可以花更少的錢,有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也會導致人民幣資產價格上漲。
升值會使出口受到沖擊,因為人民幣價格兌換成外幣的價格比一起升高了。出口價格升高,自然訂單會減少。出口企業受到沖擊,甚至倒閉,工人會大批失業。人民幣升值,導致我國的外匯資產貶值、縮水。
(5)2016年人民幣匯率改革擴展閱讀
影響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因素:
1、國際收支。國際收支平衡是決定匯率走勢的主要因素。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中各種收支的總和。一般來說,國際收支逆差表明外匯供應不足。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市場供求關系決定著匯率的變化,國際收支逆差將導致本幣貶值和外幣升值,即匯率上升。相反,國際收支順差導致匯率下降。應當指出的是,總體上,國際收支的變化決定了匯率的中長期趨勢。
2、國民收入。如果貨幣供應量保持不變,對貨幣的額外需求將增加貨幣價值,導致外匯貶值。當然,由國民收入變化引起的匯率是在貶值或上升,這取決於國民收入變化的原因。如果通過增加商品供應來增加國民收入,那麼該國貨幣的購買力將在較長時期內得到加強,匯率將下降。
如果通過擴大政府支出或擴大總需求來增加國民收入,那麼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擴大進口不可避免地會滿足過剩的需求,這將增加外匯需求,提高外匯匯率。
3、通貨膨脹水平。通貨膨脹率是匯率變動的基礎,如果一個國家發行過多的貨幣,在商品流通過程中流通的貨幣量超過了實際需求,就會引起通貨膨脹。通貨膨脹降低了一國貨幣在國內的購買力,並使其相對於國內市場貶值。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貨幣對國內市場的貶值必然導致外部貶值。由於匯率是兩國貨幣的比較,貨幣發行量過大的國家,其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價值較低,因此在將本國貨幣兌換成外幣時,必須支付比本國貨幣更多的貨幣。
Ⅵ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現狀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就是如何選擇以及如何制定匯率制度的問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亦簡稱匯率制度。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加強和成熟,我國的社會和經濟對匯率波動承受力的要求,尤其在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後,中國的資本市場日益開放的大勢下,也迫切要求完善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
關鍵詞:匯率 外匯市場 彈性 政策敏感性
我國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從1994年元旦開始實行的。這是我國人民幣匯率的生成逐步向市場化靠攏的開始。以外匯市場供求為基礎,允許市場匯率在一定范圍內圍繞基準匯率上下浮動這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核心。這個核心所規定的匯率形成機制是非常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的,20年來促進了我國的經濟發展。然而,客觀上來說,目前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也存在著的諸多的缺陷,需要我們進一步改革加以完善。
1、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被歪曲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和銀行結售匯制的建立,一直是我國人民幣外匯體制改革的十分重要的一面。同時,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現行基礎包括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和銀行結售匯制。從理論上來看,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反映的是市場供求關系。然而現行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卻存在著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其一是是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封閉性,其二是銀行結售匯的強制性。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扭曲以上兩點有不可忽視的貢獻。由此可以看來人民幣匯率在是難以形成有效的市場匯率的,而相反卻可以基本上體現的是政府意志。
(1) 銀行間外匯市場具有封閉性
所謂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它的建立初衷是為了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加以改進,但是實踐來看,初衷並沒有達到這一目標並未達到,反而暴露了銀行間外匯市場自身存在的缺陷這:
第一,封閉性的市場。在我國,銀行間外匯市場實行的是會員制,作為外匯市場的主體,首先銀行必須是中央銀行指定的,確定銀行獲得了會員資格,然後要報送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局審批。這樣嚴格的市場准入規則,自然就使這個市場失去了開放性。
第二,被動干預的市場。在外匯市場上,中央銀行會彌補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不完全匹配的頭寸。為了保證外匯市場的「出清」,保證外匯市場的有效運轉,中央銀行就處在了被動干預的角色上。這種迫不得已,不僅限制了央行干預的靈活性,而且使外匯市場的人民幣匯率趨於僵化,浮動空間非常狹窄。顯而易見,這種扭曲的人民幣匯率制約了市場的外匯資源配置,大大降低了外匯的使用效率。
第三,嚴格管制的市場。不僅在市場准入上非常嚴格,在外匯的持有額度上,中央銀行也有嚴格的規定,這樣外匯指定銀行也不能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持有外匯,更難以進行資產的收益最大化和規避匯率風險,比如依據人民幣與外幣資產的合理組合。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所有交易當中,處於壟斷地位的是中央銀行,外匯銀行的持有額度,控制權在於中央銀行。與此同時龐大的外匯儲備與貨幣供應這三者使得中央銀行擁有了絕對的壟斷地位,人民幣匯率的形成具有非常強的政府意志。
第四,單調的市場。在我國目前的銀行間外匯市場上,交易的幣種尚且只有美元、歐元等幾種外國貨幣,其中,成交量也主要以美元為主。人民幣的外匯遠期交易,只有極少幾家銀行有資格辦理,根本沒有外匯的期貨交易等豐富的匯率衍生工具,使得外匯市場顯得沒有生機。交易種類的單調與稀少,嚴重製約了形成多層次的外匯市場結構。
(2) 具有強制性的銀行結售匯制
我國的結售匯這種制度安排本身就具有挺大程度上的強制性。在這種制度下,所有的出口企業因出口所得的外匯,必須毫無條件的賣給外匯銀行。出口企業不可以自己持有單獨的外匯賬戶,以後雖然允許大型的外貿企業持有部分的外匯,但是要受到非常嚴格的限制,根本不能依據企業自身對未來的外匯需求和對未來的匯率走勢預期,自行選擇適宜的數量和出售時間。但是出口企業的非貿易用匯則受到了比較嚴格的人民幣外匯審批的制約。這樣一來,出口企業就沒有辦法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有選擇的持有外匯。所以說,這樣的「強賣」所形成的人民幣匯率不會是真實的市場匯率。
2、人民幣匯率缺乏應有的彈性
沒有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制度,弱化了企業的風險意識。人民幣匯率長期在很小幅度內的波動,導致整個外匯市場忽視了匯率風險,導致企業在自身經營當中,在進行融資活動當中,很少考慮到風險,這樣就累積了一定的風險。
沒有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制度,使得人民幣的名義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之間產生了差距。由於我國實行的是盯住美元的單一匯率制度,所謂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也只是浮動在很窄的范圍之內,這樣其他貨幣間的匯率變化就讓人民幣匯率不好及時調整。近年來,由於歐元對美元的匯率,日元對美元的匯率不太穩定,美元處於不斷貶值的趨勢,導致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下降。結果就使名義匯率表面上保持穩定,其實早就與實際有效匯率發生了差距。
1994年我國人民幣實行並軌制,人民幣的匯率波動每天就只有幾個基本點。究其原因是中央銀行每天都參與外匯市場,市場有買賣差額,央行就進行平補。這種制度造成了人民幣匯率的政策敏感性。長期的結果就是向市場傳達一個信號,匯率的大幅度波動是政府允許或者說意願的。這樣一來,匯率政策的操作彈性就大大降低了以至於沒有了彈性。
3、人民幣匯率調整沒有準確的依據
我國是在1996年實現了人民幣的可兌換,但只限於經常項目。在資本項目下,仍然實行嚴格的管制。這樣銀行間的外匯市場,外匯的供給與需求就取決於貿易項目。但是,在國際貿易中,與貿易有關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貨幣的購買力。所以,購買力平價理論就有必要成為人民幣匯率形成的理論依據。這就與已經逐步成為固定匯率制度的人民幣匯率相悖。在目前的情況與條件來看,購買力平價的理論適用條件幾乎通通不可以滿足,比如信息充分,交易成本為零,關稅為零等等。但是,在購買力平價的理論下,一般物價水平的計算包括貿易品和非貿易品,這樣的結果是存在很大的偏差的。這樣,從理論上看,人民幣的匯率調整的真實依據也不充足。
4、維持現行匯率制度成本高
就目前的趨於固定匯率制度的匯率制度,維持它需要付出的代價也很大。
首先是加大操作貨幣政策的難度。在資本流動的條件下,固定的匯率制度下的貨幣政策,其唯一用途是維持本國貨幣的穩定;而在資本管制的條件下,資本不能自由流動,不能進行資本套利,利率平價理論也發揮不了作用,固定的匯率制度下的貨幣政策,也因此又獲得了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其次增加了財政負擔。在美元強勢的趨勢下,若繼續維持人民幣對美元的比例,我國的出口將受到沖擊。
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步伐,我國外匯市場相比以前,已經日趨活躍了,但是與此同時也給我國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有一種市場倒逼改革的趨勢。所以人民幣匯率改變的步伐迫在眉睫,完善人民幣的匯率的形成機制刻不容緩。■
Ⅶ 2016年美元兌人民幣平均匯率是多少
6.6423。根據當年國家外匯管理局提供的每日匯價進行加權平均計算而得出的當年年平均匯價。2016年美元兌人民幣平均匯率為6.6423;2015年美元兌人民幣平均匯率為6.2284。匯率,指的是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亦可視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具體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拓展資料:
一、人民幣
1、人民幣(RMB)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管理人民幣的主管機關,負責人民幣的設計、印製和發行。_嗣癖業牡ノ晃嗣癖業母ū業ノ晃恰⒎幀1元等於10角,1角等於10分。人民幣符號為元的拼音首字母大寫Y加上兩橫即「¥」_
2、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發行人民幣以來,歷時71年,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截止到2020年,已發行五套人民幣,形成紙幣與金屬幣、普通紀念幣與貴金屬紀念幣等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除1、2、5分三種硬幣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幣已經退出流通,第四套人民幣於2018年5月1日起停止流通(1角、5角紙幣和5角、1元硬幣除外)。流通的人民幣,主要是1999年、2005年、2015年、2019年、2020年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_
二、人民幣匯率
人民幣匯率代表人民幣的對外價值,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在獨立自主、統一性原則基礎上,參照國內外物價對比水平和國際金融市場匯率浮動情況統一制訂、調整,逐日向國內外公布,作為一切外匯收支結算的交換比率,它是官方匯率,沒有市場匯率,其標價方法採用國際上通用的直接標價法,即以固定單位 (如100、10000、100000等) 的外幣數摺合若干數額的人民幣,用以表示人民幣對外幣的匯率。固定單位的外幣數大小須視各該外幣的價值大小而定,除人民幣對比利時法郎和義大利里拉匯率採用一萬 (10000)單位、對日元匯率採用十萬 (100000)單位作為折算標准外,對其他各種外幣匯率均以一百(100)單位作為折算標准。
三、美元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 貨幣縮寫:USD;ISO 4217貨幣代碼:USD;符號:USA$)是美利堅合眾國、薩爾瓦多共和國、巴拿馬共和國、厄瓜多共和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吉里巴斯共和國和帛琉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流通的美元紙幣是自1929年以來發行的各版鈔票。
Ⅷ 我國的匯率政策
一、我國匯率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
1、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
2、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
3、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二、中國匯率制度的調控:
1、方式。
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參照一籃子貨幣、根據市場供求關系來進行浮動。這里的"一籃子貨幣",是指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籃子內的貨幣構成,將綜合考慮在我國對外貿易、外債、外商直接投資等外經貿活動占較大比重的主要國家、地區及其貨幣。參考一籃子表明外幣之間的匯率變化會影響人民幣匯率,但參考一籃子貨幣不等於盯住一籃子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這將有利於增加匯率彈性,抑制單邊投機,維護多邊匯.
2、中間價。
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現階段,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0.3%的幅度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人民銀行公布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3%的幅度內浮動率穩定。
3、調整。
2005年7月21日19時,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作為次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中間價,外匯指定銀行可自此時起調整對客戶的掛牌匯價。這是一次性地小幅升值2%,並不是指人民幣匯率第一步調整2%,事後還會有進一步的調整。
因為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幣匯率水平在數量上的增減。這一調整幅度主要是根據我國貿易順差程度和結構調整的需要來確定的,同時也考慮了國內企業進行結構調整的適應能力。
Ⅸ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歷史演變
1、人民幣從1949年到1952年用浮動匯率制度。從1953年到1973年,以計劃經濟制度,人民幣與美金有正式的掛鉤,匯率保持在在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的水平上。但是在這時代中國大陸的外國貿易很少,所以人民幣匯率意義不是很大。
2、1973年,由於石油危機,世界物價水平上漲,西方國家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匯率波動頻繁。
為了適應國際匯率制度的這種轉變與現實中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動帶來的不利影響,根據有利於推行人民幣計價結算,便於貿易,為國外貿易所接受的原則,人民幣匯率參照西方國家貨幣匯率浮動狀況,採用「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計算方法進行調整。
為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1973年的1美元兌換2.46元逐步調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對人民幣貶值了39.2%。
3、從1980年到1994年,中國大陸有雙重匯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實行雙重匯率制度,即除官方匯率外,另行規定一種適用進出口貿易結算和外貿單位經濟效益核算的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格,該價格根據當時的出口換匯成本確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
人民幣官方匯率因內外兩個因素的影響,其對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調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53.3%。
4、1991年4月至1993年底。這一階段對人民幣匯率實行微調。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官方匯率數十次小幅度調低,但仍趕不上出口換匯成本和外匯調劑價的變化。到1993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官方匯率與調劑匯率分別為5.7和 8.7。
5、2005年7月21日,人民銀行突然宣布,經國務院批准,人民幣匯率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改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變相升值2%,並且不再與美元掛鉤。
6、2007年5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自21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三擴大至千分之五。
受隔夜美元大漲影響,2010年8月1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及即期匯價雙雙創下一個半月的新低。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12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8015元,即期市場開盤報6.7958元。
7、2015年11月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154,較前一交易日(10月30日)中間價6.3495升值341點,創2005年7月以來最大百分比升幅。
2015年12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設於6.4236元,較前一日下調96基點,並再度刷新2011年8月以來最低水平。
8、2016年2月15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118,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96個基點,漲幅達0.30%。與此同時,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當日收盤價報報6.4944,較上個交易日收盤價大漲751基點,創下2005年7月匯改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