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2017年去杠桿完成

2017年去杠桿完成

發布時間:2024-07-17 20:51:19

『壹』 中國經濟杠桿率處於穩定狀態嗎

據報道,隨著去杠桿進程的推進,我國總體杠桿率雖然保持基本穩定,但國有企業版杠桿率權和地方政府債務依然是當前我國最突出的債務問題和去杠桿工作的重點領域。

據悉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央企、國企去杠桿確實已取得積極成效。數據顯示,2017年國企資產負債率為65.7%,相比上一年下降0.4個百分點。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5.5%,相比上一年下降0.3個百分點。

目前國資委已制定了中央企業降杠桿、減負債、控風險的指導意見,並明確到2020年前中央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要再下降2個百分點。

『貳』 2017年貨幣增速再創歷史新低了嗎

據報道,1月12日,2017年度貨幣金融數據出爐,顯示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較大,與此同時,受去杠桿和金融監管逐步加強等因素影響,金融部門內部資金循環和嵌套減少,廣義貨幣(M2)增速僅為8.2%,創下新低。

專家表示,隨著去杠桿的深化和金融進一步回歸為實體經濟服務,比過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為新的常態。同時,隨著市場深化和金融創新,影響貨幣供給的因素更加復雜,例如貨幣市場基金快速發展對存款的分流作用可能持續存在等。M2的可測性、可控性以及與經濟的相關性亦有下降,對其變化可不必過度關注和解讀。

希望中國的經濟增速可以保持!

『叄』 民營企業頻現債務違約中國如何實現「良好的去杠桿」

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Ray Dalio)在《關於去杠桿化的深入理解》(An In-Depth Look at Deleveraging)一文中,將去杠桿過程分成了「糟糕的通貨緊縮去杠桿」「良好的去杠桿」「糟糕的通貨膨脹去杠桿」三個類別。而所謂良好的去杠桿是指貨幣增加供給,以緩解因債務減少及緊縮形成的通縮壓力,形成正增長,負債/收入比率下降,名義GDP增長率超過名義利率。
達利歐發現,有些國家去杠桿會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社會劇變,甚至引發戰爭,有些則能通過有序的調整,經濟恢復到生產與消費的平衡狀態。而好的去杠桿能平衡好債務減記、緊縮政策、財富轉移和債務貨幣化的關系。

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直言,如果不改變營商環境,不做其他要素市場的改革,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只是一個口號。
去杠桿進入新階段,最佳的圖景是中國能夠通過「和諧去杠桿」,不僅將經濟恢復到平衡狀態,還能推動生產率持續增長,實現「美好生活」。「結構性去杠桿」的提出讓整個去杠桿的路徑更為清晰,然而相應的配套改革卻是缺位的,如果沒有進一步的深化改革,民間資本將有可能在未來有進一步收縮的風險,經濟活力也會黯然失色。

內容來源:鳳凰網

『肆』 2017年資金鏈斷裂企業,企業資金鏈斷裂的原因

在企業發展和擴張的道路上,他們不斷地融資、擴張。在2017年這個經濟下行、金融去杠桿並行的年份,他們的杠桿終於承擔不了擴張的野心,資金鏈斷了。金融危機、企業倒閉這是一個令人堪憂的情況。小編認為,當前普遍發生的資金鏈斷裂危機可以歸為營運資金不足、流動負債難以歸還導致的流動性枯竭是企業資金鏈斷裂的主要原因。

因此,小編認為企業的財務部門和資本運營部門要做好資金的來源和流向的管理,避免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出現。

『伍』 北交所國資交易規模為什麼會井噴

作為完善產權保護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重要制度設計,產權交易資本市場已成為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瘦身健體的有效途徑。昨日,記者從北京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了解到,北交所2017年交易規模達50013.73億元,連續3年突破5萬億。其中,企業國有資產交易規模同比增長近8成,為加速進程的國企改革添加了有力注腳。

數據顯示,北交所去年完成企業國有資產交易項目3839項,同比增長78.89%,成交金額2229.92億元,同比增長74.53%。

「國有企業通過產權資本市場『以市場公允價格處置企業資產,實現國有資本形態轉換』的力度進一步增強。」北交所黨委書記、董事長吳汝川向人民網記者表示,近年來產權市場發揮資本市場功能的作用逐步凸顯,北交所以「平台+投行」理念,進一步完善價格發現機制,正吸引更多國資國企入場交易。

細分數據顯示,2017年,共有157家國有企業通過北交所完成混改,共計引入社會資本539.87億元。混改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其中中國黃金集團黃金珠寶有限公司引入京東集團旗下企業、中國核建旗下中核新能源公司引入康緣葯業等戰略投資者、首旅集團旗下北京首約科技有限公司募資6億元發展資金等案例,成為去年市場關注的焦點。

壓減企業戶數、減少企業層級,是各級國有企業推進瘦身健體的重要舉措。吳汝川介紹,2017年各級國有企業通過北交所退出601項企業產權,累計收回資金778.39億元。在業內人士看來,國有企業由此輕裝上陣,將為進一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騰籠換鳥」奠定基礎。

「進入新時代,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國企改革任重道遠,產權交易行業大有可為。」吳汝川表示,以提升服務質量為抓手,未來北交所將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功能,助力國企改革有序推進;支持技術成果轉移轉化,以中國技術交易所為支撐點助力北京全國科創中心建設;創新市場化機制,通過北京環境交易所助力環境治理和綠色發展;開展跨區域合作,以推動京津冀要素市場協同發展,助力雄安新區建設與京津冀一體化。

改革好呀。

『陸』 如何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

去庫存方面,2017年將堅持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過多問題,將去庫存與促進一億農業人口市民化、棚戶區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建立住房租賃市場等更好地結合起來。例如,2017年住建部將繼續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安排600萬套棚改任務,確保完成棚改三年計劃,並進一步做好公租房工作,推進公積金體制改革。
去杠桿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在控制總杠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2017年,債轉股將繼續在市場化、法治化的方向上深入,推動落後產能的淘汰,降低企業杠桿,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條件。
降成本方面,2017年,我國將繼續落實和完善營改增等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有效發揮減稅政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效應。同時,深化簡政放權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進一步清理規范基金和收費,再取消、調整和規范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公開中央和各地收費目錄清單。
統籌推進五大任務,既要去舊又要育新。
在補短板方面,不是簡單增加投資,而是切實從滿足需要出發,增加有效供給。2017年將切實提高精準性和有效性,從嚴重製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從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著手,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加大對脫貧攻堅、公共服務、創新能力、生態文明、軟硬基礎設施等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投入。
以城鄉統籌發展為例,2017年將努力促進「城市病」治理,新開工地下綜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加快推動海綿城市建設,持續整治城市黑臭水體,加快推動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大力推進霧霾治理,狠抓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十項工程等。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抓謀劃、抓統籌、抓落實的任務依然艱巨繁重。各地區各部門要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增強定力,乘勢而上,擼起袖子加油干,推動改革落地見效。

『柒』 金融去杠桿進程及對銀行業的影響分析論文

隨著金融去杠桿監管措施的不斷推進,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發生了一些變化:

一是銀行業擴張增速放緩。截至2017年4月末,銀行業資產同比增速由2016年末的16%降至13%。2017年上半年,約4家全國性大中型商業銀行總資產出現下降,多數銀行二季度總資產增幅低於一季度。從不同類型的銀行來看,今年以來中小銀行擴張速度快於大銀行的局面已經扭轉,中小銀行去杠桿逐步落實。今年一季度季報顯示,五大行總資產較去年末增長3.67%,而8家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產僅增長0.81%,4家上市城商行資產增長3.64%。

二是去杠桿推高同業負債價格,增加商業銀行負債成本。受去杠桿政策影響,市場流動性相對緊張。雖然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MLF維持適度流動性,但同業負債成本持續高位運行,增加了商業銀行的負債成本。

三是去杠桿,壓縮同業資產。去杠桿導致商業銀行利差空間收窄,同時監管要求進一步規范同業資產操作。因此,商業銀行的同業資產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如果用銀行對金融機構債權規模來近似同業規模,同比增速將從去年四季度的20%以上下降到2017年6月末的11%。

第四,去杠桿擠壓「影子銀行」,商業銀行表外理財逐漸萎縮。商業銀行去杠桿集中壓縮了部分表外業務,導致表外融資進一步壓縮,部分表外業務轉回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

去杠桿化的影響如下:

三是流動性管理壓力加大。目前流動性覆蓋率仍處於達標過渡期,達標要求將逐年提高。但同業負債主要受外部因素影響,波動性較大,不利於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因此,去杠桿會進一步加大流動性管理的壓力。

(二)同業業務去杠桿化及其影響分析。

金融去杠桿以來,同業業務受到抑制,增速下滑。3、4月份,同業存單凈融資額也明顯下降。股份制銀行凈融資額收縮最為顯著,連續兩個月下降超過80%。近期銀行昌純沖發行同業存單主要以滾動發行維持資產為主,新增發行增速得到控制。

從去杠桿對同業業務的影響來看

第一,直接造成部分業務暫停。出於審慎考慮,銀行經與監管機構和同業溝通,考慮到目前監管政策中存在尚未明確或自身把握不透的相關政策耐殲要求,已經暫停了部分同業業務的開展,具體包括:停止開展投資理財業務;暫停同業資金對接銀行授信審批資產業務;暫不投資新的直貼票據的資管業務等。

第二,導致同業業務規模壓縮。在資產方面,由於投資理財、同業資金對接等業務的暫停,存量業務到期難以續接,資產規模不得不壓縮。在負債方面,隨著各機構同業業務規模的壓縮,同業資金融出量將有所下降,從而影響銀行的流動性管理,令銀行被動下降規模。

第三,業務創新基本停滯。目前同業機構對於監管尚未明確的業務都比較謹慎,市場缺乏創新環境,交易對手之間創新合作阻礙較大,創新業務模式難以形成。

(褲稿三)銀行資產管理業務去杠桿情況及影響分析

自2014年開始,由於實體部門融資需求持續下滑,此前蓬勃發展的「非標」業務大幅萎縮。為維持必要的收益和規模擴張,影子銀行體系轉而通過委外加杠桿方式,將資金大量配置到債券、股票、私募股權等資產市場,本質上是利用了從央行獲得資金成本較低、市場上存在相對高收益投資標的之間的套利機會。

委外業務基本來自銀行資金,委外管理人大多為券商、基金公司和保險公司。銀監會等監管部門此輪連發多道指令要求降低杠桿,引發了銀行委外資金的贖回拋售風,對債市形成了壓力。特別是一些小城商行被強制去杠桿,相應的資管公司或基金公司就必須以虧損為代價賣債,資產加速貶值。今年前三個月委外基金的規模縮量顯著。統計顯示,截至一季度末,有916隻基金的資產凈值在2億元以下,其中有222隻小基金的資產凈值低於5000萬元,占基金總數的27.2%。

對資管行業而言,本輪去杠桿除了帶來各類資管產品自身杠桿水平的下降之外,一個重要影響就是對委外管理人的洗牌。簡單通道業務失去存在的基礎,機構間的合作由此升級為優勢互補;委外投資出現分化,在委外管理人的選擇上,更加註重投資能力;市場將完善委外投資的管理機制,建立白名單機制,加強定期匯報和溝通,實行末位淘汰制度,規定委外管理人跟投比例等。這些都將對資管行業產生深遠影響,引導行業回歸資產管理的本質。

(四)銀行金融市場業務去杠桿情況及影響分析

銀行金融市場業務自營投資以債券投資為主,其中又以銀行間債券市場為重。債券市場加杠桿的通常方式是通過債券回購來進行融資,通過進行多次質押回購循環操作,讓投資者購入數倍於自有本金的債券量,提高杠桿率。

2014年至2016年10月我國債市出現持續近三年的牛市行情,中債銀行間債券總指數累計上漲23.5%。銀行債券投資的比重整體上升,2014年至2016年債券投資占金融機構資金運用的比重由13.1%提高到22.8%。2014年至2016年金融機構債券投資余額增速分別為15.6%、36.3%和25.3%。銀行通過發行同業存單和理財產品主動負債所籌措的資金大量投資債市。截至2016年底,銀行理財產品資金配置於債券資產的比例為43.76%。

在2016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提出要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金融市場去杠桿的一系列措施主要依賴貨幣政策調控以及產品層面監管政策的落地。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央行頻繁使用創新貨幣政策工具調控貨幣市場,逐步抬升資金成本,迫使金融機構去杠桿並鼓勵資本脫虛向實。二是調整場內質押式回購規則。2016年12月《債券質押式回購交易結算風險控制指引》出台,2017年4月《質押式回購資格准入標准及標准券折扣系數取值業務指引》出台,從杠桿率限制、入庫債券標准從嚴等方面修訂了回購交易的業務規則。三是監管協同升級,陸續出台相關政策指引限制產品層面的杠桿率。自2016年起,「一行三會」陸續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信託公司風險監管工作的意見》、《關於加強組合類保險資產管理產品業務監管的通知》、《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及《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對於產品杠桿明確提出監管要求。

一系列去杠桿政策對金融市場產生的影響有:

第一,銀行間債市出現較為劇烈的調整。2016年11月份以來,隨著貨幣政策由前期的穩健偏寬松逐漸轉向穩健中性,監管推動金融去杠桿,銀行間債市出現較為劇烈的調整,中債綜合指數從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初累計下跌3.44%,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2.73%上行至3.70%。

第二,債券市場成交量明顯縮減。今年一季度銀行間債市現券日均成交量同比下降19%;4月份同比下降25%,環比下降22%,5月份同比下降21%,整個二季度同比下降19%。

第四,市場利率走升並逐步向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傳導。在貨幣政策中性疊加金融去杠桿政策影響下,去年四季度以來貨幣市場利率中樞有所抬升。今年5月份,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2.88%,分別比去年12月份和去年同期高0.44和0.78個百分點;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2.8%,分別比去年12月份和去年同期高0.36和0.85個百分點。

一般來看,貨幣市場利率向債券市場走勢的傳導總體較為順暢,兩者走勢較為一致。去年四季度以來,債券收益率跟隨貨幣市場利率上升而上升。1年和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由2016年10月末的2.17%和2.74%升至今年5月末的3.45%和3.61%。

同理,貨幣市場利率走高也對銀行貸款利率形成一定傳導。今年3 月份,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53%,比去年12 月和去年同期分別上升0.26 和0.23 個百分點。在一般貸款中,執行上浮利率的貸款佔比為58.57%,比去年12 月上升5.84 個百分點。

第五,銀行流動性管理難度相應加大。近年來,隨著貨幣供應方式變化,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主要採用逆回購和 MLF,目的是「削峰填谷」,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基本穩定。調控方式的轉變意味著央行的貨幣投放要緊盯市場需求,在緩慢抬升資金成本的同時,還要確保不出現流動性危機。如此一來,央行貨幣政策工具操作頻率加大,流動性投放的波動性增加導致銀行流動性管理難度相應加大。

金融去杠桿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難度加大

近年來,監管明確商業銀行同業負債不超過全部負債的三分之一,而去杠桿加大了同業負債價格的波動率;同時,市場資金價格長期高位運行降低了部分企業的融資需求,宏觀經濟中M2增速出現明顯下降,從而導致全社會存款增長難度加大,導致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難度進一步加大。

(二)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渠道有待拓寬

結合國際監管經驗,2015年銀監會正式印發《商業銀行杠桿率管理辦法(修訂)》。從2016年開始,央行宏觀審慎評估體系也將宏觀資本充足率和杠桿率納入管理范疇,重點對商業銀行的資本數量和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加上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監管措施,表外業務可能存在迴流表內的趨勢,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及杠桿率也存在管理壓力。若商業銀行未來要保持合理的資產負債杠桿水平,就需要拓寬外部資本補充渠道,緊跟監管形勢變化,積極通過各類資本工具的創新研究,增強資本外部補充能力。

(三)監管政策細節亟待明確

目前對於部分問題,監管部門與市場機構之間還存在分歧,溝通協調需要時間,同時考慮部分政策還需進一步明確標准,預計監管層從完成全部檢查到監管政策執行細則出台仍需相當一段時間,這將對下半年受監管影響較大的同業業務開展產生影響。

(四)業務判定標准有待明確

從目前檢查反饋來看,各地監管機構在具體業務問題上的認定標准不盡相同,需要銀監會進行標准統一。在現場檢查過程中,各地銀監分支機構的監管力度也有所差別。多數分支機構僅對可以明確判斷存在違反現行監管規定的業務提出整改要求,主要還是監管指標套利或者違規放貸等方面問題。對於一些涉及「同業空轉」的判定由於沒有明確的標准,也有少數分支機構並未直接提出整改要求。

政策建議

(一)加強監管政策協調配合、穩妥有序推進去杠桿

一方面要加強「一行三會」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政策協調,統籌貨幣政策措施和金融監管措施的出台,避免政策疊加共振觸發無序去杠桿風險。另一方面,要合理把握去杠桿的政策節奏和力度,避免引發銀行過快壓縮信貸和表外融資損害短期經濟增長。

金融監管方面,特別注意絕不為處置風險而引發新的風險。一是監管政策實行新老劃斷,新增部分按照新的監管標准進行,對存量業務允許存續到期後進行自然消化。二是合理安排過渡。自查督查和規范整改工作之間安排4至6個月的緩沖期,為銀行實現合規達標預留時間。

(二)加強風險提示和輿論引導

銀監會表示,立法工作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要針對突出風險,及時彌補監管短板,排查監管制度漏洞,完善監管規制。銀監會公布了2017年立法工作計劃,稱今年將加快對銀行股東代持、資管業務、理財業務等重點領域的立法工作。

金融去杠桿更多著眼於通過化解金融風險以實現經濟長久、平穩、持續增長。在此過程中,需把握好節奏,防止急於求成引發市場激烈動盪,因此應加強輿論引導,幫助市場形成穩定、有效的金融監管預期,實現制度協調、金融穩步去杠桿。同時,監管層應將監管重心前移,由注重事後控制轉換為注重事前、事中控制。

(三)加強監管合作、完善穿透式監管

在現有分業情況下,需統籌金融信息統計工作,對風險摸底防控,重點排查,加強監管合作,實現穿透式監管,進一步提高風險信息披露標准和金融產品信息披露水平,切實防止監管套利。長期來看,需要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針對資產管理業務構建和設計統一的整體監管框架,實現金融風險監管的全覆蓋。

(四)建議明確政策細則、統一政策執行標准

對於風險資本計提、同業資金投資的嵌套穿透等相關問題,建議在充分調研和考慮業務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盡快明確相關政策,以免由於政策不明確而導致業務暫停。另一方面,建議統一各地監管分支機構的執行尺度。

(五)協調推進經濟領域和金融領域的各項改革

金融去杠桿旨在為實體經濟的長效發展營造一個健康的金融環境,但是經濟持續、平穩增長的關鍵仍依賴於實體經濟領域的改革。「脫實向虛」問題的症結在於實體經濟的效率低下,其中快速攀升的企業債務杠桿、房地產泡沫、大量「僵屍」國企對金融資源的長期佔用都是影響經濟改革和提升效率的重要障礙,這些問題不解決,「脫實向虛」問題仍會卷土重來。

顯然,金融加杠桿是在實體經濟復甦乏力的背景下產生的。長期來看,唯有協調推進經濟領域和金融領域的各項改革,才能使金融回到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而實體經濟效率的提高也將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的發生,進而實現經濟和金融的良性循環,讓商業銀行積極回歸本源,有效服務客戶,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六)積極創新外部資本工具、拓寬資本補充渠道

在維護金融穩定,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下,商業銀行不論是從監管還是從自身經營的角度,都有必要進一步提高資本的質量和數量,目前商業銀行外部資本補充主要包括股權融資、優先股和二級資本工具債幾種方式,後續應進一步在監管機構的引領下,加強資本工具創新,為商業銀行穩健發展提供支持。

本文源自《債券》雜志

相關問答:金融高杠桿有什麼影響

答:金融高杠桿在放大收益的同時,會同時增大風險。最鮮明的例子就是08年金融危機,危機前美國投行賺得盆滿缽滿,危機後雷曼兄弟倒閉,世界經濟大衰退。

『捌』 去杠桿去庫存去產能什麼意思

1、去產能,即化解產能過剩,是指為了解決產品供過於求而引起產品惡性競爭的不利局面,尋求對生產設備及產品進行轉型和升級的方法。 2017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了2017年去產能目標。

2、狹義去庫存化僅指降低產品庫存水平,譬如企業降低原材料庫存,這一點可能較快實現。廣義去庫存化,即消化過剩產能的過程不會很快結束,投資過度和消費不足,使得消化過剩產能要比狹義的去庫存化更長期、更痛苦。

3、「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在每一個「去杠桿化」的階段上,中國經濟所受的沖擊不同。

首先,「金融產品的去杠桿化」對中國影響很小。

由於實行資本賬戶的管制,中國絕大多數的對外金融投資都是以中央銀行外匯儲備投資的形式進行。這類投資一向穩健保守,基本不會涉足高度杠桿化的金融產品,即使有所損失,也不能與其他類型投資者的損失相提並論。

其次,「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和「投資者的去杠桿化」對中國的影響也相對較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去杠桿化

閱讀全文

與2017年去杠桿完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農商貿股票 瀏覽:928
特許經營融資的優點 瀏覽:467
泉州汽車金融公司 瀏覽:785
期貨價格的單位是什麼 瀏覽:541
沈陽購房傭金 瀏覽:841
公司金融習題 瀏覽:945
錢存外匯公司安全嗎 瀏覽:385
南瑞集團變電子公司 瀏覽:736
全築股份反饋意見 瀏覽:49
抗旱災股票 瀏覽:506
疫情防控銀行金融服務 瀏覽:406
第五套人民幣價格表圖片欣賞 瀏覽:187
999白銀的價格 瀏覽:675
海匯的傭金為何那麼高 瀏覽:216
廣發證券蘇州待遇 瀏覽:605
無控股股東有實際控制人 瀏覽:296
外匯交易實驗心得 瀏覽:45
信託受託人違約 瀏覽:425
離岸匯率與在案匯率查詢 瀏覽:722
有名公司金融風險案例 瀏覽:16