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年級下冊科學實驗研究杠桿的實驗步驟是什麼
1、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
2、把鉤碼掛在杠桿的兩邊,改變鉤碼的位置使杠桿水平平衡;
3、記下兩邊的鉤碼的重,用尺量出它們的力臂,記下實驗數據;
4、改變力和力臂數值,做三次實驗.
5、求出各次實驗的動力乘以動力臂和阻力乘以阻力臂數值.
② 螺旋和杠桿的實驗的製作是怎麼樣的
操作難度:★★
實驗方法:
本實驗需要的材料有:一張紙,剪子,鉛筆,桌子,兩塊木板(約跟桌子一樣高),彩色筆。
把紙剪成一個斜坡,用一個斜面緊密捲成圈,螺絲釘是一個一圈一圈捲起的斜面。當用杠桿時,只需用很小的力就能抬起桌子。
從一張紙上剪出一個直角三角形來做成一個傾斜面。把筆放在紙的三角形短邊位置,朝著三角形的頂尖處,把紙卷在鉛筆上。用彩筆沿著剪下的斜邊標出記號,這樣將會形成一個螺旋形支撐。當你在卷紙時,請保留三角形的底線或稱基本線。這個傾斜將會沿著鉛筆螺旋形上升,形成一個螺絲釘模型。這就說明,螺絲釘事實上是一個傾斜平面。
杠桿是由一個硬棒及這個硬棒的支撐點組成的,這個支撐點叫支點。杠桿得益於從重物點到支點的距離短,而從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長。
為了作一個杠桿,把一塊木板靠近桌子垂直立起,把另一塊木板放在上面。把放在上面的木板的一端放在桌邊的下面,按下木板的另一端,這個很重的桌子就很容易被抬起來。
知識延伸:
有很多杠桿原理的例子,如啟瓶蓋的動作、有輪的手推車、錘子等等。
③ 怎樣製作一個根據原理的科技小製作
簡單的科技小製作-空氣動力船:
原理:
利用船尾扇葉的旋轉,推動空氣,產生推動船體的氣流,同時產生作用於船尾的推力!下面我們一起動手試試吧!
(3)杠桿科技製作擴展閱讀:
如何設計一個科技小製作:
(1)依照圖紙、說明,或印製好的材料進行製作。
(2)以培養創造能力,發展智力為中心的科技小作。
主要以製做兒童喜愛的玩具為主,有下列幾種形式:
①教師介紹一種小製作的方法和科學道理,並用實物演示,引起學生興趣,學生根據這個道理自己去創新製作。
如「小雞啄米」,是利用杠桿原理製作的抽拉玩具,抽拉時兩只雞頭運動方向一致或相反,是由於杠桿力點、支點的位置不同。
學生在了解道理之後,各自設計、製作了許多的杠桿抽拉玩具,如我坐火箭去太空、小貓釣魚、打乒乓球、過峽谷等。
②變廢為寶的科技小製作。教師利用實物講解如何利用廢舊鍾表的齒輪和廢舊玩具設計製作新的玩具。有些學生受到啟發,自己完成了構思新穎、質量較高的活動玩具,如手操縱電動旱船、電動碰碰車、機器人、滑稽人跳舞、貓頭鷹和老鼠等。
③專題科技製作競賽。根據不同年級提出不同專題要求,各班學生人人設計製作,班內選拔出代表隊,再進行年級競賽。
如一次四、五、六年級進行風力車比賽。我們規定賽車的輪子必須是用厚紙自製的,不能用現成輪子或其他代用品,其他大小、重量、樣式不限。又一次進行橡皮筋動力車比賽,只限定必須用統一規格和長度的橡皮筋,其他不限。
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設計製作的賽車多種多樣,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培養了他們的創造能力。
設計一個科技小製作時的注意事項:
(1)要按年齡、知識水平、動手能力、興趣愛好分開檔次,選擇不同的製作內容。低年級要選擇很容易製作成功的內容,如小降落傘;中、高年級則要從難度上有所提高。
(2)要提倡創新。
(3)不包辦代替。
(4)強調製作中要注意安全。
(5)要注意環保
(6)要有實用性
④ 利用杠桿原理的簡單機械有什麼 說多點
杠桿、滑輪、輪軸、齒輪、斜面、螺旋、扳手、劈、剪刀、指甲刀、木工錘子、打火機、鐵鍬、啤酒起子、壓水井、撬杠、釣竿、鑷子、鉗子等等.
⑤ 科技小發明製作方法
製作方法見下面:
首先我們要准備的工具有電池、磁鐵和銅線圈。將同極的小磁鐵(同為N或者同為S)分別貼在電池的正負極上。再將這個製作好的電池放入銅線圈中。這時候就會發現,電池不停的穿梭在銅線圈中了。
小磁鐵是這個實驗的關鍵點,它們既產生了磁場,又充當了導體的作用,使銅線圈和電池的正負極接通,即使銅線圈內產生電流,此時通電的銅線圈根據電磁感應定律和右手法則,產生磁場。
⑥ 利用杠桿原理的工具寫出製作過程
桿秤:
桿秤是利用杠桿平衡條件製成的。如圖所示,秤桿上提繩的D點為支點,由於支點不在秤桿(包括秤鉤)的重心B點上,在不稱物體時,手提繩,秤桿不能平衡於水平位置,此時必須把秤砣掛在適當的位置D點上,才能使秤桿平衡。D點就是桿秤的零刻度線,通常叫定盤星。(如圖所示)
秤桿上從定盤星開始刻度是均勻的,用等分法可以確定桿秤的刻度。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改變支點的位置(即在秤鉤處加上一個提繩),這樣又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刻出新的刻度來。一般的桿秤都備有兩個提紐,兩套刻度.大大增加了秤的稱量范圍。
⑦ 科學 杠桿實驗怎麽做
杠桿是利用直桿或曲桿在外力作用下,圍繞桿上固定點———支點轉動的簡單機械。本實驗指導學生認識杠桿的以下幾種作用:
(1)傳遞力的作用;
(2)改變用力方向的作用;
(3)省力(但費距離)或省距離(但費力)的作用。為了使學生體會到這些作用,最好選用重一點的物體,讓學生親自用杠桿去撬或抬,此外還可以利用杠桿尺、測力計進行一些定量的實驗。
方法一
【器材】 裝滿學慣用具的書包、長1米左右的木棍(把木棍等分為8~10份,畫出等分線)、椅子。
【步驟】
(1)把木棍的中間架在小椅子背上,一端掛上重物———書包,用手握住另一端,慢慢往下壓,能把書包撬起。引導學生找出杠桿的支點、力點和重點。
(2)在力點處用力向下壓,力就通過杠桿傳遞到杠桿的另一端,把重物向上撬起。這說明杠桿有傳遞力的作用,還有改變用力方向的作用。
(3)使支點向重點靠近,支點每向前移動一格,撬動一二次,每次把物體撬起同樣高度,會感覺到支點距離重點越近(即支點距離力點越遠),越省力,但手(力點)移動的距離也越長,即越費距離。
(4)使支點向力點靠近,支點每向後移動一格,撬動一二次,每次把物體撬起同樣高度,會感覺到支點距離力點越近(即支點距離重點越遠),越費力,但手(力點)移動的距離也越短,即越省距離。
方法二
【器材】 杠桿尺兩把(把杠桿尺均分為十二格,在每個刻度處打一個孔)、直尺、測力計、鉤碼、鐵絲鉤。
【步驟】
(1)把支架的釘子從兩根杠桿尺的第6孔位(孔位從左往右數)處穿過,讓該處作為支點,使兩根杠桿尺保持水平。後面的杠桿尺不動,作為對照物,在前面的杠桿尺上懸掛重物和測力計。
(2)在杠桿尺第1孔位處,用鐵絲鉤懸掛一個50克重的鉤碼;把測力計鉤掛在杠桿尺的第11孔位處,手握測力計,向下用力拉,可以把重物(鉤碼)向上撬起。找出杠桿尺上的重點、支點和力點。(掛鉤碼的第1孔位為重點,中間第6孔位為支點,掛測力計的第11孔位為力點。)
(3)通過測力計向下用力,可以把重物向上撬起,這說明杠桿有傳遞力和改變用力方向的作用。觀察測力計的讀數,約在50克左右,說明這時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用直尺測量重點上升的距離和力點下降的距離,可知上升、下降的距離大致相等,說明這時既不省距離也不費距離(圖1)。
(4)不改變重點和力點的位置,觀察將支點移至第5、4、3、2孔位時,把重物撬起來(每次撬起同樣的高度),測力計上的讀數和重點、力點升降的距離。通過以上實驗可以知道:支點越向重點靠近(同時也就使支點離力點越遠),測力計上的讀數越小,即越省力;力點下降的距離比重點上升的距離越大,即越費距離(圖2)。
(5)不改變重點和力點的位置,觀察將支點移至第7、8、9、10孔位時,把重物撬起來(每次撬起同樣的高度),測力計上的讀數和重點、力點升降的距離。通過以上實驗可以知道:支點越向力點靠近(同時也就使支點離重點越遠),測力計上的讀數越大,即越費力;力點下降的距離比重點上升的距離越小,即越省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