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杠桿原理 知道動力和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怎麼求杠桿的重力
重力作用於杠桿中點,根據 動力臂*動力=阻力臂*阻力 你會發現等式不成立.其中加上重力*重力臂就對了.重力臂要自己算.重力臂=杠桿中點到支點的距離 之後根據 動力臂*動力=阻力臂*阻力+重力*重力臂 就算出來啦!
2. 介紹一下 物理力學中 重力 彈力 摩擦力 杠桿 等的重點問題
重點問題如下:
△ 彈力的概念: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做彈力(Elastic Force)。
(1)產生彈力的原因:彈力是物體由於彈性形變而產生的;
(2)彈力產生的條件:①互相接觸;②發生彈性形變;(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3)彈力的大小: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對同一物體來說,彈性形變越大,產生的彈力越大;
(4)彈力的方向:與形變的方向相反(或與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
(5)彈力的作用點:彈力是一種接觸力,存在於接觸的物體間,彈力的作用點為接觸點;
(6)彈力的物理量符號:F;彈力的國際制單位(SI制):牛頓(N);
(7)彈力的施力物體是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
(8)彈力的測量工具:彈簧測力計;
(9)彈力的產生與消失:彈力產生於同時形變的兩物體間;彈力與彈性形變同時產生並同時消失;
(10)彈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其它稱謂:拉力、推力、壓力、支持力、張力等;(注意要真正理解!!!)
△ 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Gravity)。
(1)產生重力的原因: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註:重力為非接觸力)
(2)重力產生的條件:地球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重力作用;對給定的物體在確定的位置,物體所受的重力與它所處的運動狀態、速度大小無關;
(3)重力的大小: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重力大小的計算公式:G=mg;
(4)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指向地心);
(5)重力的作用點:物體的重心;
(6)重力的物理量符號:G;重力的國際制單位(SI制):牛頓(N);
(7)重力的施力物體:地球;重力的受力物體是物體本身;
(8)重力的測量工具:彈簧測力計;
(9)重力的產生與消失:地球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重力作用;物體所受的重力與它所處的運動狀態、速度大小無關;
(10)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其它稱謂: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 摩擦力的概念: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做摩擦力(Friction Force)。
(1)產生摩擦力的原因:目前,摩擦力產生的原因科學上還沒有定論。摩擦力產生的原因一直以來是科學家們探索的課題,因此,提出了種種科學假說:摩擦的凹凸說、摩擦的粘附說、新的摩擦粘附論等。(註:摩擦力是一種很常見的力。摩擦力是一種接觸力);
注意:目前,還是沿用較早的摩擦的凹凸說,其大意是:與物體接觸的表面粗糙不平,有的物體人眼看起來很光滑,其實也不平,當物體做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趨勢時,凹凸部分會對其產生阻礙作用。
(2)摩擦力產生的條件:① 兩物體直接接觸;② 相互接觸的兩物體間有壓力;③ 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④ 接觸面不光滑;
(3)摩擦力的分類:摩擦力分為: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
(4)摩擦力的方向:跟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5)摩擦力的作用點:在兩個物體相互接觸的面上;(原因:由於摩擦力是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間產生的一種力,它的作用點一定在它的接觸面上);
(6)摩擦力的大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根據: 求得;也可以通過受力分析,結合物體的運動情況等求得;靜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據物體的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共同確定(初中階段,求靜摩擦力大小可通過受力分析,結合二力平衡求得);(參見後面的詳細敘述)
(7)摩擦力的物理量符號:f;摩擦力的國際制單位(SI制):牛頓(N);
(8)摩擦力的施力物體:與其接觸的另一物體;摩擦力的受力物體是物體本身;
(9)摩擦力的產生與消失:同時符合摩擦力產生的四個條件,摩擦力即產生;倘若任何一個條件不具備,摩擦力即消失;
△ 杠桿的定義: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是杠桿(Lever)。
△ 杠桿的五要素: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叫做杠桿的支點。(用字母O來表示,如圖中的O點)
(2)動力:作用在杠桿上,使杠桿轉動的力,稱為動力。(用字母F1來表示);
(3)阻力:作用在杠桿上,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稱為阻力。(用字母F2來表示);
(4)動力臂:從杠桿的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稱為動力臂。(用字母l1來表示);
(5)阻力臂:從杠桿的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稱為阻力臂。(用字母l2來表示);
△ 畫力臂的一般步驟:
(1)找出支點O;(注意:一定要標注字母O!!!);
(2)畫出力的作用線;(注意:應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並標注字母F1或F2。若力的作用線需延長,則延長線部分用虛線表示);
(3)畫出力臂;(從支點作力的作用線的垂線。注意:垂線用虛線表示,並於垂足處標上垂直符號);
(4)標出力臂;(力臂即支點到垂足的距離,用大括弧標注,並標上l1或l2);
△ 杠桿平衡:當杠桿在動力和阻力作用下靜止或勻速轉動時,我們就說杠桿平衡了。
注意:① 靜止包括水平靜止和傾斜靜止;
② 杠桿勻速轉動,也是一種平衡狀態。屬於「動平衡」。即在相等時間內能轉過相等的角度。高中將學習和研究。而杠桿靜止不動的平衡則屬於「靜平衡」。
△ 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平衡原理):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表示為:F1•L1 = F2•L2;或F1/F2=L2/L1 。
3. 杠桿的重力是全都在重力點上嗎算題時要不要分別考慮支點兩端的重力
重力是全都在重力點上
不需要分別考慮支點兩端的重力
4. 起重機的杠桿分析重力怎麼算
在起重機的支點左端有物重爛歷,支點右端有起重機的重力和配重時,平衡的條件是物重的重力力矩等於支點右端的重力和配重的重力力矩,即:
F1 * L1 = F2 * L2
其中:
F1是物重的重力;
L1是物重到支點的距離;
F2是支點稿歷腔右端的重鍵衫力和配重的重力;
L2是支點右端到支點的距離。
如果平衡條件不滿足,杠桿就會傾斜或倒下。
5. 講訴一下 杠桿在運動的時候 重力轉成了哪些力 作用點在哪 方向向哪 分成了幾個力
讓杠桿輕輕轉動一下,看杠桿繞著哪點轉動即為支點,自支點向重力力的作用線引垂線為力臂,重力在支點右邊,就成了使杠桿順時針轉動的力,重力在支點左邊成了使杠桿逆時針轉動的力。
至於動力,阻力你看是重力使杠桿轉動了還是阻礙杠桿轉動了,這些僅限於初中范圍。實際上,動力,阻力是沒有絕對界限的 。比如書上的杠桿實驗,你可以把左邊鉤碼看成動力,也可以吧右邊鉤碼看成動力 。若重力作用線穿過支點,就對杠桿轉動無影響,就更談不上動力,阻力了。杠桿實驗第一步調節杠桿平衡的目的就是使杠桿本身重力作用線穿過支點,使它對杠桿轉動無影響,我們做實驗時就不用考慮杠桿重力了
6. 杠桿原理支點前後各承受的重力
桿中支點前後所承受的力的大小與支點兩端力臂的長度成反比例關系。
根據杠桿原理,支點兩端力矩的大小相等,力臂越長所受力就越小,力臂越短所受力就越大。力臂長的端省力但不省功,力臂短的一端可抬起重物。
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果想要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
7. 杠桿的重力
一半來說要算,如果不算的話。那麼題目不會給你這些條件的,且在後文會說什麼什麼該不記。
如果杠桿指硬棒,只給出半徑算不出體積,也就算不出重力.
除非體積可以算,根據m=pv 算出質量。
乘以9.8N/KG 算出重力,
8. 誰能教教我物理中的力,杠桿,滑輪,重力是什麼,要怎樣運用這些知識啊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或者說力是物體之間的作用。例如您打字時,手指要作用在鍵帽上向下壓,這就是手指對鍵帽的作用,或者說手指對鍵帽有力的作用。
同時手指感覺到鍵帽向上頂手指,這就是鍵帽對手的作用,這也是力,一般叫反作用力,注意: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同時出現,同時消失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重力是我們腳下的地球對地球表面附近的任何物體都有的吸引作用,把這個吸引作用叫物體所受的重力。方向豎直向下。例如電腦、桌子、我們自己,家裡傢俱,都能在地面上穩定不動,都是因為有重力的作用原因,要不是地球吸引,全飛得找不到了。
杠桿是一根不能變形的棒子,下面有一個支點支著,或者上面有一個拉的東西在拉著它,在支點的兩側或者同側,一般有二個力作用在這個棒子上,,也可能有更多的力作用在它上面,看這個棒子怎樣運動,產生什麼情況等等。一般是在平衡條件下,這樣好解題。
滑輪比較好玩,按給的情況,有的滑輪中心位置不能移動,只是它自己在原地轉圈,這樣的叫定滑輪;有的滑輪中心能隨著與它連在一起的重物或者說貨物運動的,這樣的叫動滑輪。
對於定滑輪,因為從中心到邊上的距離相同,可以想像成一個簡單的杠桿,兩邊的力肯定是相同的,所以說定滑輪不改變力的大小,只改變力的方向。
對於動滑輪,因為它的位置一直在動,這就要求它兩邊的繩子必須是拉緊的,拉不緊的話,這個滑輪會向下掉下去,掉的結果還是要兩邊的繩子必須是拉緊的。因為兩邊的繩子是一樣的松緊,所以兩邊繩子上受的力的大小肯定是相同的,不同的話,這個滑輪就還要向下掉,一直掉到兩邊的松緊一樣,實質是兩邊繩子的拉力必須相同。所以如果這個動滑輪下面有一個重物,或者說受一個向下的拉力,那麼這個重物的重力就會被上面兩個相同的拉力平衡了,所以上面的兩個同的拉力,每個拉力只需要有下面重物的重力的一半就可以了,所以說用動滑輪可以省力:注意,省得不是總力,總力一點也不能省,總力要是省了,那下面掛的東西不就掉下去了嗎?那怎樣還說省力了?你想一下:這個動滑輪上面只有一條繩子繞了一個圈,上面有兩個拉頭,工作時一般人只能拉一個頭,你不能兩個頭都用手拉著,那還有什麼意思?所以人就要拉一個頭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在人只拉一個頭的情況下,人實際上只付出了一條繩子的力,另一邊的繩子是在上面的地方掛著的,人不需要付出另一半的力,所以說,動滑輪就省了力,最簡單的就是一個動滑輪下面有一重物,人拉一條繩子,人省了一半的力。
多做一點簡單的題,找到感覺就好了。不難的,要學會把書上的語言變成自己的白話,就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