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歐元的匯率
與美元的匯兌
歐元面世之初,歐元兌各種貨幣(尤其美元)均大幅下跌。歐元於1999年面世時,每一歐元兌1.18美元;於2000年10月26日歐元跌至兌0.8228美元的歷史低位。但隨後歐元開始經歷一段復元期。2001年初,歐元升至近兌0.96美元。但隨後又踏入下跌期,雖然該次的跌幅較小,最低跌至於2001年7月6日的兌0.834美元。通貨起始恢復制衡美元。由於美國的公司丑聞影響,這兩種貨幣於2002年7月15日接近1:1,到了2002年末,歐元達到了1.04美元,隨後持續攀升。
2003年5月23日,歐元第一次超越了它面世那天的高度1.18美元,並於2004年12月24日沖破了1.35美元(0.74歐元 = 1美元)。2004年12月30日,它創下了1.3668美元的最高紀錄。某些分析家預測歐元將繼續維持對美元的強勢。2007年8月13日,歐元達到了1.37美元。2007年11月23日,歐元達到1.49美元。2008年4月22日及7月15日,歐元兩次達到歷史新高1.60美元。在經歷金融危機後,歐元進入強烈震盪時期。
掛鉤的貨幣
現時與歐元掛鉤的貨幣計有:維德角共和國貨幣埃斯庫多、波斯尼亞及塞哥維納可兌換馬克、保加利亞列弗、法國海外法郎、中非法郎、西非法郎、葛摩法郎及立陶宛立特。
歐元在歐盟世界外,總共是16個國家及地區的官方貨幣。而且,有22個國家及地區的貨幣都是直接跟歐元掛鉤的,包括14個西非國家,三個法國太平洋地區,兩個非洲島國及三個波爾干半島的國家。
匯兌的驅動力
在2001到2004期間,其中一股力量是由於歐洲的利率具有比美國更大的吸引力。美國聯邦儲備系統近幾年維持較歐洲央行更低的利率,除了歐洲幾個較大的經濟體外,尤其是德國,利率成長的十分緩慢甚至是沒有成長。此一現象歸因於歐洲央行有責任去協調歐元區整體的通貨膨脹比率;一些表現優秀的國家,如愛爾蘭就超越了歐洲央行的目標。
不過,雖然利息中的差別成為歐元壯大的其中一個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莫過於美國在經常賬戶上有龐大不穩定的逆差。市場普遍關注美國的 雙赤問題。此問題令美元陷於弱勢。美國赤字高達4270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7%,而包含資金流動在計算內的經常賬戶,是最常用的貿易指標,其逆差於2004年的第二季達至1661.8億美元。
其中一個主要的因素,就是有一些亞洲貨幣兌美元的匯率不及其兌歐元的匯率。中國人民幣在不久之前才跟美元脫鉤,而日圓因日本銀行的干預而被托住。這些壓力令美元偏軟,從而令歐元轉強。
歐元被引入成為現金貨幣後,就從谷底中回升。在1999年到2002年期間,歐元懷疑論者認為,歐元疲弱是歐元試驗失敗的先兆。歐元在這段期間表現疲弱,可能是因為貨幣還未「正式形成」。由於歐元紙幣和硬幣的發行當時尚未開始,這項計劃仍有機會失敗。但是,當歐元以現金方式流通時,市場對歐元的信心增加,愈來愈多人相信歐元會繼續流通,這令歐元幣值上升。在1999年至2002年期間,這項因素在歐元由弱轉強的過程中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在這個時期之後,其他因素變得更加重要。
另一個早期歐元下滑的原因是,是原來持有多國貨幣是要避免單一貨幣匯率下跌帶來的風險,因此當固定匯率一但被確定,很多投資者和中央銀行都會大量沽出所持有的本國貨幣。當歐元區國家貨幣之間的匯率固定時,持有例如德國馬克和法郎是意義相同的。另外有理由相信,有大量黑錢被兌換成為美元,以避免進行歐元的公開兌換。
結果
盡管歐元與其他主要或次要貨幣升值,美國貿易赤字依然持續成長。經濟理論認為美元貶值(即變得較便宜)與歐元升值(即變得較昂貴)將對美國出口有所助益,並減少美國進口活動。然而某種程度上,這取決於供應鏈中,貨幣成本轉嫁的模式。此外,貶值美元使得在美國的外國投資額增長(雖然伴隨而來的是降低的回報),所以持續增長的外資在某種程度上將鞏固美元的地位。而且,美元的貶值使得外國在美國投資成本更低(雖然獲益也減少了)。因而,持續增加的外國投資將會鞏固美元的地位。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角色有助於支撐美元及減少預算赤字,但此二功能的正常運作仍須端視持續的外國支持。
有人預測,歐元相對於美元的強勢可能會鼓勵各國使用歐元作為替代的儲備貨幣。薩達姆·海珊時代的伊拉克就曾在2000年將該國的儲備貨幣由美元改為歐元。 一些掌握大量儲備貨幣的國家(如印度和中國)也已將他們的部分外匯儲備由美元兌換為歐元,甚至歐佩克也將他們的貿易貨幣從美元更改為歐元。這些都將長遠地加強美元貶值的趨勢。在2004年,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中說銀行的歐元存款金率從2001年的12%增長到20%,並將持續升高。美元的貶值,也將使得美國人投資外國股票的獲益升高,而這也更進一步地使美元蕭條。
歐元的升值將抑制歐元區的出口,但仍幾乎沒有發生這種狀況的跡象。其主要原因是歐元區的主要的全球性消費國的貨幣也相應的對美元升值。隨著經常帳目赤字繼續上升,加上美國沒有計劃採取緊縮措施來減少進口、增加出口。這種情況將可能導致美元失去其作為世界結算貨幣的地位,由歐元或包括歐元的一籃子貨幣取而代之。
歐元與人民幣的匯兌
截至2013年1月15日,1歐元可兌8.2903元人民幣,較2012年6月升值6%。業內人士介紹,由於歐元區受到歐債問題影響,一直是起伏不定,但多個國家的企業景氣指數好於預期,推升歐元一度持續上漲,並使歐元擺脫了從2008年5月開始的下跌通道,而歐洲央行的決議無疑是市場最大焦點,其結果也並未令市場失望,導致歐元出現強勢逆襲破位上漲,很多投行等市場投資者紛紛調轉話鋒,大幅看漲歐元後市。良好的西班牙和義大利標債結果,也為歐元走勢奠定了利好氛圍。銀行理財師認為,歐元區國家的基準利率已接近於零,而經濟增長率則為負數,因而,歐元區的基本面環境仍然疲軟,預計今年歐元匯價將保持波動區間內,後市仍有進一步上漲可能。若市民急用歐元,建議多買一些;若後期才會使用歐元,可暫時持幣投資其他增值渠道,待歐元再次波動時出手。
2014年9月29日,經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宣布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開展人民幣對歐元直接交易。人民幣對歐元直接交易有利於形成人民幣對歐元直接匯率,降低經濟主體匯兌成本,促進人民幣與歐元在雙邊貿易投資中使用。人民銀行對此積極支持。
歐洲央行宣布開啟量化寬松政策,受此消息刺激,歐元匯率下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2015年1月23日是,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歐元對人民幣6.9795元,較前一交易日下跌1409個基點,一舉跌破「7」整數關口,再次刷新匯改以來新低。
從2014年5月起,歐元對人民幣持續處於下行通道,未來市場預期歐元還將持續走低。記者梳理發現,以歐元對人民幣中間價為例,自2013年5月7日攀升至8.5756元的近期高位後,歐元一路向下持續走貶,截至昨日已跌至6.9795元,這意味著8個多月來的跌幅近19%。
歐元貶值
歐版QE將促使歐元進一步貶值,這會對中國經濟帶來哪些影響?中國經濟網評論員林耘表示:「歐元貶值已經是不可逆轉的現實了,因為歐洲央行推出QE的消息剛出,歐元就呈現出了破新低的走勢,跌破了1歐元兌1.15美元的關鍵點,相信這將是趨勢性的走弱。」「對於中國的影響,無非就是貿易和投資領域,歐元貶值肯定有利於歐元區一些企業對中國的這種出口。而從投資來看,歐元貶值使得人民幣和美元更值錢了,所以購買資產會變得便宜。但是要小心買的東西扎手,投資者要看清楚。」
貨幣轉換
歐元是由1992年為建立歐洲經濟貨幣同盟(EMU)而在馬斯特里赫特簽訂的《歐洲聯盟條約》所確定的。成員國需要滿足一系列嚴格的標准,例如預算赤字不得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3%,負債率不超過國內生產總值60%,通貨膨脹率和利率接近歐盟國家的平均水平。
歐元貨幣由於各國數字舍進位習慣不同,各國貨幣間的轉換均需通過歐元進行。歐元和原有貨幣的固定轉換比率如下: 7603奧地利先令(ATS) 3399比利時法郎(BEF) 20371荷蘭盾(NLG) 94573芬蘭馬克(FIM) 55957法國法郎(FRF) 95583德國馬克(DEM) 77564愛爾蘭鎊(IEP) 27義大利里拉(ITL) 3399盧森堡法郎(LUF) 482葡萄牙埃斯庫多(PTE) 386西班牙比塞塔(ESP) 750希臘德拉克馬(GRD) 640斯洛維尼亞托拉爾(SIT) 585274塞普勒斯鎊 (CYP) 429300馬爾他鎊 (MTL) 1260斯洛伐克克朗(SKK) 64664愛沙尼亞克朗(EEK) 70204拉脫維亞拉特(LVL) 這些轉換比率是由歐洲議會根據歐洲委員會的建議,按1998年12月31日的市場匯率為基礎而確定的,1歐洲貨幣單位等於1歐元。因為歐洲貨幣單位的價值取決於非歐元貨幣(主要是英鎊)的當日收盤價,所以該匯率沒有更早確定。
希臘在一開始並沒有達到使用歐元的標准,所以沒有在1999年1月1日加入歐元區。直到2年以後,在2001年1月1日,希臘加入歐元區,其貨幣的轉換比率是:340.750希臘德拉克馬(GRD)兌1歐元。
自1999年1月1日零時起,歐元引入無形貨幣(旅行支票,電子支付,銀行業等)領域;2002年1月1日,新的歐元紙幣和歐元硬幣啟用,稱為歐元區國家的法定貨幣。
原有的紙幣和硬幣的轉換期持續2個月,直至2002年2月28日。各國官方停止使用原有貨幣作為法定貨幣的日期是不同的,最早的是德國,德國馬克於2001年12月31日不再是德國法定貨幣,但是在2002年2月28日之前可以轉換成歐元。到2002年2月28日,所有的國家都停止使用原有貨幣作為法定貨幣。但是,在此日期之後,各國的中央銀行在幾年內仍舊接受原有貨幣,奧地利、愛爾蘭、西班牙的中央銀行永久性的接受原有貨幣。最早停止使用的硬幣是葡萄牙埃斯庫多,它於2002年12月31日不再具有貨幣價值,而紙幣直到2022年則仍然是可轉換的。
芬蘭決定除了為收藏者而少量鑄造外,不鑄造1歐分和2歐分的硬幣,所以在芬蘭兌換歐元時,以1歐分或2歐分結尾的將捨去,以3歐分或4歐分結尾的將進位為5歐分。但是1歐分和2歐分在芬蘭依然是法定貨幣。
斯洛維尼亞於2007年1月1日採用歐元。其轉換比率為:239.640 斯洛維尼亞Tolar (SIT)兌1歐元。
馬爾他、塞普勒斯於2008年1月1日採用歐元。其轉換比率為:0.585274塞普勒斯鎊(CYP)、0.429300馬爾他里拉(MTL)
斯洛伐克於2009年1月1日採用歐元。其轉換比率為:30.1260斯洛伐克克朗(SKK)
愛沙尼亞於2011年1月1日採用歐元。其轉換比率為:15.6466愛沙尼亞克朗(EEK)
拉脫維亞於2014年1月1日採用歐元。其兌換比率為:0.70204拉脫維亞拉特(LVL)
立陶宛於2015年1月1日,成為歐元區第19個成員國,此時恰逢歐元誕生15年紀念日。
⑵ 2003年我國外匯儲備達到4032.5億美元,居世界第幾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03年5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已達到3400.6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536.53億美元。從總量看,儲備規模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日本(5456億美元)。我國外匯儲備的急劇增長,再次引起人們對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問題的關注。目前,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已經接近一年的進口規模,是短期債務的15倍,佔全年GDP的三分之一;由於中國的資本賬戶尚未開放,外匯儲備的規模已經遠遠超出其傳統理論所論述的最合適的水平,保持如此高額的儲備資產有無必要?會產生哪些負面影響?其成本與效益如何值得探討。
一
1、高額的外匯儲備成本
外匯儲備是一種實際資源的象徵,它的持有是有機會成本的。持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等於國內資本生產率減去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率。由於官方儲備資產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各國的外匯儲備一般投資於儲備貨幣國家的短期國債,其收益率較低(二戰後平均為1-2%)。這相當於經濟發展水平較底的國家(通常是大量儲備外匯的國家)向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儲備貨幣的發行國)輸出資本。如果中國在借入大量外債的同時並持有巨額外匯儲備,等於是以高價從國外借入資金,而且還以低價將國內資金轉到國外給外國人使用,其潛在的損失是顯然的。實際上,我國在20世紀80-90年代以較高成本借入了大量外債(目前我國外債余額約為1600億美元),而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進入低利率周期,全球金融市場投資收益率也處於低迷期,這些都使我國外匯儲備的投資收益降低。同時,持有外匯儲備表示暫時放棄一定量實際資源的使用,從而也就喪失將這些資源投入所引起的國內經濟增長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由此也凸現了我國高額外匯儲備的成本。
2、引發通貨膨脹的壓力
外匯儲備作為一種金融資產,它的變化自然還要對國內的金融運行產生重大影響。由於我國事實上實行的是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安排,作為央行的中國人民銀行擔當了外匯市場上最終的市場出清者的角色。外匯儲備的增多,使人民幣的發放增多,因為官方儲備是由貨幣當局購買並持有的,其在貨幣當局賬目上的對應反映就是外匯占款,外匯占款是我國基礎貨幣的主要構成部分。1994年匯率並軌以來,外匯儲備的持續快速增加,使得外匯占款成為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的主要途徑。外匯占款使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相應增多,導致貨幣供應量增長過快,這會對宏觀經濟運行和金融形勢構成不利影響,給我國貨幣政策帶來了中長期的通貨膨脹壓力。盡管目前我國還處於通貨緊縮階段,但經濟指標已開始好轉,不能排除一旦走出緊縮立即陷入通脹的可能性。為此,央行採取了相應的沖銷政策:如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上頻繁進行正回購和發行人民銀行票據回籠基礎貨幣,據不完全統計,2003年前5個月,央行回籠基礎貨幣已達4000多億元,以此來減緩基礎貨幣增速。但由於我國貨幣市場規模有限,特別是在央行票據的發行量已累計超過了2000個億的情況下,隨著外匯占款持續上升,可供央行進行沖銷干預的空間已越來越小。這給央行帶來了相當大的困擾:一是貨幣政策的穩健性受到挑戰,貨幣政策面臨中長期的通貨膨脹壓力。二是由於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事實上的一體化,因此以匯率政策調節外部均衡,以財政和貨幣政策調節內部均衡的政策分配空間將可能喪失,內外部均衡難以同時達成。這即是央行面臨的典型的米得沖突(Meade』s Conflict)。
3、加大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在現有的人民幣匯率制度下,如果央行沒有有效的資產來對沖過多的外匯占款,外匯儲備的迅速增加則會推動人民幣的不斷升值。近段時間來,不僅日本、美國等國家正在極力地鼓吹人民幣升值,而且過去外逃的資金也有迴流的跡象,甚至於有國際游資「潛渡」中國,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在目前出口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大動力的情況下,出口競爭力的弱化會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影響中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所以人民幣目前不宜大幅升值。從這個角度看,外匯儲備也不宜過多。
4、增加了儲備資產管理的難度和風險
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由於國際資本迅速大規模地流動,金融市場的利率與匯率波動十分激烈,作為國家財富的外匯儲備,它的規模過大也就會使國家財富處於巨大的風險之中,高額的外匯儲備給儲備資產的保值增值管理帶來了難度。因為我國外匯儲備有相當部分以美元資產的形式存在,近一年多來,美元與歐元的匯價漲跌幅度在30%以上,美元價值的持續走低,使較大比例持有美元的中國外匯儲備縮水不可避免;如果粗略地按照60%的美元外匯儲備計算,外匯儲備中約有1800億美元正在發生「賬面」的損失。另外,近兩年來,全球金融市場投資收益率處於低迷期,美聯儲自2001年以來13次降低利息,聯邦基金利率目前已降至1%,處於45年來的歷史低位,這也使中國的外匯儲備資產投資收益不斷降低。外匯儲備資產規模越大,其保值增值管理的難度就越大。
二
總之,外匯儲備規模應是適度的,並非越多越好,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給經濟帶了來的負面影響,為適當地控制其增長規模,可採取如下對策:
1.增加進口,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
鼓勵商業銀行增加對企業的美元貸款,支持國內企業進口先進的技術、設備,並加強與國外企業的技術開發與合作,推動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
2.實行意願結售匯,完善人民幣匯率的決定基礎
要進一步放寬對經常項下的外匯限制,包括對旅遊、留學等外匯匯兌的限制,逐步取消強制性的銀行結售匯制度,實行意願結售匯,完善人民幣匯率的決定基礎。
3.擴大人民幣的浮動幅度,改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推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進程,擴大外匯交易主體、放開主要外貿企業進入外匯市場,提高外匯交易規模,減少央行干預市場的頻度,同時放寬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實行真正意義上的「以市場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
4.逐步放鬆資本項目的管制,允許居民對外投資
放鬆資本項目的管制即主要是指逐步減少資本流出的選擇,以鼓勵更多的本國企業對外投資,這實際上意味著我國的海外資產在政府與私人部門之間發生了一定的轉換,這種轉換不僅有利於減少政府所承擔的外匯儲備風險,而且還有利於提高國民收益(因為私人海外投資的收益率通常要高於官方儲備的收益率)。
5.加強國際貨幣合作,簽定區域性的多邊貨幣互換協議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緊密的國際貨幣合作,可以大大減少一國外匯儲備的持有量。因為,一方面簽定有區域貨幣合作的成員國之間的雙邊貿易,可以減少為平衡貿易收支而持有的外匯儲備;另一方面還可通過貨幣互換對區域內發生短期對外支付困難的成員國進行融資,這也相應減少了為防範金融危機或突發事件而持有的外匯儲備水平。所以,區域貨幣合作能夠有效地降低發展中國家成員國外匯儲備的持有水平。
⑶ 題目是,美元和人民幣的匯率是如何確定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這個匯率的變動
匯率政策是國家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力求穩定和長期發展並重。匯率的長期變動,取決於國家經濟的成長和進出口貿易額的增減,從長遠觀點看,匯率偏離其實際值過大,無論偏高偏低,都會帶來傷害。匯率偏低會傷民;偏高則傷現有企業。有鑒於此,特對我國的匯率制度,提出以下三點技術性的討論:
擴大聯系匯率的基礎
為求匯率的穩定,有必要擴大聯系匯率的基礎。在歐元通行後,世界上已有兩種主要貨幣,若聯系匯率只盯住美元,就不夠穩定。這在過去兩年美元對歐元貶值的過程中,已可看得清楚。基本上穩定的聯系匯率應跟著一籃子具有大權重的生產國或貿易國的貨幣。
舉例來說,假設起始時刻的四種主要外匯的牌價(2003年8月9日)為1美元兌人民幣8.2773元,1歐元兌人民幣9.3749元,1瑞士法郎兌人民幣6.1313元,1萬日元兌人民幣688.68元。如果人民幣匯率和美元、歐元、瑞士法郎與日元分別以40%、40%、10%和10%的權重加以聯動,那麼,100元人民幣在起始時刻相當於4.83249美元、4.26671歐元、145.205日元和1.63098瑞士法郎。此時候美元和歐元的相對匯率為1美元可換0.88292歐元。此後若美元對歐元升值10%,到達1美元可換0.97121歐元時,(為簡單計,假定瑞士法郎和日幣相對於4.83249美元和4.26671歐元的匯率不變),100元人民幣仍然相當於4.83249美元、4.26671歐元、145.205日元和1.63098瑞士法郎。但是人民幣對美元和歐元的匯率都變動了。設此時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為x人民幣元/美元,歐元對人民幣的匯率為y人民幣元/歐元,則i)4.83249美元和4.26671歐元仍能兌換80元人民幣[80(元人民幣)= 4.83249x + 4.26671y];ii) 美元經由人民幣兌換歐元的比例仍保持為0.97121(x=0.97121y)。由此可簡單計算得出1美元應可兌換8.6715(x)元人民幣,和1歐元應可兌換8.9285(y)人民幣。人民幣相對於美元貶值了4.5% ,相對於歐元升值了5.0% 。
如果四種貨幣的相對轉換匯率都發生了變化,仍然可用上述演算法,只不過需要求解的不是兩種匯率,而是四種匯率。
聯系匯率權重的變動
我國過去10年的年均經濟增長率均在8%上下,外匯儲備亦大幅度增加。未來10年此一趨勢仍將繼續,人民幣面臨長期升值的壓力,人民幣的升值將是無法避免的。若人民幣匯率長期偏低,對國內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只具有短期好處,在長期競爭中反而會壓抑這些企業追求技術進步的積極性,可能使它們錯失向技術進步型轉變的最有利時機,因此對我們最有利的政策應是使人民幣緩慢升值。
在聯系匯率機制中,決定人民幣升值還是貶值,以及升值或貶值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各幣種所佔的權重。根據各幣種間匯率的變動及時調整各幣種的權重,即可使人民幣保持理想的升值幅度。假定在某一時段內美元對歐元的匯率如下圖所示變動:T1 時匯率開始上升,T2時接近最大升幅,然後開始下降,T3時接近最大降幅,然後又開始下一個升降周期。我們建議的確定匯率權重的方法是:
在T1時刻,當美元匯率開始上升時,增加其權重,同時降低歐元的權重,例如可以採取下面的方案:美元60%;歐元20%;瑞士法郎10%;日元10%;如此,在美元升值的過程中,人民幣將隨之一起升值,但升值幅度小於美元。在T2時刻,當美元匯率即將達到極大值而開始降低,而歐元相對於美元即將升值時,降低美元的權重,增加歐元的權重,例如可以採取下面的方案:美元20.465%;歐元59.535%;瑞士法郎10%;日元10%;那麼人民幣將隨著歐元一道升值,但升值幅度小於歐元。在T3時刻美元對歐元貶值達到9%,在這一個周期中,人民幣匯率的升幅可控制在每周期約5%的范圍內。各階段中每100元人民幣轉換為外幣時的組成及匯率的變動列如下表,為簡單計,計算中假設了瑞士法郎和日元的匯率對於同行左列美元和歐元的組合不變,也即對人民幣的匯率不變:
聯系匯率與外匯儲備保值
如果中央銀行外匯儲備的貨幣組成比例與聯系匯率的組成比例保持一致,在人民幣升值的過程中,外匯儲備仍能保值。
由上表可見,每次匯率組成轉換後,一籃子組成外幣兌換成人民幣的數值是一個不變數(100元),因此如果在每次調整匯率的同時,調整外匯儲備的組成,就可以保證外匯儲備不會貶值。如果操作得法,還有增值的可能。對於聯系四種或更多種貨幣的情形,計算稍復雜,原理是相同的。
現在世界上只有美元和歐元兩種主要貨幣,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人民幣很可能成為與之鼎立的第三種主要貨幣,屆時人民幣匯率就有可能脫離聯系匯率而完全獨立。如按我們提出的以上三點技術性建議,既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實現人民幣的穩定升值,避免升值過快產生的各種沖擊,還可以在升值過程中達到外匯儲備保值,避免損失。
⑷ 歐元對美元匯率跌至平價意味什麼
其實在大家觀念中,歐元一直都比美元貴,但是魔幻的2022年,真的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7月12日,歐元和美元竟然平價了,時隔20年之後,兌換匯率回到了1:1,這是歐元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和美元平價。
我們都知道歐元的初衷,就是為了要和美元分庭抗禮,進而取代美元,可這一次恐怕要失去機會了。
在國際貨幣中,歐元地位僅次於美元,在國際支付市場份額上占據重要地位,是最有可能打破美元壟斷地位的貨幣。可這次歐元和美元回歸平價,歐元想取代美元比登天還難。
我想,一直斷斷續續的俄烏沖突可能直接影響了歐元的匯率,歐洲能源供應面臨中斷,經濟衰退意向明顯,整體經濟態勢非常不樂觀,本幣貶值就會隨之而來。還有,美聯儲加息,帶動美債收益,提高了美元的吸引力。
其實,歐盟的決心和勇氣是值得贊揚的,和美國雖然同根,但不同路、不同心,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歐盟發展是有利於世界多元化的,但美國認為不是好事。
可是這一次出現了一件遺憾的事,歐元被內部組織的缺陷所連累,未來想翻身可能會很難。
⑸ 歐元和人民幣那年最高匯率是多少錢
歐元兌換人民幣的最高匯率是在2008年的5月17號,最高基準價為11.1699。若兌換需以當前的實時匯率為准,1歐元=7.6693人民幣,具體匯率以您交易時實際交割的成交價為准,貨幣換算更新時間:2021-07-13 13:12。
應答時間:2021-07-1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⑹ 歐元對美元歷史匯率
時間(天) 開盤 最高 最低 收盤 成交量
2010.02.01 00:00 1.3863 1.3938 1.3852 1.3930 11016
2010.02.02 00:00 1.3931 1.3974 1.3886 1.3963 10867
2010.02.03 00:00 1.3964 1.4026 1.3886 1.3893 18209
2010.02.04 00:00 1.3894 1.3902 1.3722 1.3722 10990
2010.02.05 00:00 1.3723 1.3746 1.3585 1.3664 16066
2010.02.08 00:00 1.3658 1.3713 1.3621 1.3648 11771
2010.02.09 00:00 1.3647 1.3839 1.3642 1.3796 13910
2010.02.10 00:00 1.3797 1.3812 1.3676 1.3736 14089
2010.02.11 00:00 1.3737 1.3801 1.3595 1.3692 13850
2010.02.12 00:00 1.3691 1.3695 1.3531 1.3616 12703
2010.02.15 00:00 1.3625 1.3633 1.3578 1.3598 6938
2010.02.16 00:00 1.3599 1.3779 1.3588 1.3769 9965
2010.02.17 00:00 1.3768 1.3788 1.3585 1.3606 10427
2010.02.18 00:00 1.3605 1.3654 1.3497 1.3524 12367
2010.02.19 00:00 1.3525 1.3607 1.3444 1.3594 13429
2010.02.22 00:00 1.3635 1.3653 1.3573 1.3594 10252
2010.02.23 00:00 1.3595 1.3691 1.3496 1.3507 12407
2010.02.24 00:00 1.3506 1.3625 1.3502 1.3538 11770
2010.02.25 00:00 1.3540 1.3570 1.3451 1.3547 13594
2010.02.26 00:00 1.3548 1.3683 1.3530 1.3615 12277
2010.03.01 00:00 1.3624 1.3654 1.3460 1.3559 14246
2010.03.02 00:00 1.3560 1.3621 1.3437 1.3614 14042
2010.03.03 00:00 1.3613 1.3735 1.3592 1.3696 14039
2010.03.04 00:00 1.3695 1.3711 1.3551 1.3580 11733
2010.03.05 00:00 1.3581 1.3630 1.3530 1.3620 10094
2010.03.08 00:00 1.3634 1.3691 1.3625 1.3676 2624
這是兩個月的 從2008年到現在太多 無法粘貼 需要的話 我發給你
⑺ 歐元兌美元
根據2020年3月3日的最新匯率,1歐元=1.1123美元。
歐元是自羅馬帝國以來歐洲貨幣改革最為重大的結果。歐元不僅僅使歐洲單一市場得以完善,歐元區國家間自由貿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歐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元的發行主管部門是國會,具體發行業務由聯邦儲備銀行負責辦理。在二戰以後,歐洲大陸國家與美國達成協議同意使用美元進行國際支付,此後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廣泛使用並最終成為國際貨幣。
(7)歐元對美元年平均匯率2003擴展閱讀:
歐元與美元
歐元面世之初,歐元兌各種貨幣(尤其美元)均大幅下跌。歐元於1999年面世時,每一歐元兌1.18美元;於2000年10月26日歐元跌至兌0.8228美元的歷史低位。
但隨後歐元開始經歷一段復元期。2001年初,歐元升至近兌0.96美元。但隨後又踏入下跌期,雖然該次的跌幅較小,最低跌至於2001年7月6日的兌0.834美元。通貨起始恢復制衡美元。
由於美國的公司丑聞影響,這兩種貨幣於2002年7月15日接近1:1,到了2002年末,歐元達到了1.04美元,隨後持續攀升。
2003年5月23日,歐元第一次超越了它面世那天的高度1.18美元,並於2004年12月24日沖破了1.35美元(0.74歐元 = 1美元)。2004年12月30日,它創下了1.3668美元的最高紀錄。某些分析家預測歐元將繼續維持對美元的強勢。
⑻ 美元兌歐元匯率
1美元=0.8964歐元,1歐元=1.1156美元。歐元(Euro)是歐盟中19個國家的貨幣。
歐元的19會員國是德國、法國、意大回利、荷蘭、比利時答、盧森堡、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希臘、馬爾他、塞普勒斯。
歐元是自羅馬帝國以來歐洲貨幣改革最為重大的結果。歐元不僅僅使歐洲單一市場得以完善,歐元區國家間自由貿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歐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盡管摩納哥、聖馬利諾和梵蒂岡並不是歐盟國家,但是由於他們以前使用法國法郎或者義大利里拉作為貨幣,也使用歐元並授權鑄造少量的他們自己的歐元硬幣。
⑼ 歷年歐元兌美元匯率 1999到現在的 最好有圖表
根據《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歐洲單一貨幣——歐元於1999年1月1日正式啟動,並於1月4日正式交易。在當天的紐約和倫敦外匯市場上,歐元對美元的收市價分別達到1比1.1806和1比1.183,此後歐元比價便一路下滑。
2000年2月,歐元對美元的比價首次跌破1比1。同年9月,歐美日央行決定聯手干預匯市,以避免歐元繼續下跌。但措施不力,10月歐元跌至歷史最低點,1歐元僅兌換0.82美元。此後歐元匯價便長期在低位徘徊。
2002年1月1日,歐元紙幣和硬幣正式進入歐元區12國流通市場,同時逐步廢除成員國本國貨幣。歐元對美元匯價也因此得以短時小幅上揚,但波動之後重又回到1歐元兌換0.9美元以下。直到3月份,歐元對美元的比價才呈現出較強勁的上升勢頭。
7月15日,歐元對美元匯價在歐美主要外匯市場突破了1比1的大關,升至近兩年半以來的最高點。當天,在倫敦外匯市場上,歐元對美元收市價為1比1.0036,在紐約外匯市場也達到1比1.0005。
http://103.stock888.net/020717/100,103,273680,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