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杠桿由什麼什麼什麼三部分組成
杠桿由動力臂、阻力臂、支點三部分組成。
從動力到支點的杠桿部分是動力臂,從阻力到支點的杠桿部分是阻力臂。
支點是杠桿中間可以讓杠桿繞著這個點轉動的點。
(1)簡單機械杠桿擴展閱讀:
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
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是杠桿。
在生活中根據需要,杠桿可以是任意形狀。
蹺蹺板、剪刀、扳子、撬棒、釣魚竿等,都是杠桿。
滑輪是一種變形的杠桿,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動滑輪的實質是阻力臂是動力臂一半的省力杠桿。
杠桿五要素:
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通常用字母O來表示。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1來表示。
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2來表示。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1表示。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2表示。
杠桿的平衡條件 :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
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
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
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
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又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② 科學中 杠桿 功 滑輪 的知識總結 詳細點
簡單機械
(一)杠桿
1. 定義
(1)杠桿: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是杠桿。
(2)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
(3)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
(4)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5)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6)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2. 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寫作 ,也可寫成 。
杠桿平衡時,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3. 杠桿的種類
(1)省力杠桿:動力臂大於阻力臂的杠桿。例如:起子、扳子、撬棍、鍘刀等。
(2)費力杠桿:動力臂小於阻力臂的杠桿。例如:鑷子、釣魚桿,賽艇的船漿等。
(3)等臂杠桿:動力臂等於阻力臂的杠桿。例如:天平。
省力杠桿省力,但費距離(動力移動的距離較大),費力杠桿費力,但省距離。等臂杠桿不省力也不省距離。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杠桿是不存在的。
(二)滑輪
1. 定滑輪
(1)定義: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叫定滑輪。
(2)原理: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不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
2. 動滑輪
(1)定義:軸可以隨物體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2)原理: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滑輪直徑D)為阻力臂(滑輪的半徑R)2倍的杠桿。動滑輪省一半力。
3. 滑輪組
(1)定義:由幾個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就叫滑輪組。
(2)原理:既利用了動滑輪省一半力又利用了定滑輪改變動力的方向。
功
(一)內容
1. 功
(1)功的初步概念: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作用下通過了一段距離,這個力就對該物體做了功。
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功的計算:功等於力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公式:功=力×距離,即 。
(3)功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為J。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N,距離的單位是m,功的單位就是 , 。
2. 功的原理
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等於不用機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這個結論叫做功的原理。
3. 機械效率
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公式:
4. 功率
(1)功率的概念:單位時間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計算:公式為功率 , 。
(3)功率的單位:功率的單位是瓦特。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J,時間的單位是s,功率的單位就是J/s。J/s的專用名稱叫做瓦特,簡稱瓦,符號W。
,意思是1s內完成了1J的功。
,
③ 杠桿原理及公式
杠桿的平衡來條件:動力×動源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1×L1=F2×L2變形式:F1:F2=L1:L2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那麼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杠桿靜止不動或勻速轉動都叫做杠桿平衡。
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的直線叫做力的作用線
從支點O到動力F1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1叫做動力臂
從支點O到阻力F2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2叫做阻力臂
杠桿平衡的條件(文字表達式):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動力臂×動力=阻力臂×阻力,即L1×F1=L2×F2,由此可以演變為F1/F2=L1/L2杠桿的平衡不僅與動力和阻力有關,還與力的作用點及力的作用方向有關。
假如動力臂為阻力臂的n倍,則動力大小為阻力的1/n"大頭沉"
動力臂越長越省力,阻力臂越長越費力.
省力杠桿費距離;費力杠桿省距離。
等臂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可以用它來稱量。在力學里,典型的杠桿(lever)是置放
④ 杠桿是什麼意思
1、杠桿是簡單機械,是一個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桿。
繞著轉動的固定點叫支點,動力的作用點叫動力點,阻力的作用點叫阻力點。改變三點的兩段距離的比率,可以改變力的大小。如剪刀(支點在中間)、鍘刀(阻力點在中間)、鑷子(動力點在中間)等就屬於這一類。
2、比喻起平衡或調控作用的事物或力量。
杠桿的類型
杠桿共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三種類型。
從「力的大小」角度:動力小於阻力的是省力杠桿(用較小的動力能克服較大的阻力);動力大於阻力的是費力杠桿(用較大的動力只能克服較小的阻力)。這種方法要求大家最好有一定的工具使用經驗。
從「力臂長度」角度:動力臂大於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桿;動力臂小於阻力臂的是費力杠桿。這種方法要求大家對工具的結構有準確認識,能找出支點並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
從「運動距離」角度:動力作用點運動距離大於阻力作用點運動距離的是省力杠桿(費距離);動力作用點運動距離小於阻力作用點運動距離的是費力杠桿(省距離)。
⑤ 杠桿是用什麼原理分類的,並舉例說明
初中物理學中把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
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和支點
⒈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通常用O表示。
⒉動力:為達到目的而使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1表示。
⒊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2表示。
⒋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動力臂,通常用L1表示。
⒌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阻力臂,通常用L2表示。
註: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就說此時杠桿處於平衡狀態。
力臂
杠桿繞著轉動的點,同樣是整個杠桿中保持不動的點叫做支點。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叫「力臂」。把從阻力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作為阻力臂,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是因為對阻力臂的概念認識不清所致。
杠桿平衡條件
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
F1×L1=F2×L2
變形式:
F1:F2=L2:L1
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那麼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2簡介
編輯
介紹
在力的作用下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在生活中根據需要,杠桿可以做成直的,也可以做成彎的,但必須是硬的物體。
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杠桿原理。他首先把杠桿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杠桿原理。這些公理是:⑴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⑵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⑶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⑷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又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桅船順利下水。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這里還要順便提及的是,關於杠桿的工作原理,在中國歷史上也有記載過。戰國時代的墨家曾經總結過這方面的規律,在《墨經》中就有關於天平平衡的記載:「衡木:加重於其一旁,必錘——重相若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天平衡量的一臂加重物時,另一臂則要加砝碼,且兩者必須等重,天平才能平衡。這句話對杠桿的平衡說得很全面。裡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變兩端重量使它偏動的,也有改變兩臂長度使它偏動的。這樣的記載,在世界物理學史上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定義
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
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物體就是杠桿(lever).
杠桿不一定是直的,也可以是彎曲的,但是必須保證是物體。
蹺蹺板、剪刀、扳子、撬棒等,都是杠桿。
滑輪是一種變形的杠桿,定滑輪的本質是等臂杠桿,動滑輪的本質是省力杠桿。
3原理
編輯
組成
人們通常把在力的作用下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
組成:支點、一件物體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叫做支點。
性質
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叫做支點
使杠桿轉動的力叫做動力,(施力的點叫動力作用點)
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叫做阻力,(施力的點叫阻力用力點)
當動力和阻力對杠桿的轉動效果相互抵消時,杠桿將處於平衡狀態,這種狀態叫做杠桿平衡,但是杠桿平衡並不是力的平衡。
注意:在分析杠桿平衡問題時,不能僅僅以力的大小來判斷,一定要從基本知識考慮,做到解決問題有根有據,切忌憑主觀感覺來解題。
杠桿靜止不動或勻速轉動都叫做杠桿平衡。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的直線叫做力的作用線
從支點O到動力F1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1叫做動力臂
從支點O到阻力F2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2叫做阻力臂
杠桿平衡的條件(文字表達式):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
F1×L1=F2×L2
一根硬棒能成為杠桿,不僅要有力的作用,而且必須能繞某固定點轉動,缺少任何一個條件,硬棒就不能成為杠桿,例如酒瓶起子在沒有使用時,就不能稱為杠桿。
動力和阻力是相對的,不論是動力還是阻力,受力物體都是杠桿,作用於杠桿的物體都是施力物體
力臂的關鍵性概念:1:垂直距離,千萬不能理解為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長度。
2:力臂不一定在杠桿上。
力臂三要素:大括弧(或用|→←|表示)、字母、垂直符號
平衡條件
(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
(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
(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
(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
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又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杠桿原理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阿基米德曾講:「給我一個支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杠桿,我就可以撬動地球」。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但是找不到那麼長和堅固的杠桿,也找不到那個立足點和支點。所以撬動地球只是阿基米德的一個假想。
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其中公式這樣寫:支點到受力點距離(力矩) * 受力 =支點到施力點距離(力臂)* 施力,這樣就是一個杠桿。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力臂>力矩);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另外有一種費力的杠桿。例如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力矩>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兩種杠桿都有用處,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評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動作范圍。另外有種東西叫做輪軸,也可以當作是一種杠桿的應用,不過表現尚可能有時要加上轉動的計算。
使用杠桿時,如果杠桿靜止不動或繞支點勻速轉動,那麼杠桿就處於平衡狀態。
動力臂×動力=阻力臂×阻力,即L1×F1=L2×F2,由此可以演變為F2/F1=L1/L2
杠桿的平衡不僅與動力和阻力有關,還與力的作用點及力的作用方向有關。
假如動力臂為阻力臂的n倍,則動力大小為阻力的1/n"大頭沉"
動力臂越長越省力,阻力臂越長越費力.
省力杠桿費距離;費力杠桿省距離。
等臂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可以用它來稱量。例如:天平
許多情況下,杠桿是傾斜靜止的,這是因為杠桿受到幾個平衡力的作用。
詳解
杠桿是可以繞著支點旋轉的硬棒。當外力作用於杠桿內部任意位置時,杠桿的響應是其操作機制;假若外力的作用點是支點,則杠桿不會出現任何響應。
假設杠桿不會耗散或儲存能量,則杠桿的輸入功率必等於輸出功率。當杠桿繞著支點呈勻角速度旋轉運動時,離支點越遠,則移動速度越快,離支點越近,則移動速度越慢,由於功率等於作用力乘以速度,離支點越遠,則作用力越小,離支點越近,則作用力越大。
機械利益是阻力與動力之間的比率,或輸出力與輸入力之間的比率。假設動力臂、阻力臂分別為動力點、阻力點與支點之間的距離,動力、阻力分別作用於動力點、阻力點。則機械利益為:
4分類及應用
編輯
一類
支點在動力點和阻力點的中間。稱為第一類杠桿。既可能省力的,也可能費力的,主要由支點的位置決定,或者說由臂的長度決定。動力臂與阻力臂長度一致,所以這類杠桿是等臂杠桿。例:蹺蹺板、天平等。
二類
阻力點在動力點和支點中間。稱為第二類杠桿。由於動力臂總是大於阻力臂,所以它是省力杠桿。例:堅果夾子,門,釘書機,跳水板,扳手,開(啤酒)瓶器,(運水泥、磚的)手推車。
三類
動力點在支點和阻力點之間。稱為第三類杠桿。特點是動力臂比阻力臂短,所以這類杠桿是費力杠桿,然而能夠節省距離。例:鑷子,手臂,魚竿,皮劃艇的槳,下顎,鍬、掃帚、球棍,理發剪刀等以一手為支點,一手為動力的器械。
變形杠桿
另外,像輪軸這類的工具也屬於一種變形杠桿。就拿最簡單、相似於第一類杠桿的定滑輪來介紹,滑輪軸心好比支點,兩端物體的拉力好比杠桿的兩端施力,而如果滑輪是一個完美的圓,施力臂和阻力臂皆將是圓的半徑。
根據杠桿模型可知,若L1〉L2,則F1〈F2,這是杠桿可省力;若L1〈L2,則F1〉F2,這時杠桿要費力;若L1=L2,則F1=F2,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根據動力臂與阻力臂的不同,我們可以把杠桿分為三類: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
復式
復杠桿式(compound lever)是一組耦合在一起的杠桿,前一個杠桿的阻力會緊接地成為後一個杠桿的動力。幾乎所有的磅秤都會應用到某種復式杠桿機制。其它常見例子包括指甲剪、鋼琴鍵盤。1743年,英國伯明翰發明家約翰·外艾特在設計計重秤時,貢獻出復式杠桿的點子。他設計的計重秤一共使用了四個杠桿來傳輸負載。
生活中
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一根硬棒(最好不會彎又非常輕),就能當作一根杠桿了。上圖中,方形代表重物、圓形代表支持點、箭頭代表用,這樣,你看出來了吧?在杠桿右邊向下杠桿是等臂杠桿;第二種是重點在中間,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是省力杠桿;第三種是力點在中間,動力臂小於阻力臂,是費力杠桿。
費力杠桿例如:理發剪刀、鑷子、釣魚竿……杠桿可能省力可能費力,也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費力。這要看力點和支點的距離:力點離支點愈遠則愈省力,愈近就愈費力;還要看重點(阻力點)和支點的距離:重點離支點越近則越省力,越遠就越費力;如果重點、力點距離支點一樣遠,如定滑輪和天平,就不省力也不費力,只是改變了用力的方向。
省力杠桿例如:開瓶器、榨汁器、胡桃鉗……這種杠力點一定比重點距離支點近,所以永遠是省力的。
如果我們分別用花剪(刀刃比較短)和洋裁剪刀(刀刃比較長)剪紙板時,花剪較省力但是費時;而洋裁剪則費力但是省時。
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杠桿是沒有的。而且只能省力,不能省功。
應用
⒈剪較硬物體
要用較大的力才能剪開硬的物體,這說明阻力較大。用動力臂較長、阻力臂較短的剪刀。
⒉剪紙或布
用較小的力就能剪開紙或布之類較軟的物體,這說明阻力較小,同時為了加快剪切速度,刀口要比較長。用動力臂較短、阻力臂較長的剪刀。
⒊剪樹枝
修剪樹枝時,一方面樹枝較硬,這就要求剪刀的動力臂要長、阻力臂要短;另一方面,為了加快修剪速度,剪切整齊,要求剪刀刀口要長。用動力臂較長、阻力臂較短,同時刀口較長的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