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該如何應對人民幣升值的國際壓力
譚雅玲 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常務理事
20國集團會議焦點之一集中在我國人民幣升值,奧巴馬訪華熱點集中於我國匯率上升,國內外市場近期關於人民幣的話題焦點突出,對於人民幣匯率的前景爭論明顯增多。一方面是國內經濟不清晰,人民幣匯率基礎難以確定,國際輿論占據主導,人民幣升值呼聲高漲。另一方面是政策見解以及市場輿論混亂,人民幣升值與匯率穩定輿論突出,我國人民幣升值負面壓力擴大。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筆者認為我國人民幣匯率與我國經濟一樣面臨細化與精細規劃的發展階段,即不能簡單以市場價格考量我國資產和商品價格,而應該從我國現階段發展考量價格背後的基礎因素,全面論證改革中的自我價格價值,並不能過於簡單地接軌國際或以自我表象確認價格預期。盡管我國外交部重申,人民幣匯率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回應了美國總統奧巴馬有關人民幣的言論,同時表示我國將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匯率彈性。因此,當前我國人民幣匯率的評估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自我的思考和國際的銜接需要全面和長期綜合考慮。
首先,人民幣穩定論不是規范的國際和市場認知。伴隨國際上我國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我國政府決策層提出人民幣穩定的論調,然而從市場規律和國際規范看,匯率穩定的概念並不存在。國家貨幣匯率波動乃至震盪是市場價格的基本規律,美元無論是升值期或貶值期的匯率基本都處於波動狀態,並不存在穩定的概念,價格本身的上下錯落幅度和間隙十分明顯,匯率無論是上升或下降期間的價格波折時刻存在,只是波動幅度大小不一,而沒有穩定的概念存在。因此,面對我國人民幣匯率的自身規律和市場規則,人民幣匯率在經歷了長時間的升值之後,未來應處於相對應的貶值階段,這種規律是西方成熟市場經濟國家以及現代金融經驗預期和判斷到的前景,進而我國人民幣升值預期是外部國家市場程度高端和前瞻的提前釋放和反映,並非是我國經濟的實際需要,或完全取決於經濟環境或政策預期。雖然全球經歷了金融危機的沖擊,但是金融市場價值規律並沒有改變,價格上下規律並沒有改變,人民幣也不會脫離這種狀態,甚至潛藏未來價格規律的控制力,這時我們需要的是自主價格,而非接應輿論預期界定價格未來,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其次,人民幣升值論並不符合我國經濟需求和國家利益。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復雜和混亂,我國人民幣升值輿論和壓力逐漸加大,但是出於國家利益和企業競爭力考慮,我國人民幣匯率應謹慎抉擇價格方向與價值水平。尤其是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國政策效應和防範措施剛剛見效於經濟發展,與匯率密切關聯的我國外貿剛剛呈現復甦的趨勢,人民幣升值預期潮流再起,必須警惕其對我國政策效果的傷害,以及對貿易復甦的打擊,更為嚴重的還在於對我國企業競爭力和產品競爭力的保護。巴西經濟智庫瓦加斯基金會的夏華聲教授認為,如果人民幣在短期內急劇升值,不僅無助於解決發達國家的貿易逆差,而且將造成發達國家和中國的眾多企業遭受損失,形成一個雙輸局面。現在國際上出現新一輪要求人民幣急劇升值的壓力,主要是由於中國外貿出口開始出現增長勢頭,外匯儲備繼續增加,這種增長勢頭引起了中國的西方貿易夥伴的擔心。中國目前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也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一旦人民幣急劇升值,中國經濟將受到嚴重沖擊,失業率會急劇上升,對於國際貿易的良性發展並無好處。此外,人民幣急劇升值雖然在短期內可能會促使一些發達國家與中國的雙邊貿易實現平衡,但是從長遠來看,對發達國家並無好處,因為其他製造業大國的產品將會取代中國產品進入這些市場。更何況我們的近鄰——日本已經在貨幣升值上有過慘痛的教訓,我國人民幣升值預期和輿論不利於我國經濟利益、企業利益和國家利益。
最後,人民幣的國際輿論不利於我國經濟和國際環境穩定。我國人民幣升值輿論繼續高漲,國際環境的壓力進一步擴大,尤其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展開的訪問,焦點集中到匯率層面。無論從我國經濟或美國經濟角度看,人民幣和美元匯率並非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但是市場輿論和預期卻關注和集中於匯率,事實上美元匯率相當自如地依據自己經濟需要把握與調節,美元無論升值或貶值完全是自我需要,更為重要的是美元匯率掌握了新經濟新金融時期的特點需要,進而美國經濟不好時美元升值,美國經濟好時美元貶值,匯率運用如此恰當是成熟經濟的表現,也是貨幣霸權地位的體現。而我國人民幣匯率則並非依據我國經濟需求,外部自我和自私的需要成為人民幣變化的理由,然而有利於外部,並不利於我們,匯率操縱的帽子一直成為西方應對我國匯率的手段。其實從匯率對經濟競爭力和國家利益的影響角度看,任何一個國家的匯率首先是自我需要,因為匯率應該反映國家利益和企業競爭力,並非完全取決於國際利益。美元如此,歐元、日元等貨幣也需要這樣的匯率。只是在美元強勢作用下,美元之外的貨幣並沒有實現自我意願。因此,從我國人民幣匯率趨勢看,最基本的是看自我需要,而不是別國利益或要求。從我國人民幣角度看,在目前我國市場不夠充分、機制和制度不夠健全、產品不夠充足的條件下,人民幣匯率明顯受制於外部輿論和壓力,我國人民幣應加強自我定價和評估能力,而不能隨從外部輿論簡單認定價格方向,甚至盲目追隨潮流確定價格。
面對國際輿論和重要會議的焦點關注,我國人民幣匯率話題將可能是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的焦點之一。然而,筆者認為我們應努力擺脫國際輿論對我國人民幣價格的簡單和單邊關注,強化我國人民幣的制度建設和健全,更不能將我國人民幣匯率的問題置於外部認定的國際問題緩解的重點。我們應該記住的是,我國人民幣匯率的改革不僅僅是改變了價格,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制度。國際焦點集中在我國人民幣匯率價格上,而嚴重忽略了制度問題。一方面我國經濟並未完全市場化,處於初級階段,匯率的改變應該容忍過渡與協調。另一方面我國人民幣匯率改革的缺失是制度,國際焦點不應該只關注價格,並以發達國家標准衡量我國匯率水平。
Ⅱ 固定匯率下開放經濟自動平衡機制是怎樣的
1、運用貨幣政策 運用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調整貼現率使利率發生變動 , 引起本國幣值發生變動和刺激國際資本流動 , 以引起外匯供求狀況改變 , 進而引起匯率變動。當匯率上升,有超過匯率波動上限趨勢時,該國貨幣當局常常提高貼現率 , 帶動利率總體水平的上升。這一方面使通貨收縮 , 本幣實際幣值提高;另一方面吸引外國資本流入 , 增加本國的外匯收入 , 從而減少國際收支逆差 ,使本幣匯率上升、外幣匯率下降 , 使匯率維持在規定的波動范圍之內。當匯率下跌、低於規定下限時 , 則降低貼現率、帶動利率總體水平的下降 , 使國內貨幣供給增加、本幣對內價值降低、資本外流,本國外匯需求增加, 最終使匯率在規定的幅度內變化。 2、調整外匯黃金儲備 一國為了滿足其對外政治、經濟往來需要,都必須保有一定數量黃金和外匯儲備,黃金和外匯儲備不僅是國際交往的周轉金,也是維持匯率穩定的後備力量,還是彌補國際收支逆差的手段之一。管理當局經常利用所掌握的黃金和外匯儲備 , 通過參與外匯市場上的交易(買賣外匯)平抑外匯供求關系 ,以維持匯率在規定的上下限內波動。 3、實行外匯管制 一國國際收支狀況異常嚴峻和國際收支長期惡化, 黃金外匯儲備不足 , 無力在外匯市場上大量買賣外匯以進行干預, 則藉助於外匯管制手段 ,如直接限制外匯支出、 甚至直接控制匯率的變動。 4、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款 一國出現暫時國際收支逆差而且有可能導致匯率波動超過規定幅度、同時動用外匯黃金儲備不足以干預外匯市場時 , 就可以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借款。這將減輕或避免為糾正國際收支不平衡而匆忙對本國貨幣宣布貶值、 或採取緊縮性宏觀政策、或訴諸管制等非常措施給經濟發展帶來消極影響。 5、實行貨幣法定升值或貶值 當國際收支長期存在巨額順差時 , 一般會導致該國貨幣匯率大幅度上浮 , 超過規定上限,貨幣管理當局應對本國貨幣進行法定升值,但是盡管順差國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容易引起通貨膨脹,可政府能夠採用沖抵政策減少順差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 , 其結果是順差國貨幣法定升值的內在壓力被嚴重削弱。而當國際收支長期存在巨額逆差、通過上述 1—4 種手段不能使匯率穩定時,貨幣當局就常常實行貨幣法定貶值 ( 以法令明文宣布降低本國貨幣的含金量 ) , 當貨幣貶值後與其他貨幣之間就形成了新的黃金平價 ,表現為外匯匯率上升。這樣可以減少由於維持原來匯率而使本國外匯黃金儲備流失 , 還可以提高本國商品出口競爭力, 增加出口收入 , 改善國際收支狀況 ,也有利於維持新的匯率穩定。例如在 20 世紀60 年代以後 , 日本、聯邦德國等國家經常存在巨額貿易盈餘, 往往不願及時使其貨幣升值以減少或消除國際收支順差 , 實際上被迫採取匯率干預措施的絕大多數國家都是逆差國。據統計在 1947—1970 年間 , 共發生過 200 多次貨幣法定貶值 , 而貨幣升值僅有5 次。
Ⅲ 實行固定匯率制的國家,能否使外匯儲備發揮金本位制下黃金的作用,通過價格現金流動機制實現國際收支平衡
可以。當一國國際收支處於不平衡狀態時,市場機制可以進行某種程度的調節,但這種調節的力度有限,特別是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固定匯率制度條件下,匯率主要不是由市場來調節的。在本幣波動較大時,政府為維護固定匯率,都會主動採取干預措施。
使外匯儲備發揮金本位制下黃金的作用,通過價格現金流動機制,有可能導致匯率波動超過規定幅度、同時動用外匯黃金儲備不足以干預外匯市場時,就可以向相關機構,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借款。
這將減輕或避免為糾正國際收支不平衡而匆忙對本國貨幣宣布貶值、 或採取緊縮性宏觀政策、或訴諸管制等非常措施給經濟發展帶來的消極影響。
(3)匯率自我平衡擴展閱讀:
實行固定匯率制的優點:
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匯率具有相對穩定性,匯率的波動范圍或自發地維持、 或人為地維持,這使進出口品的價格確定、國際貿易成本計算和控制、國際債權債務的清償都能比較穩定地進行,減少了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
此外,匯率比較穩定, 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匯投機活動。因此固定匯率制度有利於經濟穩定發展,對世界經濟發展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Ⅳ 為什麼要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有什麼好處
人民幣如果適度升值,可以給我國帶來四大好處:
第一,擴大國內消費者對進口產品的需求,使他們得到更多實惠。人民幣升值給國內消費者帶來的最明顯變化,就是手中的人民幣「更值錢」了。你如果出國留學或旅遊,將會花比以前更少的錢;或者說,花同樣的錢,將能夠辦比以前更多的事。如果買進口車或其他進口產品,你會發現,它們的價格變得「便宜」了,從而讓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
第二,減輕進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負擔。我國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在國際能源和原料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國內企業勢必承受越來越重的成本負擔。2004年,我國進口的成品油均價較2003年上漲了30.8%,鋼材上漲了43.7%,銅材上漲了50.4%,鐵礦石上漲了1倍多。進口能源和原料價格上漲,不僅會抬高整個基礎生產資料的價格,而且會吞噬產業鏈中下游企業的利潤,使其贏利能力下降甚至虧損。如果人民幣升值到合理的程度,便可大大減輕我國進口能源和原料的負擔,從而使國內企業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
第三,有利於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改善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長期以來,我國依靠廉價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數量擴張實行出口導向戰略,使出口結構長期得不到優化,使我國在國際分工中一直扮演「世界打工仔」的角色。人民幣適當升值,有利於推動出口企業提高技術水平,改進產品檔次,從而促進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改善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第四,有助於緩和我國和主要貿易夥伴的關系。鑒於我國出口貿易發展的迅猛勢頭和日益增多的貿易順差,我國的主要貿易夥伴一再要求人民幣升值。對此,簡單地說「不」,看似振奮人心,實則於事無補。因為這會不斷惡化我國和它們的關系,給我國對外經貿發展設置障礙。近年來,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案急劇增加,就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證據。人民幣適當升值,不僅有助於緩和我國和主要貿易夥伴的關系,減少經貿糾紛,而且能夠樹立我國作為一個大國的良好國際形象。
如果人民幣升值的幅度過大,或時機把握不當,將會帶來五大弊端:
第一,將對我國出口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造成沖擊。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產品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價格遠低於別國同類產品價格。究其原因,一是我國勞動力價格低廉,二是由於激烈的國內競爭,使得出口企業不惜血本,競相採用低價銷售的策略。人民幣一旦升值,為維持同樣的人民幣價格底線,用外幣表示的我國出口產品價格將有所提高,這會削弱其價格競爭力;而要使出口產品的外幣價格不變,則勢必擠壓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這不能不對出口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造成沖擊。
第二,不利於我國引進境外直接投資。我國是世界上引進境外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目前外資企業在我國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各個領域發揮著日益明顯的作用,對促進技術進步、增加勞動就業、擴大出口,從而對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人民幣升值後,雖然對已在中國投資的外商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但是對即將前來中國投資的外商會產生不利影響,因為這會使他們的投資成本上升。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會將投資轉向其他發展中國家。
第三,加大國內就業壓力。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企業和境外直接投資的影響,最終將體現在就業上。因為我國出口產品的大部分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受阻必然會加大就業壓力;外資企業則是提供新增就業崗位最多的部門之一,外資增長放緩,會使國內就業形勢更為嚴峻。
第四,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人民幣如果升值,大量境外短期投機資金就會乘機而入,大肆炒作人民幣匯率。在中國金融市場發育還很不健全的情況下,這很容易引發金融貨幣危機。另外,人民幣升值會使以美元衡量的銀行現有不良資產的實際金額進一步上升,不利於整個銀行業的改革和負債結構調整。
第五,巨額外匯儲備將面臨縮水的威脅。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1萬多億美元,位居世界第1位。充足的外匯儲備是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外開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標志,也是我們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參與對外經濟活動的有力保證。然而,一旦人民幣升值,巨額外匯儲備便面臨縮水的威脅。假如人民幣兌美元等主要可兌換貨幣升值10%,則我國的外匯儲備便縮水10%。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嚴峻問題。
人民幣適度升值的正面效應:
有利於繼續推進匯率制度乃至金融體系改革。
有利於解決對外貿易的不平衡問題。由於實行單一的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使中國產品始終保持著「廉
價」的優勢。人民幣適度、小幅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有利於降低進口商品價格和以進口原材料為主的出口企業的生產成本。
有利於降低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的成本。
有利於促使國內企業努力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我們的企業長期以低價格佔領國際市場,讓外國進口商漁翁得利。升值後如提價,可能失去市場;不提價,可能增加虧損。因此,只能提高生產率和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強競爭力。
有利於減少國外資金對國內的購房需求,減少房地產泡沫。
人民幣過快升值的不利影響在於:
將在一定時期內降低企業的盈利空間,使競爭力和在國際市場的份額下降,導致出口減少。
將加劇某些國內領域的競爭。一些出口產品的生產廠家會加入國內市場競爭的行列,使本已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競爭更加慘烈。
將造成某些領域的生產相對過剩。如食品、服裝、文化用品等出口商品有40%~60%轉移到國內市場,必然造成產品一定時期內的供過於求。
將加劇就業壓力,特別是會導致許多農民工失去工作。
將增加外商在華投資的成本,利用外資可能會呈現逐漸下降局面。
將導致海外遊客在大陸旅遊的花費增加,可能使他們轉往其他國家或地區旅遊。
Ⅳ 什麼決定匯率
是什麼經濟原則決定外匯匯率,又是什麼使之改變的呢?這必須從分析外匯市場入手。
外匯交易市場,顧名思義,是不同國家貨幣交換的市場,匯率就是在這里決定的。外匯市場與其他市場一樣,主要由兩大因素決定,一是貨幣的供給和需求,二是各國貨幣的價格,這種價格是以各國自己的單位標定的。盡管外匯市場上有如此種種不同的交易,但匯率決定的基本原則是一樣的。許多經濟學家傾向於用供給和需求關系來解釋外匯市場的活動。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用供給和需求曲線來分析外匯匯率的市場決定。他用的例子是英鎊和美元之間的雙邊貿易。美國對於英鎊的需求,是由於英國向美國提供商品、服務和投資等等。美國需用英鎊來支付這些商品和服務。英鎊的供給則取決於美國向英國提供的商品、服務和美國在英國的投資等。外匯交換的價格,即匯率,就定於供給和需求取得平衡的那一點。外匯交換的供給和需求的平衡,決定了貨幣的匯率。這種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存在於每一種貨幣,於是供給和需求就來自世界的四面八方,這個多邊的交換決定了整個世界的匯率。
美元與黃金
美元跌的時候黃金在漲,而黃金跌的時候美元則往往處於上升途中,黃金與美元在全年的大部分時間內呈負相關。為何美元能如此強的影響金價呢?
這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美元是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柱石,美元和黃金同為最重要的儲備資產,美元的堅挺和穩定就消弱了黃金作為儲備資產和保值功能的地位。
第二,美國GDP仍佔世界GDP的1/4強,對外貿易總額世界第一,世界經濟深受其影響,而黃金價格顯然與世界經濟好壞成反比例關系。
第三,世界黃金市場一般都以美元標價,這樣美元貶值勢必導致金價上漲。比如,20世紀末金價走入低谷,人們紛紛拋出黃金,就與美國經濟連續100個月保持增長,美元堅挺關系密切。
美元與石油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和凈進口國,石油價格上漲無疑會給美國的經濟帶來負面的影響,並導致美元實際匯率的波動。從歷史情況來看,歷次石油危機都造成了美國經濟的衰退,並且是導致美元實際匯率波動的主要原因。但是對美元實際匯率走勢的分析將不同於前述對一般石油進口國的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國際石油交易都是以美元計價和結算的,油價的上漲意味著對美元支付需求的上升,因而美元仍有可能繼續保持強勢貨幣的地位,從而使分析變得復雜。
學者的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均表明石油價格的波動是導致美元實際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概括而言,石油價格的大幅上漲主要通過以下三種途徑對美元名義匯率產生影響,進而影響美元實際匯率水平的波動。
首先,油價的上漲會全面提高生產資料成本和生活成本,從而導致通貨膨脹水平的上升,而通貨膨脹又會提高名義貨幣需求從而導致國內信貸需求水平的上升,進而吸引更多的外資流入美國。國外資本的流入將導致美元匯率的上升。與此同時,美國國內的貨幣政策又常常會加強美元的升值過程,聯儲往往在石油價格上升的初期採取提高利率等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來控制通貨膨脹水平,這樣利率水平的升高會吸引更多的國外資本流入從而導致美元名義匯率的上升。
其次,油價的上漲使得石油輸出國的貿易出現盈餘,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增加,產生所謂的「石油美元」,這些石油美元出於逐利的需要會進入國際金融市場大量購買美元資產,進而導致美元名義匯率的上升。
第三,油價的持續上升會導致世界經濟的衰退,使得石油進口國的國際收支出現不確定性,因而這些國家紛紛提高他們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資產比率來維持匯率的穩定,這就進一步提高了對美元的需求,導致美元名義匯率的上升。
在上述三方面影響機制的綜合作用下,美元在面臨石油價格上漲時出現名義匯率水平上升的情況。在名義匯率上升的情況下,實際匯率水平的變化取決於美國國內的物價水平與國外價格水平之比。由於美國的石油消耗比其他國家要大,因此油價上漲對美國一般物價水平的影響程度要比其他國家大。這樣相對物價水平的上升與名義有效匯率的變化方向一致,因而在油價上漲時,美元的實際匯率水平將會上升。
國內政局對匯率的影響
外匯市場的政治風險主要是由政局不穩引起經濟政策變化,從具體形式來看,有大選、戰爭、政變、邊界沖突等。政治事件通常都是突發事件,出乎外匯市場的意料,所以使外匯市場現貨價格異常劇烈的波動,其波動幅度往往超過外匯價格的長期波動幅度。
一、大選:一國進行大選,就意味著領導者的改變,伴隨著經濟政策的改變。在大選過程中,選舉形勢的變化即人們對選舉結果的預期都會對外匯市場發生一定的影響。
二、政權更迭: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發生政權更迭時,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對外匯更是會產生不可估量的沖擊。如1998年俄羅斯政局不穩就對俄羅斯經濟造成了重大破壞。
三、戰爭或政變:當一國發生政變或爆發戰爭時,該國的貨幣就會呈現不穩定而下跌,局勢動盪是打擊該國貨幣的重要原因。例如美國在1991年進行攻打伊拉克的「沙漠風暴」行動時,美元匯率就經歷了一輪大幅度的波動。發生在美國的「9.11」恐怖主義襲擊事件,以及美國對阿富汗所採取的軍事行動,也同樣打擊了美國的消費和商業信心,使美元有貶值的壓力。
社會政治因素影響外匯市場通常都是一些突發行事件,這種短期性突發事件會引起外匯的現貨價格波動,甚至背離期長期的均衡價格,但是事件過後,外匯走勢又會按照其長期均衡價格的方向變動。一般來說,短期的價格變動最多隻會修正長期外匯均衡價格的方向,卻很難改變或徹底扭轉它的長期波動趨勢。
經濟因素對匯率的影響
一、國民生產總值(GNP)
國民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價值,是各項經濟指標中最基本的一項,它反映了一國的整體經濟狀況。國民生產總值由四個主要組成部分: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國民生產總值=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出口-進口)。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究竟處於增長還是衰退階段,從GNP的變化中可以觀察到。國民生產總值的大幅增長,反映該國經濟發展蓬勃,國民收入增加,消費力也隨之增強,該國政府將有可能提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增大,導致其貨幣的匯率上升;反之,如果一國國民生產總值出現負增長,即表示該國的生產轉弱,經濟處於衰退狀態,消費能力減低,政府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增長,利率下降加上該國經濟表現不佳,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就下降了。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連續兩個季度下降,就被視為進入了經濟衰退期。
二、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也是影響匯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反映通貨膨脹的經濟指標很多,常用的有:
1、生產物價指數
生產物價指數主要反映商品的生產成本,即生產原料的價格變化狀況,用於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形。該指標對未來的消費價格的上升或下降影響很大,也是預示消費價格趨勢的指標。生產物價指數與匯率的關系非常微妙,並且反復無常,如果生產物價指數較預期的高,則有通貨膨脹的可能,有關部門會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這種情況下該國貨幣的匯率可能會上升;但如果有關部門處於其他的考慮,沒有緊縮銀根,則該國貨幣的匯率就可能下跌。
2、消費物價指數
消費物價指數主要反映城市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情況,是廣泛用來反應通貨膨脹的情況的工具,一般一百分比來表示。當消費物價指數上升時,顯示通貨膨脹率上升,即貨幣的購買力下降,理論上來說,該國貨幣應該有下降的趨勢,但很多國家都以控制通貨膨脹為主要目標,通貨膨脹率的上升往往同時帶來利率上升的可能性,反而會利好該國貨幣;而如果通貨膨脹受到控制,利率也可能會趨於回落,反而利淡該國貨幣了。
3、零售物價指數
零售物價指數指的是市場零售價格的變化,是一國通貨膨脹狀況的另一種指示器。當一國社會經濟蓬勃發展,個人消費增加,就可能帶來零售物價指數的上升。該指標的持續上升,就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使政府收緊貨幣供應,該國貨幣匯率上升。零售物價指數反映的是零售商品價格的平均變化,與消費物價指數不同,消費物價指數是按照不同商品在消費中所佔的權重進行加權計算的,它反映的是人們生活費用的變化。
4、批發物價指數
批發物價指數反映的是批發價格的變化,其反映的內容與零售物價指數基本相同,其計算方法更加簡便,在沒有零售物價指數的情況下,可以用批發物價指數來代替分析通貨膨脹狀況。
三、利率
當一國利率水平上升時,持有該國貨幣的投資者利息收益增加,導致本國貨幣的需求增加;同時引起短期資本向該國流動,而本國的資本流出減少,導致國際收支資本項目得到改善,本國貨幣匯率上升。反之,如果一國利率水平下降,則持有該國貨幣的投資者利息收益減少,對該貨幣的需求會下降;同時引起短期資本向國外流動,而資本流入減少,導致國際收支資本項目惡化,引起匯率下跌。
四、就業
就業情況是一國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反映就業情況的指標主要有就業人數、失業率、各行業就業情況等。就業人數是與經濟同步發展的一個指標,經濟發展狀況越好,提供的就業機會越多,就業人數就會隨之增加,因此就業人數的增加,反映一國經濟蓬勃發展,對該國貨幣的匯率是一個利好。
五、個人收入
個人收入包括一切從工資即社會福利或其他途徑中取得的收入總額,個人收入是個人消費的來源,反映了個人的實際購買力水平,預示將來消費者對商品和勞務的需求。個人收入的變化還會影響到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和匯率。個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會引起一個國家對外國產品的需求增加,導致進口增加和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個人收入水平的下降會引起對進口產品需求的減少,以至外匯匯率的下跌。如果市場預期的個人收入水平低於實際收入水平時,該國貨幣的匯率會上升,反之如果市場預期的個人收入水平高於實際收入水平,則該國貨幣的匯率會下降。
六、工業訂單
工業訂單反映了一國工業生產和銷售情況,包括耐用品訂單和非耐用品訂單。該指標反映了製造生產情形的好壞,製造業的廠商通常是在接到訂單後才安排生產的,因此該指標也被視為下一期生產活動的預兆。當耐用品訂單大幅度減少時,反映製造業疲弱,下一期產量減少,可能導致失業率上升,經濟發展放緩,因此對該國貨幣不利;反之,當耐用品訂單增加時,反映該國經濟發展良好,有利於該國貨幣。
七、商業庫存和銷售
商業庫存是處於儲備狀態的商品。工廠生產出來的商品不會立即通過流通領域全部進入個人消費或生產消費,有一部分要儲存起來以備生產和銷售,因此工商企業保持一定數量的商業庫存是維持和擴大再生產及營業范圍的一個重要條件。但庫存量的顯著增加或減少與市場狀況和經濟興衰由直接的關系。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如果商業庫存突然增加,預示著經濟發展將要受阻,有進入停滯或衰退的可能;在經濟發展低迷的時期,如果商業庫存突然減少,則表明經濟發展有好轉的跡象。因此,商業庫存是顯示一國經濟發展狀況的先行指標。
八、外貿平衡數字
國與國之間的商品貿易,是構成經濟活動的重要一環,各國都定期公布一定時期的貿易數字。如果一國經常出現貿易逆差,意味著國民收入流出,使國家經濟轉弱,政府為了改善這種狀況,往往要使貨幣貶值,提高出口競爭力。因此,當一國貿易逆差擴大時,該國貨幣的匯率將會下降;反之,當外貿出現順差時,該國貨幣的匯率有上升的趨勢。
Ⅵ 匯率在國際收支失衡的協調中究竟意義何在
在國際收支失衡的調節中,有一類是市場自動調節機制,另一類為各國政府的政策調節,在前一類的調節機制中,在浮動匯率制下,國際收支的調節是通過匯率的變動來實現的,如當一國的國際收支為赤字時,外匯市場上的外匯需求會大於外匯供給,匯率上升,這將導致進口增加,出口減少,國際收支得到改善。當自動調節機制不能完全解決國際收支失衡時,各國政府就會採取不同的政策進行調節,匯率政策就是其中的一類, 如當一國的國際收支發生逆差時,該國可使本國貨幣貶值,以增強本國商品在國外的競爭力,擴大出口;同時,國外商品的本幣價格上升,競爭力下降,進口減少,國際收支逐步恢復平衡。由此可見,匯率無論是在自動調節還是政策調節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匯率的上升下降不僅引起外匯市場供求的變化,更重要的是,他將導致進出口貿易的變化,使得國際收支失衡得以解決。
一國應該如何選擇政策措施來調節國際收支的失衡:
一國的國際收支失衡的調節,首先取決於國際收支失衡的性質,其次取決於國際收支失衡時國內社會和宏觀經濟結構,再次取決於內部均衡與外部平衡之間的相互關系,由於有內外均衡沖突的存在。正確的政策搭配成為了國際收支調節的核心。國際收支失衡的政策調節包括有: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匯率政策,直接管制政策,供給調節政策等,要相機的選擇搭配使用各種政策,以最小的經濟和社會代價達到國際收支的平衡或均衡。其次,在國際收支的國際調節中,產生了有名的「丁伯根原則」,「米德沖突」,「分派原則」,他們一起確定了開放經濟條件下政策調控的基本思想,即針對內外均衡目標,確定不同政策工具的指派對象,並且盡可能地進行協調以同時實現內外均衡。這就是政策搭配,比較有影響的政策搭配方法有:蒙代爾提出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搭配;索爾特和斯旺提出用支出轉換政策和支出增減政策的搭配。
Ⅶ 均衡匯率理論的發展歷程
均衡匯率理論(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Theory)
關於均衡匯率概念,英國經濟學家格利高里(T.E.Gregory)早在1934年就曾提出。凱恩斯在他1935年發表的《國外匯兌的前途》一文中對均衡匯率做了明確的定義。但是,對均衡匯率最早做較為完整的定義的是美國經濟學家納克斯(Ragner Nurkse)。納克斯1945年將均衡匯率定義為,在國際收支平衡和充分就業情況下內外部同時均衡時的匯率。納克斯的這一定義為後來的許多經濟學家所贊同。不過,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均衡匯率理論,只是從理論上定性地分析說明均衡匯率的概念和意義。因而這一時期的均衡匯率理論,實際上沒有受到人們的重視。直到80年代以後,由於時間序列和協整等現代計量經濟理論的出現,及其在均衡匯率模型上的成功應用,才使均衡匯率理論得到了真正的發展。
20世紀8O年代以來,均衡匯率研究大體上向三個方面發展:(1)對均衡匯率理論本身進行研究,著重闡述均衡匯率的內涵及其經濟意義;(2)研究發達國家的均衡匯率問題,這方面的研究文獻較多,並且取得了相對比較滿意的成果;(3)研究發展中國家的均衡匯率問題,這方面的研究文獻不多,研究的結果也不十分令人滿意,主要是因為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正處於轉型之中,無論是經濟本身還是其他方面都不十分成熟,因而研究的結論不具有普遍性意義。
由於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出現了不同類型的均衡匯率理論。綜合來看,目前研究比較系統且取得一定成果的均衡匯率理論,大體上可以分為四類:基本要素均衡匯率理論(FEER)、行為均衡匯率理論(BEER)、自然均衡匯率理論(NATREX)和均衡實際匯率理論(ERER)。它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的均衡匯率問題。其中,後一種理論主要是研究發展中國家的均衡匯率問題。
Ⅷ 人民幣匯率仍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這意味著什麼
近期的美元加息和歐元加息都給國際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很多的人都表示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經濟又不景氣,真的是太難了。確實也是面對著加西朝,很多的國家和地區都在積極的應對著,出台了相關的政策來,將這一事情給化解掉,但很明顯依然化解不了。在面對各個國家的經濟政策的同時,人民幣的匯率仍舊將在合理的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的穩定這一個消息可以說是非常好的,證明了我國的經濟水平還是相對領先的,沒有達到一個負經濟的情況我們都知道,貨幣的匯率如果降低的話,那就意味著我們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呢,就會導致各個經濟出現短缺,然後國家的GDP也會跟不上。
總的來說,我們國家的經濟已經平穩的恢復的這個信息,對於我們國家的每一個人民來說都是非常好的消息,因為國家的經濟水平平穩了,也就表示個人的經濟也在得到持續的攀升。人們面向小康又進了一大步,實現全民小康,或許就在未來的十年之內。
Ⅸ 金融 三元悖論 (貨幣政策獨立,匯率穩定,資本自由流動)
資本的自由流動是指不受任何因素影響流入和流出。假設大量資本流入國內,必然由於某特定的貨幣政策或者匯率提升影響。資本流入國內會導致通脹,是貨幣貶值,本幣沒有升值。三元悖論是說假如一個國家想根據自己需求(非外部環境迫使)制定貨幣政策,如果保持資本自由流動(利率提升則匯率下降,反之),如果保持匯率穩定(利率提升則資本流入,反之)。香港選擇的是和美國後者固定匯率,美國加息香港必然跟進。中國不是。
Ⅹ 什麼是均衡匯率拜託各位大神
均衡匯率最先是指能夠使 國際收支 實現平衡的 匯率 , 這種內涵的均衡匯率側重於外部均衡,但並非完全不考慮內部均衡, 其前提條件之一就是無過度的失業, 這與後來內部均衡的衡量指標非常相似。後來,納克斯( Nurkse)發展了 均衡匯率理論 。 他將內部均衡定義為充分就業,外部均衡定義為國際收支的平衡, 所謂的均衡匯率就是與宏觀經濟內外部均衡相一致的匯率, 也就是內、外部均衡同時實現時決定的匯率。作為一種分析方法, 它不但給出了均衡匯率實現的條件, 還可以用來判斷內外失衡的性質和原因,並據此採取相應的政策, 這就是宏觀經濟 均衡分析法 。在二維空間中,斯旺(Swan) 分別以產出和 經常帳戶 代表內外部均衡, 兩條曲線的交點決定了均衡匯率的具體水平,同時劃分出四個象限, 不同的象限中失衡的性質也不同,這就是著名的Swan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