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六年級科學杠桿尺圖

六年級科學杠桿尺圖

發布時間:2024-06-20 22:26:39

Ⅰ 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復習資料 最好多一些,快一點!

你和我上小學一樣,到最後才復習,不過也罷!
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 工具和機械 一、使用工具 1. 機械 是能使我們省力或方便的裝置。 2.螺絲刀、釘錘、剪刀這些機械構造很簡單,又叫 簡單機械 。 3.用螺絲刀可以比較方便的把螺絲釘從木頭中取出,用羊角榔頭可以比較方便的把鐵釘從木頭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桿的科學 1.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叫做 杠桿 。 2.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 支點 ;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 用力點 ;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阻力點 。 3.當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 省力 ;當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 費力;當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等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 不省力也不費力 。 4.杠桿尺上有支點,左右兩邊都有到支點距離的標記,是研究杠桿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種不同的方法掛鉤碼,使杠桿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圖畫出來。 三、杠桿類工具的研究 1.省力的是(鐵片、羊角榔頭、老虎鉗、開瓶器 ),費力的是(火鉗、鑷子)。 2.常用的杠桿類工具中羊角榔頭、老虎鉗、開瓶器是省力杠桿;火鉗、筷子、鑷子是費力杠桿;蹺蹺板、天平、訂書器是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有些杠桿類工具設計成費力的是因為它有方便的好處(如:鑷子、釣魚竿等)。 3.「秤砣雖小,能壓千斤」,那是桿秤利用了 杠桿 原理的結果(提繩是支點,秤砣是用力點,稱重物處是阻力點)。 4.我們身體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桿,肘關節是支點,手握物體處是阻力點,上臂的肱二頭肌處就是用力點。 5.阿基米德曾說:「只要在宇宙中給我一個支點,我能用一根長長的棍子把地球撬起來。」這里的棍子相當於杠桿。 四、輪軸的秘密 1.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轉動的機械,叫做 輪軸 。螺絲刀是輪軸類工具,它的刀柄是 輪 ,刀桿是 軸 。 2.在輪上用力帶動軸運動時 省 力;在軸上用力帶動輪運動時 費 力。 3.輪軸可以 省 力,輪越大,用輪帶動軸轉動就越 省 力。所以螺絲刀的刀柄總是比刀桿要 粗 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組成了 輪軸 ,這時整個扳手是 輪 ,螺帽部分是 軸 。 5.生活中的輪軸:水龍頭、門鎖把手、汽車方向盤、扳手、轆轤等。 五、定滑輪和動滑輪 1.像旗桿頂部的滑輪那樣,固定在一個位置轉動而不移動的滑輪叫做 定滑輪 ;定滑輪可以 改變用力方向 ,但不能 省力 。 2.像塔吊的吊鉤上可以隨著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做 動滑輪 ;動滑輪可以 省力 ,但不能 改變用力方向 。 3.動滑輪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力的大小用測力計來測量,牛頓是力的單位,用字母「N」表示。 六、滑輪組 1.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就構成了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 改變用力方向 。 2.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合在一起為一個 最簡單的滑輪組 ,滑輪組的組數越多,就越 省力 。 3.起重機運用了滑輪組。 4. ①名稱:定滑輪_ ②名稱:動滑輪 ③名稱:滑輪組 ④名稱:滑輪組 所起的作用: 所起的作用: 所起的作用: 所起的作用: ¬¬¬ 改變用力方向 能省力 既能省力 既能省力 不能省力 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又能改變用力方向 又能改變用力方向 如果分別用它們提起相同重量的物品50千克,最省力的是( ④ ),其次是( ② 、③ ),不省力的是( ① )。 七、斜面的作用 1.像搭在汽車車廂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做 斜面 。 2.斜面能 省 力,斜面的坡度越 小 越省力,坡度越 大 越不省力。 3.生活中應用斜面的地方很多,如 「S」 形的盤山公路、各種斜坡、各種刀刃、螺絲釘的螺紋,高架橋的引橋等 。 4.螺絲釘的螺紋是斜面的變形。同樣粗細的螺絲釘,螺紋越密,旋進木頭時越 省力 。 5. 研究的問題:斜面的坡度對省力多少有影響嗎? 我的假設: 斜面的坡度對省力多少有影響;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需要改變的條件: 斜面的坡度大小(木塊的高低) 不改變的條件: 同一個重物,同一塊木板,提升重物的速度; 實驗方法:(1)把一塊木板分別搭在高低不同的木塊上,做成幾個坡度不同的斜面; (2)用測力計勾住重物,用同樣的速度沿不同坡度的斜面提升重物;(3)記錄下在每種斜面上用力的大小,並進行比較。 八、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 1.自行車運用了 杠桿(如:剎車、車鈴的按鈕) 、 輪軸 (如:把手、腳蹬) 、 斜面(如:螺絲釘) 等簡單機械的原理。這些簡單機械起到省力或方便的作用。 2.自行車上齒輪轉動的快慢與齒輪大小的關系是:大齒輪帶動小齒輪轉動時,小齒輪轉動比大齒輪 快 ;小齒輪帶動大齒輪轉動時,大齒輪轉動比小齒輪 慢 。 * 綜合:請把下面物品和應用的簡單機械原理用線連起來。 斜面 輪軸 杠桿 滑輪 螺絲刀 鑷子 螺絲釘 水龍頭 起重機 第二單元 形狀與結構 一、抵抗彎曲 1.房屋、橋梁結構中有直立的「柱子」和橫放的「橫梁」,橫梁比柱子容易彎曲和斷裂,所以要提高橫梁的抗彎曲能力。 2.提高材料的抗彎曲能力,我們可以通過增加材料的寬度,還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變材料的形狀。 3.紙的寬度增加,抗彎曲能力也會增加;紙的厚度增加,抗彎曲能力會大大增加。 4.研究的問題:紙的寬度與抗彎曲能力的大小有關嗎? 實驗材料:兩疊書、三張A4紙、若干個墊圈 實驗假設:有關,紙越寬的抗彎曲能力越大 實驗步驟:①把兩疊書當作橋墩,放上一張紙,最多能承受幾個墊圈;②放兩張紙,最多能承受幾個墊圈;③放三張紙,最多能承受幾個墊圈;④比較結果,得出結論。 實驗中應控制不變的量: 紙的寬度 ;不變的量有: 橋墩的高度、寬度,每張紙的大小,每個墊圈的重量,紙被壓垮的程度。 在這個實驗中我們用承載墊圈的個數表示紙梁的抗彎曲能力。 二、形狀與抗彎曲能力 1.把薄板形材料彎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狀,雖然減少了材料的寬度但卻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強材料抗彎曲能力的。 2.一般情況下橫梁是立著放的,因為橫梁立著放雖然減少材料寬度,但增加了厚度,大大增強了橫梁的抗彎曲能力。 3.瓦楞紙板的結構為什麼能使柔軟的紙變堅硬了了?因為瓦楞紙中間的結構是是W是形,雖然減少了材料的寬度,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強了材料的抗彎曲能力。 三、拱形的力量 1.拱形承載重量時,能把壓力向下和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擠壓結合得更加緊密。拱形受壓會產生一個向外推的力,抵住了這個力,拱就能承載很大的重量。 2.抵住拱足,能使拱的形狀保持不變,拱就能承載更大的重量。 四、找拱形 1.圓頂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組合,它有拱形承載壓力大的優點,而且不產生向外的推力。 2.球形在各個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這使得它比任何形狀都要堅固。(如手捏雞蛋不易碎) 3.塑料瓶的上部、底部為近似圓頂形,中部為圓柱形。最厚最硬的地方在瓶口,最薄最軟的地方在瓶身。 4.人體的結構非常巧妙。頭骨近似於球形,可以很好的保護大腦;拱形的肋骨護衛著胸腔中的內臟;人的足骨構成一個拱形——足弓,它可以更好的承載人體的重量。 5.生活中的拱形:肋骨、足弓、拱門,拱窗,拱橋;圓頂形:龜殼,貝殼;球形:蛋殼,果實,頭骨。 6.同樣多的材料,做成空心的管狀比做成實心的棒狀要粗的多,而且任何方向的抗彎曲力都相同,即重量輕、強度高。管狀的手臂骨、腿骨,植物的桿、莖,鋼管都是應用了這個原理。 五、做框架 1.像鐵塔這樣骨架式的構造叫做框架結構。三角形框架具有穩定性的特點。 2.長方形框架、正方體框架加上斜桿相當於裡面有了三角形,可以起到加固作用。 六、建高塔 1.用框架結構可以建起很高的建築而花費的材料卻很少,框架結構以三角形為基本構造。 2.框架鐵塔結構特點:①上小下大②上輕下重③風阻小等。 七、橋的形狀和結構 1.橋面在拱下方的拱橋,橋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減少了橋墩的負擔。橋面也比較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 2.鋼纜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們用它們建造的鋼索橋,大大增加了橋的跨越能力。 3.鋼索橋的結構:由鋼纜、橋塔、橋面組成。鋼纜是橋承重的主要構件,橋塔是支承鋼纜的主要構件。橋塔修得高,是為了降低鋼纜的拉力。 八、用紙造一座橋 1.用紙設計橋需考慮哪些問題:①紙這種材料的特性;②紙的承受力有什麼特點;③選擇形狀和結構。④用什麼方法增強紙的抗彎曲能力。 2.杭州灣跨海大橋全長36公里,其長度在目前世界上在建和己建的跨海大橋中位居第一。於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車。 3.評價一座橋好壞的指標:①是否堅固;②是否節省材料;③是否美觀。 第三單元 能量 一、電和磁 1.當導線中有電流通過時,導線的周圍會產生磁性。 2.1820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在一次實驗中,發現通電的導線靠近指南針時,指南針發生了偏轉。 3.如果電路短路,則電流很強,會很快把電池的電能用完,所以要盡快斷開。 4.做通電線圈和指南針的實驗時,線圈立著放,指南針盡量靠近線圈的中心,指南針偏轉的角度最大。 二、電磁鐵 1.像這樣由線圈和鐵芯組成的裝置叫電磁鐵。 2.電磁鐵有南北極。電磁鐵的南北極與電池的接法和線圈纏繞方向有關,當電池正負極接法改變時,它的磁極也會改變;當電磁鐵的線圈纏繞方向改變時,它的磁極也會改變。 3.電磁鐵與磁鐵的相同點: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極。 電磁鐵與磁鐵的不同點:(1)磁鐵是磁性的石頭,電磁鐵是線圈和鐵芯組成。(2)電磁鐵只有通電才有磁性。(3)磁鐵的南北極不會改變,而電磁鐵的南北極可以改變。 三、電磁鐵的磁力(一) 1.電磁鐵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變的,磁力的大小與電池的數量、線圈的圈數、鐵芯的大小等有關。 2.檢驗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關系的研究計劃表 研究的問題 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多少有關系嗎? 我們的假設 線圈圈數多,磁力大;線圈圈數少,磁力小。 檢驗的因素(改變的條件) 線圈圈數 怎樣改變這個條件 1.線圈20圈 2.線圈40圈 3.線圈60圈 實驗要保持那些條件不變 電池的節數,電線的粗細,鐵芯的大小等 實驗結論 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多少有關系,線圈圈數多,磁力大;線圈圈數少,磁力小。 四、電磁鐵的磁力(二) 1.檢驗電磁鐵磁力大小與電池節數關系的研究計劃表 研究的問題 電磁鐵磁力大小與電池節數多少有關系嗎? 我們的假設 電池節數多,磁力大;電池節數少,磁力小。 檢驗的因素(改變的條件) 電池節數 怎樣改變這個條件 1.電池1節 2.電池2節 3.電池3節 實驗要保持那些條件不變 線圈圈數,電線的粗細,鐵芯的大小等 實驗結論 電磁鐵磁力大小與電池節數多少有關系,電池節數多,磁力大;電池節數少,磁力小。 2.在進行科學探究中,探究的順序:1.提出問題 2.建立假設 3.設計實驗方案 4.收集事實與證據 5.檢驗假設 6.交流 五、神奇的小電動機 1.換向器的作用是接通電流並轉換電流的方向,小電動機在轉動的過程中,電刷依次接觸換向器的三個金屬環,通過轉子線圈的電流方向就會自動改變。 2.小電動機包括外殼、轉子、後蓋三部分。外殼內有一對永久磁鐵,轉子上有鐵芯、線圈、換向器,後蓋上有電刷。 3.電動機是用電產生動力的機器。雖然大小懸殊、構造各異,但電動機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電產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轉動。 六、電能和能量 1.能量有電能、熱能、光能、聲能等不同的形式。運動的物體也有能量,叫動能。能量還儲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學物質中,叫化學能 2.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沒有能量,自然界就不會有運動和變化,也不會有生命了。 輸入的能量形式 用電器 輸出的能量形式 電 能 電飯鍋 熱能 電風扇 動能 電視機 光能和聲能 電 燈 光能 電 爐 熱能 3.所有的用電器都是一個電能的轉化器,能夠把輸入的電能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七、電能從哪裡來 1.各種各樣的電池:干電池(普通電池和鈕扣電池)——化學能轉化成電能;太陽能電池——太陽能轉化成電能,不能儲存電能,只能即時使用;蓄電池——放電時把化學能變成電能,充電時把電能轉化成化學能。(用化學能的形式把電能儲存起來) 2.當電動機被用來發電時,就應該叫發電機。 3.電能的來源和轉化 電能的來源 轉化的能量 輸出的能量形式 普通電池 化學能 電能 光電池 光能 水電站 動能 熱電廠 熱能 核電站 核能 八、能量和太陽 1.煤是由古代植物變成的。古代植物死後,經過沉積作用,被泥沙覆蓋,與空氣隔絕,又經過地殼的變動,被埋到很深的地下,長期受到高溫高壓的作用,慢慢變成了煤。 2.石油、天然氣是幾億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經過長期復雜變化形成的。 3.煤、石油、天然氣所具有的能量是存儲了億萬年的太陽能 4.新能源:地熱能、風能、潮汐能、核能、直接利用的太陽能。 5.煤、石油、天然氣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用一點就少一點,我們正在耗盡這些能源。 第四單元、生物的多樣性 一、校園生物大搜索 1.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並分類記載的生物種類超過了200萬種,估計地球上現存的物種應有200萬—450萬種。 2.科學家常常要對一個區域的動植物種類和分布情況進行調查。分區域觀察研究是科學研究常用的方法。 3.調查校園中的動植物要注意:不要採摘植物和傷害動物;可以從腳印、糞便、毛等蹤跡推知躲藏起來的動物,經常飛來的鳥也應該記下來;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動物要帶上小鏟,最好帶上放大鏡;可以用繪畫、拍照等適宜的方法記錄不知名的動植物等。 二、校園生物分布圖 1.校園里的動植物種類很多,生活的環境也各不相同。 2.我國珍稀植物有珙桐 、人參、水杉、銀杏、金花茶等。 3.我國珍稀動物有大熊貓、藏羚羊、揚子鱷、白鰭豚、亞洲象、金絲猴等。 三、多種多樣的植物 1.用分類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辨別和研究動植物。 2.根據不同的標准可以將植物分成不同的類別。如根據莖的特點植物可以分為木本植物(如:桃樹樟樹)和草本植物(如:狗尾草、水稻);根據生活環境將植物分為水生植物(如:浮萍)和陸生植物(如:雪松)。 3.科學家主要是根據植物的特徵對植物進行分類。他們根據植物有沒有花把植物分成了兩大類:開花的植物和不開花的植物。 4.在植物王國中,已發現的種類有30多萬種,開花的植物約佔一半以上。 5.在不開花的植物中,蕨類、藻類、苔蘚類和開花的植物一樣,自己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料。 6.不開花的植物包括蕨類(如:蕨菜)、藻類(如:紫菜)和苔蘚類(如:葫蘆蘚)植物等。 7.屬於開花的植物有:桃樹、油菜花、鳳仙花、月季、金魚藻等 四、種類繁多的動物 1.科學家把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身體中有脊柱的動物叫脊椎動物,沒有脊柱的動物叫無脊椎動物。 2.像螞蟻、蝗蟲、蜜蜂那樣,身體上有三對足的動物是昆蟲類;像金魚、鯉魚那樣,終生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的動物是魚類;身體上長羽毛的動物是鳥類;直接生小動物,並用乳汁喂養小動物是哺乳動物。爬行動物:身體表面有鱗或甲,肚皮貼近地爬。兩棲動物:小時候在水裡生活,用鰓呼吸;長大後在陸地生活,用肺呼吸。 3.動物的身體構造和生命活動特徵是科學家對動物進行分類的重要標准。 4.在動物王國中,已發現的種類已經有150多萬種,是生命世界中類別最多的。而昆蟲又是動物王國中種類最多的,已知的昆蟲達到100多萬種,約佔80%。 5.脊椎動物是動物身體中長有脊柱,構造比較復雜的一類,它又可以分為魚類、兩棲動物、 爬行動物、鳥類、哺乳動物。 脊椎動物: 哺乳動物:蝙蝠、羊、兔、豬、鯨、海豹 鳥 類:雞、鴨、鵝、老鷹、大雁、貓頭鷹 爬行動物:壁虎、蛇、鱷魚、龜、蜥蜴、甲魚 兩棲動物:蟾蜍、蠑螈、娃娃魚 魚 類:海馬、鯽魚、鰻、泥鰍、黃鱔、鯉魚 五、相貌各異的我們 1.不同的生物有各種不相同的特徵。 2.我們不能找到兩個相貌完全相同的人。 六、原來是相互關聯的 1.植物的葉具有進行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的功能。仙人掌生活在缺水的沙漠,為了減少水分的蒸發,葉子退化成刺狀,莖綠色、肥厚多汁,承擔起光合作用和儲存水分的功能;松樹生活的區域較為廣泛,針形葉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有利於保持身體溫度;香蕉生活在水分充足的熱帶地區,葉子寬大,更有利於蒸發體內水分,調節植物體的溫度。植物所具有的不同的形態結構是它們長期適應生活環境的結果。 2.在不同環境中生活的動物,也有明顯不同的形態結構。 3.浮萍是水生植物中的浮水植物,根系退化,只有一根較細的根;小草和玉米都生活在陸地上,根既要將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又要負責從土壤中吸收水分供植物體生活,因此它們都有龐大的根系。 4.生物的形態結構與它們所生活的環境和生活習性相關聯。貓的腳有肉墊,在地上跑時發出的聲音較小,不易被捕食對象發現;帶鉤的鳥爪,容易抓住樹干,適宜生活在森林中,並有利於捕捉小動物;鴨的腳有蹼,可以用來劃水,適宜生活在水中;蒼耳種子上有刺,在陸地上生活容易被動物攜帶傳播;蓮子有較硬的外殼,可在水中漂流;蒲公英種子上有毛,容易隨風飄移。 動物名稱 生活環境 身體特徵 功能 金魚 水中 鰓 水中呼吸 鰭 水中游泳 紡錘形 減少水對它的阻力 鴿子 空中 羽毛 保溫,防水 骨骼中空 身體輕,便於飛行 長有翅膀 空中飛行 七、誰選擇了它們 1.在田野中,綠色青蛙因為有好的偽裝而被保留下來,其它顏色的青蛙因為過於顯眼而被獵食者吃掉。 2.生物學家對不同地方的生物個體進行比較時,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即同一種生物,愈冷的地方,個體就愈大,身體愈接近圓形;並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3.環境發生改變,動物的形態結構也相應發生變化。多樣的生物是由多樣的環境造成的。 4.大自然的選擇使得生物發生變化,然而人工選擇也在豐富著物種的多樣性。 5.在實驗中,我們發現大的球形燒瓶這個容器內的水溫降得慢,細而長的玻璃瓶這個容器內的水溫降得快。在大自然中,大而圓的動物的體形降溫慢。 八、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1.地球是我們美麗的家園,各種各樣的生物,在這個家園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它們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著。 2.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 3.每種生物都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人類的衣食住行離不開生物的多樣性。 4.多樣的生物對我們人類有不同的價值。有的具有欣賞價值和科學價值,有的具有經濟價值,有的具有葯用價值。 5.就像人類生活離不開生物的多樣性一樣,每一種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樣性的環境之中。舉例:花繁殖後代需要昆蟲幫助傳粉;蒼耳靠動物傳播種子;動物排出的糞便可成為植物的養料;蝗蟲生活需要以水稻等植物為食物。 6.保護生物多樣性,要從保護家鄉生物多樣性做起。 7.人類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員,我們理應平等對待家族中的每一個成員。 8.人類生活離不開植物:提供給人類做食物;供人類欣賞;提供給人類做葯材;人類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學慣用品;可以凈化空氣;提供給動物做食物。 資料庫: 1.生物的基本生存條件包括陽光、空氣、水源和地域等。 2.《生物多樣性條約》於1993年正式開始實行。 3.每年的5月22日被稱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4.全世界已有180多個國家成為《生物多樣性條約》締約國。

Ⅱ 六年級上冊科學重要知識點有哪些

六年級上冊科學重要知識點有:

1、杠桿尺上有支點,左右兩邊都有到支點距離的標記,是研究杠桿作用的好工具。

2、房屋、橋梁結構中有直立的「柱子」和橫放的「橫梁」,橫梁比柱子容易彎曲和斷裂,所以要提高橫梁的抗彎曲能力。

3、紙的寬度增加,抗彎曲能力也會增加;紙的厚度增加,抗彎曲能力會大大增加。

4、同樣多的材料,做成空心的管狀比做成實心的棒狀要粗的多,而且任何方向的抗彎曲力都相同,即重量輕、強度高。管狀的手臂骨、腿骨,植物的桿、莖,鋼管都是應用了這個原理。

5、橋面在拱下方的拱橋,橋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減少了橋墩的負擔。橋面也比較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

Ⅲ 杠桿尺的記錄表,小學六年級的

當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於用力點到支點距離時,杠桿費力;小於,省力;等於,不省力也不費力。

杠桿千分尺是由一把外徑千分尺和一個指示表組合而成的。

杠桿千分尺既可以進行相對測量,也可以像千分尺那樣用作絕對測量。其分度值有0.001mm和0.002mm兩種。

杠桿千分尺不僅讀數精度較高,而且因弓形架的剛度較大,測量力由小彈簧產生,比普通千分尺的棘輪裝置所產生的測量力穩定,因此,它的實際測量精度也較高。

使用注意事項

1)用杠桿卡規或杠桿千分尺作相。

對測量前,應按被測工件的尺寸,用量塊調整好零位。

2)測量時,按動退讓按鈕,讓測量桿面輕輕接觸工件,不可硬卡,以免測量面磨損而影響精度。

3)測量工件直徑時,應順著工件加工方向旋轉工件,以指針的轉折點讀數為正確測量值。

Ⅳ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

第一單元 微小世界

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放大鏡和顯微鏡能將物體的圖像放大,使我們能看到物體的更多細節。

為了能將物體的圖像放大,透鏡應是透明的、中間較厚的,放大倍數與中間的厚度直接有關。

細胞是生物生命活動的最基本單位,生物都由細胞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廣泛存在著,它和我們的生活、生產、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些微生物太小,沒有放大鏡或顯微鏡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點,也由細胞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環境下生存的結構。

物質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種多樣的。

第1課放大鏡

科學概念

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

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

第2課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科學概念

使用工具能夠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

第3課放大鏡下的晶體

科學概念

一些固體物質的內部有一定的結構,如果構成這些物質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間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規則的幾何外形,這就是晶體。

第4課怎樣放得更大

科學概念

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顯微鏡的發明拓寬了觀察領域,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

第5課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

科學概念

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

第6課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

科學概念

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生物細胞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生物的細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細胞也是不同的。

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

第7課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

科學概念

用顯微鏡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在水中生活著很多形態各異的微生物。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構造和功能,以適應周圍的環境。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徵,如:對環境有一定的需求、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能繁殖

第8課微小世界和我們

科學概念

由於觀察工具的改進,使人類觀察的范圍擴大,發現了僅靠肉眼無法發現的自然界

的許多秘密。

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變。

第二單元 物質的變化

科學概念

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的。

物質的變化是有規律的,是可以被我們認識的。

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會產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質的物理變化不產生新的物質,物質的化學變化會產生新的物質。

物質的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

物質的變化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人類可以利用物質的變化解決生產生活中的許多問題。

第1課我們身邊的物質

科學概念

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

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另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第2課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科學概念

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類,它們的區別在於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

第3課米飯、澱粉和碘酒的變化

科學概念

米飯在口腔里與唾液作用會發生化學變化。

澱粉與碘酒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的新物質是藍紫色的,利用這一特性可以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第4課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科學概念

小蘇打和白醋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質的一種氣體。

第5課鐵生銹了

科學概念

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銹是一種不同於鐵的新物質。

鐵生銹的原因與水和空氣有關。

第6課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一)背景和目標

科學概念

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

硫酸銅溶液和鐵釘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第7課控制鐵生銹的速度

科學概念

水和空氣的共同作用,使鐵生銹。

在平常生活中,鐵生銹的快慢與水的多少關系很大。

把鐵與水、空氣隔絕開是防止鐵生銹的好方法。

第8課物質變化與我們

科學概念

物質的變化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人類進行的所有的生產活動和人類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質的變化。

第三單元 宇宙

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球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徵等方面有別於其他星球。

太陽、地球、月球的運動變化導致日食和月食現象。

星座是遠近不同的恆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視覺構圖。

宇宙是由類似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組成的龐大的系統,它在不斷的運動變化。

宇宙是可以被人類認識的,人們通過不斷地改進各種觀測技術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秘。

第1課地球的衛星 月球

科學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徵等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第2課月相變化

科學概念

月相在一個月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

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

第3課我們來造「環形山」

科學概念

環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徵。

環形山的形成與許多因素有關,隕石撞擊是主要原因。

第4課日食和月食

科學概念

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個天體運動形成的天文現象。

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地球處於月影中時,因月球擋住了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則是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

第5課太陽系

(一)背景和目標

科學概念

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組成了太陽系。太陽系是一個較大的天體系統。

第6課在星空中(一)

科學概念

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恆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形不同。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標志。

第7課在星空中(二)

科學概念

隨季節的變換,在天空中會出現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運動變化的。

亮星構成的圖形是星座的主要標志。

第8課探索宇宙

科學概念:

宇宙空間分布著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

宇宙是運動變化著的,膨脹著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

第四單元 環境和我們

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人們在生活中要產生大量成分復雜的垃圾,垃圾危害環境。

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燒等。

設計合理的垃圾填埋場能有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但填埋、焚燒的方法還是會影響

環境。

減少固體垃圾的科學方法是減少丟棄、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垃圾分類、分裝便於垃圾回收利用。

人們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資源很緊缺。

水污染主要是人類的活動引起的,污水需經過復雜的處理才能使用。

大氣污染、白色污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是當前突出的環境問題,人類正著力於采

取相應的環境保護行動。

第1課一天的垃圾

科學概念

人們在生活中要產生大量成分復雜的垃圾。

丟棄的垃圾危害環境。

第2課垃圾的處理

科學概念

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燒等,但填埋、焚燒的方法還是會影響環境。

設計合理的垃圾填埋場能有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第3課減少丟棄及重新利用

科學概念

減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減少丟棄和重新使用。

過度包裝會造成資源浪費而且產生大量垃圾。

第4課分類和回收利用

科學概念

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這樣可以減少垃圾、節約資源。

垃圾分類、分裝便於垃圾回收利用和對一些有毒垃圾的處理。

堆肥法可以有效減少垃圾並形成肥料。

第5課一天的生活用水

科學概念

人們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資源很緊缺。

Ⅳ 科學六年級上冊課件

杠桿是我們生活中經常要用到的物理現象,下面就是我為您收集整理的科學六年級上冊課件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科學六年級上冊課件:杠桿的研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理解杠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過程與方法:用杠桿尺做實驗、收集並整理數據,分析認識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不費力的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到收集數據的重要意義,並意識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對杠桿尺進行研究

【教學難點】對數據的整理和分析

【教學准備】

杠桿尺、鉤碼、記錄紙(學生);杠桿類和非杠桿類工具3~5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活動:請問我們班有沒有「大力士」,誰能幫我把講台抬起來,我的一枝筆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請同學們推薦「大力士」上來抬講台)

哎,講台實在太重了,搬不動,能不能利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這件事?

用吊機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輪吊……(請學生出謀劃策)

二、認識杠桿

1、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一種非常簡單的卻能很輕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桿。

什麼是杠桿?——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個支撐的物體,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們常把這樣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們科學地把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稱為「杠桿」。

2、示範用杠桿撬講台。

3、板書分析杠桿的各個部分名稱和定義。

阻力點 用力點

支點

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

4、出示P4的兩張圖片:壓水井、蹺蹺板。

請大家在上面畫一畫,他們的三個點分別在什麼位置

5、在展台底下進行反饋交流。

6、分辨杠桿

觀察P4 P5的這些工具,說說哪些是杠桿,哪些不是杠桿?並說明理由(找一找三點)

學生自己體驗杠桿尺的組成及變化。

三、研究杠桿的秘密

1、 剛才我們用杠桿輕松地撬起了講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桿都是省力的呢?

(學生一般認為都是省力的,教師在課堂上舉例費力的事件)

讓我們用杠桿尺這個工具,來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研究。

2、 對杠桿尺的構造進行介紹和使用方法

3、 教師問題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桿尺的左邊第四格掛上一個鉤碼,要使杠桿尺保持平衡,我應該在杠桿尺的右邊什麼位置掛上幾個鉤碼 ?(請同學上台來試一試,並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4、 還有其他方法嗎 ?

5、 老師剛才是在左邊第四格掛了一個鉤碼,還可以怎麼掛?那麼右邊又應該在什麼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尺平衡呢?請大家在小組內合作開展實驗,並且把數據記錄在P6上的表格內。完成實驗之後再把實驗數據進行統計:省力情況有( )種,費力情況有( )種;不省力也不費力情況有( )種。

6、 對所有的數據進行觀察和分析。

1) 在什麼情況下,杠桿省力?

2) 在什麼情況下,杠桿費力?

3) 在什麼情況下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7、 教師進行總結:省力、費力、不省力不費力各情況的比較和分析。

四、收集數據步驟的反思

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步驟收集數據的?哪種方法更合理?

五、全課小結

Ⅵ 小學科學課件:《杠桿的科學》

【 #課件# 導語】課件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等等,下面是 無 整理的小學科學課件:《杠桿的科學》,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科學教育理論:

依據科學新課標的要求;科學學科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採取合適的教學。教學出發點和歸宿的以體現以人為本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

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沖簡汪梳理: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杠桿的科學。

教學方法:

實驗研究;小組討論、交流為主的「參與式」教學法;採用「大膽猜測---實驗研究——分析數據——形成結論」教學流程。

學情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我所任教的六年級三個班中,每班學生均為23名,從平常接觸以及與其他老師交流中得知,學生整咐源體學習態度比較認真。

2、已有知識、經驗: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大部分學生的科學常識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也較不強。家長和某些教師由於觀念的問題,低年級時偏重於語數教學及輔導,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進行實際觀察、操作。更沒有得到家長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

3、學生分析:在小學六年級,兒童對周圍事物具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而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實際,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理解杠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弄明白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費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散仔過程與方法:

用杠桿尺做實驗、通過實驗收集並整理、分析數據,理解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到收集數據的重要意義,並體會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對杠桿尺實驗研究

教學難點:

對數據的整理和分析

教學准備:

杠桿尺、鉤碼等實驗用品;女孩壓水圖(ppt)、蹺蹺板(ppt)、羊角錘撬釘子圖(ppt)等8張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簡單操作導入

生產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撬大石頭的情況,請同學們用墨水瓶、橡皮擦、直尺試一試家長們是怎樣撬石頭的?為什麼家長們會這樣做呢?讓我們來揭開它蘊含的科學道理。

二、學習新知

認識杠桿:剛才我們做的撬起墨水瓶的直尺,在我們農村叫撬棒(撬棍),向撬棒這樣的簡單機械,我們把它叫做「杠桿」。請一個同學來講台上示範,其他同學自己操作,教師適時分析指出杠桿各部分的名稱及定義。榜書:支點、用力點、阻力點。自己在小組內指一指這三個點位置,說說定義。

三、鞏固新知

那麼我們以後遇到一些簡單的機械,如何判斷它是不是利用杠桿的原理呢?想想該用那些知識去判斷呢?要求組內簡單交流,教師請同學交流,其他同學談談想法,說說同不同意這樣的判斷。教師在總結說明。

四、應用所學

出示女孩壓水圖(ppt)、蹺蹺板(ppt),請同學們自己認真思考,這是不是杠桿?是,你的判斷依據是什麼?想好後,組內討論。教師請小組代表在班內交流。(學生觀察的很仔細,部分學生想到蹺蹺板的阻力點、用力點在隨時改變,教師對同學的這種觀察仔細、勤於思考精神給予表揚)。

五、實際判斷

出示羊角錘撬釘子圖(ppt)、老虎鉗(ppt)、剪刀(ppt)等6張幻燈片,請學生判斷是不是杠桿?並說明理由。(先自己想,在小組交流)。教師抽小組代表逐圖分析。

六、實驗研究

教師讓學生試著猜測判斷:所有的杠桿都省力嗎?帶著這個猜測我們來深入研究隱藏在杠桿上的科學道理。

教師指導各組安裝實驗裝置,敘述清楚實驗要求。讓各小組做實驗探索省力、不省力也不費力、費力的三種情況,要求小組分工,記錄好實驗數據,把它填寫到課本第6頁的表格中。

七、數據統計

對數據進行統計:省力情況有()種;不省力也不費力情況有()種;費力情況有()種。

八、對數據梳理分析,發現規律,總結規律

通過數據分析,我們發現了什麼?

1、在什麼情況下,杠桿省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什麼情況下,杠桿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什麼情況下,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思考後組內討論、交流自己的發現。教師巡視,對各組給予適當的點撥、指導。小組交流後,抽小組代表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允許其他同學追問、質疑、辯論。教師也根據需要適時進行追問和質疑。最後得出實驗結論。回顧開始我們的猜測判斷對嗎?

九、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知道了杠桿有三個重要的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理解了有的杠桿省力;有的杠桿費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這節課同學們討論積極,能認真思考,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繼續發揚。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明確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杠桿省力;反之杠桿費力。如果兩個距離相等,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2.在杠桿尺的探究活動中,發展記錄、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

3、激發對生活中杠桿應用現象的探究興趣。

二、教學重點:通過對杠桿尺的探究,發展記錄、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

三、教學難點:深刻理解省力和費力杠桿的科學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應用。

四、材料准備:

教師:演示PPT、小桿秤、杠桿尺、鉤碼等。

學生:杠桿尺、鉤碼、記錄表(按六人一組配備)。

五、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新課,初步認識杠桿

1、教師:我們來玩一個游戲,投影出示要求:請利用你們位置上的橡皮、塑料尺將文具盒撬起來,想一想:在這個活動中,有哪幾個點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

2、學生游戲

3、你能說說3個重要位置分別是哪裡嗎?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阻力點、支點、用力點

生1:手指用力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師:是的,這個點非常關鍵,我們可以叫它用力點生2:這塊橡皮也很重要,師:橡皮起了什麼作用?引出支點概念。

師:還有哪個位置很重要呢?(如學生不能答出,教師可直接給出:其實被文具盒這個重物壓住的位置也很重要,我們可以叫它阻力點)

課件展示3個點的位置

4、其實,剛才我們組裝的工具,在科學上有個名稱叫做杠桿,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杠桿的科學》

5、你覺得剛才我們組裝的杠桿有什麼作用?(省力)

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桿都能省力呢?怎麼樣的杠桿才能省力呢?我們可以藉助杠桿尺進行研究。

二、研究杠桿的秘密

1、出示杠桿尺,說說它有什麼特點。(圍繞支點轉動,靜止時是平衡的,兩邊有小格距離相等)

2、現在老師在杠桿尺左邊掛上重物,這個位置就是……(阻力點)。如果要使杠桿尺平衡,我們要在哪邊用力?(教師用手在右邊按下),這個點就是……(用力點)。但是我用了多少力呢?看不出來,同樣我們也可以用鉤碼來表示,猜一猜我要在右邊掛幾個鉤碼,杠桿尺才平衡。(由學生猜一猜,說說理由,然後教師按學生說的掛鉤碼)

3、同學們想不想自己試一試呢?我們來個規定:杠桿尺左邊掛鉤碼的位置是阻力點,右邊掛鉤碼的位置是用力點。等會研究的時候你們喜歡把鉤碼掛在哪個位置都可以,想掛幾個鉤碼也隨便你,但是掛好後一定要讓杠桿尺平衡。

4、提出幾點實驗要求:

(1)、左右兩邊的鉤碼數一樣多的,太簡單了,每組只能出現一次。

(2)、杠桿尺左右兩邊都只能掛一串鉤碼,不能在一邊掛好幾串。

(3)、杠桿尺平衡了才算完成一種掛法,每位同學都要記錄下來。(記錄表1)

5、指導記錄方法:怎麼記錄呢?比如說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這樣記錄。(投影出示記錄方法:左邊第二格上掛兩個鉤碼,右邊第四格上掛一個鉤碼)

記錄好後還要想一想:這個杠桿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在表中填好,你認為這個杠桿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為什麼?

等會實驗時如果聽見音樂聲響起,就請整理好實驗材料,靜靜地獨立思考一分鍾,然後完成討論題

6、各組學生展開研究,教師巡迴指導。

聽見音樂後,各小組整理好實驗材料後,獨立思考一分鍾後,完成討論題(記錄表2)

7、請匯報員上台匯報,其他同學認真聽,(匯報要求說出各個實驗的掛法,說到省力或費力時能舉例說明)……如學生說到用力點上鉤碼數更少的是省力的,教師不能否定,可以說:是的,我們就是根據這點來判斷它是省力的,老師請你再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用力點上這么少的鉤碼卻能撬起阻力點上那麼多的鉤碼?……再請第二位同學回答。

如別的同學沒有不同意見,課件出示3種情況: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杠桿省力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杠桿費力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等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全班齊讀,教師將3句話貼在黑板上)

8、匯報第二個討論題:你還有其他什麼發現?(由好幾個學生說說,可以先讓描述不完整的,或不正確的先說,然後由其他同學補充)

9、請看我們前面做過的游戲,你能想辦法移動橡皮,使這個杠桿更省力嗎?(學生說了移動方法後,教師課件演示,請學生說說為什麼這樣移就會更省力)

三、聯系實際,加深理解省力杠桿和費力杠桿。

1、我們再來看看生活中的杠桿,投影出示老虎鉗和火鉗,他們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你是怎麼判斷出來的?

2、既然火鉗是費力的杠桿,人們為什麼還要用它呢?(同學們的表現非常好,能利用杠桿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了)

四、課堂小結

1、現在老師請你們說說這節課的收獲。

2、布置學生課後找一找生活中的各類杠桿。

Ⅶ 六年級上冊科學課件

六年級上冊科學課件

第一課 使用工具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機械指的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杠桿、滑輪、斜面等都是機械。簡單機械又被人們習慣地稱為工具。

過程與方法:常識在實踐中解決指定的科學問題(如拔圖釘、鐵釘和木螺釘),發現做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並從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工具和機械可以幫助我們做一些事情,恰當地選用工具和機械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教學重點難點】選用不同工具解決問題

【教學准備】

記錄表(學生);常用工具,剪刀、螺絲刀、開瓶器、羊角錘、小刀、鑷子、

老虎鉗(教師);釘有三個圖釘、2個鐵釘、兩個木螺絲釘的木板一塊。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個漂亮的窗花剪紙是用什麼工具製作出來的?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還能做些什麼事? 那麼錘子能幫助我們做哪些事情?

二、我們用過什麼工具

1、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事情,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我們常用的工具。

2、你還知道哪些工具?他們能幫助我們做什麼事?請大家在小組內討論一下,然後把工具名稱和能做的事情填在書本P2表格內。比一比,哪些同學想地更多。

4、小組匯報:

請一個小組上台來介紹,並且可以使用老師講台上的工具做示範。

5、教師小結:看來同學們對工具的使用已經比較熟悉,並且能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了。那麼下面就請大家來幫我解決一個問題。

三、選用什麼工具好

1、老師這里有釘有一些釘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釘子沖木板中取出來,請問我該選擇什麼樣的工具比較合適?

2)請小組內的同學先觀察一下釘在木板上的釘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說說你選擇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組長領材料,組織小組成員開展實驗

3、全班交流:說說你們剛才選擇的工具是最合適的嗎?

四、完成三項任務的工具選擇

1、請大家觀察P3的三幅圖,請你在右邊選擇最恰當的工具來完成這3項工作。

並且說說你選擇的理由。

2、教師小結:有一些很費力、很難做的事情,如果我們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讓我們做的更好。

五、全課總結:對於簡單機械,我們還有什麼問題想研究?

第二課 杠桿的研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理解杠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過程與方法:用杠桿尺做實驗、收集並整理數據,分析認識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不費力的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到收集數據的重要意義,並意識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對杠桿尺進行研究

【教學准備】

杠桿尺、鉤碼、記錄紙(學生);杠桿類和非杠桿類工具3~5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活動:請問我們班有沒有「大力士」,誰能幫我把講台抬起來,我的一枝筆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講台實在太重了,搬不動,能不能利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這件事?

二、認識杠桿

1、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一種非常簡單的卻能很輕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桿。

什麼是杠桿?--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個支撐的物體,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們常把這樣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們科學地把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稱為「杠桿」。

2、示範用杠桿撬講台。

3、板書分析杠桿的各個部分名稱和定義。

阻力點 用力點

支點

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

4、出示P4的兩張圖片:壓水井、蹺蹺板。

請大家在上面畫一畫,他們的三個點分別在什麼位置

5、在展台底下進行反饋交流。

6、分辨杠桿

觀察P4 P5的這些工具,說說哪些是杠桿,哪些不是杠桿?並說明理由(找一找三點)

三、研究杠桿的秘密

1、 剛才我們用杠桿輕松地撬起了講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桿都是省力的呢?

2、 對杠桿尺的構造進行介紹和使用方法

3、 教師問題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桿尺的左邊第四格掛上一個鉤碼,要使杠桿尺保持平衡,我應該在杠桿尺的右邊什麼位置掛上幾個鉤碼 ?還有其他方法嗎 ?

4、 老師剛才是在左邊第四格掛了一個鉤碼,還可以怎麼掛?那麼右邊又應該在什麼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尺平衡呢?

5、 請大家在小組內合作開展實驗,並且把數據記錄在P6上的表格內。完成實驗之後再把實驗數據進行統計:省力情況有( )種,費力情況有( )種;不省力也不費力情況有( )種。

6、 對所有的數據進行觀察和分析。

1) 在什麼情況下,杠桿省力?

2) 在什麼情況下,杠桿費力?

3) 在什麼情況下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7、 教師進行總結:省力、費力、不省力不費力各情況的比較和分析。

四、收集數據步驟的反思

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步驟收集數據的?哪種方法更合理?

五、全課小結

第三課 杠桿類工具的研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杠桿可以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認識到杠桿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個點的位置決定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不同種類的杠桿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條件下需要使用不同類型的杠桿。

【教學重點難點】對不同杠桿的比較和分析

【教學准備】

桿秤、螺絲刀、開瓶器、鑷子、油漆桶、啤酒、粉筆、鑷子夾粉筆、開瓶器開啤酒瓶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戲:出示油漆桶一個、啤酒一瓶、粉筆5支;鑷子、一字螺絲刀、開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開,然後在裡面倒一杯水;

2、用工具打開啤酒瓶,倒一杯啤酒;

3、用工具用夾5支粉筆到一個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個同學完成地快,請其他同學為他們加油。

二、杠桿類工具的比較

1、剛才三位同學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讓我們思考一下,他們使用的工具合適嗎?

2、思考一下,他們所使用的三種工具哪種是省力的?哪種是費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請幾位同學進行判斷,並說說理由)

3、判斷他們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4、請同學們在老師為你們准備的圖片上畫出每件工具的三個點。

5、然後在小組內討論一下這些工具是否省力?為什麼 ?

6、在全班內進行交流反饋;並對學生的畫圖進行展示交流。(重點分析鑷子和開瓶器的三點位置的變化。開瓶器支點在前端,阻力點在中間;鑷子支點在末端,用力點在中間)

7、小結:怎麼樣的工具是省力的?怎麼樣的工具是費力的?

三、給各種杠桿類工具分類

1、請同學們在書本P8頁的10種工具上畫一畫,找出每樣工具的三個點。然後判斷一下它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費力。

2、學生各自作圖、填表。

3、匯報交流(請學生到展台下進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們都知道杠桿能省力,能幫助我們抬起自己無法徒手搬動的東西;但是為什麼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工具他們有的是費力的呢?為什麼這樣設計呢?

四、小桿秤的研究

1、俗話說:「稱砣雖小,能壓千斤」,今天老師就帶了一把桿秤來,請大家來說一說,為什麼桿秤的稱砣這么小,卻可以「壓住」這么重的重物。

2、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來做一桿小桿秤。小桿秤製作過程指導。

五、課後思考題

出示教師用的桿秤進行示範,用不同的2跟提繩分別進行稱重時,桿秤會發生什麼變化?

第四課 輪軸的秘密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在輪軸的輪上用力能夠省力,輪越大越省力;在軸上用力費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在大小差別更大的輪軸上掛重物的實驗分析,認識輪越大越省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了解輪軸在生活中的應用,發展研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實驗了解輪軸作用和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教學准備】大螺絲刀1把、閥門式水龍頭一個;每組鉤碼1盒、2段棉線、1個鐵架台、1個大輪、1個小輪、一個軸(簡易機械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水龍頭是我們每家每戶都有的一種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請一位同學來擰開這個水龍頭;

出示水龍頭圖片,並指出軸、輪所在位置;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

二、輪軸作用的研究

1、設計家在設計水龍頭的時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麼水龍頭上的輪有什麼作用呢?

2、請學生嘗試擰開去掉輪的水龍頭,然後說一說輪的作用。

3、用一個輪軸裝置來研究輪軸的作用。

實驗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輪和軸分別固定在一起,安裝在支架上,在輪和軸的凹槽內裝上棉線,把鉤碼分別掛在輪和軸上,試試看,能發現什麼?

(2)學生分組實驗並做好實驗記錄(書本P10)。

4、小組成員匯報數據,並進行交流和思考,發現了什麼規律?

(掛在輪上的鉤碼更少,證明在輪上用力能省力)

5、輪軸作用的運用(小游戲):猜猜勝者是誰?請幾對同學上台來進行游戲。

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柄,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軸,2人按不同方向轉。

三、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1、 剛才我們通過實驗和游戲了解了在輪軸的輪上用力是比較省力,那麼如果軸固定不變,把輪換大些會怎麼樣呢?

2、 示範操作實驗:把更大的輪和軸(不變)固定在一起,先在軸的棉線上掛3~5個鉤碼,然後請學生嘗試在輪上加鉤碼,使輪上的鉤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

3、 在小組內開展實驗活動,用不同大小的輪和軸進行實驗,並請學生記錄實驗數據,填入書本(P11)的表格內。

4、 交流討論數據表,說說你是按什麼順序進行收集數據的?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按輪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實驗,然後進行對比;發現輪越大,越省力,輪越小,越費力的規律)

四、鞏固與應用

1、找一找,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輪軸?說說它們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那些方便。

2、這些輪軸的作用是什麼?他們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方向盤、軲轆、門把手、扳手、牛頓盤)其中牛頓盤在旋轉時是擰軸,屬於費力的輪軸。

第五課 定滑輪和動滑輪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定滑輪固定在一個地方,不能隨著物體的移動而移動。知道動滑輪不固定,可以隨著重物的移動而移動。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不相同。

過程與方法:通過設計實驗方案來研究定滑輪是否省力、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作用,發展探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滑輪的工作原理。

【教學准備】鐵架台、滑輪、鉤碼、線、測力計、實驗計劃表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1、播放學校早晨升國旗的過程,並提問:「升旗的時候,我們的隊員是往下拉繩子,為什麼國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

2、引入:像旗桿頂部的滑輪那樣,固定在一個位置轉動而不移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

二、研究旗桿頂部的滑輪

1、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做一個定滑輪,模擬升旗的情形,並思考:當我們利用定滑輪提升重物時,需要向什麼方向用力?這說明定滑輪有什麼作用?

2、根據學生回答進行引導「定滑輪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況下,學生已習以為常地認為我們所學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請同學們自行設計研究定滑輪是否能省力的實驗方案。

5、全班內進行交流匯報。

小結:定滑輪的作用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會移動的輪子

1、 出示塔吊的滑輪圖,並問:「這個滑輪是定滑輪嗎?」

2、 認識動滑輪的定義。

3、 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安裝一個動滑輪。並思考:「動滑輪有什麼作用?」

4、 在提升重物時,我們需要向什麼方向用力?這說明定滑輪能否改變用力方向?

5、 用測力計研究動滑輪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學習使用測力計,認識力的單位:牛頓。並進行鞏固練習,拉出3N、5N的力。

2)教師示範用測力計測量將重物不通過動滑輪提升時的重力度數;示範用測力計測量將重物通過動滑輪提升時的重力度數。

3)請學生小組合作用測力計按順序分別測量不同個數(1~5個)的鉤碼直接提升的重力讀數和用動滑輪提升重物的重力讀數,並把實驗結果填寫在P13的表格內。並比較表內數據,發現了什麼?

4)全班內進行交流動滑輪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

四、比較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

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有這么大的不同,那麼我們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定滑輪,什麼情況下使用動滑輪?

第六課 滑輪組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構成滑輪組,滑輪組能夠改變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過程與方法:結合對滑輪組的研究,解釋起重機的工作原理。

情感態度價值觀:能積極參與科學實驗和游戲活動並與同學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學重點難點】用實驗研究探究定、動滑輪的作用。

【教學准備】鐵架台、線、滑輪、鉤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問導入: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家村,都有許許多多的建築工地,參觀這些忙碌的建築工地,我們會有很多的發現。起重機是怎樣把那麼重的物體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 研究滑輪組的作用

1、 滑輪組的定義引入

原來,起重機內發揮作用的是滑輪組,那麼什麼是滑輪組呢?(把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就構成了滑輪組。)

2、 實驗探討簡單滑輪組的作用。

a) 小組合作組裝一個最簡單的滑輪組。

b) 試用這個最簡單滑輪組吊起一個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

請學生猜想,

c) 學生分組實驗,分別用這個滑輪組吊起不同重量(學生自己定)的重物,並和直接吊起該重物的力比較,能發現什麼?

(實驗要求:1、明確分工。2、擬定實驗計劃草案後實行。3、進行實驗並作好實驗記錄。)

d)匯報交流,說說有一個動滑輪的滑輪組的作用。(在這里可能會出現重物比較輕的時候省力效果不明顯,但隨著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顯,越趨向於省一半的力)

3、實驗探討有2個動滑輪的滑輪組的作用。

(1)提出疑問:如果增加滑輪組的數量,用力大小會怎麼變化?

(2)用與前面實驗相同的方法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情況,並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三、游戲體驗

小個子戰勝大力士:游戲規則見教材P15

1)出示游戲器材,找2個大個子學生和一個小個子學生參加游戲。

2)要求沒有直接參加游戲的同學對數據進行記錄,尋找其中的規律。

3)、說出自己的發現

學生自由表述自己的發現並從這個游戲中明白了什麼?

從我們的研究中明白為什麼起重機能夠吊起那麼重的物體。

第七課 斜面的作用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認識像搭在汽車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過程與方法:制訂一個簡單的研究計劃並用實驗的數據來說明斜面的省力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參與科學實驗,願意與同學進行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學准備】1塊搭斜面的平木板,4個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鉤碼、測力計、實驗計劃表。

【教學過程】

一、結合影視導入新課

出示盤山公路的圖片。

提問:「山上的公路和平地上的公路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要這樣修建?」

二、探究斜面有什麼作用

1、 提出一個簡單任務:老師要把這個大木桶搬到講台上來,有什麼好方法?

今天老師就介紹一個更簡單的機械叫斜面。(示範用木板把木桶滾上講台)

2、 斜面概念引入:像這樣搭在高台邊緣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斜面。

3、 跟據老師提出的情境得出的問題:斜面能省力嗎?

4、 分組研究斜面是否能夠省力。

實驗要求:

1)、指導如何用測力計測斜面上的拉力。(當測力計處於勻速運動時,讀出其讀數)

2)、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反饋交流實驗方案。

3)、分工提升不同的物體

4)、在操作員操作的時候,其他同學注意觀察,並取其正確的值,做好記錄。

5、 對研究結果作出分析,發現其中的規律。(發現同一物體從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於直接把物體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提問:剛才我們在實驗過程中,和其他組的數據相比較,你還發現了什麼?

(發現每個組的用斜面拉上去所用力的大小不同,這是因為有的小組坡度高,有的小組坡度低)。

那麼坡度不同對於沿斜面拉物體所用的力也不同嗎?我們能不能設計實驗來證明?

2、分組設計實驗,並分工合作完成實驗和記錄分析工作

Ⅷ 六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

故有知識的人,道義上有為後者代言的義務。人最容易喪失的是同情心,而杜甫就是一個正面例子。接下來我給大家分享關於六年級上冊科學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目錄

六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

六年級科學知識點

關於科學的知識點

六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

第一單元 工具和機械

一、使用工具

1. 機械 是能使我們省力或方便的裝置。

2.螺絲刀、釘錘、剪刀這些機械構造很簡單,又叫 簡單機械 。

3.用螺絲刀可以比較方便的把螺絲釘從木頭中取出,用羊角榔頭可以比較方便的把鐵釘從木頭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桿的科學

1.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叫做 杠桿 。

2.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支點 ;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 用力點 ;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阻力點 。

3.當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 省力 ;當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 費力;當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等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 不省力也不費力 。

4.杠桿尺上有支點,左右兩邊都有到支點距離的標記,是研究杠桿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種不同的 方法 掛鉤碼,使杠桿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圖畫出來。

三、杠桿類工具的研究

1.省力的是(鐵片、羊角榔頭、老虎鉗、開瓶器),費力的是(火鉗、鑷子)。

2.常用的杠桿類工具中羊角榔頭、老虎鉗、開瓶器是省力杠桿;火鉗、筷子、鑷子是費力杠桿;蹺蹺板、天平、訂書器是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有些杠桿類工具設計成費力的是因為它有方便的好處(如:鑷子、釣魚竿等)。

3.「秤砣雖小,能壓千斤」,那是桿秤利用了 杠桿 原理的結果(提繩是支點,秤砣是用力點,稱重物處是阻力點)。

4.我們身體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桿,肘關節是支點,手握物體處是阻力點,上臂的肱二頭肌處就是用力點。

5.阿基米德曾說:「只要在宇宙中給我一個支點,我能用一根長長的棍子把地球撬起來。」這里的棍子相當於杠桿。

四、輪軸的秘密

1.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轉動的機械,叫做 輪軸 。螺絲刀是輪軸類工具,它的刀柄是 輪 ,刀桿是 軸 。

2.在輪上用力帶動軸運動時 省 力;在軸上用力帶動輪運動時 費 力。

3.輪軸可以 省 力,輪越大,用輪帶動軸轉動就越省 力。所以螺絲刀的刀柄總是比刀桿要 粗 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組成了 輪軸 ,這時整個扳手是 輪 ,螺帽部分是 軸 。

5.生活中的輪軸:水龍頭、門鎖把手、汽車方向盤、扳手、轆轤等。

五、定滑輪和動滑輪

1.像旗桿頂部的滑輪那樣,固定在一個位置轉動而不移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 ;定滑輪可以 改變用力方向 ,但不能 省力 。

2.像塔吊的吊鉤上可以隨著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做 動滑輪 ;動滑輪可以 省力 ,但不能 改變用力方向 。

3.動滑輪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力的大小用測力計來測量,牛頓是力的單位,用字母「N」表示。

六、滑輪組

1.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就構成了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用力方向 。

2.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合在一起為一個最簡單的滑輪組 ,滑輪組的組數越多,就越 省力 。

3.起重機運用了滑輪組。

4. ①名稱:定滑輪_ ②名稱:動滑輪 ③名稱:滑輪組 ④名稱:滑輪組

所起的作用: 所起的作用: 所起的作用: 所起的作用:

??? 改變用力方向 能省力 既能省力 既能省力

不能省力 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又能改變用力方向 又能改變用力方向

如果分別用它們提起相同重量的物品50千克,最省力的是( ④ ),其次是( ② 、③ ),不省力的是( ① )。

七、斜面的作用

1.像搭在汽車車廂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做 斜面 。

2.斜面能 省 力,斜面的坡度越 小 越省力,坡度越 大 越不省力。

3.生活中應用斜面的地方很多,如「S」 形的盤山公路、各種斜坡、各種刀刃、螺絲釘的螺紋,高架橋的引橋等。

4.螺絲釘的螺紋是斜面的變形。同樣粗細的螺絲釘,螺紋越密,旋進木頭時越省力 。

5. 研究的問題:斜面的坡度對省力多少有影響嗎?

我的假設: 斜面的坡度對省力多少有影響;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需要改變的條件: 斜面的坡度大小(木塊的高低)

不改變的條件: 同一個重物,同一塊木板,提升重物的速度;

實驗方法:(1)把一塊木板分別搭在高低不同的木塊上,做成幾個坡度不同的斜面; (2)用測力計勾住重物,用同樣的速度沿不同坡度的斜面提升重物;(3)記錄下在每種斜面上用力的大小,並進行比較。

八、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

1.自行車運用了 杠桿(如:剎車、車鈴的按鈕) 、 輪軸 (如:把手、腳蹬) 、 斜面(如:螺絲釘) 等簡單機械的原理。這些簡單機械起到省力或方便的作用。

2.自行車上齒輪轉動的快慢與齒輪大小的關系是:大齒輪帶動小齒輪轉動時,小齒輪轉動比大齒輪 快 ;小齒輪帶動大齒輪轉動時,大齒輪轉動比小齒輪 慢 。

- 綜合:請把下面物品和應用的簡單機械原理用線連起來。

斜面 輪軸 杠桿 滑輪

螺絲刀 鑷子 螺絲釘 水龍頭 起重機


六年級科學知識點

第二單元 形狀與結構

一、抵抗彎曲

1.房屋、橋梁結構中有直立的「柱子」和橫放的「橫梁」,橫梁比柱子容易彎曲和斷裂,所以要提高橫梁的抗彎曲能力。

2.提高材料的抗彎曲能力,我們可以通過增加材料的寬度,還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變材料的形狀。

3.紙的寬度增加,抗彎曲能力也會增加;紙的厚度增加,抗彎曲能力會大大增加。

4.研究的問題:紙的寬度與抗彎曲能力的大小有關嗎?

實驗材料:兩疊書、三張A4紙、若干個墊圈

實驗假設:有關,紙越寬的抗彎曲能力越大

實驗步驟:①把兩疊書當作橋墩,放上一張紙,最多能承受幾個墊圈;②放兩張紙,最多能承受幾個墊圈;③放三張紙,最多能承受幾個墊圈;④比較結果,得出結論。

實驗中應控制不變的量: 紙的寬度 ;不變的量有: 橋墩的高度、寬度,每張紙的大小,每個墊圈的重量,紙被壓垮的程度。

在這個實驗中我們用承載墊圈的個數表示紙梁的抗彎曲能力。

二、形狀與抗彎曲能力

1.把薄板形材料彎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狀,雖然減少了材料的寬度但卻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強材料抗彎曲能力的。

2.一般情況下橫梁是立著放的,因為橫梁立著放雖然減少材料寬度,但增加了厚度,大大增強了橫梁的抗彎曲能力。

3.瓦楞紙板的結構為什麼能使柔軟的紙變堅硬了了?因為瓦楞紙中間的結構是是W是形,雖然減少了材料的寬度,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強了材料的抗彎曲能力。

三、拱形的力量

1.拱形承載重量時,能把壓力向下和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擠壓結合得更加緊密。拱形受壓會產生一個向外推的力,抵住了這個力,拱就能承載很大的重量。

2.抵住拱足,能使拱的形狀保持不變,拱就能承載更大的重量。

四、找拱形

1.圓頂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組合,它有拱形承載壓力大的優點,而且不產生向外的推力。

2.球形在各個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這使得它比任何形狀都要堅固。(如手捏雞蛋不易碎)

3.塑料瓶的上部、底部為近似圓頂形,中部為圓柱形。最厚最硬的地方在瓶口,最薄最軟的地方在瓶身。

4.人體的結構非常巧妙。頭骨近似於球形,可以很好的保護大腦;拱形的肋骨護衛著胸腔中的內臟;人的足骨構成一個拱形——足弓,它可以更好的承載人體的重量。

5.生活中的拱形:肋骨、足弓、拱門,拱窗,拱橋;圓頂形:龜殼,貝殼;球形:蛋殼,果實,頭骨。

6.同樣多的材料,做成空心的管狀比做成實心的棒狀要粗的多,而且任何方向的抗彎曲力都相同,即重量輕、強度高。管狀的手臂骨、腿骨,植物的桿、莖,鋼管都是應用了這個原理。

五、做框架

1.像鐵塔這樣骨架式的構造叫做框架結構。三角形框架具有穩定性的特點。

2.長方形框架、正方體框架加上斜桿相當於裡面有了三角形,可以起到加固作用。

六、建高塔

1.用框架結構可以建起很高的建築而花費的材料卻很少,框架結構以三角形為基本構造。

2.框架鐵塔結構特點:①上小下大②上輕下重③風阻小等。

七、橋的形狀和結構

1.橋面在拱下方的拱橋,橋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減少了橋墩的負擔。橋面也比較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

2.鋼纜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們用它們建造的鋼索橋,大大增加了橋的跨越能力。

3.鋼索橋的結構:由鋼纜、橋塔、橋面組成。鋼纜是橋承重的主要構件,橋塔是支承鋼纜的主要構件。橋塔修得高,是為了降低鋼纜的拉力。

八、用紙造一座橋

1.用紙設計橋需考慮哪些問題:①紙這種材料的特性;②紙的承受力有什麼特點;③選擇形狀和結構。④用什麼方法增強紙的抗彎曲能力。

2.杭州灣跨海大橋全長36公里,其長度在目前世界上在建和己建的跨海大橋中位居第一。於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車。

3.評價一座橋好壞的指標:①是否堅固;②是否節省材料;③是否美觀。


關於科學的知識點

第三單元 能量

一、電和磁

1.當導線中有電流通過時,導線的周圍會產生磁性。

2.1820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在一次實驗中,發現通電的導線靠近指南針時,指南針發生了偏轉。

3.如果電路短路,則電流很強,會很快把電池的電能用完,所以要盡快斷開。

4.做通電線圈和指南針的實驗時,線圈立著放,指南針盡量靠近線圈的中心,指南針偏轉的角度最大。

二、電磁鐵

1.像這樣由線圈和鐵芯組成的裝置叫電磁鐵。

2.電磁鐵有南北極。電磁鐵的南北極與電池的接法和線圈纏繞方向有關,當電池正負極接法改變時,它的磁極也會改變;當電磁鐵的線圈纏繞方向改變時,它的磁極也會改變。

3.電磁鐵與磁鐵的相同點: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極。

電磁鐵與磁鐵的不同點:(1)磁鐵是磁性的石頭,電磁鐵是線圈和鐵芯組成。(2)電磁鐵只有通電才有磁性。(3)磁鐵的南北極不會改變,而電磁鐵的南北極可以改變。


六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六年級上冊知識點匯總

★ 人教版六年級科學復習資料

★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科學課外復習資料

★ 1到6年級小學生科學知識總結

★ 人教版六年級科學復習資料

★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科學復習資料

★ 人教版六年級科學復習資料

★ 湘教版六年級上冊科學復習題

★ 六年級上冊科學手抄報內容

★ 小學六年級上學期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科學杠桿尺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證券期貨交割時間 瀏覽:226
2019年銀行理財產品推薦 瀏覽:709
海南珠江集團 瀏覽:328
稅務外匯核算時間 瀏覽:97
理財通可以買幾種基金 瀏覽:495
2017年7月16日黃金價格 瀏覽:653
彈簧式安全閥與杠桿式安全閥 瀏覽:374
加拿大匯率賣出價留學 瀏覽:23
科比克股票 瀏覽:478
mv指標怎麼用 瀏覽:634
股票會輸嘛 瀏覽:268
恆大股票碼 瀏覽:197
中牧股份2019業績 瀏覽:954
華泰金融集團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瀏覽:518
安通控股非公開發行股票價格 瀏覽:609
西南證券fuling 瀏覽:911
智廣電器股票 瀏覽:655
理財保險基金三者區別 瀏覽:556
銀行理財產品處罰 瀏覽:132
公募私募最低持倉標准 瀏覽: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