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意義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意義

發布時間:2024-01-02 21:28:25

⑴ 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意義

對宏觀經濟不會產生緊縮效應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會不會對我國宏觀經濟產生緊縮效應?專家否定了這種憂慮。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表示,匯率制度變化,但匯率幅度不會有大的變化,因此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不會特別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說,匯率升值對經濟產生緊縮效應只是一種靜態觀點,是假定企業對匯率變動不做任何主動調整。但從過去的情況看,中國企業的調整能力很強。而且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匯率升值的過程中往往還伴隨著明顯的貿易順差。這是因為企業調整了市場營銷策略和提高了競爭力。

匯率升值後,一部分利潤水平較低的企業競爭力將受到很大挑戰,但對於其他企業的影響不會很明顯。巴曙松還認為,升值降低了進口成本,這促使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重新組合資源,利用價格調整購買更便宜的資源,也有利於國內消耗資源的減少。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認為,匯率調整對國民經濟是有利的。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仍然非常強勁,GDP增長率比9%的潛在增長率還高0.5個百分點。在四大宏觀調控目標中,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就業狀況良好,唯一不好的就是外貿不平衡。去年下半年以來一直有很大外貿順差,造成了資金更多地向外向型經濟比重大的地區、行業和企業傾斜。而內陸地區在這方面的劣勢比較明顯,因此與東部地區的差距正在加大。匯率的調整,將使出口放緩,從而協調地區、行業的發展。從企業的角度看,匯率調整也使得技術含量高的出口型企業在競爭中勝出,而過多依靠價格競爭而生存的企業則會被逐步淘汰。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則表示,匯率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出口,出口雖然對匯率敏感,但對國際經濟增長的大環境更敏感。從總量看,即使匯率升值10%,在沒有考慮國際經濟增長的情況下,從長期看可能把出口值拉下來10%,短期也就2%左右的影響。如果把國際經濟考慮進來的話,中國出口未必下降。因為國際經濟增長1%,對我國出口的拉動是6%。

從結構看,升值主要影響資源密集型的產業如鋼鐵、有色金屬、塑料等,而不是有很強的競爭力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因此,升值有利於改善貿易結構,一定程度上抑制資源密集型產品的出口。與貿易制裁相比,升值顯然是一個更優選擇。

匯率恢復了經濟杠桿的本來特徵

此次匯率改革,一個引人注目的地方在於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

如何理解這種制度安排?巴曙松認為,這是為了達到我們的政策目標,綜合了幾種不同的匯率制度之間的功能和優點而形成的。總體上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但政府在進行管理的時候要參考一籃子貨幣,一方面保持了政府對市場的控制力,另一方面擴大了浮動范圍。而且一籃子貨幣更大的價值在於保持了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在短期內不受沖擊。

巴曙松強調說,這次調整的重大意義在於,從97年至今一直僵化的匯率制度得到改變,匯率恢復了作為經濟杠桿工具的本來特徵,匯率是個價格信號,要經常波動。至於何時放寬浮動空間,巴曙松認為這取決於一籃子貨幣的選擇和權重。

李揚則稱,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安排,參考一籃子意味著不需要對外公布,使得匯率制度變被動為主動。

至於幅度,巴曙松稱,匯率杠桿實際上就像一個生銹的機器,長時間沒有運轉,現在運轉起來了。因此必須給經濟體一個調節和適應的時間。所以過大的擴大也是不合適的。

哈繼銘認為,接下來匯率連續升值的可能性不大,這次升值是在中美取得一定的共識和諒解之下作出的行動,不可能升值之後美國政府還在繼續要求升值。從中國經濟本身看,雖然增長速度很高,但已經不像過去那麼高。所以經濟平穩期是匯率改革的最好時機。

范劍平表示,需要注意的是,當前人民幣也存在一些貶值因素,也許將來還會貶值。另外,匯率水平的調整並不是匯率改革的最主要部分,建立一個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市場機制才是最主要的。不過,可以斷言,即便是在將來,中國匯率的調整也不會出現一次性大幅度的變化。

央行貨幣政策將更有效

此前,很多專家認為,在僵化的匯率制度下,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受到很大挑戰。巴曙松表示,不可能在維持固定匯率的情況下同時控制貨幣供應量和資本流動。現在通過改革,央行貨幣政策的主動性得到提高。在波動幅度變大的情況下,投機熱錢的減少,使被動的貨幣投放也隨之減少。央行可以主動進行貨幣信貸的調整,從而提高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那下半年央行的貨幣政策會不會有所變化?范劍平表示,上半年的貨幣政策已經為匯率調整做了足夠的准備,當前的貨幣供應水平與宏觀調控的目標是一致的。今年6月份,貨幣供應和信貸政策都有大幅度的放鬆。可以說,當前的銀根比較寬松,沒有必要進行更進一步的大幅擴張。

哈繼銘也認為,央行年初確定的穩健的貨幣政策方針不會改變。由於升值幅度很小,因此也不需要採用擴張型的貨幣政策。但小的調整還會有,比如在沖銷外匯占款的力度上可能會放鬆,並保持基礎貨幣的穩健增長。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50722/07411823879.shtml

⑵ 人民幣匯率改革的作用

所謂人民幣匯率改革 就是建立以市場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人民幣升值可能意味著人民幣地位的提高,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提升。
1)中國老百姓手中的財富更加值錢,人民幣一升值,老百姓手裡的錢就更值錢了,中國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可以往前挪一挪。
2)中國外債壓力的減輕和購買力的增強等等。
例如:誰在掏錢維持號稱「全球老大」的美國政府的日常運轉?想當然的回答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廣大納稅人。這個回答並不全對。因為當前的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巨大,光*納稅人的貢獻還不夠開銷,因而不得不大量舉債。而最大的債主是誰?是日本和中國。中國3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很大一部分買的是美國政府公債。
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強大的帝國的最大債主之一。這個事實本身顯示了中國日益增強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去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僅次於美國;對全球貿易增長的貢獻,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經濟實力說話的人民幣自然而然也就獲得了更大國際事務話語權,這是好事。
3)有利於進口產業的發展:中國石化副董事邵金揚在接受采訪時稱:「如果人民幣升值,海外資產對我們來說會較便宜。」如果人民幣升值5%,中國石化2003年進口的石油,以目前的價格計算,成本將減少逾1億美元。

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的內在要求,也是深化經濟金融體制改革、健全宏觀調控體系的重要內容,符合黨中央和國務院關於建立以市場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的要求,符合我國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有利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於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⑶ 我國推行的匯率改革的意義在於

中國人民銀行21日發布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新浪財經獨家連線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劉偉院長,劉偉院長對此次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調整談了三方面的看法:

一、匯率形成機制調整根本原因是我國經濟競爭力增強。

人民幣匯率在1994年並軌後一直採取盯住美元固定的匯率機制,保持在8:27—8.3左右長期未變。而匯率形成根本上取決於一國經濟競爭力,從1994年到2005年十幾年中國經濟增長有目共睹,與美國經濟差距不斷縮小,特別是出口競爭力變動很大,這是此次匯率形成機制變動的根本原因。

二、此次匯率制度變化對體制的改革意義巨大

此次匯率調整對我國GDP、進口、出口、資本流入流出、外匯儲備、海外投資和就<業的影響利弊均有,但匯率調整幅度僅為2%,因此對整個經濟影響不大。此次匯率改革更實質的變化是對匯率體制進行了改革,意義巨大,意味著我國匯率政策放棄了多年的固定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而採取與國際接軌的市場供求決定機制,匯率形成機制更加國際化、規范化。

三、此次匯率制度變化對於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深遠

1.我國開始啟動匯率政策作為宏觀調控手段。

我國的宏觀調控手段長久以來採取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匯率政策長期未動,此次首次啟動了匯率政策,可以預見將來匯率政策在宏觀經濟調控中會被越來越多的運用,我國政府宏觀經濟政策手段越來越豐富。

2.我國抑制經濟過熱、通貨膨脹政策越來越豐富。

我國外匯儲備已達7110億美元,維持巨大的外匯儲備對人民幣需要過多,此外出口巨大增長也使國內需求增大,通貨膨脹壓力較大,人民幣升值能夠調整抑制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的壓力,說明我國克服宏觀經濟失衡的手段更加豐富。

3、對宏觀經濟的利弊方面的影響。

首先,人民幣升值對於進口有益,特別是原油進口,我國去年原油進口已經超過2000萬噸。其次,人民幣升值使我國能夠更合理利用外匯資源,包括外匯儲備和引進的外資。第三,人民幣升值對出口和就業會有一定負面影響。

總的來說,目前的階段是近十年來宏觀經濟質量最高的階段,上半年的GDP增長率為9.5% ,估計2005全年GDP增長率會超過9%。我國經濟增長率已經連續三年超過9%,其中2003年GDP增長率為9.3%,2004年GDP增長率為9.5%,同時波動幅度很少,僅為0.2%。說明我國目前經濟處於高增長,低波動的時期,因此目前完全具備消化匯率政策變化帶來的波動的能力。

⑷ 外匯市場的發展對人民幣匯率改革有什麼影響

匯率改革: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政府為達到一定的目的,通過金融法令的頒布、政策的規定或措施的推行,把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比價確定或控制在適度的水平而採取的政策手段,
外匯市場的發展對人民幣匯率改革有什麼影響?有利也有弊
一、外匯儲備增長對人民幣的有利影響
(一)提高了中國的國際資信
外匯市場發展改善了我國外匯供給的短缺情況,增強了對外支付能力,而且提高了我國綜合國力,堅定社會各界對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信心。
(二)有利於中央銀行更有效干預外匯市場
干預外匯市場所需的資金具有時間不確定、數額巨大的特點。因此,充足的外匯儲備可以保證我國從容地應對突發金融風險,滿足有效干預外匯市場,維持本幣匯率的要求。
(三)為人民幣最終可自由兌換創造了條件
人民幣可自由兌換是我國外匯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人民幣經常項目的可自由兌換,雄厚的外匯儲備確保了我國能應付隨時可能發生的兌換要求,維持外匯市場匯率的相對穩定,抵禦貨幣兌換所帶來的風險,削弱其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充足的外匯儲備使中央銀行能有效地調節外匯市場,保持國際收支的基本平衡,從而使人民幣在邁向自由兌換的過程中保持匯率的基本穩定
(四)吸引了大量外資流入
外商直接投資 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之一。一方面,由於國內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良好的投資機會和較低的勞動力成本以及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國際產業加快向中國轉移;另一方面,由於國民儲蓄持續大於投資,國內投融資體制不 健全,金融市場不發達,融資渠道有限且成本較高,國內儲蓄不能有效利用,使一些國內企業赴境外融資,擴大了資本流入。

⑸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對中國競爭力提升的作用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對中國競爭力提升巧輪租的作用:增強出口競爭力、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
1、增強出口競爭力:人民幣匯率變化對出口企業的成本和定價有重要影響。通過實行市場化匯率形成機制,人民幣匯率能夠更加靈活地反映市場供求情況,提高出口產品的競爭力。
2、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匯率變化對產業結構和技術水平的影響是長期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能夠桐悔促進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提高產品附加值,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國際孝兆市場上的競爭力。

⑹ 2005年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內容及意義

一、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背景

從2002年末以來,由日本等少數國家開始在國際社會上散布「中國輸出通貨緊縮論」,2003年,這種論調進一步升級為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到2005年前後,日本、美國、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或基於國內經濟的需要,或迫於國內政治的壓力,要求中國改變匯率制度或強迫人民幣升值。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根據對匯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測算,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至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同時美元每天浮動范圍限制在上一交易日收盤價的上下3‰之內,對非美元則在1.5%的范圍內浮動。然而,人民幣匯率政策調整,並非受到上述國家的壓力,而是出於對未來的發展道路的高瞻遠矚,主動的調整。之所以選擇目前這個時機來改革匯率機制,是由於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對外開放度提高,以及人民幣升值預期強化等導致外匯儲備快速增加,外匯占款不斷提高,中央銀行不得不大規模發行票據對沖,提高了宏觀經濟調控成本,使得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的成本上升。據最新數據顯示,經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等保持高速態勢,物價漲幅等則持續下滑,為匯率機制改革提供了穩定的經濟環境。而美元持續反彈,歐元和日元回軟也為改變盯住美元匯率制度創造了良機。

二、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成本與收益問題

(一)對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成本的反思
由於人民幣改革後有一定的升值,面臨的成本大概有以下幾點:一是可能減少外部需求和出口,並影響到實現短期的經濟增長目標;二是可能增加國外直接投資成本,不利於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三是可能造成結構性調整所帶來的短期失業問題。
但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來看,並非有如上的成本發生,即使有,其影響也十分有限,甚至模糊不清。
1. 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的影響可能並不明顯。高盛銀行胡祖六(2003)指出,人民幣匯率出口彈性非常小,匯率調整不會給出口帶來太大的變化。這與中國獨特貿易結構有關。目前來料加工裝配貿易和進料加工貿易在中國的出口中佔55%。同時,來料加工裝配貿易、進料加工貿易和外商的機械設備進口占所有進口的60%,來料加工裝配貿易只賺取固定的工繳費,與匯率的變動基本沒有關系。進口加工貿易的情況也相差不大。同時,中國的部分出口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佔有率相當的高,而且與競爭對手的成本相差很遠,人民幣升值2%反而會提高出口收入,而不是降低出口收入。
2. 90年代中期以後,FDI(外國直接投資)流入的動因發生了新的變化。更多的FDI來自歐美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投資於中國的目的更傾向於瞄準中國的國內市場,而不像以往那些東南亞中小企業利用中國作為出口加工平台(UNCTAD, 2002)。匯率升值雖然提高了FDI新建投資的投資成本,但是,也提高了美元計價的外商企業在本地的銷售收入。一方面它可能阻礙了一部分利用中國勞動力、土地等各方面成本優勢的FDI流入,但同時也可能鼓勵一批試圖進入中國市場的FDI的流入,因此,2%的人民幣升值並不會對FDI有太大的影響。
3.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02年《貿易與發展報告》的計算,在17個重要樣本國家內,中國的單位勞動工資最低,樣本國工資分別是中國工資的2.5-47.8倍不等,即使考慮到單位勞動生產率,17個樣本國家當中也有10個國家高於中國的成本。所以,2%的人民幣升值並不會對就業造成影響。退一步說,即使出口部門的就業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從長期來看,考慮到製造業提供就業機會幾乎沒有改變,而服務業提供的就業機會正在大幅度的提高,服務部門增加就業機會完全可以彌補出口部門減少的就業機會。
4. 央行匯率改革使用「參考」而非「盯住」貨幣籃子的做法,其不利之處在於匯率更具靈活性的同時,央行對匯率政策的相機抉擇更容易受到來自政府其他職能部門的影響。所以,央行必須在行使靈活的相機抉擇權和維護匯率政策的動態一致性之間保持微妙的平衡。

(二)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收益的考察
匯率改革的收益是多方面的。第一,將匯率調整到與實際均衡匯率運動趨勢保持一致的水平上,同時也意味著得到了與國際經濟資源配置效率最優的匯率價格。它有利於各個產業的平衡發展,有利於長期的資源配置和經濟增長。第二,匯率積極調整把匯率調整的主動權交到了貨幣管理當局手中,同時也留給貨幣當局一定的政策調整空間,有利於宏觀經濟穩定。第三,匯率改革提升了人民幣購買力,有助於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同時匯率升值導致的收入更利於農民和城市的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第四,匯率改革等於向市場宣布,中國貨幣當局是以國際收支平衡而不是以狹隘的貿易順差為政策目標的。
從目前中國的現實情況來看,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收益還是非常明顯的,新匯率制度對我國主要產生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雖難以平衡國際收支,但大幅度減少央行的干預頻率
匯率改革後國際收支狀況仍然是調整人民幣匯率的重要基礎,從2005年以來,我國月均外匯儲備增長在150億美元左右,近三個月更是到達了200億美元,外匯儲備始終在持續大幅度的增長。但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當期的儲備增長扣除外匯順差和外國直接投資外都是熱錢。以2004年的國際收支為例,全年順差2066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和直接投資順差分別為590億美元和531億美元,這並不能理解為其餘的國際收支順差全部都可歸納為所謂「熱錢」,其餘大多數差額,是可以用經常轉移、證券投資和貿易信貸來解釋的。
中國國際收支平衡更注重於商品和服務貿易兩項的總體平衡,從2000年到2004年,這兩項基本是穩定的,商品貿易大約是200億美元至300億美元的順差,服務貿易大約是100億美元的逆差,這兩項合計占我國GDP的2%左右,占進出口的總額也在2%左右,從今年上半年來看,我國進出口總值達6450.3億美元,高出低進使得貿易順差達到396億美元,突破去年全年水平,而預期下半年中國外貿出口、進口增速分別為22%和18%左右,可實現順差300億美元以上,因此單純依賴匯率改革,並不能迅速、顯著的使國際收支恢復到基本平衡的軌道上來,所以在短期內並不能改變央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只是減少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頻率,央行只在必要的時候對外匯市場進行以防止匯率出現過大的波動,而不必每天進行干預操作,這時的外匯市場能比較真實地反映匯率的變化。
帶來金融創新熱潮
匯率機制改革之後,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將是一個常態,因此需要相應的衍生工具來規避和鎖定風險,其本身就意味著對加快外匯市場發展和相關金融產品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8月4日,央行在其上半年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下半年將加快發展外匯市場和各種外匯衍生產品,盡快開辦銀行間遠期外匯交易,推出人民幣對外幣掉期等產品。8月9日,央行決定擴大外匯指定銀行遠期結售匯業務和開辦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這些衍生工具的推出將有助於穩定現行的匯率,可以通過市場交易形成對人民幣的下一步波動的預期,同時給市場一個導向,從而更好地消化人民幣的匯率風險。
提高銀行對匯率風險管理的能力
「有管理的浮動」考驗了銀行對風險管理的難度,對於這次匯率改革,銀企如果過於關注人民幣對美元和非美元即期匯率的波動區間是遠遠不夠的。
就銀行而言,商業銀行必須對不同幣種的小額和大額現鈔、現匯等具有差別定價能力,必須對來自居民、企業和同業的外匯供求有差別化的定價能力,必須對流動性較好的人民幣兌美元等即期品種和其他流動性相對較弱的非美元品種具有差別的定價能力。這種審時度勢的差別定價,較之央行為外匯交易市場確定的波動區間要靈活得多。如果商業銀行忽視了匯率改革帶來的風險定價挑戰,其貿易融資的信用風險、結售匯凈頭寸的匯率風險,以及外匯代客理財業務風險等都會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所以,這次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給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帶來了挑戰,有助於商業銀行提高其風險管理能力。

三、我國不可能較快地過渡到完全意義的浮動匯率制度
人民幣向有管理的浮動制度回歸,其優勢是明顯的,但從中國實際情況來看,中國不可能較快的過渡到完全意義的浮動匯率,是因為:
(1)我國的金融市場、特別是外匯市場還很不發達。在金融市場體系不完善、不發達的情況下,如果匯率出現大幅度波動,金融市場無法在整體上做出靈敏的反應和自發的調整,就可能造成局部市場的嚴重失衡和秩序混亂;經濟主體無法進行適宜的資產頭寸調整,從而發生嚴重損失。目前我國正規的外匯市場只局限於少數銀行,企業個人無法直接進入,還沒有外匯期貨市場,遠期外匯市場交易也沒有全面開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匯率出現大幅度波動,微觀經濟主體、特別是進出口企業將很難通過外匯交易來規避匯率風險。
(2)人民幣還不是國際貨幣。對非國際貨幣國家來說,匯率制度改革過程實際上就是與國際金融制度與規則接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基於對政府依賴的慣性,企業除了考慮從市場競爭中謀取利益和發展外,還特別注重從政府及其政策中謀取利益,他們對政府的政策具有很高的期待。因此,政府一旦出現決策失誤,將可能給企業和國家造成巨大的損失,由此招致強烈的反對,匯率制度改革就可能夭折,並可能造成經濟的大幅動盪。
(3)我國金融體系還比較脆弱。我國目前的金融結構仍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而銀行、特別是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率還相當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全面放開匯率,貶值預期會造成人民幣存款被大量提取,升值預期會造成外幣存款被大量提取,嚴重時可能引起擠兌,引發銀行危機,並由此爆發貨幣危機。
(4)我國市場化的金融監管和金融調控體系還不完善。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執行嚴格的外匯管制,習慣於在狹小的外匯市場上以盯住的方式控制匯率,缺乏一套開放市場條件下外匯管理和市場干預的制度、規則、手段和經驗。在這種情況下,突然完全放開匯率,就未免會出現市場混亂、匯率失控等問題。
(5)我國貨幣錯配矛盾突出。根據戈登斯坦(Goldstein, 2005)教授的定義,所謂貨幣錯配是:「在權益的凈值或凈收入(或二者兼而有之)對匯率的變動非常敏感時,就出現了所謂的『貨幣錯配』。從存量的角度看,貨幣錯配指的是資產負債表對匯率變動的敏感性;從流量的角度看,貨幣錯配則是指損益表對匯率變動的敏感性。凈值(凈收入)對匯率變動的敏感性越高,貨幣錯配的程度就越嚴重。」
貨幣錯配的形成,既有外因也有內因。就外因而言,發展中國家的貨幣錯配是國際貨幣格局的自然產物。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後,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關鍵貨幣」角色主要是由美元和歐元來承擔,這事實上將歐美以外所有其他國家的貨幣「邊緣化」了。由於國內貨幣無法在國際經濟交往中使用,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資產/負債、收入/支出便呈現多種貨幣並存的局面,貨幣錯配由此成為常態。就內因而言,資本市場普遍落後和匯率長期保持固定都加劇了發展中國家貨幣錯配。在資本市場發展滯後的情況下,缺乏有效資金來源的企業不得不通過各種渠道到海外去籌資,而難以尋求到有效投資機會的「過剩」儲蓄又不得不大量流向國際資本市場。由於國際資本市場不接受發展中國家的本幣,資本市場發展滯後導致的跨國資本流動更加劇了發展中國家貨幣錯配。從形成機制看,中國難以避免貨幣錯配。一方面,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還為時甚遠,因而「原罪」和「高儲蓄兩難」特徵在相當長時期內還難以消除;另一方面,中國資本市場的效率低下有目共睹,這無疑加劇了貨幣錯配;此外,長期實施得盯住美元固定匯率制度,已經使中國的微觀經濟主體對貨幣錯配麻木不仁。簡單計算的結果顯示,中國目前已屬貨幣錯配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截止2004年底,中國居民持有的外幣資產佔M2的比重已達27%,如果再考慮到中國外債余額在2004年已經高達2285.96億美元的現實,貨幣錯配矛盾顯然更為突出。巨額的貨幣錯配使得中國不可能較快地過渡到完全意義的浮動匯率。

四、完善我國匯率機制的配套措施

隨著中國金融開放的日漸推進,我國需要對人民幣匯率穩定機制進行改革和完善,如何在實行管理浮動匯率制度的過程中避免貨幣錯配風險的失控,避免匯率的大幅度波動,要有一個與之相應的經濟政策作為保障,我們也應當從多方面採取措施,逐步推進改革,以實現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第一,保持較高的外匯儲備水平,加強外匯儲備的管理和運用。較高水平的外匯儲備水平有助於控制貨幣錯配風險。首先,較高水平的外匯儲備是管理浮動匯率制度抵禦國際投機資本沖擊的重要保證。20世紀90年代以來,貨幣危機的威脅促使發展中國家迅速增加了國際儲備。從「保持信心」看,國際儲備水平越高,其「引而不發」的「威脅」作用就越大,國際投機資本對該國的匯率制度就越不敢造次。其次,較高水平的國際儲備可以保證政府有能力接手私人部門的貨幣錯配,通過政府承擔貨幣錯配損失來避免對微觀經濟主體的全面沖擊。

第二,積極參與和構築區域貨幣合作。亞洲地區經濟與貿易聯系的不斷加深為區域金融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巨額的外匯儲備加強了亞洲資金自我循環和抵禦外部沖擊的實力。中國作為亞洲的經濟發展大國,應積極參與和構築亞洲貨幣合作。(1)以積極的姿態進一步開放金融業,支持區內貿易的發展。(2)發揮香港國際金融兩種新的優勢,並積極推進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設,使其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優勢和功能互補,由此進一步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綜合功能。(3)在東亞貨幣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4)積極加強亞洲各國和各地區的中央銀行的合作。(5)積極推進國內金融體系改革,建立健康的金融體系,並與亞洲各國及時交流降低不良貸款和處置高風險金融機構的經驗與教訓,共同建立亞洲地區金融風險早期預警機制,加強各國各地區金融監管當局的合作,共同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第三,通過提供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完善的微觀制度來促進資本市場發展。貨幣錯配的起因之一是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市場不發達。從這一角度來看,發展資本市場應在管理貨幣錯配奉獻的戰略中居於重要地位。從根本上說,穩定的經濟環境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前提。在貨幣政策方面,中國應當逐步過渡到通貨膨脹目標制度,而不是簡單地從控制貨幣供應轉向調控利率。在財政政策方面,通過審慎的財政政策來穩定公眾與企業絕對必要。對資本市場發展而言,僅有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還不夠,加強微觀制度層面的建設同樣重要。同時,中國在微觀制度的許多方面都存在阻礙資本市場發展的因素,都需要通過改革來加以完善。

第四,加強資本跨境流動管理。匯率改革後,國際資本流動管理面臨新的壓力:短期資本流動更頻繁;資本流動均衡管理的重要性更突出;外匯管理的有效性難以保證。針對國際資本的非均衡流動,現階段應採取的措施是建立「以不變應萬變」,能應對「升值」和「貶值」壓力交替出現的、均衡管理的新機制:合理調整外匯儲備規模;利用利率和匯率的變動來影響宏觀經濟;靈活利用政策,在制度設計上體現流出入並重,根據實際情況相機抉擇,有效應對「升值」和「貶值」預期的轉換。同時,一方面,加強資本跨境流動管理是加強外債管理和外匯儲備管理,抵禦國際投機資本沖擊匯率的一項重要措施;另一方面,通過針對性的安排,可以限制因國內資本市場發展滯後帶來的「過度」國際借貸和「過度」國際投資。

第五,加強宏觀政策的搭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宏觀政策的搭配基本突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而匯率政策幾乎缺失,隨著人民幣匯率制度將由中間道路向浮動匯率制度演進,匯率政策對經濟的調節作用也將日益突出。因此,應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的相互協調,合理搭配。(1)明確匯率政策是貨幣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將匯率納入貨幣政策的框架之中,並使匯率政策發揮其市場調節的作用。(2)運用創新政策工具。但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不協調時,特別是面臨嚴重困境時,可及時採用創新政策工具,以擺脫困境。(3)妥善處理好匯率穩定與匯率失調的關系。穩步、深入推進結構改革,實現各類市場的良好銜接。

⑺ 為什麼要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為了人民幣國際化,獲得IMF的紙黃金SDR估值一籃子貨幣地位。人民幣匯改也算是一種倒逼機制,逐步走向浮動匯率制。

⑻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意義是

人民幣自由兌換是我國宣布的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最終目標之一,也是實現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人民幣匯率制度的基本前提。2006年底,中國央行提出「藏匯於民」的口號,幾乎等於宣布人民幣正走出完全自由兌換的道路上。試分析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的條件、以及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的緊迫性、阻礙我國實現自由兌換的因素以及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對我國的影響。
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論述:
1) 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含義。
2) 人民幣自由兌換需要具備的條件。
3) 人民幣自由兌換的緊迫性。
4) 阻礙我國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的因素。
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⑼ 匯率制度改革帶來哪些影響

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加快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的內在要求,也是深化經濟金融體制改革、健全宏觀調控體系的重要內容,完全和黨中央和國務院關於建立以市場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的要求想吻合,
同時,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對於解決對外貿易不平衡、擴大內需以及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實行新的匯率制度,不僅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國的外貿進出口,而且可以改善我國外貿進出口中的一些不利影響因素,在外貿增長的同時,改善我國的總體貿易條件,讓外貿成為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健康引擎,並且可以促使企業調整外貿產品結構,改變一直以來的以加工貿易等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帶動出口的現象,促使中國產業結構的升級,真正提升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在匯率升值的情況下,企業更加註重國內市場,注重內需,減少國民經濟增長對外貿的依賴,弱化世界經濟起伏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從而使得中國經濟更加健康的發展。

⑽ 1. 在資本市場向投資者出售金融資產,從而取得資金的活動是: 2. 沒有風險和通貨膨脹情況下的利率是指

1.這種行為叫做「融資」
2這種利率叫做「無風險實際利率」

閱讀全文

與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業板劵商股票 瀏覽:650
貨幣主義匯率理論結論 瀏覽:772
中國有沒有郵市交易所嗎 瀏覽:23
三峽銀行貸款年利 瀏覽:678
金融行業上市公司分析報告 瀏覽:48
外匯平台周六周日可以出金嗎 瀏覽:962
法院審理泛亞金融有限公司 瀏覽:486
不終止確認的金融資產 瀏覽:337
中金所期權產品多少杠桿 瀏覽:425
長春市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 瀏覽:528
奈及利亞奈拉匯率美元黑市 瀏覽:660
歐元與美金匯率 瀏覽:787
大淘客改傭金 瀏覽:323
同方股份2018第四季度業績 瀏覽:383
哪項不是郵儲銀行個人客戶理財產品系列 瀏覽:55
深圳中贏財富金融公司 瀏覽:694
濟南金融機構 瀏覽:870
銀行間理財區別 瀏覽:972
蘭州黃河000929股票 瀏覽: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